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品茗六法

发布时间 : 2020-11-18
肉桂武夷岩茶泡法 武夷山岩茶肉桂泡法

肉桂武夷岩茶泡法。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武夷岩茶品茗六法”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武夷岩茶品茗六法”相关知识!

武夷山是明末清初发明青茶(乌龙茶oolongtea)工艺的地方,武夷岩茶是最能代表中国茶道的品茗之品。由于其独特的半绿半红加工工艺和立地条件及品种差异,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个牲特征,能最好地满足人们品茶闻香吃水的讲究,其茶叶的选择、水质的不同、茶具的运用、及环境、心态、时态、茶友之不同,都会影响到品茗的效果。一般的说,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

一要择茶。品茶与喝茶有如书法与写字,其实际功用与艺术功用既有联系又有所区别,品茶是喝茶的艺术化。品茶须选上好的茶叶,好茶特征明显、口感纯正、益智强身。岩茶由于生长环境、栽培管理、加工工艺、品种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品茗活动丰富多彩,不同品种的特别的香气滋味一定会使你的茶道造诣大有提升。选择岩茶一定要注重是否是正规厂家、品种、等级,一般说,特级为好。有的人喜欢购买散茶,而且喜欢特定的品种,这应是对岩茶有所了解后的事,否则容易把废铜当黄金,难以品出岩韵。

二要择水。水为茶之母,好水配大红袍好茶相得益彰。古人对于品茶用水相当讲究,为此也写了不少关于用水的文章。本山茶泡本山水,盖水土相宜,但这较难做到。品茶用水山泉水为上,纯净水亦可,自来水由于含氯高,须存放二十四小时后用为好。但应考虑其酸碱度,岩茶用水PH值应在6へ7之间。水贵新贵活,烧至外95度以上,现烧现泡,不宜久烧。!

三要择具。一套配备齐全、制作精美的茶具,不但方便品茗而且也可以带来美的感受。品岩茶一般需要一只烧水壶、一只茶盘、一只紫砂壶(如用盖碗亦可)、一只盛茶水的杯、若干品茗杯、一只茶巾、一只茶镊就可。当然还可配上茶道、茶漏(用来过滤茶水)、香炉等。茶具之间大小容量、款式、质地、花色应当匹配。总之,宜细不宜粗、宜土不宜洋、宜泥不宜金。

四要择友。酒有酒友、牌有牌友、戏有戏友,品茶自然有茶友。茶友同道,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不但可以增深茶道造诣,还可以增进友谊,这也是茶道精神之所在。古人云,一人品茶得神、二人品茶得趣、三人品茶得味,意即在此。

五要择时。非时勿品、非时勿用。晨起睡前不品,餐前后不品,忙时不品闲时品。因为早晨起床、用餐之前人体血糖低,饮用浓茶极易造成茶醉。临睡前品茶,茶碱作用于下脑丘体引发失眠。餐后半小时内食物在胃消化,过多饮水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岩茶由于内含物质高,初品其茗之人更要在意。忙时品茶,心不在焉,难以品出真味。是时品茶,心闲手敏,才能做到工夫细。

六要择境。心境与环境是品茗的两个重要条件。心无杂想、意无杂念,能够注意力集中,调动嗅觉、味觉。岩茶有特殊的岩韵,即所谓"岩骨花香",在环境优雅、茶氛围浓厚或清新自然、瓜棚李下,更能品味出清、香、甘、活来。

