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分类方法及其种类、代表品名

发布时间 : 2021-02-12
茶的种类及其代表品种 茶叶的分类及其特点 茶叶种类及代表

【www.cy316.com - 茶的种类及其代表品种】

茶叶品种繁多,其中中国最多。目前茶叶分类尚未有统一的方法,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制法和品质为基础,以茶多酚氧化程度为序把初制茶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青茶、白茶、红茶等六大茶类。这种方法已被行业内广泛应用。

结合茶叶的商品形态可把茶叶分成红茶、绿茶、花茶、乌龙茶、白茶、紧压茶和速溶茶等七大茶类。

在国外,茶叶分类比较简单:欧洲把茶叶按商品特性分为红茶、乌龙茶、绿茶三大茶类;日本则按茶叶发酵程度不同分为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后发酵茶。

国际上较为通用之分类法,是按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来作简单分类。

不发酵茶:绿茶,龙井、碧螺春;

半发酵茶:青茶(乌龙茶),冻顶茶、铁观音;

全发酵茶:红茶,滇红、祁门红茶。

按茶色不同来分类:

绿茶,又称不发酵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种类:西湖龙井、黄山毛峰、信阳毛尖、洞庭碧螺春。

红茶:以适宜制作本品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调、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种类:祁门红茶。

白茶:顾名思义,这种茶是白色的,一般地区不多见。白茶是我国的特产,产于福建省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台湾省也有少量生产。

黄茶: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这种黄色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堆渥黄的结果。

黑茶:由于原料粗老,黑茶加工制造过程中一般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为叶色多呈暗谒色,故称黑茶。此茶主要供一些少数民族饮用,藏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群众喜好饮黑茶,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种类:普洱。

cY316.com延伸阅读

普洱茶的仓储概念及其分类


一、前言

年份与仓储,一直是普洱茶多年来在消费市场容易最被诟病的罩门。储存环境的不同导致口感上的差异,甚至导致消费者在食品卫生安全的疑虑。香港仓储是近代普洱茶市场的主流,以高温高湿的人工陈化方式使口感快速改变,这也是渥堆熟茶的起源,然而有特殊气味。2001年以前的普洱茶市场主要在港澳台地区,绝多数老茶,包括极为少见价高的印级古董茶可说是香港湿仓茶的代表作品。而这些老茶,在现在北方与云南市场开发的同时,却遭到不少消费者与茶商的质疑,甚至责难。对笔者而言,1986年深入研究普洱茶至今,以品饮香港湿仓茶为主,不管是从科学检验角度,亦或口感上,并不认同一些消费者将香港湿仓茶列为「劣质」、「有害健康」的概念。本文,笔者从历史角度、地理环境、品饮口感,以及茶人涵养来分析与厘清普洱茶的仓储概念。

二、仓储概念

从2000年开始台湾普洱茶市场的风潮,笔者立即警觉到普洱资讯随着网路扩展与传递之快速,有关於年份与仓储状态都将有被探讨的空间,而不再是神秘未知。再者,以普洱老茶快速被大陆与国外市场消化,老茶将迅速消失於市场;加上对食品卫生的要求,可预见在未来普洱茶市场,消费者对於年份与仓储状态的辨识将会有高度求知慾。

好茶,除了需要好原料、好制程外,优质的储存环境更足以决定性的改变一切。温度、湿度、通风性、光线、压力、杂味等等,在在影响茶品香气口感转变,以及陈化速度。然而,市场上一直以年份来评估茶品价格,是否年份越久品质越好?

好茶的定义,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优质普洱茶品的首要条件,就是要乾净,如果仓储环境不当,尽管是数十年或是百年茶品,也不尽然有品饮价值。健康、喜欢、符合自己经济能力,就是好茶!

入仓茶

将茶品储存於某一仓储环境,而企图以人工方式改变自然环境,例如增湿、增温、不通风等等,以利茶品快速陈化,此即『入仓茶』。一般坊间加以区分为「乾仓」、「湿仓」,然以传统香港茶仓在快速陈化的仓储中,只有高温、高湿、不通风的仓储,所谓乾仓、湿仓茶品只是同样仓储中不同状态的茶品。

湿仓茶汤色较暗而深、不清亮,除非仓度非常轻、老茶或退仓多年的茶品,才有可能清亮而油光。汤滑水甜,口感饱满;适度入仓,时常会有超越未入仓茶的表现。但最大缺点,就是不管怎麽退仓,永远都有仓味。

辨识湿仓茶的几个要点,可从外观、汤色、口感、叶底等做综合判断。受潮茶品特点:

一、基本上会有所谓白霜,严重者出现黄点、绿霉、黑毛。仓储较轻者,则仍会出现茶面油光的状态。

二、茶菁条索模糊、无光泽。

三、茶饼中心坚硬而边缘散落。

四、容易有茶虫嗜咬、白色丝状黏液痕迹、虫屎。

五、外包纸张与内飞容易有茶渍。

六、汤色较深、偏黑,较不清亮。

七、口感闷顿,不清爽、有杂味。

八、叶底色杂、不均,容易出现黑硬碳化。

未入仓茶

定义相对於入仓茶,没有刻意加湿、加温、不通风、添加其他要剂或物质等等,随自然四季变化、自然储存於人类可以长时间生活生存的空间,此称未入仓。

未入仓生茶,汤色从金黄、黄红、灭晟⑼噶羚昙t…依年份与制程、品种不同而有所变化;共同特色与关键在於汤色清亮,且泛油光。

「果酸」是稍有年份未入仓生茶品主要特色,口感清爽不腻、回甘强,茶韵足、杯底留香。四、五十多年的印级茶,如果没有入仓,以重手浸泡仍微带苦涩味。缺点在於陈化速度慢,苦涩度高、汤质相对较薄。

翻仓

在私人仓储中,因长时间储存,空间内相对温湿度与通风性有所差异,储存於仓储上方、下方、前面、后面空间的条件一定不同。为求整批茶品陈化速率相当、缩小差异性,会将茶品位置做适当调整,称之。

退仓

因湿仓茶是以人工快速陈化仓储,通常使用高温、高湿、不通风方式,其产生有如腐质稻草、泥土味等对多数人来说不易接受。茶商将茶品置入特殊环境,如高温、低湿、通风方式将茶品内令人不快之杂味消除大部分,此称之「退仓」。

