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自然 普洱茶实现价值回归

发布时间 : 2021-02-12
普洱茶收藏价值 普洱茶的收藏价值 普洱茶有收藏价值吗

【www.cy316.com - 普洱茶收藏价值】

普洱茶产自云南,据普洱市景迈山布朗族先民记载,生产普洱茶原料的大叶种茶树人工种植历史已有1300余年,在距今130年前,普洱茶入贡清廷成为贡茶,造就当时的“六大茶山”茶区盛极一时,普洱茶也入选十大传统名茶之列。

新中国成立之初,众多产业百废待兴,国内诸多名茶纷纷走出茶园,进入人们视野。而云南由于地处偏远,普洱茶的开发远远落后于其它区域。祸兮,福之所倚。晚开发的普洱茶却有幸保存下了大量原生态茶园。

最近十年时间里,普洱茶发展终于驶入快车道,虽在2007年时出现达到阶段性顶点后的回调,但市场也仅用了不到三年时间,就以大树茶和古董茶为首的普洱茶率先走出低谷,带动了普洱茶价值的强势回归。

自然美,价值回归的基本点

澜沧江绵延万里,流经云南省的区域内群山起伏、河谷纵横,加上低纬度高海拔的地质特点,使这一地区植物种类极为丰富,而且至今仍保留着良好的原始生态环境。古代先民们选择在这里开发茶园,并让茶树与森林内其它植物混生,保持了茶树成长环境的原始与自然,采摘的原生态茶叶是制茶的上乘原料。

在云南的各个茶产区,树龄达百年的大茶树随处可见,这些茶树饱经岁月洗礼,至今依然生机勃勃。当地布朗族、哈尼族、傣族等少数民族居民长年居住于此,守护着这里的茶山茶林,采茶、制茶仍然是他们当今的主要生产生活方式,茶叶收入是他们经济的主要来源。

普洱市茶叶协会朱秘书长告诉记者,云南的茶区也曾犯过违反生态环境的事件,例如在“大跃进”年代,就有过重数量而轻质量的错误。好在这已经是过去时,特别是近些年,茶区开始对茶树生长密度进行科学规划、茶园内严格控制农药和施肥,尽可能地保持茶区环境的原生态。基于这方面的努力,云南茶区已成为生态游的热点,普洱茶真实价值也逐步得到体现。

健康美,市场回归的原动力

今年夏天,记者曾前往云南茶区,看到了大片的原生态的古茶园,其中生长的茶树树龄均超过百年。当地的布朗族向导艾温解释,这类植物经年累月生长在这里,完全适应了固有生态环境,若突然有外来大量营养刺激,反倒容易死亡,因此限制了人为追求产量的行为,也因此成就了这类茶品的绿色与健康。

好的原料还须配上好的工艺和存贮才是优质普洱茶的根本。大树茶原料固然是好,但毕竟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造成物以稀为贵,过分追求容易产生以次充好的不法行为。普洱茶界元老级人物戎加升曾说过,“茶叶就是用来消费的,普洱茶也只是众多茶叶品类中的一员,只要能保证安全、卫生和有益人体健康的就是好茶,不要过分追求老茶或山头茶,良好的品牌是品茗一杯好茶的先导。”品茗一杯好的茶,为消费者带来持久茶香和浓郁山野的气韵是厂家追求的,但提供饮品的健康也是必须保证的。

茶人美,品牌回归的守护者

广东是普洱茶的主要消费市场,众多茶界精英在此汇集。杨世华、太俊林可谓云南茶人代表,非常了解云南茶叶资源,他们依托家乡资源优势及其诚信经营、谦虚好学的秉性,在深入学习产品流通和品牌运作后,已经可以精准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具备了与国际知名品牌叫板的资本。

王树华、陈永明由茶客跻身为普洱茶经营者,深谙广东茶叶流通之道。他们十年坚守、不离不弃,从产品品质到品牌的打造,付出的心血令人动容。陈升河,作为在云南茶区设厂的广东人,他给当地带去的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用。戎加升、杜春铮都是当地龙头茶企的带头人,他们毕生专注于茶产业,不仅创出了知名品牌,还带动一方百姓走向共同富裕,是有责任的企业家。

待人诚挚、头脑睿智,是茶人共性。他们穿行于茶山与茶林间,钟爱着芽与叶间的事业,在浓淡相益的普洱茶氤氲中,传承并继往开来着中国千年茶文化。中吉号、永年、勐库戎氏、澜沧古茶等品牌在他们手中诞生,品牌护佑品质发展,也承载了普洱茶的复兴与未来发展使命。

cY316.com延伸阅读

普洱茶的地理价值——来自自然的启示


我们在研究普洱茶时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普洱茶只能在云南生产?其它地方生产的普洱茶就不是普洱茶吗?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又极难回答的一个问题。

一种解释是:云南普洱茶以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这种大叶种晒青毛茶不仅是普洱茶一大特色,也是云南独享的茶叶资源,因为云南的茶树基本上是以大叶种茶树为主,资源的优势决定了普洱茶只能在云南生产。这种说法有一个疑问:大叶种茶不仅云南有,在广西、湖南、海南等地都有大叶种茶。那么它们的大叶种茶与云南的大叶种有什么区别?而且海南的大叶种茶树还是云南省茶科所帮助移植的。如果将这些地区大叶种按照云南传统的晒青工艺制成的毛茶,再经过后发酵加工成散茶和紧压茶,难道不是普洱茶吗?