以上六点具备,品好岩茶的功夫就依个人的悟性了。

cy316.com延伸阅读

武夷岩茶之谜一


名山出名茶,名茶耀名山。武夷山与武夷茶双绝人寰,著称于世。武夷山何时有茶?据当代茶叶专家陈椽等考证,我国茶叶在二世纪时由西南向东南传播,不久武夷山就有茶了。武夷岩茶最早被人称颂,可追溯到南朝时期(公元479~502年),而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之于唐朝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孙樵写的《送茶与焦刑部书》(见《崇安县志》第19卷)。孙樵在赠送武夷岩茶给达官显贵的一封信札中写道:“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孙樵在这封信中,把出产在“建阳丹山碧水之乡”的茶,用拟人化的笔法,美称为“晚甘侯”。“晚甘”,甘香浓馥,美味无穷之意。“侯”,乃尊称。“碧水丹山”是南朝作家江淹对武夷山的赞语。当时崇安县尚未建置,武夷山属于建阳县,故信中称“建阳丹山碧水”。因此说孙樵所送的茶乃武夷山所产。从此,“晚甘侯”遂成为武夷岩茶最早的茶名。清朝闽北人蒋蘅写的《晚甘侯传》一文中,更是通篇以拟人化的笔法,酣畅淋漓地为武夷岩茶写传。他写道:“晚甘侯,甘氏如荠,字森伯,闽之建溪人也。世居武夷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奥。甘氏聚族其间,率皆茹露饮泉,倚岩据壁,独得山水灵异,气性森严,芳洁迥出尘表……大约森伯之为人,见若面目严冷,实则和而且正;始若苦口难茹,久则淡而弥旨,君子人也。”该传沿用了前人对武夷岩茶的美称——“晚甘侯”,以拟人化的笔法记述了它的姓名和表字:姓甘,名如荠,字森伯。作者巧妙地用了《诗经》中的典故,予武夷岩茶以姓名:甘如荠。《诗经·邶风·谷风》云:“谁谓茶苦?其甘如荠!”《晚甘侯》作者匠心独具,为甘甜美味的武夷岩茶取了出典于《诗经》的尊姓大名,令人解颐生津。传中还把武夷岩茶的“茶品”拟人化为“人品”,赞之曰:“君子人也!”足以与周敦颐称莲花为“花之君子”相媲美。唐代诗人徐夤有诗云:“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草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腊片,啼猿溪走木兰船。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见《中国古代茶诗选》),诗人不但高度评价武夷茶,而且说明武夷茶从研膏转为腊片,且印有飞鹊等装饰图案。值得提及的是,中国第一茶圣陆羽在晚年慕名来到武夷山,写有《武夷山记》,对武夷君的神话传说,表示兴趣,遂记之。虽然此记已佚,但是从其他的书、志的注释中,尚能见到片言段语。该记当是陆羽在晚年蛰居江西上饶时所撰,于《茶经》的成书之后若干年,因此也是《茶经》上未见武夷茶记载的原因之一。为此肯定武夷茶在唐代已有之,且名度很高,深得文人赞赏,引得垂将老矣的陆羽慕名而来。

武夷岩茶肉桂传奇


武夷岩茶,香不过肉桂。

武夷肉桂,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境内著名的武夷山风景区,最早是武夷慧苑的一个名枞,另一说原产是在马枕峰。近年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现已发展到武夷山的九龙窠、水帘洞、三仰峰、马头岩、桂林岩、天游岩、仙掌岩、响声岩、百花岩、竹窠、碧石等地,并且正在大力繁育推广,现在已成为武夷岩茶中的当家品种之一(武夷岩茶分:大红袍、名丛、水仙、肉桂、奇种)。

岩茶肉桂除了具有其它岩茶的滋味特色外,更以其香气辛锐持久的高品种香备受人们的喜爱。桂皮香明显,佳者带乳味,香气久泡尤存,冲泡七次仍有余香;入口醇厚回甘,咽后齿颊留香;汤色橙黄清澈,叶底匀亮,呈淡绿底红镶边;条索匀整,紧结卷曲,色泽褐绿,油润有光,部分叶背有青蛙皮状小白点。素有“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之说,因于此,多被用于拼配其它茶中(拼配大红袍的主要原料)。

岩茶肉桂茶汤的滋味虽然在醇厚度方面略逊水仙,但也同样具有甘鲜滑爽的感觉。肉桂茶初入口时会觉略带苦涩甚至辛辣,但是一般很快回甘,而且留韵长久,回味无穷。茶叶之香,也有生长环境原因。剔除焙火的火香,山骨之山场气息,肉桂特质的馥郁,综合起来说,就是霸气。

好的肉桂,四五道后的汤感,霸气不减,同时纯美茶香逐渐透了出来。桂皮的辛辣,逐渐转向了桂花香,有的还会转成水蜜桃香等果香。辛锐的桂皮香通过鼻腔的分解,刺激嗅觉的信号减弱。沉于汤中的馥郁桂香,早已与你的舌头味蕾打成一片。因此,时时引诱着喜饮岩茶者的欲望。

