茶文化的种类

发布时间 : 2020-10-31
茶文化种类 茶文化 茶文化的重要

茶文化种类。

中国基本茶系分类

一、绿茶: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即将鲜叶经过摊晾后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热锅里炒制,以保持其绿色的特点。

主要花色有:西湖龙井茶、日照绿茶、雪青茶、碧罗春茶、黄山毛峰茶、庐山云雾、六安瓜片、蒙顶茶、太平猴魁茶、顾渚紫笋茶、信阳毛尖茶、竹叶青、都匀毛尖、平水珠茶、西山茶、雁荡毛峰茶、华顶云雾茶、涌溪火青茶、敬亭绿雪茶、峨眉峨蕊茶、都匀毛尖茶、恩施玉露茶、婺源茗眉茶、雨花茶、莫干黄芽茶、五山盖米茶、普陀佛茶、西农毛尖。

二、红茶:红茶与绿茶恰恰相反,是一种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81%)。红茶的名字得自其汤色红。

主要花色有:祁门红茶、滇红、英德红茶、正山小种红茶等。

三、黑茶:黑茶原来主要销往边区,像云南的普洱茶就是其中一种。普洱茶又分两种《一是传统普洱茶也就是生茶》,是以云南特有的大叶种晒青毛茶,经蒸压自然干燥一定时间贮放形成的特色茶。另一种也《就是现代普洱茶也就是熟茶》是经过潮水微生物固态发酵形成的。普洱茶具有降脂、减肥和降血压的功效,在东南亚和日本很普及。不过真要说减肥,效果最显著的还是乌龙茶。

四、乌龙茶:乌龙茶也就是青茶,是一类介于红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乌龙茶在六大类茶中工艺最复杂费时,泡法也最讲究,所以喝乌龙茶也被人称为喝工夫茶。

主要花色有: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凤凰单丛、冻顶乌龙茶等。

五、黄茶:著名的君山银针茶就属于黄茶,黄茶的制法有点像绿茶,不过中间需要闷黄工序。

主要花色有:君山银针、沩山毛尖、霍山黄芽、霍山黄大茶等。

六、白茶:白茶则主要是通过萎凋、干燥制成的。白茶外形、香气和滋味都是非常好的。

主要花色有:白毫银针、白牡丹。

cy316.Com编辑推荐

茶文化的起源


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已经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

秦汉时期:西汉。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一笥”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人们现在还饮用着与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相同的饮料,确实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够给人们很多的遐想。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是其中一项。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饮茶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民间的书写者,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的更加清楚、直观,于是,就把“荼”字减去一划,成了现在看到的“茶”字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茶经》是个里程碑。干百年来,历代茶人对茶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和探索,直至《茶经》诞生后茶方大行其道,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晚明时期,文士们对品饮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讲究“至精至美“之境。

在那些文人墨客看来,事物的至精至美的极至最后之境就是“道”,“道”就存在于事物之中。张源首先在其《茶录》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茶道”之说:“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他认为茶中有“内蕴之神”即“元神”,发抒于外者叫做“元体”,两者互依互存,互为表里,不可分割。元神是茶的精气,元体是精粹外观的色、香、味。只要在事茶的过程中,做到淳朴自然,质朴求真,玄微适度,中正冲和,便能求得茶之真谛。张源的茶道追求茶汤之美、茶味之真,力求进入目视茶色、口尝茶味、鼻闻茶香、耳听茶涛、手摩茶器的完美之境。

张大复则此基础上更进一层,他说:“世人品茶而不味其性,爱山水而不会其情,读书而不得其意,学佛而不破其宗。”他想告诉我们的是,品茶不必斤斤于其水其味之表象,而要求得其真谛,即通过饮茶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愉快,一种清心悦神、超凡脱俗的心境,以此达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洁的仙境,一种天、地、人融通一体的境界。这可以说是明人对中国茶道精神的发展与超越。到清朝时,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规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的年产7500T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T。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弘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纷纷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和湖北英山及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

饮茶的发源时间

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2.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3.秦汉时期:西汉。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我们现在还饮用着与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之流相同的饮料,确实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够给我们很多的遐想。

饮茶发源地点的考证

对这一点的探求往往集中在茶树的发源地的研究上来。关于茶树的发源地,有这么几种说法:

1.西南:“我国西南部是茶树的原产地和茶叶发源地。”这一说法所指的范围很大,所以正确性就较高了。

2.四川:清·顾炎武《日知录》:“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饮之事。”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带已知饮茶。其实四川就在西南,四川说成立,那么西南说就成立了。四川说要比西南说“精密”一些,但是正确的风险性会大些。

3.云南:认为云南的西双版纳一代是茶树的发源地,这一带是植物的王国,有原生的茶树种类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这一说法具有“人文”方面的风险,因为茶树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则是活化劳动的成果。

4.川东鄂西:陆羽《茶经》:“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巴山峡川即今川东鄂西。该地有如此出众的茶树,是否就有人将其利用成为了茶叶,没有见到证据。

5.江浙:最近有人提出始于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带目前是我国茶叶行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历史若能够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义的话题。其实我认为在远古时期肯定不只一个地方有自然起源的茶树存在。有茶树的地方也不一定就能够发展出饮茶的习俗来。前面说到茶是神农发明的,那么它在哪一带活动?如果我们求得“茶树原生地”与“神农活动地”的交集,也许就有答案了,至少是缩小了答案的“值域”。

4、发明饮茶的方式

人类是怎样发明饮茶习惯的?或者说茶是怎样起源的?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始终是茶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因为做为任何一个茶学学者或茶学工作者,如果连“茶是怎样来的”都不能解释的话,那就太不够了。而现在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有多种答案:

1.祭品:这一说法认为茶与一些其他的植物最早是做为祭品用的,后来有人偿食之发现食而无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药用”,最终成为饮料。

2.药物:这一说法认为茶“最初是作为药用进入人类社会的。”《神农百草经》中写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3.食物:“古者民茹草饮水”,“民以食为天”,食在先符合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

4.同步:“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为烤煮的食物,同时也逐渐为药料饮用。”这几种方式的比较和积累最终就发展成为“饮茶”是最好的方式。

以上这几种说法中最无用的就是第四种,它把前面的三种说法加在一起,就成为了自己“万无一失”的解释了。也许这种解释就是最恰当的了。

现在我们可以论证茶在中国被很早就有认识和利用,也很早就有茶树的种植和茶叶的采制。但是也可以考证,茶在社会中各阶层被广泛普及品饮,大致还是在唐代陆羽的《茶经》传世以后。所以宋代有诗云“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也就是说,茶发明以后,有一千年以上的时间并不为大众所熟知。

世界茶文化


茶可能在一天的早些时候被消耗,以提高平静的警觉性;它含有L-茶氨酸,茶碱和结合咖啡因(有时称为theine)。脱咖啡因品牌也有售。虽然草药茶也被称为茶,但它们中的大多数不含茶叶的叶子。虽然茶是继水之后地球上消费量第二大的饮料,但在许多文化中,茶也会在高级社交活动中消费,例如茶会。

世界茶文化分类日本茶道

茶道仪式在不同的文化中出现,例如中国和日本的传统,每一种都采用某些技术和仪式化的酿造和服务协议,在精致的环境中享受茶。中国茶道的一种形式是功夫茶道,通常使用小宜兴粘土茶壶和乌龙茶。

英国茶文化

在英国,茶每天都被消费,并且经常被大多数人消费,并且确实被认为是英国的文化饮料之一。主人习惯在抵达后不久向客人提供茶。茶在家里和家外都消耗,通常在咖啡馆或茶室里。下午茶和精美瓷器上的蛋糕是一种文化刻板印象。在英格兰西南部,许多咖啡馆供应奶油茶,包括烤饼,凝结的奶油和果酱以及一壶茶。在英国的某些地方,“茶”也可以指晚餐。

爱尔兰文化

爱尔兰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人均茶叶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全国平均每人每天四杯,许多人喝六杯或更多。爱尔兰的茶通常与牛奶或糖一起服用,比传统的英国混合物略微更辣。在爱尔兰销售的两个主要品牌的茶叶是Lyons和Barrys。爱尔兰早餐茶在美国混合销售。

