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机制晒青"和"传统晒青"

发布时间 : 2021-02-12
晒青茶制作 晒青茶饼

先说说为什么要杀青?众所周知,杀青的目的是:利用高温破坏鲜叶中酶活性,促进内含物转化和水分散失的工艺过程。

请注意,重要的是"破坏酶活性".

在此过程中,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提高逐渐得到了激发,温度再度提高,酶的活性下降,下降到了一定的程度,杀青结束,常常听说"杀青透",所谓"透"即是酶活性得到了"有效的钝化",即茶叶不再发生"较有影响的酶反应".

那么,滚筒杀青机的作用呢?滚筒杀青机除了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以外,还有两个优点:

1.温度可控,这句话的意思是"你需要多少度,就可以调到多少度"

2.滚筒中的茶叶大部分时间是在空中滚动,因为滚筒在旋转的过程中,产生了"离心力",所以,茶叶其实一般不会附着在筒壁上,而是滚动在空中,触及筒壁的时间很短,所以,只要控制得当,就不会产生"焦片""红变"等情形.

现在我们再来看锅炒杀青,表面上看,"号级茶古董茶"都是锅炒杀青,但是现在的锅炒杀青则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茶农杀青的程度不均匀:历史的种种记录我们可以得知,清代的普洱茶制造业有着相当的规模和"较为高超的制作生产工艺"清代普洱茶的巅峰时期过后,那些"专业制茶技术"其实并没有系统的传承下来.而解放后的"普洱毛茶制造者"其实大部分是"当地少数民族",所以,这也是"勐海货为何没有号级茶的品质"的一个重要原因,

2.锅温不能准确调控:虽然茶农对杀青有着一定的认识,但是大多数少数民族兄弟其实对这方面掌握的并不是很好,所以,从老百姓手里收来的茶青常常出现"杀青不透"导致"红变"的情形.

3.容易产生焦片和异味:如果锅炒过量,或翻炒不及时,茶叶容易附着在锅的底部,产生焦片.甚至有的茶农杀青很马虎,锅都没有洗干净,导致茶叶上有股"残油味".

人类的文明在不断的进化中,虽然对有的事物和文化(尤其是艺术)而言,意味着一定程度上的破坏,但是,对于工农产业来说,这应当是一件好事,本来,"滚筒杀青机"的引进导致制茶业科技化的进步,应当的到不断的推广和完善才对,我不明白的是,为何要抵制它呢??

最近,我看到了一个茶商朋友从思茅版纳收上来昆明准备压饼的茶青,质量参差不齐,如果仅仅就茶园茶而言,很明显的是有的大茶园提供的茶青品质很稳定,价格也稍高.而那些参差不齐的茶农手上零零散散收来的茶则常常出现"焖黄""红张""青味重"等情形.

小编推荐

青饼的晒青和烘青


云南普洱茶的原料-晒青毛茶,也就是滇青,与云南烘青绿茶最主要的制程差异是在杀青温度与干燥方式为日晒或烘干,也就是温度与时间掌控。当然,滇青特殊的『太阳味』是无可取代的特色。

日照充足是滇青茶在制程中,干燥工序最具关键的因素。云南与江南地区的气候差异甚大,江南二十四节气的说法在云南并不适用,采摘制茶时节明显不同,『散收无采造法』『采无时』一词已充分将云南传统制茶精确的形容。但云南每年五月到十月为雨季,阴雨绵绵无日照时,如何制茶?