岩骨生花香,悟悦有禅味。

“龙肉”——九龙窠肉桂

九龙窠是大红袍祖庭所在地。500年来长期为天心禅寺产权所有,65年前被剥夺。

九龙窠是一个幽奇深遂的狭谷,九座石骨嶙峋的岩峰,犹如九条将要腾空而起的游龙,蟠绕在它的两旁。谷中奇形怪状的岩石,横卧竖立,构成了大大小小的沟壑,而从岩缝中渗出的涓涓细流,则汇为喧闹的山涧,穿过乱石曲曲折折地向东流去,这里布满了一片又一片名枞,一层又一层茶园,满谷春色盎然的“茶世界”。

此款茶,甜度高,“更似四十来年成熟男人味,有着饱经风霜成熟男人的神韵与粗旷。”

“虎肉”——虎啸岩肉桂

虎啸岩景区面积17平方公里,是武夷山屈指可数的独具泉天趣的佳境之一。虎啸岩蟠踞在九溪曲南一线天北面,怪石崔嵬,流水迂回,是一个独具泉石天趣的佳境,虎啸岩有“极目皆图画”的美称。虎啸岩“虎溪灵洞”四个大字高勒岩壁。

“牛肉”——牛栏坑肉桂

“牛栏坑”,以其独一无二的山场、气候,成就其为“三坑两涧”(慧苑坑、倒水坑、牛栏坑、流香涧、悟源涧)核心产区之一。“牛肉”产量不高,整个牛栏坑据不完全统计有50亩左右的茶园,仅仅分布在10多户茶农的手中,年产量极为有限。

“牛肉”均以传统古法炭焙工艺制作,以“霸道高香”、“横冲直撞”俘虏了众多老茶客,为肉桂中的上乘之品。沸水冲入,可以发现整体净度很好,并以“开盖夺香”之势,让您收获第一个惊喜;汤色厚重,汤水醇厚,内质丰富,口感极为霸道,耐泡度好,8泡不倒,10泡有余香。

念念(ID:nianyimm)提醒:正宗“牛肉”价格2~6万元/500克,岩茶茶龄低于2年的茶友要慎重,担心您Hold不住哦~

“心头肉”——天心岩肉桂

心头肉干香较馥郁;条索紧细、乌黑微带白霜。滋味甜醇,口感岩韵显著,没有普通肉桂的辛辣味和刺激性。回甘快、好,耐泡度较好。

总体喝来,普通肉桂越喝越淡,汤薄,甜感弱。天心岩肉桂王醇香,汤厚,香气持久,自始至终,呼出的气息都有浓重的岩韵。从第1泡至第6泡,普通肉桂越泡越淡,03天心岩肉桂,越泡越浓香。最突出的是传统炭焙的天心岩肉桂甜感直接,从第1泡的入口直至品饮后很久,齿间的甜感一直在,喝到第10泡,着实是喝不动了。饭后,再喝放凉了的第10至12泡的混合茶汤,依然是齿颊生津,一直甜到喉咙里。

“狮肉”——青狮岩肉桂

“狮肉”产自武夷山景区水帘洞山场一带,极具岩骨花香。与“牛肉”的对比:狮肉水甘香细,乳香花香并见;牛肉汤甜香幽,丝丝缕缕缠绕在水中,如秋兰寂寂,似梅馥幽幽。

“鬼肉”——鬼洞肉桂

鬼洞是武夷岩茶一个神秘的山场,即使是武夷土著也绝少去过鬼洞。

鬼洞,分内鬼洞和外鬼洞,“洞”是“洞天”的意思。它夹藏在倒水坑火焰峰和慧苑坑鹰嘴岩间,西北向由低向高呈一条狭长的幽邃峡谷,两旁峭壁耸立,无论白天夜晚气温都比外界低,风过处阴森恐怖,恍如鬼魅降临,故名鬼洞。