第二种解释:普洱茶的制作工艺是祖辈传下来的“保密工艺”,具有一定的神秘性,只有云南少数人及个别企业掌握,为云南独享。云南以外的人很难得到,即使得到了也无非是一些皮毛,不可能是普洱茶的“精髓”。所以,有不少人曾建议政府将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列为“国家机密”。这种提议,并非“妄想”,也非独创,是有先例的。云南白药集团生产的很多药品都被列为国家级保密配方,属于国家级机密。可是,这里也有一个问题,云南各个产茶区近几年已有上千个企业已经获得了普洱茶生产许可证(即QS),并也在生产普洱茶。当一个“国家机密”已经形成遍地开花的态势。这个“国家机密”还存在吗?或者说还有存在的价值吗?如果说云南白药的保密配方不是云南白药独家掌控,而是百家、甚至千家……它的保密配方还存在吗?可能有人会不认同这点,认为拿到QS(生产许可证)不等于拥有普洱茶核心技术。那么普洱茶的核心技术到底是什么?云南上千家通过QS生产许可的企业所生产的普洱茶,我们能认定哪些企业是具有普洱茶的生产资质(即QS),但又因缺乏普洱茶核心技术而不能生产普洱茶?或认定它生产的不是普洱茶呢?显然,这种说法也不能成立。

第三种解释:认为普洱茶只能在云南生产,是因为普洱茶不仅是云南地方名茶,还因为普洱茶中的普洱两字也来自云南的一个地名,有地域性保护的要求。这种说法似乎也有欠缺。我们知道,以地名命名的茶叶在中国有很多,如西湖龙井、洞庭湖碧螺春等等。这类地方名茶通过茶名前加地名的前置限定(如龙井茶前加西湖二字),的确起到了区域性保护作用。但普洱茶却不能套用这个概念。这是因为:一是地名加茶名的命名方式一般保护的区域都很小,如西湖龙井,地域的概念十分狭小。可普洱茶就不同,普洱茶涉及的原料及加工范围已远远超过了普洱地名的限制,是云南一个大的地域概念。历史上的六大茶山就已突破了普洱府的地理范围,后来更是扩大至云南大部分区域。说句玩笑话,既使现在,相对大多数普洱茶消费者,他们只知勐海、下关,不知思茅(普洱市前身)。如果不是思茅市改名为普洱市,很多人还误认为普洱茶只是一个茶叶名称,跟地名毫无瓜葛;二是地名加茶名的命名方式还有另外一种局限。以龙井茶和碧螺春茶为例,云南自上世纪中叶就尝试用云南本地的台地茶按照西湖龙井的工艺生产云南龙井茶,用碧螺春工艺制成的云南碧螺春茶,且制作的工艺在今天已相当成熟。我们不能说云南龙井茶就不是龙井茶,也没人说云南碧螺春就不是碧螺春。应当都属于绿茶的大家族。用云南的绿茶制作者的话说,他们制作的绿茶虽然做工上没有西湖龙井与洞庭湖碧螺春那么“精细”,但茶气却比它们足,茶叶的耐泡性也比它们强。这种说法应当是既不气馁,又十分客观。同样,云南普洱茶在近几年风起云涌时,全国很多产茶区也借势大量生产“普洱茶”。那么这个普洱茶可以称为广西普洱茶、四川普洱茶、贵州普洱茶吗?如果不行,那么为什么云南生产的龙井茶和碧螺春就可称做云南龙井茶和云南碧螺春,临到其它地方生产的普洱茶就不是普洱茶了呢?

其实,我们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是源于近几年普洱茶市场上经常出现的一个奇怪现象:非云南普洱茶产区所生产的普洱茶无论其外观、汤色和口感,与云南普洱茶表面上没有太大的区别,有的甚至可以说“形似”到了极致,但仔细品味,仍明显感到缺乏一种“神似”。同时,这些产品最大的一个弱点,是普遍不具备储存价值。刚生产出来的品质尚可以以假乱真,但存放一段时间后,则品质快速下降,与云南普洱茶“越陈越香”正好走向反面。

同样一个有趣现象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当时云南因计划经济的原因,大量生产绿茶,普洱茶的生产几乎停止。其出口香港地区普洱茶的重任落在广州几个茶厂身上。但是,香港的商人仍然通过各种渠道,呼吁云南重新恢复生产普洱茶,其要求之强烈,竞惊动了当时的国务院。由当时外贸部副部长李强(粉碎四人帮后任部长)亲自掛帅,研究恢复云南普洱茶生产。香港商人为什么对云南生产的普洱茶独有情钟呢?

于是,问题又回到了原点:普洱茶为什么只能是云南独享的产品?难道它真的不能在异地(指非云南普洱茶生产区域)复制与生产?它的独特性与唯一性到底是什么?

