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广东茶区种植的名优茶主栽品种

发布时间 : 2021-01-18
广东茶文化礼仪 黄茶名优品种 君山银针是黄茶的名优茶幺

广东茶文化礼仪。

(一)适制红茶类的主栽品种

1.英红9号

无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61~1986年从云南大叶茶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尚密,叶片稍上斜状着生。叶片特大,椭圆形,叶色浅绿,富光泽,叶面隆起,叶身稍内折,叶缘波状,叶尖渐尖,叶齿锐深,叶质厚软。芽叶黄绿色,茸毛特多。芽叶生育力强,3月下旬开采。产量高,每亩达230千克。适制红茶、绿茶。制成红条茶,汤色红艳明亮,香气甜香显,滋味醇爽,有“奶”韵;制成名茶级别的金毫和银毫茶,茸毛密披,香气清幽如兰,滋味鲜醇。制成红碎茶,颗粒乌润重实,汤色红艳,滋味浓强,香气鲜高持久。此茶树抗寒性较弱,扦插繁殖力强。不宜栽培在地下水位高或霜冻期长的茶区。双行单株种植,每亩植3000株左右。用分段修剪法定型修剪,第1次高度为20厘米,第2次为30~40厘米,第3次为50~60厘米。高温高湿季节注意防治芽枯病。

2.英红1号

无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阿萨姆种中采用单株选育法育成。植株高大,树姿开张,主干显,分枝密度中等,叶片水平或上斜状着生。叶椭圆形,叶面隆起,叶身平,叶尖渐尖,叶色深绿,富光泽。发芽早,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育芽能力强,芽叶肥壮,茸毛中等,持嫩性强。产量高,每亩可达350千克。适制红茶,品质优良;制成红碎茶,颗粒匀整,色泽乌润,香气高锐,滋味鲜浓爽口,汤色红艳。幼龄期抗寒性弱,能适应-3℃左右低温。扦插繁殖力较强。宜用营养钵扦插育苗、移栽,采用分段修剪法培养树冠。幼龄期注意防寒,干旱季节注意防治螨类。

3.秀红

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71~1993年从英红1号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稍上斜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深绿,富光泽,叶面隆起,叶身稍内折,叶缘微波,叶尖渐尖,叶齿锐深,叶质柔软。芽叶黄绿色,茸毛中等。芽叶生育力和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产量高,每亩可达200千克以上。适制红茶。制红碎茶,颗粒紧结棕润,滋味浓烈鲜活,香气高锐,显花香。抗寒性和抗旱性较强。扦插繁殖力强。宜双行单株种植,每亩植3000株左右。幼龄期采用分段修剪法培养树冠。干旱季节注意防治螨类害虫。

4.五岭红

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71~1993年从英红1号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植株高大,树姿开张,分枝密,叶片稍上斜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富光泽,叶面隆起,叶身内折,叶缘波状,叶尖渐尖,叶齿锐深,叶质柔软。芽叶黄绿色,茸毛少。芽叶生育力和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产量高,每亩可达200千克以上。适制红茶,品质优。制红碎茶,色泽乌润,颗粒重实,汤色红艳,滋味浓强鲜活,香气高鲜持久,显花香。抗寒性较弱,抗旱性较强。扦插繁殖力强。宜双行单株种植,每亩植3000株左右。幼龄期采用分段修剪法培养树冠。干旱季节注意防治螨类。

5.桂红3号

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研究所于1976~ 1987年从宛田大叶茶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度中等。叶片稍上斜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微波,叶身内折,叶尖钝尖,叶齿密浅,叶质中等。芽叶绿色,肥壮,茸毛少。芽叶生育力强,持嫩性强。1开采期在4月中旬。抗寒性较强。扦插繁殖力较强。适制红茶分滋味浓强,香气高,带花香。宜双行条栽,行丛距以1.45米×0.5米×0.35米为宜。第1次定型修剪高度为15厘米。注意防治螨类。

