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料中的添加剂

发布时间 : 2021-02-01
普洱茶添加剂 哪些茶叶容易放添加剂 红茶添加

普洱茶添加剂。

茶叶中营养成分很复杂,含有茶多酚、氨基酸、生物碱、蛋白质、果胶、茶多糖、色素、咖啡碱等。它们在茶饮料制造及贮藏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反应而引起茶汤感官品质的下降,因而在茶饮料生产中常需加入各种食品添加剂,以防止或减少这些不良反应发生,维持茶饮料在制造及贮存过程中品质的稳定。

稳定剂促使茶汤澄清的抑制剂。这类物质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提高茶汤黏度而使茶汁稳定,或与茶汁生成可溶物质使茶汤澄清。红茶茶汤中加入果胶或藻蛋白酸盐、CMC—纤维素,同时加入柠檬酸调味,可防止红茶茶汤混浊。用单宁酸处理的茶汤,离心分离后,上清液通过膜过滤可得到保持长期澄清透明的茶饮料。有些企业在某些新型茶饮料中加入黄原胶、乳化剂单甘油酯、卵磷脂、乙氧基脂醇等,可稳定茶汤。在萎凋叶或压榨叶中加入木糖、山梨醇、蔗糖、葡萄糖、麦芽糊精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茶沉淀的形成。

离子螯合剂茶饮料生产用原料水和茶叶中都含有金属离子,加入离子螯合剂可与茶汤组分形成可溶性螯合物,从而减少了茶汤沉淀的生成和高价金属离子的助氧化作用。这类物质有磷酸、柠檬酸、三聚磷酸盐等,加入柠檬汁的效果比柠檬酸更好。磷酸不仅可作螯合剂,而且可用于调节茶汤,且用量少,与其他酸相比,在相同pH值时,酸味淡。以丙二醇、乙醇、三聚磷酸钠制成复配澄清剂,加入茶汤处理后汤色呈红棕色,澄清透明,稳定持久。

护色剂茶叶中含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多酚类等色素物质,这些物质对光、热、氧等很敏感,因而在加工及贮存过程中易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茶汤原来天然的色泽。尤其绿茶茶汤更不稳定,在加工及贮存过程中色泽很容易发生变化,因而有必要加入护色剂。有人试用鱼精蛋白溶液处理茶汤以避免叶绿素的损失。往茶汤中加入聚酰胺、多胺、三氧化二铝、甲基纤维素,可除去茶汤中引起汤色变深的物质。有报道说,茶叶中加入混合酶制剂、纤维素酶、磷脂酶或原果胶酶、蛋白酶等,可在低温下萃取,保持茶汤的风味、色泽,且水溶性及脂性纤维素的萃取率皆高。

活性炭茶汤中加入活性炭,可除去茶中的咖啡因,也可减少茶饮料在受热中产生的不良风味,还可与袋装茶、速溶茶一起包装。

转溶剂保持茶香成分的转溶剂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铵、亚硫酸钠、低亚硫酸钠、硫酸铵。值得一提的是,碱转溶会影响茶汤的风味,且在碱性条件下茶多酚易氧化、降解。

口味添加剂在茶叶鲜叶采摘3天前对叶面施用尿素及蔗糖脂肪酸酯,可显著改善绿茶茶叶品质,增加茶叶中茶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的含量及提高茶汤滋味强度。在茶汤中加入α—天冬酰胺—苯丙氨酸甲酯,可减轻茶汤的苦味。在茶汤中加入一定量的这些氨基酸可改变绿茶茶汤滋味。在茶饮料包装容器器壁上涂一层聚丁烯和苯二酸盐,可使茶汤口味纯正并可防止容器器壁的腐蚀。在茶饮料中加入邻氨基苯甲酸酯,可增强茶汤的风味。制作浓缩乌龙茶时加入维生素C或其盐类、环状糊精淀粉,经过滤,滤液反渗浓缩再冷冻干燥可得品质良好的乌龙茶浓缩液。在绿茶加工的揉捻工序中加入糖胺化合物,可有效提高成品茶(中、低档)中的氨基酸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而对茶多酚、咖啡碱无影响,且绿茶香气持久、滋味鲜爽。

cy316.cOM编辑推荐

茶、咖啡、植物饮料允许使用添加剂的原则


1、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修订稿进展

GB2760修订工作历时3年,广泛征求了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食品添加剂使用单位、食品各行业协会及各主管部门的意见,并进行了充分的比对研究,借鉴了CAC、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等国际组织和国家的食品添加剂的法规、标准中的有关内容,使修订后的标准尽可能与国际接轨,又能适应我国的实际需求。

