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良种茶园生产技术

发布时间 : 2021-01-04
花茶技术 白茶技术 白茶管理技术

花茶技术。

一、新茶园建设

(一) 茶园选址

选择坡度25度以下, 地下水位1米以下且能自然走水,周围无环境污染源的山地、旱地或排水良好的农田,要求:pH4.0—6.5,土层深度不小于60厘米,土质疏松、砂粘适中,有机质丰富,有一定量的速效肥力元素及其它微量元素。

(二)茶园规划

1、原则:综合考虑水土保持和茶园管理的方便性,根据新茶园的坡度、坡向、地形地貌的具体情况,按“宜茶则茶,宜林则林”,因地制宜地设置道路、沟渠,做到合理布局。

2、规划的方法:

①将新茶园分为若干区,区以下分为若干片、块,以便经营管理。

②小区(片、块)以10—15亩为宜,茶行长以30—40米为宜。

③按茶园面积酌情开设干道、支道、步道,并尽量与排水系统相结合。缓坡丘陵地茶园的干道和支道可设在岗顶;坡度较大的山地茶园,干道设在坡脚,支道和步道按S形绕山开筑。cy316.COm

④做到“沟渠相连,排灌方便”,梯级茶园要筑好竹节沟,以保证“小雨不出园,大雨不冲垄”。

⑤在茶园与林地交界处设隔离沟,截断径流,防止水土流失。

⑥为改善小气候、减少风害,在道路或沟渠两旁营造防风林带。

(三) 新茶园开垦

1、开垦时期:秋冬季为宜,既有利水土保持,又有促进土壤风化,消灭病虫害的作用。

2、开垦方法

(1)平地(含田)和15度以下的缓坡地:采用局部调整、等高开垦、等高种植的方法。

(2)坡地(15~25度):修建水平梯级茶园。梯面宽1.5—1.8米或2.5—3米,每级种1—2行,梯面“外高内低”,梯长30—40米。梯面内侧挖方取土后,应具有可继续深挖的土层不少于50cm,并在梯级内侧修筑“竹节沟”。

3、开垦步骤:按区、片、块顺序进行,开垦前先清理地面,把杂柴(草)、乱石清出园外;然后进行初垦、复垦、开种植沟。

4、技术要求:种植沟保证足够的深度,一般不低于50cm,不能漏耕;水田改种茶树时,更要确保开垦深度,以打破“犁底层”;在山地开垦时,要将小竹、金刚刺等宿根性杂草的根茎应彻底清除干净。

5、开种植沟

(1)平地及缓坡茶园:按沟距150cm,先挖深40cm以上,宽50—60cm的种植沟,并施基肥1.5~2.0吨/亩。然后,把挖起的表土与基肥拌和回填,再将底土回填并高出畦面,最好一个月后再移栽茶苗。

(2) 梯级茶园

视梯面的宽度,可种植1行至多行,最外行中心线距离外坎1米。在梯中线(或每行中心线)稍内侧开挖宽50cm,深40cm的种植沟;其它同前所述。

二、茶苗移栽(定植)

(一) 移栽时间:在茶苗地上部处于休萌期移栽为宜。因茶树地上部虽已休萌,但根系尚有一个生长高峰,这时移栽的茶苗,经越冬根系机能已经恢复,并长出新根,翌年春天即可进入正常生长。但秋冬季常出现干旱或严严重冰冻的地区,以早春2至3月移栽为适。

(二) 种植密度

1、平地及缓坡茶园

常规:行距140--150cm,穴距25—30cm,每穴2株。

合理密植:采用大行距150cm,每行2—3条,小行距30—40cm,穴距30cm方式合理密植,可相对提早投产。

2、梯级茶园:

梯幅在1.5米以内种植单行,1.8米以上可双行条栽。

穴距25—30cm,每穴2株。立地条件好的也可参照前而所述的方法合理密植。

(三)移栽方法

取生黄土1.5份、水1份,再加适量的钙镁磷肥,搅拌均匀,制成黄泥浆蘸根;按预定密度开好种植穴;移栽时根系要自然舒展,用细土填入根间,并分层踩紧,使土与根密切结合 (切忌上紧下松) ,填土至根颈处,再浇透定根水;在茶苗基部覆盖松土。

三、移栽后的护理

(一)抗旱防冻

新茶园定植后,茶树处于幼苗阶段,尤其是当年移栽的茶苗,由于枝叶娇嫩,扎根较浅,当遇到干旱、烈日、低温严寒等不良气候,对成活率将有较大影响。所以,加强苗期护理,抗旱防冻是争取全苗的关键。最有效的方法是行间铺草。高温干旱来临前,可在茶行中间插松枝、狼箕等遮荫,或进行浇灌、浅削以抗旱保苗;秋冬季根部培土也有较好的抗旱防冻效果。

(二)缺株补植促全苗

可预留亩苗量的5~10 % 假植备用,以便缺时株补植,提高茶园的生产效益。

(三)定型修剪

1、秋冬季移栽的茶苗:当年仅剪去上部少量伤叶、嫩叶,开春后(2月下旬至3月上旬)再定型修剪。高度为离地15厘米。

2、春季移栽的茶苗:移栽后立即定型修剪,高度为离地15厘米。

3、要求:修剪工具要锋利,剪口要平整,避免撕裂枝梢,影响伤口愈合。

Cy316.com延伸阅读

新发展茶园的管理要点


新发展茶园一般都是无性系良种茶园,这些茶园的幼苗由于采用无性繁殖技术繁殖,根系分布浅且不够发达,吸水吸肥能力和抗旱性能相对较差,因此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管理,以便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及时除草和施肥 除草和施肥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茶树生育良好。杂草防除适期也是茶苗生长期,由于生长期的茶苗,对除草剂比较敏感,建议采用人工方法除草,除草时应避免松动茶苗根部土壤,并在茶苗附近适当培土,提高抗旱效果,对于新发展面积大的企业和农户,可以考虑人工除草和除草剂除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即茶行及茶行边采用人工方法除草,茶行间可以考虑除草剂除草,但应注意二点,一是正确掌握除草剂使用浓度,如10%草甘膦稀释倍数应掌握在100—150倍的范围内;二是应选择无风的晴天进行喷雾,以免药液飘到茶苗上,而影响茶苗生长。(草甘膦如果飘到茶苗上,一般来说,要影响生长一个茶季,这样对幼龄茶园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应尽量避免)。 