6.云抗14号

无性系。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73~1985年从勐海县南糯山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植株高大,树姿特开张,分枝较密,嫩枝有毛,叶片稍上斜或水平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富光泽,叶身较弯,叶面隆起,叶缘波状,叶尖骤尖,叶齿粗浅,叶质厚软。芽叶肥壮,黄绿色,茸毛特多,芽叶生育力强,新梢生长快,持嫩性强。春茶开采期在3月下旬,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上旬。产量高,每亩可达220千克。适制红茶、绿茶。制红茶,乌黑油润,香高持久,滋味浓鲜,汤色红浓明亮。抗寒、抗旱及抗病性较强。扦插繁殖成活率低。双行双株或单株种植,每亩栽3000株左右。茶苗移栽后要适当遮阴。严格定型修剪,第1次在离地面10厘米处剪去主枝,侧枝不剪;第2次在离地面25厘米处;第3次在离地面40厘米处;第4次在离地面60厘,处剪去主枝。投产后注意防治小绿叶蝉和茶饼病。

7.黔湄419

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由贵州省湄潭茶叶科学研究所于1958~1965年从镇沅大叶茶与平乐高脚茶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上斜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黄绿,富光泽,叶面隆起,叶缘平,叶身稍内折,叶尖渐尖,叶齿浅密,叶质较厚。芽叶淡绿色,肥壮,茸毛多。芽叶生育力强,持嫩性强。春茶开采期在4月中旬。产量高,高产茶园每亩可达480千克。适制红茶,汤色红艳,香气持久,滋味浓厚,品质优良。抗寒性较弱,抗病性较强。扦插繁殖力强。

8.福云6号

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特早生种。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57~1971年从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茶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主干显,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或稍下垂状着生。叶长椭圆形或椭圆形,叶色绿,有光泽,叶面平或微隆起,叶缘平或微波,叶身稍内折或平,叶尖渐尖,叶齿稍钝浅密,叶质较厚软。芽叶淡黄绿色,茸毛特多。芽叶生育力强,发芽密,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下旬。产量高,每亩可达200。300千克。适制红茶、绿茶、白茶。制工夫红茶,色泽乌褐显毫,香清高,味醇和。抗旱性强,抗寒性较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二)适制绿茶类的主栽品种

1.乐昌白毛1号

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由广东省乐昌农场从乐昌白毛茶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1988年被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品种。植株适中,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度中等,叶片水平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黄绿,富光泽,叶面平,叶身稍内折,叶缘微波,叶尖渐尖,叶齿钝浅,叶质厚、较脆。芽叶黄绿色,茸毛特多。芽叶生育力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产量中等,每亩约120千克。适制红茶、绿茶、白茶,品质优良。制白毛茶,色白如银,条索粗壮,兰花香高长,滋味浓醇。抗寒性和抗旱性较强。扦插繁殖力中等。适宜栽培在海拔300米以上的中高山茶区。宜选择湿度较高、土壤深厚肥沃的地块种植。

2.乐昌白毛茶

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原产广东省乐昌县。植株高大,树姿直立或半开张,分枝较稀疏,叶片水平或上斜状着生。叶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叶色绿或黄绿,富光泽,叶面平或微隆,叶身平或稍内折,叶缘平或波,叶尖渐尖,叶齿细浅,叶质厚脆。芽叶绿或黄绿色,肥壮,茸毛特多。芽叶生育力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产量高,每亩可达190~230千克。适制红茶,绿茶,品质优良。制红茶,香气特高,滋味浓郁,茶汤呈“冷后浑”;制绿茶,白毫满披。抗寒性较强。结实性较弱。宜选择土壤湿度较高、土层深厚肥沃的地块种植。

3.福鼎大白茶

又名白毛茶。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原产福建省福鼎市点头镇柏柳村,已有100多年栽培史。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主干较明显,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绿,叶面隆起,有光泽,叶缘平,叶身平,叶尖钝尖,叶齿锐,较深密,叶质较厚软。芽叶黄绿色,茸毛特多。芽叶生育力和持嫩性强。发芽早,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上旬。产量高,每亩可达200千克以上。适制红茶、绿茶、白茶,品质优。制功夫红茶,条索紧结细秀,色泽乌润显毫,香高味醇,汤色红艳;制烘青绿茶,条索紧细,色翠绿,白毫多,香高爽,似栗香,味鲜醇;制白茶,芽壮色白,香鲜味醇。抗旱、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4.梅占