阿拉伯茶文化

茶在中东的大多数文化中很普遍。在阿拉伯文化中,茶是社交聚会的焦点。

土耳其茶

尽管该国咖啡消费历史悠久,但土耳其茶是该国美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常饮用的热饮。2004年,土耳其生产了205,500吨茶叶(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6.4%),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市场之一,土耳其消费量为12万吨,其余为出口。2010年,土耳其的人均消费量最高,为2.7千克。截至2013年,土耳其茶的人均消费量超过每天10杯,每年13.8千克。茶主要生长在黑海沿岸的里泽省。

伊朗茶文化

在伊朗文化中,茶被广泛消费,这通常是向家庭客户提供的第一件事。

俄罗斯茶文化

俄罗斯有悠久而丰富的茶历史,可追溯到1638年茶叶被引入沙皇迈克尔。没有茶的社交聚会被认为是不完整的,茶传统上是用茶炊酿造的,今天有82%的俄罗斯人每天喝茶。

巴基斯坦的喝茶文化

在巴基斯坦,黑茶和绿茶都很受欢迎,分别在当地被称为sabzchai和kahwah。每天用餐后,在俾路支省的普什图带和开伯尔普赫图瓦(KhyberPakhtunkhwa)都可以享用名为kahwah的绿茶,这里是丝绸之路的开伯尔山口。在旁遮普省中部和南部以及巴基斯坦的信德省大都市区,人们普遍食用含有牛奶和糖的茶(有时带有开心果,小豆蔻等),通常被称为柴。它是该地区最常见的家庭饮料。在巴基斯坦北部的Chitral和Gilgit-Baltistan地区,消费了一种咸的黄油藏式茶。

克什米尔茶文化

跨越印度和巴基斯坦边境的跨国克什米尔地区,克什米尔柴或中午柴,一种粉红色的奶油茶,含有开心果,杏仁,豆蔻,有时是肉桂,主要在特殊场合,婚礼和冬季消费。在许多售货亭出售的月份。

印度茶文化很强

茶这种饮料是该国最受欢迎的热饮料。它几乎在所有家庭中每天食用,供给客人,在家庭和官方环境中大量食用,并且加入含或不含香料的牛奶制成,通常是甜的。在家中,有时会将饼干浸泡在茶中并在食用茶之前食用。通常情况下,它是以小剂量的“剂量”饮用(如果在街头茶叶供应商处出售,称为“切割”,而不是一个大杯子)。2012年4月21日,计划委员会副主席(印度)MontekSinghAhluwalia表示,茶叶将于2013年4月宣布为国家饮料。此举有望推动该国的茶叶产业。阿萨姆首席部长TarunGogoi表示,将在未来宣布茶叶产业的特别方案,以确保茶叶产业的发展。印度的茶叶历史特别丰富。

缅甸(缅甸)茶文化

在缅甸(缅甸),茶不仅被用作热饮,而且还被当地人称为甜茶和绿茶

茶文化的外交方面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茶文化的外交方面》内容,感谢阅读!

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不断深化。继17世纪的“万里茶道”之后,中俄油气管道成为联通两国新的“世纪动脉”。

——2013年3月23日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

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

——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3年10月3日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

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国主张“和而不同”,而欧盟强调“多元一体”。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2014年4月1日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

2000多年来,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先后传入中国,中国音乐、绘画、文学等也不断吸纳外来文明的优长。中国传统画法同西方油画融合创新,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中国写意油画,徐悲鸿大师的作品受到广泛赞赏。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四大发明带动了世界变革,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中国哲学、文学、医药、丝绸、瓷器、茶叶等传入西方,渗入西方民众日常生活之中。

——2014年3月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编者注)是互利共赢之路,将带动各国经济更加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增强各国经济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因为丝绸之路相知相交,我们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

——2014年6月5日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界部长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用这句中国古诗来形容中巴关系再贴切不过了。中国和巴西远隔重洋,但浩瀚的太平洋没能阻止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进程。2000年前,首批中国茶农就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巴西种茶授艺。在1873年维也纳世界博览会上,巴西出产的茶叶赢得了广泛赞誉。中巴人民在漫长岁月中结下的真挚情谊,恰似中国茶农的辛勤劳作一样,种下的是希望,收获的是喜悦,品味的是友情。

