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上诞生的“黑茶”

发布时间 : 2020-12-10
茶是怎么诞生的 黑茶黑砖的功效 黑茶的价值

【www.cy316.com - 茶是怎么诞生的】

马背上诞生的“黑茶”

1、黑茶简介

黑茶粗大黑褐、陈香醇厚,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而得名,主供边疆少数民族消费,亦称边销茶。黑茶是后发酵茶,发酵程度在70%-95%之间。传统黑茶采用的黑毛茶原料成熟度较高,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黑毛茶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生产地为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西、安徽等地。ps:黑茶的发酵和红茶发酵不一样。黑茶是后发酵茶,所谓后发酵,是指发酵工序在杀青之后进行。黑茶经杀青工序后,茶叶中的酶类物质已失去活性,而在渥堆环节,黑茶是在外源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发酵。也就是说这时的发酵不是“酶促(茶叶内部)发酵”而是“菌群(外界微生物参与)发酵”,这就是黑茶与红茶发酵的最大区别。

2、黑茶分类

市场上的黑茶类目繁多、品种非常丰富。一般情况下,大家习惯将黑茶按照地域分类,今天小编将介绍其中最主要的安化黑茶、四川边茶、云南普洱茶、广西六堡茶以及湖北青砖等。

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是以湖南安化本地群体种的茶树(主要为安化当地品种)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渥堆发酵、松柴明火烘焙干燥等工序制成的干茶或以干茶为原料蒸、踩、压而成的紧压茶的总称。它最显着的特征是加工中用松柴明火烘焙干燥,干茶及其制品略带松烟香。

▲安化黑茶一般为紧压茶

四川边茶:

四川边茶中南路边茶是最为为人熟知的。南路边茶也叫藏茶,藏茶是少数民族中近六百万藏族同胞的主要生活饮品,民族同胞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

南路边茶是用割刀采割来的枝叶杀青后,经过多次的"扎堆"、"蒸、馏"后晒干,总共经过至少32道工序制成,南路边茶(藏茶)为黑茶品种制法最复杂,经过32多道工序制成。藏茶也被认为是制法最复杂的黑茶。

▲雅安藏茶

云南普洱茶:

普洱茶分为生普和熟普,值得注意的是,严格意义上讲,只有熟普属于黑茶。虽然近几年普洱大热,渐渐有“普洱自成一派”的说法出现,但在茶学上,熟普还是属于黑茶的。

熟普是以公认普洱茶区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

▲熟普茶饼颜色较生普偏黑或偏红

广西六堡茶:

六堡茶,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乡,故称为苍梧六堡,六堡茶生产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现在产地分布在浔江,郁江,贺江,柳江和红水河两岸。六堡茶制造工艺流程是杀青、揉捻、沤堆、复揉、干燥,制成毛茶后再加工时仍需潮水沤堆,蒸压装篓,堆放陈化。

六堡茶品质特点是条索长整紧结,汤色红浓,香气陈厚,滋味甘醇,正统应带松烟和槟榔味,叶底铜褐色。

▲广西六堡茶

湖北青砖茶:

青砖茶别称老青茶,又称“川字茶”,青砖茶外形为长方砖形,茶砖上带着“川”字样被认为是品质的保障。青砖茶色泽青褐,香气纯正,滋味醇和,汤色橙红,叶底暗褐。

老青茶的茶叶原料较粗老,含有较多的茶梗,经杀青、揉捻、初晒、复炒、复揉、渥堆、晒干而制成。湖北青砖茶主要产于湖北舌耕内咸宁地区的蒲圻、咸宁、通山、崇阳、通城等县。

▲川字茶

3、“诞生在马背上的黑茶”

黑茶的起源和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有很大的关联。

“茶马互市”是唐代以来逐渐形成的,西部地区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最初的茶马交易是从绿茶开始的,当时主要集中在四川雅安地区。而当时将一批绿茶用马匹从雅安运送至西藏需要2~3个月的时间,并且途中没有遮阳避雨措施,雨天茶叶常被淋湿,天晴时茶又被晒干,这种干、湿互变过程使茶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了发酵,绿茶也就不再是原来的绿茶了。我们可以猜测这其中古人的冒险精神起了作用,“诶?这种黑乎乎的绿茶竟然有点好喝?!”

