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主要害虫及其防治

发布时间 : 2021-01-18
绿茶主要功效 福建的产茶主要是 茶叶好坏的主要区别

绿茶主要功效。

小绿叶蝉又名浮尘子;茶蚜又名二叉蚜、油虫、蜜虫等。

被小绿叶蝉危害的芽叶叶色变黄,叶脉变红,叶片卷曲,叶质变硬,严重时芽梢生长停滞,叶片脱落。茶蚜则群集于幼嫩芽梢,被害虫向下卷曲,芽梢生长受阻,其排泄物污染芽叶,且诱发煤病,茶叶品质下降。

小绿叶蝉和茶叶虫体较小,代数多且世代重叠。在防治方法上可采取以下措施:

1、冬季休眠期清除茶园及四周杂草,减少越冬寄主。

2、茶叶采收期要注意合理采摘,及时分批多次采摘,会使小绿叶蝉和茶蚜得不到适宜的食料,从而抑制其发生数量,并且有利于制茶品质的提高。在春、夏茶结束期或开园后每隔10-15天,用40%乐果2000-3000倍液或用80%敌敌畏、25%亚胺硫磷1500-2000倍液喷杀。CY316.Com

蚧类 俗名蚧壳虫。一般发生的有角蜡蚧、龟甲蚧、蛇眼蚧、红蜡蚧等。

其若虫、雌成虫聚集于茶树枝叶上,用针状口气吸取茶树汁液。危害严重时,枝干枯死,叶片大量脱落,甚至成株死亡,尤以老茶园发生严重。

防治措施:

1、加强茶园管理,及时除草,促进通风透光,避免郁闭。

2、对受害中心的植株,应视受害情况,分别进行疏枝、重修剪或台刈,虫只要烧毁,茶丛在喷施农药。

3、若虫出现期,可用40%乐果,或25%亚胺硫磷药液喷杀。

4、在冬季或早春茶树休眠期,可用松脂合剂10-25倍液进行防治,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茶叶螨类 严重危害茶树的螨类有茶叶瘿螨、茶半跗螨、茶橙瘿螨、茶短须螨等。现已茶半跗螨为例作一介绍。

其若螨、成螨趋嫩性强,主要危害茶树嫩梢芽叶,用针对口器吸食叶汁,使叶片失去光泽,硬化变脆变色,叶背卷曲,叶萎缩,嫩梢节间短细。危害严重时,叶片脱落,几乎无茶可采。

防治方法:

1、于秋末冬初茶树修剪后用0.5-0.7波美浓度石硫合剂喷洒封闭,可压低越冬虫口基数。

2、抓住螨类始盛期,喷射水胺硫磷1500倍液,或5月下旬至6月初采茶间隙期喷0.2-0.3波美浓度石硫合剂有良好效果。

cy316.cOM编辑推荐

闽东茶树主要害虫


一、叶蝉类(小绿叶蝉、假眼小绿叶蝉)习性与为害状:若虫和成虫绿色,刺吸嫩叶、茎汁液,使芽叶萎缩、叶尖焦枯。防治时期:5~6月,8~9月若虫盛发期,百叶虫:夏茶5~6头、秋茶>10头时施药防治。防治措施:(1)分批多次采茶,抑制虫口发生,严重时可机采或轻修剪,使虫口下降。(2)温度大的天气,喷施0.1~0.5亿孢子/ml的白僵菌孢子液。(3)秋末采用波美0.5度石硫合剂土封园。(4)用植物提取液喷杀。(5)2.5%鱼藤酮150~200ml/亩(300~500倍液)喷杀。 二、黑刺粉虱习性与为害状:卵产于老叶背面,幼虫固定在叶背吸汁为害,并导致煤污病发生,常引起茶树落叶,成虫在茶丛顶部嫩叶背吸汁为害。该虫喜郁闭荫湿。 防治时期:江南茶区5月中下旬,7月中旬,9月下旬~10月上旬为盛发期,应施药。防治措施:(1)茶园管理应及时疏枝、边缘修剪、中耕除草,使茶园通风透光。(2)温度大的天气喷施粉虱真菌制剂500倍液,或喷施0.1~0.3亿/ml的孢子液。(3)用波美0.5度石硫合剂喷杀。喷药时茶丛中下部的叶背要喷湿。 三、茶叶螨类(茶橙瘿螨、茶跗线螨、茶叶瘿螨、茶短须螨等) 习性与为害状:吸食嫩叶、成叶汁液(橙瘿螨、跗线螨)、或成叶、老叶汁液(茶叶瘿螨、茶短须螨等),导致叶片失去光泽、叶背呈褐色、叶片呈古铜色、叶柄霉烂等现象。防治时期:5月中下旬、8~9月发现个别枝条有为害状的点片发生时,即应施药。防治措施:(1)勤采春茶,采除虫口,抑制虫口发展。(2)螨类(茶橙瘿螨)发生严重的茶园,可喷用波美0.01~0.02度石硫合剂和硫悬浮剂,嫩叶应喷温。

