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四规七则 你知道吗?

发布时间 : 2021-01-04
你还知道哪些茶艺礼仪 你是绿茶 怎么自制茶则

你还知道哪些茶艺礼仪。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茶道四规七则 你知道吗?”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茶道四规七则 你知道吗?”相关知识!

茶道四规七则你知道吗?

“和、敬”是指主人与客人之间应具备的精神、态度和辞仪。“清、寂”则是要求茶室和饮茶庭园应保持清静典雅的环境和气氛。

七则指的是:提前备好茶,提前放好炭,茶室应冬暖夏凉,室内插花保持自然美,遵守时间,备好雨具,时刻把客人放在心上等。

茶道,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典雅致的文化修养,也是日本人接待宾客的一种特殊礼仪。日本人饮茶的风俗最早是由中国传入的,后来广泛流行于民间。如今日本的茶道人口约达1000万,将近全国总人口的1/10。

茶道不同于一般的喝茶,品茗,而是具有一整套的严格程序和规则。茶道品茶很讲究场所,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正规茶室多起有“XX庵”的雅号。茶室面积大小不等,以“四叠半”(约合九平方米)大的茶室居多,小于四叠半的称“小间”,大于四叠半的称“广间”。

茶室的构造与陈设,基本上都是中间设有陶制炭炉和茶釜,炉前摆放着茶碗和各种用具,周围设主、宾席位以及供主人小憩用的床等。

接待宾客时,待客人入座后,由主持仪式的茶师按规定动作点炭火、煮开水、冲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客人按规定须恭敬地双手接茶,先致谢,尔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点茶、煮茶、冲茶、献茶,是茶道仪式的主要部分,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训练。

茶道品茶分“轮饮”和“单饮”两种形式。轮饮是客人轮流品尝一碗茶,单饮是宾客每人单独一碗茶。饮茶完毕,按照习惯客人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赏,赞美一番。最后,客人向主人致谢告别,主人则热情相送。

茶文化精选阅读

日本茶道,日本茶道遵循四规七则


茶道是日本人接待宾客的一种特殊礼仪。日本人饮茶的风俗最早是由中国传入的,后来广泛流行于民间。日本茶道有“末茶”道,工夫茶的“瀹茶”道,如今日本的茶道人口约达1000万,将近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茶道不同于一般的喝茶,品茗,而是具有一整套的严格程序和规则。茶道品茶很讲究场所,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正规茶室多起有“XX庵”的雅号。茶室面积大小不等。以“四叠半”(约合九平方米)大的茶室居多,小于四叠半的称“小间”,大于四叠半的称“广间”。茶室的构造与陈设,基本上都是中间设有陶制炭炉和茶釜,炉前摆放着茶碗和各种用具,周围设主、宾席位以及供主人小憩用的床等。

茶道还讲究遵循“四规”,“七则”。四规指“和、敬、清、寂”,乃茶道之精髓。“和、敬”是指主人与客人之间应具备的精神、态度和辞仪。“清、寂”则是要求茶室和饮茶庭园应保持清静典雅的环境和气氛。七则指的是:提前备好茶,提前放好炭,茶室应冬暖夏凉,室内插花保持自然美,遵守时间,备好雨具,时刻把客人放在心上等。

接待宾客时,待客人入座后,由主持仪式的茶师按规定动作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用竹制茶匙按一定动作将茶碗中的茶搅成泡沫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

客人按规定须恭敬地双手接茶,先致谢,尔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

点茶、煮茶、冲茶、献茶,是茶道仪式的主要部分,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训练。

日本茶道有专用茶室,茶室前有一个茅屋形式的“山门”,入门后是一小庭园,步过花径即达茶室。室门偏矮,成人入屋一般都要低头弯腰,以示恭敬。茶室中只有:地上的炉子,炉上的铁壶,一支夹炭的火钳,一幅简单的字画,一瓶造型奇逸的插花,此外再无摆设。茶室中不能高声说话,更不能谈笑喧哗。总之,它所要求的,是“清、寂”的气氛。

茶道品茶分“轮饮”和“单饮”两种形式。轮饮是客人轮流品尝一碗茶,单饮是宾客每人单独一碗茶。饮茶完毕,按照习惯客人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赏,赞美一番。最后,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别,主人则热情相送。

