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和花茶中的农药残留问题

发布时间 : 2020-12-03
乌龙茶问题 名茶中属于乌龙茶的是

乌龙茶问题。

我国参加WTO的时间已指日可待。我国茶叶的出口将面临一个更为开放的国际市场。总体而言入关对我国茶叶的出口是有利的,但也面临着一个竞争更为激烈的形势。近年来,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对我国茶叶的出口构成严重威胁,就是这个问题的一个反映,乌龙茶和花茶中的农药残留问题是其中最为严重的茶类。本文对乌龙茶和花茶中农药残留的现状、成因及对策作一讨论。1 现状

农药残留是当前茶叶出口和内销中遇到的最大的卫生质量问题。特别是1995年来针对我国即将入关,欧盟新颁布的农产品中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上便有明显的“技术壁垒”倾向,表现在:(1)检验范围大幅度扩大,如对茶叶的农药检验项目由80年代的6种扩大为62种;(2)MRL标准明显降低,一般下降10~100倍。这个新标准已于2000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对我国茶叶出口带来严重威胁。如1999年我国茶叶出口量为19.96万t,比1998年的21.74万t下降了8.2%。其主要原因是农药残留偏高。这种下降趋势估计还会在2000年的出口额中表现。

在不同茶类中,以乌龙茶和花茶农药残留水平最高,大致有如下规律:1.1 六六六和滴滴涕问题不大。据1999年~2000年7月对出口茶样的分析结果,乌龙茶和花茶中六六六超标准率几乎没有,滴滴涕超标率分别为15.7%和2.5%。1.2 氰戊菊酯、甲氰菊酯和优乐得是当前我国出口茶叶超标排列前三位的农药。据我所对2000只茶样的分析结果,如按欧盟新标准统计,氰戊菊酯超标率最高,其中尤以乌龙茶和花茶。氰戊菊酯在绿茶和红茶中的超标率在40%左右,花茶中的超标率为77.5%。乌龙茶为84.2%,甲氰菊酯在绿茶和红茶中的超标率为23~25%,花茶中的超标率为32.5%,乌龙茶为63.2%。优乐得在绿茶和红茶中的超标率为15~18%,在花茶中的超标率为28.8%,乌龙茶为50%。

据欧盟1999年分析结果,乌龙茶和花茶中滴滴涕超标率分别为0%和30.8%,氰戊菊酯超标率分别为75%和71.2%,甲氰菊酯超标率分别为100%和44.2%,优乐得超标率分别为50%和28.8%,明显高于红茶和绿茶。1.3 三氯杀螨醇的残留问题不容忽视

三氯杀螨醇的残留问题在1998年以前,居我国残留超标的首位。欧盟的新标准中原订为0.1mg/kg,如果以此标准计算,在我国农药中应居超标的第2位。1997年超标率(按0.1mg/kg计)为12%,最近欧盟宣布,2000年7月1日起标准暂不执行0.1mg/kg,仍执行20mg/kg,这样超标率为0%。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三氯杀螨醇产品中含有3~10%的滴滴涕,因此滴滴涕的超标率明显较六六六为高。所以,三氯杀螨醇的残留仍然是一个潜在的危险。1.4 我国茶叶中农药残留是世界上茶叶出口国中超标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据欧盟1999年对世界上32个茶叶出口国和地区的分析结果,根据茶叶中农药残留水平的高低,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农药残留水平低的国家(包括非洲产茶国、南非产茶国和亚洲的印度尼西亚和斯里兰卡;第二类是残留水平高的国家(包括中国、中国台湾省、日本和越南);第三类是居第一、二类之间(包括印度),这就使得我国茶叶出口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2 成因

乌龙茶和花茶中农药残留来源于两个方面:2.1 直接喷施

茶叶中农药残留的直接来源是农药喷施在茶树叶片上。其中部分农药留在叶片表面,部分农药渐渐渗入茶树组织内部,在日光、雨露、湿度,茶树体内酶类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分解和转变成其他无毒物质,如果在这些农药还没有完全降解时便采收下来,这种鲜叶经加工后制成的成茶中便会含有农药残留。

花茶中农药残留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薰花中的农药在窨制过程中从香花中向茶叶中转移。2.2 间接来源

茶叶中农药残留的间接来源包括如下三个可能,它同样是不可忽视的成因。

①从土壤中吸收——在喷药过程中,约有80%~90%的农药会流失到土壤中,这些农药一部分在土壤中蓄积,一些内吸性的农药(如乐果),还可通过根系在吸取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同时,将农药输送到芽梢部。六六六虽不是内吸性农药,但也有一定内吸特性,因此在土壤中蓄积有六六六的茶园,芽梢中也会有微量的六六六残留。滴滴涕和拟除虫菊酯类因无内吸性,因此,通过土壤吸收入的可能性很小。

②由水携带——茶树喷药和灌溉需要大量的水喷施在茶树上,因此水中的农药会随着用水转移到茶树上,尤其是一些水中溶解度较高的农药(如乐果、马拉硫磷、甲胺磷等)便有可能随着水而转移到茶树芽梢上。例如甲胺磷虽然在茶叶生产中禁止使用,但由于稻田中大量使用这种农药,因此,随着稻田用水流入江河,便有可能随着茶园用水而转移到茶树芽梢上。这也是目前茶叶中常发现有甲胺磷微量残留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选择有机茶的原料基地时就要考虑这种可能性。

③空气漂移——空气漂移是茶树芽梢中农药残留除了直接喷药以外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农药在喷施叶片表面或土壤表面后可以通过挥发进入大气中,或吸附在大气中的尘粒上,或是成气态随风转移。这些被吸附在尘粒上或直接随气流转移的农药会在一定距离外直接沉降或由雨水淋降,构成茶叶芽梢中的农药残留。我国在七十年代中期起在茶叶生产上已停止使用六六六和滴滴涕,但茶叶中的农药残留稍不能迅速降低,就是由于稻田喷药后漂移到茶树芽梢而造成的农药残留。