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中生种。原产福建省安溪县芦田镇三洋村,已有100多年栽培史。植株较高大,树姿直立,主干较明显,分枝密度中等,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椭圆

形,叶色深绿,富光泽,叶面平,叶缘平,叶身内折,叶尖渐尖,叶齿较锐,浅密,叶质厚脆。芽叶绿色,茸毛较少,节间长。芽叶生育力强,发芽较密,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产量高,每亩可达200~300千克。是制特种绿茶的优质原料,也适制乌龙茶、红茶。抗旱性强,抗寒性较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5.龙井43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60·1978年从龙井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植株中等,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叶片上斜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深绿,芽叶纤细,色绿稍黄,茸毛少,叶质中等。育芽力强,发芽整齐,耐采摘,但持嫩性较差。发芽早,一芽一叶盛期在3月下旬。产量高,每亩可达280千克。抗寒性强,抗高温和炭疽病较弱。扦插繁殖力强,移栽成活率高。适制绿茶,制龙井、旗枪等扁形茶,品质优;制特级西湖龙井茶,外形扁平光滑、挺秀,色泽嫩绿,边缘糙米色,香气郁幽孕兰,滋味甘醇爽口,叶底嫩黄成朵。制炒青绿茶,汤味鲜爽,略带花香。

6.迎霜

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由浙江省杭州市茶叶科学研究所于1956~1979年从福鼎大白茶和云南大叶茶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植株高大,树姿直立,分枝密度中等,叶片上斜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黄绿,叶面微隆起,叶身稍内折,叶缘波状,叶尖渐尖,叶齿浅密,叶质柔软。芽叶黄绿色,茸毛多,芽叶生育力强,持嫩性强,一芽一叶盛期在3月下旬。产量高,每亩可达280千克。也适制红茶西抗寒性尚强,扦插繁殖力强。

7.槠叶齐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由湖南省农业科学 院茶叶研究所于1957~1974年从安化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展,分枝部位较高,叶片上斜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黄绿,有光泽,茸毛中等,叶面较平,叶尖渐尖,叶质较柔软。芽叶生育力和持嫩性强,春茶萌 发期在3月中下旬,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上旬。产量较高,5龄茶园每亩平均可达214千克。也适制红茶,品质优良。抗寒性 较强,扦插繁殖力强。

8.白毫早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由湖南省农业科学 院茶叶研究所于1973~1992年从安化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 育成。树姿半开张,叶片稍上斜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 绿,叶身稍内折,叶面平,叶尖渐尖。芽叶淡绿色,茸毛多。芽叶生育力强,生长速度快。春茶萌发期在3月上旬。产量高,5龄茶树的生产试验茶园每亩平均可达420千克。制绿茶,如高桥银峰、洞庭茶、信阳毛尖等,银毫隐翠,汤色清澈,香气嫩爽持久,滋味鲜爽醇厚。抗寒性和抗病虫性强,扦插繁殖力强。

9.尖波黄13号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茶叶研究所于1972~1991年从尖波黄自然杂交有性后代中采用 单株育种法育成。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度中等,叶片近水平状 着生。叶长椭圆形,叶面微隆起,叶尖尾尖。芽叶黄绿色,茸毛较多。发芽密度中等。春茶萌发期在3月中旬。产量高,6龄茶园每亩可达354千克。也适制红茶,尤其是红碎茶品质较 优。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

