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常识:黄山毛峰的历史渊源

发布时间 : 2021-07-24
茶文化的历史渊源 黄山毛峰茶叶的口感 黄山毛峰茶叶的味道

茶文化的历史渊源。

歙州是隋文帝开皇年间设置的,经唐朝,到宋徽宗宣和三年改名为徽州,元为徽州路,明初原名兴安府,后改徽州府至清末。黄山,录属歙州,后属徽州。据《中国名茶志》引用《徽州府志》载:“黄山产茶始于宋之嘉佑,兴于明之隆庆”。又载:”明朝名茶:黄山云雾:产于徽州黄山。”日本荣西禅师著《吃茶养生记》云:“黄山茶养生之仙药也,延年之妙术也。”又《中国茶经》茶的传说:”正志和尚与茶”。说明黄山茶在明代就很有名了。而黄山源和号称500里黄山第一峰--紫霞峰。在《中国茶经》“休之松萝”一文中,据《歙县志》写道:”旧志载明降庆间(1567-1572),僧大方住休之松萝山,制法精炒,郡邑师其法,因称茶曰松萝。”歙县茶有的虽“本轶松萝上”,因系仿松萝制法,也概名松萝茶。例如当时歙县的紫霞山茶,也称为”最上品”,也称为松萝茶。与松萝山毗邻的歙县北源茶,又称为北源松萝,以享其名也。《徽州府志贡品》记载:“歙之物产,无定额,亦无常品。大要惟砚与墨为最,其他则以北源茶、紫霞茶。”说明当时黄山源产北源茶和潜品紫霞山产紫霞茶,亦很有名。1949年夏,黄山丞相源僧师对来访的政府官员,曾采用当年生的大小相似的茶叶生片,每两片面合成一对,以4-5对为一扎(即棕榈叶丝或苎麻梢捆扎),作为礼品相赠。

黄山毛峰起源,据《安徽茶经》”蜚声全国的黄山毛峰”文曰:“据传说是在光绪年间,距今已有70-80年。当时黄山一带原产外销绿茶,而该地谢裕大茶庄则附带收购一小部分毛峰,远销东关,因为品质优异,很得消费者欢迎。”又据《安徽名特产》书中,由歙县叶祖荫撰稿”黄山毛峰”:“《徽州商会资料》载:清光绪年间,歙县汤口谢裕泰茶庄试帛少量黄山特级毛峰茶(注:当时黄山毛峰并未分级),远销东北,深受销区顾客喜爱,遂蜚声全国。”在陈椽教授编著《茶业通史》中,特意指出:”黄山毛峰是何时开始制造的?也值得研究。”随着1982年底,经国务院批准,将徵州地区的太平县改为县级黄山市,并将歙县的黄山公社划归黄山市,设为汤口镇。歙县茶叶公司通过史料记载和实地考查,从1984年春开始,在富溪乡选点于新田、田里两村13个村民组生产特级黄山毛峰。其中新田村充川(原名充头源)组生产的特级黄山毛峰,品质最优。作为歙县礼茶,“五一”国际劳动节以前送往北京。

1985年歙县茶叶公司在收购特级黄山毛峰时,提出以富溪乡充头源生产的特级黄山毛峰质量为标准。产品连年荣获好评。故此,李亚北撰文:”全国名茶珍品--黄山毛峰”。则指出:“黄山毛峰是清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该茶庄创始人谢静和,歙县漕溪人,以茶为业,种采制都很精通。标名‘黄山毛峰’,运往关东,博得饮者的酷爱”。其中,叶祖荫引《徽州商会资料》所提”谢裕泰茶庄”,仅除去“汤口”两字。其实,徽州行署商业局长郑恩普(河北深县人,已离休,现住黄山市)于乙卯年(1975)春题词:”凝铸黄山云雾质,飘溢漕溪雨露香。为谢裕大茶号首创黄山毛峰一百周年题。”又时逾十年后,歙县茶厂高级茶叶技师余怡生著《歙茶工艺》书中载:“清朝光绪年间(1875年)谢裕大茶号在黄山富溪(注:原称漕溪)创制‘黄山毛峰’,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说明黄山毛峰是清朝光绪纪元(1875年)开始制造的。

cy316.cOm扩展阅读

茶叶常识:白茶悠久的历史渊源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其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陈橼教授在《茶叶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