此类仓储,在香港属於传统退仓仓储,但若温度太高,将会使茶菁变成黑而不亮,茶汤滋味薄水的茶品。

斗茶

『斗茶』,在民间流传已久,切确年代笔者尚无考证,在此仅将此法用於检

测二种茶品优劣与仓味。二种茶在相同客观条件下,使用相同茶具、相同的水冲

泡水、相同置茶量、相同水温、相同冲泡时间、相同泡数、相同杯子等等,二种

茶交替喝,如果出现其中一泡茶的滋味出现大变化,比如滋味变淡、出现杂味、

苦涩味增加…等等,则此泡茶质相较劣於另一泡茶品。

斗茶的情形下会将较劣质的茶品缺点表现出来,而当明显入仓茶碰到没有入仓茶时,「仓味」它会成为缺点,如同杂味般被突显出来。然,明显入仓茶(较闷的茶)单独喝的时候,不会有此感觉,主要是因为茶内的浸出物质中许多活性物质会成为对比物质。入仓茶,在增湿、增温、不通风的环境下,基本上与熟茶洒水渥堆过程有些类似。若将入仓茶或是熟茶以120度以上的高温烘焙,所排出的味道,二者十分相近。

通常监定有无入仓,笔者以新制栽培型野生茶为对照组。为何使用新制栽培型野生茶?如前文所提「斗茶」是以茶品互相比较,如果对照组不够乾净、浸出物含量不高,也就是茶质不好或仓储状态不够明确,将无法明确突显对方的缺点。

茶园茶(台地茶)茶质如果不够好,以内涵物质不及对方时,在口感上可能会略逊一筹;此时,对照组茶质输了如果出现杂味,将无法确认是仓储的杂味,还是茶质的杂味?

最后使用栽培型野生茶监定茶质与仓储状态的主要因素,可能再几年后容易被推翻。1956-1996年之间(古董茶品之后)的茶品,坊间量产茶品少有纯野生茶。直至1996年以后,尤其1999年以后的茶品出现大量栽培型野生入仓茶;如果仓度轻、茶质好,以新制栽培型野生茶做对照组,如果茶质不够厚重,可能无法将入仓茶的杂味比较出来。

三、湿仓的形成与背景

香港茶商将茶品有计画、概念性快速入仓与陈化,源自於五零年代陈春兰老号(香港荣记茶庄吴树荣先生口述).以五零年代以前,当时的时代背景,香港茶楼所使用茶饮是以大量而低价茶品供消费者无限制饮用,绿茶、乌龙茶、铁观音单价偏高,低价而量大的普洱生饼、生沱、生散茶(晒青毛茶)成为其首选。然而港人习惯口感以重烘焙乌龙、铁观音为主,普洱茶(当时没有渥堆熟茶)过於苦涩,港人遂将之置於地仓使之自然陈化,过程中意外发现高温、高湿、不通风环境能使之快速陈化;在不断的观察与实验后,五零年代初期即成刻意人工仓储之方式。五零至六零年代云南方面所考察学习之洒水渥堆制程,即源自於此概念。

1995年以前,香港老茶庄老茶人对普洱茶的概念是一定要入仓的且不重视年份,如果不好喝,尽管时间怎麽久都是不适合品饮的。在香港老茶庄贩售普洱茶,很多都是将外包纸与内飞拆下,不管年份与品牌。即使现在,老茶人仍然如此认为;「云南所生产的茶品只是半成品,必须要经过适当的仓储,才能产生普洱茶真味,这才是真正的普洱茶」。因此,湿仓茶品的概念,不只源自於香港,也成就与定义於香港。

四、湿仓与渥堆熟茶

2001年以前,所谓普洱茶品饮文化与资讯全来自香港仓储概念,港、澳、台品饮普洱茶即以香港湿仓茶为主,只是茶品在仓储程度上的差异。如上述所言,渥堆熟茶的制程源自於港、粤人工快速发酵陈化之概念,二者在制作原理与生化分析上有雷同处,均以高温、高湿,闷的方式使其产生菌类以达内含物质快速降解、聚合作用,以改变其香气口感。经由多位专家学者分析晒青毛茶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并不会产生黄麴毒素等致癌物质,在摄氏80度以上沸水冲泡时所有生菌数归零,这显示普洱茶在适量品饮状况下无危害人体健康之虞。甚至,在【普洱茶中霉菌毒素之研究】(陈秋娥)一文中,直接将黄麴霉菌接种於晒青毛茶,结果在灭过菌的实验组中出现不足以致病的微量黄麴毒素;这实验证实,普洱茶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都不会产生致病量的黄麴毒素。

从另一角度思考,二广与港、澳地区温湿度均高,相对於北京、西安等北方、西北方乾燥气候,就算不刻意入湿仓,二广与港澳地区如果没有刻意保持乾燥(另一角度来说,就是以现代科技观念控制仓储,简称"技术仓"),随意置放於自然环境中,很容易因为湿度过高而产生「湿仓效果」。这是笔在长时间走访大陆各大城市,所得到的经验。2005年春天,笔者连续在北方停留近一个月,最后居然发现连自己都觉得从南方带过来的未入仓茶品都有湿闷味,这是让笔者难以忘怀的体验,所谓乾仓与湿仓,并非绝对而是一相对的感受。在此之后,笔者深深体会「一方土水养一方人」这句古谚,品饮者在健康无虞的前提下,以自我喜好口感选择茶品,尝试多样可能性,不需要去排斥别人的观点与口感喜好。

结语

2001年开始,笔者在网路与杂志上推行「未入仓茶」的概念,并非反对湿仓茶,目的只是提醒消费者,喝普洱茶除了传统香港仓储之外,还有另一香气口感与概念可做选择。另一目的,因为笔者在当时已经预见普洱茶市场将会不断扩大,老茶消耗速度十分快、市场也将北移大陆传统绿茶的北方市场,未入仓茶将是未来主流茶品。

因此本文探讨普洱茶的仓储,尤其分析湿仓茶的特点,并非表示笔者完全否定与排斥入仓茶。笔者品茗普洱茶二十年来,所品饮茶品,尤其印级古董茶都是入仓茶为主。适度的调控提高温湿度能令茶品快速陈化,以及提升香气、口感。但其风险太高,并非一般消费者储存茶品所能做到。湿仓茶有其传统优势,与其品饮价值,而在现代科学检验标准之下,也证实湿仓茶并不会为害人体健康,消费者不需去过於排斥湿仓茶。每个人有自己喜好,不须因此藉以排斥或攻击他人。

