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杂议

发布时间 : 2020-11-14
关于茶道 茶道礼仪上茶

[摘要说明]杂议

中国最早发现茶,并且最早把它作为饮料,年代极其古老。由茶饮衍生而出的同样发自中国,历史也十分悠久。唐时“大行”。

作为遵循事理规律和原则,讲究操作技艺和技术的,其内容应该有宽泛和特定之别。宽泛的似乎把采制收藏和饮用享受两大方面均包括其中,从唐陆羽《茶经》以后的古人一些茶论中,不仅对如何饮用享受各个环节有精到的技艺评议,对如何采制收藏各道工序也有细微的技术鉴别。而特定的指的是体现在喝茶过程中的环节,不包括生产环节,主要是消费环节,也就是饮用享受部分。

现代社会普遍确认的,概括地说,指的是在享用茶品时,遵循历史形成而延伸下来特定程序和技艺,并加以鉴赏,以使身心舒畅和适、神情驱浊扬清,发挥茶饮愉悦人生的最佳效果。明代朱权在《茶谱》中说:“茶之为物,可以助诗兴而云山顿色,可以伏睡魔而大地忘形,可以倍清淡而万象惊寒,茶之功大矣。”正因为如此,主要注重三个方面的体现:一是物品的操作;二是环境的考究;三是神情的体验。

与相关的主要物品,有茶、水、器、火。不言而喻,茶显然最为重要,没有茶何来的!选茶成为第一要务,历来嗜茶者评判茶的优劣无不津津乐道。诸如,什么时候采摘焙造的茶为好,什么地理环境中植种的茶最佳,什么地方出产的茶质优,等等。这类内容的茶诗文比比皆是,陆羽《茶经》开了先河有专门的评述,唐以降议论不绝。宋代黄儒的《品茶要录》,言“茶事起于惊蛰前,其采芽如鹰爪,初造曰试焙,又曰一火,其次曰二火。二火之茶,已次一火矣。故市茶芽者,惟同出于三火前者为最佳。”宋代桑庄的《续茶谱》道:“天台茶有三品,紫凝为上,魏岭次之,小溪又次之。”紫凝、魏岭、小溪均为茶名。与斗茶是两回事,但看来之间还是会有所关联的。

按照唐代苏廙的说法,水决定茶的命运。他在《十六汤品》中,说:“汤者,茶之司命。若名茶而滥汤,则与凡末同调矣。”这里的汤有两层含意,一是原有的水质,一是过火后的老嫩。两者在中非常被看重。陆羽的《茶经》论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山水江水所在位处不同,还有优劣的差别。唐代温庭筠《采茶录》则云:“当使汤无妄沸,庶可养茶。”汤的老嫩对茶品会有直接的影响,个中奥妙值得令人好好琢磨。

茶的器具对茶起着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器具精洁,茶愈为之生色。”(明代黄龙德《茶说》)古代与现代饮茶用的器具有很大不同,古时种类比较繁多,造型比较简朴,工艺比较粗糙。按照唐代陆羽《茶经》记载,分为8大类24种共29件,到了明代张谦德《茶经·论器》所列,也有茶焙、茶笼、汤钵、茶壶、茶盏、纸囊、茶洗、茶瓶、茶炉9种。近现代茶具种类相对简化,各类茶品所用的器具略有不同,但质地更加讲究,造型更加多样,工艺更加精致,更加富有观赏性。由此,还成就了一项新时尚——收藏专门带有艺术价值的茶器具。

一般的常识,茶是不能用冷水沤浸的,古时是煮茶,明清后是泡茶,不管是煮或泡都得用火。“有水有茶,不可无火。非无火也,有所宜也。”(明代田艺衡《煮泉小品》)所谓“有所宜”就是要讲究火候,宋代蔡襄《茶录》认为,“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过熟汤也。况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汤最难。”现代泡茶也有类似的问题,火候掌握不好,汤的温度过与不及,都会影响茶的色香味。所以,古人烧火有一套严格要求,“火必以坚木炭为上。然木性未尽,尚有余烟,烟气入汤,汤必无用。故先烧令红,去其烟焰,兼其性力猛炽,水乃易沸。既红之后,方授水器,乃急扇之。愈速愈妙,毋令手停。”(明代许次纾《茶疏》)现代虽然对水的热度也有一定的把持,但是由于条件、燃料和器皿的不同,操作起来一般无法那样的讲究。

