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规范茶叶采摘技术

发布时间 : 2021-05-06
茶叶炭焙技术 茶叶拼配技术 花茶技术

茶叶炭焙技术。

茶叶是浙江磐安县农业的支柱产业,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阳春.三月,又到了我县茶叶开采的时节,而茶叶采摘不规范,盲目追求早 采、连蒂菜、带梗采一直是我县茶叶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影响了茶叶质量和声誉。因此,希望广大茶农根据我县名优茶种类,严格按标准采摘。

一、采摘标准:基本要求为芽叶完整、色泽鲜绿、匀净。wWw.CY316.com

1、磐安云峰茶的鲜叶质量标准,共分三级,一级鲜叶为一芽一叶初展,芽长于叶,整芽长度在2.5厘米左右,二级鲜叶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整芽长度在3厘米左右,三级鲜叶为一芽二叶为主,芽叶完整,长度小于3.6厘米.

2、龙井茶的鲜叶质量标准,共分五级,特级鲜叶为一芽一叶初展,芽长于叶,芽叶长度不超过2.5厘米,一级鲜叶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芽稍于叶,芽叶长度不超过3厘米,二级鲜叶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芽与叶长度基本相等,芽叶长度不超过3;5厘米,三级鲜叶为一芽二叶至一芽三叶初展,叶长于芽,.芽叶长度不超过4厘.米,四级鲜叶为一芽二叶至一芽三叶,叶长于茅,有部分嫩的对荚叶,长度不超过4.5厘米。

二、采摘时间:当茶芽有5%左右达到上述标准时(或每平方米茶蓬达到10一15个标准芽时),即可开采,要分批采摘,先达标准的先采,未达标准的等长到标准时再采。

三、采摘方法:采用提手采摘,即掌心向下,用拇指和食指夹住鱼叶上的嫩茎,向上轻提,芽叶折落掌心。禁止掐采、抓采和带老叶杂物采摘等不正确手法。

四、做到“七个不采”:雨水叶、露水叶不采;紫色芽叶不采;不符合采摘标准的芽叶不采;瘦弱、弯曲芽叶不采;无芽的叶不采;有病虫害芽叶不采;不夹带茶蒂、茶梗、茶籽、鱼叶和老叶。

精选阅读

怎么采摘茶叶?茶叶采摘技术介绍


在我国的茶叶种植地区,每年的春季就开始了茶叶采摘的季节。对于茶农来说,想要茶叶买个好价钱,除了保证茶叶品质外,茶叶的采摘技术也十分关键。那么,茶叶要怎么采摘呢?茶叶的采摘技术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茶叶采摘

一、幼龄茶树的采摘

在正常肥水管理条件下,经过两次定型修剪后幼龄茶树,在春茶后期树高可达45厘米以上,经过第三次定型修剪,茶树高达60厘米左右,均可采用“打顶留叶”的方法采荼。其采留标准是春茶留二、三叶,采一芽一、二叶;夏茶留二叶,采一芽一二叶;秋茶留一叶,采―芽一、二叶。在幼龄茶树采摘过程中应注意“采顶养边、采高养低、采密养稀”的原则。经过三次定型修剪和打顶留叶采摘后的幼龄茶树,在树高达60~80厘米,树幅达130厘米左右时,即可用成年树采摘措施管理。

二、成年茶树的采摘

成年茶树应坚持“以采为主、采留结合、及时开采”的原则,才有可能在较长时间内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春茶采名优茶原料,多为单芽,一芽一叶初展或一芽一叶展,如有5%达到开采标准时即可采茶。采名茶要求原料细嫩匀整,一般采摘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一叶展或采单芽。大宗红条茶、绿茶、红碎茶要求原料为中等嫩度,一般以采一芽二、三叶为主及采嫩的对夹叶。打油茶和六堡茶则要求采基本成熟的新梢和对夹二至三叶。一般可采用“全年留鱼叶”或“春、夏茶留鱼叶,秋茶留一叶,及时、分批、按标准采留”的方法采茶。

三、机械采茶

近年来,在我国大型茶场推广试用的采茶机,有双人担架式、机动型、螺旋滚刀切割式采,茶机及水平旋转刀切割式采茶机两种。这两种采茶机的采摘质量好,操作方便,能适应各种地形的茶园作业,比手工采茶提高工效约10倍。在试用推广采茶机采茶的茶园,其肥培措施也需适当加强。