那么,乌龙茶和花茶中的残留水平为什么普遍高于红、绿茶类呢?除了农药使用上的问题外,还因为:

(1)乌龙茶的采摘标准和一般红、绿茶不同。它是采摘一芽三、四叶的芽梢进行加工的。由于叶龄较老的叶片中含有较高的农药残留,因此,乌龙茶中的农药残留较高于采摘较嫩的红、绿茶。

(2)花茶是由茶叶和香花两者组成的。除了茶叶中本身含有农药残留外,香花中也含有很高的农药残留。据对香花的分析结果,花中也都含有氰戊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甲胺磷、滴滴涕、三氯杀螨醇等农药残留,而且残留水平很高,甚至高于茶叶中的水平。

此外,花茶所用的茶坯大多是夏、秋茶,而夏、秋茶中往往含有较高的农药残留。3 对策3.1 从源头上解决茶叶中的卫生质量问题

要迅速降低我国乌龙茶和花茶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必须从茶叶生产抓起。其中重要的是加强技术宣传,普及茶园安全质量的知识。

(1)茶园病虫害的防治要贯彻“防重于治、综合防治”的防治原则。采取可持续发展的防治技术,提倡通过改善茶园生态环境进行害虫的生态调控,加强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技术的应用,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在化学农药的使用上,要合理选用于茶园的农药品种,要认真贯彻农业部在1997年和1999年分别下文禁止三氯杀螨醇和氰戊菊酯在茶叶生产中应用的规定,要向基层技术人员和茶农进行宣传指导。同时针对主要茶叶进口国的茶叶中农药MRL标准调整我国茶园中的农药常用品种。

①在禁用三氯杀螨醇后,可用克螨特和四螨嗪进行替代。

②在禁用氰戊菊酯后,可用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联苯菊酯进行替代。

③针对当前欧盟对优乐得、速螨酮的MRL暂行标准订为0.02mg/kg,该两农药应暂停用,待正式MRL确定后再考虑使用。

④大力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如茶尺蠖病毒制剂、茶毛虫病毒制剂、黑刺粉虱真菌制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和植物原农药(苦参碱,鱼藤酮)。

⑤可推广应用目前欧盟MRL较宽或未制订标准,并证明有良好防治效果的几种农药,如硫丹(赛丹)、吡虫啉(康福多、大功臣)。

(2)在茉莉花种植中的农药使用技术也要步入法制化轨道,在目前尚无茉莉花种植中农药的登记制度前,要严禁剧毒农药和高残留农药的应用。同时也必须对三氯杀螨醇和氰戊菊酯进行禁用。此外,对主要茉莉花病虫害要进行综合治理,尽量减少农药用量,在必须用农药时,建议采用下列农药进行防治:

茉莉叶螟和蕾紫叶蛾——可采用2.4%苦参氰菊酯乳剂1000倍、或10%氯氰菊酯、2.5%溴氰菊酯6000-8000倍液,喷药后5天方可采收。

茉莉椰园蚧和苏铁片园蚧,可用50%马拉硫磷800倍液,喷药后10天方可采收。

茉莉褐斑病可采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进行防治,喷药后间隔10天方可采收。3.2 建立健全茶叶卫生质量保证体系

乌龙茶和花茶卫生质量保证体系应包括茶树和茉莉种植-茶叶加工-包装-销售的整个过程。

(1)茶叶和茉莉生产管理部门应加强普及科学种植和科学加工以及科学销售的知识,提高茶叶和茉莉技术人员、茶农、花农、茶厂工人的环保意识和质量意识。随着对茶叶卫生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要普及茶园和茉莉花种植中农药使用的新技术和新知识,要宣传普及茶园和茉莉花园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技术,要加强对茶厂卫生条件的管理和整顿,提高卫生条件。

(2)农业生产资料管理部门应对茶和茉莉花种植区农药的供应进行严格监督和管理,禁止购售禁用农药。

(3)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加强对茶叶的卫生质量进行严格抽样检验。对农药残留超标的要禁止销售,并在货架上撤除。对无残留农药的茶叶进行认证,可予以特殊标记,以提高产品质量观念。

(4)茶叶流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茶叶经销单位的监督和管理。对卫生质量不合格的茶叶禁止销售,在经销企业要注意改善茶叶仓储条件,确保在销售过程中不被污染。

(5)茶叶出口企业应逐步建立生产基地,对基地的茶叶和茉莉花生产、加工实行科学管理,确保出口茶叶在卫生质量上符合标准。3.3 在报刊宣传上应尊重科学,内外有别

要本着有利于我国茶业的发展,有利于茶叶的出口贸易,有利于消费者和茶农的利益出发,要内外有别。不要夸大宣传,造成消费者的恐慌。例如内销的茶叶中目前超标的只少数,即使其中含有少量农药,但在茶汤中的量是非常低的。要宣传放心饮茶,饮茶有益的观点。内部质量检验取得的结果,可以通过内部通报形式发表,尽量避免直接在报刊、电视上曝光,以免出现负面效应,影响茶叶出口。

精选阅读

茶叶中的农药残留的控制方法


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控制

病虫草害的化学防治是茶叶农残的主要来源,但它又是当前茶树植保上运用的主要手段。因此降低农残的关键在于控制污染源,即合理科学地进行病虫害防治,尤其是病虫草害的化学防治。对已受农药污染的土壤和茶树,采取的办法有:①用微生物降解。在厌氧条件下滴滴涕能迅速分解,把土壤漫灌作为消除滴滴涕残留物污染的一种手段。②利用添加剂减少土壤中农药残留。如用液态NH3和金属Na混合剂处理19种农药,可解除315种化合物毒性。③种植吸附性强的植物。将土壤中农药残留吸收富集,再对植物进行处理。④应用紫外线的光解作用。