修订稿完成了征求意见稿、送审稿两个阶段工作,将形成报批稿而上报卫生部待批。

2、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2.1基本要求

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不应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在达到预期的效果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用量;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一般应在制成最后成品之前除去,有规定食品中残留量的除外。不是故意的但在技术上不可避免的残留。

2.2使用条件

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储藏(节省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3质量标准要求

按照本标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应当符合相应的食品级质量标准。

2.4带入原则

除了直接添加外,在下列情况下食品添加剂可以通过食品配料带入食品中:

根据本标准,食品配料中允许使用该食品添加剂;食品配料中该食品添加剂的用量不应超过允许的最大使用量;应在正常生产工艺条件下使用这些配料,并且食品中该添加剂的含量不应超过由配料带入的水平;由配料带入食品中的该添加剂的含量应明显低于直接将其添加到该食品中通常所需要的水平。

3、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的食品分类系统(略)

4、GB 2760中14.0饮料类介绍(略)

5、食品添加剂在茶饮料、咖啡饮料中的应用

在GB2760表3中可在各类食品中可使用的添加剂(略)。

在GB2760表3.1中不能使用添加剂的食品类别(略)。

6、植物饮料(含菌类及藻类)

植物饮料是用非果蔬类的植物的根、茎、叶、花、种子以及竹木自身分泌的汁液,经调制加工制成的制品。

目前GB2760中尚未对植物饮料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具体规定。至于哪些植物能食用,需有科学依据证明人类食用是安全的,或者如民间有传统食用习惯的植物和有常年食用无害记载的,也要用现代科学证明才行。

像红豆衫就不属于新资源食品,卫生部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卫生监发[2002]51号)中也将红豆衫列入《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禁止红豆衫作为保健食品和食品原料使用。为确保饮食安全,卫生部提醒消费者不要食用红豆衫或含红豆衫的食品,严禁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和经营含红豆衫的食品,各地卫生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生产经营含红豆衫食品的行为。

如何分辨茶叶是否有添加剂?


听说了吗?有些无良茶商发现茶叶变质后居然利用添加剂,或者将劣质茶加工后继续售卖,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健康,那么,如何鉴别茶叶是否使用了添加剂呢?

如何分辨茶叶添加剂?

1、闻香

把茶叶放在鼻子下闻闻香气,如果香气是清幽的,是没有加入添加剂,否则,干茶的味道浓郁,香味在鼻子里面长时间不散,说明加的香精几率大。

冲泡检测

2、冲泡

用低温的水冲泡茶,观察茶汤,有油脂状的物品有可能是加入香精,香精是属于脂溶性的,不溶于水,多冲泡几次,第一次泡的香气很高,当冲泡几次以后,会发生明显变化,说明加入了香精。

3、搓揉茶叶

用手搓揉茶叶,手掌中会有粉剂,或者颜色的残留,是加入了添加剂成分。

4、观察隔夜茶污渍

茶叶喝完以后不要洗杯子,隔夜之后看见有厚厚的茶污渍,如果茶污渍是深黄浅黄色,橘黄色的说明这茶是没增加添加剂,如果茶污渍是墨绿色,浅绿色等颜色,是说明加入了添加剂。

5、品茶识味道

品茶的第一口感不错,两三次冲泡以后,茶叶的味道变得没有味道,还觉得嗓子不舒适,说明添加的香精可能比较大,正常的茶叶口感随着冲泡的次数变淡。

食用添加剂危害

食品添加剂不是天然成分,使用不当,加入有害成分的添加剂,给身体带来危害,添加剂有食品色素,甜味剂,抗氧化剂,香精等。

1、急性,慢性中毒

添加剂在生产时候,原料不纯,污染了一些有毒化合物,会造成急慢性中毒,抗氧化剂含有的丁基羟基茴香醚在体内积聚,是会造成危害。

2、致癌

有的色素和人工甜味剂是会有致癌作用,发色剂亚硝酸钠和鱼或者肉的胺类有反应,形成致癌的亚硝基化合物。

如何分辨茶叶中是否有添加剂


有些茶,闻起来很香,却没有茶味。这种情况除了茶叶本身质量差。

还有一种可能,茶叶中人工加入香精进行翻新,这类茶价格并不高,但对身体没有好处。

茶叶中食用添加剂危害

食品添加剂不是天然成分,使用不当,加入有害成分的添加剂,给身体带来危害,添加剂有食品色素,甜味剂,抗氧化剂,香精等。

添加剂在生产时候,原料不纯,污染了一些有毒化合物,会造成急慢性中毒,抗氧化剂含有的丁基羟基茴香醚在体内积聚,是会造成危害。

怎么分辨茶叶中是否有添加剂?