民间少量制茶只需一至二天的时间,在阴雨绵绵的天气里是很少制茶,鲜叶过于潮湿杀青不易,而青毛茶干燥不足容易发霉;另或避免干燥不足,以烧材火烘干,但如此处理毛茶或成品特色尽失。现代拜科技文明之赐,在阴雨天气制茶,仍可以烘干机或烘房将青毛茶与紧压成品干燥完全。

绿茶杀青温度在摄氏210~240℃之间,而滇青杀青温度应该低于摄氏180℃以下,此为两者第一个差异处。雨季时,鲜叶过于潮湿杀青不易,过与不及都容易导致杀青不透或发酵度过高、香气不足、薄汤或苦涩不化等现象。晒青茶在揉捻完之后,直接均摊在竹席或水泥晒场,以日晒干燥,晒干过程翻拌2-3次,日温一般不会超过摄氏40℃。但如果以烘干机进行干燥工序,通常温度掌控在摄氏80℃以上,甚至100-130℃之间;杀青温度高、毛茶高温干燥,紧压成品如果仍以烘房高温干燥,就成为标准的滇绿普洱。

杀青温度过高导致陈化完全停止作用,加上新制品含水量低于9%,在长时间存放与空气接触过后,可能只会让普洱茶出现类似绿茶的吸湿受潮劣变而不是后发酵。新制滇绿普洱的特色为茶菁浅绿或青绿色、汤色黄绿清香,但一二年后通常汤色变浊、香气减低、口感变薄而较不回甘,无法出现晒青茶越陈越香的特色。

普洱晒青毛茶传统制作工艺


1、鲜叶采摘

采茶的时间很关键太早上山采茶鲜叶会有露水苦与涩的比例会较重含水量也会增高茶香就明显不扬早上9点至下午3点是最好的采茶时间经阳光照射后的鲜叶吸收了晨露香扬、滋味甘醇。采茶时不可太嫩或太老一芽二叶慢慢采采5-6芽即放入茶袋以免握于手中的嫩芽过多而导致嫩芽折伤阻断走水。

2、摊晾

采摘的鲜叶应尽快摊开避免采摘的鲜叶长时间放置在背箩和袋内导致鲜叶透气不好被挤压、闷到发热红变影响品质。

3、手工锅炒杀青传统古法为手工铁锅翻炒法

现代工艺为机器自动杀青。杀青能使茶叶失水均匀杀青的温度及时间控制要依鲜叶的鲜嫩程度及含水量而定杀箐温度不宜太高或太低时间要适度时间过短失水不够时间过长失水过度杀死鲜叶。

4、揉捻

传统古法为手工揉捻现代工艺为机器自动揉捻。

揉捻目的在于破坏茶叶叶表组织茶汁浸出使片状鲜叶揉捻成条索状。揉捻需视鲜叶老嫩程度不同而调整轻重与时间嫩叶要轻老叶较重揉捻须适宜。

5、日光晒干传统古法为太阳光照晒干现代工艺为机器低温烘烤干燥

揉捻完成后解块摊晒。利用阳光将鲜叶晒干不宜过度晒燥。晒青时要视茶叶干燥程度适宜翻动翻太少次茶菁会干燥不均匀翻太多次茶面的毫毛会松脱掉。阳光晒干的茶叶有特殊的太阳味道和香气这也是普洱茶后期越陈越香的重要基础。

普洱茶为什么必须要晒青?普洱茶晒青要多久?晒青和炒青有何区别?


晒青,顾名思义,就是经过日晒干燥的毛茶,晒青指的是毛茶的干燥方式,而不是杀青方式。普洱茶制作工序:采摘-摊鲜-杀青-摊凉-揉捻-干燥,晒青是揉捻之后的干燥。晒青与炒青、烘青等其他干燥方式重要区别是“温度”,炒青、烘青干燥工艺温度高,基本切断了茶叶中酶类活性物质的生命,而晒青则不同,自然阳光,温度低,保留了活性物质的生长可能性,也是为普洱茶长期存放“越陈越香”创造了潜在的活力。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晒青”并非一定“日晒”不可,在多雨或阴天的时候,也会考虑采用阴干的方式(这一点在业界尚有争论,有人固守“传统”认为,晒青就一定是日晒,但实践中往往会遇到阴雨天气),但必须是低温,这才是关键。业界经常有“晒青”的争论,有认为“晒青”必须是日晒。其实,传统工艺也是灵活的,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适当采用灵活的方法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概念理解不能僵化思维。