土壤是农药在环境中的“储藏库”与集散地,施入茶园的农药大部分残留于土壤环境介质中。研究表明,使用的农药,80%~90%的量将最终进入土壤。农药对土壤的污染,与使用农药的基本理化性质、施药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以及农药使用的历史等密切相关。不同农药,由于其基本理化特性的不同,其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也不一样,从而决定了其在土壤中的残留时间也不一样。如有机氯杀虫剂的半衰期为2~4年,有机氯农药(如DDT、六六六、三氯杀螨醇)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如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的降解速度很慢,喷药后1d内降解率低于40%。有机磷杀虫剂为0.02~0.2年,如辛硫磷、敌敌畏、马拉硫磷的降解速度很快,在茶园中常用的农药中,降解最快的有辛硫磷、二溴磷、敌敌畏、万灵、杀螟硫磷、马拉硫磷等品种,喷药后1d内可降解80%~90%。乐果、喹硫磷、乙硫磷、亚胺硫磷等农药次之,药后1d内可降解40%~80%。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为0.02~0.1年,三嗪类除草剂为1~2年,苯酸类除草剂为0.2~2年。所谓农药的半衰期(t1/2)是指农药降解50%所需要的时间,用它来表示某种农药的降解速度。数字愈小,表示降解速度愈快;数字愈大,表示该农药性质愈稳定。一般而言,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越慢,残留期就越长,就越容易导致对土壤的污染。农药选用时,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可有效控制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

近年来,农药残留降解研究有包括微生物降解、臭氧降解、降解剂等方法,其中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得到了较多的关注。通过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分离筛选等技术,已经发现了很多能够降解农药的微生物。茶树叶面降残剂对茶树中残留的农药降解的研究也不少,应用稀土、NaHCO3、腐殖酸钠、增产菌等单一的生物及化学制剂喷施茶树叶片,都表明了有一定的降解效果。

茶园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茶树上禁止使用的农药 茶叶是一种特殊的传统保健饮料,鲜叶不经过洗涤直接加工 成成品,引用者又经多次冲泡,所以对农药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要求。概括起来,以下这些农药是禁止在茶树上使用的: 剧毒、高毒农药;残留期特别长,性质特别稳定,对饮用者健康有明显影响的农药;使用后造成成品茶有异味,影响茶叶品质的农药;对茶树有严重药害的农药。 (二)不合理使用农药造成的后果 化学农药用来防治农作物害虫,具有以下优点:对害虫作用 迅速,见效快,尤其在害虫大发生时,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害虫杀死,减轻害虫对作物的危害;使用方便,受环境条件限制小,可以大规模采用,有利于机械作业;增产效果显著,以较低的工本换取较多的农业产值。正因为如此,化学农药自问世以来,发展迅速,很快被广大茶农所接受,并广泛的用于茶树病虫的防治。但由于人们对化学农药的认识不足,常出现不合理使用的情况,比如长期单一使用某一种农药 、使用频次过高、乱混用、随意增加单位面积内的使用量等 ,结果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主要表现在: 1、害虫抗药性 害虫的抗药性是指害虫对某一种化学农药或 某一些化合物的耐受量增加,抵抗力增强的现象。害虫一旦产生抗药性,势必降低防治效果,增加农药用量,增加成本支出,减少经济收益,已成为世界农业病虫防治的一个突出问题。据有关部门测定,我国的棉蚜对溴氰菊酯的抗药性增加了1800~3200倍,对氰戊菊酯的抗药性增加了1100倍;在茶树上,已发现日本的茶神泽螨对芬硫林、三氯杀螨醇,日本、斯里兰卡的茶小卷叶蛾对西维因、滴滴涕,斯里兰卡的 茶小蠹虫对狄氏剂均具有抗药性。据杭州市茶叶科学研究所测定,茶尺蠖3龄幼虫溴氰菊酯从1980-1990年的12年间,抗药性增加了6.54倍,对氰戊菊酯从1981-1990年的11年间,抗药性增加了9.84倍。现在不少茶叶经营者反映,有些原料防治效果很好的农药,却现在防治效果逐年下降;在少数地方,联苯聚酯已不能杀死低龄的茶尺蠖幼虫。这可能都与害虫 的抗药性有关。 害虫产生抗药性的机理,众说纷纭,但比较一致的有以下三点:一是害虫体内解毒酶系作用增强,及害虫体内通过解毒 酶系的活动,将有毒的物质分解为无毒的物质。二是神经敏 感性降低,很多化学农药是作用于害虫的神经系统,干扰神经系统的传导功能而使害虫死亡,害虫对某一物质的神经敏 感越强,则杀虫效果好,若神经敏感性由强变弱,反映出害虫对某一物质抵抗力的增强。三是遗传基因,即害虫对某一化学物质的遗传基因是随着继代而使抗药性增强,且这种基因是可以遗传的。 长期单一的使用某一种农药,一年中频繁的用药,随意提高农药的使用浓度和用药量,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的直接人为因素。 2、害虫再猖獗 害虫的再猖獗是指应用某些农药防治某些害虫,起先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虫口数量显著减少,但经过一段时期可能会引起防治对象或在防治时数量不多的其他害虫的大量发生,猖獗危害,这种现象称之为害虫的再猖獗 。害虫再猖獗的原因,最主要是没有从农业的整个生态系统角度考虑使用农药,打破了生态系统中种群间的相对平衡,引起种群数量的变动。在自然条件下,生物种群间总是相互制约的,每一种群间总是保持相对平衡和相对稳定。由于不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打破了这种平衡,造成昆虫相对贫乏,导致害虫的再猖獗。 回顾茶树害虫的演变史,在20世纪50年代及以前,茶树上很少使用化学农药,茶树害虫的主要种类是一些咀嚼式口器的食叶性害虫,害虫种群的组成相对较为稳定。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前半期,茶树上普遍使用有机氯制剂来防治食叶性害虫,这类农药性质稳定,杀虫谱广,在杀死食叶性害虫 的同时,杀死了大量的自然天敌,结果在60年代造成全国性茶树介壳虫的大暴发。60年代茶区改用有机磷农药来防治介壳虫,收到了明显的防治效果,由于这类农药对害虫螨基本上没有什么防治效果,而大量的杀伤了害螨的天敌,结果自60年代末开始,又一次出现了茶树害螨的猖獗。在20世纪末有些茶农用甲胺磷防治茶树叶面害虫,由于此药毒性大,杀虫谱特别广,对天敌伤害大,不仅对人类的健康带来影响,而且造成黑刺粉虱的暴发。由的茶区曾出现采一次茶喷一次药,不仅增加了茶叶的生产成本,而且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害虫的再猖獗。 3、农药残留 大田作物喷施农药后,虽然经过生物、理化、气象等因素的作用使其降解,但农药仍不同程度地残存在生物体、水域、土壤和大气中,通过生物的富集作用,使农药的残留浓缩,当人们取食这些带毒的食物后,就会遭受到毒害。 茶叶是一种特殊的饮料,对农药的残留要求十分严格,茶叶消费国均不断地修订并降低农药允许残留的标准,对茶叶生产者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要求。在我国茶区,由于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量的使用六六六(HCH)和滴滴涕(DDT)农药,结果我国相当大的茶叶中六六六和DDT超标,曾一度影响茶叶 的外贸出口。自1972年禁止在茶树上使用这两种农药后,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才有好转。20世纪80年代有些茶区用三氯杀螨醇来防治茶树害螨,由于三氯杀螨醇是由DDT脱去氯化氢加 工而成,其成品中仍含有4%~10%的DDT,茶叶重DDT的检出率又一度复生,影响茶叶的出口和饮用者的健康。我国农业部 在1997年6月20日发文,禁止在茶树上使用三氯杀螨醇。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不断问世,尤其是氰戊菊酯因价格低、杀虫谱广、效果好,而在茶区广泛被使用,至90年代我国成品茶种氰戊聚酯超标率不断上升,农业部在1999年11月24一发威,禁止在茶树上使用氰戊菊酯。进入21世纪后,一些发达国家均扩大了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检测范围,普遍降低了最大允许残留标准,农药残留已成为我国入世后茶叶外贸的“绿色壁垒”。已引起茶叶生产者的高度 重视。 4、污染环境 不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不仅造成自然天敌的 大量被杀伤,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而且可随气流漂移 ,污染大气。通过降雨,污染土壤和水域,影响土壤微生物 和水生动物的生存,从而影响人类整个生存环境。