秋季茶树害虫及其防治


夏末秋初,气温下降,多数害虫的发生量有所回升,甚至出现大暴发现象,轻者影响秋茶产量,重者影响树势和翌年春茶生产,因此,必须做好防治工作。夏末秋初常见的害虫主要有假眼小绿叶蝉、茶刺蛾、茶黑毒蛾等害虫。 一、主要害虫的习性与危害 1、假眼小绿叶蝉 小绿叶蝉在我市各区均有发生,发生为害时间长。成虫和若虫刺吸汁液,被害芽梢生长受阻,严重时芽叶枯焦,一年发生有两个高峰期,第二高峰在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特别是老茶园改造留养茶园或杂草丛生的茶园发生严重,望广大重点茶农引起高度重视。 2、茶黑毒蛾 茶黑毒蛾是在局部茶区发生严重,特别是於潜地区,注意观察虫情,虫口数量大的可将茶树叶片嫩枝全部食光,对茶树长势和茶叶产量影响较大,该虫一年发生4代,第4代幼虫发生在8月下旬至9月下旬,为害秋茶,成长幼虫一般分布在茶树上层,喜食嫩叶,4、5龄连续剧虫具有假死性,受惊后会卷缩坠地。幼虫老熟时爬至茶丛基部枝桠间,落叶下或土隙间结茧化蛹。 二、防治方法 1、防治小绿叶蝉:⑴分批多次及时采扎;⑵喷施10%吡虫啉15-20克/亩,70%艾美乐2-3克/亩,35%赛丹乳油1000倍液,98%巴丹1000-1500倍液; 2、防治茶黑毒蛾:⑴利用茶黑毒蛾假死性振落捕杀,98%巴丹1000-1500倍液;⑵毒沙法。

春茶前期主要害虫及2005年茶树害虫发生趋势


浙江省德清县径山茶树病虫测报点田间调查以及气象等因素综合分析预测,今年春茶前期主要害虫子及2005年茶树害病虫发生趋势如下: 一、春茶前期主要害虫 1、茶尺蠖 根据去冬今春的气候特点,预测今年第一代茶尺蠖田间防治适期在4月23~29日。此代田间发生量一般不会很大,提倡挑治,即用背包机只喷发虫中心。药剂可选用2.5%功夫(每背包8~10毫升)或25%敌杀死(每背包8~10毫升)或0.5%苦参碱(4号)(每背包20毫升)或50%辛硫磷(每背包25毫升)。 2、茶黑毒蛾 第一代茶黑毒蛾田间防治适期预测在4月22~27日。这一代的发生量大多数茶园均在防治指标以下,不必用药防治。个别茶园可能有一定虫量,防治可选用2.5%天王星(每亩用量20毫升)加80%敌敌畏(每亩50毫升)药后的安全间隔期7天。 3、黑刺粉虱(成虫) 根据今年3月份的气温,预测上年越冬代成虫田间发虫高峰期(即防治适期)在4月20~26日,对虫量较大的茶园可在此段时间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80%敌敌畏(每亩用量50毫升),药后安全间隔7天。 4、茶毛虫 第一代茶毛虫田间防治适期预测在4月底5月初。药剂选用同茶黑毒蛾。 二、2005年茶树害虫发生趋势 2005年1、2月份气温比历年同期分别低0.7℃和0.5℃,3月份气温却比历年同期高0.4℃,但1~3月份日平均气温低于0℃的天数反比历年同期少6.7天。降雨量1、2月份偏多,分别比历年同期多31.8毫米和78.3毫米,而3月份降雨量比历年同期少41.8毫米。3月12日出现历年3月份最低气温,日平均气温为–0.1℃,最低气温为–1.8℃,造成茶树芽叶严重冻害。 根据这一天气情况,预计今年我区茶树害虫总体为中等程度发生,基本上与去年相近。 发生中等偏重的害虫有: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 发生中等程度的害虫有:叶螨类、茶毛虫、茶刺蛾、茶丽纹象甲、黑刺粉虱。 发生程度轻的害虫有:茶黑毒蛾、茶蚜。 长白蚧等蚧类害虫发生程度略重于往年。