类似的事情不仅发生在普洱茶身上,如广东的荔枝、甘肃与青海交界的冬虫夏草、长白山的人参……等等。都曾带给我们种种疑惑。

生物学常识告诉我们:当一种物质戓一类物质及其衍生的产品不能在其它地区“复制”。其答案只有一个:既这类物质的天然性、遗传性、系统性与不可复制性,而其中的核心则是它们依赖性极高的地理因素,更准确地说,是地理价值。

我们习惯把普洱茶视为一种特殊商品,其特殊二字不仅表现为它是微生物发酵的产物,更多表现为普洱茶独有的价值体系,包括普洱茶的地理价值,普洱茶的特殊工艺价值,普洱茶的陈化价值,普洱茶的内含药用成分及药用机理的价值。它们为有序的排列,缺一不可。

在这四大价值体系之中,普洱茶的地理价值排序第一,是首要价值,也是普洱茶的核心价值;犹如一个建设中的高楼大厦,它涉及的内涵是一个人们很难看到的、隐藏在地下的“地基”,是决定普洱茶未来是否具备鲜活生命的“基础”。

应当说,普洱茶带给我们很多“迷团”。要想“破译”它,就必需从普洱茶的地理价值入手。

普洱茶的地理价值——来自自然的恩赐


1、普洱茶的地理价值源于云南特定的地理系统

这个特定的地理系统包括自然地理、气候及生态多样性相融合而产生的自然生态及造就的物种多样性。云南的低纬度、高海拔的地理特性,加之热带雨林季风气候使其形成了大的自然生态循环系统,造就了云南特定的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特征。

云南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包括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

它的陆生生态系统几乎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类型。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以乔木为标志,主要有169类,占中国的80%;灌丛生态系统主要有寒温性灌丛、暖性石灰岩灌丛、干热河谷灌丛和热性河滩灌丛等4种类型;云南草甸类型更是分布广泛,主要分为高寒草甸、沼泽化草甸和寒温草甸3个生态系统类型。

它的水生生态系统有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云南的六大水系,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依洛瓦底江、元江和南盘江构筑了云南淡水生态系统的基本框架。而以滇池、洱海、抚仙湖、异龙湖和泸沽湖为代表的云南高原湖泊,反映了中国淡水生态系统的一些特殊性。云南水生植被按其生活型分为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飘浮植物等4种类型。水生动物方面,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鱼类资源都很丰富。

云南的物种多样性更是为世界罕见。云南除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美誉外,还被誉为“竹林故乡”、“药林的宝库”、“香料博物园”、“天然大花园”、“菌类大世界”等。云南有竹类资源28属220种,属、种数分别占全国总数的75%和55%,占世界总数的40%和25%;药材、花卉、香料、菌类的种类均居全国之首。

云南从北到南,从高海拔到低海拔分布着从高山针叶林到热带雨林的105个主要的森林类型。森林类型之多也为全国罕见。因此,云南堪称世界生物的标本库,普洱茶就是诞生在这样一个大的自然生态系统里,当云南的古人把这个系统中的某一类或几类物质融合到普洱茶之中,这时,普洱茶的物质组合,不单单是几片茶叶的叠加,而是地理特征与自然生态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其中,参与普洱茶发酵的微生物菌群,有的竟繁衍达上亿年之久。因此,一片普洱茶,不单单是一个商品,更多的是地理价值的再现。

2、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种恩赐

我们不否认普洱茶是凝聚了古人上千年知识与智慧结晶的产物,但这种智慧更多地表现为古人发现了它的价值,并尊重自然的法则将其演化为一种商品。但普洱茶所体现的地理价值则是古人及我们现代人所无法模拟与复制的。它具有明显的天然性、遗传性、系统性和不可复制性的特征。是现代科技难于愈越的高度。

当我们站在一个古茶树林中,面对着一株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古茶树,我们不知它最初如何生成——是我们古代先人的栽种?还是热带季风将一粒茶种吹落至此。但不管怎样,当我们仰视它们时,总能感到一种有形的和无形的大自然力量的存在。

因此,相对普洱茶的地理价值而言,从古自今,我们都在仰仗大自然的“恩赐”。

抹杀普洱茶的收藏价值,就能让普洱茶回归品饮消费?


最近不知道是不是茶市场生意不好,很多茶人身上有股煞气,似乎普洱茶走势低迷是因为普洱茶过度炒作,过度推销普洱茶的收藏价值,导致消费者忽略了普洱茶的品饮功能,从而引火自焚。试问,抹杀普洱茶的收藏价值,就能让普洱茶回归品饮消费?让普洱茶回归品饮消费真的是一句空话么?

普洱茶得以在众多茶类中脱颖而出,正正是因为它的越陈越香,因为它能随着光阴的沉淀而积淀,每一年都不一样,带给我们数不尽的惊喜。这是其他茶类所不能及的。也恰恰是因为普洱茶的越陈越香,它成为了老茶友收藏的宠儿,成为了拍卖会让赞叹的“老古董”。

因此,很多人喜欢藏茶,并非是因为老茶更值钱,而是因为“感情”。我遇过这样的茶友,她说想藏一款自己喜欢的茶,然后一起慢慢变老。或许你喜欢的人不能与你白头偕老,但你喜欢的茶可以。想想,也是挺浪漫的。

这是我们看到普洱茶收藏价值体现非常正能量的一面,带给我们期望和感动,传递一份情感。但,世上任何一个硬币都有两面性,普洱茶的收藏价值也是。

普洱茶的炒作,宛如一锅汤里的老鼠屎。我们不否认普洱茶的收藏价值,但,我们拒绝人为的普洱茶炒作。每年芳村市场都会有一些茶被炒到数万、数十万、数百万。在这个炒作的过程中,有人赚钱了,也有人被套住了,有人一夜暴富,也有人一夜回到解放前。

可能很多人都忘了,真正的普洱茶老古董,是市场的选择,而不是人为的操控。厂家人为的操控,经销商的鼓动,真会让一些不知情的茶友中招。普洱茶真的有“天价”的可能,可不是每款普洱茶都有这个命。千万不要迷信什么专家说,这个茶多少年后一定会翻多少倍,这个茶十年后会值多少钱。

拍卖会上的普洱茶,都是有真材实料的,不是吹出来的。如果专家的预言真的这么准,那他自己为什么不买?这么好的赚钱机会,凭什么让给你呢?