距今为止,白茶的生产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该茶始创于建阳水吉,茶叶品种则来自于政和。政和县有一种优良品种的茶树—政和大白茶,茶芽叶上披满白茸毛,是制茶的上好原料,最初是用这种茶片生产白茶的。

据记载,1796年(清嘉庆初年)已有白茶生产,当时以闽北菜茶品种为鲜叶。1851-1874年,政和铁山乡人改植大白茶,并于1890年用大白茶制银针试销成功,次年运销国外。白牡丹始创于建阳县水吉镇。1922年,政和县也开始生产白牡丹,运销香港,价格比普通红茶和绿茶高出一倍多。民间采用它制作成清醇的“白茶饼”,因其独特风味和保健作用流传到南洋一带,至今在东南亚各国享有盛誉。

茶叶常识:东方美人茶历史渊源


历史渊源清朝后期的台湾,茶叶是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品,也促进了台湾北部的发展,将产业重心从原本的南部移转到了北部,对后来台湾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台湾早有野生茶,根据诸罗县志(1717年)记载:“台湾中南部地方,海拔八百到五千尺的山地,有野生茶树,附近居民采其幼芽,简单加工制造,而作自家饮用。”而根据淡水厅志中记载:”猫螺山产茶,性极寒,蕃不敢饮。”这种野生茶就是所谓的“山茶”,目前仍可以在台湾中南部山区发现这种野生茶树,但与目前台湾农民栽种的茶树在品种上并无相关。

台湾目前所栽种的茶树品种,是距今两百多年前由福建移民所带来的,而台湾早期的制茶技术亦是由福建师傅所传授。目前台湾所产制的乌龙茶、包种茶等茶类,其产制技术皆来自中国福建省。

东方美人茶原称膨风茶,”膨风”是台湾俚语“吹牛”之意,相传早期有一茶农因茶园受虫害侵食,不甘损失,乃挑至城中贩售,没想到竟因风味特殊而大受欢迎,回乡后向乡人提及此事,竟被指为吹牛,从此膨风茶之名不胫而走。

一说是台湾光复初期曾任新竹县北埔乡长的姜阿新,在日治时期参加茶展,其参展的茶叶被当时的台湾总督府以一担(100斤)2000日圆高价收购,消息传回北埔村,被地方人士斥为”膨风”,后经报纸披露证实,膨风茶之名才传遍千里,流传至今。后又被文人雅士改称为椪风茶。

膨风,是把气吹进某种囊状的容器中,使其膨胀起来的意思,正是和老百姓平常说的吹牛皮相似。台湾省在日据时代,日人以统治者的姿态,在生活上极尽享受之能事。高级人士对于养兰和饮茶,极为讲究,但求东西好,不计价钱高,所以在比赛中的极品乌龙茶,贵到一斤可以换十二包白米(每包白米净重一百斤,折合新台币两万多元.)当时台湾的民风极为俭朴,物价又低,听说有这种吓人的贵茶叶,民间都不相信,便识之为膨风茶——“吹牛茶”,意谓实无这种贵茶,不过是吓唬人而已。有些研究闽南语的人,认为膨风应为膨亨(亦作彭亨)。又古人也常以”大腹彭亨”,来形容诸如弥勒佛般的大肚皮。

又相传百年前,英国茶商将膨风茶呈献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由于冲泡后,其外观艳丽,犹如绝色美人漫舞在水晶杯中,品尝后,女王赞不绝口而赐名“东方美人”或传说是1960年左右,膨风茶在英国举办的世界食物博览会上得银牌奖,而献给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品尝。女王品尝后,赞不绝口,赐名”东方美人茶”。