在阳光不足的情况,还可能采取“半烘半晒”的方法,即先用烘干设备短时间烘干一部分水分,再在自然光下晾晒。无论何种方式,低温是关键,通常认为不超过60度。晒青的低温干燥方式虽然时间较长,但保留了茶的原味和活性物质。普洱茶是慢的产物、时间的产物,或许也包含了制作工艺上的“慢工出细活”。

讲到低温制程,在普洱茶工艺有三个环节至为关键:一是鲜叶杀青、二是毛茶干燥、三是紧压茶干燥,在上述环节中不排除采用锅炒、烘干等方式,但同样必须保证是合适的低温(但不能太低温,否则干燥不足水分含量高容易发生变质),这是普洱茶与绿茶在工艺的重要区别,绿茶采用高温杀青快速提升香气,但后续存放无法做到普洱茶的“越陈越香”,只能在限定时间内饮用,否则存放过久就会产生氧化劣变,茶汤味薄寡淡,价值全无。

需要警惕的是,一些冒充“晒青”普洱茶的“紧压绿茶”,在新制茶阶段香高气扬、茶汤透亮,一时容易迷惑茶友,但其实根本就不是“晒青普洱茶”,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茶亦如此。

晒青和炒青有何区别?普洱茶为什么必须要晒青?


炒青

依据杀青方式不同,有加热杀青和热蒸汽杀青两种,加热杀青的是“炒青”。以蒸汽杀青制成的绿茶称“蒸青”。干燥依最终干燥方式不同有炒干、烘干和晒干之别。

炒青既是杀青方式,也是一种干燥方式,所谓炒青绿茶,是就其干燥方式来说的,所以很多绿茶都是采用炒青工艺加工的。

鲜叶经过杀青、揉捻,而后烘干的绿茶称为烘青。烘青属于高温干燥,制成的茶叶往往具有高香,因而曾经也有商家在普洱茶中掺杂烘青干燥的茶叶,以使茶叶香气提升,但对后期转化不利,故消费者选购时需慎重。

蒸青

蒸青绿茶是我国古代最早发明的一种茶类,它用蒸汽将茶鲜叶蒸软,而后揉捻、干燥而成。蒸青绿茶常有“色绿、汤绿、叶绿”的三绿特点,美观诱人。蒸青绿茶是日本绿茶的大宗商品,日本茶道饮用的茶叶就是蒸青绿茶中的一种——“抹茶”。

晒青

鲜叶经过杀青、揉捻以后利用日光晒干的绿茶统称“晒青”。晒青的产地主要是云南、四川、贵州、广西、湖北、陕西等地。云南特有的普洱茶必须采用日光干燥方可为普洱,具体原因如下。

普洱茶为什么要晒青?

晒青,顾名思义,就是经过日晒干燥的毛茶,晒青指的是毛茶的干燥方式,而不是杀青方式。普洱茶制作工序:采摘-摊鲜-杀青-摊凉-揉捻-干燥,晒青是揉捻之后的干燥。晒青与炒青、烘青等其他干燥方式重要区别是“温度”,炒青、烘青干燥工艺温度高,基本切断了茶叶中酶类活性物质的生命,而晒青则不同,自然阳光,温度低,保留了活性物质的生长可能性,也是为普洱茶长期存放“越陈越香”创造了潜在的活力。

如何辨别晒青和烘青茶


普洱茶的原料配方比例,在计划经济时期,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动。云南省茶叶公司有关普洱茶原料的文件,规定必须使用晒青加工工艺,不得在普洱茶中拼入烘青、炒青或用其他工艺加工的原料。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广交会上,我将样品分发给客商。香港地区茶商一般不会当即下定单,总是先将茶样带回旅店品评,过一两天再来答复。我一直纳闷,各茶号分厂分地,原料等级历年不变,每年卖的又都是新茶,还有什么品头。问及香港老茶人,他们说茶号级别是一个,但批次间茶底不一样。普洱茶原料,苦涩为首选,味清爽了反倒不好。茶底好,越存放越甘醇;茶底不好,越放越苦。