茶叶农药残留怎么去除


早有报道说茶叶上有很多农药,那该怎么办呢?

在茶叶的农药残留问题上,明前茶相对来说安全性比较高,因为产茶区各种虫害一般都是周期性轮回发作的。春季虫害发作的间隙较长,春茶的农药含量要少得多。春茶过后是虫害的高发期,每十几天就发作一回,这时就要对茶树喷洒农药,因此,夏秋茶的农药残留相对较多。

茶叶农药残留并不代表茶叶农药残留超标,很多时候有些许茶叶农药残留的茶叶也是安全的,可以喝。

光看茶叶的形状、色泽、气味,几乎是不可能辨别出茶叶是否有农药的,只能通过质监局的专家进行检测才行。

不过,对绝大多数茶叶来说,含农药是很正常的,只要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国家标准之内,对人体就是安全产品。

因此,要记住两点:只喝茶水,不嚼茶叶,就进一步大大降低了茶叶农药残留的风险性,二是不要一杯茶从早泡到晚不换茶叶。这样喝茶,还是比较安全的。三是冲头遍的茶水要倒掉不能喝。

想要去除茶叶农药残留,可以洗茶,即用热水淋洗茶叶,这是为饮茶卫生而洗去茶中的杂质、尘垢,或是洗去茶叶可能有的农药残留。不过有些农药是有机磷,属于脂溶性的,不溶于水,不容易洗掉。

专门从事茶叶研究的中科院院士陈宗懋先生公开表示:中国茶叶农药残留超标,实际上是发达国家制约我国的筹码,欧盟执行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并没有采用日本等国家采用的茶汤法。因为,多数农药是脂溶性的,不溶于水,而且会被茶叶本身所吸收。研究表明,茶汤中的农药只占茶叶中农药的3%,因此,茶叶中的残留农药大部分是不会被饮用而进入人体的。同样,农业部官员也在公开场合表示,请大家放心饮用中国茶叶!