了解日本茶道的四规七则


茶道是日本人接待宾客的一种特殊礼仪。日本人饮茶的风俗最早是由中国传入的,后来广泛流行于民间。如今日本的茶道人口约达1000万,将近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茶道不同于一般的喝茶,品茗,而是具有一整套的严格程序和规则。茶道品茶很讲究场所,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正规茶室多起有“XX庵”的雅号。茶室面积大小不等。以“四叠半”(约合九平方米)大的茶室居多,小于四叠半的称“小间”,大于四叠半的称“广间”。茶室的构造与陈设,基本上都是中间设有陶制炭炉和茶釜,炉前摆放着茶碗和各种用具,周围设主、宾席位以及供主人小憩用的床等。

茶道还讲究遵循“四规”,“七则”。四规指“和、敬、清、寂”,乃茶道之精髓。“和、敬”是指主人与客人之间应具备的精神、态度和辞仪。“清、寂”则是要求茶室和饮茶庭园应保持清静典雅的环境和气氛。七则指的是:提前备好茶,提前放好炭,茶室应冬暖夏凉,室内插花保持自然美,遵守时间,备好雨具,时刻把客人放在心上等。

接待宾客时,待客人入座后,由主持仪式的茶师按规定动作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用竹制茶匙按一定动作将茶碗中的茶搅成泡沫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

客人按规定须恭敬地双手接茶,先致谢,尔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

点茶、煮茶、冲茶、献茶,是茶道仪式的主要部分,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训练。

茶道品茶分“轮饮”和“单饮”两种形式。轮饮是客人轮流品尝一碗茶,单饮是宾客每人单独一碗茶。饮茶完毕,按照习惯客人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赏,赞美一番。最后,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别,主人则热情相送。

日本茶道的规与则


日本茶道的规与则

道,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典雅致的修养,也是日本人接待宾客的一种特殊礼仪。

日本人饮的风俗最早是由传入的,后来广泛流行于民间。如今日本的道人口约达1000万,将近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道不同于一般的喝,品茗,而是具有一整套的严格程序和规则。道很讲究场所,一般均在室中进行。正规室多起有“XX庵”的雅号。室面积大小不等。以“四叠半”(约合九平方米)大的室居多,小于四叠半的称“小间”,大于四叠半的称“广间”。室的构造与陈设,基本上都是中间设有陶制炭炉和釜,炉前摆放着碗和各种用具,周围设主、宾席位以及供主人小憩用的床等。

接待宾客时,待客人入座后,由主持仪式的师按规定动作点炭火、煮开水、冲或抹(用竹制匙按一定动作将碗中的搅成泡沫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

客人按规定须恭敬地双手接,先致谢,尔后三转碗,轻品,慢饮,奉还。 点、煮、冲、献,是道仪式的主要部分,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训练。

道分“轮饮”和“单饮”两种形式。轮饮是客人轮流品尝一碗,单饮是宾客每人单独一碗。饮完毕,按照习惯客人要对各种具进行,赞美一番。最后,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别,主人则热情相送。

道还讲究遵循“四规”,“七则”。四规指“和、敬、清、寂”,乃道之精髓。“和、敬”是指主人与客人之间应具备的精神、态度和辞仪。“清、寂”则是要求室和饮庭园应保持清静典雅的环境和气氛。

七则指的是:提前备好,提前放好炭,室应冬暖夏凉,室内插花保持自然美,遵守时间,备好雨具,时刻把客人放在心上等。

武夷岩茶“四大名丛”你知道吗?


武夷岩茶四大名丛,是福建武夷山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的代表。

说起武夷名丛,就不得不提到赤石。据记载,民国时期赤石有常住人口2.6万余,客栈20余家,茶行林立不计其数。茶叶被贩销欧洲北美,东南亚各地,闽南漳泉厦和台湾,还有广东潮汕地区。

那时,赤石的茶老板多是闽南人,他们委托包工头协助经营茶庄。

名丛文化

茶树在无性繁殖之前,茶苗是由种子选育的。各个茶庄的茶人们在奇种的基础上,通过对比茶的性状特征、品质品相,将采摘期比较接近的茶挑选出来单独选育,产生了单枞奇种。

他们又根据茶本身的故事、传说及茶的产地、叶形、香气、滋味等,为不同的茶冠以不同的;花名;,于是各个茶庄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品牌,每一个茶庄至少主打一到两个品牌,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名丛了。

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名丛文化是武夷岩茶独有的茶文化特征,是武夷山茶文化和儒释道及茶的商业文化共同浇铸形成的。