新发展茶园施肥,应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这样既能保证茶树生长有足够的养份,又不至于提高土壤溶液浓度,对茶树正常吸收养份大有裨益。新发展茶园第一次施肥一般在第一个生长期结束以后进行,此后每隔一个月左右施一次肥料,干旱时期应暂停施肥,在生长期施肥一般选用速效氮肥如尿素等,每亩每次用量2—3公斤尿素,通常做法是撒施于茶树根际附近,全年追肥次数可达3—5次。对土壤比较贫瘠的地块,至少使用一次复合肥作追肥,用量可增加一倍,以满足茶树对磷、钾肥的需要。由于复合肥当中含有磷肥,而磷肥很容易被土壤所固定,因此须开穴深施并覆土。穴深以10~15厘米为宜,这一深度茶树吸收根分布最多,肥料吸收利用率最好。对户均发展面积较小的农户,第一次施肥时间可以适当提前,但须用稀释人类尿代替化肥,这样既安全,提供的养分又较全面,使用的次数也可适当增加。这是提高新发展茶园肥培管理水平的有效选择。新发展茶园施基肥,一般在秋末等茶树生长期结束后进行,肥料以有机肥为主,适当配施少量速效氮肥。如缺乏有机肥料应用复合肥代替,亩用量应进行适当控制,一般不超过10公斤。施基肥时应开穴并适当深施和覆土,促使根系向下发展。 二、抓好水分管理和抗旱保苗工作 水分管理对新发展茶园来说十分重要,因为茶树只能在无渍水,土壤又较湿润的情况下生育才能良好。因此,在梅雨季节和易积水的地块要做好排水工作,其它季节和易干旱地块应注意保持土壤水分。新发展茶园的水分管理当中,铺草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一般在出梅之前结束,目的是尽量多承接雨水,并尽量减少水份蒸发,调节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保持水土,减少养分流失,促使茶树生长,提高抗旱能力。据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试验,铺草能提高土壤含水量7~9%,且上下水分变幅小,冬季土温增高0.5~2.5℃,夏季土温降低0.4~2.2℃。每亩新发展茶园铺草数量应在20担以上,并铺于茶苗根际附近。出梅后新栽茶园要特别加强水分管理,做到“三五天一次浇”,保持土壤充分湿润,达到抗旱保苗,防止茶苗脱水死亡。 三、抓好病虫防治 新发展茶园的最主要害虫是小绿叶蝉,防治此虫可用35%赛丹1000—1500倍液;10%吡虫啉3000倍液;3%莫比朗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四、抓好补缺工作 去年秋季栽种的新茶园,由于遭受干旱和冻害的双重影响,成活率普遍较低,今年春天补缺工作又普遍未曾开展。因此,在11月份左右应着重抓好此项工作。