鬼洞一带茶树从高处向低处蔓延,一直冲出山谷,有灌木型茶树和小乔木茶树,这里是武夷山菜茶种群最多的伊甸园。

鬼肉顺滑,浓郁花果香,岩韵深厚。

“象肉”——象鼻岩肉桂

九十九岩之一。位于八曲溪南。是一块狭长形的岩体,形似一只巨象饮水于溪畔。近峰之处称为紫崖,清朝僧超朗建有云庵,为佛门修炼之处,已废圮。

“羊肉”——洋墩岩肉桂

此款茶香柔细腻,被女主持解说老师称为“像极了二三十岁的小少妇”的味道。

“马肉”——马头岩肉桂

位于大红袍南面,该峰北面有小径可登,十分险峻,有勇气攀登峰顶者,可环视武夷山景区大部份岩峰,颇美。四周皆为茶园,正岩茶主要产地...“香高”。

马肉,“就像四十岁的男人,香高又醇厚,而口感的美又有女人的柔魅。但此款茶,从韵味上还达不到四十岁男人的味道,还是些许细腻内敛些。”

竹肉(“猪肉”)——竹窠肉桂

竹窠茶园夹在慧苑坑和三仰峰之间,海拔高度290米至500米。茂盛的植被里布满着片片茶园,其中“罗秀”、“庙基”、“玉柱峰”、“茶子窠”、“上、下天阁”等茶园种植了肉桂、水仙、北斗、大红袍等品种茶。站在山顶放眼四周,无论险峻高低,都被穿插种植着点点茶树。“熟棕味”。

这款竹窠肉桂,是茶会品饮六款茶中唯一一款老茶,09年的,淡淡的白霜,存放过程形成。熟粽子的味道。有“武夷酸”之果感,和新茶制作不良的酸完全不同,此“酸”感多需好茶5-10年以上方可得。

品饮过岩茶的老茶,你才能深刻明白“藏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这句诗的意境。“深红”是老岩茶特有的汤色艳亮,“卖弄”,显示出农家人纯朴真实的自豪炫耀感流露无遗。

正岩肉桂名品:“猫肉”----马头岩山场的一个小区域,猫耳石肉桂。

“鹰肉”——鹰嘴岩肉桂;“虾肉”——霞滨岩肉桂;“燕子肉”——燕子窠肉桂;“鬼肉”——鬼洞肉桂。武夷岩茶已经俨然成为了“全肉宴”,走遍喝遍大大小小的山场也成了发烧友们一大追求目标。

其实,各种各样的“肉”就是武夷岩茶的另类表达方式和岩茶发烧友们的极致品饮追求。本质都是因为不同山场的海拔、土壤类型、日照、降水、温度、化肥使用等等因素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同一个山场即使是阴面、阳面茶都会有差异,山岗上和坑底也会有不同,甚至茶树周围植被不同都会造成茶叶滋味的差异。拿“牛肉”为例,坑口坑尾、岗上、正坑坑底的茶品质和价格差异都很大。

武夷山悠久的历史文化、千变万化的山场环境、数以百计的茶叶品种以及不同风格的制茶师共同造就了武夷岩茶的博大精深,让无数爱茶人痴迷于此!

武夷岩茶之谜二


自唐代孙樵称武夷茶为“晚甘侯”后,历代多有讴歌其者。宋朝陶谷著《荈茗录》写道:“汤悦有森伯颂,盖茶也,方饮而森烈严乎齿牙;既久,四肢森然,二义一名,非熟夫汤瓯境界者,谁能目之。”森伯既是超群的好茶,而要能体会森伯的佳妙之处,非熟练的评茶者莫属。那么,谁是“森伯”的知遇者呢?《晚甘侯传》云:“森伯之祖,尝与王肃善。”于是,王肃可以肯定是早期与武夷岩茶(森伯之祖)神交的一位雅士了。宋朝叶清臣在《述煮茶小品》中也说:“王肃癖于茗饮,”这也说明他算得上一位精于品茶的人。南北朝时期,王肃的父亲王奂在南齐任尚书右仆射(中书郎,宰相的助手),很可能得到进贡的武夷岩茶礼品。因此,当代著名茶叶专家陈椽据此论证:武夷茶约在距今1500年前的南朝时已初具名度。而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写的一篇散文《叶嘉传》,也是以拟人化手法记述武夷岩茶的一篇佳作。文章把茶树这种嘉木誉为“叶嘉”,意为“茶叶嘉美”。苏轼为之立传,并在传中曰:“上(汉帝)惊,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遣诣京师”。从《叶嘉传》里,我们又可以推测说武夷茶早在约二千年前的汉朝就可能有之,但由于这篇散文略带虚构成份,且有唐代陆羽(733-804)《茶经》在汉帝之前之误,所以不宜作为信史。至于武夷岩茶早在何时问世?不妨当作“武夷岩茶之谜”,让今人去考证。在未有确实答案之前,权以范仲淹的诗句:“武夷仙人从古栽”作为浪漫的“定论”吧!