1、闻香

把茶叶放在鼻子下闻闻香气,如果香气是清幽的,是没有加入添加剂,否则,干茶的味道浓郁,香味在鼻子里面长时间不散,说明加的香精几率大。

2、冲泡

用低温的水冲泡茶,观察茶汤,有油脂状的物品有可能是加入香精,香精是属于脂溶性的,不溶于水,多冲泡几次,第一次泡的香气很高,当冲泡几次以后,会发生明显变化,说明加入了香精。

3、搓揉茶叶

用手搓揉茶叶,手掌中会有粉剂,或者颜色的残留,是加入了添加剂成分。

4、观察隔夜茶污渍

茶叶喝完以后不要洗杯子,隔夜之后看见有厚厚的茶污渍,如果茶污渍是深黄浅黄色,橘黄色的说明这茶是没增加添加剂,如果茶污渍是墨绿色,浅绿色等颜色,是说明加入了添加剂。

5、品茶识味道

品茶的第一口感不错,两三次冲泡以后,茶叶的味道变得没有味道,还觉得嗓子不舒适,说明添加的香精可能比较大,正常的茶叶口感随着冲泡的次数变淡。

明白了怎么辨别,以后在购买茶叶的时候可要小心,毕竟一分钱一分货,不要贪便宜买廉价却很香的茶。

怎么分辨茶叶中是否有添加剂?


01.闻香

把茶叶放在鼻子下闻闻香气,如果香气是清幽的,是没有加入添加剂,否则,干茶的味道浓郁,香味在鼻子里面长时间不散,说明加的香精几率大。

02.冲泡

用低温的水冲泡茶,观察茶汤,有油脂状的物品有可能是加入香精,香精是属于脂溶性的,不溶于水,多冲泡几次,第一次泡的香气很高,当冲泡几次以后,会发生明显变化,说明加入了香精。

03.搓揉茶叶

用手搓揉茶叶,手掌中会有粉剂,或者颜色的残留,是加入了添加剂成分。

04.观察隔夜茶污渍

茶叶喝完以后不要洗杯子,隔夜之后看见有厚厚的茶污渍,如果茶污渍是深黄浅黄色,橘黄色的说明这茶是没增加添加剂,如果茶污渍是墨绿色,浅绿色等颜色,是说明加入了添加剂。

05.品茶识味道

品茶的第一口感不错,两三次冲泡以后,茶叶的味道变得没有味道,还觉得嗓子不舒适,说明添加的香精可能比较大,正常的茶叶口感随着冲泡的次数变淡。

明白了怎么辨别,以后在购买茶叶的时候可要小心,毕竟一分钱一分货,不要贪便宜买廉价却很香的茶。

茶叶行业添加香料、色素及其他添加剂的现状?


任何光明的时代,都会有阴暗面的存在。

其实这种行业黑幕,那些不正规的厂家对终端客户肯定不说的。有很多初期开店的,他们觉得自己只需要知道进货多少钱自己该卖多少钱就好了。有些懂得吧,说多了客户不愿意听,总认为店老板只是为了赚你钱。大部分都是知道这个添加的情况,但是只要有市场,有利润,就会进货销卖。

这也导致了那些乱添加东西的茶叶,依然存在于市场上,因为仍然有人买。这一切都归功于利益驱使。

对于茶叶中的添加剂,我可以和你说说,目前我所知道的,茶叶都有添加什么:

1、加糖(红茶、绿茶)

2、加色(红茶、绿茶)

3、加石膏粉(绿茶)

4、加腊(红茶、绿茶)

5、加面粉(红茶)

6、加香精香料(茉莉花茶、某乌龙)

(我知道的也不是全面。有了解更多的茶友,可以留言)

其中还有的制作工艺不到位,做以次充好的劣质茶。

先说说茶叶为什么加糖吧?这个比较好理解也比较普遍,并且在行业内有争议:

加糖是在揉捻那个步骤。大多是红茶和绿茶。

1、为了降低成本

你得知道,茶叶成本怎么来的,我给你举个简单的例子。

一斤干茶。大概需要5斤茶鲜叶制作。

比如鲜叶一斤100块,那么成本是:

1斤成品茶=5斤鲜叶*100块/斤=500块

我如果加一斤糖。白砂糖一斤3块

1斤成品茶=4斤鲜叶*100块/斤+3块钱糖=403

加一斤成本就降低了那么多,如果加40%呢?