1964年茶叶内销较紧,在红茶产区安排改制部分烘青茶,收购价格、等级与小叶种青茶同级同价,即五级十等价。1979年烘青毛茶,改为三级六等,即一级一、二等,二级三、四等,三级五、六等。七等以下不再生产,以促使低档鲜叶原料仍制晒青毛茶。对生产七等以下的烘青毛茶,收购价格亦按晒青毛茶同等同价。烘青毛茶的中准价定在二级四等,标准样设在二、四、六三个等样。曲靖、昭通两个地区生产的小叶种晒青毛茶等级仍分为五级十等。标准级定在三级六等。事实上,烘青毛茶的收购价约高于晒青毛茶。如三级六等的晒青毛茶,1987年的价格是每担137元,同级的烘青毛茶却是每担146元,高出9元;1988年的价格是每担149元,同级的烘青毛茶却是每担161元,高出12元。烘青毛茶的精制成品茶叫滇绿茶,市场上只有四个品种,即滇绿一级、滇绿二级、滇绿三级和滇绿四级。1974~1975年间,春蕊销价每担380元,滇绿一级销价每担400元。从成本核算看,厂家不会把级内烘青茶拼入晒青茶类。

晒青毛茶的精制成品茶叫滇青茶,系列有春蕊、春芽、春尖、春玉和滇配茶等,加工滇青系列筛出来的片末茶,在没有市场出路时,自然就进了各类紧压茶。加工滇绿系列筛出来的片末茶,在没有市场出路时,厂家会违反省公司不得使用烘青茶为普洱茶原料的规定,加工中悄悄拼入普洱茶类。在计划经济时期,这种情况时有发生。过去中国香港、澳门地区和内地交流不多,茶商发觉茶味有异,但并不知道内地加工工艺变化的详情。鲜叶经过高温杀青,破坏了酶的活化,但多酚类化合物并未消失,变化仍在进行,只是氧化的途径有所改变,主要是在湿热作用下发生非酶促性的自动氧化。湖南农学院专家测定,鲜叶的多酚类化合物含量为15.24%,杀青叶仍有14.5l%.烘青与晒青的惟一区别,在于干燥方式不同。

烘干机内温度高达130度以上,只用六七分钟时间,便可结束茶叶的干燥过程。高温杀死了茶叶内残余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凝固了茶叶内的多酚类化合物,中断其进一步发展变化的条件,或改变了发展变化的方向。科学家就多酚氧化酶的动力学性质作过实验,最适温度为37℃,极端温度60℃,超过60℃以上使酶迅速失活。温暖柔和的阳光,为多酚类化合物的转化发展保留和模拟了细胞体内的环境。黑茶与普洱茶不同,没有完成绿茶规定的全套动作,故而人们没有关注晒青、烘青和炒青毛茶中多酚类化合物的变化情况。无怪乎茶客中一直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普洱茶是有生命的茶。

20世纪80年代初,我带到交易会上的一个样,几家茶商看了都不要。散会回昆,箱子总是腾来装海外工业品,故而把那几扎茶送了一个昆明到香港定居的熟人。前几天他带回两片茶给我。二十多年了,应该是个好茶,但品饮下来,苦味凝结,顽固不化。因是烘青细末拼入,外形色泽看不出个所以然。为准确表述这篇文章,我打电话给原昆明茶厂副厂长,让他将省公司90年代初调往深圳一直卖不出去的一批烘青茶G901的样品送给我。普洱茶的色泽要求褐红,多年后的烘青茶由墨绿色变成了暗黑色,乍看近似红茶。烘青茶陈旧后出现的苦,不同于晒青茶的苦,在口中一苦到底,不转不化,沉甸甸、火辣辣地刺激喉头。晒青在绿茶阶段的苦,醇化过后终会回甘,并随着岁月的推移,在陈化褐变过程中渐渐消失,转化出醇滑、甘厚、和谐、无刺激的感觉。举杯闻香时,陈年普洱茶会冲出一股活力,而陈旧烘青茶则沉闷窒息,毫无生气。陈旧烘青茶更大的问题是饮后不生津,反倒喉干舌燥。世上的事也真绝,烘青、炒青茶新上市时,汤青味甜香高,不苦涩;晒青茶新时,既苦又涩。存放陈旧后,事物都走到了自己的反面。陈旧烘青茶不但苦不堪言,而且涩显舌苔,燥扰喉管。烘干机的火,竟然能够在茶体中一直保留下来。