环境的设置和选择,是另一个被看重的问题。要使品茶达到愉悦性情的目的,必须有个适宜的环境。环境只有宁静洁净、无异味污染、难驰心旁骛,才能做到神思淡定如禅得道。总结历来对环境的要求,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场境;另一方面是人境。场境讲究自然清新,“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流之潺缓,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宋代欧阳修《浮槎山水记》)欧阳修是有名的茶人,精湛,选择如斯场境,定然会是心旷神怡,品茶也才会品出好味道来。强调的是人与茶的通融,天地人和,因此人境以少为佳,不能太吵杂。明代屠龙《茶说》记录:“饮茶以客少为贵,客众则喧,喧则雅趣乏也。独啜曰幽,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毕竟与茶艺有别!

我曾写过一篇茶文,认为唐代卢仝诗作《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把喝茶品茗说得能够‘毛孔散’、‘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神乎其神亦仙亦佛,未免过分夸大,只是一种浪漫的夸张。”夸张是夸张些,但是确实是有意境的,需要神情的体验。而且,对上述所有物品操作技艺的严格要求,以及环境的考究,都是为了在品茗时能达到神情最佳体验、身心得到享受的目的。历代咏茶的诗特别多,茶本身色清、味甘、气香、性和,充满让心灵净化的气息,诗意浓郁诗境明丽。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诗作:“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最为后人所赞誉。当然茶与身心相融需要体验,体验必须入微。

是中国的瑰宝,有着丰富的茶文化内涵,“芳茶可娱”,也是一种高雅的休闲活动。古时一般只流行于士大夫、文人墨客、僧人道士、民间茶人之间,现代人民生活提高了,吃茶的人多了,应该也可以普及。当然,在提倡弘扬传统茶文化,把作为休闲的好方式,也要注意防止追求奢华和过于痴迷,使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小编推荐

如何泡有杂味的茶


爱喝茶的人家里一定也囤不少的茶。时间久了,自然会担心坏了没有,是否有杂味,还能喝吗?

下面就来了解一下放久了有杂味的茶该如何泡?

事实上,茶叶放了一段时间,无论是否真空包装,多少都会产生变化,茶叶中的叶绿素及茶多酚物质的合生物就会让茶叶陈化变黄、变红、有杂味。

特别是绿茶以及清香型的铁观音。而红茶、武夷岩茶和凤凰单丛茶,存放的时间长了之后,茶汤会更加柔和。如果有杂味,那应该是存放的地方气味较杂的缘故。所以要喝存放一段时间的茶叶时,若只有一点陈味、旧味,可利用冲泡法来解决。

方法一:冲泡的水温要高,最好是沸水。

洗茶的时间较平常久一点,然后倒掉不喝,第二泡起时间比平常快一倍,快冲快泡,尽可能趁热喝。

这样可以快速赶走干茶表面的陈味。

方法二:绿茶和红茶可以降低水温几度,时间照正常冲泡法,如此可避免因存放太久,茶汤滋味不够鲜爽带来的影响。

方法三:改成大壶泡,或者是煮茶,降低茶叶比例,口感会好一点。

一般来说,家里茶叶放久了,在没有发霉的情况下有些杂味就可以按照这三个方法冲泡。当然,这样的冲泡方式也只是弥补作用而已。好茶,最好还是在它合适的时间里品饮欣赏。

武夷岩茶不同异杂味的判断


武夷岩茶不同异杂味的判断及易出现的加工环节。

烟味:易判定,主要出现在焙茶环节出现走烟现像。如:焙笼焙茶里茶未掉入汤火中。

青味:非清香。指茶叶中的青草味。主要是因为发酵不到位产生。

馊味:类似于变质饭菜的味道。产生原因:茶青在运输过程中受热。也称夏秋味。是夏秋茶所具备的一种特征。也是辨认夏秋茶的标准。

焦味:类似于炒豆子的味道。主要是杀青过程中,茶叶炒焦而产生。

反青味:茶叶保存过程中受潮产生。

水味:白开水的味道。通称水气,指茶叶焙火未到位,水份存在于茶叶之中而产生。初学者不易判定。

中国十大名茶之武夷岩茶的相关知识(相关文章)