详解普洱茶茶树种类分类


以茶种分类:阿萨姆种(普洱茶种)、非阿萨姆种(非普洱茶种)

以茶种分类:阿萨姆种(普洱茶种)、非阿萨姆种(非普洱茶种)

“阿萨姆”是拉丁名“assamica”的中文直译,并不代表该种的原产地在印度阿萨姆。1981年张宏达教授将var.assamica的中文名改为“普洱茶”,被中国学界接受,但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地区,该种仍延用“阿萨姆”这个中文名,在学术交流中,则以拉丁文名通用。

也有中国植物学家认为:var.assamica“由于用了“普洱”这一名字,造成了种名(普洱茶种)、地名(普洱县)、茶类名(普洱茶)和品种名(普洱大叶种)的重叠,这就是人们对‘普洱茶’定义不清楚的原因。”

植物学家对阿萨姆种(普洱茶种)的形态描述为:

“生长在热带、南亚热带的乔木、小乔木树型、叶大质软,花小瓣薄,子房多毛,花柱3裂的茶树”。它的主要自然分布区域,在我国的西南部、南部及中南半岛北部。包含了大叶品种与中、小叶品种。

“普洱茶”成品中,以原料茶种划分有:阿萨姆种(普洱茶种)和非阿萨姆种(非普洱茶种)之分。

以茶树进化类型分类:野生型、栽培型、过渡型

野生型:是茶树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后保留下来的茶树类型。

栽培型:是野生型茶树在人工栽培驯化的过程,不断累积基因变化,经过很长时间以后,遗传特征发生明显变化的茶树类型。

过渡型:基因变化处于野生型和向栽培型过渡的程中,遗传特征兼有野生型和栽培型的特点。

以茶树种植管理方式分类:野生茶、茶园茶(野放茶、台地茶)

野生茶:是生长在野外无人工管理,完全自然生长和发展的。

茶园茶:人工种植、有人工管理的。

台地茶:原意是指那些外观整齐、高度相仿的茶园茶。“台地”一词,源于地理学,是指“四周有陡崖的、直立于邻近低地、顶面基本平坦似台状的地貌。”“台地茶”原是用来描述茶园外观的,而形成这种“台地”样外观的必然条件,是人工管理修整。

以市场自然分类:古树茶、野放茶、台地茶(狭义)

古树茶:禁采范围之外,茶树龄在百年以上古茶园或古茶树。无论是否人工种植,都是长期无人工管理。

野放茶:它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茶树龄通常在50年至百年之间。人工种植,无人工管理。

台地茶:通常指狭义台地茶,绝大多数为1985年以后推广种植,茶树龄在二十年左右。多为人工培育无性繁殖灌木型,密植,高度人工管理。

以中国茶的茶树品种划分

依照中国茶的茶树品种划分,首先会依茶树的繁殖方式分为有性系品种和无性系品种两大类。1985年之前,中国国营厂所生产普洱茶成品的主要原料是有性繁殖的群体种。群体种,是阿萨姆种人工种植有性系品种的总称。1985年后渐被淘汰。1985年后推广种植的良种茶,均为无性系品种。

其它一些分类

云南大叶种:不是茶种,也不是茶树品种。将此说法用于界定普洱茶原料,很容易将一直作为普洱茶原料的阿萨姆种中、小叶茶排除在外。老树茶与大树茶:与古树茶一样,是市场上逐渐形成的对于树龄的表述。它们与古树茶之间的区分与古树茶、野放茶的区分相仿。

昆明地区茶叶的保鲜及保存作用种类方法


1、不发酵茶

不发酵茶类包括绿茶(如:龙井、碧螺春〕、黄茶(如: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白茶(又叫轻微发酵茶,如:寿眉、银针白毫〕。不发酵茶是所有茶类中最易陈化变质的茶,极易失去光润的色泽及特有的香气,含高量的维生素及活性的营养素,极容易受到破坏,所以储存的要求也极高。基本上,储存必须做到:防晒、防潮、防气味。如果是家庭贮藏,绿茶建议放在干燥的大号咖啡瓶内。可以先取餐巾纸放进微波炉,用“解冻”档转两分钟烘干,把烘干的纸(有棉花纸更好)放在茶叶罐内摊开,然后再把茶叶放进并盖上罐盖。最后在茶叶罐外套上保鲜袋后放进冰箱速冻室。这样的话,一两年后再拿出来,色、香、味照样不变。大量的情况下可采用锡罐、铁罐、食品袋、热水瓶等可密封的容器装贮茶叶,容器内应衬好食品膜袋,尽量少开容器口,封口时要挤出衬袋内的空气,以减少茶叶的氧化变质。有条件的可用抽氧充氮袋贮茶叶,或者将茶叶袋内空气抽后立即封口,使包装袋内形成真空状态,从而阻滞茶叶氧化变质,达到保鲜的目的。真空包装时,选用的包装袋容器必须是阻气(阻氧)性能好的铝箔或其它二层以上的复合膜材料,或铁质、铝质量拉罐等。

2、半发酵茶

半发酵茶即乌龙茶类,又可称为青茶,它既有不发酵茶的特性,又有全发酵茶的特性。所以,储存青茶必须像储存绿茶一样:防晒、防潮、防气味。不过,青茶是经过发酵的,所以比绿茶稍微便于储存。不藏冰柜的话,绿茶可保用约一年,青茶则二、三年。青茶又有轻焙、重焙之分;轻发酵、重发酵之分。大致上,轻焙、轻发酵者,较近似绿茶。所以,寿命较短,收久的话得藏冰柜。一些如台湾的高山乌龙,是微微发酵的,寿命便如绿茶般脆弱。半发酵茶与不发酵茶的储存方法,基本相似。不过,由于青茶寿命较长,储存要求便可松懈些。根据青茶的轻重焙、轻重发酵而酌时储茶,便能保存青茶的新鲜了。有的青茶,如武夷山之岩茶,人们有时故意久藏。待两三年香气渐渐消失之后,便有了医疗作用。当地人剥柚子皮而取柚肉,然后将岩茶塞入柚皮中,再用针线缝回柚子状。整粒裹了茶叶的柚子皮挂在通风处阴干,据说有医疗作用。这种茶叫柚子茶,也是储存茶叶的一种方法。