(这只是打个比方,实际添加是没有这么多的)

2、为了增加外形的光泽度和紧实度,卖相好看

紧实度好理解,糖有粘性,揉捻的时候加了糖,会让条形更紧,更亮且有利于加工,干茶看起来就更细小,卖相就好了。这样可以误导消费者,这是好茶。所以为什么我老是强调茶叶要喝,要看外形、汤色、叶底。

名优茶外形是需要亮。但不是加了糖的油光滑亮。仔细看能区分出来,我可以形容为,没加糖的茶外形是亚光,加了糖的是亮光。大家自己理解一下。

但是只能是加的比较严重的能看出来,加了少量的,还是得喝。下图就是加少量糖的。

3、为了增加甜度

茶叶的甜味是由其内含物:茶氨酸、茶多糖等物质浸出的。

加了糖可想而知会甜,而且高温烘培之后,还会出一股很浓郁的焦糖香味。很容易让消费者理解为茶香。

但是茶叶的甜和加了糖的焦糖甜香是不一样的。喝的多的能区分出来。入口的味道就是不一样,我只能形容为:

白砂糖的甜,吃了之后嘴是酸的,茶的甜,是很舒服的甜香。

加了糖的红茶,第一泡茶很甜,第二泡、第三泡马上就淡而无味;而自然的茶甜,是淡而持久的。

这个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回去拿一勺白砂糖放嘴里,感受一下。

有时候店家加糖的茶叶卖太多,会良心发现,给客户推荐没加糖的。客户喝了还不喜欢,说没上次买的甜,外形没上次的好看,着实无奈。

总之一句话,加了糖降低成本、又有所谓甜香、外形又好看。好卖自然销路好。所以这是目前市场里还会存在的现象。这些茶缺点是不耐放,放久了很容易返潮,变味。之前说的争议,是很多人甚至觉得,人家奶茶都是加奶加糖,茶叶加点也没什么。但是如果糖尿病人喝了呢?如果保存不到位加糖的很容易返潮,变质了消费者不知呢?

近期我甚至听说,某些厂商用3块钱一斤的糖已经满足不了他们了。用了一种类似糖的甜味的东西来代替,价格低一半。我没有打听到那玩意儿的名字。sorry。

一句话,茶叶还是要保持它本质该有的。

现在说说加色素

先说说为什么加色素?为了外形好看,条形紧实,汤色红润。

那么茶的色是什么?

茶叶制作成各品类的茶,干茶外形有不同的颜色。这个颜色变化从化学的角度讲,就是茶叶细胞内部多酚氧化酶和茶多酚在不同的制作工艺上,各种不同的转化程度的过程。(大致理解一下就好,反正就是一个转化过程。)

比如绿茶,要求干茶色泽鲜绿、嫩绿、嫩黄等。那么它第一个步骤就是杀青。“青”是什么?就是茶叶细胞中的多酚氧化酶。把多酚氧化酶“杀死”,不让它氧化茶多酚,也就是不让它变红。

红茶,它制作过程中会形成色素: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影响着干茶与茶汤的颜色,以及茶叶口感品质。正因为茶叶多姿多彩的色泽,让我们品饮的同时,也愉悦了心境。

下面以红茶为例子

红茶添加的色素大部分是,柠檬黄、胭脂红、落日红等。虽然有食用色素,但是哪怕能添加的食物里都是有国家标准量的,茶叶是不允许的。

下面我们看看,市场上常见的三种金骏眉:

1、全黄的,或者说黄色比例大的

这种经常会误导消费者是高档货,早期被卖到上千上万一斤。其实这是最低档的。全国范围内成本不会超过300(甚至有100多)一斤。

2,黑的紧细的,带金毫

采摘:单芽图中的是比较高档的。

3,某宝99一斤买一送一的

采摘:一芽两三叶。

这是没加色的,是不是也挺好看的。做的好的喝起来还可以,有股薯香味。缺点是不耐泡,这也经常被某宝很多大店当金骏眉卖。

金骏眉:2005年被正山堂公司几个师傅用全芽的原料制作出来,后市场大火。金骏眉外形乌黑,带黄毫。全国能做的像的都开始做,真假金骏眉乱入。有的茶树品种做的金骏眉外形带黄色的会比较多。正好,还有卖点。结果全黄型的金骏眉就很好卖,商家可以误导消费者,外形越黄越好,金骏眉就这样以金灿灿的才是正宗金骏眉的误导在市场横行,可以卖大几千块一斤。

当时还出了很多通用包装都打着金骏眉。正山堂不干了,说金骏眉是我们的,你们不能用。然后开始打官司,要金骏眉商标的所有权。

一直打啊打的,在2013年12月。“金骏眉”成了茶叶的名称,而不是企业商标。所以只要是单芽的采摘标准,哪怕我从云南古茶树上采它发的芽用功夫红茶的工艺来做,都可以。所以也没太必要追求正不正宗,只需要知道分辨,什么样的金骏眉的品质会好,性价比高。

继续回到全黄型的1号那个。

为什么有的黄的多,有的黄的少呢?