四、鲜叶管理

采下的鲜叶及时运到茶叶加工厂,经专人验收后尽快摊放在清洁荫凉的室内。运送鲜叶的容器采用透气性好、清洁的竹编筐,筐的容量以50~100千克为宜,运送途中避免挤压,减少损伤。一般要求鲜叶采摘后4小时内就要进厂,万一不能及时送到茶厂,一定要避免日晒雨淋,并在干净通风处摊放保鲜,然后尽快送往加工厂。

以上就是关于茶叶采摘技术的介绍。从上面我们知道,茶叶采摘技术在茶叶生产过程中是十分重要且关键的一步。采摘茶叶的方法是否正确,对于实现茶叶优产、高产具有重要意义。茶农们需要结合市场需求采摘茶叶,采茶和留养结合,既收茶叶,又能保证茶树正常生长,达到持续高产优质的目的。

当代茶叶采摘技术


现代,尤其是50年代末期以来,茶叶科技术界加深了对茶叶采摘技术的研究和讨论,无论在认识上和实践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合理采摘的技术体系。

(1)采摘的生物学基础

茶叶采摘要比一般大田作物的收获复杂得多,深刻得多。在茶叶采摘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两个基本的矛盾,即采茶与养树之间的矛盾,芽叶的数量与质量之间的矛盾。只有在充分认识茶树生育特性的基础上,合理运用采摘技术,才能协调采与养、量与质之间的关系,实现茶叶的优质高产、延长经济年限、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的常绿叶用作物,采收的芽叶即茶树的新梢,既是制茶的原料,亦是茶树重要的营养器官。新梢上成熟的叶子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场所。茶树新梢具有顶端生长优势和在年生育周期中我次萌发生长的特性。茶树新梢由顶芽和侧芽萌发生育而成。顶芽和侧芽所处位置和芽最先萌发,生长亦最快,占有优势地位。但顶芽的旺盛生长,抑制了侧芽的生长,使侧芽萌动推迟,生长减慢,甚至呈潜伏状态。所以在自然生长情况下,新梢每年只能重复生长2~3次,分枝少,树冠稀。而人为的采摘,可解除其顶端优势,促进侧芽不断萌发,使生长加快,新梢生长轮次增多以及萌芽不断萌发,使生长加快,新梢生长轮次增多以及萌芽密度增加。但茶叶采摘不能过度,否则茶树上叶子太少会对光合作用产生影响,不利于有机物质的形成和积累,从而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茶树叶子是随着新梢的生长而开展的。叶子的生育速度、展叶多少、成熟历期、叶子的寿命等生物学特性,与茶树内部的生理机能和外界的环境条件紧密相关。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杭州地区测定,新梢生长快的,2~3天可展一片叶子,生长慢的,则需5~6天。叶子从初展到成熟的历期,生长快的只需13~14天,生长慢的则需28~29天,平均16~25天。新梢展叶多少,差异甚大,多的可达10片以上,少的只1~2片,一般能展叶4~6片。茶树叶片寿命,以春梢上着生的最长,夏叶其次,秋叶最短。叶子的平均寿命一般不超过一年,约320天左右。老叶脱落常年都有,但多数在生长季节脱落,新叶生长最多之时,也是老叶脱落最多之际,4~5月是落叶高峰期。叶子是茶树制造有机物质加工厂,叶子的适度繁茂是衡量树势强弱和预测茶叶产量高低的标志和依据。所以在年生育周期内,必须有适量的新生叶子留养在茶树上。树冠上绿色面积的多小,主要是茶叶采摘留叶的数量和留叶时期所决定。因此,茶叶采摘便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农业技术措施。

(2)合理采摘

合理采摘是60年代以来总结归纳、研究提高的一个科学概念,其含义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采摘技术,借以促进茶树的营养生长,控制生殖生长,协调采与养、量与质之间的矛盾,从而达到多采茶,采好茶,提高茶叶经济效益的目的。其主要的技术内容,可概括为标准采,适时采和留叶采。