解决茶叶农药残留的对策


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问题既是近年来我国茶叶外贸中的突出问题,也是国内广大消费者关心的问题。正因如此,国家有关部门对解决我国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十分重视,目前已经采取了措施。 有关部门首先从源头抓起,要求在茶叶生产中认真切实贯彻农业部在1997年和1999年分别下文禁止三氯杀螨醇和氰戊菊酯等在茶叶生产中应用的规定。当前,特别要宣传停止在茶树上使用三氯杀螨醇和氰戊菊酯规定。 第二、从技术角度解决问题,针对主要茶叶进口国的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MRL),调整常用的农药品种。 1、在禁用三氯杀螨醇后,可用克螨特和四螨嗪进行替代。 2、在禁用氰戊菊酯后,可用氯氰菊酯、溴氰菊酯进行替代。3、针对当前欧盟对优乐得、速螨酮的MRL标准暂订为0.02mg/kg,该两农药暂停使用,待正式MRL确定后再考虑使用。 4、大力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如茶尺蠖病毒制剂、茶毛虫病毒制剂、黑刺粉虱真菌制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 5、推广应用目前欧盟MRL较宽或未制订标准,并被证明有良好防治效果的几种农药,如硫丹(赛丹)、吡虫啉(康福多、大功臣)。 第三,建立、健全茶叶卫生质量保证体系。该体系应包括茶树种植到茶叶加工再到包装、销售的整个过程。 茶叶生产管理部门应加强普及科学种茶和科学加工以及科学销售的知识,提高茶叶技术人员、茶农、茶厂工人的环保意识和质量意识。随着对茶叶卫生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要普及茶园中农药使用、肥料应用的新技术和新知识,宣传普及茶园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技术,加强对茶厂的管理和整顿,提高卫生条件。 农业生产资料管理部门应对茶区农药和肥料的供应进行严格监督和管理,禁止将禁用农药和不适用的肥料带入茶区或在茶区应用。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加强对内销茶叶的卫生质量进行严格抽样检验。对农药残留超标的茶叶禁止销售,并在货架上撤除。对无残留农药可予以特殊标记,以提高产品的质量观念。 茶叶流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茶叶经销单位的监督和管理。对卫生质量不合格的茶叶禁止销售,经销企业要注意改善茶叶的仓储条件,确保在销售过程中茶叶不被污染。 茶叶出口企业应逐步建立生产基地,对茶叶生产、加工实行科学管理,确保出口茶叶在卫生质量上符合标准。 质量标准部门应进一步审查现有的茶叶中18项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要考虑和国际标准接轨的问题。对不够合格的标准,应向上级部门建议予以修改,以有助于我国建立更为完善的茶叶质量标准体系。 第四,加大对科研的投入。科研部门应进一步提高茶叶中农药残留检验的正确性和快速检验技术,从技术上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我国茶叶卫生质量保证体系。

控制茶叶农药残留提高茶叶质量


茶叶是我国人民群众的传统饮料,在世界三大饮料中(茶叶、咖啡、可可),茶叶的饮用范围最广,消费量最多。为了提高茶叶质量,我国已明确在茶树上严禁使用三氯杀螨醇等不易降解的农药,要求采茶前,严格禁止使用农药,对施用农药后的茶园,必须达到安全期方可采摘。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对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限量规定得非常严格。为保障广大人民身体健康和我国茶叶出口创汇,农业部禁止在茶树上使用含有氰戊菊酯(包括各种异构体)的农药(包括混合制剂)。 氰戊菊酯(杀灭菊酯、速灭杀丁)是我国茶区广为应用的一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由于杀虫普广,供应充足,价格又相对较低,因此,在茶叶生产中应用普遍。氰戊菊酯农药的有效成分含量为20%,在稀释6000~8000倍后使用,茶叶中的残留量明显高于其他菊酯类农药,成为我国茶叶中残留检出率和超标率最高的农药之一。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多次田间试验结果,20%氰戊菊酯6000倍液喷施茶园后,至少需25~30天以上,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才能降至允许标准。如此长的安全间隔期,在茶叶生产中是不可能做到的。 为此,各市、地、县茶叶生产主管部门和广大茶农应引起高度重视,立即停止氰戊菊酯农药在茶树上使用。 目前,有多种菊酯类农药(溴氰菊酯、联苯菊酯、氯氰菊酯)等均可以在茶园中替换使用。茶树病虫害的合理防治,必须把农业防治、生物防治、机械防治、化学防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显著地提高茶叶品质。

鉴别茶叶是否有农药残留的方法


真正有效办法是靠茶叶质检部门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来鉴别茶叶是否含有农药。

鉴别茶有感官和理化鉴定两个方法。感官鉴定,也叫审评,第一形状,属外观鉴定。感官鉴定又可分为四项:一是条索,条的种类不同,条索的要求与呈现各异,如松紧、曲直、粗细、扁圆、整碎、轻重等。要与该品种正常情况相符。二是色泽,是枯燥还是光润,还应与该品种要求相符,如红茶是红褐色,绿茶是崭新绿色,花茶为褐绿色。三是净度,应洁净无梗,块、片、末不超过限度,不能含有非茶类夹杂物。四是嫩度,同一品种茶叶以芽尖白毫多者为佳,条索虽稍粗壮,但嫩润半透明。

鉴别茶的内质,可分香气、滋味、汤色、叶底。一是香气,鼻嗅新鲜,浓厚纯正为好,淡薄不纯为次,闷焦粗涩者更次,有异味者为劣。各种花茶均应有自己独特的正常香气,如茉莉花茶应具茉莉香气,玉兰、珠兰花茶应具玉兰、珠兰香气。二是滋味,用舌部味蕾感觉,甘醇浓郁,鲜嫩纯正为优,涩、苦、粗、酵、淡为次,霉、辣、生草味为劣。三是汤色,在茶汤热时,观察明暗深浅。一般明浅为佳,暗深者次,但红茶汤色比绿茶深,紧压茶汤色要暗。四是叶底,品尝沏过的湿茶叶,用手按,柔软有弹性属于细嫩,板硬无弹性为粗老。上述鉴别方法主要是区分优、次、劣。一切事物都是由量变到质变,伪劣茶叶也就往往是在这种感官鉴别中发现。

茶叶尚无全方位、全过程用文字表述的质量标准,现只有产地收购毛茶标准,即6级18等,和国际GB/T9172-1988《花茶级型坯》标准。其中只有国标GB9679-1988《茶叶卫生标准》具有强制性。感官指标:具有该茶正常应有的外形及固有色香味,不能混有异种植物,叶不得含草类物质,无异味,无异臭,无霉变。理化指标:每kg铅含量不超过2mg(紧压茶为3mg),铜不超过60mg,锑不多于0.2mg(紧压茶为0.4mg)。

有机氯和有机汞农药残留指标,六六六和滴滴涕含量均不得超过0.2mg/kg.

水分指标:含水量太高,茶叶变质越快;水份越少,茶叶不易劣变,但水份过低,茶叶品质会下降。一般茶叶含水量在3%左右为最佳。

灰分指标:茶叶中的无机化合物称为灰分,灰分中含量较多的是磷、钾,其次是钙、镁、铁、锰、铝、硫等,总量不得超过7%.