10.黔湄809

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中生偏早种。由贵州省湄潭茶叶科学研究所于1976~1993年从福鼎大白茶与黔湄4号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树姿半开张,分枝匀称,叶片稍上斜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淡绿,叶质较厚,叶面隆起,叶尖渐尖。芽叶淡绿色,茸毛多。芽叶生育力强,持嫩性强,耐采摘。春茶萌发期在3月中旬。产量高,5龄茶园每亩可达280千克。适制红茶、绿茶,品质优良。对茶白星病、茶饼病、茶牡蛎蚧等有较强的抗性。适应性强,扦插繁殖力强。

(三)适制乌龙茶类的主栽品种

1.岭头单丛

又名白叶单丛。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由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坪溪乡岭头村农民和该市、县科技人员从凤凰水仙群体中选育而成。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中等,叶片稍上斜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黄绿,富光泽,叶面平,叶身内折,叶缘平,叶尖渐尖,叶齿钝浅,叶质较厚软。芽叶黄绿色,茸毛少。芽叶生育力强,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中下旬。产量高,每亩产乌龙茶150~400千克。制乌龙茶,品质特优,花蜜香浓郁持久,有微花浓蜜特韵,滋味醇爽回甘,汤色橙黄明亮。也适制红茶、绿茶,滋味浓郁,香气特高,有特殊香味。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适宜广东茶区,.最适宜区海拔400~800米,次适宜区海拔200~400米。宜采用双行单株或单行双株条植,每亩植3000株左右。用分段修剪法适时定型修剪,投产前期以养为主,采养结合,促进分枝。

2.凤凰单丛

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中、晚生种。由广东省潮安县凤凰茶区农民从凤凰水仙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以树形、形态、香味命名的有80个品系,均为单株繁殖,单株采制,统称为凤凰单丛。其中黄枝香、肉桂香、茉莉香、芝兰香、姜花香、玉兰香、夜来香、杏仁香、桂花香、蜜兰香成为10大香型品系,为重点栽培品系。广东东部、北部、西部茶区均有较大面积栽培。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中等,叶片稍上斜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黄绿,有蜡质,富光泽,叶面平,叶身平,叶缘平,叶尖渐尖,叶齿钝浅,叶质厚软。芽叶黄绿色,茸毛少。芽叶生育力中等,一芽三叶期为4月上旬。产量中等,幼龄茶园每亩达100千克以上。制乌龙茶,品质特优,花果蜜香浓郁,滋味浓醇甘爽,具有特殊韵味。制红茶、绿茶,品质优良。抗寒性较强,扦插繁殖能力较强。适宜栽培地区为广东海拔400米以上的大、中叶种茶区。宜采用双行单株或单行双株条植,每亩植3000株左右。用分段修剪法适时定型修剪,投产前期以养为主,采养结合,促进分枝。

3.凤凰黄枝香单丛

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中生种,是凤凰单丛花蜜香型珍贵名丛之一。原产广东省潮安县凤凰茶区。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度中等,叶片稍上斜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黄绿,富光泽,叶身内折,叶面微隆,叶缘平,叶尖钝尖,叶齿浅锐,叶质厚软。芽叶浅黄绿色,茸毛少。芽叶生育力较强,一芽三叶期为4月上旬到5月上旬。产量较高,每亩可达150千克以上。制乌龙茶花蜜香气浓郁持久,栀子花香明显,汤色橙黄明亮,滋味浓醇,回甘力强,极耐冲泡。适应性较强,扦插、繁殖力中等。最适宜在广东海拔600~800米的茶区种植,次适宜区为海拔300。600米的茶区。宜采用双行单株或单行双株条植,每亩植3000株左右。用分段修剪法适时定型修剪,投产前期以养为主,采养结合,促进分枝。