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的散茶和紧压茶。但有少数普洱茶生产者为牟取暴利,在加工过程中把纯天然的晒青工序偷变为烘青或炒青,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普洱茶原料价格上升,烘青类绿茶销量缩减,在消费者和经营者不知情的情况下,纷纷混入普洱茶。这种偷梁换柱的做法是目前普洱茶界最大的隐患,它会从根本上影响普洱茶的质量,弄得普洱茶面目全非,断送普洱茶的前程。

如何辨别晒青和烘青茶呢?一般消费者从新散茶和紧压茶的外形上几难分辨原料是晒青还是烘青。但从味觉和茶底还是可以看出些端倪。普洱茶晒青原料,苦涩为首选,汤色泛黄,苦涩杂味会随时间走掉,记得当年春蕊、春芽、春尖、春玉烫色滋味的消费者,极易鉴别;烘青、炒青茶味道清爽,汤色碧绿,有糯米或板栗微香,但陈旧后出苦不出甘。存放多年后,晒青叶色褐红,烘青、炒青叶色变黑,冲泡后晒青茶底微微皱折,而烘青、炒青的茶底则较平滑光鲜。

普洱晒青毛茶可以喝吗?晒青毛茶可以喝吗?


什么是普洱毛茶?常常有茶友这样问我。毛茶,顾名思义,就是指经过初加工出来的茶叶散茶,准确的说,就是普洱茶鲜叶采摘下来后,经过初加工(萎调、杀青、揉捻、凉干)后的散茶。

在外形上,普洱毛茶就是散放的,不便于运输或存储,后期都要再加工成型,在成型中,可以压成不同形状的紧压生茶。如果想做成普洱熟茶,则需要进行渥堆发酵,发酵成功后,再进行分捡,然后分成不同等级再紧压成饼、砖、沱等。

毛茶的特性是茶叶本质的基础,但毛茶也需要根据其特性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达到提高成茶品质的目的。毛茶的特性主要是指其比重、吸湿性、吸附性、散落性、自动分级和粘稠性及导热性。

普洱茶鲜叶在做成毛茶前,最重要的一环工艺就是杀青,杀青主要作用是钝化酶的活性,散失水分,去掉青味,茶叶柔软,以利揉捻。杀青初始阶段,叶温未达到70℃及以上,可能有少量细胞损伤,就可能有少量的酶促反应,整个杀青过程由热湿主导,进行自动氧化作用,酶活性被抑制直到被全部钝化。在等待次日干燥的当日夜晚,茶叶会进行自动氧化质变。日光干燥时,先期水分高,自动氧化强烈,同时进行光化学反应,有部分物质进行光解,最后形成清香、鸟润、滋润浓厚、汤色黄亮、叶底黄明的晒干普洱茶毛茶。

晒干普洱毛茶经过精制加工后,可制成各种等级的青茶称滇青,晒干毛茶经过去杂选拣分级、原料配比,进行蒸软(去青、腥味、杀菌、使可塑)压制成型为普洱生砖、生沱、生饼等普洱茶成型生茶。

普洱毛茶是可以直接冲泡品饮的,毛茶口感比较鲜爽,香气比紧压后要张扬一些。

晒青毛茶的制作过程晒青毛茶是如何制作的?


