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相关知识:如何通过叶底辨别茶叶品质?

发布时间 : 2021-09-11
茶叶相关知识 茶叶的相关知识 看叶底如何辨别福鼎白茶

茶叶相关知识。

一、春料

春料的主要特征:

芽至初叶的距离很短,这是和秋茶、夏茶来比。

另外有四个辅助特征:

1.叶接梗处明显变粗,有人称为马蹄。

2.梗较粗壮

3.叶较丰厚

4.白毫密多,因高山日光强烈白毫可以减少水气蒸发。

这四辅助特征就是经过一个冬天储存的养份释放的结果。

二、芽头

辅助特征是园地茶胖粗,大树茶反而精瘦。

三、秋料

芽至初叶的距离较长,叶的厚度比较单薄,但是也有马蹄。

四、夏料(雨水料)

除秋料就有的特征之外,梗长而无力,梗面会因水份过多又干燥失水呈现凹痕,有点像芹菜梗。

五、台地茶

主要特征:就是叶面薄弱,如薄纸易折;泡汤之后无力恢复弹性,甚至多次冲泡也不能展开,叶子愈薄当然愈差。

有三个辅助特征:

1.主侧叶脉较平或不明显

2.叶缘有明显密齿

3.大型茶园地有时候是用剪刀采摘

六、大树茶

大树茶指有明确范围,定期采摘的古树茶园。

主要特征是叶面丰厚坚韧,丰厚是因为大树茶的叶层的栅状组织比台地茶厚实;坚韧是因为大树茶海拔较高的生长环境造成。

低温时:高山上更低温,日晒时:高山上紫外线更强,刮风时:高的树迎风更多。所以坚韧的叶质是大树茶适应环境之后生命力的表现。

即使压成茶饼,一旦泡汤后,叶面会很快的恢复弹性,折痕通常不会存在,茶汤中的大树茶叶面像皮革泡水般卷曲。

另外四个辅助特征:

1.主叶脉粗,侧脉明显,叶脉看似鱼骨架。因为叶子重,由侧叶脉再分出的细脉会比较较靠近叶缘。

2.叶缘齿较疏较小,但是也有齿缘红尖似蚁嘴。有可能是低矮大树的特征。有时会出现虫咬孔,也是大树茶的特征,但是也可能是管理较混乱的台地茶。

3.大树茶叶子颜色,二叶及三叶比台地茶深,近墨绿色。向阳山坡日照充沛,可以有更多叶绿素和光合作用而产生更多茶氨酚及葡萄糖,可以使口感更加鲜爽不涩。

4.不大可能出现用剪刀采收,因为工人有时是爬上树采茶。

七、野生茶

野生茶不是指原始未驯化的近缘野茶,而是指因为路途偏远,乏人管理,无法像大树茶一样定期采收的茶树。除了大树茶的特征之外,野生茶主副叶脉高冗明显,看似洗衣板。叶颜色更加墨绿,叶面更加的油亮,减少因为日光照射引起的水气蒸发,反之,叶的背面就不需要油光。叶缘无齿有可能是因为海拔更高,树形高大,人迹罕至。不必再防动物刮蹭,昆虫咬食等情况。

八、拼配料

如果同一饼茶,出现不应该同时出现的特征时,就有可能是不同来源的茶叶拼配,出现二种不同的叶缘齿、叶脉可能是两种不同生长地。例如大树茶配台地茶。出现二种不同的梗面、梗长可能是春料配夏秋料。

九、叶脉

一般来说台地茶的主侧叶脉对数少,大树茶的主侧叶脉对数多。所以数叶脉对数是有效的辨识方式。尤其大树茶叶脉明显,又都以全叶形压饼。

cy316.cOm扩展阅读

茶叶鉴别知识:如何通过茶汤来辨别茶叶品质?


从色、香、味、形判断,是辨别一款茶叶的好坏基本方法。很多普通饮茶之人,购买茶叶时,一般会观看干茶的外形和色泽,闻干香判断茶叶的品质。但茶汤往往也会暴露很多信息,那如何从茶汤判断一款茶叶的好坏呢?

茶汤和品质的关系

之所以看茶汤就能判断茶叶的品质。是因为茶汤能反应出茶叶在原产地、制作工艺、储运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原产地生态优良,茶树长势良好,制成的茶必然清澈明亮。制作工艺精良,没有明显加工缺陷的茶,茶汤亮度好,不会发灰发暗。储运过程把控严格的茶,较少碎末,茶汤干净透明。

由此可见,茶汤是辨别茶之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那么如何通过茶汤来辨别茶叶品质呢?