4.金萱

又名台茶12号,为名优乌龙茶和绿茶兼制品种。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偏早)种。由台湾省茶业改良场以台农8号为母本、硬枝红心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法育成。植株中等,树姿开张,分枝密度大、均匀,叶片稍上斜状着生。叶近椭圆形,叶色淡绿,具光泽,叶面较平,叶身平,叶缘波状,叶齿密,叶质厚,叶尖钝尖。芽叶绿色,节间粗长,茸毛短密。芽叶生长势强,发芽整齐,芽叶密度中等。春茶萌发期为2月上旬末,开采期在4月中旬,采摘期长。在粤北,每亩产量可达200千克以上。适制颗粒乌龙茶和名优绿茶。制乌龙茶滋味甘醇浓厚,香气高雅,带浓厚的玉兰花香气;制名优绿茶,香气高锐持久,汤色清绿明亮,滋味醇滑回甘。抗寒、抗病性均强,适应性强,发根性强,扦插成活率高。最适栽培在海拔600—800米的各茶区,次适宜区海拔200—600米。宜采用双行单株或单行双株条植,每亩植3000株左右。用分段修剪法适时定型修剪,投产前期以养为主,采养结合,促进分枝。

5.铁观音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原产福建省安溪县西坪镇松尧。植株中等,树姿开张,分枝稀,叶片水平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深绿,富光泽,叶面隆起,叶缘波状,叶身平或稍背卷,叶尖渐尖,叶齿钝、浅稀,叶质厚脆。芽叶绿带紫红色,茸毛较少。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较稀,持嫩性较好。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下旬,产量中等,每亩可达100千克。制乌龙茶,品质优异,条索圆紧重实,色泽褐绿润,红点明:香气馥郁幽长,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独特的香味,俗称“观音韵”,为乌龙茶极品。抗旱性和抗寒性较强,扦插繁殖力也较强,成活率高。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的黏质红黄壤园地种植,增加种植株数和密度。

6.黄棱

又名黄金桂,是优质乌龙茶和绿茶兼制品种。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原产福建省安溪县虎邱镇罗岩美庄,已有100多年栽培历史。植株中等,树姿较直立,分枝较密,叶片呈稍上斜状着生。叶椭圆形或倒披针形,叶色黄绿,富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平或微波,叶身稍内折,叶尖渐尖,叶齿较锐、深密,叶质较薄软。芽叶黄绿色,茸毛较少。芽叶生育力强,发芽密,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初,产量较高,每亩可达150千克。制乌龙茶,品质优异,条索紧结,色泽褐黄绿润,香气馥郁芬芳,俗称“透天香”,滋味醇厚甘爽。也适制优质绿茶,产品条索紧细,香浓郁,味醇厚。抗旱性和抗寒性较强。扦插繁殖力较强,成活率较高。

7.八仙茶

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特早生种。由福建省诏安县科学技术委员会于1965~1986年从秀篆镇寨坪村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稍上斜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黄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或平,叶缘平,叶身平,叶尖渐尖,叶齿稍钝、浅密,叶质较薄软。芽叶黄绿色,茸毛少。芽叶生育力强,发芽较密,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中下旬。产量高,每亩可产乌龙茶200千克。适制乌龙茶、绿茶、红茶,品质优。制乌龙茶,色泽乌绿润,香气清高持久,滋味浓强甘爽。抗旱性和抗寒性较强。扦插繁殖力较强,成活率较高。

8.丹桂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79~1997年从肉桂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叶片呈稍上斜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深绿或绿,有光泽,叶面平,叶缘微波,叶身平或稍内折,叶尖渐尖,叶齿钝浅、较密,叶质较厚软。芽叶黄绿色,茸毛少。芽叶生育力强,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上旬末。产量高,每亩可产乌龙茶200千克。制乌龙茶,品质特优,色泽褐绿润,香气馥郁高长,滋味醇厚甘鲜。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9.春兰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79。1999年从铁观音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植株适中,树姿半开张,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波状,叶身平,叶尖渐尖,叶齿锐密、较深,叶质较厚脆。芽叶黄绿色,茸毛少。芽叶生育力较强,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上旬。产量较高,每亩产乌龙茶130千克以上。制乌龙茶,品质优,色泽褐绿润,香气浓郁幽长,似兰花香,滋味醇厚,韵味显。抗旱性与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10.悦茗香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81。1993年从赤叶观音有性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植株适中,树姿半开张,分枝尚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近倒卵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面平,昨缘平,叶身平,叶尖钝尖,叶齿钝、浅稀,叶质较厚软。芽叶淡绿紫色,茸毛少。芽叶生育力强,发芽较密,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产量较高,每亩产乌龙茶150千克以上。制乌龙茶,品质优异,条索圆紧重实,色泽褐绿润,香气馥郁幽长,滋味醇厚甘爽,韵味显。制优率比铁观音高。抗旱性与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11.茗科1号