晒青毛茶的制作过程:

1、采摘:在上午完成,雾气散去大概在上午的8点至9点间,带着轻微的露水,这时采下的鲜叶持嫩性强。

2、摊晾:一般会有6~8个小时不等,视鲜叶含水量而定。鲜叶叶片部分脱水,叶片回软,杆茎无弹性,以备杀青,减少破损率。

3、鲜叶萎凋:薄摊3~5公分,自然脱水。

4、杀青:铁锅杀青是云南茶区传统杀青方式,待铁锅温度达到一定温度时,投下鲜叶,重点是叶片温度要控制在60℃~65℃以下。鲜叶投入后,铁锅的热传导作用使鲜叶中的水分逐渐散发,随着翻炒,水气很快挥发掉,鲜叶也变得越来越柔软,大量失水,青草气逐渐消失,茶香出现。

5、揉捻:把杀青完成后的茶青,放到竹篾上摊开,双手顺同方向揉捻,用力要均匀。揉捻的目的一是在于让茶叶细胞壁破碎,使茶汁在冲泡时提高浸出率,二是使茶叶成条。

6、晾晒和复揉:这是晒青区别烘青和炒青的关键工序。在日光下薄摊晾晒到5成干,待茶条湿胚颜色由黄绿或是绿黄色转为深绿色时,手工2次复揉,抖散粘结的茶块,抖直茶条,再次在日光下晾晒。此时的鲜叶细胞破坏率在35%~40%为佳,比绿茶明显要低。

7、晒干:茶青经过3~5小时的晾晒后,保持水分8%左右时,就可收了,不可太干,为保持茶活性及运输过程中不会损耗太大。此时的茶菁,摸起来略有弹性,不是很干和太脆。

8、捡剔:进行手工挑拣,去除杂物及黄片,以求外观匀齐美观。

合格的大叶种晒青毛茶,茶体卷曲自然,条型蓬松适度,叶芽分明,色泽墨绿泛灰,条索肥壮,芽叶比例协调。

普洱茶三青——晒青、烘青、炒青


常听制茶师傅们讲普洱茶三青,仔细一打听原来是晒青、烘青、炒青。普洱茶三青指的是制作普洱茶的三种方法。晒青、烘青、炒青加工的技术要求是不一样的,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品质风格。

晒青毛茶常使用锅炒杀青,杀青温度较低,叶温多在80℃以下,多酚氧化酶钝化较少,低沸点香气物质未完全消失,杀青叶透青草气,杀青程度较嫩。

烘青、炒青毛茶:

锅炒、滚筒、蒸汽、热风杀青均可用,杀青温度高,叶温多在90℃以上,多酚氧化酶破坏彻底,低沸点香气物质消失,杀青叶透清香,无青草气,杀青程度较老。晒青毛茶杀青温度低,酶活性被保留,带青草气。有利于普洱茶后期“发酵”。烘青、炒青杀青温度高,酶活性破坏彻底,不利于普洱茶后期“发酵”。

普洱茶晒青原料,苦涩为首选,汤色泛黄、苦涩杂味会随时间化掉。当年春芽、春尖、春玉烫色滋味的,消费者极易鉴别;

烘青、炒青茶味清爽,汤色碧绿,有糯米或板栗微香,但陈旧后出苦不出甘。

存放多年后,晒青叶色褐红,烘青、炒青叶色变黑,冲泡后晒青茶底微微皱折黑褐,而烘青、炒青的茶底则较平滑光鲜,叶底色泽非常接近红茶。

烘青和炒青在氧化和发酵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点,遇湿、遇潮、遇水就变苦。烘青和炒青与潮湿为敌,而晒青则与潮湿为友。自然陈化的生普和人工发酵的熟普都同湿热发生过联系,因而区别茶中是否混有非普洱茶烘青和炒青还有一些其它方法,除观察叶底外,对比品尝非常重要。

何谓半生晒小青柑?为什么半生晒的小青柑更好?


何谓半生晒?

半生晒小青柑,选用8月——9月初的新会柑与勐海精品熟茶,经传统工艺初制后,放置于充足的自然阳光底下晒三到四天而成。

半生晒的特点在哪里?