无性系良种有机茶生产技术


一、基地的选择 所选定的有机茶基地必须符合生产有机(天然)食品的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即应该选择在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土质肥沃、茶种优良、周围林木繁茂,具生物多样性的边远山区,尽量避开繁华都市的工业区和交通要道。 1、大气要求 基地周围不能有大气污染源,特别是茶园上风口要没有污染源,有害气体的排放应达到国家大气环境一级标准。生产、生活用的燃煤锅炉需配有除尘防硫设备,符合有机 (天然)食品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2、水源要求 地表水、地下水和水质清洁无污染,基地上游无污染源,生产、生活用水符合有机(天然)食品的水质标准。 3、土壤要求 基地土壤元素位于背景值正常区域,周围没有金属或非金属矿山或农药的污染,土壤肥力较高,符合有机( 天然)食品的土壤标准。 4、茶树品种要求 最主要是抗逆性(抗病虫、抗寒冷、抗干旱等)要好,生长势要强,同时要求选择种性纯、发芽整齐的茶园作为基地。若是规划新种茶园,还应考虑采用无性系良种,并以早、中、晚品种合理搭配。种苗可选用本省选育的无性系茶树新品种有:上梅州、大面白、赣茶1号、宁洲2号、九曲783; 邻省的新品种的有:乌牛早、平阳特早、浙农113、福鼎大毫、白毫早等,均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状,适宜在全省范围种植、推广。 二、基地的环境保护与建设 1、保护与营造防护林带 对基地周围原有的林木,特别是上风口的林木要严格实行保护,使它成为基地的一道防护林带。若基地周围原有林木稀少,特别是在上风口,要营造有利于茶树良种生长的防护林带。林带与茶行需隔开2m以上,中间开隔离沟。树种要求速生、抗风力强,如杉木、马尾松、泡桐、苦楝、合欢等。 2、行道树和遮荫树 对茶园中原有的树木,只要对茶树生长无不良影响的,应当保留并加以护育,使之成为茶园的行道树和遮荫树。茶园中的原有树木稀少的,要适当补种行道树和遮荫树,但不宜种得过密。宜选择根深枝少冬落叶,且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的经济林或观赏树种。 3、梯壁护理 对梯地茶园梯壁上的杂草要以割代锄,或在梯壁上种绿肥、护坡植物,如爬地兰、无刺含羞草、大豆、金光菊、三叶猪屎豆等。 4、种植绿肥,培肥土壤 幼龄茶园与更新改造的茶园中宜种绿肥作物,以利茶树生长与改良土壤。1~2年生茶园,选用矮生、匍匐或半匍匐型的绿肥,如伏花生、大绿豆等。3年生茶园,可选用根系浅、株型矮、生长快的绿肥,如乌豇豆、黑毛豆、小绿豆等。4年生茶园选用伞形、株体高的绿肥,如山毛豆、木豆等。更新改造的茶园,宜选择生长期短、早熟矮生绿肥,如乌豇豆等。 5、茶园铺草 铺草材料因地制宜,稻草、麦秆、豆秸、绿肥、山野杂草、晒场废弃物、落叶、木屑、茶枝等都可选用。铺草厚度以不露出地面为佳,约10cm,一般每亩铺草量为1000~1500Kg。铺草时间,若用于抗旱保水的于5~6月为宜,干旱过后,在9~10月深埋当肥料;用于抗寒防冻,可在10~11月进行,次年秋季深埋当肥料。 三、施肥原则与肥料种类 有机茶园施肥以农家有机肥为主,配合施腐殖酸类肥料、微生物肥料及无机(矿物质)肥料等,禁止使用有害的垃圾与污泥、医院粪便及化学合成肥料。所用肥料有以下几种: (1)农家肥料。包括腐熟的厩肥、人粪尿、沼气肥、堆肥、沤肥、绿肥、秸秆、各类未受污染的泥肥及饼肥(须经高温发酵后施用)。 (2)绿肥。适宜作夏季绿肥的有豇豆、绿豆、大豆、大叶猪屎豆、决明豆等;宜作冬季绿肥的有黄花苜蓿、紫云英、金光菊、蚕豆、豌豆、肥田萝卜等;还有多年生绿肥如爬地兰、紫穗槐、木豆等。绿肥可以在盛花期直接翻埋,也可制成堆肥或沤肥,还可兼作茶园土壤覆盖物。 (3)商品肥料。包括商品有机肥、腐殖酸类肥料、微生物肥料、无机(矿物质 )肥料(如磷矿粉、矿物钾肥、钙镁磷肥、脱氟磷肥、硫酸钾等)、专用叶面生物菌肥等。其他还有鱼渣、骨粉等有机肥。 四、耕作与施肥 1、浅耕与追肥 浅耕追肥结合人工锄草进行,依茶园杂草发生情况, 1年2~3次,第1次春茶前即越冬芽萌动前10~ 15天,每2次在春茶后,第3次在夏茶后。