又名金观音。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78~1999年以铁观音为母本、黄棱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法育成。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面隆起,叶缘微波,叶身平,叶尖渐尖,叶齿较钝、浅稀,叶质厚脆。芽叶紫红色,茸毛少。芽叶生育力强,发芽密而整齐,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初。产量较高,每亩产乌龙茶200千克。制乌龙茶,品质优,色泽褐绿润,香气馥郁幽长,滋味醇厚回甘,韵味显,具有铁观音的香味特征,制优率高。抗旱性与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12.黄奇

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72。1993年从黄梭与白奇兰的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绿,富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微波,叶身平,叶尖渐尖,叶齿较钝、浅稀,叶质较厚脆。芽叶黄绿色,茸毛少。芽叶生育力强,发芽较密,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上旬。产量较高,每亩产乌龙茶150千克以上。适制乌龙茶、绿茶,品质优。制乌龙茶,条索紧结重实,色泽褐绿润,香气浓郁细长,具有奇兰类品种特征香型,滋味醇厚鲜爽,制优率高。抗旱性与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较强,成活率较高。

cy316.com扩展阅读

名优茶加工机械


现将目前普遍使用的杀青、揉捻、干燥、理条机械和电炒锅,分别叙述如下。

1、杀青机

杀青机一般有两种,即6CS系列微型滚筒杀青机和瓶式杀青机。

(1)滚筒杀青机:滚筒杀青机是以翻炒为主,兼有蒸杀作用的高效率连续式杀青机。为整体式结构,装有轮子可移动。主要结构是长柱形金属滚筒,内装有三段不同角度的螺旋形导叶板,可起到进出口f、翻叶的作用,筒内还装有调节机构,通过调节倾斜角度来控制出叶时间。微型滚筒杀青机根据燃料不同,又分柴煤式和电热式两种。柴煤式微型滚筒杀青机在滚筒底部装有铸铁炉栅加热装置,并配有小型鼓风机助燃,加工名优绿茶采用设计火坡的方法使温度先高后低进行杀青。 微型滚筒杀青机的使用方法是,在杀青之前,首先应对该机进行调试,一切正常,方可开机运转;第二,根据各地工艺的不同,调节倾斜角度,并投入少量鲜叶来确定杀青时间,一般名绿茶杀青时应掌握在1~2分钟为宜;第三,杀青时间确定后,以煤为主燃料升温,火苗逐渐烧旺,使杀青机四周壳体及筒体温度达到相对均匀,数分钟后,再用温度计测定简体内温度。实验证明,当叶温达到85℃时,酶完全失去活性。所以一般筒内温度控制在110~120℃左右为宜。 因为投叶量、温度、出叶时间直接影响杀青时的质量,所以使用微型滚筒杀青机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开始投叶时,应先投入一定数量鲜叶,筒内温度稳定后再均匀投叶,并时时注意杀青质量。避免温度高时造成叶子产生爆点或焦叶,温度低时不能完全破坏酶的活性,而产生红梗红叶。②适当控制鼓风机助燃的风力。③杀青将要结束时,不能立即停止滚筒杀青机运转,待筒内温度下降到50℃左右时,方可停机,并及时清扫筒内余叶和保持筒内表面干净。