观察茶汤的三要素

观察茶汤主要从色度、亮度、清澈度三个方面辨别品质。

1

色度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色。通常来说,绿茶是浅绿色,红茶是红色,白茶是杏黄,熟普是棕褐色等等,只要这个茶基本符合该茶类的基本特征,就没有问题。

2

亮度

是指茶汤颜色的亮与暗。但亮度往往容易跟颜色混淆,有的颜色看起来很亮眼,比如金黄,有的颜色看起来很暗,比如土黄。

在颜色中,除了色度,亮度也是不能忽略的因素。就如红茶,一些优质的红茶汤色十分艳丽,而低档红茶汤色却呈现暗褐,即使在阳光的照耀下却丝毫不觉得明亮。

3

清澈度

茶汤的清澈与否,肉眼就比较容易识别,但仍需注意的是判断的时候必须避免一些外界因素干扰,如茶毫、茶碎末等。

好茶的茶汤可以允许有一些茶碎末沉在杯底,但从上往下观察清澈见底。或使用玻璃公道杯,是清澈还是浑浊,从侧面看更为明显。

小贴士:从茶汤角度判断,要注意两点:

1

趁热观察

茶叶泡后,放置过久,茶汤中的茶多酚与空气接触会很快氧化,导致茶汤变色和氧气结合,颜色会发生变化,因此,茶色中茶汤之色应从茶叶刚泡好后的茶汤来辨别。

2

选用白瓷碗观察

使用白瓷茶具观察汤色更佳,透明的玻璃用于欣赏茶汤是好的,但是其特性会影响茶汤的真实呈现。

茶叶相关知识:如何通过叶片展开形态来辨别茶叶真假?


真茶叶,是采自茶树的芽叶;假茶叶,则是来自形似茶树的其它植物芽叶。

一些不法商家为牟取暴利,会以假充真,将假茶叶混入某些紧压型的茶里,以达到大幅度降低成本的目的。饮这样的茶,对人身体的健康是有害的。那么我们怎样通过叶片的展开形态来鉴别茶叶的真假呢?下面来看看。

首先,区分茶树叶片形状与品种类型中的大、中、小叶种

茶树叶片的外部形态,通常是识别品种的一个标志。由于叶的长度与宽度比例不同,以及叶片最宽处的部位不同,使叶片有不同的形状。

一般长宽比在1.8以下,叶最宽处接近基部为卵圆形、接近上部为倒卵圆形。长宽比在1.8~2.6之间,叶最宽处接近中部为椭圆形;长宽比在2.6以上,叶最宽处接近基部为披针形、接近中部为长楠圆形。生产中由于各品种间叶面积不同,一般又可分为大、中、小叶种。

大叶种系指叶面积(以定型叶的叶长×叶宽×0.7[常数]来表示)在28~50平方厘米,或叶长10厘米以上,叶宽4厘米以上者;

中叶种叶面积在15~28平方厘米,或叶长7~10厘米,宽3~4厘米者;

小叶种叶面积在15平方厘米以下,或叶长7厘米以下,叶宽3厘米以下者。而叶长在14厘米、叶宽5厘米以上者为特大叶种。

其次,识别茶树茶叶叶片上的基本形态

(1)茶树叶片边缘锯齿一般为16~32对,有锯齿形、重锯齿形、齿牙形和缺刻形之分。但不论哪种形状,叶片锯齿都是上部密而深,下部稀而疏,近叶柄处平滑无锯齿。而其他植物叶片多数叶缘四周布满锯齿,或者无锯齿。

(2)茶树叶片叶背叶脉凸起,主脉明显,并向两侧发出7~10对测脉。侧脉延伸至离边缘三分之一处向上弯曲呈弧形,与上方侧脉相连,构成封闭形的网脉系统,这是茶树叶片的重要特征之一。而其他植物叶片的侧脉,多呈羽状分布,直通叶片边缘。

(3)茶树叶片背面的茸毛,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观察,除主脉上的茸毛外,大多具有基部短,弯曲度大,通常呈45~90度角弯曲,这也是茶树叶片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其他植物叶片上的茸毛多呈直立状生长或无茸毛。