浅耕后施催芽肥,以腐熟的人粪尿为主,结合开横沟蓄水,防止水土流失与抗旱。 2、深耕与基肥 深耕次数和时间视具体情况,一年1次或隔一、二年1次,以9~10月为最佳时期。深耕深度通常在30cm左右。 基肥可在深耕时施入,用量为堆肥或沤肥1000Kg/亩或饼肥200~300Kg/亩及配施适量的钙镁磷肥、硫酸钾。 五、病虫害防治 有机茶基地的病虫草害防治,要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天敌,控制病虫草害发生,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为原则。可以采用农业、生物及物理等防治措施,禁止使用人工化学合成的农药及增效剂。 1、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措施主要有及时采摘,适度修剪,勤除杂草,秋冬季深耕、清园,合理施肥和采用茶树良种等。通过以上措施可改善茶树生长环境,增强茶树抗性,控制及减少病虫草害的发生及危害。 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有释放或保护寄生性、捕食性的天敌昆虫,使用活体病原微生物制剂、昆虫病毒制剂以及植物源杀虫剂、杀菌剂等,这些防治措施只要使用得当,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且无残留。 3、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措施主要有人工捕杀或摘除。利用害虫的趋光性用灯光诱杀,利用性激素诱杀以及糖醋诱杀,高温下暴晒土壤等等。只要掌握好防治适期,同样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六、有机茶加工厂周围环境与厂内卫生要求 1、加工厂周围环境卫生 (1)有机茶加工厂应远离公共厕所、居民区垃圾场(箱)、畜牧场、医院粪池等污染源,建在其他工厂及有潜在污染源主风的上风处。 (2)绿化、美化厂区周围环境,厂内主要道路应铺设硬质路面,易于排水,符合加工有机茶的环境卫生质量标准。 2、厂内卫生要求 车间和仓库房屋应建筑牢固,空气流通,采光明亮,并有防蝇、防尘、防潮设施,达到室内无蚊蝇,地面无尘埃,墙壁、门窗无霉斑,清洁卫生,符合加工有机茶的室内卫生质量标准。 七、有机茶原料采收、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的管理规则 1、产品质量与卫生管理。加工厂设1名企业领导负责产品质量和卫生管理,并配有专人具体负责。产品质量与卫生管理制度要层层落实,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 2、原料管理。按加工有机茶的标准采收原料,不合标准和受污染的鲜叶不准采收。坚持原料进厂验收,不符合标准的鲜叶和非有机茶基地采收的鲜叶不准进厂或另行处理。进厂的鲜叶需在贮青车间摊放,以保持原料的新鲜、清洁、卫生。 3、技监管理。茶叶加工按不同茶类要求,执行不同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各道工序间半成品或成品的交接,必须实行自检互检,并将结果记入档案,以备质量跟踪检查。若发现有次品与劣变(或受污染)产品,均须分开堆放与处理,绝对不能混入正品茶中。 随时保持加工车间卫生、整洁,工具等存放要井然有序,每一作业班后,对机具、设备、车间、地面、墙壁均需清理干净,关好门窗。 茶机润滑油采用食用油,严禁携带有毒、有异味或与加工无关的杂物(包括佩戴各种首饰)进入车间,不准在加工场地内用餐饮食、抽烟或随地吐痰。 车间人员按规定着装,非车间人员, 包括来厂参观指导的人员,都按同样要求着装入内。定期对车间人员进行体检,身体不健康或带传染病菌者,均不能上岗。 4、包装管理。经产品检验合格的成品茶必须在干燥、卫生的环境下及时包装入库。包装容器应该干燥、清洁、无异味,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包装要牢固、密封、防潮,能保持茶的品质。定型包装上要印注有机(天然)食品标志与质量标准及生产日期等。有机茶专用仓库内绝对不能存放非有机 (天然)食品。 5、贮运管理:贮藏与运输要按有机茶保存和卫生要求进行。