久而久之,人们便开始模拟这种环境,在初制或精制的过程中增加一道渥堆工序,于是世界上最早的黑茶便诞生了。所以人们常说“黑茶是诞生在马背上的”。

横空出世的黑茶因为其两个优点马上取代了绿茶在“茶马互市”的地位。

其一是黑茶在解油腻方面效果显著,十分适合民族同胞以肉食为主的饮食习惯,其实至今黑茶也是为数不多的健康的减肥佳品;其二是黑茶易储存不易变质,而且经过时间沉淀的黑茶反而能提升品质。所以黑茶倍受民族同胞们的青睐。

茶经网黑茶扩展阅读

黑茶的历史来由,“马背上形成”的茶!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在历史上长期作为政府专控生活用品,专供我国边疆、高原、牧区销售,黑茶历史十分悠久。

黑茶的历史来由

为了方便运输与储藏,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摸索,古代茶人制作出了饼茶,即呈团块的青绿茶,唐宋时期又叫团茶或片荼。

最早的湖南黑茶是由湖南安化县生产的,安化素有加工烟熏茶的习惯,茶叶通过高温火焙,色泽变得黑褐油润,故称“黑茶”。

黑茶也是利用菌发酵的方式制成的一种茶叶。2009年,安化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早的黑茶生产地。

清代集黑茶生产工艺之大成而问世的“千两茶”,被近代人誉为“世界茶王”。现今故宫仅存的一支“千两茶”已成为无价之宝。

最初的饼茶主要是供给达官贵人们的,所用原料都很细嫩。

后来,随着民间饮茶风俗的兴起,特别是唐店宋时期茶马互市的开通,边疆少数民族对茶的需求量大增,饼茶的原料也开始由细嫩逐渐变得粗老。

在未运至销区时,饼茶不仅滋味粗涩,而且青味重,饮用起来口感并不是很好,但是遥远的运输路途却在无意中给了这些粗老的饼茶一个改变品质的机会

当时,四川雅安和陕西汉中是两个主要的茶叶集散地,从这两地出发,人背马驮抵达西藏至少要2~3个月,至一年半载的时间。

当时的茶叶多用篾篓包装,运输途中,人们路风餐露宿,且天气多变,又没有遮阳避雨的工具。

雨天茶叶常常被淋湿,到了天晴时又被晒干,在这种干、湿交互变换的过程中,吸湿性强的茶叶极易回潮变色,湿热的环境又给了微生物个极好的生存环境,粗老的茶叶开始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慢慢发酵。

当终于到达销区后,原本翠绿的茶叶完全变了一个模样,变得乌润、油黑,形成了一种品质完全不同于起运时的绿茶的新茶品,当时人们称之为“乌茶”。

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颜色,乌茶的滋味也由粗涩变得醇和,泡出来的茶汤也变得红艳亮丽,藏民、牧民们加奶饮用时反倒比原本的绿茶滋味更佳。这种茶因此受到了边区各族人民的极大欢迎。

久而久之,人们在制作茶岛交易所用的茶叶时,就在初制或精制过程中开始增加一道渥堆互序,黑茶由此正式产生。因此,后来人们在说到黑茶时,就有了“马背上形成”的说法。

在马背上形成的黑茶文化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在马背上形成的黑茶文化》内容,感谢阅读!

对于喝惯了清淡绿茶的人来说,初尝黑茶往往难以入口,但是只要坚持长时间饮用,人们就会喜欢上它独特的浓醇风味。黑茶流行于云南、四川、广西、山东等地,同时也受到藏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的喜爱,现在黑茶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依据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名黑茶。它是六大茶类之一,是我国特有的茶类,生产历史悠久,以制成紧压茶边销为主,主要产区为湖南的安化县、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地。由于黑茶的原料较粗老,制造过程中往往要堆积发酵较长时间,所以叶片大多呈现暗褐色,因此被人们称为“黑茶”。主要品种有安化黑茶、湖北佬扁茶、四川藏茶、广西六堡散茶等。

黑茶按照产区的不同和工艺上的差别,又可以分为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和滇桂黑茶。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黑茶按地域分布,主要分类为湖南黑茶、四川黑茶、云南黑茶(普洱茶)及湖北黑茶。

黑茶起源于四川省,其年代可追溯到唐宋时茶马交易中早期。茶马交易的茶是从绿茶开始的。当时茶马交易茶的集散地为四川雅安和陕西的汉中,由雅安出发抵达西藏至少有2~3个月的路程,当时由于没有遮阳避雨的工具,雨天茶叶常被淋湿,天晴时茶又被晒干,这种干、湿互变过程,使茶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导致发酵,产生了品质完全不同于起运时的茶品,因此“黑茶是马背上形成的”说法是有其道理的。久之,人们就在初制或精制过程中增加一道渥堆工序,于是就产生了黑茶。