这和茶树品种有关系。大部分做这种黄芽金骏眉的品种叫:福云六号。这个树种1958年被选育出来,品种特点是芽上茸毛多,这些毛制成红茶干茶后呈金黄色,且不易脱落。外形比较有卖相。

之后,全国都大面积种植推广,产量极高,茶青价格也很便宜。相比其他优质品种,在口感上水会偏薄,香气没那么持久,耐泡度低。全芽的也是属于“金骏眉”中的低端档次。

茸毛是在芽上。所以根部是不会黄的。不易脱落不代表不脱落,所以它的外形是不可能全部黄色。没那么匀整的黄。

要让它外形全黄,正规的做法只有一种:

用色选机专门筛选出黄的那部分,这样成本就会增加,但也不超过300。

市场全黄型的有卖点,误导消费者黄灿灿的才是高档的。好卖了嘛,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了追求更黄,降低成本。开始染色,为了色好染,加面粉揉捻后加色素。为了细,加糖。加糖还不够,要亮,加腊。

黑的金骏眉不需要染色和加面粉,大部分是加糖和加腊。

拿金骏眉举例子,是因为金骏眉还是比较好图文说明的。关于金骏眉分辨再具体点的,在我金骏眉染色的一个问题里会详细说明。

然后是,加香精、香料

1.茉莉花茶

香精,大多是茉莉花茶会加比较多。说白了还是和造价成本有关。

首先,茶香是最容易被人感知到的。特别是北方人,茉莉花茶是他们的最爱。

首先得简单的说说茉莉花茶的怎么做的,就知道怎么加香料了。

春季做好绿茶,到夏季出茉莉花的季节,进厂加工。正午12点最热的时候,把茉莉花蕊采下来,开的差不多了和做好的绿茶拌在一起。堆差不多20cm高,花香渗透到茶叶里。这得10几个小时,看,到凌晨了,这时候必须熬夜把茉莉花和茶叶分开,再把茶叶烘干。

我们管这过程叫“窨”,一次这个过程就叫“一窨”。所以你到市场里商家给你推的时候都会说,我这茉莉花茶几窨几窨的。好的茉莉花茶都有4窨左右。虽然越多越好,但工艺原料不到位,香是“窨”不进去的,成本也太高。这样工艺,好的茉莉花茶的香都是内在的,所以还是得喝。

看制作方法大家就知道了,茉莉花茶是再加工茶。不属于六大茶类里。

你看做茉莉花茶很苦很累吧,成本又高。

好,开始做假了。窨了一窨,直接喷香精好啦。外形又没差,外香闻起来又香气扑鼻。如果客户真的很浮躁,只愿意看外形闻闻香气来判断茉莉花茶的好坏,那就是正好了。

结果呢,很多辛辛苦苦做正规茉莉花茶的厂家利润被市场一直打压一直打压。没法卖了,不做了。我师傅从1986年开始做茉莉花茶到2007年,实在是被市场喷香精的货冲击的没有利润了,07年后就没做了。我也见过很多茉莉花茶厂商艰难支撑的情况。哪怕0利润都没法卖到喷香精的价格,所以那种货更猖獗。

除非我很了解渠道,不然我不会轻易去喝茉莉花茶。我一般都劝没有专业人士指导的买家,还是去北京那几家老字号买茉莉花茶吧。虽然贵了很多,至少正宗啊。仅限茉莉花茶,那些老字号也是去全国正规茉莉花茶厂收购他们的性价比最高的产品的,至少我知道几家给他们的供货厂商。

2.乌龙茶加香精情况

乌龙茶分4种:

闽南乌龙(铁观音、漳平水仙等)

闽北乌龙(岩茶为主)

台湾乌龙(金宣、阿里山)

广东乌龙(凤凰单枞等)