3、全发酵茶

全发酵茶有红茶与黑茶。这种茶经过完整的发酵过程,已无绿茶的特性、特质。茶叶的本质与味道已转换成发酵之后所特有的味道。这种味道,越久越醇,价值越高。保存的方法可以粗放一些。因为它们陈化变质较慢,较易贮藏。避开光照、高温及有异味的物品,就可较长时间保存。有时候,只要环境湿度不是太大,不那么密封的容器也可以,所以不需要特别去防潮、防晒。不过,将它密封也是可以的,免得受异味侵袭。比如普洱茶可以采用“陶缸堆陈法”:取一广口陶缸,将老茶、新茶掺杂置入缸内,以利陈化。对于即将饮用的茶饼。可将其整片拆为散茶,放入陶罐中(勿选不透气的金属罐),静置半月后即可取用。这是因为一般的茶饼往往外围松透,中央气强。经过上述“茶气调和法”处置后,即可让内外互补,享受到较高品质的茶汤。

茶叶的保存方法:

1、最简单的冰箱保存:将茶叶置于干燥、无异味、能密封的盛器瓶中放入冰箱的冷藏柜中即可。如茶叶数量少而且很干燥,也可用二层防潮性能好的薄膜袋包装密封好,放在冰箱中。

2、最普遍的铁罐存放法:将茶叶装入有双层盖的铁茶叶罐里,最好装满而不留空隙,这样罐里空气较少。双层盖都要盖紧,用胶布粘好盖子缝隙,并把茶罐装入两层尼龙袋内,封好袋口,已达到最佳贮藏效果。

3、最方便的复合薄膜袋贮藏法:将茶叶装入复合袋内,挤出袋内空气,用封口机封好袋口,再套上塑料袋,扎紧袋口,置于冰箱下格内冷藏。

4、最实用的保温瓶贮藏法:将茶叶装入干燥的保温瓶内,盖好瓶塞,用白蜡封实,再用胶布封好。

另外我们要法意的是,茶叶在保存时的含水量:绿茶不能超过5%,红茶不超7%。我们可先将茶叶炒干或烘干,然后再收藏;茶叶也需要避光和隔热,所以对贮藏的环境有一定要求。

喝茶时注意事项:

平常喝茶要有个度,人体一天内如果吸收过多的茶水对健康也是有影响的。一般,健康的成年人,平时又有饮茶的习惯,一天饮茶6克-10克之间,分2次-3次冲泡最适宜。对于体力劳动量大、体能消耗多、进食量也大的人,尤其在高温环境,或接触有毒物质较多的人,一日饮茶20克左右也是可以的。而食油腻食物较多、烟酒量大的人,也可适当增加茶叶用量。值得注意的是孕妇和儿童饮茶量应适当减少。

喝凉是该喝凉的茶还是热的茶呢?其实,喝热茶降温快,而且还可使人耳聪目明,神思爽畅。实验证明,喝热茶时,通过发汗,可使人体皮肤表面温度在数分钟之内明显降低,大大改善口渴的感觉;而喝凉茶时,皮肤温度变化并不明显。所以,在炎热的夏天,还是喝热茶来的更为解渴。

茶叶香气的来源及其组成


嗅觉的来源

人之所以闻到气味,是因为处于鼻膜处的感受器感受到挥发性的,通常含有氢、碳、氮、氧或、硫磺等化学物质的刺激。当这些物质以气体的形式被用力吸入或以蒸汽的形式通过吞咽被排除体外时,就与人体的感受器接触。鼻隔膜能分辨数千种不同的气体,通常人能分辨出平均4000-6000种气体。

气体进入鼻腔的途径

在正常的呼吸过程中,空气是不能直接接触到鼻隔膜的。然而用力吸或者吞咽通过一系列的鼻隔膜把气体送入鼻腔,使这些有气味的气体留在了鼻隔膜处。嗅觉区域含有基细胞、足细胞以及感觉细胞。人体内大约有1000万-2000万这样的感受器。

茶香的评价方式

关于茶叶香气的描述及评价,大体有两类:

一种是消费者(茶客)的评价,这种描述是相当感性的描述,而不适用于产品开发及分析,所以在香气评价语只能做参考,不可做依据,但在具体的环境下极具感染力。

一种是评茶的专用术语,茶叶的香气的评价术语对比其它物类的香气评价术语有其独特性。许多香气分析评价采用某一类熟悉的物料香气作为其特征指标,如坚果香、苹果香等很直观的香气术语。而茶叶香气评价术语中这部分用的极少,评茶自有其特殊性,但茶叶专业术语相对而言,直观性差一些;而从另一方面讲,评茶时由于许多原因,不可能长时间的评价一个单一的茶品,一般是快速的品尝、快速的评价,从而得出快速而精准的结论,同时也降低了因舌头、鼻子的感觉“疲劳”效应。而在品尝过程中茶汤大多是不喝下去的,吸取一小汤勺茶汤后,用嘴巴吸入空气,让茶汤在舌面滚动,分别布满舌的前段,后段,及两侧的重点部位,充分感受茶汤的各种滋味,同时通过吸入的空气,将此时已形成“薄膜”茶汤蒸发的香气物质带入鼻腔,此为逆鼻腔路径,但评茶中吞咽后的香气难以评价,譬如唇齿留香,喉韵等感受只能作为想象性的感性术语表达,因此这部分感受也没有列入正规的评茶术语当中去。

在这里借鉴了咖啡的香气评价方式来评价茶叶的香气,从这个方法(或者仅是一条思路)去评价茶叶香气,应与消费者(茶客)的感受更容易对应,且不易失其客观性。

茶叶香气的组成部分

香气——从新的干茶中发出的气体

香味——从新泡的茶中里发出的气体

气味——吞咽茶汤从鼻腔里散发的水汽

回香——吞咽茶汤后留在口中的余香

品尝茶汤时,细细体味香味在不同阶段的特点,揭示不同阶段的香味特征,是准确评价一种茶气味的关键。而四类组成茶香里的每一个部分都与茶叶芳香化合物中的一组或者两组有关(《茶叶香气科学分析一》、《茶叶香气科学分析二》)。

香气

干茶香气一般不做重点评价,此部分是一些高挥发性的香气物质组成,而一旦处于高温条件下,此部分香气极易挥发掉,所以干茶的香气与冲泡时候的茶香很多时候是截然不同的。以前曾有一种辩茶方式,即取一把茶叶,然后从口中呼一口热气,再嗅一下茶香来做判断,对于花茶、绿茶这种方法比较灵验。但是这种方法也不太卫生,现在很少用了。