1武夷岩茶简介。

2武夷岩茶的详细介绍。

3武夷岩茶的产地介绍。

4武夷岩茶的鉴定。

5武夷岩茶的五种品种(分类)简介。

6武夷岩茶的品质区分。

8鉴定武夷岩茶最简单的方法。

9茶叶培火程度对茶叶口感的影响。

10岩茶的相关品种。

11武夷岩茶的冲泡方法和技巧。

12武夷岩茶相关传说 大红袍的由来。

13大红袍的传说。

14武夷岩茶 名茶鉴赏。

古润茶“古苇清”祭拜活动引热议


今年,润茶鼻祖古苇清引起了茶界的广泛关注,9月27日的一场“茶王”古苇清祭拜大典更是引起了全国数十家媒体的关注,也是这时候众人才知道,原来古苇清润茶竟然是有600多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该祭拜大典迅速引起了热议。

“茶王”祭拜大典引发热议

“通过祭拜大典,‘茶王’古苇清这个明朝的药姑山名医一时成为当下热点,实乃可喜可贺。”活动嘉宾、武汉大学教授罗顺德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据记载,古苇清系生活于明永乐年间的著名瑶医,曾用药姑山18味天然中草药辅以山间泉水熬制成茶,不仅治愈了当地村民的便秘之苦,而且开辟了茶饮新品类——润茶,日常饮用有滋润脾胃、养生保健的作用。当地百姓感念古苇清的恩德,将其奉为“茶王”。

(图说:“茶王”古苇清祭拜大典)

“百草为药,甘泉为汤。发明润茶,通肠流香。播惠八方,被誉茶王......”活动当天,古苇清润茶第二十二代传人、湖北古苇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伟斌身着瑶族服装,颂读祭文,并携祭拜代表一同行祭拜之礼。一拜古苇清救死扶伤、解民疾难,二拜“茶王”恩德浩荡、天下共尊,三拜润茶宏图、已布四方。

祭拜礼毕,6名身姿绰约的“茶女”在古苇清石像前接受润茶洗礼,以示敬意。随后,活动中还表演了《通城拍打舞》等精彩纷呈的瑶族舞蹈表演。

活动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社、新浪、网易、凤凰网、今日头条等全国数十家媒体纷纷聚焦药姑山,聚焦古苇清。“茶王”声誉,传遍南北。

“古苇清润茶有望成为第二个‘王老吉’,因为它和王老吉品牌有着非常多的相似基因。”

“继‘茶圣’陆羽之后,这位‘茶王’古苇清将为湖北茶文化名人再添一抹星光。”

……

“这次祭拜‘茶王’活动的热度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茶王’古苇清的知名度提升,也有助于将药姑山打造成瑶族同胞寻根文化旅游胜地。”通城大坪乡内冲瑶族村村主任胡幼平说。

“茶王”精神永存,润茶事业长青

据悉,数百年来,通城一带一直流传着“茶王”古苇清的故事。古苇清创制润茶造福百姓,体恤乡亲为其治病分文不取,他为躲避朝廷对瑶民的迫害,改姓为古,作汉人装扮,继续照顾着留在药姑山的瑶族同胞们……

为此,这一带一直保留着喝润茶、拜“茶王”的传统。但举行规模如此之大的公开祭拜大典,这是第一次。

据胡伟斌介绍,“古苇清为后世留下了两样宝贵财富,润茶古方和医者仁心的光辉精神,为百姓送去健康,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明财富。”这是举办这次活动的初衷,而农历八月初八是古苇清的诞辰,“所以选择将‘茶王’古苇清祭拜大典定在这一天。”

(图说:胡伟斌颂读祭文)

胡伟斌自小就在古苇清的故事中长大,对古苇清润茶有着深厚的感情和责任。2013年,胡伟斌对古苇清润茶配方和技术进行了现代创新,并创立了湖北古苇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现润茶事业新发展。目前,古苇清润茶不仅是咸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在2017年9月18日第十四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中斩获“2017中国功能饮料知名品牌”荣誉。

不过,在胡伟斌看来,这还只是古苇清润茶事业的开始,“未来我们将隆重打造茶王文化节,将古苇清润茶打造成大健康的领导品牌。”胡伟斌信心十足的说,“不仅要让古苇清润茶走向全国,还要让它走出国门,也为国际友人送去一份健康。”

“这次祭拜大典之所以能引起全国关注,这是因为活动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呼应了百姓渴望健康茶饮的心声,更是因为茶王古苇清的高风大德,在现代社会弥足可贵。”胡伟斌强调,“所以,我将矢志不渝地传承茶王精神,发展润茶事业,弘扬茶王文化,为药姑山产业和润茶事业走向世界而不懈努力!”