茶叶的理化鉴定分为物理鉴别和化学鉴别。

茶叶的物理鉴别有4项内容:

1叶片检验:取少许开水冲泡后的叶片,用放大镜观察,如果叶片的颜色为深绿色,上面光滑,背面有茸毛,叶片呈椭圆形,叶端短小钝圆,叶缘呈锯齿状,锯齿上有纤毛,即可判断为真茶。不符合以上特征的叶片即为掺假茶。

2对掺入已浸泡过的茶叶检验:取可疑茶叶片,制成粉末,置于表面皿中后,另于其上端再加盖一表面皿,控制电炉,用小火烘烤5~10min,在覆盖的表面皿上,用镜检,如果可见许多极细的油滴状物,并有许多细针状结晶者为咖啡碱,表明是纯茶。否则说明咖啡碱早已溶解无存,可以判为是已经浸泡过的茶叶。还可以根据浸出液比重法来确定,已经浸泡过的茶叶浸出液比重为1.0023~1.0057,与新茶浸出液比重1.0098~1.0145相差甚远,上述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更能准确判断。

3对茶叶中掺入了色素的检验:取茶碎末放在白纸上,反复摩擦,如在纸上留下了各种颜色条痕,说明有着色剂存在。还可取茶少许加入三氯甲烷,振荡后,如三氯甲烷呈现蓝色或绿色者,表明茶叶掺入了蓝靛或姜黄等着色剂。

4对茶叶中掺入蜡质的检验:取少许茶叶摊于粗糙白纸上,用电熨斗烫之,如在白纸上有明显油迹存在,说明茶叶中掺入了蜂蜡或石蜡。

茶叶的化学鉴别:

如果可疑叶片不含咖啡碱和锰,已能证明不是茶叶,但若检出咖啡碱与锰,也还不能肯定可疑叶片就是茶叶。因此,还需要根据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作有无茶氨酸的检验,来最终判定茶叶的真假。

市场抽查发现,散装茶普遍质价不符,质次价高;包装茶中有不少不法商贩伪造“猴王”、“京华”等名牌商标、包装,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而且缺斤短两。以“京华”牌为例,其商标、寿字图案和包装袋图案都进行了注册,受国家法律保护。包装定点印刷,细致精美,广大消费者在购买包装茶时应仔细辨认,注意比较,避免上当。

1999年第4季度对茉莉花茶国家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农药残留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限值的占4.29%.我国产茶区域辽阔,品种繁多,多数茶园地处高山,水土纯净,污染小。但处于丘陵地区的茶园,夏秋茶季病虫害多,茶农忽视农药正确使用,致使茶叶中农药残留超标。在茶叶加工拼配过程中,原料相互混杂,扩大了农药残留污染范围,严重影响了茶叶声誉和内销、外贸出口。欧盟从2000年7月1日起实施的新检验标准就大大缩小了茶叶的农药残留限量指标,我国作为产茶和出口大国,面临严峻挑战,北京、天津、上海已制定了严格的茶叶质量标准。

解决茶叶农药残留的几点建议


农药残留问题是近年来我国茶叶外贸中的突出问题,也是国内广大消费者关心的问题。当前,国家有关部门对解决我国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十分重视,对此,笔者对茶叶农药残留提出几点建议:从源头抓起,要求在茶叶生产中认真切实贯彻农业部在1997年和1999年分别下文禁止三氯杀螨醇和氰戊菊酯等在茶叶生产中应用的规定。当前,特别要宣传停止在茶树上使用三氯杀螨醇和氰戊菊酯规定。从技术角度解决问题,针对主要茶叶进口国的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MRL),调整常用的农药品种。1、在禁用三氯杀螨醇后,可用克螨特和四螨嗪进行替代。2、在禁用氰戊菊酯后,可用氯氰菊酯、溴氰菊酯进行替代。3、针对当前欧盟对优乐得、速螨酮的MRL标准暂订为0.02mg/kg,该两农药暂停使用,待正式MRL确定后再考虑使用。4、大力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如茶尺蠖病毒制剂、茶毛虫病毒制剂、黑刺粉虱真菌制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5、推广应用目前欧盟MRL较宽或未制订标准,并被证明有良好防治效果的几种农药,如硫丹(赛丹)、吡虫啉(康福多、大功臣)。建立、健全茶叶卫生质量保证体系。该体系应包括茶树种植到茶叶加工再到包装、销售的整个过程。茶叶生产管理部门应加强普及科学种茶和科学加工以及科学销售的知识,提高茶叶技术人员、茶农、茶厂工人的环保意识和质量意识。随着对茶叶卫生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要普及茶园中农药使用、肥料应用的新技术和新知识,宣传普及茶园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技术,加强对茶厂的管理和整顿,提高卫生条件。农业生产资料管理部门应对茶区农药和肥料的供应进行严格监督和管理,禁止将禁用农药和不适用的肥料带入茶区或在茶区应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加强对内销茶叶的卫生质量进行严格抽样检验。对农药残留超标的茶叶禁止销售,并在货架上撤除。对无残留农药可予以特殊标记,以提高产品的质量观念。茶叶流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茶叶经销单位的监督和管理。对卫生质量不合格的茶叶禁止销售,经销企业要注意改善茶叶的仓储条件,确保在销售过程中茶叶不被污染。茶叶出口企业应逐步建立生产基地,对茶叶生产、加工实行科学管理,确保出口茶叶在卫生质量上符合标准。质量标准部门应进一步审查现有的茶叶中18项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要考虑和国际标准接轨的问题。对不够合格的标准,应向上级部门建议予以修改,以有助于我国建立更为完善的茶叶质量标准体系。最后,加大对科研的投入。科研部门应进一步提高茶叶中农药残留检验的正确性和快速检验技术,从技术上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我国茶叶卫生质量保证体系。