香味

茶叶与热水接触后,水的热量把茶叶中的有机物从液体变为气体,这些新释放出来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一些大分子结构的物质。他们是形成茶香的主要因素,也是茶香中最复杂的气体混合物,属于中度挥发性的气体。本人在泡西湖龙井时候,更愿意使用中投法,让龙井茶的香气充分挥发,香气的效果远远强于下投法(上投法则茶叶不易下沉,影响品饮),个人认为名优绿茶更易采用上投法及中投法可以充分领略名优绿茶的香气。

气味

如果将茶叶啜入口中,或用力将茶汤吸到喉咙的上额后部,一些额外的在茶汤中以液体的形式出现的有机物,就会在这个过程中被气化。另外原来在茶水中被束缚住的气体也被释放出来。他们是形成气味的主要成分,也是难以挥发的气体。这部分香气含有茶叶烘焙时焦糖化反应形成的物质及部分糖苷水解的高沸点香气物质。发酵程度较轻的乌龙茶,如清香型铁观音其香气则表现在香味上,品质较佳的铁观音及经过烘焙的岩茶则表现在气味上。尤其是上好的岩茶,在口中的气味本身就表现出很强的层次感。个人认为品质佳的乌龙茶其香气应该着重在气味上,而非香味,也就是做到溶香于水,滋味与香气达到充分的融合。乌龙茶的气味由其两个核心工艺——发酵与烘焙所决定,当然好的原料也是关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品饮过程中,香气与滋味是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

回香

把茶汤吞咽进喉咙,如在品评茶汤的过程中,把空气从喉咙挤压进鼻腔时,在上颚的一些较重的有机物就会汽化、蒸发。这些气体构成回香的主要成分。茶叶经过重度烘焙后,形成许多重分子化合物。许多高品质的乌龙茶皆可以体会到唇齿留香的感觉。

茶叶的香气和香味由茶中气体挥发闻到的,可以定义为茶香,而茶的气味和回香则是水汽挥发而闻到的,是通过品尝而闻到的,更接近于味。

普洱茶有哪些分类方法?


“这是什么茶?”日常在店里喝茶,不论是喝普洱茶生茶还是普洱茶熟茶,很多茶友都会这么随口一问。我的回答常以“普洱茶、生茶、熟茶”三词回应,在茶友看来,我的回应或有点敷衍了事,或有不礼貌之意,但回应确属实情。从普洱茶制品的类别来讲,自普洱茶熟茶问世以来,普洱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口感风味一分为二,即分为现行普洱茶国家标准定义(GB/T22111-2008)规定的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这也是普洱茶最为简单的分类法。

今天与诸位茶友,一起梳理近年来普洱茶茶商一向惯用的分类法,该是如何分类的呢?由于制作工艺的特殊性,普洱茶又可细分为传统工艺和新工艺普洱茶两大类别。下面,就按照这两大类别来细谈普洱茶的各种分类法。

一、按传统工艺分类

以树型作为分类划分标准,普洱茶大可分为这几个类别。

第一种,以野生茶树鲜叶采制的成品,称之为野生普洱茶,此种茶叶制品含毒性且性寒,多属于禁产品;第二种,以种植、栽培型茶树鲜叶采制的普洱茶,称之为栽培型普洱茶,这是普洱茶市场上流通的主流产品;第三种,以过渡型茶树鲜叶采制加工的普洱茶制品,称之为过渡型普洱茶,这在消费市场上,其占有量较少。

以采摘作为分类划分标准,普洱茶制品可分为芽孢型普洱茶、芽尖型普洱茶、一芽一叶型普洱茶、一芽二叶型普洱茶、老叶型普洱茶等。其中,芽孢型普洱茶制品在全普洱茶制品中极为少见,偶尔在茶圈内或能碰巧一见,这类制品是以割“茶树心脏”为提前条件而制成的成茶制品。

以季节作为分类划分标准,普洱茶制品可分为普洱春茶、普洱夏茶、普洱秋茶、普洱冬茶。在普洱茶制品中,又以普洱春茶和普洱秋茶两种原料加工而成的成品为主。若以质论,相对来讲,普洱春茶的内含物质要高于普洱秋茶,这是普洱春茶在口感、滋味、茶汤饱满度等方面优胜于普洱秋茶的缘故。在近几年的普洱茶消费市场上,从制品的总产量来讲,普洱春茶的产量略高于秋茶的产量。当然,也不撇开,部分茶企为了一时利益,将以普洱秋茶原料冒充春茶出售,或以普洱春茶、秋茶原料拼配压制,冒充春茶制品的作为。若以价论,整体而言,普洱春茶的价格均在普洱秋茶之上,其价格是普洱秋茶两倍及以上。

以造型作为分类划分标准,普洱茶制品可分为普洱饼茶、普洱砖茶、普洱沱茶、普洱柱茶以及小巧玲珑的龙珠制品等。从消费市场来看,目前的普洱茶制品多以200克、357克的普洱饼茶为主。

以产地作为分类划分标准,可分为版纳茶区、临沧茶区、普洱茶区、保山茶区。随着古树茶、山头茶概念性制品兴起,普洱茶四大产区日渐细分化。在版纳茶区多以山头茶趋势细分,如澜沧江以东细分为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易武古茶山,这些古茶山又细分为村寨茶、小产区茶等,澜沧江以西细分为曼糯、勐海勐宋、南糯山、帕沙、贺开、布朗山、景洪勐宋、巴达茶山等;在临沧茶区,多以村寨茶趋势细分,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以冰岛茶为主的勐库十八寨茶;在普洱茶区,若以山头论之,可分为二十六大古茶山,即位于普洱中北部景东、镇沅、景谷三县古茶山15座,东南部有墨江、宁洱、江城三县古茶山8座,西南部澜沧县古茶山3座。

以陈期作为分类划分标准,普洱茶制品可分为普洱新茶、中期茶、老茶等。从投资收藏和品饮二元价值来讲,普洱新茶的投资与收藏前景较大,品饮价值略低;中期茶更适宜品饮,投资与收藏价值略低。而老茶,遵循着“物以稀为贵”为原则,在拍卖市场上较为常见,可作为“文物”收藏,但不具较高的品饮价值。

二、按新工艺分类

从投资收藏和品饮二元价值来讲,这类新工艺普洱茶制品更适宜品饮,口感更佳,但不具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属性特征,因而,也不具备投资与收藏价值。在目前的消费市场上,这类茶叶多以“绿茶化”“黄茶化”“红茶化”制品为主。其中,绿茶化普洱茶制品,其特点是“香”高;黄茶化普洱茶制品,其特点是“汤”艳,茶底发黄;“红茶化”制品制品,其特点是茶底红等。

三、从其他分类法

普洱茶其分类法何其多,远不止这些列举的类目。比如,以仓储环境来看,普洱茶制品可以分为干仓、自然仓、湿仓普洱等;以及独具地方风味和特色的地域仓,如北仓、南仓,大马仓、韩仓、港仓、昆明仓普洱等;在这些仓储的普洱茶,风格不一,品质各异,说不上哪一种好过哪一种,总是“有人喜欢有人嫌”,这是另一话题了。

普洱茶是如何进行分类的?分为哪些种类?