(2)瓶式杀青机 瓶式杀青机也分电热式和柴煤式两种。电热式的滚筒周围排有电热管,柴煤式在筒体下装有炉灶装置,都配有小型鼓风机助燃。其不同之处是柴煤式筒内装有两段不同角度的导叶板,靠近进、出叶端的导叶板较里面导叶板高,以利于叶子迸出,里面的导叶板起翻抛作用。进、出叶在同一端,另一端装有风扇,以便排除水蒸气。杀青时间,视各地品种、季节及采摘标准的不同,靠倒顺开关人为地控制时间,以达到杀青的目的。 投叶及出叶时与滚筒杀青机一样,应掌握好投叶量、温度、出叶时间。出叶时可用脚踩底框,使简体倾斜,达到快速出叶的目的。 杀青叶应该达到:叶色由鲜绿变为暗绿;叶表失去光泽;叶质柔软萎卷;折梗不断,捏成团,松手后可缓慢散开,略带粘性;清香显露;无红梗、红叶。

2.揉捻机

名茶微型揉捻析,目前有15型、25型、30型三种型号。它们的结构大致由揉盘、机架、加压装置和减速传动机构组成。 揉盘均选用优质不锈钢或铜材料,采用整体模新工艺冲出数条弧形棱骨,盘面光滑,排列合理,高度适当,导向性良好,符合操作要求。可促进茶叶翻动,降低茶叶破碎率。机架为整体式结构,支撑揉盘的三个支架固定于底座上,大大方便搬运和安装。加压方式采用扛杆一滑块配重法,方便了装卸叶和加叶揉捻。 使用时,首先对机器进行调试,一切正常后,再提起加压部件,使压盖离开揉筒,同时使滑块处于“O”刻度线。投叶时,数量应按规定要求,如果投叶量多,会增加蜗轮的磨损,影响机件寿命,并延长了揉捻时间,使揉桶内温度升高,造成叶绿素破坏,使芽叶变黄,香气低闷。相反,投叶量少,不但影响产量,同时造成翻滚不正常,芽叶出现严重断碎现象。 由于名茶对外形内质很讲究,揉捻时应遵循“嫩叶轻压短揉冷揉"的原则。另外在整个揉捻过程中,应按“轻一重一轻”方法进行,即1分钟轻压揉,2分钟重压揉,再1分钟轻压揉。揉捻时间为3~5分钟。时间过长,茶汁外溢,干茶色泽变暗褐;若时间过短,成条率低,茶叶松泡。所以一定要掌握好揉捻时间。 揉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揉捻叶下机时,要及时解块干燥,切勿久放,以免芽叶发黄、褐变。特别是杀青叶不足干时,必须立即以较高温度干燥,以防止红变。(2)在揉捻过程中,应清扫揉盘、揉筒内残留的叶子,保持揉盘和揉筒清洁。

3.干燥机

名茶加工干燥可使用6CH系列微型烘干机。这种烘干机为整体式结构,它是按照名茶烘干温度先高后低的原则,采用分层进风的形式,每层风量又按一定比例,来达到干燥的目的。 6CH系列烘干机的不锈钢网带,共有三层,主要用来输送茶叶,上层摊叶,逐层自动下翻,下层出叶箱体里装有热风分配板,使各层受热均匀。其传动装置采用电机直接驱动减速箱,经一定速比的链传动带动筛网回转。利用棘轮、棘爪机构,来改变棘爪推移齿数进行调速。 烘干机均配有热风炉,常见有柴煤式和电热式两种。前者燃炉高度适当,排烟出口处装有喉管,能基本消除黑烟,充分利用热能。后者采用电热管为发热源,这种热风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控温,清洁卫生,不污染茶叶,是当前理想的热风源装置。 名茶干燥好坏主要由温度、迸出叶时间、摊叶厚度三要素决定。一般来说,温度和摊叶厚度比较稳定。初烘温度一般在135℃左右为宜,复烘温度为90℃左右。技叶时,茶叶应均匀薄摊在网带上,防止茶叶堆积而造成干湿不均。进出口f时间必须调节棘爪推动棘轮齿数来控制,初,烘一般调至8齿,复烘3齿为宜。 总之,在名茶干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温度对茶叶的影响。过高,易造成外干内湿现象;过低,又会造成香气低闷不爽,同时,又大大延长了干燥时间。所以必须合理掌握好干燥的温度。