不可否认,今年的普洱茶市场没有往日的辉煌,但,这绝不是普洱茶收藏价值的错。这个锅,我们不背。

随着普洱茶市场的成熟与稳定,我们看到普洱茶这个传统的茶市场也逐步在跟随市场的脚步,昔日的网红“小青柑”,今年的爆款“三宝茶”,还有无数的快消茶都一一跻身市场前线,这何尝不是普洱茶品饮消费的体现。

普洱茶的自然独特


普洱茶不仅年代久远,而且带有浓烈的自然气息。传统普洱茶享大叶种茶优势,受雨露恩泽,承阳光照射,长良地山川,得古朴自然之先。当年清朝统治将普洱茶定为贡茶,赞赏的也是普洱茶性温气和、消食解腻、毫不矫揉造作的自然。普洱茶的自然还体现在它是“有生命的古董”。茶叶一般来说都要喝新鲜的,但普洱茶是茶叶中唯一具有生命力的茶叶,它可以在自然中呼吸,在空气中持续发酵,时间越长内香及活力越发显露,真正展现出普洱茶自然的真实性。

了解普洱茶的自然,必须认识普洱茶的“干仓”和“湿仓之分”,同时认识普洱茶的后发酵过程。在学理上,普洱茶后发酵的化学作用,就是茶叶内部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作用。这种氧化过程,会有三种作用情况:

一是自动氧化作用;

二是酶性氧化作用;

三是曲菌氧化作用。

虽然三种氧化作用的功效,会破坏多酚类化合物,使蕴味变淡、色泽转暗,但是这三种氧化作用过程是直接影响普洱茶的陈化速度、茶型外观以及色泽品味的主要因素。在陈化过程中,氧化过程最慢的,是自动氧化作用;其次为酶性氧化作用。氧化过程最快速的,是曲菌氧化作用。

根据初步了解,普洱茶后发酵情形只有两种:

一是自动氧化和酶性氧化作用,两者混合进行;

二是自动氧化、酶性氧化及曲菌氧化作用,三者混合进行。

第一种两者混合的后发酵过程,就是我们说的“干仓”后发酵;第二种三者混合的后发酵过程,就是我们说的“湿仓”后发酵。

根据一般知识,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在百分之八十以上者,容易造成曲菌的生长。这种会促进产生曲菌的环境,称为“湿仓”;相反的,空气干燥而曲菌无法产生的环境,称为“干仓”。“干仓后发酵”,对普洱茶求木真性的保存最理想。所以,“干仓”贮放最适合普洱茶陈化的需要,是属于自然陈化普洱茶。

“湿仓后发酵”,曲菌破坏了茶叶的组织纤维,改变了茶叶原有的本质,是属于霉变陈化普洱茶。“湿仓普洱茶”条索松脱、颜色暗淡、粗糙黑绿,从茶品中会发出一股霉味,茶汤是暗粟色,叶底颜色是暗粟色或已是黑色。

“干仓普洱茶”条索结实、颜色鲜润、油面光泽,充分表现了茶叶的活力感和自然,茶汤呈粟红色或略转深粟色,叶底颜色是粟黄色至深粟色。所以,普洱茶独特的自然陈化过程和品质特性,取决于云南大叶种原料固有的成分,特殊的加工工艺和科学的贮藏方法。

普洱茶的自然陈化


普洱茶在存放中应注意温度,湿度,含氧量,异味等因素的影响!

1:温度应以当地环境为主,不刻意的人为创造温度,自然为主,可长年保持在摄氏20--30度之间,太高的温度会使茶叶加速发效变酸!

2:湿度应人为相应控制,年平均湿度不要高于"百分之七十五",由于沿海一带温暖的海洋性气侯,湿度在梅雨季节会高于75%,所以应更加注意,及时开窗通风,散发水份,和新鲜空气的交换。

3:不可放在有生活异味和工业异味的环境,如有单独的存放地就更加理想,保证无异味侵扰。

4:无进仓的茶:无进仓的茶品就是与人共相处,而不经异味污染的茶品,也无仓储上的不良影响,在购买时应做首选。若能3~至5个月或不定时的将茶品移动一下,对茶的陈化也一定有事半功倍之效的。

但无进仓茶与干仓茶最大的区别在于:无进仓茶陈化度一般较慢且无大起大落,随时处与品饮的最佳状态,而干仓茶出仓时需要"醒茶".一般称为"回气",大概一周至两周才可达到口感最佳状态,所以老茶客买回老茶后,一般除去包装,甚至分解茶块,放入紫砂罐让其回气!!