大红袍

大红袍生长在九龙窠,原属天心永乐禅寺,四大名丛里,它成名最迟,名气却最大,现在已成为武夷岩茶的代名词。大红袍蕴涵着的佛家文化色彩,还有乌龙茶文化色彩。关于它的命名,有;皇帝;说、;状元;说、;茶婆婆;说等等,不一而足。

铁罗汉

铁罗汉是四大名丛里成名最早的,在宋代贡茶里就有铁罗汉、石乳的品目。

自古以来,武夷茶都是名茶,而且都是贡茶。从公元1302年到1557年,在这255年里,元明两朝设立御茶园,武夷岩茶一直作为贡品进献皇宫。

武夷山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几乎所有的名茶都是以皇家贡茶身份出现的。此外,铁罗汉树形、叶形的奇种特征比较明显。因此,铁罗汉是皇家文化和奇种文化的典型代表。

白鸡冠

白鸡冠的母树生长在止止庵,而止止庵是道观。武夷山在清以前是道教名山,止止庵曾是金丹派南宗白玉蟾的修行之地。

白鸡冠的成名与当时止止庵有很大关系:武夷山道人从事茶叶的历史相当悠久,他们习惯把武夷茶当作仙丹,用以促使自己修炼,改变自己的性情。

在四大名丛中,白鸡冠以颜色取胜。由于其形状仿佛是公鸡头顶上的冠一样,因此得名。白鸡冠成名于明朝并非偶然。白鸡冠是武夷岩茶里颜色特点非常突出的名丛,类似老虎中的白虎,十分稀有。

水金龟

水金龟茶树原属天心寺。清末时,在武夷山牛栏坑的岗顶上,一天山洪暴发引起山体滑坡,这棵茶树随着流水溜到了坡底。坡底属垒石寺,垒石寺僧人见茶树滑进家门,就在树的附近就势凿石设阶。大水过后,天心寺僧人出来寻茶,看见其被垒石寺僧人截获于此,心中不甘,于是两家打起了官司。

这场官司从清末打到民国,打了几十年,仍然没办法结案。

后来,民国有个聪明的县长为此案画上了句号:县长认为,天要下雨是老天的事,并非人力所为,既然是老天爷的决定,天心寺僧人应服从安排,于是将此树判归了垒石寺。

因为这棵茶树从水中来,天心寺与垒石寺为此打了几十年官司,耗费不少银钱,光是诉讼就用了数千块大洋,所以就命名为;水金龟;。

此后,国民党议员施棱到武夷山游历,当地人给他介绍了这个典故,他感到十分诧异,就在水金龟茶树边上的崖壁上提了四个字:不可思议。

麻姑茶你知道吗


红茶和绿茶,普洱茶和铁观音,这些名茶我们都知道。但是你有听说过麻姑茶吗?麻姑茶这个名字这么特别,一定有它的来历和典故。想看看麻姑茶是怎么诞生的,快看看下文吧。

《南城县志》载:麻姑茶的制作盛于唐代。关于麻姑茶的来历,当地还流传着一个美妙动人的故事:相传,在东汉时,有一仙女麻姑曾云游仙居此山修炼,春时常常采摘山上茶树的鲜嫩芽叶,汲取清澈甘美的神功泉石中乳液,烹茗款客,其茶味鲜香异常。

自古以来,这里便已列为我国著名山系。《名山志》曾有:中国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分布九洲四海,只独有麻姑山,既有洞天,又有福地,秀出东南的记载。这里山势磅礴,峰峦重叠,瀑布飞溅,云雾缭绕,清泉众多,风景优美。山上有神功泉、龙门桥、丹霞洞天、寻真寺、半山阁、仙都阁等名胜古迹。历代不少名人、学士都荟萃于此。

秦时大学者华子期曾来山著书;晋时医学士葛洪曾来此炼丹;唐时书法家颜真卿在此写了《麻姑仙坛记》著名碑贴;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名师罗汝芳在此创办从姑山房等等。这里还传诵着许多美妙的故事。麻姑茶的来历传说,更是有趣。相传东汉时有一位麻姑仙女得道于此,常常采摘细嫩茶叶,用仙泉一勺之多,煮与享客,并用以赴瑶池会、蟠桃会,朝拜王母娘娘的贡品。麻姑山之茶自古就有仙茶之称。

严禁“功夫茶”?你知道吗


近日有媒体报道,政府部门应严禁在上班时间冲泡功夫茶。因为泡个功夫茶,程序很麻烦,茶杯小,慢慢品,很耗时间。上班花那么长的时间来泡茶确实不应该,这也不符合中央的八项规定。