——2014年7月16日在巴西国会的演讲

历史上“草原丝绸之路”和“茶叶之路”都经过蒙古。中国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界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双方可以共同研究如何合作。

——2014年8月21日蒙古国进行国事访问时发表题为《策马奔向中蒙关系更好的明天》的署名文章

外交的目的是为国家安全、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社会经济发展争取更为良好的外部环境。一个国家的外交既受国内局势与世界形势的影响,也与领导人的风格与思维紧密联系。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对着极期复杂的世界形势,同时也而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这就是更需要我们以更超群的智慧和定力,科学判断时代潮流的发展大势,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和环境的变化特点,以战略的高度和前瞻的视野因应国际风云变幻,全面推进外交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道路。在过去将近两年的时间里,习近平主席以高瞻远瞩、朴实睿智、亲和诚恳、互惠包容、原则坚定的外交风格,在世界外交舞台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在外交实践中,有一个细节非常引人注目,那就是对茶史、茶事以及茶文化的应用独具慧眼。深研茶叶和茶文化在习近平外交实践中的应用,可以清晰地看出根据外交场合的差异,茶叶和茶文化所承担的外交角色也各不相同。

在亲和平易的外交风范中,茶叶和茶文化是承载中外友谊的重要使者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目前世界的50多个茶叶种植(地区)、120多个国家(地区)20亿人的饮茶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源自中国,中国与世界很多国家也因茶而结缘。习近平主席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种缘分来加深与各国人民之间的情谊。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作为国家元首首次出访俄罗斯,在论述发展中俄合作共赢关系时,把中俄油气管道称为联通两国新的“世纪动脉”,并与中俄“万里茶道”相提并论。史载,17世纪初期茶叶已经在俄罗斯贵族阶层广泛流行,17世纪中期茶叶成为西伯利亚等地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到19世纪末期中国输往俄国的茶叶达到每年3万多吨,中俄两国商人开通了始于中国南方各产茶省经恰克图集散并直达俄罗斯、中亚及欧洲腹地各大中城市的“万里茶道”。以“万里茶道”来映衬中俄传统友谊和能源合作,显得十分贴切。此后,习近平主席2014年7月16日在巴西国会演讲时,又一次提到中国茶叶和茶人所代表的中巴友谊:“200年前,首批中国茶农就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巴西种茶授艺。”“中巴人民在漫长岁月中结下的真挚情谊,恰似中国茶农的辛勤劳作一样,种下的是希望,收获的是喜悦,品味的是友情。”哪怕远隔重洋,中巴之间仍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在习近平主席外交战略布局中,茶叶和茶文化是提供重大国际合作借鉴的重要载体

从公元前100多年开始,以中国为起点,先后开通了陆海两种丝绸之路,丝绸、瓷器和茶叶等商品带着古老东方的神秘习气,被大量地输送到东亚、东南亚、中亚、阿拉伯与欧洲等地区;同时,这些地区的商品和文化,也随之传入中国,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丝绸之路的存在与发展,是中华民民族“强而不霸”、“利济天下”的有利证明。2013年9月7日访问中亚、10月3日访问东南亚时,习近平主席分别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理念及建设方略,此后又在多个外交场合提及和深化这一区域合作与发展的战略架构;除中亚、东盟外,还积极倡导蒙古、阿拉伯国家联盟等国家和区域参加“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既属于亚洲,更属于世界;既考虑了经济合作,又包含着地缘政治和文化交流的背景和内容;既考量了国家经济发展空间和发挥中国的高速铁路优势。“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一经提出,就获得国际国内的热烈回应,目前已经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在构建国际新秩序方面的重大贡献,也是习近平最重要的外交创见之一,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和建设性态度。