普洱茶的陈化贵在自然,不需人为的加以促进,茶中的有益成份经过长年的转化,对人体有刺激性的茶碱,多酚类物质趋于平和,喝来顺口甘甜,但它是茶,就得有,也会有苦和涩,老茶之所以能生津回甘,就是这些成份并非消失,而只是减弱,反之,湿仓茶在高温和高湿的双重刺激下,这些本该保留的成份却无影无踪,留下一些多分子糖类,喝来软弱无力,生津回甘全无,加上仓味,竟然摇身一变,成"老茶"了,可笑啊,不少的商家,不少的茶友把这种当做宝贝,卖着,买着,泡着,喝着。商家们,您们在泡的不过是些有色的,容解了霉菌代谢物的,无口味的,很"软"的,很"陈"的纤维水而已!茶友们,您们喝到的不过是有色的,聚集了湿仓污垢的,很"滑"的,很"顺"的,很"厚"的"茶汤"而已!!

普洱,不管有多少年,茶种如何,等级高低,在进过若干年陈化后,最终留下的就是"精"{茶滋,茶韵},"气"{茶香},"神"{茶味,茶本质}.也只有干仓茶才能如此"长命百岁,还能活力依旧",

茶友们,该醒悟了,花钱是小事,伤身最可怕!近来发现有台商推广所谓"烘培"的普洱茶品,看了好气又好笑,气是烘培后,普洱茶中的活性物质也全数死亡,何来越陈越香?笑是宣称"两地首个"烘培普洱,哈哈,难到其他茶商至今还没醒悟?干仓普洱无论生熟,都是"活"的,无异味侵扰的存储,何需烘培来添油加醋?这位烘培行家也许从前是岩茶或乌龙爱好者,想独创一套独步江湖的"密缉",但选错了对象,硬把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孩子,放近那高温烘培箱,唉…谁要是买了这类普洱烘培茶,几年后感觉这茶怎么老是同个口感啊?熟了,这是真熟了!

青饼+干燥仓库=乾仓青饼(原有特色明显)熟饼+干燥仓库=乾仓熟饼(原有特色明显).

普洱茶是生命艺术,美在真、陈、易!


生命是存有个体,从无到有又到无的历程。“真”是无为的道理,是存有具象的实体,是生命的本质;“陈”是生命时间的累积,是莫名的美感,是生命的力量;“易”是生命的空间形象,是生命的里程碑,是生命的历程。真、陈、易形成生命艺术的本体建构,真、陈、易本是生命的艺术。

有真性的普洱茶就是好普洱茶品

中国茶的种类繁多,都各具其特色。如绿茶之美在于“新鲜香雅”;半发酵茶之美在于“酽丽长韵”;而普洱茶则美在于“山性陈气”。

普洱茶品茗艺境的认知,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真性普洱”。真,其性也,物之真实性。普洱茶的真性是“厚化兰樟香、山头原林韵”。

求普洱茶的真,其必须先有好的普洱茶菁。自古以来出自六大茶山的乔木茶青为优良,且以易武为胜。其次以勐海、凤山、勐库、双江、思普、江城、勐弄等茶区,都有好的普洱茶菁。这些来自云南大茶山与多种森林植物混生的大叶种乔木茶树的普洱茶菁,其真性原味是有着醇厚甘化的茶汤、兰香、樟香的茶香以及有“山头原林”的磅礴气韵。

有了良好的普洱茶菁,要求得到真性普洱,还必须要符合最能影响普洱茶真性的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普洱茶的生,也就是制造工序;二是普洱茶的长,也就是其陈化过程。

真性普洱茶的制造工序,必须是将普洱茶菁先制作成晒青毛茶。传统的普洱茶是制作成生茶青饼茶品,经过多年的长期陈化后,才起出品饮或出售,方能得其真性之美。从1973年之后,全国推广“熟茶普洱”,在“晒青毛茶”之后加以渥堆发酵,可以在出厂后较快的品饮或销售。

至于真性普洱茶的陈化,必须是干仓存放。凡是能够保有真性的普洱茶品,就是好的普洱茶。

陈韵是普洱茶特有的品味和艺境

其次,上好茶菁做成的生茶普洱茶品,经过长期干仓陈化后,方会显露出普洱茶的真性原味。所谓干仓是从较广义条件层面认定的,如贮茶的环境必须保持一定的温湿度,不能形成茶品霉变;不可污染有杂味;不可发生虫害等。凡是经过霉变、杂味、虫害等非正常的作用,普洱茶品将失真殆尽。干仓陈化的普洱茶,才会成为越陈越香的美好茶品!