这则新闻引起很多市民的热议,同样也引起了众多茶业人士关注。一则看似对茶行业销售不利的新闻,其实也侧面反映了市场的消费需求消费者需要更便捷的茶叶冲泡工具和产品。

茶叶销售要关注市场需求

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上班族,他们表示,虽然大家都了解喝茶有益健康,但如果用功夫茶具来泡茶,确实很耗费时间,要烧水、洗茶具,一系列繁琐的工序之后才能喝上一杯茶,整个过程大概要十来分钟,再碰上同事聊几句,不知不觉就过去大半个钟头了。

一般上班时间我会选择喝袋泡茶。在某广告公司上班的小张告诉记者,因为公司人多、个人空间相对来说比较有限,他一般选择喝袋泡茶,因为冲泡比较方便,不需要太多工具。

而从事文字创作的郑先生则认为,现在的茶叶生产、销售企业,只考虑卖茶,也不考虑消费者怎么饮用茶,使用功夫茶具冲泡茶叶是目前比较主流的冲泡方法,它的好处在于让围在一起喝茶的人不会觉得尴尬,有话题空间,但它的不足就是耗费时间、占用空间。现在大家工作、生活的节奏很快,建议茶企能多考虑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因为很多上班族确实没时间也没空间去泡功夫茶。

好像很多茶叶都不耐浸泡,泡的时间一长就非常苦涩,很难入口,不知道有没有什么茶叶比较适合长时间浸泡又不会变得很难喝?消费者林女士认为,考虑消费者使用茶叶的便捷度时不仅要考虑工具,还要考虑产品适不适合上班族的使用需求。

多款便捷茶具可供选择

在福建以及广东地区,居民饮茶习惯使用功夫茶泡法,对茶叶的冲泡要求较高。但其实,市场上已经有很多可供消费者选择的便捷冲泡器。目前还有不少消费者并不了解这类便捷的茶叶冲泡工具。

比如:飘逸杯。这种茶具将茶壶、茶杯融为一体,中间有一个过滤网可过滤茶叶。冲泡时将茶叶放置于过滤网上,然后倒入开水,可根据个人及茶叶的特点灵活掌控茶叶的浸泡时间,按住一个按钮就可以让茶叶和水分离。

还有一体杯。这种茶具由上下两个茶杯组合而成,其中一个茶杯在杯口有个过滤设置,另一个茶杯则与大家平时所见的茶杯一样。使用时将茶叶放置于带过滤设置的杯中,注入开水,然后另外一个茶杯可充当盖子,盖在上面还有保温的功效。需要饮茶时,只需将上面的杯盖取下,将带过滤设置的茶杯中的茶汤倒入即可。

消费者之所以对现有的茶叶便捷冲泡器皿不熟悉,一方面是商家推广的力度不大,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商家认为只有低档茶才会有人使用这样的冲泡方式。业界人士分析,随着市场的改变,茶企应该多观察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也许一个简单的创新就能给企业甚至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喝茶时的暗语你知道吗?


中国人好以茶会客,看似简单的一杯茶,其中暗含了许多学问,除了泡茶讲究之外,斟茶、品茶、添茶都有讲究。所以茶语,你不可不知道。现在荔花村就带大家学学茶礼仪,用最纯正的传统对待一杯茶。

一、“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

二、“先尊后卑,先老后少

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客气”、“谢谢”。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对方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喝茶是长辈的,用食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示感谢,小辈平辈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

三、“先客后主,司炉最末”

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按步就方之外,还得先敬客人来宾然后自家人。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这个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四、“强宾压主,响杯檫盘”

客人喝茶提盅时不能任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檫,茶喝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是“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

五、“喝茶皱眉,表示弃嫌”

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这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六、“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

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因为里面有杂质不宜喝饮,本地有“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之称,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

七、“新客换茶”

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八、“暗下逐客令”

主人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有时因自己工作关系饮茶时间长会误工作或是客人的话不投机,客人夜访影响睡眠,主人故意不换茶叶,客人就要察觉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辞,否则会惹主人没趣。

九、“无茶色”

主人待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无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无色还在冲,是对客人冷淡,不尽地主之谊二是由于上一点引申对人不恭,办事不认真,效果不显著,欲有“某人无茶色”。

十、“茶三酒四秃桃二”

在茶盘上放三个杯,是由俗语“茶三酒四秃桃二”而来,总认为茶必三人同喝,酒必须四人为伍,便于猜拳行酒令可是外出看风景游玩就以二人为宜,二人便于统一意见,满足游兴。

煮茶的几大误区,你知道吗?