在习近平主席“和而不同”的外交策略中,茶叶和茶文化展示中华文化理念的重要内容

在中国,不仅“茶为国饮”,而且茶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饮茶代表着一种儒雅、清静、廉洁、平各的境界,在国人认为“和”最能体现茶德。在习近平的外交策略中,始终把推介和宣传独特的中华文化摆在重要的位置,并以此为基点,推出了“与世界相通的中国梦”、“合作共赢的义利观”、“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准则”等重大外交理念,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共鸣。2014年4月1日,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演讲时,借茶与酒来比喻中国、欧洲文化的异同,并阐明不同文明之间要平等宽容地进行沟通与交流的道理。他说:“我们要建设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储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即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国主张”和而不同“,而欧盟强调”多元一体“。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演讲时,又多次论及丝绸之路与中国茶叶,“公元前100多年,中国就开始开辟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汉代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和119年两次出使西域,向西域传播了中华文化”。“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四大发明带动了世界变革,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中国哲学、文学、医药、丝绸、瓷器、茶叶等传入西方,渗入西方民众日常生活之中。”他以此来回顾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并借以证明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平等性与包容性,倡导以文明平等、文明和谐取代“文明冲突”、“文明对抗”,以文明交流互鉴开创世界和平发展进步的新路径。

两三千年前,中国先民所食用或饮用的“神奇的东方树叶”,以其消渴解毒】祛滞益生等效用,日益成为中国及至全世界的大众之饮。茶本温和,醇香所及,世人难以回避她的绝代风华。以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总是在润物无声中化民成俗。我们相信,中国茶业和茶文化,应该能够为世界的各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国的茶人,也应许能够在中国梦与世界的共通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于本文《茶文化的外交方面》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巴蜀茶文化的形成历史


巴蜀茶文化的形成历史

巴蜀常被称作为业和的摇篮。六朝以前的史资料表明,的业最初兴起于巴蜀。叶的形成,与巴蜀地区早期的^***、风俗及叶饮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巴蜀产历史悠久,并且在先秦时期就以地方特产的名义将作为贡品。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中载:"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爵之以子……丹、漆、、蜜……皆纳贡之"。

但巴蜀业在早期业史上的突出地位,直到西汉成帝时的王褒《僮约》中,才见诸记载。《僮约》中有"脍鱼?鳖,烹荼尽具"、"武阳买荼,杨氏担荷"的内容。前一句反映了成都一带,在西汉时不但饮已成风尚,而且在地主富豪家里,还出现了专门的饮器具。后面的一句,则反映成都附近,由于的消费和贸易需要,叶已经商品化,还出现了一定的叶市场。三国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载"荆巴间采作饼,成以米膏出之,……用葱姜芼之"。反映出巴蜀地区特殊的制方法和饮方式。

汉魏以后,巴蜀的业进一步发展,种和饮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西晋张载的《成都楼》诗中有"芳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名句,说明在当时的地位,已居所有饮料之冠,而且的声誉也越来越大,饮之风向全国各地蔓延。

荷兰饮茶文化的由来


提起西方人饮茶,人们自然会联想起世界的茶叶消费王国—英国。其实,最初将茶叶传到欧洲的,是荷兰商船。

荷兰商人就凭借航海的优势,从澳门装运到中国的绿茶到爪哇,再转运到欧洲。刚开始,由于供需失失衡,茶价非常昂贵,一般人喝不起,茶仅是宫廷贵族和豪门、世家作为养生和社交礼仪的奢侈品。人们以喝茶来炫耀风雅,争奇斗富,于是,茶很快的风行了了整个上层社会,一些富裕的家庭主妇,都以家中备有别致的茶室、珍贵的茶叶和精美的茶具而自豪。

在富有的家庭,如果客人来,主人会迎至茶室,用至重的礼节接待。客人落座后,女主人马上会打开漂亮精致的茶叶盒,取出各种茶叶,拿到每一位客人面前,任凭他们挑选自己爱好的茶叶,放进瓷制的小茶壶中冲泡,每人一壶。早期的荷兰人饮茶时不用杯子,而用碟子,当茶沏好以后,客人自己将茶汤倒入到碟子里,喝茶时必须发出“啧啧”的声响表示了对女主人和茶叶的赞美。

随着人们追求喝茶的情趣、口腹享受等欲望的增长,饮茶之风几乎到了狂热的程度,有一些贵妇人,迷恋喝茶,终日陶醉在饮茶的社交活动中,甚至弃家不顾,引起人们的侧目,在18世纪初上演的喜剧《茶迷贵妇人》,就是对当时饮茶风尚的生动写照。这出戏更加助长了欧洲各国人民的饮茶风气。