标准采 指按一事实上的数量和嫩度标准来采摘茶树新梢。成品茶的品质,除受加工技术左右外,主要是由鲜叶原料的质量决定的。一般说,采摘细嫩的芽叶,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儿茶素等多含量高,内质好,但重量轻,产量低;而采摘粗老的芽叶,多糖类、纤维等含量高,重量重,产量较高,但有效成分含量低,内质差。也就是说,茶叶产量的高低,品质的优劣,收益的多少,一定程度上是由采摘标准决定的。所以在生产实践中,合理制订并严格掌握采摘标准,是非常重要的。我国茶类众多,品质风格各异,对鲜叶采摘标准的嫩度要求,差别很大,大体上可归纳为四大类。

名优类,采制精细,品质优异,经济价值高,是我国茶叶生产的一大优势。近年来,名优茶发展迅猛,不但一些传统名茶,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等产区扩大,单产提高,而且还不断开发创制了许多新的名优茶种,如荆溪云片、无锡毫茶、安吉白片、临海蟠毫、敬亭绿雪、霍山翠芽、安化松针、高桥银峰、永川秀芽等。名优茶类对鲜叶的嫩度和匀度要求大多较高,很多只采初萌的壮芽或初展的一芽一、二叶。这种细嫩采标准,产量代,花工大,季节性强,多在春茶前期采摘。

我国内销和外销的大众红、绿茶类,如眉茶、珠茶、花茶、工夫红茶、红碎茶等,是我国的主体茶类,鲜叶原料的嫩度要求适中,待新梢展叶到一芽二、三叶或一芽四、五叶时,采摘一芽二、三叶和幼嫩的对夹叶。在实际运用时,还应按季节迟早和成品茶不同级别的要求而灵活掌握。一般春茶前期,采制特组长和一级茶,以采一芽二叶为主。春茶中期,采制二、三级茶,以采一芽二、三叶和对夹叶为主。春茶后期,采制四、五级茶,以采一芽三叶和对夹以为主。这种较适听采摘标准,量质兼顾全年采摘批次多,采期长,经济收益高。

茶叶采摘标准及技术


茶叶采摘标准及技术

采摘标准

茶叶采摘标准,主要是根据茶类对新梢嫩度与品质的要求和产量因素进行确定的,最终是力求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中国茶类丰富多彩,品质特征各具一格。因此,对茶叶采摘标准的要求,差异很大,归纳起来,大至可分为四种情况。

一、细嫩采 采用这种采摘标准采制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高级名茶。如高级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庐山云雾等,对鲜叶嫩度要求很高,一般是采摘茶芽和一芽一叶,以及一芽二叶初展的新梢。前人称采"麦颗"、"旗枪"、"莲心"茶,指的就是这个意思。这种采摘标准,花工夫茶,产量不多,季节性强,大多在春茶前期采摘。

二、适中采 采用这种采摘标准采制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大宗茶类。如内销和外销的眉茶、珠茶、工夫茶红茶、红碎茶等,要求鲜叶嫩度适中,一般以采一芽二叶为主,兼采一芽三叶和幼嫩的对夹叶。这种采摘标准,茶叶品质较好,产量也较高,经济效益也不差,是中国目前采用最普遍的采摘标准。

三、成熟采 采用这种采摘标准采采割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边销茶。它为了适应边疆兄弟民族的特殊需要,茯砖茶原料采摘标准需等到新梢快顶芽停止生长,下部基本成熟时,采去一芽四、五叶和对夹三、四叶。南路边茶为适应藏族同胞熬煮掺和酥油的特殊饮茶习惯,要求滋味醇和,回味甘润,所以,采摘标准需待新梢成熟,下部老化时才用刀割去新枝基部一、二片成叶以上全部枝梢。这种采摘方法,采摘批次少,化工并不多。茶树投产后,前期产量较高,但由于对茶树生长有较大影响,容易衰老,经济有效年限不很长。

四、特种采 这种采摘标准采制的茶叶,主要用来制造一些传统的特种茶。如乌龙茶,它要求有独特的滋味和香气。采摘标准是俟新梢长到顶芽停止生长,顶叶尚未"开面"时采下二至四叶比较适宜,俗称"开面采"。如采摘鲜叶太嫩,制成的乌龙茶,色泽红褐灰暗,香低味涩;采摘鲜叶太老,外形显得粗大,色泽干枯,滋味淡薄。据鲜叶内含成份分析表明,采摘二、三叶中开面梢最适宜制乌龙茶。这种采摘标准,全年采摘批次不多,产量不高。 采摘技术