又早期膨风茶的毛茶运抵大稻埕茶栈,出口前,需在“番庄馆”再经过一道烘焙与拣茶的精制过程,故旧称为”番庄乌龙”。

又据说,如在膨风茶的茶汤内加一滴“白兰地酒”,风味更佳,深受欧美人士喜爱,而被称为”香槟乌龙”。东方美人亦有福寿茶之称,传为谢东闵先生所命名。

茶叶常识:都匀毛尖的历史渊源


民国《都匀县志稿》上记载:“茶,四乡多产之,产小菁者尤佳(即今都匀市的团山、黄河一带),以有密林防护之。”而且说都匀毛尖茶在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食品博览会上茶获优奖。

黔南《农业名特优资源》(黔南州农业区划办公室主编,1988年6月)上说:”都匀毛尖茶有悠久的历史,成名也较早,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代,毛尖茶中的‘鱼钩茶’、‘雀舌茶’便是皇室贡品,到乾隆年间,已开始行销海外”,“1982年6月,在中国名绿茶评比会上,毛尖茶名列中国第二,仅次于南京雨花茶”。

《都匀市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4月):”都匀毛尖茶:原产境内团山黄河,时称黄河毛尖茶。该茶在明代已为贡品敬奉朝廷,深受崇祯皇帝喜爱,因形似鱼钩,被赐名‘鱼钩茶’。1915年,曾获巴拿马茶叶赛会优质奖。1982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这一。”

《都匀县志稿》卷十一“祠庙寺观”中记载:”西岳庙,在长秀(今都匀团山一带),旧建,乾隆间毁,知府宋文型重建”。在重建西岳庙时,宋文型刻立有《重建西岳庙碑序》。宋文型在碑序中说:“庚子岁(即清乾隆45年,1780年)余守匀疆,兼理厂务茶园一局,中在间有西岳王之庙,奉为本厂之神”,”爰是捐俸五十两,命薛允忠督造重修”,希望“镇彼西方,维兹厂局”以求”上裕国课,下佐工商”。由此可知,早在二百多年前都匀就已经有了官办茶园,而且直接由知府兼理,规模已经不小了,以至关系到“上裕国课,下佐工商”之大事。都匀毛尖茶在清乾隆年间,生产规模颇大,行销各地是无争的事实。

茶叶常识:雅安黑茶历史渊源


《史记·周本纪》载,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南(四川)八部族贡武王荼(茶)”。《明史·茶法》:太祖朱元璋”诏天全六番司民,免其徭役,专令蒸乌茶易马”。乌茶即藏茶、边茶,天全即今雅安市天全县。 《西藏政教鉴附录》:“茶叶自文成公主入藏地”,即雅安所产龙团、凤饼茶,贡奉朝廷后作和蕃礼品带进藏区。之后,雅安藏茶源源不断输入西藏,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唐、宋以来,朝廷先后行”茶马互市”、“榷茶制”、”引岸制”等策“以茶治边”,雅安藏茶迅速发展。《明史·茶法》:宋太祖”设茶马司于秦、洮、河、雅诸州,自碉门(今天全)、黎(今汉源)、雅(今雨城)抵朵甘、乌思藏(康、藏都司),行茶之地五千余里……”,宋熙宁七年在雅设茶马司,位于今名山新店,其遗址是我国至今为止唯一可考的茶马司遗址。

雅安藏茶制作技艺,主要依靠茶号和茶厂的传统艺人、工匠在加工过程中代代口

古代黑茶交易中心茶马司

授心记,近代始有文字记载。雅安藏茶生产明朝以前为分散加工,朝廷统一收购经营。《雅安县志》(民国版)载:最早藏茶加工企业为 有“天兴”、”恒泰”、“聚成”等茶号。清朝允许民间藏茶贸易,私营藏茶企业增多,到清末,雅安、天全、 荥经、名山、邛崃等县茶号有200多家。清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为抗击英国侵略,抵制印茶入藏,振兴雅安边茶在藏区的地位,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及 四川劝业道共同主持,组织雅安、名山、天全、荥经、邛崃五县茶商集资33.5万两白银,在雅成立官督商办的”边茶股份有限公司”。辛亥革命后,公司解体。

民国初年,私营茶号恢复到100多家,接着军阀混战,强派苛捐杂税,藏商携款私逃,很多茶号倒闭,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仅剩30多家。1939年, 西康省成立,国民政府为垄断边茶经营,筹备在雅成立“中茶公司西康省分公司”。其后,私营茶号率先联合成立”康藏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包销全部茶引,使名 山、邛崃两县茶号倒闭,仅为雅安、天全茶号收购原料,代加工成品茶。