最早的湖南黑茶是由湖南安化县生产的,安化素有加工烟熏茶的习惯,茶叶通过高温火焙,色泽变得黑褐油润,故称“黑茶”。黑茶也是利用菌发酵的方式制成的一种茶叶。2009年,安化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早的黑茶生产地。

清代集黑茶生产工艺之大成而问世的“千两茶”,被近代人誉为“世界茶王”。现今故宫仅存的一支“千两茶”已成为无价之宝。

关于本文《在马背上形成的黑茶文化》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黑茶历史起源之马背上形成的黑茶


黑茶历史起源之马背上形成的黑茶

黑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每一种黑茶的背后几乎都有一个甚至几个故事传说,让人能更深地了解这些黑茶,同时还为其赋予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马背上发酵形成的“四川藏茶”

为了方便运输与储藏,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摸索,古代茶人制作出了饼茶,即呈团块的青绿茶,唐宋时期又叫团茶或片荼。

最早的湖南黑茶是由湖南安化县生产的,安化素有加工烟熏茶的习惯,茶叶通过高温火焙,色泽变得黑褐油润,故称“黑茶”。

黑茶也是利用菌发酵的方式制成的一种茶叶。2009年,安化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早的黑茶生产地。

清代集黑茶生产工艺之大成而问世的“千两茶”,被近代人誉为“世界茶王”。现今故宫仅存的一支“千两茶”已成为无价之宝。

最初的饼茶主要是供给达官贵人们的,所用原料都很细嫩。

后来,随着民间饮茶风俗的兴起,特别是唐店宋时期茶马互市的开通,边疆少数民族对茶的需求量大增,饼茶的原料也开始由细嫩逐渐变得粗老。

在未运至销区时,饼茶不仅滋味粗涩,而且青味重,饮用起来口感并不是很好,但是遥远的运输路途却在无意中给了这些粗老的饼茶一个改变品质的机会

当时,四川雅安和陕西汉中是两个主要的茶叶集散地,从这两地出发,人背马驮抵达西藏至少要2~3个月,至一年半载的时间。

当时的茶叶多用篾篓包装,运输途中,人们路风餐露宿,且天气多变,又没有遮阳避雨的工具。

雨天茶叶常常被淋湿,到了天晴时又被晒干,在这种干、湿交互变换的过程中,吸湿性强的茶叶极易回潮变色,湿热的环境又给了微生物个极好的生存环境,粗老的茶叶开始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慢慢发酵。

当终于到达销区后,原本翠绿的茶叶完全变了一个模样,变得乌润、油黑,形成了一种品质完全不同于起运时的绿茶的新茶品,当时人们称之为“乌茶”。

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颜色,乌茶的滋味也由粗涩变得醇和,泡出来的茶汤也变得红艳亮丽,藏民、牧民们加奶饮用时反倒比原本的绿茶滋味更佳。这种茶因此受到了边区各族人民的极大欢迎。

久而久之,人们在制作茶岛交易所用的茶叶时,就在初制或精制过程中开始增加一道渥堆互序,黑茶由此正式产生。因此,后来人们在说到黑茶时,就有了“马背上形成”的说法。

安化黑茶历史之黑茶的诞生!


今天,我们来讲解下,安化黑茶历史之黑茶的诞生!相信很多茶友都想知道黑茶在历史上是如何诞生的!所以小编特意收集了这些关于黑茶历史上是如何诞生的文章!

相信有人知道乌茶,四川的乌茶其实并不是真正的黑茶,“黑茶”一词的出现始于明代前期(15世纪)的湖南安化。

安化素有加工烟熏茶的习惯,茶叶通过高温火焙,色泽变得黑褐油润,故称“黑茶”。

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产地有限,悉征黑茶”,安化黑茶采用锅炒杀青、踹揉、沤区堆(前发酵)、松柴明火焙干,即将做色工艺在初制过程中完成,且增加了松柴明火烘焙工艺(不同于乌茶的日晒干燥)。

这种烘焙方式既除掉了青叶气,又使丁茶色黑泽黑褐油润,均匀一致且内质滋味醇和,具独特松烟香。

这种采用安化特定区域的鲜叶原料经独特的加工工艺所形成的荼被称为黑茶。

安化产茶历史悠久,素有“茶乡”之称,因量多质好,古时就驰名巾外。

《安化县志》载:“当北宋启疆(建县)之初,茶犹力而求诸野…山崖水畔,不种白生”,“岸谷问生殖无儿,唯茶甲诸州县,不仅茶多,日质优”。

安化产黑茶究竟始于何时,至今还未见到明确的记载五代(公元935年前后)毛文锡编撰《茶谱》有云“谭邵之间自渠江,中有荣,而多毒蛇猛兽,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

