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茶教师”推选评审会举行

发布时间 : 2021-01-04
青茶推酸 中华花茶

青茶推酸。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中华优秀茶教师”推选评审会举行”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华优秀茶教师”推选评审会举行

聚行业之智评茶教人才

“中华优秀茶教师”推选评审会举行

两类33名人员名单即日起在本报进行公示

7月19日,中华优秀茶教师推选评审会在北京召开,主办单位向评审委员会提交了85名基本符合条件的人选资料。中华优秀茶教师推选活动历时近半年,由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社科院工经所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由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承办,为保证推选活动评审工作的严肃性与科学性,本次活动组织了茶文化教育界权威人士组成的7人评审委员会,对85位申报人进行了严格而慎重地评审。

茶教师推选引多方关注

中华优秀茶教师推选活动自今年2月1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与较好反响。《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主编安明霞在评审会上介绍,活动分为推荐或自荐、初审、评审、公示、确定、颁奖六个阶段,一批热爱茶产业、为行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的茶教师和茶文化传播优秀工作者积极报名参与本次活动,并认真准备了申报材料。

本次活动,共有88人向主办方提交了申报材料,经主办单位初审,其中除3人明显不符合申报条件,主办方未提交评审委员会外,其他85人提交给评审委员会。其中高校学科教育类茶教师为20人,中职及社会培训机构类茶文化工作者为65人。

本次评审委员会邀请中华合作时报社社长、总编辑查迎新,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副所长李维民,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于观亭担任顾问。评审委员会由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教授、博导刘勤晋担任主任,中华合作时报社副总编辑曾峰、中国社科院工经所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尧担任副主任,浙江大学茶学系原系主任、茶叶研究所所长梁月荣、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系主任叶乃兴、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副教授丁以寿、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原副秘书长、培训部主任李永泉7人作为评审委员会成员。

严格评审选拔优秀人才

作为评审委员会顾问,中华合作时报社社长、总编辑查迎新在评审会上表示,中华优秀茶教师推选活动对于茶文化传播可谓是一大创举,因为社会普遍关注茶叶市场销售方面,在茶文化教学育人上较为忽视,本次活动有利于推动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他指出此次评审委员会成员结构合理、覆盖面广,囊括了赫赫有名的茶界高校教授、社会茶文化教育专家、茶界资深媒体与权威机构,从专业角度上给予多方把关。对于评审委员会,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副所长李维民身为顾问提出建议,一定要严格执行评审规则,不要硬性规定评选名额,而是要结合申报者的为人师表与专业水准综合评定出真正符合要求的优秀茶教育工作者。

刘勤晋作为评审委员会主任,他表明茶学教育不再只是学校参与,一些社会机构也响应市场需求加入其中,共同提高茶产业人才素质,而此次活动集合这两类教育工作者进行评选,评定名称一定要准确。他综合评审委员会意见,建议根据两者传播性质、专业水准、是否拥有教师职业资格证的差异,将优秀的高校学科教育类申报者评定为“中华茶文化优秀教师”,将优秀的中职或社会培训类申报者评定为“中华茶文化传播优秀工作者”。

评审委员会经过一周的资料审核与面议商讨,逐一对85名申报者的基本资料、获奖证明及教学视频进行审查评定,最终从高校学科教育类茶教师中推选出“中华茶文化优秀教师”8名,从中职及社会培训机构类茶文化工作者中推选出“中华茶文化传播优秀工作者”25名,共推选出33名优秀申报者进行公示。(公示名单详见B5版)

评审委员会名单

评审委员会顾问:

查迎新(中华合作时报社社长、总编辑)

李维民(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副所长)

于观亭(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

评审委员会主任:

刘勤晋(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教授、博导)

评审委员会副主任:

曾峰(中华合作时报社副总编辑)

陆尧(中国社科院工经所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评审委员会成员:

刘勤晋

曾峰

陆尧

梁月荣(浙江大学茶学系原系主任、茶叶研究所所长)

叶乃兴(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系主任)

