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本身的特性对其质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 : 2020-11-25
茶叶对牙齿的影响 茶叶对肠胃的影响 茶叶对血压的影响

茶叶对牙齿的影响。

茶叶的特性有:

(1)吸湿性:因为茶叶存在着很多亲水性的成分,如糖类、多酚类、蛋白质、果胶质等。同时茶叶又是多孔性的组织结构,这就决定了茶叶具有很强的吸湿性。为了防止茶叶水分的增高,必须控制仓库的相对湿度。据有关单位测验表明,茶叶的平衡水分与相对湿度呈正比关系。相对湿度在40%时,茶叶的平衡水分为6.3%,相对湿度在60%时,茶叶的平衡水分为8.3%,相对湿度在70%时,茶叶的平衡水分为9.6%,相对湿度在80%时,茶叶的平衡水分为12%,相对湿度在90%时,茶叶的平衡水分为17%。从上述的变化数据可以知道,茶叶储存的相对湿度应当控制在60%~70%以内。

(2)陈化性:一般红、绿茶随保管时间的延长而质量逐渐变差,如色泽灰暗,香气减低、汤色暗浑,滋味平淡等。通常把这一变化称为“陈化”。它是成分发生变化的一个综合表现。茶叶之所以会陈化,最重要的原因是氧化作用的结果。首先由于酚类发生变化,其中有的成分由水溶性氧化为不溶性的化合物质,因而造成汤色显浑暗,滋味变平淡,芳香物质因氧化失去其芳香性,而使茶叶的香气减低,脂类成分经水解,产生游离脂肪酸,再经氧化并水解,会形成一种“陈味”。这些变化绿茶更为明显。促使茶叶陈化的因索很多,如含水量增加,湿度的升高,包装不严,长期与空气接触或经过日晒等,都会显著地加速茶叶的陈化。

(3)吸味性:茶叶吸收异味的性能,是由于茶叶中含有棕榈酸、稀萜类等物质及其组织结构的多孔性所造成的。人们正是根据茶叶这一特征,一方面自觉地利用它来窖制各种花茶,以提高饮用价值,另一方面又要严禁茶叶同有异味、有毒性的物品一起存放和装运,避免使茶叶率味和污染。

cy316.cOM编辑推荐

温度对茶叶香气,茶叶质量的影响


温度对茶叶的香气、汤色,滋味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南方的七、八月间,气温有时会高达40℃以上,即使茶叶已经干燥避光贮藏了,也会很快变质,使得绿茶不绿,红茶不鲜,花茶不香。因此要维持或延长茶叶的保质期,应采用低温保存,最好能将温度控制在0~5℃之间。

温度过高是不利于普洱茶的陈化的,大家应该知道普洱茶的陈华是微生物作用。其实是氧化的过程,而在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最大发挥空间在20-25度。超过了氧化酶活性极限温度40度氧化酶反而会因为温度升高而减弱活性。微生物活性会因为温度升高而加剧,但是过高反而会钝化。建议下限保持20度以上,较热地区上限尽量30以

中国六大茶类中,除普洱茶具有“原始增质,越陈越香”的特点外,其它茶均会因陈化作用有不同程度的品质下降。茶叶在贮藏过程中,质变主要是茶叶内含成分的自动氧化引起的,影响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温度、水分、氧气、光线和异味等。本文将在排除异味吸附、空气氧化和光线直接照射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冷藏、常温贮藏和恒温贮藏三个水平的温度处理,以及其间不同含水率对红茶头二个月内茶色素(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的含量变化,探求贮藏过程中红茶品质不劣变的适宜方法。

发酵对茶叶的影响


茶叶的发酵,就是将茶叶破坏,使茶叶中的化学物质与空气产生氧化作用,产生一定的颜色、滋味与香味。藉由控制发酵程度,可使茶叶有不同的色香味表现。在制茶的流程当中,从杀青、室内萎凋、搅拌,发酵都一直在其间进行作用。依据发酵程度不同,由轻到重依序是绿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红茶。至於茶汤颜色,则是因为茶叶中茶多酚氧化程度不同,由浅到深依序同上。