巧喝茶减少残留农药摄入


茶叶等农业产品使用农药是正常的,但要控制安全用量,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等的农药。通常品牌茶叶在质量方面会有所保证;消费者在饮用时也应该注意饮用,忌喝浓茶,长时间浸泡的茶叶。

曾有某环保组织发布茶叶农药调查报告,质疑国内9大品牌茶叶企业的产品有农药残留,引发公众“还能不能喝茶”的质疑。

为此,茶叶专家表示:我国人均饮茶量每天不足10克,加之大部分农药不溶于水,即使茶叶中有少量的农药残留,泡出的茶汤中农药含量也极低,通过饮茶摄入的农药也在安全范围内,不会对人产生健康风险。

尽管如此,茶叶专家建议消费者在喝茶时,尽量不喝第一道茶汤。除了农药残留的原因外,采摘、加工、运输、储存过程中难免污染,而且真正的好茶第一道只是发开,有苦涩味;第二道才能泡开,才能品尝出茶的清香纯正。

要想安全可靠地饮茶,除了尽量不喝来源不明的茶叶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是用80℃以上开水冲洗。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说,喝茶时最好使用80℃以上的开水进行冲洗,时间为2~3分钟。除了冲洗灰尘,大部分农药残留也会洗掉。他说,一些能较短时间溶解于水的农药,将会在高温下释放出至少50%的量。

二是避免长时间冲泡茶叶。如茶叶中的铅,在冲泡时几乎不溶于茶汤,只要在两个小时内,已冲泡茶叶所含的残留农药成分大多泡不出来。因此,喝茶应注意“不要嚼吃茶叶”和“不要一杯茶从早泡到晚”这两点。

三是切忌喝茶贪多贪浓。正常人,特别是中老年人,每天4~5杯为宜。茶水以淡为好。喜欢喝浓茶的人,每天以喝1~2杯中等浓茶为佳。饮茶过多,使体内水分过多,会增加心、肾负担。浓茶会使大脑过分兴奋,心跳加快,导致尿频、失眠等。

四是选有QS(食品“质量安全”Quality Safety 的英文缩写)认证产品。购买茶叶,要选择有品牌、通过QS认证的、标明生产日期的产品。请注意,茶叶协会都会在每年春茶节公布信誉好的企业名单。

农药在茶园安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龙涓乡位于安溪县西南边陲,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态环境。龙涓山峦重叠,平均海拔600-700米,年平均气温16-18℃,年降雨量1800毫米左右,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宜茶树生长,全乡茶园面积6.5万亩,茶叶产量6千多吨。

由于受人为开垦茶园等因素影晌,生态系统自我更新能力较差,一旦遭到破坏,在较长时间内难以恢复。因此,防治茶树病虫害所需农药的科学使用在龙涓乡具有极其特殊和重要的地位。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农药是作为用来控制茶树病虫等有害生物为害的一种特殊商品,在其调入、销售、运输和使用等环节上,龙涓乡较其他地区更加注重严格执行国家《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相关法规和规定。尽管如此,龙涓乡的农药使用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不断査找和探索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对策,对更有效地控制当地茶树有害生物为害,保障茶业安全生产,保护环生态环境及人民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存在问题

(一)农药的产品标签和标识不规范

1、农药标签和命名不规范。标签是农药产品的身份证, 农业部于2008年就制定《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对农药标签的使用提出了具体的规定,但少数农药产品包装不附标签,个别产品标签即无生产日期或批号,也无生产单位,一些农药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吸引农药经营者和农药使用者,不按农药有关规定命名,把农药名称取得非常响亮、动听,而农药使用者被这些农药弄得混淆不清,存在乱用农药现象,药害事故时有发生。

2、农药成分和含量标示不规范。一些农药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价格优势,在农药取名后不标明有效成分和通用名,有的标明也是用英文或拼音标识等模糊的名称。个别农药品种存在直接降低农药有效成分现象,复配剂问题尤其突出。由于农药的有效成分降低,其价格也相应降低,茶农在购药用药时按常规用药量,导致用药量不足,防效差,造成茶树受害。

(二)经营者推荐农药不科学

因龙涓乡都是从批发商和经销部购药,虽然有一定需求市场,但销售的数量有限,导致从事农药经营者多呈小规模和分散型。据调査,在龙涓有30多家农药经销部,大部分农药经营者不具备植保专业知识,对农药和农药使用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知道的更少,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也相当欠缺, 不能向茶农推荐合适的药剂种类和科学的使用方法。茶农遇到茶园发生病虫需要购药时,经营者存在不按照农药使用的相关规定推荐农药,有的甚至在茶农描述为害症状后,他们不加分析,把当前的一些主要病虫防治的农药一齐用上,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几类农药搭配给农民,虽然茶农用后感觉效果不错,病虫控制了,但农药用量大大增加,除增加成本外,还导致环境和农产品的严重污染。

农药市场存在销售假冒、伪劣农药和无证经营现象,近几年县农业部门与工商局等相关部门联合对农药等农资销售大检耷,发现不少过期、劣质,甚至国家禁用农药充斥市场,存在无证经营现象,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有害生物的再猖撅。

(三)使用不科学

由于基层专业技术力量缺乏或薄弱,有相当一部分茶农得不到病虫防治技术的正确指导,未对症用药, 见虫或定期喷药现象普遍,使得农药中靶率极低,病虫防治效果差。同时还过分依赖某一种化学农药。多数茶农曾经使用某种农药对某一种病虫的防治效果好,就长期使用这一种农药,即使是病虫产生抗药性,也不更换品种,而是不断加大用药量,结果是成本不断上升的同时,还加大了农产品中的残留量,严重污染环境。

茶农施药方法不当。据调查发现,一些茶农在病虫害防治时,只图省事,不讲用药安全和防治效果,典型的案例就是使用喷雾器喷药时,无喷头及喷头帽、片残缺不齐,直接用大拇指捏住就喷药,喷出的药液不呈雾状,开关处滴漏。这种施药方式,喷在标靶病虫的药液极少,而飘落在环境中的农药很多,除防效极低外, 喷药者本人安全不能保证,且对环境也造成严重污染。