丁以寿(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副教授)

李永泉(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原副秘书长、培训部主任)

茶文化精选阅读

陕茶文化屡创高峰 “无我茶悦会”延安路演举行


陕茶文化屡创高峰“无我茶悦会”延安路演举行

9月3日,以“弘扬中华传统茶文化,运用互联网+思维创业”为主题,“无我茶悦会”全国路演延安站路演会在延安市旅游大厦三楼顺利举行。

此次活动由陕西中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是一场跨越全国,计划历时两年,以中华传统茶文化为载体,文化参与性、趣味性和创业性极强的全新推广活动。活动从2016年初开始启动,全国范围内都在筹划进行中。而此次延安站路演会是第一站,也是中华茶文化和革命红色文化擦出火花的一站。这对陕西乃至中华茶文化的保护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国经济整体转型,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已经落伍,一部分甚至陷入经营困难,很多会所茶楼濒临倒闭。为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帮助传统企业顺利转型的号召,中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应运创办。公司旗下“无我茶悦会”是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热心公益事业、追求健康、品味、智慧、财富的人士为圈层的会员组织。“无我茶悦会”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性打造出全新的分享型经济模式——心联网+互联网+文化+健康+金融+创业。

公司董事长李永生说,“无我茶悦会”秉承做一个好人,做一件好事,共创一个未来的办会理念。以帮助传统涉茶企业转型盈利为己任,致力于打造最具有影响力的中国传统文化体验综合体,引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华茶祭风俗


在我国五彩缤纷的民间习俗中,茶与丧祭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无茶不在丧的观念,在中华祭祀礼仪中根深蒂固。

以茶为祭,可祭天、地、神、佛,也可祭鬼魂

祭祀用茶早在南北朝时梁朝萧子显撰写的《南齐书》中就有记载:齐武帝萧颐永明十一年在遗诏中称: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

以茶为祭,可祭天、地、神、佛,也可祭鬼魂,这就与丧葬习俗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上到皇宫贵族,下至庶民百姓,在祭祀中都离不开清香芬芳的茶叶。茶叶不是达官贵人才能独享,用茶叶祭扫也不是皇室的专利。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在较大程度上保留着以茶祭祀祖宗神灵,用茶陪丧的古老风俗。

用茶作祭,一般有三种方式:以茶水为祭,放干茶为祭,只将茶壶、茶盅象征茶叶为祭。

在我国清代,宫廷祭祀祖陵时必用茶叶。据载同治十年(1871年)冬至大祭时即有松罗茶叶十三两记载。在光绪五年(1879年)岁暮大祭的祭品中也有松罗茶叶二斤的记述。而在我国民间则历来流传以三茶六酒(三杯茶、六杯酒)和清茶四果作为丧葬中祭品的习俗。如在我国广东、江西一带,清明祭祖扫墓时,就有将一包茶叶与其它祭品一起摆放于坟前,或在坟前斟上三杯茶水,祭祀先人的习俗。茶叶还作为随葬品。从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的发掘中已经知道,我国早在2100多年前已将茶叶作为随葬物品。因古人认为茶叶有洁净、干燥作用,茶叶随葬有利于墓穴吸收异味、有利于遗体保存。

历古以来,我国都有在死者手中放置一包茶叶的习俗。像安徽寿县地区,人们认为人死后必经孟婆亭饮迷魂汤,故成殓时,须用茶叶一包,并拌以土灰置于死者手中,这样死者的灵魂过孟婆亭时即可以不饮迷魂汤了。而浙江地区为让死者不饮迷魂汤(又称孟婆汤),则于死者临终前除日衔银锭外,要先用甘露叶作成一菱形状的附葬品(模拟水红菱),再在死者手中置茶叶一包。认为死者有此两物,死后如口渴,有甘露、红菱,即可不饮迷魂汤。原来在封建迷信中,人死后要被阴间鬼役驱至孟婆亭灌饮迷魂汤,目的是为了让死者忘却人间旧事,甚而要将死者导人迷津备受欺凌或服苦役,而饮茶后则可以让死者清醒,保持理智而不受鬼役蒙骗。故茶叶成为重要的随葬品。