六安瓜片茶的选购及品茗


一般来说,六安瓜片的新茶会在谷雨前的十天内产出。要想选购出好的六安瓜片茶,还需要从色香味形这四个方面来考量。

一、干茶状态下。

色。干茶的外观应该有着铁青透翠的色泽,且色泽一致没有明显的不均现象。

香。闻干茶,会闻到茶的清香透鼻的香气,而如果该茶还具有栗香的则是好茶,而如果有青草香则表明该茶在炒制过程中的功夫欠缺。

味。放一些茶叶到口中细细咀嚼,应有先苦后甜,而苦中透出甜味的味觉,而后以清水漱口,则在口腔中会留有清爽甜润的滋味。

形。好的六安瓜片其形状及大小一致,且有片卷顺直、粗细匀称、呈条形等特点。

二、冲泡后的品尝。冲泡六安瓜片后,先闻其香,会觉出有悠悠清香,而香味浓度越高则说明茶叶越香醇。然后观察杯中茶叶,叶片青绿而茶汤清汤透绿,茶叶由原来的条状开发为叶片状,叶片大小近同,片片叠加,十分美观。之后就可品饮了,会觉出有微苦透甜且清凉的滋味。

知道了茶叶的评鉴方法,选购了好的六安瓜片茶后,就到了品茗的时候了。

首先是需要冲泡茶叶。六安瓜片茶一般选用白瓷茶杯来冲泡,所用水以深井水或是泉水为佳,如果没有则可以以矿泉水、纯净水等酸碱较为平衡的水来代替。冲泡时,根据茶具的大小放入适量的六安瓜片,冲泡时应有高冲到缓收再到起壶这几个动作,一般冲泡至茶具的三分之二处加盖稍候即可。待三分钟左右时间后,就可品饮清香的六安瓜片茶了。

关于六安瓜片的品饮也有讲究,它一般分为四个步骤。一是尝茶,即在干茶的状态下,观茶叶色泽、形状、香味等来了解茶叶的品种;二是闻香,即在冲泡茶叶后端起茶杯闻茶叶清香,由以有栗香的为好茶;三是观汤,即在冲泡茶叶过程中,欣赏茶叶在冲泡时沉浮、舒展至沉静的美妙姿态;四是品味,即品茶汤的色泽和滋味。

追溯武夷岩茶历史


名山出名茶,名茶耀名山。武夷山与武夷茶双绝人寰,着称于世。武夷岩茶历史悠久,小编将带领大家一起探寻武夷岩茶的历史:

武夷山何时有茶?据当代茶叶专家陈椽等考证,我国茶叶在二世纪时由西南向东南传播,不久武夷山就有茶了。武夷岩茶最早被人称颂,可追溯到南朝时期(公元479~502年),而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之于唐朝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孙樵写的《送茶与焦刑部书》(见《崇安县志》第19卷)。孙樵在赠送武夷岩茶给达官显贵的一封信札中写道: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孙樵在这封信中,把出产在建阳丹山碧水之乡的茶,用拟人化的笔法,美称为晚甘侯。晚甘,甘香浓馥,美味无穷之意。侯,乃尊称。碧水丹山是南朝作家江淹对武夷山的赞语。当时崇安县尚未建置,武夷山属于建阳县,故信中称建阳丹山碧水。因此说孙樵所送的茶乃武夷山所产。从此,晚甘侯遂成为武夷岩茶最早的茶名。

品茗乐趣


千百年来,茶道、茶文化显示了一种永恒的生命力,虽断犹续,无论中国茶艺、日本茶道、韩国茶礼,无不使接触者感受到她的一种魁力。奥秘何在?在于人们经由茶道获得一份真善美的陶冶。丰富多彩的茶道文化可归结为茶趣、茶德、茶禅。