茶叶常识:双山白茶的历史渊源


白茶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北宋时期,目前产区主要在福建省境内。这里丘陵起伏,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地以红、黄壤为主。双山白茶的历史渊源则较白茶历史渊源短得多。双山白茶是峡西商南县特产。商南县位于秦岭山脉的莽岭、新开岭和郧西大梁山交汇处,茶叶生长时间长,内含物质丰富,而且,该地区远离大气、酸雨等工业污染,土壤富含硒、锌、铁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为“商南茶”优异品质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此相信大家对双山白茶的历史渊源,已经有所了解了。

2008年峡西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农业旅游区被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成为商洛市首家获得该称号的单位。这一历史时刻使双山白茶历史渊源有迹可寻。该县茶叶联营公司于1985年建立,现已成为茶叶生产、加工、销售,茶园观光、茶艺表演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经营实体。公司先后投入资金400多万元,建成年生产加工能力100万公斤的精制茶加工厂,500立方米的茶园专用保鲜库,120多个初制茶场,5.7万亩茶园,总资产达2000多万元,走出了一条山上建基地、山下精加工、山外拓市场、科技创高效,技工贸、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公司开发的泉茗、仙茗、炒青、乌龙茶四大系列三十几个花色品种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其中商南泉茗曾获“陆羽杯”大奖,2006年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产品,”双山”牌商标被省政府认定为陕西省“着名商标”。以上就是双山白茶的历史渊源。

茶叶常识:黄山毛峰的品级


黄山毛峰分四级:黄山毛峰分特级和一、二、三级。以特级、一级为名茶。黄山毛峰特级一芽一叶初展;一级,一芽一叶开展和一芽二叶初展;二级,一芽二叶开展和一芽三叶初展;三级,开展的一芽一叶、二叶、三叶。黄山毛峰在清明前后采制,选用芽头壮实茸毛多的制高档茶。经过轻度摊放后进行高温杀青、理条炒制、烘焙而制成。

黄山毛峰茶产于黄山风景区和毗邻的汤口、充川、岗村、芳村、扬村、长潭一带,其中桃花峰、云谷寺、慈光阁、钓桥庵、岗村、充川等的品质最好。

特级黄山毛峰形似雀舌,白毫显露,色似象牙,鱼叶黄金。冲泡后,清香高长,汤色清澈,滋味鲜浓、醇厚、甘甜,叶底嫩黄,肥壮成朵。其中“鱼叶金黄”和”色似象牙”是特级黄山毛峰外形与其他毛峰不同的两大明显特征。黄山盛产名茶,除了具备一般茶区的气候湿润、土壤松软、排水通畅等自然条件外,还兼有山高谷深,溪多泉清湿度大,岩峭坡陡能蔽日,林木葱茏水土好等自身特点。“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黄山常常云雾缥缈。在这样的自然条件里,茶树终日笼罩在云雾之中,很适合茶树生长,因而叶肥汁多,经久耐泡。加上黄山遍生兰花,采茶之际,正值山花烂漫,花香的熏染,使黄山茶叶格外清香,风味独具。

黄山毛峰的品饮,冲泡时水温也以80℃左右为宜,玻璃杯或白瓷茶杯均可,一般可续水冲泡2—3次。

茶叶常识:黄山毛峰的传说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书童来黄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篓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长老泡茶敬客时,知县细看这茶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开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就直线升腾,约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

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清香满室。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熊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将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县甚是惊喜,后来到京城禀奏皇上,想献仙茶邀功请赏。

皇帝传令进宫表演,然而不见白莲奇景出现,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据实说道乃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熊开元进宫后方知未用黄山泉水冲泡之故,讲明缘由后请求回黄山取水。熊知县来到黄山拜见长老,长老将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玉杯中的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对熊知县说道:“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熊知县心中感概万千,暗忖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脱下官服玉带,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师墓塔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