4.理条机

理条机的形状类似瓶式杀青机,也分成电热式和柴煤式两种。所不同的只是理条机滚筒主体是六角形,外端也有进、出导叶板。 6CD理条烘干机,属提高优质茶叶色形档次的机械。理条后的茶叶品质具有茶香、色泽均匀、绿润起霜、条索紧结、光滑圆直的特点。 理条时必须注意:(1)温度不能过高,否则会出现老火气、焦气,又影响茶叶色泽。(2)温度低,香气低。实践证明,筒温以50~60℃为佳。(3)为保证茶叶品质,当达到干燥要求时,即扳动倒顺开关,使机子倾斜,筒体反转,达到迅速出叶的目的。

5.电炒锅

常见的有6CT系列电炒锅。主要用于名茶的杀青、理条、辉干等工序。电炒锅采用抛光处理,具有工作表面光滑、容易控温、加热均匀的特点。 使用方法是,加工茶叶之前,先检查电器部件是否安全可靠,一切正常方可使用。通电5~8分钟后,即可投叶操作,待温度偏高,立即切断一个档次开关,减少工作瓦数,达到最佳温度。 使用电炒锅应注意的是:实际操作时,严格控制好温度,如需停止升温,则必须在锅温达到要求时,提前一分钟左右切断电源,否则锅温太高,茶叶会产生白色爆点。而在降温过程中,若需升温,也需提前一分钟左右合上开关,否则锅温太低,产生红梗红叶,会影响名茶品质。

名优茶冷藏


茶叶在自然室温条件下储藏,其内含有效成分的变化速度较快。即使在防潮、隔热的仓储条件下,库存2-3个月的茶叶,色、香、味就有明显的变化,表现为茶叶鲜爽度下降和茶色褐变,这种“陈化”现象在绿茶类尤其明显。随着储藏期的延长,新茶变成了陈茶。陈某些“愈陈愈好”的蒸压茶叶外,绝大多数茶叶要求保鲜。相位鲜爽,色泽绿艳是绿茶类名优茶应有的感官质量特征。由于我国质量上乘的名优茶,绝大部分生产于春茶季节(3-5月间),在自然室温条件下,经过高温潮湿的夏季,即是储藏条件良好的名优茶产品,在国庆节、元旦节、春节应市,都呈现出程度不同的陈化现象。名优茶季节生产和全年供应的特点,要求储藏期6-12个月,甚至更长一些。陈采用低温、去氧、避光等包装和贮存技术方法外,实行低温冷藏是一条保质保鲜有效途径。

日本在70年代,茶叶冷藏技术就已经广泛应用。即在茶叶含水率3%左右的条件下,装载柔韧的薄膜带中,抽气充氮后,处于0~5℃的冷库中,可使绿茶品质经长期储藏(1年左右)质量基本不变。由此可见,日本绿茶的储藏方法,以综合应用低温、低湿、去氧、避光四个方面的技术措施,已全面改善茶叶储藏环境,达到保质保鲜的目的。80年代以来,日本的茶叶冷藏综合技术已日趋普及。

据有关资料报道,日本茶叶冷库净高度为4米左右,有效使用面积50~300平方米不等,每平方米冷库面积储藏500~550公斤蒸青茶。随着冷库面积的增大,单位库容的制冷动力消耗减少,300平方米冷库的单位库容动力消费为50平方米冷库的56%,也就是说,单位产品冷藏的设备投资和运用费用,随库容增大而下降。

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1990年与安徽省十字铺茶场协作,开展茶叶冷藏工程技术攻关,利用旧库改建了一座小型冷库,当面入库冷藏的名优茶,由于保质保鲜效果好,投放市场的“保鲜茶”,颇受消费者的欢迎,市场也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1991年以来安徽省农垦系统各茶场名优茶冷藏技术已基本普及。

名优茶储藏期保质保鲜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综合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优化技术组合,把质量和效益结合起来,把干燥技术、防潮技术、去氧技术和充氮技术、冷藏技术综合起来,形成一个实用的名优茶储藏技术组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