1.小青柑在吸收阳光的同时,也较好地保留了青柑原有的丰富的营养物质。

2.汤色红艳剔透,端起茶杯,柑香四溢,还夹带着生晒的气息。

3.入口鲜甜爽活、甘醇润滑、齿颊留香,很好地融合了新会柑清醇的果香味和云南普洱茶的醇厚润滑之味,浑然天成,别具一番风味。

为什么半生晒的小青柑更好?

其传承了原生态的传统手工制作,更是结合市场反应对小青柑工艺进行了改进,运用生晒与烘干相结合的方法制作而成。

这种方式制作而成的小青柑,既保证了小青柑的卫生,又接受到阳光的精华。

传统生晒的小青柑,受天气影响较大,含水量较难控制,安全问题比较明显;而完全烘干的小青柑,少了阳光的作用,虽然含水量得到控制,但是后期的转化较差。

通过生晒,可以确保小青柑与茶得到充分融合,带着阳光的味道,更有利于柑果的转化。生晒结束后,通过低温烘干,严格控制柑果与茶叶的含水量,有效地保障了柑果的品质。而且低温环境下的烘干,还有利于保存柑果皮的活性。

小青柑选用还未成熟的“婴幼儿期”的茶枝柑和高山云雾红茶为原料制作而成;柑普选用“成熟期”的茶枝柑和云南普洱茶叶为原料制作而成。

两者间具体有哪些不同呢?

1、大小不同。因为采摘的时间不同,通常柑普比小青柑大出两三倍,一般小青柑只冲泡一至两次,柑普可以分好几次来冲泡。

2、功效不同。小青柑味苦、辛、性温,归肝、胆、胃经,有散结、止痛、抗菌、消炎之功效;大红柑,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主要功效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3、滋味不同。小青柑融合了青柑的清香苦涩跟红茶的醇厚,口感上更清爽。柑普选用的是甜香的红柑与醇厚的普洱熟茶,比起小青柑,柑普里普洱熟茶的味道更为明显一些。

4、冲泡方式的不同。小青柑可以整颗投入盖碗或紫砂壶,柑普一颗较大,一般都撕碎再冲泡。

“小青柑”做得精致,柑普都无法比拟,倒颇有些小龙珠的意味,融合了清醇的果香和普洱茶醇厚甘香之味,形成独特的口感与风味。冲泡后汤色橙红透亮,茶汤醇厚,汤感细腻,回味爽适有甜感,有浓厚陈香味。

怎么区别普洱茶烘青和晒青!


有业内人士认为,只有云南大叶种、晒青绿毛茶,经手工精制整理或蒸压成型后,长年贮存陈化获得的产品才有收藏价值。那么如何分辨烘青和晒青呢?

1、颜色烘青绿茶自然是偏绿的。虽然云南绿茶的汤色是偏黄,但叶底偏绿。新鲜绿茶水灵灵的,过期的绿茶颜色黯淡。新鲜的晒青毛茶,如果叶面肥厚,多数显示为墨绿色,较薄,显示为绿色或者黄绿色。经过存放后,饼面油光可鉴,这个跟烘青茶大不一样。

2、外观从生茶饼面来看,晒青工艺3至5年的生茶饼面条索会紧结,因为已经开始释放茶胶质出来,茶叶条索会变深黑颜色,茶芽会变黄色,鼻子一闻会有很明显的茶香。如果是烘青的话,生茶饼面会松散,条索会很容易脱落,茶叶子会变微黄色,鼻子一闻没什么茶叶香气。

3、口感烘青的茶明显甜,晒青的带青味。这个是比较开汤之后的滋味,并非是比干茶的味道。开汤,晒青茶的汤水比较稠,有胶质,很耐泡。喝到十泡后味道不会变化很大,而且会越喝越甜。如果是烘青的话或高温杀青,茶汤会比较清,不耐泡,到十泡左右已经没什么茶味了,茶味很明显地减少。