到17世纪下半期,茶叶输入量骤增,茶价逐渐平抑,加上文人、雅士们对茶的歌颂、赞美,于是饮茶之风普及整个社会,人们还敦促商人,1巴达维亚总督,将茶叶的输入纳入正常的贸易渠道。到1734年,荷兰茶叶输入量已达885567磅。饮茶大众化后,不但以茶为生的商业性茶室、茶座应运而生。同时家庭中也兴起饮早茶、午茶、晚茶的风气,而且十分讲究以茶待客的礼仪,从迎客、敬茶、寒暄至辞别,都有一套严谨的礼节,既寓有东方人的谦恭美德,又含有西方的浪漫风情,融合了东西方的精神文明。目前,荷兰人的饮茶热虽已不如住昔,但饮茶之风依然存在,本地人爱饮佐以糖、牛奶或柠檬的红茶;而旅居荷兰的阿拉伯人则爱饮甘冽、味浓的薄荷绿茶,而在几千家的中国餐馆中,则以幽香的茉莉花茶最受欢迎。

目前,荷兰人的饮茶热已不如过去,但尚茶之风犹在。他们不但自己饮茶,也喜欢以茶会友。所以,凡上等家庭,都专门辟有一间茶室。他们饮茶多在午后进行。若是待客,主人还会打开精致的茶叶盒,供客人自己挑选心爱的茶叶,放在茶壶中冲泡,通常一人一壶。当茶冲泡好以后,客人再将苛水倒入碟子里饮用。饮茶时,客人为了表示对主妇泡茶技艺的常识,大多会发出“啧啧”之声,以示敬佩。

茶文化的发源地


茶树原产于中国,自古以来,一向为世界所公认。只是在1824年之后,印度发现有野生茶树,国外学者中有人对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提出异议,在国际学术界引发了争论。这些持异议者,均以印度野生茶树为依据,同时认为中国没有野生茶树。其实中国在公元200年左右,《尔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树,且现今的资料表明,全国有10个省区198处发现野生大茶树,其中云南的一株,树龄已达1700年左右,仅是云南省内树干直径在一米以上的就有10多株。

有的地区,甚至野生茶树群落大至数千亩。所以自古至今,我国已发现的野生大茶树,时间之早,树体之大,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性状之异,堪称世界之最。此外,又经考证,印度发现的野生茶树与从中国引入印度的茶树同属中国茶树之变种。由此,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遂成定论。近几十年来,茶学和植物学研究相结合,从树种及地质变迁气候变化等不同角度出发,对茶树原产地作了更加细致深入的分析和论证,进一步证明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主要论据,简单地讲,有三个方面:

一、茶文化发源地从茶树的自然分布来看

目前所发现的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属,380余种,而我国就有15属,260余种,且大部分分布在云南、贵州和四川一带。已发现的山茶属有100多种,云贵高原就有60多种,其中以茶树种占最重要的地位。从植物学的角度,许多属的起源中心在某一个地区集中,即表明该地区是这一植物区系的发源中心。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在我国西南地区的高度集中,说明了我国西南地区就是山茶属植物的发源中心,当属茶的发源地。

二、茶文化发源地从地质变迁来看

西南地区群山起伏,河谷纵横交错,地形变化多端,以致形成许许多多的小地貌区和小气候区,在低纬度和海拔高低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导致气候差异大,使原来生长在这里的茶树,慢慢分置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不同的气候中,从而导致茶树种内变异,发展成了热带型和亚热带型的大叶种和中叶种茶树,以及温带的中叶种及小叶种茶树。植物学家认为,某种物种变异最多的地方,就是该物种起源的中心地。我国西南三省,是我国茶树变异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当是茶树起源的中心地。

三、茶文化发源地从茶树的进化类型来看

茶树在其系统发育的历史长河中,总是趋于不断进化之中。因此,凡是原始型茶树比较集中的地区,当属茶树的原产地。我国西南三省及其毗邻地区的野生大茶树,具有原始茶树的形态特征和生化特性,也证明了我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

走进中国茶文化,领略中国茶文化知识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最少也有4700多年了,而中国又是茶的故乡,中国民间以茶代礼的风俗至今仍流传。