有一朋友过来玩,看到普洱小沱茶觉得很有意思,笑称“这是什么茶?怎么像粑粑一样?”说真的,我一开始接触时,也觉得奇怪,怎么有这种形状,怪怪的,其实,背后都是有深意的。普洱茶紧压茶除了有小沱茶,还有普洱贡茶、普洱紧茶、七子饼茶、普洱砖茶等分类。而这些茶的缘起,都是有故事的。为此,小普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普洱茶常见几大分类

普洱贡茶:东晋《华阳国志》记载了周朝时,云南茶叶已进贡朝廷。所进贡的普洱茶是八色茶品,有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其中有一种叫“女儿茶”最受当时所厚爱,也是后人时时称赞不绝。连大观园里贾宝玉都喜欢普洱女儿茶。

普洱紧茶:原产于勐海,民国元年至六年(1912~1917),勐海首先改制成带把的“心脏形”。1967年,云南勐海茶厂将紧茶的茶青,改成长方形的砖块。这批末代紧茶,初步推测有70年以上的陈期,是目前市场上能买到最老的紧茶了。

普洱方茶:外形为正方块,每块净重125克。方茶中还有一种普洱方茶,古称普洱贡茶,正面有“福寿方茶”或“福绿寿喜”方茶四字,又称“四喜方茶”。

普洱小沱茶:在沱茶发展演变过程中,有用嫩芽为茶青,也有以老叶为茶青的。因为以嫩芽茶青揉成紧团时,会非常紧密结实,在干燥过程中,不容易干透,所以改进做成碗形,成圆体凹状,便于烘干。

普洱茶砖:为长方块状,规格为14*3*3.0或15*1*2.5厘米,每块净种250克,现还有500克、100克、200克、3000克几种。

七子饼茶:“文化大革命”时,将繁体字的绿印饼包装,改为简体字的饼包纸,而名称由“中茶牌圆茶”改成“云南七子饼”,是目前产量最大的一种普洱茶。每块重357克,直径20厘米,中心厚度2.5厘米,边厚1厘米。

现还有每块重380克、400克、500克几种规格。因包装时每筒装七饼,故名七子饼茶,寓意“七子扬名”、“圆满大方”,形似圆月,“七子”寓意多子、多孙、多福贵,含有家人团圆,幸福美满之意。

金瓜贡茶:用来制造金瓜贡茶的毛料都是一级芽茶,经长期存放后,会转变为金黄色,所以被称之为金瓜贡茶。普洱金瓜贡茶,我们称之为“普洱茶太上皇”。

那为什么普洱茶要做成紧压茶呢?

首先,紧压茶经过紧压,能够较好的保持茶叶中的天然香气,同时,紧压茶体积小,方便包装、运输、存放,还利于防潮、防杂味。其次,紧压茶在加工过程中,经历了高温蒸汽的短时熏蒸,水份的增加,生物活性酶得到激活,对后期转化产生一定的加速作用。普洱茶紧压之后,丢失了什么?那是不是所有的普洱茶都适合做紧压茶?你知道么?

古今六大茶山及其茶叶特性(下)


之前我们所说的古六大茶山的产茶量已渐少,产茶重心已移至新六大茶山(江外六大茶山):

1、南糯山: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回甘、生津好,汤色桔黄、透亮。透着蜜香、兰香,谷花茶淡香如荷。历史上是闻名遐迩的古茶山,至今仍存活着一株已逾千年的栽培型的茶王树。

2、布朗山: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快、生津强,汤色桔黄透亮。香气独特,有梅子香、花蜜香、兰香,是很多中外客商和普洱茶爱好者梦寐以求的收藏佳品。

3、巴达山:属乔木大叶种,这里生长着成片的栽培型茶树和野生茶树林。贺松村大黑山上就生长着一株1800年的野生型茶王树。此山茶叶味苦涩,回甘、生津快,汤色桔黄晶莹、透亮,条索墨绿油亮。香气好,有梅子香、蜜香。

4、南峤茶山: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薄甜,汤色深桔黄,香气一般,茶叶等级低。

5、勐宋茶山: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苦涩,微回甘、生津一般,汤色深黄,条索墨黑。

6、惠明景迈山:属乔木大叶种,十二大茶山中乔木树最大的一片集中在这里,号称“万亩乔木古茶园”。苦涩重、回甘生津强,汤色桔黄剔透。这里的乔木茶树上还生长着一种寄生物俗称“螃蟹脚”,可消炎怯痰、对治疗胃病和糖尿病较有效。

古今六大茶山及其茶叶特性(上)


普洱茶产区有古今六大茶山之说。古六大茶山和今六大茶山分布在澜沧江南北,分别是古代和现代出产优质普洱茶的主要地区。

据清人檀萃的(滇海虞衡志》载:“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枚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曼撒,周八百里。”书中所说的便是明清时期享誉一时的古六大茶山。史上云南大叶茶的主产地。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古六大茶山(江内六座)茶叶特性:

1、革登山: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呈淡清香,汤色深桔黄。

2、莽枝山: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较淡,汤色深桔黄。

3、倚邦山:属乔木小叶种,回甘快、生津较好,香气幽香如澜,汤色深桔黄。

4、蛮砖山: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好,香气呈梅子香,汤色深黄。在历史上有喝蛮砖看倚邦一说。

5、曼撒山(易武山):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香气高,在梅子香、蜜香中透着一股幽澜香,谷雨前后所采芽茶味淡香入荷,回甘强烈生津好,易武正山历史上就是闻名中外的茶山。