台湾乌龙

乌龙茶的特点是各异的品种香气,一般人家说乌龙茶添了香精的,是在闽南做假的台湾乌龙。

对台湾乌龙有了解的朋友大概都有听说过几个名字,比如人参乌龙,奶香乌龙,东方美人,都是以它独特的再加工香气闻名。这个做假很容易咯,香料香精香粉的,不多说。

其他的乌龙没多大必要加,因为当地各种树种做出来的品种香就够多的了。

从茶叶里分离出来的芳香物质有700多种,在茶叶制作过程中结合来结合去的,造就了中国的那么多各具特色的茶香。

铁观音

至于很有争议的铁观音,因为我知道市场上有不到10块的充当铁观音卖的本山啥的,开始我觉得没啥必要喷香精。

后来多方了解还是有一些这种情况存在的。

大概06、07年。,铁观音在北方市场开始火了,就是因为它独有的茶香,是内质的茶香。要关心铁观音的是农残、重金属污染和铁观音新工艺对胃的刺激的问题,比较要紧。

如果哪个店家把铁观音没放冰箱里卖,那一般都是非常便宜的货。至于铁观音做假的就是其他品种冒充铁观音卖咯,知乎里说这个的很多,什么本山,毛蟹,黄金桂。做出来的外形和铁观音很像,成本又低,批发市场上不到10块钱一斤的都有。

凤凰单丛

单丛有很多种香料的味道,电视台曝光过,有空我去找找视频(现在估计没人做了)。

3.绿茶

因为绿茶的保存是需要冷藏的,保存不好,时间久了就会有陈味。影响绿茶新鲜的口感,外形也会变的没那么新鲜。所以一些不法商家,对陈年的变为变色的绿茶,添加色素。

在早期市场还不是特别成熟的时候,会有在绿茶中添加“铅铬绿”的现象,这个是工业涂料,挺可怕的。但是现在听说的少了。

还有一种叫:叶绿素铜钠盐的玩意儿,也是一种添加剂。

可能是我见的少,总觉得绿茶加色素的情况应该不至于那么严重。见的大部分加加糖,增加甜度、让条形更细而已。

茶树本来就是常绿植物,再加上绿茶一直都是传统的茶品,国内绿茶的产量也是最高的。也就是说,手艺方面绿茶算是比较传统古老的了,名优茶里也很多都是绿茶。

很多绿茶厂流水线生产,对品质不讲究,会把叶底做的很黑,他们找到了个方法:加石膏粉,这样会让叶底不发黑,而外形绿。

加了石膏粉的绿茶汤色非常混浊。

我一直有说一句话。我不是为了断别人财路,只是为了您入口的一份健康。

我不想让大家失去喝茶的信心,这篇

如何辨别红茶中是否有人工添加剂?


最近由于xx大品牌的红茶被曝光添加了人工添加剂而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也引发了很多爱茶人对红茶的担忧。

其实“茶树”是个非常古老的生物品种,所以茶树的本身富含非常多的物质。正因为如此,人工添加的东西无法进入茶的本身,只能依附于表面,这也让我们的辨别显得容易了许多。

下面介绍一种我个人常用的鉴别方法,我给它总结成四步骤:高温泡、闷3秒、泡3泡、看变化。

PS:以人工添加蔗糖为例

1、高温泡:好茶不怕沸水(明前绿茶除外),高温可以把一款茶的优缺点全部快速的体现出来

2、闷3秒:蔗糖是极易溶于水的,在高水温中,3秒的时间足够把添加在红茶里的蔗糖溶于茶汤之中了

3、泡三泡:三泡的茶汤分开装,用以区别每泡茶汤的不同(红茶一般至少可以冲泡5次)

4、看变化:如果是添加了蔗糖,那第一泡茶汤的甜度要比第三泡的甜度高很多,而正常的红茶汤,第三泡才是状态最好的时候,这样的话就很容易看出是否人工添加了蔗糖

PS:人工添加的工业色素等其它添加剂成分,也可以用这种简单常用的方法来进行鉴别。

解决茶饮料中冷浑浊现象的方法


茶叶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应用最普遍的软饮料,茶饮料也是很好的保健饮品,全世界日均消费量在35亿杯以上,茶饮料已成为消费量最大的饮品。以前茶必须热饮,用沸水沏,这种方式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很不合时宜,而以茶叶为原料开发的瓶装茶饮料,在世界各地已十分流行,并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国内关于茶饮料研究较多地集中在加工工艺、茶饮料配方方面,对茶饮料的冷后浑浊、茶沉淀进行深入研究的仍然较少。有不少茶饮料生产工厂,来电咨询如何防止茶饮料的冷后浑浊现象,为此本所组织工程师进行了研究,开发出“茶饮料清亮剂”,加入到配制好的茶饮料中,使茶饮料清纯亮丽,不产生冷后浑,解决了茶饮料浑浊4之苦。