九月份茶树主要害虫预报


今夏前期气温高,雨量少,但后期气温回落较大,降雨量大幅增加,这种环境极有利于螨类、假眼小绿叶蝉、蓟马类等害虫的生长,今后一段时间预计这些害虫仍会有所上升,9月份应注意以下几种害虫的防治:

茶尺蠖第四代茶属在部分茶园发生较为严重,预计第五代田间幼虫的防治适期约在9月中旬。由于这一代发生时间地块间差异较大,各单位应加强田间调查,在2龄高峰期进行及时防治。药剂及用量参照我所情报第2期。

茶橙瘿螨根据8月下旬田间调查,部分茶园发生严重,自然消长区有螨叶率达91%,螨情指数为23.0,但不同茶园的发生程度差异很大,预计9月上旬螨量还将上升,可能影响到四茶的萌发及芽叶生长。各生产单位要在9月中旬左右加强田间调查,及时进行防治,药剂及用量参照我所情报第5期。

假眼小绿叶蝉由于近段时间气温适宜,虫量有所上升,据自然消长区调查,8月24日百叶虫量为8头(均为若虫)。各单位在8月底应进行田间调查,对百叶虫量超过12头(或亩虫量超过18000头)的茶园均应全面施药防治,药剂及用量参照我所情报第3期。

茶刺蛾今年第二代发生较重,预计第三代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将超过第二代,田间防治时间在9月中、下旬,药剂参照本所情报第4期。

蓟马类进入8月下旬后,该虫在部分茶园上升较快,各生产单位务必加强调查,对百梢有虫100头以上,或有虫梢率在40%以上的茶园均应全面喷药防治,药剂及用量参照假眼小绿叶蝉。

此外,在9月上旬还应注意对茶黑毒蛾、卷叶蛾等害虫的防治。

小绿叶蝉等主要害虫防治适期的预测


发生程度:黑刺粉虱发生程度重于去年,局部虫量较大。长白蚧发生与去年相近,改造后留养茶园可能发生较重。小绿叶蝉今年第—峰属中等偏重发生,与去年相近。茶尺蠖今年第一代局部虫量较多,第二代预计属中等偏重、局部重发生,有部份茶园虫量将超标。 黑刺粉虱自然消长区田间成虫高峰期在4月中旬,结合3月1日至4月10日平均温度,预测今年富阳茶区第一代幼虫的防治适期在5月16日至5月20日开始,有效防治期约在一周左右。各生产单位应抓住这段时间防治该虫,对虫量特别多的茶园,可在5月16日左右喷一次,间隔—周后再喷—次,喷药—定要喷至老、成叶的叶背,可采用低容量侧位法喷洒。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20—30克/亩、90%万灵25克/亩、40%毒丝本50毫升/亩,每亩喷药量应在30公斤以上。上述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分别为7天、7天、和l0天。 长白蚧根据3、4月份天气(27.1度)及2—4月份的温雨系数(12.28),预计今年第一代长白蚧的防治适期在5月23日前后。药剂选用和防治方法同黑刺粉虱,要求药液主要喷至茶树中上部枝杆及蓬面叶片背面,每亩喷药液量应不少于30公斤。 小绿叶蝉根据今年3、4月份的平均气温,预测此虫的防治适期将在5月底6月初。各单位在5月25日前后进行田间调查,百叶虫量超过8头的茶园均应全面喷药防治,具体地块防治掌握在田间若虫占总虫量的80%以上时喷药。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15—20克/亩)、35%赛丹(50—60毫升/亩)、90%万灵(15克/亩)。赛丹的安全间隔期为7天。 茶尺蠖根据对第一代幼虫田间分龄调查,预测第二代茶尺蠖2、3龄幼虫盛期将在6月初,各生产单位应在5月底进行田间调查,以确定化防面积,亩虫量在4000头以上的茶园,均应喷药防治。药剂选用敌敌畏1500—2000倍液、35%赛丹60毫升/亩。