多种多样的茶

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等。

中国茶文化之基础

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还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唐代陆羽所著《茶经》系统的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陆羽和皎然等一批文化人非常重视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并与儒、道、佛哲学思想交融,而逐渐使人们进入他们的精神领域。在一些士大夫和文人雅士的饮茶过程中,还创作了很多茶诗,仅在《全唐诗》中,流传至今的就有百余位诗人的四百余首,从而奠定汉族茶文化的基础。

中国茶文化之精神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国的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

中国茶文化之品茗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用木头做亭子、凳子,搭设茶室,给人一种诗情画意。供人们小憩,不由意趣盎然。

中国茶文化之以茶待客之道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不但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人文历史,更体现了其精神所在。泡一壶好茶,带你品一方文化。

茶文化知识大全


中国茶类的划分目前公认的划分,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乌龙茶(即青茶)六大类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

一、基本茶类1、绿茶:

炒青绿茶(龙井、碧螺春等)

烘青绿茶(猴魁、安吉白茶等)

晒青绿茶(滇青、川青等)

蒸青绿茶(煎茶、玉露等)

2、红茶

小种红茶(正山小种、烟小种、金骏眉)

工夫红茶(滇红、祁红、闽红)

红碎茶(叶茶、碎茶、片茶)

3、乌龙茶(青茶)

闽北乌龙(武夷岩茶、水仙,肉桂等)

闽南乌龙(铁观音、黄金桂、本山等)

广东乌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等)

台湾乌龙(冻顶乌龙、包种等)

4、白茶

白芽茶(白毫银针等)

白叶茶(白牡丹、贡眉、寿眉)

5、黄茶

黄芽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

黄小茶(北港毛尖、温州黄汤等)

黄大茶(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等)

6、黑茶

湖南黑茶(安化黑茶等)

湖北老青茶(蒲圻老青茶等)

四川边茶(南路边茶、西路边茶等)

滇桂黑茶(普洱茶、六堡茶等)

二、再加工茶类花茶(茉莉、珠兰、玫瑰花茶等)紧压茶(黑砖、茯砖、方砖、饼茶)萃取茶(速溶茶、浓缩茶等)果味茶(荔枝红茶、柠檬红茶等)药用保健茶(减肥茶、杜仲、菊花等)含茶饮料(红茶饮料、绿茶饮料等)什么是普洱茶?

以云南大叶种茶晒青毛茶为原料,经人工后发酵加工而成的普洱紧茶和普洱散茶。

如何区分生熟普洱茶?

区分生熟普洱茶方法很多,一般从外观方面,生普洱年限10年以下颜色是墨绿色,熟普洱是深褐色,其次是闻气味,生普洱闻起来有股淡淡的清香,而熟普洱闻起来有股陈香味,最后是汤色,生普洱汤色是桔黄色,熟普洱是褐红色、暗栗色。

普洱茶属于哪类茶?

普洱茶属于黑茶类。

什么是春茶、夏茶和谷花茶?如何区分?

2-4月采收春茶,以清明节后15天内采收的春茶为上品,多采一芽一叶,芽蕊细而白;夏茶于5-7月采收,称雨水茶,如制作得当,茶质近似春茶;秋茶于8-10月采收,称谷花茶。相关文章可查看“什么是二水、三水茶和谷花茶?”

茶的制作过程和工艺方法是什么?

普洱茶分两种制作工艺方法,就是我们说的生茶和熟茶:

一生茶:传统制作过程:杀青---揉捻---晒干。

二熟茶:杀青-揉捻---干燥-增湿渥堆---干燥。

什么是晒青和烘青,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鲜茶叶采摘回家后经炒青、揉捻、摊凉在竹席上在太阳底下自然晒干称晒青毛茶,它可以长期存放。将鲜茶叶采摘回来后,用烘干机进行脱水干燥后出现高香味的茶叶称为烘青,它有保质期,不可长期存放。

普洱茶是如何分级的,等级高低有什么区别?

普洱茶分一到十级。分级时,级别高的芽多,级别低的梗多。是不是级别越高品质越好呢?不是,级别越高只代表茶菁很嫩,和品质并无多大关系。

什么是干仓、湿仓普洱,有何区别?