茶饮料灌装后,在常温下,特别在低温下(低于20℃),易产生冷后浑浊,严重影响产品外观,影响销售。茶饮料冷后浑浊是由于茶中的茶多酚与咖啡碱、蛋白质、氨基酸、金属离子(特别是铁元素)等成分发生络合而产生饮料沉淀。

防止茶饮料的冷浑浊可采取以下措施:

控制叶原料,要选择合适的茶叶,采收季节不同,不同品种,不同部位,不同的发酵程度都会影响茶叶热萃取的可溶成分,如采用茶粉作原料,则工艺更加简单。

选择纯净水作为茶饮料配水。水中的金属离子与酚类物质起反应,易产生沉淀和冷后浑浊,如铁离子、钙离子、镁离子易使茶饮料出现浑浊和沉淀。对配料水要经过水处理达到纯净水标准。

如不采用茶粉直接配料,而用茶叶进行萃取提汁,要掌握有关工艺参数:茶叶浸提投放量1%~1.5%,茶水比1∶100。浸泡100℃,浸泡时间10分钟。尽可能地使产品达到优良。

茶饮料的冷后浑,除加强工艺技术的操作外,加入健鹰牌“茶饮料清亮剂”投放量为0.07%~0.08%,能十分有效地克服茶饮料冷后浑现象,使茶饮料外观亮丽,受到不少厂家的欢迎。

茶饮料生产中要严控灭菌工艺,由于茶饮料中富含蛋白质、糖、游离氨基酸、维生素等物质,极容易滋生细菌,使茶液料变质和浑浊。因此,茶饮料需要完全灭菌,同时,茶饮料是微酸性饮料(pH6左右),一般采用超高温瞬时灭菌,135℃/4~5秒。此外,要严格控制灌装工艺。要防止灌装时造成再次污染,使产品质量存在问题。目前流行三位一体工序,间隔距离近,可有效地阻止细菌滋生。料温在85℃以上进行热灌装,最后旋盖(盖子使用前要进行杀菌,可用不留菌溶液进行消毒)热灌装后须经倒置杀菌,防止瓶颈内和盖子内灭菌不充分带来微生物腐败。

天然茶和“添加剂茶”怎样区分?


如今,喜欢喝茶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对于茶叶的选择也是大有讲究。可是,市场上出现的一些以次充好的劣质茶叶,却让很多人防不胜防,有些作假手法,即使是”老茶头“也未必一下就能分辨出来。

在茶叶中添加香精是比较常见的作假手段。香精茶一般价格都较低,普遍是一些陈茶或残茶,加入香精和色素进行翻新,或品质较差的茶用香精提香产生的。真正的好茶,谁都不会用香精来坏了本身的香气和味道。

辨别茶叶是否添加香精:闻干香

因为铁观音的特殊加工工艺,铁观音在干茶时的香味并不高,如果您捧一把铁观音放到鼻子下闻,香气清幽、自然,那么一般是没有添加的;相反,如果干茶的香味浓烈扑鼻、并且香味在鼻子里久久不散的话,那么加入香精的可能性就很高。

用手搓揉茶叶

你可以用手将茶叶进行揉搓,如果手掌中会依附上一些粉剂或颜色,那么也是加入了一些添加剂的。

低温冲泡闻香

用80度的水冲泡后,茶汤浑浊,或香气很高的,那么基本也是加入了香精的。因为铁观音一定要用95度以上的水冲泡,香气和味道才会出来,而大部分香精在80度的水温下,已经迅速溶解出香了。

观察茶香持久度

冲泡后,如果每一泡茶香都下降的很快,而且茶香缺乏变化,甚至冲泡到第三泡时,就没有了茶叶的香气,也有可能是添加了香精。

隔夜观察茶渍

茶叶喝完后,先不用洗杯,隔夜之后,第二天早上你会发现茶杯里会有一层厚厚的茶渍,如果茶渍的颜色呈浅黄、深黄、橘黄等黄橙色系的均可表示这道茶不含有任何添加剂,反之如果茶渍呈现出浅绿、深绿、墨绿等其他颜色则表示这道茶可能含有添加剂。

怎样区分茶叶是“添加剂茶”还是天然茶?