茶在我国的丧葬习俗中,还成为重要的信物.在我国湖南地区,旧时盛行棺木葬时,死者的枕头要用茶叶作为填充料,称为茶叶枕头.茶叶枕头的枕套用白布制作,呈三角形状,内部用茶叶灌满填充(大多用粗茶叶).死者枕茶叶枕头的寓意,一是死者至阴曹地府要喝茶时,可随时取出泡茶;一是茶叶放置棺木内,可消除异味。在我国江苏的有些地区,则在死者人殓时,先在棺材底撒上一层茶叶、米粒。至出殡盖棺时再撒上一层茶叶、米粒,其用意主要是起干燥、除味作用,有利于遗体的保存。

丧葬时用茶叶,大多是为死者而备,但我国福建福安地区却有为活人而备茶叶,悬挂龙籽袋的习俗。旧时福安地区,凡家中有人亡故,都得清风水先生看风水,选择宝地后再挖穴埋葬。在棺木入穴前,由风水先生在地穴里铺上地毯,口中则念念有词。这时香火绕缭,鞭炮声起,风水先生就将一把把茶叶、豆子、谷子、芝麻及竹钉、钱币等撒在穴中的地毯上,再由亡者家属将撒在地毯上的东西收集起来,用布袋装好,封好口,悬挂在家中楼梁式木仓内长久保存,名为龙籽袋.龙籽袋据说象征死者留给家属的财富.其寓意是,茶叶历来是吉祥之物,能驱妖除魔,并保佑死者的子孙消灾祛病、人丁兴旺,豆和谷子等则象征后代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钱币等则示后代子孙享有金银钱物、财源茂盛、吃穿不愁。

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黔南州秘书处设立


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黔南州秘书处设立

5月9日,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茶评委[2017]7号”文件印发了“关于成立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黔南州秘书处的决定”。

“决定”提出:根据商务部【2014第23号公告】,《茶馆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行业标准已于2014年12月在全国范围内正式颁布实施,为推动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工作顺利进行经研究决定设立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黔南州秘书处。

自黔南州秘书处设立之日起,黔南州地区的茶馆星级评审、相关培训工作由该秘书处统一负责,黔南州秘书处隶属于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直接领导。任命贺红同志为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黔南州秘书处主要负责人,并聘请为评审专家。

黔南州秘书处是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在黔南州设立的业务分理处,具体承担黔南州星级茶馆评审、培训工作的开发推广、组织承办、授牌后年复检和后续服务工作。

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星级茶馆评审”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来,受到了茶行业协会、茶馆从业者等茶产业各界的高度认可,为茶馆的标准化经营、规范化服务提供了新的规范性要求和思路,成为了茶馆业绩和服务提升的重要推动力。茶馆经营服务标准化成为了茶馆经营者普遍共识。

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是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商业饮食服务业发展中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颁布的《茶馆经营服务规范》(SB/T10654-2012)、《茶艺师岗位技能要求》(SB/T10733-2012)和《茶馆等级划分与评定》(SB/T11072-2013)三个标准而成立的国家工作机构。目前,其各地地方评审机构秘书处已覆盖全国十多个省市。

优秀茶艺师 绽放茶艺之美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优秀茶艺师 绽放茶艺之美》,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随着喜欢饮茶的人增多,茶艺师这个职业也越来越热门。虽然每个茶艺师的手法不同,流派纷呈,但茶艺之美存在一些共性的东西,小编试着把她提炼出来,以供大家欣赏茶艺作参考:(以下最美茶艺共性,不包含表演类茶艺)