茶树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茶饼病

茶饼病主要为害嫩叶,病叶制成的干茶味苦,易碎,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茶饼病主要发生在幼嫩茎叶部,最初病状是在嫩叶上出现浅绿、浅黄或略带红色的圆形或椭圆形透明斑,直径0.6-1.2厘米。以后叶片表面的病斑逐渐凹陷,叶片的背面突出,形状似饼状,病斑正面较平滑并略有光泽,色泽比周围叶色浅,叶背突起部分初为灰色,上面可见一层白色粉末。茶饼病多在低温高湿季节发生,当春、秋季气温在18~20℃,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阴雨高湿的条件下,易导致此病发生。在高山、谷地及过度遮阴茶园以及偏施氮肥、杂草较多,采摘、修剪等措施不合理的茶园较容易发生。

【防治方法】

①加强苗木及茶园管理。从外地调运苗木必须严格检验,发现感病苗应立即处理,防止病害传播;勤除杂草,适度遮阴,增施磷、钾肥,以增强茶树抗病力。

②药剂防治。可选用25%粉锈宁(三唑酮)、50%多菌灵1000倍液进行防治。粉锈宁残效期较长,发病期喷药1次即可。其他药剂需喷2~3次,喷药间隔期N10天。

2.茶芽枯病

茶芽枯病主要为害春茶幼嫩芽叶。病斑开始在叶尖或叶缘发生,呈黄褐色,以后扩大成不规则形状,无明显边缘。后期病斑上散生黑褐色细小粒点,病叶易破裂扭曲。幼芽、鳞片、鱼叶均可变褐,病芽萎缩不展,后期呈黑褐龟枯焦状,严重时整个嫩梢枯死。该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仅在春茶期间发生。春茶萌发期3月底至4月初开始发病,到4月中旬至5月上旬春茶盛采期最高气温在20~25℃时进入发病高峰。6月中旬以后,最高气温达29℃以上时停止发病。

【防治方法】

发病期间,实行早采、勤采,尽量减少茶树上的嫩梢数量,以减少病菌的侵染,控制发病。在改造茶园时,选用抗病品种。药剂防治可选用50%托布津800-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在发病前期喷施。上述药剂喷药后的安全间隔为7~10天。停采茶园可喷洒0.6%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

3.茶炭疽病

茶炭疽病多发生在成叶上,老叶和嫩叶偶尔发病。秋季发病严重的茶园,来年春茶产量会明显下降。发病初期,叶缘或叶尖产生水渍状暗绿色病斑,而后沿叶脉扩大成不规则形红褐色病斑,后期变成灰白色。病斑正面密生黑色细小突起粒点(实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病斑上无轮纹。发病重时,可引起茶树大量落叶。茶炭疽病是由一种真菌侵染引起的。在高湿度和有雨水条件下形成孢子,可以不断进行重复侵染。全年以梅雨期和秋雨期发生最重。一般以偏施氮肥或缺少钾肥的茶园、幼龄茶园及台刈茶园发生较多。不同品种的茶树抗病能力差异明显,一般大叶品种抗病力强。

【防治方法】

加强茶园管理,对易积水茶园及时排水,秋、冬季清除落叶。选用抗病品种,适当增施磷、钾肥,增强茶树抗病力。药剂防治在新梢一芽一叶期进行,选用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1000倍液,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非采摘期还可喷施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进行保护。