如今,喜欢喝茶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对于茶叶的选择也是大有讲究。可是,市场上出现的一些以次充好的劣质茶叶,却让很多人防不胜防,有些作假手法,即使是”老茶头“也未必一下就能分辨出来。

在茶叶中添加香精是比较常见的作假手段。香精茶一般价格都较低,普遍是一些陈茶或残茶,加入香精和色素进行翻新,或品质较差的茶用香精提香产生的。真正的好茶,谁都不会用香精来坏了本身的香气和味道。

辨别茶叶是否添加香精:闻干香

因为铁观音的特殊加工工艺,铁观音在干茶时的香味并不高,如果您捧一把铁观音放到鼻子下闻,香气清幽、自然,那么一般是没有添加的;相反,如果干茶的香味浓烈扑鼻、并且香味在鼻子里久久不散的话,那么加入香精的可能性就很高。

用手搓揉茶叶

你可以用手将茶叶进行揉搓,如果手掌中会依附上一些粉剂或颜色,那么也是加入了一些添加剂的。

低温冲泡闻香

用80度的水冲泡后,茶汤浑浊,或香气很高的,那么基本也是加入了香精的。因为铁观音一定要用95度以上的水冲泡,香气和味道才会出来,而大部分香精在80度的水温下,已经迅速溶解出香了。

观察茶香持久度

冲泡后,如果每一泡茶香都下降的很快,而且茶香缺乏变化,甚至冲泡到第三泡时,就没有了茶叶的香气,也有可能是添加了香精。

隔夜观察茶渍

茶叶喝完后,先不用洗杯,隔夜之后,第二天早上你会发现茶杯里会有一层厚厚的茶渍,如果茶渍的颜色呈浅黄、深黄、橘黄等黄橙色系的均可表示这道茶不含有任何添加剂,反之如果茶渍呈现出浅绿、深绿、墨绿等其他颜色则表示这道茶可能含有添加剂。

茶饮料中的冷浑浊现象如何解决


问:我们在生产茶饮料时遇到冷后浑浊现象,请问如何解决?

答:茶叶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应用最普遍的软饮料,茶饮料也是很好的保健饮品,全世界日均消费量在35亿杯以上,茶饮料已成为消费量最大的饮品。以前茶必须热饮,用沸水沏,这种方式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很不合时宜,而以茶叶为原料开发的瓶装茶饮料,在世界各地已十分流行,并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国内关于茶饮料研究较多地集中在加工工艺、茶饮料配方方面,对茶饮料的冷后浑浊、茶沉淀进行深入研究的仍然较少。有不少茶饮料生产工厂,来电咨询如何防止茶饮料的冷后浑浊现象,为此本所组织工程师进行了研究,开发出“茶饮料清亮剂”,加入到配制好的茶饮料中,使茶饮料清纯亮丽,不产生冷后浑,解决了茶饮料浑浊4之苦。

茶饮料灌装后,在常温下,特别在低温下(低于20℃),易产生冷后浑浊,严重影响产品外观,影响销售。茶饮料冷后浑浊是由于茶中的茶多酚与咖啡碱、蛋白质、氨基酸、金属离子(特别是铁元素)等成分发生络合而产生饮料沉淀。

防止茶饮料的冷浑浊可采取以下措施:

控制叶原料,要选择合适的茶叶,采收季节不同,不同品种,不同部位,不同的发酵程度都会影响茶叶热萃取的可溶成分,如采用茶粉作原料,则工艺更加简单。

选择纯净水作为茶饮料配水。水中的金属离子与酚类物质起反应,易产生沉淀和冷后浑浊,如铁离子、钙离子、镁离子易使茶饮料出现浑浊和沉淀。对配料水要经过水处理达到纯净水标准。

如不采用茶粉直接配料,而用茶叶进行萃取提汁,要掌握有关工艺参数:茶叶浸提投放量1%~1.5%,茶水比1∶100。浸泡100℃,浸泡时间10分钟。尽可能地使产品达到优良。

茶饮料的冷后浑,除加强工艺技术的操作外,加入健鹰牌“茶饮料清亮剂”投放量为0.07%~0.08%,能十分有效地克服茶饮料冷后浑现象,使茶饮料外观亮丽,受到不少厂家的欢迎。

茶饮料生产中要严控灭菌工艺,由于茶饮料中富含蛋白质、糖、游离氨基酸、维生素等物质,极容易滋生细菌,使茶液料变质和浑浊。因此,茶饮料需要完全灭菌,同时,茶饮料是微酸性饮料(pH6左右),一般采用超高温瞬时灭菌,135℃/4~5秒。此外,要严格控制灌装工艺。要防止灌装时造成再次污染,使产品质量存在问题。目前流行三位一体工序,间隔距离近,可有效地阻止细菌滋生。料温在85℃以上进行热灌装,最后旋盖(盖子使用前要进行杀菌,可用不留菌溶液进行消毒)热灌装后须经倒置杀菌,防止瓶颈内和盖子内灭菌不充分带来微生物腐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