将普洱茶存放在相对湿度在80%以下的仓库里,让其缓慢自然陈化,转化为“陈香”品质,这种茶叶习惯称之为“干仓普洱茶”。而“湿仓普洱茶”是将普洱茶放入相对湿度在80%以上的湿仓库里,使其快速转化,但在转化的过程中会发生霉变的普洱茶,称为“湿仓普洱”。干仓陈化,才能越陈越香,有不良商家用湿仓茶冒充陈年干仓茶。

选购普洱茶应注意什么?

四大要决一是清:闻其味;味道要清,不能有杂味。

二是纯:辨其色;茶色如枣,不能黑如漆。

三是正:存其位;存放干仓,不可位潮湿。

四是气:品其汤;口味温和,不可味杂陈。

六不要:不要以错误年代为标签,不要以伪造包装为依据,不要以深浅色为借口,不要以添加味道为假象,不要以树龄为考量。

如何存放普洱茶?

如果存放紧压茶,不要拆包装,如果是散茶建议最好存放在紫砂罐里,其次是环境要清洁卫生,无杂味、稳定的温度与湿度,不要见光。简单讲,就是“干燥通风无异味”。

什么是螃蟹脚?

螃蟹脚是一种寄生在树龄较高的乔木茶树上的寄生物,它的颜色是绿色,形状像螃蟹的两只钳。有股浓浓的梅子香,它含有多种有机物,营养价值很高,可做药用,治疗胃病、糖尿病效果显著。

普洱茶主要成份有哪些?

普洱茶主要含有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单宁、咖啡碱、色素、单糖、蛋白质、有机酸、脂质、维生素等成份。

普洱茶有哪些功效和作用?

普洱茶作用很多,降脂减肥、美容养颜、醒酒、防辐射抗衰老、护齿、明目,养胃护胃(熟茶)等。

什么是普洱茶的唛号?

7531举例:75代表的是75年的配方。这里一定要说明的是75的配方不代表是75年的茶哦。3代表这茶的平均等级,其级别的划分是按嫩度为基础,嫩度越高的级别也就越高。最后1代表茶的出厂厂家。例如昆明茶厂1、勐海2、下关3、普洱4等。现在厂家编号有所改动,有出到9了。

普洱茶怎么冲泡?

普洱茶冲泡很讲究,一般来说,紫砂壶为上,紫砂壶能给普洱茶加分。而盖碗更便于鉴赏普洱茶,在办公室冲泡可以用飘逸杯。

普洱术语一览

显毫:茸毛含量特别多。

匀净:匀整,不含梗朴及其他夹杂物。

紧实:松紧适中,身骨较重实。

肥壮:芽叶肥嫩身骨重。

清澈:清净、透明、光亮、无沉淀物。

鲜艳:鲜明艳丽,清澈明亮。

深:茶汤颜色深。

浅:茶汤色浅似水。

明亮:茶汤清净透明。

混浊: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透明度差。

沉淀物:茶汤中沉于碗底的物质。

高香:茶香高而持久。

纯正:茶香不高不低,纯净正常。

平正:较低,但无异杂气。

钝浊:滞钝不爽。

青味:似青草或青叶之气味。炒(蒸)菁不足,或发酵不足,均带青味。

高火:微带烤黄的锅巴或焦糖气。

陈气:茶叶陈化的气息。

回甘:回味较佳,略有甜感。

浓厚:茶汤味厚,刺激性强。

醇厚:爽适甘厚,有刺激性。

浓醇:浓爽适口。回味甘醇。刺激性比浓厚弱而比醇厚强。

醇正:清爽正常,略带甜。

醇和:醇而平和,带甜。刺激性比醇正弱而比平和强。

平和:茶味正常、刺激性弱。

淡薄:入口稍有茶味,以后就淡而无味。

涩:茶汤入口后,有麻嘴厚舌的感觉。

青涩:涩而带有生青味。

苦:入口即有苦味,后味更苦。

熟味:茶汤入口不爽,带有蒸熟或闷熟味。

肥厚:芽头肥壮,叶肉肥厚,叶脉不露。

开展:叶张展开,叶质柔软。

鲜亮:鲜艳明亮。

暗杂:叶色暗沉、老嫩不一。

本文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提供的关于《茶文化的种类》的精彩内容,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精彩的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网站,每天不定时更新大量精彩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