(4)茶树叶片在茎上的分布,呈螺旋状互生。而其他植物叶片在茎上的分布,通常是对生或几片叶簇状着生。

最后,判定真假,从泡开的叶面形态的几个方面来判断有没有掺假

1、叶片

真茶:叶片在茎上呈螺旋状互生;

假茶:叶片在茎上通常是对生,或几片叶簇状着生。

2、锯齿

真茶:叶片边缘锯齿,上半部密,下半部稀而疏,近叶柄处平滑无锯齿;

假茶:叶片则多数叶缘四周布满锯齿,或者无锯齿。

3、主脉与侧脉

叶面中间为主脉;侧脉由主脉分出,与主脉呈45°向叶缘延伸,到叶缘2/3呈弧形向上弯曲,并与上一条侧脉连接处闭合。侧脉还分出细脉。

真茶:主脉明显,叶背叶脉凸起。侧脉的对数随茶树品种而异,一般8—9对,多的10—15对,少的5—7对。每对侧脉延伸至叶缘三分之一处向上弯曲呈弧形,与上方侧脉相连,构成封闭形的网状系统,这是重要特征之一;

假茶:叶片侧脉多呈羽毛状,直达叶片边缘。

4、茸毛

真茶:叶片背面的茸毛,在放大镜下可以观察到它的上半部与下半部是呈45-90度角弯曲的;

假茶:叶片背面无茸毛,或与叶面垂直生长。

一般来说,茶叶的品种繁多、规格各异,如何通过叶片展开形态来辨别茶叶真假,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这除了需要经验,长期的积累之外,还要科学数据支撑,否者光从叶片展开形态来判断茶叶有没有参假造假,有时也会失误,其办法就是多学多喝,多寻找有利资料数据,这样长期下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鉴别起来就容易多了。

茶叶相关知识:从绿茶的叶底鉴别绿茶的品质


市场上绿茶品种参差不齐,但想要品到好的绿茶其实并不难。一般来说鉴定绿茶的好坏只要学会:看形状色差,闻香气,品滋味,看水色,观叶底这五点即可,下面具体说说。不过在茶圈,流行这样一句话:会玩叶底的才是高手!那叶底到底怎么玩?这几个绿茶品评术语你要知道!