所谓铁色茶即安化黑茶也,当叫的渠江薄片和益阳团茶丰要运销湖北江陵襄阳带一由 此可以推断.湖南黑茶至少有千余年的生产历史。

但黑茶一词的出现则在1524年,《明史含货志》云:“商茶低伪,悉征黑茶”,此时的安化黑茶已经闻名全国。并由“私茶”逐步演变为“官荣”,用以易马。

自“茶马交易”以来,当时只有汉川带的茶由政府控制,称为“官茶”。

而安化黑茶在投有定为官茶之前,属于私茶,不能随意边销,但由于安化黑茶滋味浓厚醇和,而且量多价廉,深受西藏喇嘛的喜爱,只自湖厂的黑茶适合他们的口味。

以至西藏喇嘛朝贡回藏时,拒绝朝廷所拔四川乌茶作为赏赐,而绕道湖广收买湖南黑茶,这在当时是非法的。

《明会典茶课》记载:弘治二年(1490年),“令今后进贡著僧该赏食茶 不许上于湖广等处收买私茶,违者尽数入官”。

蕃僧.即指西藏喇嘛。又据载安化黑荣问世后,西北茶商重点转移湖南安化采购茶叶,严重影响四川官茶。

陕西、四川引票由两万多锐减到二十,叫见当时湖南黑茶的影响。

由于安化的黑茶极大地冲击了汉中、四川的官茶.明万历一十三年(1595年),御史李楠以湖南茶,叶行销西北妨碍茶法马政为由,请求朝廷禁运。

另一御史徐侨也上奏称:“汉川茶少而值高,湖南茶多而值下。湖茶之行(销),无妨汉中。

汉茶味甘而薄,湖茶味苦,于酥酪为宜”,认为对两北游牧民族有利,不宜禁止。

自此安化黑茶终于由朝廷正式定为官茶以“取代汉川之茶,贮边易马”。17世纪前期,四川边茶主要销康藏一带,西北边销茶逐渐由安化黑茶取代。

茯砖茶诞生的故事


根据测试,那一年是在宋神宗北部西宁期间。这袋茶给泾阳茯茶带来了数百年来最大的声誉。

这位终其一生辛勤工作的泾阳茶商因其诚实和道德品质而声名鹊起,生意也做得很好。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那天当茶叶在渡船上卸下来的时候,碰巧一大袋茶叶掉进了泾河水中。这个竹篮子里的大袋子茶叶至少有50公斤,这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他有点沮丧,但他能很快抓住它。整批茶叶被运回县里,忙着运送各种各样的东西。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阳光下晒干掉的茶。幸运的是,它在夏天很快就干了,被装在架子上的小包里。

当他完成他的其他工作,看着茶,他变得悲伤。我该怎么办?好几个月都没有办法寄出去,但是有人想要,但是他仍然担心茶叶问题和失去老客户。我忍不住亲自品尝。他打开茶包时被蒙住了眼睛。茶叶的颜色变黑了,叶子上有许多星形的黄色斑点。是“发霉”吗?然而,没有发霉的味道。我把它泡了一下,发现茶汤是橙黄色的,圆润光滑。喝完之后,舌根有点甜,而且还夹杂着一种茯苓草药的香味。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不清楚。兰州茶商只是想要这些商品,所以让我们低价出售。

第二年,兰州茶商命名了大量去年的茶叶!说茶很美味。泾阳茶商后来详细回忆了去年将这包茶叶烘干并堆放在水中的过程,总结了当时的季节和天气,探索了技术,并做了同样的事情。就这样,著名的丝绸之路泾阳茯茶诞生了!