一、静

首先,茶艺师自身要静,心平气和,静若处子。先要静下来,才能开始泡茶。当心里浮躁时,眼观鼻,鼻观心,深呼吸,全身放松,几秒钟就会慢慢静下来。

然后,用你静的气场,去影响别人。最美的茶艺是,当你开始沏茶时,周围嘈杂的声音,都会慢慢安静下来,所有的眼神都跟随你的动作,集体进入“定”的状态。

二、匀

美的茶艺,动作要匀速、平稳,如行云流水。

三、变

茶艺师的动作不是一成不变,要随各种外界环境因素改变而改变。不要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器物用得不称手,就泡不好茶了。要体会茶艺根本的原则性的东西,才能处变不惊,随遇而安。

四、美的茶艺,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

茶艺目的,首先是为了让茶更好喝,然后才能谈美。茶艺师首先要学会按茶性泡茶,不同茶类、不同老嫩程度、不同陈放年限;用不同的水、不同的器皿、不同手法、不同的温度去冲泡。不能为动作漂亮而不顾科学。科学地泡好茶是茶艺的基础和前提。

五、无多余动作

美的茶艺,每一个动作都是有道理的,如茶艺当中常见转腕动作,如不是因为要运用太极的转承启合,借力借势,更好地泡好茶;而纯粹为了所谓好看而转腕,那看上去会“浮”,而不觉得美。最美的茶艺,要做到动作加一分则多余的境界。

六、随时照顾品饮者的感受

茶艺,是为品饮者服务的,不同的品饮者,对茶的要求是不同的。要时时注意品饮者的感受,随时调整水温、浓淡、或更换茶品。毕竟,茶艺要让品饮者觉得美,才是真正的美。

七、茶艺的最高境界:让人感动

茶艺的最高境界,是通过茶艺师的表演,将观者带入化境,让观者的心随你的动作起伏波动,进而感动,心生敬畏。美的茶艺,是一次茶艺师与品饮者的心灵沟通,此处无声胜有声。

中华茶人联谊会秘书长孙蔚夜访元泰红茶屋


中华茶人联谊会秘书长孙蔚夜访元泰红茶屋

中华茶人联谊会秘书长孙蔚夜访元泰红茶屋

7月7日晚,中华茶人联谊会、国际博览会秘书长孙蔚来到元泰红茶屋五四路分店。前几天,魏总去北京出差时,刚拜访了孙秘书长。此次孙秘书长来福州公干,拜访了张老及海峡交流协会相关领导后,当晚特地也抽空来元泰红茶屋与魏总叙旧。元泰高层刘总和郑总也在场接待。

孙秘书长对元泰企业经营及推广都非常关心,魏总向其介绍了元泰近期发展情况及计划。元泰与福建茶人之家的关系密切,魏总也是张天福发展基金会的名誉理事长,中华茶人联谊会做为福建茶人之家的总会,相当关心和支持元泰开展的活动,曾做为2009年元泰红茶节及本届“元泰杯”红茶世界征文、摄影大赛的联办单位。

当晚,孙秘书长在参观元泰红茶屋后,对此经营模式很感兴趣,这种风格更贴近年轻人,有助于年轻人了解、接受传统红茶。元泰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茶,魏总希望中华茶人联谊会能多指导并支持元泰的活动,使元泰能在复兴红茶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孙秘书长也非常感谢元泰对中华茶人联谊会及国际博览会活动的支持,相信元泰最近提出的口号“让红茶成为现代休闲的载体”会有实现的一天,鼓励元泰继续积极参与全国各地乃至世界的展会,努力推广红茶,复兴红茶。

第二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11月举行


第二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茶博会”)将于11月16日-18日在南平武夷山市举行。南平市副市长林钟乐出席发布会并介绍了茶博会的筹备进展情况。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部务委员、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卢承圣主持。

茶博会是一项具有重大国际和社会影响的经贸盛会,2007年首届茶博会已在泉州市成功举办,今年将在武夷山市举办第二届,并同期举办武夷山旅游节。将第二届茶博会与武夷山旅游节双会联办,是希望能把茶业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实现“茶旅”互动,向世界展示武夷山独特的山水人文景观、深远的茶历史和深厚的茶文化积淀。