鲜亮:色泽新鲜明亮。多见于新鲜、嫩度良好而干燥的高档绿茶。

绿明:绿润明亮。多用于高档绿茶。

柔软:细嫩绵软。多用于高档绿茶。

单薄:叶张瘦薄。多用于生长势欠佳的小叶种鲜叶制成的条形茶。

叶张粗大:大而偏老的单片及对夹叶。常见于粗老茶的叶底。

红梗红叶:绿茶叶底的茎梗和叶片局部带暗红色。多见于杀青温度过低、未及时抑制酶的活性,致使部分茶多酚氧化成水不溶性的有色物质,沉积于叶片组织中。

芽叶成朵:芽叶细嫩而完整相连。

红蒂:茎叶基部呈红色。多见于采茶方法不当或鲜叶摊放时间过长,以及部分紫芽种制成的绿茶。

生熟不匀:鲜叶老嫩混杂、杀青程度不匀的叶底表现。如在绿茶叶底中存在的红梗红叶、青张与焦边。

青暗:色暗绿,无光泽。多见于夏、秋季的粗老绿茶。

青张:叶底中夹杂色深较老的青片。多见于制茶粗放、杀青欠匀欠透、老嫩叶混杂、揉捻不足的绿茶制品。

青褐:色暗褐泛青。一般用于描述下档绿茶。

花青:叶底蓝绿或红里夹青。多见于用含花青素较多的紫芽种制成的绿茶。

靛青:又称“靛蓝”。冲泡后的茶叶呈蓝绿色。多见于用含花青素较多的紫芽种所制的绿茶。汤色浅灰、香气偏生青、味浓涩的夏茶比春茶更多见。

瘦小:芽叶单薄细小。多用于施肥不足或受冻后缺乏生长力的芽叶制品。

摊张:摊开的粗老叶片。多用于低档毛茶。

黄熟:色泽黄而亮度不足。多用于茶叶含水率偏高、存放时间长或制作中闷蒸和干燥时间过长以及脱镁叶绿素较多的高档绿茶的叶底色泽。

焦边:也称烧边。叶片边缘已炭化发黑。多见于杀青温度过高、叶片边缘被灼烧后的制品叶底。

舒展:冲泡后的茶叶自然展开。制茶工艺正常的新茶,其叶底多呈现舒展状;若制茶中温度过高、使果胶类物质凝固或存放过久的陈茶,叶底多数不舒展。

卷缩:开汤后的叶底不展开。多见于陈茶或干燥过程中火功太高导致叶底卷缩;条索紧卷,泡茶用水不开,叶底也会呈卷缩状态。

所以,千万别小看了喝茶看叶底的人,也许他才是功力深厚的茶叶大神哦~说到这里,你有没有喜欢上茶渣呢?

茶叶鉴别:如何通过茶汤来辨别茶叶品质?


很多普通饮茶之人,购买茶叶时,一般会观看干茶的外形和色泽,闻干香判断茶叶的品质。但茶汤往往也会暴露很多信息,那如何从茶汤判断一款茶叶的好坏呢?

从色、香、味、形判断,是辨别一款茶叶的好坏基本方法。

茶汤和品质的关系

之所以看茶汤就能判断茶叶的品质。是因为茶汤能反应出茶叶在原产地、制作工艺、储运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原产地生态优良,茶树长势良好,制成的茶必然清澈明亮。

制作工艺精良,没有明显加工缺陷的茶,茶汤亮度好,不会发灰发暗。

储运过程把控严格的茶,较少碎末,茶汤干净透明

由此可见,茶汤是辨别茶之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那么如何通过茶汤来辨别茶叶品质呢?

观察茶汤的三要素

观察茶汤主要从色度、亮度、清澈度三个方面辨别品质。

1.色度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色。通常来说,绿茶是浅绿色,红茶是红色,白茶是杏黄,熟普是棕褐色等等,只要这个茶基本符合该茶类的基本特征,就没有问题。

2.亮度

是指茶汤颜色的亮与暗。但亮度往往容易跟颜色混淆,有的颜色看起来很亮眼,比如金黄,有的颜色看起来很暗,比如土黄。

在颜色中,除了色度,亮度也是不能忽略的因素。就如红茶,一些优质的红茶汤色十分艳丽,而低档红茶汤色却呈现暗褐,即使在阳光的照耀下却丝毫不觉得明亮。

3.清澈度

茶汤的清澈与否,肉眼就比较容易识别,但仍需注意的是判断的时候必须避免一些外界因素干扰,如茶毫、茶碎末等。

好茶的茶汤可以允许有一些茶碎末沉在杯底,但从上往下观察清澈见底。或使用玻璃公道杯,是清澈还是浑浊,从侧面看更为明显。

从茶汤角度判断,要注意两点:

⒈趁热观察

茶叶泡后,放置过久,茶汤中的茶多酚与空气接触会很快氧化,导致茶汤变色和氧气结合,颜色会发生变化,因此,茶色中茶汤之色应从茶叶刚泡好后的茶汤来辨别。

⒉选用白瓷碗观察

使用白瓷茶具观察汤色更佳,透明的玻璃用于欣赏茶汤是好的,但是其特性会影响茶汤的真实呈现。

茶叶相关知识:如何通过茶汤鉴别茶叶的好坏


传统鉴别茶叶好坏的方法有很多,从外形到内里,同时要动用眼鼻嘴,要多看、多闻、多喝,即色香味形综合来考虑,这些就是判定一款茶好坏的基本准则。

但是今天要介绍的方法,可以说判定好茶与否的捷径,直接从茶的某一个角度切入,可以对茶整体的品质做一个判断,其实最后你会发现八九不离十。

比如拿普洱茶来说,普洱茶的外形比较粗犷,不像绿茶一样娇嫩,如果用外观来评判茶叶好坏,那普洱茶在外观上就不太讨喜。所以不妨从茶汤直接入手,一杯茶只要喝下去,就能暴露茶叶的很多信息。

观察茶汤哪些方面?