茶趣即饮茶乐趣,包括物质乐趣和精神乐趣。佳茗、清泉、茶具、良辰、美境。知音,相聚品饮、雅俗共赏。茶趣有雅俗之分,无高下之别。

茶德即茶之功德。陆羽同代人刘贞亮提出的“茶十德”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驱腥气,以茶防病气,以茶养生气,以茶散闷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茶禅是以阐释茶与佛门之密切因缘。真意乃茶禅结合而达到的一种境界。禅在梵语中意为“静虑”、“思维修”、“弃恶”等。

在品茶的精神境界中,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感受到一位西方诗人说:“从一粒砂看世界”。但几乎每位爱好绿茶或乌龙茶的东方人都不难体会出----从一片茶叶可品尝出山川风景与大自然的精神。

如果你嘴里含上一口西湖龙井茶,茶汤的气韵,即很容易在你眼前幻化出一片江南水乡温柔而秀丽的风光;如果你入口的是安溪乌龙茶、碧天峰铁观音,那么,你看到的将是高山顶上的蓝天白云,同时随着芬芳的茶香与茶气,让你仿佛身处高山上,呼吸到山上清朗的气息。从茶中领会山川风景,与不断地微妙变化着的真味,真香与气……不失为回归自然的一种简单法门。那么,茶是如何能给予人这一切的呢?除了自然的奥秘以外,就是人为的配合。

茶可独酌,也宜共饮,一杯在手,清香满室,消除烦虑,使人抛却是非心、名利心。

“寒夜客来茶当酒”,以茶奉客,虽不及酒后令人豪情万丈,意气风发,但三两良朋,沏茶小息,令人“六腑皆芬芳”,闲话家常、天南地北、气氛更为和乐,主客更能曲尽情意,茶的世界是一个祥和的世界!

武夷岩茶十八道茶艺


武夷岩茶十八道茶艺

第一道:焚香静气即焚点一柱檀香,营造祥和肃穆祥的氛围,让各位嘉宾更快的进入茶之最佳境界。古人常说:品茶即品人,茶品即人品,茶是清静之物,当然要求品茶者也要清静而坐,才能品出茶的真神真韵,希望这柱香的点燃能带领我们一起进入茶境。

第二道:叶嘉酬宾出示给各位观赏。叶嘉出自宋代诗人苏东坡的《叶嘉传》,意为之嘉美。在这篇文章中通篇拟人的手法描绘了茶的君子之德,君子之能。

第三道:岩泉初沸意即水开了。茶圣陆羽在第一部专著《茶经》中云: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也就是说泡茶水是至关重要的。茶圣提出应以山里奔流的山溪水为第一,江河湖泊之水为次,而井下之水只能排在第三了,今天我们选用的是天然矿泉水。

第四道:孟臣沐淋孟臣,即为明代人,以擅长制作壶而闻名,后人为了纪念他,将上好的壶称不孟臣壶,孟臣沐淋是提高壶温之意。

第五道:若琛出浴是烫洗茶杯之意,若琛清初人,以擅制碗状的小而出名,后人为了纪念他,将上好的小称为若琛杯。若琛出浴为烫洗茶杯之意,其目的是使其清新洁净,又提高了它们的温度。这样我们在品饮时不易外漏,因为茶要热喝才有香气。

第六道:乌龙入宫壶烫好之后,并将投入壶内,由于统称为乌龙茶,因此称之为乌龙入宫。这为茶漏,可防止外漏;这为茶折,通常用它装出三下的,这样泡出的茶汁即不浓也不淡;这为茶捣,因为的外形为粗枝大叶,通过这小小的茶漏无法直接到达壶内时,不妨用茶捣将其轻轻的推入,经过这几道程序,乌龙入宫也就完成了。