本届茶博会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并邀请了国家六个部委办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华茶人联谊会、台湾省农会、台湾茶协会、台湾制茶工业同业公会联合主办。活动内容丰富,将举办“茶叶展览展销”、“茶业国际高峰论坛”、“闽台旅游合作研讨茶话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第四届经济年会”、“中华茶历史文化展”等活动,力求全方位展示茶文化,创建茶品牌,探讨两岸茶业的合作与交流。其中“茶业国际高峰论坛”将邀请联合国粮农组织政府间茶叶组秘书长常凯松先生等多位知名茶界专家,围绕“茶文化、茶产业与社会和谐”主题,共同探讨茶文化合作、茶产业发展。

同期举办的武夷山旅游节设置了“海峡两岸风情街”、“万人品茗及茶艺篝火晚会”、“闽台旅游合作研讨茶话会”、“茶之旅”观光等系列活动。据悉,第二届茶博会已在茶业界引起高度关注,目前已有来自海峡两岸6000多名参展商和采购商踊跃报名参加,600多个展位已全部招满,展品包括各类普洱茶、铁观音、岩茶、白茶、绿茶、黑茶等各大品种及茶业相关产品。

茶博会的举办对进一步打响闽茶品牌,推动茶产业发展,建设茶业强省,深化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与交流,带动海峡旅游发展,推动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华古茶文化


喝好茶,要有平静如水的心境、能调出茶味的好器皿和清静的环境,但如果加深对中华茶文化的了解,便能完全融入茶的天地,不是更完美吗?来到龙海,你的收获不止限于优质茶叶,还有很多很多

中华古茶文化共分为五个阶段:

一、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一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茶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二、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四、宋代茶文化的兴盛。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干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廷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绘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徒,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五、明、清茶文化的普及。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微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中华功夫茶艺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中华功夫茶艺》,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功夫茶艺

今天广东潮汕地区、福建武夷地区的“功夫茶”则是中国古代“饮茶之道”的继承和代表。功夫茶的程序和规划是:恭请上座、焚香静气、风和日丽、嘉叶酬宾、岩泉初沸、盂臣沐霖、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薰洗仙容、若琛出浴、玉壶初倾、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鉴赏三色、三龙护鼎、喜闻幽香、初品奇茗、再斟流霞、细啜甘莹、三斟石乳、领悟神韵。

功夫茶的茶具,包括炉子,是红泯小炭炉,一般高40厘米;茶锅为细白泥所制,锅炉高6~7厘米,底有碗口般大,单把长近10厘米;冲罐如红柿般大,乃潮州泥制陶壶;茶杯小如核桃,乃瓷制品,其壁极薄。

茶池形状如鼓,瓷制,由一个作为“鼓面”的盘子和一个类似“鼓身”的圆罐组成。盘子上有小眼四个,为漏水所用。而圆罐则用于容纳由盘子漏下的废茶水。

功夫茶所用的冲罐(茶壶),并非买来就用,而要先以茶水“养壶”。一把小壶,须先以“洗茶”(即泡茶时的第一道茶)之水频频倒入其中,养上3月有余,方可正式使用。

标准的功夫茶艺,有后火、虾须水(刚开未开之水)、捅茶、装茶、烫杯、热罐(壶)、高冲、低斟、盖沫(以壶盖将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淋顶十法。

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四人,主人亲自操作。首先点火煮水,并将茶叶放入冲罐中,多少以占其容积之七分为宜。待水开即冲入冲罐中之后盖沫。第一冲杯,以初沏之茶浇冲杯子,目的在于造成茶的精神,气韵彻里彻外的气氛。洗过茶后,再冲入虾须水,此时,茶叶已经泡开,性味俱发,可以斟茶了。

斟茶时,四个茶杯并围一起,以冲罐巡回穿梭于四杯之间,直至每杯均达七分满。此时罐中之茶水亦应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入四杯之中。潮汕人称此过程为“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四个杯中茶的量,色须均匀相同,方为上等功夫。

最后,主人将斟毕的茶,双手依长幼次策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嘉宾,自己最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