茶叶采摘技术内容很多,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留叶数量 茶树叶片的主要生理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和水分蒸腾。茶叶采摘是目的,但留叶是为了更多的采摘,决不可偏废。若采得过多,留得太少,减少了茶树的叶面积,使光合效率降低,影响了有机物质的积累,继而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反之,采得过少,留得过多,不仅消耗水分和养料,而且叶面积过大,树冠郁闭,分枝少,发芽密度稀,同样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低下,达不到种茶目的。但茶树留叶数量应以茶树不同的生育年龄而异。一般说来,幼年期茶树,以培养树冠为目的,应以养为主,以采为辅,采必须服从养。而当茶树进入成年期后,即进入投产后的茶树,应以采为主,适度留养。留叶数量以能增强或维持茶树正常的旺盛生长,能获得最高的产量和最优的品质,又能延长茶树的经济年限为最理想。留叶多少,一般以叶面积指数来衡量,它是指茶树叶片总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高产、高效、优质茶园的叶面积指数通常为3-4。在生产实践中,留叶数量一般以"不露骨"为宜,即以树冠叶片互相密接,看不到枝干为适宜。如实行机械采茶,那么,可根据当年茶树留叶数量,实行提早封园,采取在秋季集中留养一批不采,以加强茶树生长势的方法,加以实现。

二、留叶方法 茶树年龄不同,采摘时留叶的方法也不同。

幼年茶树,主干明显,分枝稀疏,树冠尚未定型。所以,采摘目的是促进分枝和培养树冠。一般可在第二次定型修剪后,春茶实行季末打顶采,夏、秋茶实行各留二叶采。第三次定型修剪后,骨干枝已基本形成,可实行春、夏茶各留二叶采,秋茶留一叶采。以后,再花一年时间,实行春茶留二叶,夏茶留一叶,秋茶留鱼叶采。从此以后,茶树广阔的树冠已经形成,即可进入成年茶树的投产采摘了。

成年茶树,树冠已基本定型,茶叶产量高,品质优,能相对稳定15-20年。在这一时期内,应尽可以地多采质量好的芽叶,延长高产、稳产时期。因此,应以留鱼叶采为主,在适当季节(如夏、秋茶时)辅以留一叶或二叶采摘法,也有采用在茶季结束前留一批叶片在茶树上的。

衰老茶树,生机开始衰退,育芽能力减弱,骨干枝出现衰亡,并出现自然更新现象。对这类茶树,应灵活掌握。在衰老前期,可采用春、夏茶留鱼叶采,秋茶酌情集中留养。衰老中期以后,则需对衰老茶树进行程度不同的改造,诸如深修剪、重修剪、台刈等。对这种茶树,在改造期间,应参照幼年茶树采摘,养好茶蓬,待树冠形成后,再过渡到成年茶树的采摘与留叶方式进行。

三、采摘周期 适时采摘,对增加产量,提高品质,保养树势,直至提高经济效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是根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在人工手采的情况下,一般春茶蓬面有10-15% 新梢达到采摘标时,就可开采。夏、秋茶由于新梢萌发不很整齐,茶季较长,一般有10%左右新梢达到采摘标准就可开采。茶树经开采后,春茶应每隔3-5天采摘一次,夏、秋茶5-8天采摘一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一般到10月上旬开始,就应封园停采。其他茶区,可参照推迟或提前封园。

在实行机械采摘时,当春茶有80%的新梢符合采摘标准, 夏茶有60%的新梢符合采摘标准,秋茶有40%新梢符合采摘标准时就要进行机采。为提高机采茶园经济效益,特别是春茶前期,在机采前先进行人工采茶,以便制作名优茶。这样,机采批次,春茶为1次, 夏茶1-2次,秋茶为2-3次。为促进机采茶树的旺盛生长势,对机采茶园应比人工手采茶园提前20天左右停采封园。

集叶贮运

不论是手工采摘,还是机械采摘,对采下的鲜叶,必须及时集中,装入通透性好的竹筐或编织袋, 并防止挤压,尽快送入茶厂付制。

集叶贮运时,应做到机采叶和手采叶分开,不同茶树品种的原料分开,晴天叶和雨天叶分开,正常叶和劣变叶分开,成年茶树叶和衰老茶树叶分开,上午采的叶和下午采的叶分开。这样做,有利于茶叶制作,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