无性系良种有机茶生产技术(二)


三、施肥原则与肥料种类 有机茶园施肥以农家有机肥为主,配合施腐殖酸类肥料、微生物肥料及无机(矿物质)肥料等,禁止使用有害的垃圾与污泥、医院粪便及化学合成肥料。所用肥料有以下几种:(1)农家肥料。包括腐熟的厩肥、人粪尿、沼气肥、堆肥、沤肥、绿肥、秸秆、各类未受污染的泥肥及饼肥(须经高温发酵后施用)。(2)绿肥。适宜作夏季绿肥的有豇豆、绿豆、大豆、大叶猪屎豆、决明豆等;宜作冬季绿肥的有黄花苜蓿、紫云英、金光菊、蚕豆、豌豆、肥田萝卜等;还有多年生绿肥如爬地兰、紫穗槐、木豆等。绿肥可以在盛花期直接翻埋,也可制成堆肥或沤肥,还可兼作茶园土壤覆盖物。(3)商品肥料。包括商品有机肥、 腐殖酸类肥料、微生物肥料、无机(矿物质 )肥料(如磷矿粉、矿物钾肥、钙镁磷肥、脱氟磷肥、硫酸钾等)、专用叶面生物菌肥等。其他还有鱼渣、骨粉等有机肥。 四、耕作与施肥 1、浅耕与追肥 浅耕追肥结合人工锄草进行,依茶园杂草发生情况, 1年2~3次,第1次春茶前即越冬芽萌动前10~ 15天,每2次在春茶后,第3次在夏茶后。浅耕后施催芽肥,以腐熟的人粪尿为主,结合开横沟蓄水,防止水土流失与抗旱。 2、深耕与基肥 深耕次数和时间视具体情况,一年1次或隔一、二年1次,以9~10月为最佳时期。深耕深度通常在30cm左右。 基肥可在深耕时施入,用量为堆肥或沤肥1000Kg/亩或饼肥200~300Kg/亩及配施适量的钙镁磷肥、硫酸钾。 五、病虫害防治 有机茶基地的病虫草害防治,要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天敌,控制病虫草害发生,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为原则。可以采用农业、生物及物理等防治措施,禁止使用人工化学合成的农药及增效剂。 1、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措施主要有及时采摘,适度修剪,勤除杂草,秋冬季深耕、清园,合理施肥和采用茶树良种等。通过以上措施可改善茶树生长环境,增强茶树抗性,控制及减少病虫草害的发生及危害。 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有释放或保护寄生性、捕食性的天敌昆虫,使用活体病原微生物制剂、昆虫病毒制剂以及植物源杀虫剂、杀菌剂等,这些防治措施只要使用得当,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且无残留。 3、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措施主要有人工捕杀或摘除。利用害虫的趋光性用灯光诱杀,利用性激素诱杀以及糖醋诱杀,高温下暴晒土壤等等。只要掌握好防治适期,同样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六、有机茶加工厂周围环境与厂内卫生要求 1、加工厂周围环境卫生 (1)有机茶加工厂应远离公共厕所、居民区垃圾场(箱)、畜牧场、医院粪池等污染源,建在其他工厂及有潜在污染源主风的上风处。 (2)绿化、美化厂区周围环境, 厂内主要道路应铺设硬质路面,易于排水,符合加工有机茶的环境卫生质量标准。 2、厂内卫生要求 车间和仓库房屋应建筑牢固,空气流通,采光明亮,并有防蝇、防尘、防潮设施,达到室内无蚊蝇,地面无尘埃,墙壁、门窗无霉斑,清洁卫生,符合加工有机茶的室内卫生质量标准。 七、有机茶原料采收、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的管理规则 1、产品质量与卫生管理。加工厂设1名企业领导负责产品质量和卫生管理,并配有专人具体负责。产品质量与卫生管理制度要层层落实,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 2、原料管理。按加工有机茶的标准采收原料,不合标准和受污染的鲜叶不准采收。坚持原料进厂验收,不符合标准的鲜叶和非有机茶基地采收的鲜叶不准进厂或另行处理。进厂的鲜叶需在贮青车间摊放,以保持原料的新鲜、清洁、卫生。 3、技监管理。茶叶加工按不同茶类要求,执行不同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各道工序间半成品或成品的交接,必须实行自检互检,并将结果记入档案,以备质量跟踪检查。若发现有次品与劣变(或受污染)产品,均须分开堆放与处理,绝对不能混入正品茶中。 随时保持加工车间卫生、整洁,工具等存放要井然有序,每一作业班后,对机具、设备、车间、地面、墙壁均需清理干净,关好门窗。 茶机润滑油采用食用油,严禁携带有毒、有异味或与加工无关的杂物(包括佩戴各种首饰)进入车间,不准在加工场地内用餐饮食、抽烟或随地吐痰。 车间人员按规定着装,非车间人员, 包括来厂参观指导的人员,都按同样要求着装入内。 定期对车间人员进行体检,身体不健康或带传染病菌者,均不能上岗。 4、包装管理。经产品检验合格的成品茶必须在干燥、卫生的环境下及时包装入库。包装容器应该干燥、清洁、无异味,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包装要牢固、密封、防潮,能保持茶的品质。定型包装上要印注有机(天然)食品标志与质量标准及生产日期等。有机茶专用仓库内绝对不能存放非有机 (天然)食品。 5、贮运管理:贮藏与运输要按有机茶保存和卫生要求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