第七道:乌龙入海讲究头泡汤、二泡茶,将第一泡茶直接倒入茶海称为乌龙入宫

第八道:悬壶高冲范仲淹称为高山流水,高冲可使在壶内上下翻滚。

第九道:春风拂面这时壶表层会有一层细致而均匀的泡沫,用壶盖轻轻的刮去,称为春风拂面,这样可使更为清净。

第十一道:玉液回壶通常要一分到一分半钟,在此其间我们不妨先斟出一杯来观其汤色的浓度,然后在返回壶内,我们称之为玉液回壶,这时茶就好了。

第十二道:关公巡城分茶又分两个过程,一道关公巡城,即来回依次的往各杯巡斟茶水。

第十三道:韩信点兵当壶中茶水剩下少许时,再次改为逐个点斟的手法称之为韩信点兵,经过这两道程序,茶也就分好了,但相同的是每杯茶都是没有斟满的,因为古人云:七分茶,八分酒。酒满敬人,茶满欺人,茶没有斟满是表示主人对大家的尊敬。

第十四道:三龙护鼎端杯有一定的端杯姿势,男士收拢您的小指,女士翘起兰花指并用手轻轻的托住杯底,显得端庄典雅。

第十五道:三色先观其色,所谓品茶,品字三个口字组成,而喝这杯茶也分三步:一、先观色;二、闻香;三、品味。我们不妨先观看一下茶水在杯中上、中、下三层颜色,上层淡,中层浓,而最底层会有细小的茶沫。

第十六道:喜闻幽香经过观色后,我们再闻茶汤和杯底的香味,可以嗅到一种淡淡的兰花或者其他花香和香味。

第十七道:初品奇茗闻香之后再细细品味茶汤,称为初品奇茗。初学者应小啜一口,让茶水在口中翻滚,并发出响声,声音越响表示对制越尊敬,就像我这样,这样才能品出茶的韵味。

第十八道:尽杯谢茶喝尽杯中之茶,以谢山人栽制佳茗的恩典。

武夷岩茶茶艺表演


武夷岩茶茶艺表演

武夷艺的程序有二十七道,合三九之道。

二十七道艺如下: 1、恭请上座 客在上位,主人或侍者沏、把壶斟待客。 2、焚香静气 焚点檀香,造就幽静、平和的气氛。 3、丝竹和鸣 轻播古典民乐,使者进入的精神境界。 4、叶嘉酬宾 出示武夷让客人观赏。“叶嘉”即宋苏东坡用拟人笔法称呼武夷之名, 意为叶嘉美。 5、活煮山泉 用山溪泉水为上,用活火煮到初沸为宜。 6、孟臣沐霖 即烫洗壶。孟臣是明代壶制作家,后人把壶喻为孟臣。 7、乌龙入宫 把放入壶内。 8、悬壶高冲 把盛开水的长嘴壶提高冲水,高冲可使叶翻动。 9、春风拂面 用壶盖轻轻刮去表面白泡沫,使叶清新洁净。 10、重洗仙颜 用开水浇淋壶,既洗净壶外表,又提高壶温。"重洗仙颜"为武夷山一石刻。 11、若琛出浴 即烫洗杯。若琛为清初人,以善制杯而出名,后人把名贵杯喻为若琛。 12、玉液回壶 即把已泡出的水倒出,又转倒入壶,使水更为均匀。 13、关公巡城 依次来回往各杯斟水。 14、韩信点兵 壶中水剩下少许时,则往各杯点斟水。 15、三龙护鼎 即用拇指、食指扶杯,中指顶杯,此法既稳当又雅观。 16、三色 认真观看水在杯里的上中下的三种颜色。 17、喜闻幽香 即嗅闻的香味。 18、初品奇茗 观色、闻香后,开始味。 19、再斟兰芷 即斟第二道,“兰芷”泛指。宋范仲淹诗有“斗香兮薄兰芷”之句。 20、品啜甘露 细致地品尝,"甘露"指。 21、三斟石乳 即斟三道。"石乳",元代之名。 22、领略岩韵 即慢慢地领悟的韵味。 23、敬献点 奉上之点心,一般以咸味为佳,因其不易掩盖味。 24、自斟漫饮 即任客人自斟自饮,尝用点,进一步领略情趣。 25、欣赏歌舞 歌舞大多取材于武夷民的活动。三五朋友则吟诗唱和。 26、游龙戏水 选一条索紧致的干放入杯中,斟满水,恍若乌龙在戏水。 27、尽杯谢 起身喝尽杯中之,以谢山人栽制佳茗的恩典。

武夷艺表演到此结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