茶叶常识:黄山毛峰的采制


黄山毛峰采摘细嫩,特级黄山毛峰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1—3级黄山毛峰的采摘标准分别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一芽一、二叶;一芽二、三叶初展。特级黄山毛峰开采于清明前后,1—3级黄山毛峰在谷雨前后采制。鲜叶进厂后先进行拣剔,剔除冻伤叶和病虫危害叶,拣出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叶、梗和茶果,以保证芽叶质量匀净。然后将不同嫩度的鲜叶分开摊放,散失部分水分。为了保质保鲜,要求上午采,下午制;下午采,当夜制。

黄山毛峰的制造分杀青、揉捻、烘焙三道工序

杀青

用直径50厘米左右的桶锅,锅温要先高后低,即150—130℃左右。每锅投叶量,特级200—250克,一级以下可增加到500—700克。鲜叶下锅后,闻有炒芝麻声响即为温度适中。单手翻炒,手势要轻,翻炒要快(每分钟50—60次),扬得要高(叶子离开灶面20厘米左右),撒得要开,捞得要净。杀青程度要求适当偏老,即芽叶质地柔软,表面失去光泽,青气消失,茶香显露即可。

揉捻

特级和一级原料,在杀青达到适度时,继续在锅内抓带几下,起到轻揉和理条的作用。二、三级原料杀青起锅后,及时散失热气,轻揉1—2分钟,使之稍卷曲成条即可。揉捻时速度宜慢,压力宜轻,边揉边抖,以保持芽叶完整,白豪显露,色泽绿润。

烘焙

分初烘和足烘。初烘时每只杀青锅配四只烘笼,火温先高后低,第一只烘笼烧明炭火,烘顶温度90℃以上,以后三只温度依次下降到80℃、70℃、60℃左右。边烘边翻,顺序移动烘顶。初烘结束时,茶叶含水率约为15%左右。初烘过程翻叶要勤,摊叶要匀,操作要轻,火温要稳。初烘结束后,茶叶放在簸箕中摊凉30分钟,以促进叶内水分重新分布均匀。待初烘叶有8—10烘时,并为一烘,进行足烘。足烘温度60℃左右,文火慢烘,至足干。拣剔去杂后,再复火一次,促进茶香透发,趁热装入铁桶,封口贮存。

茶叶常识:黄山毛峰与黄山茶


黄山毛峰,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每年清明谷雨,选摘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而成。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锋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 说到黄山毛峰茶的历史,不可逾越的是黄山茶的历史。黄山茶可追溯到1200年前的盛唐时代。历经不断发展,明代的黄山茶不仅在制作工艺上有很大提高,品种也日益增多,而且这时的黄山茶已独具特色、名声鹊起,黄山毛峰茶的雏形也基本形成。据成书于弘治十五年(1502)的《徽州府志·土产》记载,“近岁茶名细者有雀舌、莲心、金芽,次者为下白、为走林、为罗公,又其次者为开园、为软枝、为大号,名号殊而一。”这种由”雀舌”而知形状、由“金芽”而知色泽,与”形如雀舌之状、色如象牙而黄”的黄山毛峰极为相似。

话说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书童来黄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篓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长老泡茶敬客时,知县细看这茶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开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就直线升腾,约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清香满室。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

熊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将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县甚是惊喜,后来到京城禀奏皇上,想献仙茶邀功请赏。皇帝传令进宫表演,然而不见白莲奇景出现,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据实说道乃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熊开元进宫后方知未用黄山泉水冲泡之故,讲明缘由后请求回黄山取水。熊知县来到黄山拜见长老,长老将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玉杯中的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对熊知县说道:“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熊知县心中感慨万千,暗忖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脱下官服玉带,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师墓塔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

黄山毛峰分特级和一、二、三级,特级黄山毛峰在清明前后采制,选用芽头壮实茸毛多的制高档茶。经过轻度摊放后进行高温杀青、理条炒制、烘焙而制成。特级黄山毛峰形似雀舌,白毫显露,色似象牙,鱼叶金黄。冲泡后,汤色清澈,滋味鲜浓、醇厚、甘甜,叶底嫩黄,肥壮成朵。其中“鱼叶金黄”和”色似象牙”是特级黄山毛峰外形与其他毛峰不同的两大明显特征。