数百年来,泾阳茯茶一直被视为“官方茶”,其生产和运输由政府控制。泾阳茯茶的泡茶技术也流传至今。

茶史:安化诞生黑砖茶后各厂部门之意见


茶史:安化诞生黑砖茶后各厂部门之意见

砖茶为安化新兴事业,又产生于抗战期间,如器材之购备,场志之设施,诸未能依照计划实现,是以经营,虽越十载,其待改进之处,尚不一而足,兹就机压干燥包装三者,分别言之:

一、压机 砖茶压制苟能利用机械动力,则可以增进生产效率,减低生产成本,提高并划一茶叶之品质,惟机械压茶动力,通常可分半机械与全机械两种,应用人力或畜力推动机械者为半机械,利用水蒸或电气作原动力者为全机械。安化现有压茶机械,均系利用人力推动,效力低微,殊不经济,今后应採用机械动力,安化茶叶公司新建茶厂之厂址,经洞庭湖工程处处长粟崇嵩氏勘测,谓可利用资江活水发动机械,而其工程亦较简易,果尔则安化茶叶公司之业务,可望蒸蒸日上焉。

二、干燥 茶砖出口是否优良,实以干燥工作,为最重要,安化现有干燥设备,缺点甚多。

1、温度不能控制,致干燥时间,虽于预计,砖片提出烘房时期,亦难确定。

2、温度过高,则砖面易生龟裂,过低则不免霉变现象。

3、燃料虽于管制,历年所用干燥砖茶燃料,全为无烟木炭,而安化木炭,往往无法大量供应,且木炭价值高昂,增加生产成本。

4、现有之干燥房屋,均系租用旧式休行,建筑属木质,火险堪虞,管理困难。凡此均有亟待改进之必要,现正设计干燥室之建筑,利用铁管传热,火力均匀,又少危险,復可调节温度及预算干燥时间,且砖面不致沾附尘埃,可免揩试之烦,燃料亦擬改用煤炭,资水上游之新化,邵阳一带,产煤丰富,运输便利,价格亦廉也。

三、包装 茶叶之包装适宜,非特可以保全品质之优良,亦足引起消费者之注意力,而出品迅速,重量准确,起卸便利,尤可贵也,是以近之厂家或自制包装原料,减轻成本,或请艺术专家设计总图,甚且举行茶叶包装竞赛,以资比较而求改进,其包装工作,则利用器具以减少人力焉,安化砖茶因枫木箱之笨重、价昂、易破坏,而改用篾篓,较易购备而坚韧矣。然长途运输,辗转装卸,历时或久,仍易破裂,因之潮湿之沾染,雨水之浸渍,致于茶砖之品质及售价,往往蒙不利之影响,或谓须加麻袋一层,而成本更高,亦难购办,如何达到包装适宜之理想,则须力求有以改进之。

四、推销 国际间商品竞争,近已随科学之进步,而日趨尖锐化,产制者固应力求出品优良,减轻成本,而尤须将市场供需情形与夫消费者之心理,调查清楚,以为推广销路,争取市场之依据,故现今英、日、印、锡茶商,于各国城市之饮水性质人民嗜好,先作精确之调查,然后擬定茶叶拼夹方式及分配方法,于是运销各地之茶叶,恰合当地之饮水及消费者之爱好,所组国际茶叶协会,在美非欧陆设有办事处二十余所,专司调查工作,范围之大,可以想见,安化黑茶砖现虽畅销西北,且东及于张垣,但就甘新青宁现人口七百八十万计,而以三分之一每人年销茶砖一片,即可年销茶砖二百六十万片,况察绥一带及内外蒙销场之大,更可谋大量之供给,若苏联方面之需要,尚未计及焉,惟今后于下列各项,必须有所调查,或派员实地考察。

(1)砖茶消费区域之茶叶价格及消费情形。

(2)安化以外砖茶产区之产制技术与设备,及其产品在消费市场之消长情形其原因。

(3)消费者于各种砖茶之意见及批评,上项工作,即一时难于一一举办,亦须先採委托调查或通迅调查方式,然后依调查结果,以作供需计划及业务发展之准备。

黑茶为安化特产,明万历间于国内西北已有交易,但到其为内销货品,且係普通社会饮料,国人士素未注意及之,而茶商领票纳税以逐蝇头之利,亦未知所谓宣传也,因之安化黑茶砖,不仅销售区域,未能积极扩大,即西北各地消费者于安化黑茶砖特具之优点,亦未必皆有深刻之印象,且能就各地所产砖茶各有充分之瞭解,而能分别其优劣,今后应将安化黑茶砖之产制技术,茶叶品质,饮茶效率各点,以下之方法宣传之:

(1)编印小册刊登广告,并于消费区报纸,著为论说或新闻。

(2)电影照片与实物展览,或召集品评会。

(3)压制小型茶砖附说明于广大集会或场所赠送。

依此分别举办或择要提前举办,务使价廉物美之安化黑茶砖,在消费区民众,家喻户晓,庶几争先恐后以购取之。

写于一九四八年

古老的中国独有之茶:茯茶的诞生始末


茯茶始于陕西之泾阳,原称“泾阳砖”,因历史上长期以来是以湖南黑毛茶用篾篓包运至泾阳加工的,又称“湖砖”。至于泾阳茯砖始于何时,尚无文字考证。

据《明会典》载明武崇正德十年(1515年)海年招马,蕃人不辨秤衡,止订篦中马,篦大则官亏,小则商病,令酌为中制,每千斤定三百三十篦,以六斤四两为准,正茶三斤篦绳三斤。很明显这是指散茶,至1630年(明思宗崇祯三年)有资料说“是时西北边销茶已基本年使用安化黑茶,先在陕泾阳制成茯砖茶每封旧秤五斤,二封装篦,十篦为一引。茯砖的诞生可能在1515年以后,1630年之前的百年之间。

到了现代,茯茶因其独特的发酵工艺以及显著的保健功效,重获青睐。茯茶由原来的传统边销开始内销、侨销、外销。韩国、日本称其为美容之茶,减肥茶。传统技术的突破,特别是泉笙道茶业承担的优质茯茶科研项目,使得茯茶更加适应现代人的饮用习惯。

茯茶,这一古老的中国独有之茶,正在重新焕发活力。

简伯华:振兴民族茶叶弘扬中国茶道

喝黑茶的好处和坏处有哪些

陕西的茯茶和安化黑茶的区别

泾阳茯茶的历史,于明洪武元年诞生!


泾阳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据史料记载:在明洪武元年(1368年),诞生了历史上第一块砖型茯茶——泾阳茯砖茶。

泾阳茯茶的历史

唐代以后,茶叶由官方统制,贮存一地边地府库,交换马匹,此为“官茶”;而茶商由产地贩运交售给茶马司的茶叶,须向户部纳税请领执照,称为“请引”。每“引”规定可贩茶100斤,纳税200钱;不及“引”者,谓之“畸零”,另行发给“由贴”。无“由引”及茶引不等者即为"私茶"。当时朝廷为鼓励茶商贩运茶叶,每次将运到茶马司交割后,都奖给茶商;上引附茶700斤,中引560斤,下引420斤,作为酬劳,由他们自己出售或换马。因此种酬劳是在正茶(即交割的茶)之外附发的,称作“附茶”。以后用谐音“茯”代替“附”,便出现了“茯茶”。

茯茶闻于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各朝代均以陕西泾阳茯茶为官方产品,故称“官茶”、“府茶”、“贡茶”。唐时杨烨《膳夫佳手录》中有“泾阳茯茶远销青、疆。以茶易物、以茶平夷、泾阳茯茶定为官茶,每茶一封,重五斤,可供边疆将士用,上马十二封,中马九封,下马七封,每士二封”此为泾阳茯茶最初的文字记载。

从汉朝起,泾阳就成为南茶西运、加工、转运的茶叶集散地。由于泾阳独特的气候条件、神秘的地下水质及勤劳智慧的泾阳人所独有的制茶技艺,使茶品中产生繁殖了一种俗称“金花”的有益真菌(现定名为“冠突散囊菌”),极大地提升了茶的品质。因在伏天加工,故称伏茶。以其效用类似土茯苓,美称为茯茶、福砖。由于系用官引制造,交给官府销售,又叫官茶、府茶。一般情况陈放年代越久香味越浓,茶汤越易冲泡出来,茶汤色泽红艳明亮。

明洪武元年泾阳砖茶的制作工艺再次升华,由于温度、湿度、密度、时间的科学调控,进而发展成了茯砖茶,极大的提高了泾阳砖茶的独特功效,深受边疆少数民族的喜爱。“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是边疆少数民族对泾阳砖茶喜爱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成立之初,泾阳县成立了人民茯茶厂,生产茯砖茶,起初茯茶厂经营不错,后因原料全靠外进,国家计划经济限制较多,加之中央政府要求把加工生产转移到茶产地。湖南黑毛茶到泾生产成本较安化高,生产逐渐减少,至1958年后绝产。

今天,随着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生活需求丰富多彩,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传统产品更加青睐。于是在泾阳大地上,泾阳茯砖茶老商号的后裔们又看到了重振先辈们曾经创造过的"茯砖茶霸业"的历史机遇,决定开发这一历史传统产品。这一进程正如火如荼。

《马背上诞生的“黑茶”》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黑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黑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黑茶相关的专题,如:茶是怎么诞生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