茶汤要趁热的时候去观察,否则茶叶冷掉之后,内含物质会凝结,这样就没办法综合考虑了。

观察茶汤的要点,主要是茶汤的色度,亮度和透明度等这几个因素。

1、色度

我们平时说的颜色,其实是由色度和亮度共同构成的。

色度是不能作为衡量一款茶好坏与否的指标的,因为不同的茶有不同的色。绿茶是浅绿色,红茶是红色,白茶是杏黄,熟普是棕褐色等等,只要这个茶基本符合该茶类的基本特征,就没有问题。

2、亮度

也称明度,是指茶汤颜色的亮与暗。但亮度往往容易跟颜色混淆,有的颜色看起来很亮眼,比如金黄,有的颜色看起来很暗,比如土黄。

在颜色中,除了色度,亮度也是不能忽略的因素。就如红茶,一些优质的红茶汤色十分艳丽,而低档红茶汤色却呈现暗褐,即使在阳光的照耀下却丝毫不觉得明亮。

3、透明度

这个词就比较好理解了,即茶汤的清澈程度。茶汤的清澈与否,肉眼就比较容易识别,但仍需注意的是判断的时候必须避免一些外界因素干扰,如茶毫、茶碎末等。

好茶的茶汤可以允许有一些茶碎末沉在杯底,但从上往下观察清澈见底。或使用玻璃公道杯,是清澈还是浑浊,从侧面看更为明显。

茶汤与品质有密切的关系

之所以看茶汤就能判断茶叶的品质。是因为茶汤能反应出茶叶在原产地、制作工艺、储运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原产地生态优良、茶树长势良好,制成的茶必然清澈明亮。

制作工艺精良,没有明显加工缺陷的茶,茶汤亮度好,不会发灰发暗。

储运过程把控严格的茶,较少碎末,茶汤干净透明。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颜色,如果是同一类茶,高手通过观察茶汤就能判断茶叶的品质。高手之所以是高手,也是因为在长期的看茶品茶中实践而来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虽然很难一眼看过去就准确判断茶叶品质,不妨把茶汤当做判断茶好不好的辅助手段,先看再喝,如果能印证自己的判断,说明水平又提高了。

茶叶相关知识:如何辨别茶叶是否过期


茶叶也算是食品之一,除了发酵茶云南普洱茶,其他茶叶都具有保质期。根据茶叶品种、生长条件等的不同,保质期也不尽相同。如果保存不当,若受潮引起含水量超标,茶叶可能会提前过期。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如何辨别茶叶是否过期这个问题。

判断茶叶是否过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鉴别:看是不是发霉或出现陈味;绿茶是不是变红,汤色变暗;茶叶滋味的浓度、鲜爽度是否下降等。此外,可看包装上的保质期,如果是散装茶叶,最好不要超过18个月冲饮。一般袋装茶叶根据茶叶品种不同、生长条件不同等,保质期也不尽相同,有的是一年,有的是两年,甚至更长时间。一般的茶,还是新鲜的比较好。

茶叶被国家列入食品种类,要求必须具有保质期,不同的茶叶保质期也不一样。目前,国家已经以食品卫生标准为准制定了茶叶标准,对保质期也作出了限定,但对普洱茶没有制定标准,因为它是发酵产品,很难制定保质期标准。

结语:上面就是对如何辨别茶叶是否过期的介绍,一般来说,绿茶的保质期不超过一年半,但如果保存不当,受潮引起含水量超标的话可能两个月就过期了。而像云南的普洱茶,少数民族的砖茶,越陈越香,又如武夷岩茶,隔年陈茶反而香气馥郁、滋味醇厚。(本文仅供参考)

茶叶鉴别百科:通过叶底简单辨别好茶的方法!


在茶叶店买茶,摸不清行情的时候,老板会吹得唾沫横飞,一不小心,你就被糊弄了。但是,如果你莞尔一笑,淡定地对老板说一句:“给我看下叶底。”老板立马老老实实拿出好货任君挑选。

是的,叶底就是这么神奇的东西,简单粗暴又实用,跟我们一起,分七个标准,手把手教你如何看叶底来判别好茶哦。

名词解释一:叶底

叶底,顾名思义,就是在冲泡结束之后,杯中剩下的茶叶。更通俗的名字就是——茶渣。

名词解释二:看叶底

看叶底就是将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杯盖中,通过观察其嫩度、匀度、色泽,以及其他可以通过叶底看到的茶叶特征,从而判断出茶叶的实际品质。

特别提醒:看叶底前你要做的,就是妥妥当当地把将冲泡过的茶叶倒入专用的叶底盘(也可以是杯盖等平面物体)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细碎的、粘在杯壁、杯底和杯盖的茶叶倒干净。当然了,要拌匀、铺开、揿平,这才能算是全面客观地做好了准备工作。