茶叶常识:黄山毛峰社会声誉


古今任何产品声誉,都是来自它的品质。特级黄山毛峰的主要特征:形似雀咀,芽壮多毫,色如象芽、鱼叶金黄、清香高长、汤色清沏,滋味鲜醇,叶底黄嫩。堪称名茶极品。

1875年试创黄山毛峰,始入上海,英商品尝称好,当即名扬上海,后来“谢裕大茶号”上批量加工洋庄及少量黄山毛峰出口,享有”名震欧洲四、五载”之雀,当黄山毛峰运往关东(东北营口),时称奉庄“谢裕大茶行”销售,深受消费者的欢迎,然后销向华北,遂名扬天下。

中国第一部反映茶文件的长篇小说之一《南方有嘉木》书中,时约1885年前后,”在深夜人寂时独对苍天已成了吴长清的习惯。深夜案几上那杯黄山毛峰茶,他是从来不喝的,那是他的祭物。”古人常以名品作祭品,可见当时杭州市场已有黄山毛峰,亦有名气。

情因“谢裕大茶行”兴衰史40余年。从《祥字阄书》查汇,除去未作价产业甚多外,家积有价产业和英银洋计达49100元,宝银3400两。时称歙北四大财主之一。正安去世次年,四子合伙经营《和记茶号》,共9庄收茶,漕溪、屯溪制洋庄,琳村做奉庄。熟茶成件,水运杭州,加杭拱到申报出口税,茶、税共值30584.894元。部分下脚茶调皖东三店,到1916年新春”天成茶叶店”的“盘存登发”账目上,除去该交谢慎裕堂红利龙洋400元外,店即盘之倒闭。明逢俄商、英国禁止华茶进口的打击,内受大鸿在上海染上恶习等影响而衰败。黄山小源尚受交通闭塞,名落深山,久而久之,则被人遗忘。

解放以后,黄山毛峰被人们以名山产名茶,顾名思义定产于黄山风景区茶园,并作推断为”黄山云雾茶”的后身。长期以来,歙县茶叶公司以黄山风景区茶园生产特级黄山毛峰,《安徽日报》每年登载黄山毛峰开园之日,则为全省春茶生产之时。黄山毛峰经1955年中国茶叶公司对全国优质茶进行鉴定,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82年获商业部名茶称号。1983年获外经部“荣誉证书”。从1994年起,歙县茶叶公司转向黄山小源的富溪乡,在黄山毛峰原产地充头源恢复特级黄山毛峰生产,出口西德、香港,深受国际友人欢迎。1986年被外交部定为招待外宾用茶和礼品茶,定点在富溪乡生产。当年在全国花茶、乌龙茶优质产品和名茶评比会上,黄山毛峰再次荣获全国名茶桂冠。1987年2月被商业部授予部级优质名茶称号。1990年富溪台胞带去特级黄山毛峰,经台湾”天仁企业集团”检验公认“品质优良”。尤其是富溪乡新田茶农充分运用”高山产好茶”原理,坚持因地制宜发展高山茶园,效果显著。余怡生著《歙茶工艺》书中曾称,新田峰所产黄山毛峰质量亦可与黄山名园并驾齐驱相互媲美。如今讲究产品质量的经营者,选购黄山:“要正宗,到富溪”。在汤口茶叶市场,对新田产黄山毛峰特别俏,购茶者要求新田村民卖茶带上《居民身份证》,好茶出好价、有证价上场。今年3月19日,新田黄山毛峰开园以来,被”黄山市徽州漕溪茶厂”定点放价收购,茶农春茶黄山毛峰超过去年茶叶总值。

黄山毛峰,茶之珍品。已成为国际友人和国内游客馈赠亲友的佳品。1999年春天,国务院朱镕基总经访美,国家主席江泽民委托他带去馈送他在美国费城恩师的黄山名茶就是黄山毛峰。

《茶叶常识:黄山毛峰的历史渊源》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茶叶常识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茶叶常识,以及准备大量关于茶叶常识的专题,如:茶文化的历史渊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