4.茶云纹叶枯病

茶云纹叶枯病是茶树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为害叶片,同时还为害新梢、枝条和果实。茶树患病后,叶片常提早脱落,新梢出现枯死现象,致使树势衰弱。成叶和老叶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初为黄褐色,水渍状,后转褐色,病斑上有云纹状轮纹,最后由中央向外变灰色,上生灰黑色扁平圆形小粒点,沿轮纹排列。嫩叶上的病斑呈褐色、圆形,后转为黑褐色枯死。枝条上产生灰褐色斑块,稍下陷,上生灰黑色小粒点,可使枝梢枯死。果实上病斑圆形,黄褐色至灰色,上生灰黑色小粒点,有时病部开裂。由真菌引起,一般以因采摘过度、遭受冻害或虫害等致使树势衰弱的情况以及台刈、密植茶园及扦插苗圃较易发病。一般大叶品种如云南大叶种、福建水仙、广东水仙等较易感病,而小叶种抗病力较强。

【防治方法】

①加强茶园管理,做好抗旱、防冻及治虫工作。勤除杂草,增施磷、钾肥,增强茶树抗病力。在冬休期,结合翻耕将土表落叶、病叶进行清除、深埋。同时摘除树上病叶并带出园外进行处理。

②药剂防治。可选用75%百菌清800倍液、50%多菌灵1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进行防治。喷洒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后需间隔10天,百菌清需间隔14天才能采茶。非采摘期还可喷施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

5.茶轮斑病

茶轮斑病是茶树常见病害之一,在全国各产茶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成叶、老叶,也有的发生在嫩叶和新梢上。发病初期,叶尖或叶缘产生黄绿色小斑点,而后扩大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大病斑,并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发病后期病斑中央变成灰白色。在潮湿条件下出现浓黑色墨汁状小粒点,沿轮纹作环状排列。嫩叶上的病斑无轮纹,病斑常相互连合,甚至叶片大部分呈褐色枯斑。嫩梢发病时变黑枯死,并向下发展,引起枝枯。该病由一种真菌侵染引起。高温高湿气候有利于发病,一般在夏、秋季发生较重。机采、修剪、捋采和虫害严重的茶园较易发病。排水不良、密植茶园和扦插苗圃也易发病。云南大叶种、凤凰水仙、湘波绿等品种较易感病。

【防治方法】

①防止强采、捋采造成伤口,以减少侵染机会,减轻发病;机采、修剪后,应喷药保护;建立良好的茶园排灌系统。

②在发病初期,采茶后立即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药后10天左右再喷1次,共2次。喷药后需间隔7~10天才能采茶。

6.茶苗白绢病

茶苗白绢病是茶苗上的一种常见病害。全国各茶区都有发生,严重时,茶苗成片死亡,造成缺株断行。该病发生在茶苗近地面茎基部,病部初期呈紫褐色条斑,后变褐色,上生白色绢丝状膜层,并由茎部向土表扩展,后期膜层上面形成油菜子状菌核。菌核开始为白色,后转黄褐色至褐色,最后病部皮层软腐,地上部分叶片变黄枯萎,直至全株枯死。

该病由真菌侵染引起。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或病部越冬。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5~6年,翌年春夏温度适宜时,形成菌丝,沿土壤间隙蔓延到邻株,或通过雨水、流水和耕锄进行传播,并可随苗木调运传播。病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5℃,全年以6-8月高温高湿季节发病较多。土壤过酸、黏重、排水不良或贫瘠,都容易发病。前作或间作豆科等感病作物,较易发病。

【防治方法】

选择生荒地或无病地种植茶树,选用无病苗木栽种。加强土壤管理,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提高茶树抗病力。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将周围土壤一起挖除,换以新土并施入杀菌剂,如0.5%硫酸铜液,或50%多菌灵500~800倍液进行消毒后,再补植茶苗。

7.茶苗根结线虫病

茶苗根结线虫病是茶苗上的一种威胁性病害,在全国各茶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茶苗根系,影响养分和水分吸收,造成地上部分发黄。严重时全株枯萎死亡。该病由线虫引起,发生在1~2年生实生苗或扦插苗的根部,感病茶苗主根或侧根上产生瘤状物,小的如菜子,大的如黄豆,表面粗糙,黄褐色,有时几个瘤状物融合在一起。病根畸形,常无须根。扦插苗的病根常密集成团,组织疏松易折。地上部分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发黄。严重时,全株枯死。在适宜条件下,土温25~30℃,土壤湿度400/0~700/0,完成1代需25~30天。线虫在沙性土壤比在黏土中发生要重,熟地比生地发生要重。