个别茶农为使农产品早上市,卖高价,追求经济利益,未顾及大众的健康,未按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在农药安全间隔期内收获农产品,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此外,农药包装物处理问题严重。茶农在使用农药后,随手把瓶子、袋子等包装物遗弃在沟边、地头, 对环境和生态造成的污染不可忽枧

二、农药安全使用对策

(―)严格农药市场管理

根据《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对农药市场进行清理,取谛非法经营。加强农药经营者的资质认证和新技术培训,提高经营者专业技术水平,指导农民科学合理用药;加强农药质量检査,严惩违规经营,杜绝假冒、伪劣农药上市,净化农药市场。I二1加强农药使用监管为保证农药的安全使用,农业部于2007年制定了《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农药行业标准。因此,应对安全使用农药进行广泛宣传,使茶农自觉按照农药安全使用技术进行科学、合理使用,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降低农药残留,对市场发现农药残留的产品,应及时销毁,严禁在茶叶生产上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三)加强农药安全使用知识的宣传普及

茶农是茶业生产的实施者,也是农药的直接使用者,既要做到有效控制病虫害等有害生物的为害,又要做到农药的安全使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这就必须提高广大茶农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环保、生态、安全意识,在病虫等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和农药安全使用技术上下功夫,通过宣传、培训,使广大茶农掌握病虫防治及农药相关知识,形成自觉地、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的氛围。在生产上,引导茶农合理轮换使用农药,避免长期、单一、大量使用同一种(类)农药, 延缓抗药性或交互抗性的产生。大力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苦参碱等。

(四)实施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工程

针对农药使用造成对环境、生态及农产品质量的负面影响,实施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工程是保证农药安全使用的有效途径。重点采用五大措施;一是植物检疫, 严格控制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播、5延,有效堵截危害性病虫草的来源;二是实施农业防治,减少病虫等有害生物发生基数;三是大力开发生物技术:四是改进测报手段,提高测报准确度,及时准确开展病虫的农药防治,五是大力推广生物农药防治病虫,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

(五)完善和发展各级农技推广体系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和衣产品产业升级的发展,种植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新病虫不断出现,其为害逐渐加重。在病虫防治上仍以化学防治为主的局面仍将持续,农药的使用将会更加广泛。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更加严格,因而科学合理使用农药防治病虫,保护农业丰收和提高农产品质量的任务更加艰巨。这就需要有一支有技术、懂专业的农技推广队伍。

近年来,龙涓乡在不断加大生态茶园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因此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在龙涓乡现代茶业生产中尤为重要。因此,综合运用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手段,预防和控制农业有害生物的为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效率,为龙涓乡茶产业发展和生态安全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控制茶叶中农药残留的几点经验


控制茶叶中农药残留是茶叶生产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在对本县近十年来的茶叶农药残留调查时发现,松桃正大尖坡

芬香茶场从2003至2011年,不论是送检还是抽检都从未出现过农残超标的现象。通过调研发现该场在茶园田间管理工作中有几点做法值得借鉴。

一、适当放宽病虫防治指标

该场在茶园大田管理工作中摈弃了上世纪90年代以前“治早、治了”的病虫防治理念,本着生物多样性、“包容”性的原则,不是一见病虫就治,而是做到不超经济阀值不治,甚至还根据虫情适当放宽了病虫防治指标。在防治病虫时不力图歼灭某一有害生物物种,不一味追求使用防效最高的方法或农药,而是注重对病虫的综合防治以及对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维持茶园病虫与天敌的生物平衡。

二、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在防治病虫草害时有的放矢地选用髙效、低毒、低残留、安全间隔期较短的农药种类轮换使用,某一种类农药一年只在茶园使用一次,并严格按照规定量用药,喷药后不达安全间隔期不开采同时还选用了苦杂、面酮、病毒制剂等生物农药。在有重烛情时也不细高毒农药。2006年茶尺蠖二代幼虫在该县严重发生,根据县的虫情预报信息并结合本场实际于7月下旬使用茶尺,毒制剂喷药预防一次,8月初再用溴氰菊酯普治一次,使茶尺蠖在该场茶园中鉢不造成为害,其防治成本和农药残留的风险也大大降低。该县茶树主要害虫为假眼小绿叶蝉,每年都普遍发生为害。该场在用药时不是随农药市场潮流面新的农药品种,而是选择几个品种轮换使用,如2003年选用杀螟丹,篇年选用舗酮,2005年选用扑艰,2007-2011年再选上述农药轮换使用。

三、适时采用“挑治”

根据病虫发生种类采用灵活的防治方法,如茶毛虫有产卵集中、低龄期幼虫群集性强、不转移的特点,就在二龄幼虫期前采用“挑治”的方法进行防治;叶甲类害虫一般发生在茶园背风荫蔽的地块,就在这些地块采用“局部围幵”的方法防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不是全面喷药防治,大大减少了农药的田间用量,降低了农药残留风险。

四、打好封园药

近七年来该场坚持在冬季用石硫合剂打“封园药”。每年10月用45%。晶体石硫合剂500g/亩,200倍液打一次封园药。该药既可治虫又可防病,特别是可以压低害虫的越冬基数,减少来年病虫发生,从而减少田间用药。

五、恶化病虫生存环境

该场每年春季为了赶茶叶“早市”,采取有茶就采,不设定标准采,不限时间、数量放开采,提髙茶叶下树率。这一时期产生的害虫虫卵随着茶叶的大量采摘下树绝大部分被摘除,使害虫被消灭在卵期或低龄期。在夏季病虫高发期该场采取对茶园进行全面修剪,随着大部分茶树叶片被剪掉,病虫生存环境被恶化,使病虫因减少了食物来源而得到抑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