发酵在一般茶上(除后发酵茶)是单纯的一种氧化作用,只要将茶青放在空气中即可。就茶青的每个细胞而言,要先萎凋才能引起发酵,但就整片叶子而言,是随萎凋而逐步进行的,只是在萎凋的后段,加强搅拌与堆厚后才快速地进行。

部分发酵茶的萎凋分为日光萎凋和室内萎凋(静置);前者是以太阳的热能加速生叶水分的消散,而后者不仅在室内静置萎凋,使生叶水分缓慢持续消散,并配以搅拌促使茶叶进行发酵作用,因此萎凋前期主要目的是使茶青的水分迅速消散具有引发茶叶发酵的作用,萎凋后期的主要目的是藉搅拌作用调节茶叶发酵程度,发挥茶叶的香气与滋味。

生化性萎凋是由于细胞的水分大量消散,导致细胞膜的半透性消失,致使原本在细胞中被细胞膜分隔的成分渗入细胞质内而有机会相互接触,借着酵素的催化作用,进行复杂的化学变化,形成茶叶特有的香气、滋味及水色的成分或其先驱物质。

萎凋及发酵过程中的化学变化为

茶树生理特性:环境因素对茶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在一般情况下,茶树光合作用的潜力不能完全发挥出来,这主要是由于环境因素对光合的限制。 (1)光照 光照是决定茶树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它是通过光照强度、光质和光周期而起作用的。茶树的光合作用通常随光强的增高而加快,但当光强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不再增高。茶树光饱和点约在30~50千勒克司,在年周期中,一般冬眠和春季光饱和点较低,而夏、秋季光饱和点较高。同一季节中,则又因茶树生育情况而异,表现为休止期和茶芽萌发期,以及茶叶采收后期光饱和点较低,而茶芽生长旺期和采摘前光饱和点较高,其补偿点约为全日照的1%。 光质对光合强度也有一定影响,茶树光合强度在橙色光下最高,其余依次为绿色光和青色光。在红光下光合产物以糖类较多,在蓝紫光下,其光合产物中氨基酸、蛋白质较多。 (2)温度 气温在25℃以下时,茶树光合作用随温度逐步升高而增强;25~35℃为最适范围;所温35℃以上时,温度继续上升,净光合作用急剧下降。气温达39~42℃时,就没有净光合作用了。其光饱和点为32千勒克司。超过48℃时,叶组织丧失光合能力,而出现永久性伤害。幼年茶树光合作用适宜的气温范围为20~28℃,而成年茶树为25~35℃,光饱和度为20~30千勒克司。 (3)水分 水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叶子中水分亏缺,不仅直接影响光合成过程的水分供给,导致光合速率下降,同时也促使气孔关闭,妨碍二氧化碳的吸收,降低原生质的水解作用,促使呼吸作用增强。所以在干旱条件下,茶树的光合强度往往比较低。水分亏缺会引起二氧化碳(C02)扩散阻力的增大。水分不足可以引起气孔开口度的减小或者完全关闭,从而阻断了C02进入叶细胞,同时缺水也降低羟化酶的洗性,增大叶肉细胞阻力,因此影响了光合作用的进行。 (4)二氧化 大气中的C02浓度通常是300PPm(百万分之一),这远远不能满足茶树光合作用的需要。据测定,茶树C02的补偿点为60PPm,而饱和点约1300PPm。当C02浓度超过正常大气中的水平以后,光合速率仍随着C02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因此,茶园力求通风透光,保证C02供给,以利于提高茶树的光合作用。 4.栽培措施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栽培技术措施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激发茶树的光合潜势,直接或间接地提高茶树光合效率。其中采摘和修剪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最为显著。在采摘条件下,茶树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发生了很大变化。各季新梢萌发初期至采摘前逐渐增加,采摘后叶面积骤减,光饱和点降至新梢萌发初期水准。直至下一轮新梢萌发生长,光饱和点又趋回升。修剪时由于剪去树冠上层枝叶,尤其是台刈或重修剪,对光合作用影响很大,所以修剪前树体中光合产物累积量是修剪后茶树生长好坏的物质基础。由此可见,当地上部刚处休止前不宜进行修剪,否则不利根系贮藏物质的积累,影响树势更新生长。许多研究都表明,剪后新梢萌发所需要的养料,除根部贮存物质外,茎中积累的同化产物,不会运向根部贮存,而是在剪后被活化用来供给新梢生长需要。 土壤肥力中主要营养元素缺乏时,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光合作用。缺乏矿质元素常伴随着叶绿素合成受阻,此外由于叶面积减少、叶片结构的改变、气孔活动的减弱等以及酶活性的变化,均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氮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主要是由于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很大程度上与氮供应成一定比例,因此氮缺乏能抑制光合作用。磷具有活化茶树生理机能的作用,能有效地提高茶树光合效率。在施磷的同时,适当配施氮、押或镁、锰等微量元素,促进作用则更大。 茶树供水不足会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灌溉能提高茶树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加速气体交换,显著增强光合作用。相反,在淹水条件下,过多的重力水取代了土壤空隙中的空气,使通气不良,阻碍茶根吸水,引起叶片缺水,从而降低光合作用。 其他栽培技术,如和中植密度、排列方式等,同样也对茶树光合作用具有一定影响。