【防治方法】

①尽量选择生荒地种茶,避免在前作为感病植物的熟地上种茶。种植茶苗前,在盛夏期深耕土壤,将土壤中线虫翻耕至土表,利用烈日暴晒杀灭线虫。

②选用无病苗木,对茶苗进行严格检查,,发现病苗应立即销毁。

茶树根部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茶苗白绢病

分布及症状: 茶苗白绢病是一种常见的苗圃根部病害。国内分布范围广,为害严重。除茶外,尚能为害瓜类、茄科、麻类、烟草、花生等200多种植物。发生在根颈部,病部初呈褐色斑,表面生白色绵毛状物,扩展后绕根颈一圈,形或白色绢丝状菌膜,可向土面扩展。后期在病部形成油菜籽状菌核,由白色转黄褐色至黑褐色。由于病菌的致病作用,病株皮层腐烂,水分、养分运输受阻,叶片枯萎、脱落,最后全株死亡。

病原:是一种担子菌亚门薄膜革菌属的真菌。菌丝体初无色,后稍带褐色,密集,形成菌核。菌核圆形,表面光滑、坚硬,黑褐色。在湿热条件下产生繁殖体,即担子和担孢子,但不常见,传病作用也不大。

发生规律: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附于病组织上越冬,干燥条件下可存活5~6年。第二年春夏之交,温湿度适宜时萌发产生菌丝,沿土隙蔓延或随雨水、灌溉水、农具等进行传播,侵染幼苗根颈部进行为害。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以6~8月发生最盛。土壤粘重,酸变过大,地势低洼,茶苗长势差,以及前作为感病寄生地,病害发生亦重。

防治方法:选择生荒地或非感病作物的地作苗圃。注意茶园排水,改良土壤,促进苗木建壮,增强抗病力。感病苗圃应及时清除病苗并进行土壤消毒。药剂用70%五氯硝基苯每方1~2.5公斤,加细土后撒施土面混匀。7~10天后再撒一次。感病较轻的苗木可用药液灌蔸,药剂有50%多菌灵500倍液、0.5%硫酸铜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移栽茶苗叶可用20%石灰水浸泡消毒。

茶根癌病(与茶苗立枯病比较)

分布及症状: 主要为害茶苗,在部分茶区发生严重,造成茶苗枯死。以扦插苗圃中常见,主侧根均可受害。病菌从扦插苗剪口或根部伤口侵入,初期产生淡褐色球形突起,以后逐渐扩大呈瘤状,小的似粟粒,大的象豌豆,多个瘤常相互愈合成不规则的大瘤。瘤状物褐色,木质化而坚硬,表面粗糙。茶苗受害后须根减少,地上部生长不良或枯死。

病原:茶根癌病菌为野杆菌属[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S.et T.) Conn.]细菌。菌体短杆状,具1~3根极生鞭毛。在普通培养基上形成灰白色圆形菌落。发育适温为25~29℃,致死温度为51℃(10分钟)。在pH7.3时发育最好。

发生规律:根癌病菌在土壤或病组织中越冬。次年环境适宜时,借水流、地下昆虫及农具传播为害。病菌从苗木伤口或切口处侵入,在组织内生长发育,刺激细胞加速分裂,产生癌瘤。

茶树病害虫防治


茶树病害虫包括茶园栽培技术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和茶树种苗植物检疫五类。

1、茶园栽培技术防治:又称农业防治,措施主要有:

①选育和推广抗病虫良种:茶树品种间抗病、抗虫性差别很大,例如,单宁含量较高、叶片厚且硬的品种,对茶炭疽病有较强抗性:大叶种,叶片厚且柔软多汁的品种最易感染茶饼病,而小叶种受害较轻;抗病、抗虫性是作物同病原或害虫在外界环境条件下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抗虫性机制可归纳为不选择性、抗虫性和耐害性;抗病性与避病作用、阻止病菌侵入、细胞组织生理生化反应有关。把多种抗生基因综合到一些优良品种中去,使“垂直抗性”向“水平抗性”发展。注意合理密植,精心培育壮苗,促使生长健壮,及早形成骨架,主干粗大,通风透光良好。