越陈越香是形容普洱茶最切题的一句名言,美好普洱茶和美酒一样都必须要有一段漫长的陈化时间,尤其是普洱茶更有“祖父做茶,孙子卖茶”的美誉。“茶。点仓。树高二丈。性不减阳羡。藏之愈久,味愈胜也”《嘉靖大理府志》李元阳著。“饮之可以消积食。去胀满。陈者尤佳。”《黎岐纪闻》张庆长著。以上文献已说明了普洱茶是以陈老而品饮为佳的茶品。

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的茶菁为原料。大叶种所含有的物质成分特别丰富饱满,所以制成的生茶普洱茶品,其味特别会有苦涩浓烈醇酽,不太适宜新鲜品饮,须经过一段时间贮藏陈化,待其苦涩消退后,才显露出其原味真性。也因为经过长期陈化的效应,使得这些老普洱茶品有着一份浓厚的陈韵之美,陈韵是普洱茶特有的品味和艺境。

普洱的品味和艺境随冲泡而易变

一道好普洱茶的冲泡品饮,从温润泡而后,一直到最后冲的历程中,每一冲都有不同品味和艺境的易转变化。

普洱茶的品味和艺进随着冲泡次数而变化强弱、厚薄;同时普洱茶的品味和艺境也随着冲泡的前后顺序而陆续呈现,犹如生命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易转和生化。

易,为普洱茶生命之美。

普洱品茗在欣赏普洱茶生命意境

美好的普洱茶品,可供品茗的普洱茶,是蕴藏着“山性陈气”的普洱茶品,在茶汤中可以表露出真、陈、易的艺境之美。

真,是生命的本体;陈,是生命的力量;易,是生命的过程。

艺术所追求的是“真”的意涵;“陈”会令人产生莫名的美感;生命的过程序满着“易”转的特色之美。

真、陈、易是美的力量,是艺术的内涵,当然也就是生命的艺术。同时,凡是内涵着真、陈、易的优质者是为好普洱茶。

普洱茶品茗就是在欣赏普洱茶的生命意境美,在人类生命过程中,在艺术天地里,真、陈、易的好普洱茶,能为之增添无限的辉煌和光彩。

普洱茶是越陈越香,普洱茶被喻为茶中之茶,普洱茶之美在真、陈、易。

普洱茶,是一门生命艺术。

普洱茶自然转化之道


普洱茶是后发酵茶,在普洱茶成品的储存中,不论生茶或熟茶,在良好的条件下,都能够通过数年至数十年的后发酵作用,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口味......

普洱茶转化的物质基础是依靠云南大叶种自身丰富的物质含量。普洱生茶出厂时的含水量在10%左右,这是保证工艺正确的生普正常转化的内在条件。

当环境的相对湿度处于50-70%之间时,原料紧压状态下的普洱生茶,含水量能够处于相对的稳定状态,保持不进不出。在湿度过低的北方,长时间的干燥环境,会使普洱茶失水,含水量的下降,不仅减慢了陈化速度,同时也会在失水的过程中,带走一些物质。

在湿度过高的南方,环境中的水气会被普洱茶吸收,含水量升高给细菌及霉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条件,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带入杂味。

所以,保持好这个含水量,简称保湿,是普洱茶存储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目标。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存储的手段要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全力以赴。

如果说适当的含水量是普洱生茶转化的内因,那么氧气和温度就是辅助普洱生茶陈化的主要外因。

普洱生茶的转化是一个氧化过程,氧气在此起到的是加快转化的作用。因此空气的微循环可以帮助提高转化的速度,但过量的通风会使普洱茶脱水,劣化。以往所说的存储环境通风,在实践过程中已经被大量事实否定,这一点是特别需要关注的。

温度对普洱茶转化的作用比较简单,高温时节,转化速度快,低温时节,转化速度慢。

普洱茶,回归消费与饮品属性才是正途


2019年2月25日,一则“冰岛老寨茶树王采摘权88万元”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一石激起千层浪,冰岛茶的天价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普洱茶的关注。普洱茶一时间成为了高价的代名词,引起了诸多非业内人士的兴趣。

近年来,几乎每年都会有普洱茶的天价茶出现,但茶树王毕竟凤毛麟角,属于稀缺资源。针对普洱天价茶事件,茶界人士频频发声,呼吁普洱茶产业回归消费概念和饮品属性。

前几日我参加一次朋友间的聚会,正好是在冰岛天价茶的新闻之后,席间,一位朋友兴奋的对我说:“你们做普洱茶的现在都发达了哦。”我一脸迷惑,问他此话怎讲。他说,近来央视某频道出了专门讲普洱茶的专题,其中有一个环节讲道,普洱茶的存放,存放越久价值越高,拍卖会上甚至会拍出几十万一饼的价格。朋友滔滔不绝的讲述瞬间引起了整桌人的兴趣,普洱茶的天价成为了大家讨论的焦点。

面对大家的热情,我感慨万千,国家对茶文化的倡导,对普洱茶,乃至整个茶行业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但消费者对茶的误读,使得茶站在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神坛上。中国是产茶大国,几乎每年都会面临茶的产能过剩。国家倡导饮茶的健康生活,引导茶的健康消费。而有部分别有用心者,将茶推到叹为观止的价格高地,让消费者近而远之,这是不正常的社会个别现象,更是对茶的误读与误解。

茶是用来喝的。纵观茶的历史,起源于药用,以食用发展,以饮用传扬至今。茶是一种解渴的饮料,可平衡人体的健康。中国是世界上年产茶量排名第一的产茶大国,茶为国饮,喝茶,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回归。茶有多达二十几种的传统保健功效,如止渴生津、安神、明目、清热、消暑、解读、消食、醒酒、解肥腻、延年益寿等。茶富含500多种有效化学成分,有机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质、氨基酸、生物碱、酶、茶多酚、糖类、有机酸、脂肪、色素、芳香物质、维生素等;无机成分含量较多的是磷、钾、硒、氟,其次是钙、镁、铁、锰、铝、硫等。因此,饮茶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将茶作为饮料,既是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也是对中国茶产业最好的支持。