茶叶采摘技术及方法


茶叶采摘技术内容很多,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留叶数量 茶树叶片的主要生理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和水分蒸腾。茶叶采摘是目的,但留叶是为了更多的采摘,决不可偏废。若采得过多,留得太少,减少了茶树的叶面积,使光合效率降低,影响了有机物质的积累,继而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反之,采得过少,留得过多,不仅消耗水分和养料,而且叶面积过大,树冠郁闭,分枝少,发芽密度稀,同样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低下,达不到种茶目的。但茶树留叶数量应以茶树不同的生育年龄而异。一般说来,幼年期茶树,以培养树冠为目的,应以养为主,以采为辅,采必须服从养。而当茶树进入成年期后,即进入投产后的茶树,应以采为主,适度留养。留叶数量以能增强或维持茶树正常的旺盛生长,能获得最高的产量和最优的品质,又能延长茶树的经济年限为最理想。留叶多少,一般以叶面积指数来衡量,它是指茶树叶片总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高产、高效、优质茶园的叶面积指数通常为3-4。在生产实践中,留叶数量一般以"不露骨"为宜,即以树冠叶片互相密接,看不到枝干为适宜。如实行机械采茶,那么,可根据当年茶树留叶数量,实行提早封园,采取在秋季集中留养一批不采,以加强茶树生长势的方法,加以实现。

二、留叶方法 茶树年龄不同,采摘时留叶的方法也不同。

幼年茶树,主干明显,分枝稀疏,树冠尚未定型。所以,采摘目的是促进分枝和培养树冠。一般可在第二次定型修剪后,春茶实行季末打顶采,夏、秋茶实行各留二叶采。第三次定型修剪后,骨干枝已基本形成,可实行春、夏茶各留二叶采,秋茶留一叶采。以后,再花一年时间,实行春茶留二叶,夏茶留一叶,秋茶留鱼叶采。从此以后,茶树广阔的树冠已经形成,即可进入成年茶树的投产采摘了。

成年茶树,树冠已基本定型,茶叶产量高,品质优,能相对稳定15-20年。在这一时期内,应尽可以地多采质量好的芽叶,延长高产、稳产时期。因此,应以留鱼叶采为主,在适当季节(如夏、秋茶时)辅以留一叶或二叶采摘法,也有采用在茶季结束前留一批叶片在茶树上的。

衰老茶树,生机开始衰退,育芽能力减弱,骨干枝出现衰亡,并出现自然更新现象。对这类茶树,应灵活掌握。在衰老前期,可采用春、夏茶留鱼叶采,秋茶酌情集中留养。衰老中期以后,则需对衰老茶树进行程度不同的改造,诸如深修剪、重修剪、台刈等。对这种茶树,在改造期间,应参照幼年茶树采摘,养好茶蓬,待树冠形成后,再过渡到成年茶树的采摘与留叶方式进行。

三、采摘周期 适时采摘,对增加产量,提高品质,保养树势,直至提高经济效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是根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在人工手采的情况下,一般春茶蓬面有10-15% 新梢达到采摘标时,就可开采。夏、秋茶由于新梢萌发不很整齐,茶季较长,一般有10%左右新梢达到采摘标准就可开采。茶树经开采后,春茶应每隔3-5天采摘一次,夏、秋茶5-8天采摘一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一般到10月上旬开始,就应封园停采。其他茶区,可参照推迟或提前封园。

在实行机械采摘时,当春茶有80%的新梢符合采摘标准, 夏茶有60%的新梢符合采摘标准,秋茶有40%新梢符合采摘标准时就要进行机采。为提高机采茶园经济效益,特别是春茶前期,在机采前先进行人工采茶,以便制作名优茶。这样,机采批次,春茶为1次, 夏茶1-2次,秋茶为2-3次。为促进机采茶树的旺盛生长势,对机采茶园应比人工手采茶园提前20天左右停采封园。

无公害茶叶规范化栽培技术指南


1、选用良种:福选九号、福鼎大白茶,为特早芽品种。

2、深翻改土:深翻60~80㎝,每亩翻盖作物秸杆1000~2000公斤,并在适当位置建好蓄水池和积粪坑。

3、施足底肥: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5000公斤,开沟深施,沟深沟宽各30~40㎝,施后灌足水,然后盖土。