②合理种植:引起茶苗根结线虫病的根结线虫寄主很多,要选用无病原生荒地播种茶籽,种植茶苗,或选用前作是水稻等禾本科作物地块育苗,不用前作是烟草、花生、麻类、茄类、瓜类、豆类、甘薯等感病作物的地块作苗圃。小绿叶蝉严重地区,茶园里不宜间作花生、猪屎豆等豆类作物。斜纹夜蛾严重地区,不宜间作甘薯。蚧虫、粉虱、刺蛾、卷叶蛾、蓑蛾还为害多种果树、林木,故应注意邻作和遮荫树的选择。

③中耕除草:勤除杂草,及时深埋。

④翻耕培土:可将表土和落叶层中越冬的害虫,如茶尺蠖、扁刺蛾蛹、茶叶斑蛾幼虫等,以及多种病原物深埋入土;同时,可将深土层中越冬的害虫,如蛴螬、象甲幼虫等露地面,使之因不良气候或天敌的侵袭致死,或直接造成机械伤亡。

⑤合理施肥:氮、磷、钾三要素必须配合恰当。偏施氮肥,茶树枝叶徒长,抵抗力减弱,茶饼病、茶炭疽病的为害加重,而适当增施磷、钾肥,则可减轻为害。肥料不足特别是有机肥不足,茶树生长衰弱,茶白星病发生严重。多施氮、磷肥能助长神泽红叶螨的发生,而多施钾肥和锰则抑制作用显著。

⑥注意排水:排水不良的地块不宜选作苗圃,地下水位高或靠近水源的茶园,要开沟排水。

⑦分批采摘:可提高茶叶品质,又可减轻病虫危害。采净蓬心茶和蓬脚茶,避免茶丛郁蔽,可减少蚧和粉虱的孽生。

⑧修剪、台刈:对于茶梢蛾、茶堆沙蛀蛾、茶蛀梗虫、天牛、木蠹蛾等钻蛀性害虫和茶梢黑点病、膏药病、苔藓、地衣等枝干病害以及茶小蓑蛾,可分别情况采用轻修剪或剪除病虫枝等进行防治。对严重感染病虫或衰老的茶树,则可台刈更新。

2、生物防治:利用某些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防治茶树病虫害的技术措施。

生物防治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①利用天敌防害害虫,诸如食虫昆虫、蜘蛛、捕食螨、食虫鸟和两栖类等;

②“以菌治虫”,即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如真菌、细菌、病毒等;

③“以菌治病”,即利用某些微生物对植物病原的拮抗作用,防治植物病害。

3、化学防治:即利用某些有毒的化学物质(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技术措施。

茶园施药除了必须考虑低毒外。还应具有在茶树鲜叶上降低速度较快、残留期较短,在加工过程中易于挥发消失,在水中溶解度较低,对成茶品质无不良影响等优点。

4、物理、机械防治:应用各种物理因子和机械设备防治病虫害。包括以不同作用原理为基础的多种措施,如:①捕杀或摘除;②诱集与诱杀,包括灯光诱杀,食饵诱或诱杀,潜所诱集、作物诱集、异性诱集或诱杀等;③阻隔,如套袋、涂胶、刷白、填塞等;④分离,如汰除带病虫种子、贮粮害虫与粮食分离等;⑤温湿度,如日光、蒸汽、低温、高温等的应用;⑥新技术,包括放射能、高频率电流、超声波以及激光的应用等。

目前,茶园中常用的防治方法是:捕杀或摘除、灯光诱杀、食饵诱集或诱杀等。对于茶毛虫、茶蚕、大蓑蛾、茶蓑蛾等体形较大、行动较迟缓、容易发现、容易捕捉或具集性的害虫,均可采用人工捕杀的办法;对于绿丽纹象等具假死习性的害虫,在振落的同时,要用器具承接;对于蛀干害虫可以刺杀;对许多病害可以摘除病叶、剪除病枝或拔除病株;对地衣、苔蓟可于雨后用半圆形侧口竹刀刮除。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可以设计诱虫灯,既作预测用,也可直接歼灭害虫。一般以电灯、黑光荧光灯加电灯或日光灯作为光源。在应用短光波的同时,还可配以吸风装置或电网,制成强力诱虫器。对于茶毛虫等雌蛾诱惑雄蛾能力颇强的害虫,可采用异性或性外激素粗提物诱集或诱杀的办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