6、悠乐山:属乔木大叶种,苦涩重,回甘快、生津好,香气一般,汤色淡桔黄。

中国茶叶的基本分类


我国是茶的发源地,茶叶的品目繁多,命名复杂。我国自古以来就注重茶叶的分类,茶类的划分随朝代而不断演化。唐宋时代以茶的外形进行分类,陆羽在《茶经》中称“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宋代将饼茶等紧压茶类称为“片茶”。

元代根据茶质将散茶分为“芽茶”和“叶茶”。明代以来,逐步发展到以汤色作为茶叶分类的重要依据,将茶叶归为白茶、绿茶、黄茶、红茶和黑茶等五大类。明末清初出现乌龙茶后统称为六大基本茶类。至今,我国对茶叶的分类大体依此基本原则进行。同时,增加“再加工茶类”,如:花茶、紧压茶、香味茶、果味茶、保健茶、药茶等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茶学界从茶叶制法的系统性、品质的系统性和内含物质的系统性出发,认为发酵的方式与程度对茶叶内质和外形,以及茶叶的内含物质和品质有着关键的作用。

将茶叶分为不发酵茶(Non一fermentedtea)、前发酵茶(Pre-fer-mentedtea)和后发酵茶(Post一fermentedtea)等三大类别。绿茶、白茶等属于不发酵茶类。杀青(Fixation)之前进行"发酵"生产的茶类为前发酵茶。前发酵是通过茶新鲜叶片自身的酶系统进行的酶转化,包括半发酵茶(Partialprefermentedtea)和全发酵茶(FunPre一fermentedtea)两类。

乌龙茶系列属于半发酵茶类,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茶叶在"杀青"之后的"后发酵"过程是在微生物的参与下进行的,如各种黑茶、云南布朗族的酸茶、泰国的"Mians’茶、日本的基石茶和阿波罗番茶等。由于不发酵茶、前发酵茶和后发酵茶的加工过程有显著差异,发酵的机理完全不同,使茶叶的化学成分,特别是多酚类化合物的组成产生了显著的变化。

乌龙茶和红茶的多酚类成分在茶叶中天然存在的酶催化作用下,通过酶转化作用形成氧化程度各异的氧化产物;后发酵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特定微生物系统进行复杂的生物转化,不仅使多酚类成分产生复杂的结构转化反应,同时还形成了一系列的新型代谢产物。

不同的加工方法生产的茶叶产品均具有独特的汤色、口感和风味。这一分类方法科学地归纳了茶叶的基本茶类,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已得到普遍的认同。我国传统的六大基本茶类均可以该分类系统为基础进行归纳和分类。

普洱茶的三种分类方法


普洱茶的三种分类方法:

1.按存放方式分干仓普洱:指存放于通风的仓库,使茶叶自然发酵,陈化放10~20年佳。湿仓普洱:通常放置于较湿气之地方,如地下室地窖,加快其发酵速度。较有陈泥或霉味,陈化速度较干仓普洱快。放5~10年佳。

2.普洱茶依树种分乔木:主要采乔木树叶作茶菁,叶片较大。灌木:主要采灌木树叶作茶菁,叶片较小,也就是一般看到的矮茶树种。

3.依制法分类

生茶:采摘后以自然方式发酵,茶性较刺激,放多年后茶性会转温和,好的老普洱通常是以此种制法。

熟茶:以科学加上人为发酵法使茶性温和,让茶水达到软水好喝。以1973年后为分界点。

生茶所冲泡出来的水是青绿色,熟茶冲泡出来才是金红色

4.依外型分类介绍普洱茶依照它不同的外形,还可以细分成以下几种。

(一)饼茶=扁平圆盘状,有点向派或披萨那样。

(二)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普洱茶的中级,上级品大都以沱茶及饼茶居多。

(三)砖茶=大小约是砖块的一半左右,同样也是长方形。为大部分的砖茶都是从西藏及蒙古等地制造运至各地的。

普洱茶的中级,上级品大都以沱茶及饼茶居多。砖茶大小约是砖块的一半左右,同样也是长方形。大部分砖茶都是从西藏及蒙古等地制造运至各地的。

茶叶诞生的摇篮云南及其各民族茶俗


茶叶因其可以生津止渴,消暑降温,提神醒脑,就与咖啡、可可一起,成为世界三大饮品之一。谁都知道中国是茶的发源地,经专家考证,云南才是真正的茶之摇篮。

谚语说:“高山云雾出好茶。”云南地势较高,空气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土壤富含有机肥,呈弱酸性等等,这些都是茶树生长发育特别喜欢的条件。勐海县巴达区内有一株茶树,高34米,直径1.21米,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茶树王”(已经仙逝)。据资料介绍,全世界可用于制作茶叶的植物种类有23属380种,其中分布在云南的就有15属260种。云南茶以色、香、味、形俱佳,并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咖啡碱、芳香油等有效成分,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云南的茶以北纬25度线划分为两种,南方为大叶种,如勐库大叶茶、凤庆大叶茶、绿春玛玉茶、云龙山大叶茶等;北方多为中小叶种,有昆明十里香、昭通苔茶、宜良宝洪茶等。

驰名中外的世界名茶普洱茶是茶中之茶,它汤色褐红,茶性温和,香气怡人,滋味醇厚,有暖胃、降脂、养气、解毒之功效,能美容减肥、扩肠通便、延年益寿。小说《红楼梦》中提到的“女儿茶”便是普洱茶的一种,俄国小说《战争与和平》中,也有喝中国普洱茶的描述。

普洱茶依形状不同,分为碗形的沱茶,长方形的砖茶,圆形的七子饼茶等。七子饼茶由七个饼茶装一筒,茶形似圆月,多作为礼品赠送亲友,有合家团圆、多子多孙多富贵之意。说是普洱茶,其实并不都产在普洱,而是沿澜沧江流域的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傣族所产茶叶的总称。因为普洱县是历史上茶叶的集散地,故名普洱茶。

云南出好茶,云南人爱喝茶,26个民族都有各自不同的爱茶、饮茶习俗。彝族人喜欢“雷响茶”,是将上乘的茶叶放在沙锅茶罐里,借火烘烤,边烤边抖动,使茶受热均匀,等罐中茶叶被烤得金黄,微微起烟时,将沸水往茶罐里一冲,随着水雾的腾起,轰的一声,犹如滚过一个响雷,因此而得名。水汽过后,拂去罐口的泡沫,放回火上,用文火慢煮20分钟后,放入白瓷杯中慢慢品尝,可提神补气,消暑降温,当地人称:“早饮‘雷响茶’三杯,干到天黑不渴也不累。”