要说喝出茶的好坏,什么粘稠、内质、高香、回甘,太玄乎了,一般的小白或者功力不深的没个经年累月真的不好掌握。叶底是茶叶品评的一种常用术语,说的就是茶渣,干茶经开水冲泡后所展开的叶片。

叶底起泡

叶底起泡,是茶叶冲泡后会看到叶片上有小的气泡。通常是茶叶受到高温而导致的。

对大多数茶类而言,叶底起泡是茶叶的工艺有瑕疵或出现问题,但是对有些茶而言,这反而是好的工艺体现。比如岩茶和部分黄茶。

蛤蟆背

一般是形容乌龙茶干茶、叶底的用语,多见于武夷岩茶。

一般干茶是茶叶叶背起蛙皮状的沙粒白点,叶底是蛙皮状泡泡。

“蛤蟆背”是传统型的岩茶经过“漫长”的焙火后,起的小泡点。书上所提到的“叶面呈蛙皮状沙粒白点”,一般是针对干茶来说的,并且这个特征在青褐的干茶条索上不仔细看,极难发现。

鱼子泡

茶叶干茶大小如鱼子大小的烫斑,叶底则呈现小气泡。

由于多数黄茶要求高火香,所以在干燥时会进行高温烘炒,而鱼子泡一般便是指茶叶因高温而导致烫斑。

黑焦

冲泡后,叶片上出现明显的焦黑炭化的现象,或在叶片上,或是细小的黑点。这样的叶底一般还会伴有糊味甚至焦味。

此类情况是高温造成的,而且出现这样的状况就是工艺不到位了。这种情况在绿茶中会常见到。

丝瓜瓤

丝瓜瓤,多用于描绘黑茶干茶叶底或者干茶外形。其表现为茶叶主脉和叶肉分离,侧脉裸露的样子,看起来很像丝瓜瓤。

通常此类情况是渥堆过度造成的。

2、看叶面展开度

冲泡后茶叶逐次开展最后能完全舒展开,这样的茶叶就是制造技术良好、陈化期稳定,通常冲泡次数亦多。

冲泡后很快开展的茶叶,大都是粗老之茶菁,条索不紧结,一般不耐泡。

叶面不开展或冲泡多次仍只有小程度开展的茶叶,则是制造过程失败或陈期时间环境不好。或者被高温焙火,叶面绒毛会掉落,甚至入口后会感觉喉头有点燥。

当然叶底形状越整齐越好,碎叶多且细杂的都只能算次级品。

但!有紧压过度的情况算是例外,如铁饼类茶品,则须视茶面而定,经冲泡后之叶底形状在整碎度这个指标上也只能做小参考。

都知道有弹性是个什么感觉吧!

用手指捏叶底,以弹性强者为佳,表示陈化期间自然、茶菁幼嫩、制造得宜,未被湿热、熟化处理。触感生硬,无弹性感,也统统是次级品。

普洱生茶品随陈化期时间增长,叶底颜色由新鲜翠绿转橙红鲜艳。比较新的生茶叶底比较新鲜翠绿,随着空气中之水分来氧化发酵,进而转嫩软红亮。

反之如果是在潮湿不通风之仓储环境陈化,就算半世纪或一百年也没有多大效益,因为茶的发酵将彻底失去意义,叶面将是暗黑无弹性感。

这个不用多说,你闻叶底始终会有淡淡茶香。任何异味都有问题。

灼伤的叶底,常伴随着过重的杂味或者火味,完全失去了后期转化能力。

杂质过多,烟焦味产生条件之一,应该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8、重点提醒:生普的年份茶叶底如何辨别好坏

有年份的普洱生茶叶底呈栗色至深栗色,和台湾的东方美人茶叶底颜色很相似。叶条质地饱满柔软,充满新鲜感。

当然,也有些生茶在制作程序中,譬如茶菁揉捻后,无法立即干燥,延误了较长时间,叶底也会呈现深褐色,汤色也会比较浓而暗,跟只是轻度发酵过的熟茶是一样的。

普洱熟茶的叶底多半呈现暗栗或黑色,叶条质地干瘦老硬。如果是发酵较重的,会有明显炭化,像被烈火烧烤过。

有些较老的叶子,叶面破裂,叶脉一根根分离,有如将干叶子长期泡在水中那种碎烂的样子。但是,有些熟茶若渥堆时间不长,发酵程度不重,叶底也会非常接近生茶叶底。

茶叶鉴别百科:如何辨别茶叶的叶底?