普洱茶因其后转化的特殊性和耐久存的特性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追捧,但需要明白的是,普洱茶的存放和转化并非是通用法则,并非所有的普洱茶都会越存价值越高,越放越好喝。普洱茶的原料和加工工艺决定了其后转化的空间,正确的存放方式决定了其是否能够很好的转化。

当我讲到普洱茶存放不当会引起茶的变质的时候,另一位朋友恍然大悟似的点头,并讲起他最近喝过的一款存放了十几年的普洱老茶,一股霉味。最初他喝到此茶时,以为是陈年老茶的味道,正好当日我们一起品饮了一款存放十五年左右的老茶。当茶汤入口的瞬间,他很肯定的告诉我,他喝到的茶,应该就是存放不当变质的茶。

随即我讲述了普洱茶热兴起的简史:普洱茶热的第一次兴起在清朝,满清是游牧民族,以肉食为主。入关后,饮食习惯保留了下来,养尊处优导致消化不良。因此,急需一款可以消脂解腻助消化的茶饮,普洱茶因此而受到清朝皇室的钟爱,从此流行开来。

在现代,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鱼大肉成为了生活日常,肥胖开始困扰着现代人,普洱茶因其强有力的消脂解腻的功效受到人们的吹捧,掀起了新一轮的“普洱茶热”。

茶是有生命的,普洱茶亦如此,存放5~10年左右的茶,褪去了青草气与苦涩味,品饮正当时。倘若一款茶放的时间过长,比如20年或30年,茶的后转化空间非常的有限,大部分的茶已然没有了茶味,更别谈茶应有的醇厚和养生保健的功效。

因此,我们倡导普洱茶理性消费,充分发挥茶的饮品属性和健康消费理念,以品饮为主。普洱茶爱好者在了解了存茶所需条件的前提下,在个人能力允许的范围内,适当存茶。将茶作为一种日常饮品,作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回归。

普洱茶膏文化的隐退与回归重现


茶膏是什么?大多数喝茶的人都心存疑问。现在我们所喝的茶中,很少见到茶膏的影子。这种始自唐代的珍异之物在现代几近“消失”,只偶尔通过“某某茶膏又被多少天价拿下”等新闻事件里爆出的冷门,让一些人们想尽各种办法去搜罗关于它的一切。

当然,也有一些不为猎奇的人们,给它以平凡的定位:茶膏是采用特定的技术工艺,从普洱茶叶中凝练提取其有效成分的膏状茶。

普洱家族神秘成员

现在,能找到的有关茶膏的记载太少了。勐海班章乔木茶膏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玉光这样介绍道:“膏者,精华也。普洱茶膏就是普洱茶的精华,包括其内质含量、保健功效等,它具备普洱茶的一切特性。茶膏是茶产品中的最高端茶品,又是最不为人知的。”这与蒙顿茶制品(昆明)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陈杰在其所著《普洱茶膏秘史》中的阐述:“在普洱茶的五个系列品种团、饼、沱、砖、膏中,茶膏因为高度浓缩了普洱茶的精华,因此从诞生之始,就深居一隅,笼罩着一种神秘的光环。”可谓如出一辙。

据了解,茶膏的生产起于唐,成于宋,兴于清。唐代陆羽的《茶经》中记载:“畏流其膏”“出膏者光”“含膏者皱”。但是这时候的膏还不是制作而成的茶膏,而是指制作茶饼时,茶汁溢出后的“膏化”现象。茶膏作为独立的茶品出现在宋代的茶品名录。北宋陶谷(公元907—960年)在撰写《茗荈录》时,就将两款茶膏纳入其中:一种是“玉蝉膏”,另一种是“缕金耐重儿”。清朝,则把茶膏的生产从民间直接放到了宫里,显示出茶膏的独特和高贵。

最早开始饮用茶膏的是云南少数民族的土司,后来传入西藏,在上层喇嘛中普及,至今,西藏一些大的寺院仍然设置“熬茶间”。雍正年间,茶膏成为皇帝钦点的贡品,茶膏因此成为皇权的象征,作为养生保健品,专供皇族妃子们享用,作为赏赐,奖励给一些有功大臣,大臣们只有在身体不适时,才舍得享用。清廷还把茶膏作为国礼,馈赠外国使节和学者。

从平衡膳食结构的功效来说,普洱茶膏的现实意义远大于一般的茶叶,它集饮用调理于一身,普洱茶自身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物质,而茶膏经过提炼,不仅保留了这些有益物质,而且高度浓缩。《本草纲目拾遗》中,是这样描述茶膏的“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自古以来,不管是封建皇帝,还是达官贵人,都是从治病疗疾的角度饮用茶膏的。据史书记载,胀腹不适,饮用茶膏可解,口腔溃疡,含一小块茶膏,过夜即愈。这些,还远远不能体现出普洱茶膏的养生功效。中国的养生文化,是以防范“未病”为核心的,而茶膏的特有属性,完全满足了人们养生的需求。

然而,从清代后,茶膏似乎便与民间失去了关联,有关它的一切仿佛成为封闭的记忆。

不会消失的生命

然而时间让一切渐渐苏醒。

2004年,曾被鲁迅先生珍藏的3克清宫普洱茶膏拍卖了12000元。每克高达4000元,超过黄金价格近20倍;