4、苦涩度如果同样用一地区台地茶鲜叶制作的烘青和晒青毛茶对比,自然是烘青毛茶苦涩度低。但前提一定要拿同一地区的同一类茶做比较。

唐代蒸青茶饼取代晒青饼茶


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散茶的储藏和运输极为不便,人们便将散装茶叶跟米膏和在一起制成茶饼,即晒青饼茶。这种处理方法既能减小散茶的体积,又能延长其保质期,因此一直沿用至初唐时期。

在唐代及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蒸青茶饼取代晒青饼茶成为了当时茶的主要形式。因为晒青饼茶经过初步加工后仍有浓浓的青草味,而蒸青茶饼克服了这个缺点。陆羽在《茶经·三之造》中详细介绍了蒸青茶饼的制作过程:“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简单地说,就是将新鲜茶叶蒸后捣碎,制饼烘干,这种制茶工艺在中唐已日臻完善。

自唐至宋,贡茶兴起,朝廷设立了贡茶院,即制茶厂,专门组织官员研究制茶技术,从而促使茶叶生产技术不断革新。宋朝历代君王对贡茶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于是,龙凤团茶便诞生了。后来,专为皇帝监制贡茶的福建转运使蔡襄发明了更为精致的小龙凤团茶,该茶用料考究、做工细巧,实属当时茶叶中的极品。

普洱茶晒青的概念


晒青的概念是相对的,多雨的云南要保证所有的原料都是自然晒干,那首先要露天晒,突然下雨又要抢收,若少量抢收不及的茶受潮后怎么处理?另外也不能保证所有铺晒的毛茶里里外外都是均匀一致的“干”,所以有些茶菁不排除是经过烘干或蒸干的,导致茶叶在冲泡开始时会闻到一股浓浓的烟味,自然是在杀青和弄干过程中串了烟所致。

晒青是绿茶类中用日晒干燥的青毛茶,50年代前产区遍布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陕西、河南等省,产品有滇青(即滇晒青,以下同)、黔青、川青、粤青、桂青、湘青、鄂青、陕青、豫青等。青毛茶除少量供内销和出口外,主要作为沱茶、紧茶、饼茶、方茶、康砖、茯砖等紧压茶原料。

晒青茶中质量以云南大叶种所制的滇青最好。滇青生产已有千年历史,是制造沱茶和普洱茶的优质原料。

滇青初制分杀青、揉捻、晒干三道工序。

杀青:多用锅炒杀青,锅温200℃左右,锅径80厘米,投叶量2~3.5公斤,要翻匀炒透,防止翻叶不匀,产生茎叶夹生和烟焦现象。

揉捻:主要使用中、小型揉捻机,也有用手揉的。机揉时间20~30分钟,手揉须50分钟以上。如果揉捻程度不足,不仅条索粗松,且茶味欠浓。传统的滇青初制技术,是以揉捻为提高茶叶品质的主要环节,一般分初揉、堆积、复揉三步进行。较老的原料应趁热揉捻,揉后不抖散,适当堆积,对形成醇厚的滋味和橙黄的汤色,特别是消除粗老茶的粗青气作用很大。一般第一天揉捻叶堆到第二天晒,晒至四、五成干,叶质还较柔软时再复揉一次,使条索紧结,色泽油亮。

晒干:把茶叶薄摊在篾笆或水泥晒场上,用阳光晒干,中间翻叶2~3次,以使失水均匀。雨季晒干有困难,为防止酸馊霉变,只能用柴火烤干,要建造简易的土烘房,防止产生烟味。晒青毛茶含水率标准为10%,要求晒至足干,符合毛茶水分标准。

滇青毛茶是云南传统茶类,主要用作紧压茶原料,所以又称“散茶”。滇青按原料老嫩分为10级。毛茶经筛制后,制成的散茶有春蕊、春芽和各级配茶等花色品种,投放本地市场,大部分毛茶经过筛制,作为紧压茶原料。

滇青毛茶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粗壮肥硕,白毫显露,色泽深绿油润,香味浓醇,富有收敛性,耐冲泡,汤色黄绿明亮,叶底肥厚。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讨论"机制晒青"和"传统晒青"》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讨论"机制晒青"和"传统晒青"》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