哈尼族人爱喝“土锅茶”。相传很久以前,一位勇敢的哈尼小伙子,在深山里捕杀了一只危害山寨人畜多年的豹子,用大锅煮好后,邀全寨人去分享,大家边吃、边笑、边跳,整整一个通宵,口干舌燥,小伙子又请大家喝锅里的开水,这时,一阵大风吹来,许多树叶纷纷落入锅里,人们喝了锅里的水,感觉苦中有甜,甜中带香,爽口提神,从此人们开始种植茶树。

布朗族有5.8万人,是云南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他们喜食“酸茶”。一般五六月份,采摘当地鲜茶,用水先煮透,趁热装入土罐,置阴暗处,十日后发霉取出,放竹筒内埋入地下,一个多月后取出晒干。饮用时,将适量干茶放入杯中,沸水冲泡,生津止渴,别有一番滋味。

怒族人喜欢“盐巴茶”。先将土罐放在炭火上烤烫,取一把青毛茶入罐烤香,将事先备好的开水倒入罐中,煮开3-5分钟后,去掉浮沫,将盐巴块放入瓦罐中,摇动土罐三五圈,融化后倒入茶盅少许,经开水稀释后,即可饮用。剩下的茶叶渣还可用来喂牛、喂马。

大理白族招待贵宾用的是“三道茶”,即一苦、二甜、三回味。首先用砂罐焙烤优质绿茶,等茶烤黄,出香味后,冲少量沸水,去掉泡沫,用小火煮片刻,茶水呈琥珀色时,倒入茶壶,由白族姑娘举杯齐眉,献给客人,叫头道苦茶,比喻人生应当吃苦耐劳方能有所作为;然后在砂罐中注入沸水,加上白糖、核桃仁等,煮后再饮,称二道甜茶,象征生活应当先苦后甜才有意义;最后在茶中放入红糖、蜂蜜、桂花、花椒等,品饮时口感香甜而略带辛辣,寓意事业成功后令人回味无穷的三道回味茶。

详解茶叶滋味的14种类型


编者按:中国茶叶种类繁多,因其制法、产地、品种以及鲜叶质量等因素的不同,滋味千差万别。在众多茶叶生产和科研工作者多年的实践和研究积累的基础上,茶叶滋味类型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十四种类型:

1、浓烈型

原料采用嫩度交好的一芽二三叶,芽肥壮,叶肥厚,内含的滋味物质丰富或采用良种鲜叶,制法合理,一般用于描述绿茶的滋味,这类味型的绿茶还具有清香或熟板栗香,叶底较嫩,肥厚,外形较壮,尝味时,开始有类似苦涩感,稍后味浓而不苦,富有收敛性而不涩,回味长而爽口有甜感,似吃新鲜橄榄。属此味型的茶有屯绿、婺绿等。

2、浓强型

采用嫩度较好,内含滋味物质丰富的鲜叶或良种或大叶种鲜叶为原料,红茶制法,萎凋适度偏轻,揉切充分,发酵程度偏轻的红碎茶滋味属此类型。所谓“浓”表明茶汤浸出物丰富,当茶汤吮如口中时,感觉味浓黏滞舌头,“强”是指刺激性大,茶汤初入口时有黏滞感,其后有较强的刺激性。此味型是优质红碎茶的典型滋味。

3、浓醇型

鲜叶嫩度较好,制造得法,茶汤人口感到内含物丰富,刺激性和收敛性较强,回味甜或甘爽。属此味型的茶有优质工夫红茶、毛尖、毛峰及部分青茶等。

4、浓厚型

鲜叶嫩度较好,叶片厚实,制法合理,茶汤入口时感到内含物丰富,并有较强的刺激性和收敛性,回味甘爽。属此味型的茶有舒绿、遂绿、石亭绿、凌云白毫、滇红、武夷岩茶等,浓爽也属此味型。

5、醇厚型

鲜叶质地好,较嫩,制工正常的绿茶,红茶,青茶均有此味型。如火青、毛尖、庐山云雾、水仙、乌龙、包种、铁观音、川红、祁红及部分闽红等。

6、陈醇型

鲜叶尚嫩,制造中有发水闷堆的陈醇化过程。属此味型的有六堡茶、普洱茶等。

7、鲜醇型

鲜叶较嫩,新鲜,制造及时,绿茶、红茶或白茶制法,味鲜而醇,回味鲜爽。属此味型的茶有太平猴魁、高级烘青、大白茶、小白茶、高级祁红、宜红等。

8、鲜浓型

鲜叶嫩度高,叶厚,芽壮,新鲜,水浸出物含量较高,制造及时合理,味鲜而浓,回味爽快。属此味型的茶有黄山毛峰、茗眉等。

9、清鲜型

鲜叶为一芽一叶,新鲜,红茶或绿茶制法,加工及时合理,有清香味及鲜爽感。属此味型的茶有蒙顶甘露、碧螺春、雨花茶、都匀毛尖为、白琳工夫及各种银针茶。

10、甜醇型

鲜叶嫩而新鲜,制造讲究合理,味感甜醇。属此味型的茶有安化松针、恩施玉露、白茶及小叶种工夫红茶。醇甜、甜和、甜爽都属此味型。

11、鲜淡型

鲜叶嫩而新鲜,鲜叶中多酚类、儿茶素和水浸出物的含量均少,氨基酸含量稍高,制造正常,茶汤入口鲜嫩舒服、味较淡。属此味型的茶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

12、醇爽型

鲜叶嫩度好,加工及时合理,滋味不浓不淡,不苦不涩,回味爽口者属此味型。如黄茶类的黄芽茶及一般中上级工夫红茶等。

13、醇和型

滋味不苦涩而有厚感,回味平和较弱。如黑茶类的湘尖、六堡茶及中级工夫红茶等。

14、平和型

鲜叶较老,整个芽叶约一半以上已老化,制造正常。属此味型的茶很多,有红茶类、绿茶类、青茶类、黄茶类的中下档茶及黑茶类的中档茶。属此味型的各类茶除具有平和、有甜感及不苦不涩的滋味外,还具有其他品质特点,如红茶伴有红汤、香低、叶底花红;绿茶伴有黄绿色或橙黄色,叶底色黄绿稍花杂;青茶有橙黄或橙红汤色,叶底色花杂;黄茶伴有深黄汤色,叶底色较黄暗;黑茶伴有松烟香等。

《茶叶分类方法及其种类、代表品名》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茶的种类及其代表品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