茶叶培火程度对茶叶口感的影响


武夷岩茶的培火程度的高低对茶叶香气及茶水醇度及岩韵表现具体如下:

轻火岩茶:香气高以花香为上,以茶水中类盖香为上,岩韵表现较弱,初品岩茶者宜选。

中火岩茶:香气幽以花香为显,茶水较醇久厚,岩韵表现适中。初品及茶客较喜之。

高火(足火)岩茶:开泡火香冲。茶质香气含蓄以果香为上,茶水醇厚,岩韵表现强。对岩茶有一定喜好者最爱。

仅对单号茶叶纵向对比。一种茶叶在轻,中。足火对比。

中国十大名茶之武夷岩茶的相关知识(相关文章)

1武夷岩茶简介。

2武夷岩茶的详细介绍。

3武夷岩茶的产地介绍。

4武夷岩茶的鉴定。

5武夷岩茶的五种品种(分类)简介。

6武夷岩茶的品质区分。

7武夷岩茶不同异杂味的判断。

8鉴定武夷岩茶最简单的方法。

10岩茶的相关品种。

11武夷岩茶的冲泡方法和技巧。

12武夷岩茶相关传说 大红袍的由来。

13大红袍的传说。

14武夷岩茶 名茶鉴赏。

茶树品种对茶叶的质量至关重要


茶树品种对茶叶的质量至关重要。随着茶叶市场多元化发展,常规育种已难以满足其需求。因而,采用生物技术改良培育新一代茶树品种,已成为国内外茶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茶树多酚氧化酶基因的克隆和转化系统研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高起点、高难度的研究项目。

论文指导教师刘祖生教授介绍说,茶树富含多种次生代谢产物,其中多酚类物质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在食品和医药行业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多酚氧化酶与茶加工品质密切相关,不同茶类需要不同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如加工红茶的品种需要较高的酶活性,而生产绿茶则希望酶活性较低。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克隆茶树氧化酶基因,并建立茶树遗传转化系统,从而将有效地控制品种的适制性,提高茶叶品质。该研究选题居学科前沿,无论在理论上或应用上均具有重大意义,因而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浙大生物技术研究所开放基金的立项支持。

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陈宗懋研究员认为,本研究采用nestPCR技术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地克隆出与茶叶品质及人体保健密切相关的茶树多酚氧化酶基因,并在GenBank登录,这是我国茶树育种学上的一次重要突破,为今后开展茶树分子育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克隆的多酚氧化酶基因转入茶树品种后的茶叶安全问题,专家们认为,由于多酚氧化酶是茶树体内本身就存在的物质,转入克隆基因的目的是促成多酚氧化酶在数量上的变化,这是茶叶适制性的一种调控手段,并不影响茶叶饮用的安全性。这与其他动植物转入异体基因的做法完全不同。因此不必担心其安全世问题。

近年来浙江大学茶学国家重点学科在茶树分子生物学领域成果显着,这次克隆多酚氧化酶基因获得成功,又使茶树分子育种前进了关键性的一大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