4、合理密植:采用双行条植,宽行距⒈2~⒈5米,窄行距40~50㎝,株距20~30㎝,亩植3500~5000株。8~10月份栽苗,苗高10~20㎝。栽后灌足定根水。

5、及时追肥:栽后每隔15~20天根际追肥一次,每次用充分稀释后的腐熟农家肥1000~1500公斤,尿素5~8斤(尿素栽后第二年才能用)。进入采茶期后不得再施尿素。

6、施足叶面肥:每隔15~20天喷施一次,主要种类有叶霸、富尔65、宝力丰、绿芬威、施丰乐等。

7、科学修剪:栽后茶苗要进行3次定型修剪。第一次修剪时间为全地3/4的茶苗高度达25㎝以上,剪留15㎝,此次不能剪分枝;第二次定型时间为3/4茶苗高度达40㎝以上,剪留30㎝;第三次定型修剪时间为3/4茶苗高度达55㎝以上,剪留45㎝。达到修剪时间须及时修剪,大肥大水管理条件下第二年可完成2--3次定型修剪,茶苗栽后来18个月(一年半)即可进入丰产期,收入一般可达2000~3000元,最高可达4000~5000元。

8、科学管水:连晴8~10天须灌水一次。地内须规划好排水沟,以便降雨过多时及时排掉积水。

9、病虫防治:采用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体的综合技术措施。化学防治尽量使用生物农药,对允许使用的中低毒农药每年施用一次,个别最多不超过2次。禁用剧毒、高毒、高残留、高污染农药。

磐安云峰茶炒制技术


云峰茶炒制技术上吸取了西湖龙井、太平猴魁、峨眉峨蕊等名茶的技术精华,主要工艺分杀青、做形、烘干三道工序。

杀青:在斜锅内进行。当锅温达160℃左右,投入摊放叶150克左右,采用竹制炒手或棕帚均匀不断地翻动抛炒,炒至叶翠不老,叶熟不黄,折梗不断即起锅摊凉。

做形:在平铁锅内进行,锅温80℃左右,投入杀青叶150~200克。采用抖、捺、理三种手法,做到嫩叶多抖,老叶少抖,嫩叶不捺,老叶重捺,抖、理、捺三种手法灵活掌握,交替进行。当芽叶紧直成条,即起锅摊凉。

烘干:分初烘和复烘两个过程。目的是蒸发水分,固定形状、增进香气。初烘烘温100~120℃,当含水量在30%左右,有刺手感即起烘摊凉。复烘采用文火慢烘的方法,达到干度均匀一致,香气透发的目的,当手捻即成末,含水量在6%左右下烘,摊凉分筛,除末去劣,包装贮藏。

云峰茶分大包装和小包装二种,大包装采用铝箔牛皮纸箱,箱内放一公斤装的生石灰袋二袋。茶叶放在箱的四周,贮放在干燥、无异味、无阳光直射的仓库里。

浙江名茶中的一枝新秀,70年代开始创制,80年代以来连年在省、市名茶评比会上夺魁。1986年在商业部的名优产品评比会上,以形美、色翠、香高、味醇即“三绿一香”的特色荣获全国名茶称号。

磐安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唐代磐安产的“婺州东白茶”为宫廷贡茶之一。1979年开始了磐安云峰名茶的试制工作,一举获得成功。产品销往全省、全国各大城市,曾试销日本,受到消费者和客商的好评。

云峰茶产于浙江省磐安县大盘山一带,这里山高水秀,林密雾重,泉水潺潺,幽兰溢香。年平均温度16.1℃,有效积温5030℃,年降雨量1573毫米,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厚度达50~100厘米,有机质含量达3.5~14.8%,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云峰茶品质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云峰茶采自当地优良茶树品种——木荷种的新梢。采摘时间因茶园所处的海拔高度而异。通常,海拔高600米以下的茶园,于4月中下旬开采,海拔700米以上的茶园,于5月初开采。采摘标准1~2级云峰茶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3级以下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不超过3.5厘米,叶片开展角度不超过40度。鲜叶进厂后经3~5小时摊凉,水分失重5%左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