今年,一盒清代宫廷普洱茶膏在北京拍出了100.8万元的价格,每克1万元。

近年来,想要了解茶膏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在茶叶市场上,经常听到一些人向卖家询问哪里有好的茶膏。同时,关注它们的还有业界一些希望其重新大放异彩的茶人们。

普洱茶的价值


茶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种宝物,她处处表现出美雅的内涵。她生长在名山大川,青山绿水之间,给人以清雅、翠绿、生机盎然的外观,表现出自然之美。她的鲜叶经过人们加工后,形成千姿百态的外形,馥郁芬芳、滋人肺腑的香气,经过冲泡,形成明亮清澈的汤色,或绿、或红、或金黄、或琥珀,她的滋味又是那么鲜爽、醇和、回甘,充分表现出工艺之美。

品茶的优雅环境和冲泡技艺,也给人增添了生活乐趣,享受到艺术之美。品茶、饮茶是陶冶情操、平和心态的过程,将人引进一个平和淡雅的世界,理智地认识世界和自我,培养人们的善心、爱心、诚心和真心。这就是茶文化美雅的价值所在。

因此,茶是雅的化身,茶叶总是与一些高雅文化结缘。诗词、歌赋、音乐、戏曲、琴棋书画、陶艺插花等等都与茶不离不舍,并成为这些文化的歌颂对象,被社会各界人士所钟爱。特别是普洱茶,因可以长期储存和越陈越香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收藏和投资的价值。

普洱茶是后发酵茶,存放的年份越久,品质越好。这是其他茶类所不具备的特征,经营普洱茶风险较小,而且卖不出去的茶叶隔年还可以增值,商家都愿意经营,这不仅可以降低普洱茶的经营成本,而且可以带动普洱茶收藏,促进普洱茶消费。

普洱茶的收藏价值也是被大多数人所肯定的,因而不管是“存钱不如存普洱”,还是“买股不如买普洱”的说法都是能被大家所接受的。

普洱茶价值判断


普洱茶价值判断:

1、年份:相同配方的茶叶,年份早的价格相对较高。但这只是一个趋势,因受市场因素影响,某一段时间价格或许是下跌的。

2、厂家:不同厂家同一配方的茶叶,著名大厂的茶叶价格较高,且有公价,可随时变现。小厂茶因信誉等问题,无市场参考价,变现难度极大。

3、茶种:同一年份,乔木茶最贵,其次为野放茶,台地茶价格最低。所谓野生茶,只是一些商家引诱消费者的不合法称谓,真正的野生茶并不宜饮用,且大多在自然保护区内,盗采风险极大。

市场最近出现的山头茶、村赛茶炒作的情况对普洱茶市场发展极为不利。

首先,山头茶的炒作造成极少数地区茶树过度开发,其次出现大量的仿冒著名山头的茶叶,使消费者迷茫,市场陷入混乱。有些山头茶一季茶产量不过2—3吨,市场上却出现几十吨甚至上百吨茶叶。最后,这种炒作极大地伤害了不明真相的消费者,通过无限夸大细微差别,严重透支新茶的价值。

其实,茶叶只要是良好生态环境下的乔木茶、野放茶,有合格的加工环境和存放环境,即为茶中上品,是消费者和收藏者的最好选择。

4、仓储:因为普洱茶尤其是生茶需长期存放才能发酵为成品,良好的、上规模的仓储环境极其重要,它决定着普洱茶的价值。

普洱茶自然陈化需要哪些条件?


普洱茶爱好者都知道普洱茶是越陈越香,越陈越贵,在普洱茶这样的特性下,我们就需要陈化普洱茶,下面就介绍一下陈化普洱茶陈化需要怎样的条件?

1、普洱茶要利用竹箬[ruò]包装,“茶须筑实,仍用厚箬填紧,瓮口再加以箬,以真皮纸包之”。这种传统包装的质料和方式,有助于普洱茶发酵时,过滤杂味以确保清纯的功效。常有人将已打开了的老茶,改用较低劣品质的塑胶纸重包,时间一久,就会发出异味,直接破坏了普洱茶品味。

2、普洱茶陈化年代寿命,到底是六十年,或一百年,或数百年,没有定论资料,往往只靠品茗者直觉研判其陈化的程度。如福元昌、同庆老号普洱圆茶陈化感已到了最高点,必须加以密封贮存,以免继续快速后发酵,造成荼性逐渐消失,品味衰退败坏。故宫的金瓜贡茶,陈期已一两百年,其品味是“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

3、避免杂味感染,“茶性淫,易于染著,无论腥秽有气之物,不得与之近,即名香亦不宜相襟”,茶叶最会吸收杂气异味。洒一把干燥茶叶,会吸清空气中的异味。因此,也应力求贮放环境清洁无杂味。

4、仓内温度不可骤然变化,仓内温度如果过高,温差变化太突然,将会影响茶汤水性,甚至仓内温度太高,形成闷热,会将原本的生茶,转变为普洱熟茶。

5、必须在干仓陈化,“茶喜弱叶而畏香药,喜温燥而忌冷湿”,干仓不会发霉,转化较为缓慢,但能保持普洱茶的真性。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美在自然 普洱茶实现价值回归》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