煮茶的几大误区,你知道吗?

冬季寒冷,想来,还是围炉煮茶比泡茶更适宜一些。火苗簇动,驱寒取暖,茶汤袅袅,氤氲翻腾,感觉身体也慢慢舒展开来。

煮茶这事,看似简单,若真要操作起来,还是有些讲究的。有些茶友在煮茶上有些误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避免煮茶的几大误区。

近几年,在茶叶专卖店、高端茶会所,以及一些茶室,都会看到铁壶的身影。铁壶看似其貌不扬却备有沧桑感,粗犷厚重,压得住气场。由于铁壶煮水受热均匀,能提高整体水的温度,软化水质,煮出的水也会格外甘甜、清冽、顺口。大家都觉得铁壶泡出的茶水好喝。所以有些茶友一旦买了把心仪的铁壶,就喜滋滋地把茶丢入铁壶煮开了。结果等水烧开后倒出来一看,茶汤变紫了,茶叶变黑了,压根没法喝。

这是咋回事呢?不是说铁壶煮出的茶好喝吗?茶友一头雾水。其实呢,主要是铁壶的材质中有气孔,“会呼吸”。煮茶叶时,铁单质和茶叶中的鞣酸反应,会生成鞣酸铁,这也是蓝黑墨水的主要成分,所以茶汤会变蓝黑色。这种成分倒不会有毒,只是可能会刺激胃粘膜,引起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

对新购买的铁壶,我们使用前要开壶,只用清水煮进行开壶,切勿用茶水煮,每天煮3至5次,烧开后3分钟把水迅速倒掉,高端壶建议煮10次左右,普通壶最少要煮20次以上。铁壶煮水的确不错,但如果是煮茶叶,还是用银壶、陶壶、玻璃壶等味道更佳。况且,茶友们一般不会把茶叶直接放到铁壶泡,而是用来提高水质再泡茶。如果想把茶直接放入铁壶煮,可以使用茶包袋,这样茶叶残渣不外漏,使用起来也相当便利。

煮茶虽好,但不是所有的茶都可以煮着喝。一般来说,煮茶一般选用两种茶,一种是发酵重的茶叶,如熟普、六堡茶、老茶头、老茶婆、红茶等。还有就是年份较长的陈年老茶,比较适合用煮的方式品饮,比如老白茶、老普洱、陈年岩茶、陈年铁观音等。

煮茶分为直接煮和冲泡后再煮两种方式。滋味较轻的老白茶、陈年铁观音等就适合直接放进煮壶里面煮,而普洱茶之类滋味比较浓的茶叶则适合先使用盖碗冲泡五六遍后再拿来煮。这样可以避免煮出来的茶汤过于浓烈。先泡后煮是许多老茶友喜欢的做法。一道好茶,先用冲泡的方法把它的内含物质一泡一泡均匀地释放出来,然后再拿来煮一下,可以把这道茶的内质全部展现出来。

煮茶不局限煮某一种茶,将不同茶叶组合起来煮可以达到不同的养生效果。不过,绿茶等轻发酵的茶叶,还是以沸水冲泡为佳。

选对了煮茶壶、茶叶后,开始煮茶了。煮茶的投茶量减至平时冲泡量的2/3,接着在煮茶器中投入2/3水。把水煮至微微冒泡还未沸腾的状态,再把备好的茶放入煮茶器中,沸腾后即可饮用。煮茶的时间不能过长,以3至5分钟为宜。当我们喝完一壶的2/3水后再煮,这样就不至于反复沸煮。切忌反复沸煮。许多人把茶叶放入壶后一般是反复煮多次,甚至一天煮来煮去就是那么一壶茶水,这是不可取的。因为茶叶在壶中泡制再长时间,也不会产生更多的有益成分,反而会减少。至于一道茶到底能煮多少次,只能说“因茶而异”了。

万物寂静。煮茶,不失为冬日里的一大趣事和美事。把握好煮茶的一些小细节,避免煮茶的几大误区,科学、合理地煮茶,才能享受到煮茶的妙处和茶的美味。寒冬腊月里,看着沸水在壶中咕嘟咕嘟地蒸腾,热气在空中飘升洋溢,饮一杯热茶,暖意立即传遍全身,这种感觉也很是享受啊!

相关文章

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