茶叶放久了有杂味,试试这样泡


有茶友说,因为之前一段时间太忙,买来的茶叶一直放着没喝,不知道坏了没有?有点杂味,还能不能喝?

所有,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放久了有杂味的茶,是不是就没办法喝了呢?

事实上,茶叶放了一段时间,无论是否真空包装,多少都会产生变化,茶叶中的叶绿素及茶多酚物质的合生物就会让茶叶陈化变黄、变红、有杂味。

特别是绿茶以及清香型的铁观音。

而红茶、武夷岩茶和凤凰单丛茶,存放的时间长了之后,茶汤会更加柔和。如果有杂味,那应该是存放的地方气味较杂的缘故。

所以要喝存放一段时间的茶叶时,若只有一点陈味、旧味,可利用冲泡法来解决。

方法一:

冲泡的水温要高,最好是沸水。

洗茶的时间较平常久一点,然后倒掉不喝,第二泡起时间比平常快一倍,快冲快泡,尽可能趁热喝。

这样可以快速赶走干茶表面的陈味。

方法二:

绿茶和红茶可以降低水温几度,时间照正常冲泡法,如此可避免因存放太久,茶汤滋味不够鲜爽带来的影响。

方法三:

改成大壶泡,或者是煮茶,降低茶叶比例,口感会好一点。

一般来说,家里茶叶放久了,在没有发霉的情况下有些杂味就可以按照这三个方法冲泡。

当然,这样的冲泡方式也只是弥补作用而已。

好茶,最好还是在它合适的时间里品饮欣赏。

茶道:茶道十八道


[摘要说明]:十八道

1、清泉初沸:泡好第一壶茶,水质很重要,宋代文豪苏东坡总结经验说:《活水还需活火烹》即活煮甘泉。

2、倾茶入侧:将特定的茶慢慢侧入茶则。

3、鉴赏佳茗:乌龙茶是著名的品种安溪《铁观音》,条索卷曲壮结,色泽鲜润,历来有美如观音重如铁,久泡有余香之称。

4、茶壶淋霖:(1)起烫壶的作用,(2)烫盅,(3)冷却水:因第一泡是中温润泡,水温只需80度左右,起温壶温茶叶的作用,同时能使第二泡的色香味更好的发挥。

5、乌龙入宫:(落茶)把茶壶比成宫殿。品饮乌龙茶讲究头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头一泡的茶汤通常不喝。

6、若琛出浴:若琛是古代景德镇的一位制杯能手,因他制的杯白、小、薄,后人为了纪念他,把品茗杯也称若琛杯。

7、悬壶高冲:(冲茶)高冲有利于激烫茶叶,使它的色、香、味更好的发挥。

8、推泡抽眉:用壶盖刮去泛起的白色泡沫。

9、熏洗仙颜:冲洗壶身,同时观看茶熟。

10、游山玩水:把壶底的余水沾干抹掉。

11、关公巡城:(倒茶)平均分配茶汤,使茶汤浓淡均匀。

12、韩信点兵:(点茶)滴滴是精华。

13、鲤鱼翻身:把闻香杯的茶倒入茗品杯中,将扣合的杯子翻转,称之为:鲤鱼翻身。中国古神话传说,鲤鱼翻身跃过龙门可化龙升天而去,我们借助这道程序祝福在坐的各位嘉宾,生活美满事业发达。

14、喜闻幽香:闻香杯轻轻提起,将空杯角触及鼻端,深呼吸,喜闻幽香。

15、三龙护鼎:(端杯)艺术上端品茗杯的姿势,拇指和食指轻扶品茗杯沿,中指顶住杯底。

16、鉴赏汤色:(看茶)看茶汤的颜色是否清澈明亮。

17、细品佳茗:一杯茶分几小口慢慢品饮,口鼻生香,喉底回甘。

18、重赏余韵:重赏品茗空杯的余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