叶底,是茶叶品评的一种常用术语,亦称茶渣,即指干茶经开水冲泡后所展开的叶片。

叶底承载的秘密,既有原料的,更有加工的……叶底并非要泡到最后一道才能看,从冲泡一开始就可以关注它。

相信很多人在喝茶的时候,对茶叶的品质是很重视的。一般情况下,大家习惯通过茶汤的香气和口感滋味来判断一款茶是好是坏。

其实,叶底从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一款茶的品质。如果真的是这样,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茶叶的叶底现象,通过叶底,我们能看到这些茶叶的什么?

炭化的叶底

炭化,在很多普洱老茶中会出现;炭化的岩茶,更多人都喝到过了。

什么是茶叶的炭化?所谓炭化,就是茶叶焦化后,碳的含量大幅增加了。通俗说,如同灶膛里烧焦过的柴禾。

这茶还需不需要喝?除了炭化,叶底时也会经常碰到焦条和有爆点的茶。焦条多出现在焙火的一类茶,如岩茶,因为吃火过急,就容易出现焦条,喝起来的有烟味,让人不舒服。

台地茶与大树茶的叶底

大树茶根扎得深,相对而言底质深厚。因此大树茶的叶底就显得肥厚软亮、内质饱满。

有没有韧性是区分台地茶与大树茶的重要标准。有些叶底轻轻搓一下就要烂掉,便基本知道这是台地茶了。当然,这主要是针对新茶而言。老茶因陈放多年的原因,韧性大不如前。大树茶除了叶底极具韧性外,揉捏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叶底的胶质与粘性。

叶底还可以区分春茶与秋茶,秋茶叶底相对单薄缺少弹性,而春茶就要饱满丰厚一些。大树春茶的叶底,非常有弹性。

老茶的叶底

虽然说老茶喝一两少一两,但市场上的老茶却不见减少,反倒在人们的追捧下变得越来越“多”。这里面,就有可能存在参假造假的老茶。

假老茶的叶底,缺少活性,有焙火痕迹有些所谓的老茶,是新茶在短时间内一焙再焙做出来的,既没有陈茶的醇厚,又缺少入口即化的口感,唯独就是火气甚重。察看叶底,往往会发现,叶底看起来非常干燥,多有烘焙过度的痕迹。

好的老茶,哪怕存放三四十年(比如普洱茶),也应该有它的生命力,在历经水与火的考验后,慢慢展示出其初的面目!

那么看叶底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入手:嫩度、色泽、匀度

一、嫩度

所谓嫩度,就是看一款茶中,芽头及嫩叶的含量和总体叶质的老嫩。

很多茶在没有泡开时,由于制作工艺的关系,不太容易分辨其芽头和嫩叶的含量,而通过叶底则很好辨别。拿起几片茶叶将其平摊开来,就能看出它的采摘级别,是单芽、一芽一叶初展还是一芽二三叶之类了。

二、色泽

叶底的色泽能非常直观地反应一款茶的原料和加工优劣。观察叶底色泽最好能有几款茶放在一起对比来看,否则容易受到光线、环境和主观因素影响。

三、匀度

在看叶底的三个项目中,匀度是相对比较次要的。所谓匀度,就是看一款茶的老嫩、大小、厚薄、整碎是不是比较统一。

通过“看叶底识茶”的方法,操作起来比较方便,掌握这些方法,在长期的喝茶地过程中,可以更容易的大致去判断一款茶的品质如何。当然,鉴别一款茶叶的品质需要从多个方面去看,不能一味的说叶底就一定能反应茶叶本身,它只是一定程度上,而不是唯一。

茶叶的辨别:看叶底鉴别茶叶好坏


看干茶、闻香气、尝滋味,是大多数人品茶的方法。但有时候,我们也会看到一些茶友在大家喝完茶后,一个人默默在一边抠茶渣玩。但是,可千万别小瞧了那个玩叶子的人,也许他才是功力深厚的茶叶大神。据说,通过一片叶底可以了解一款茶的一生。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通过叶底,我们能看到什么?叶底即茶叶冲泡后剩下的茶渣。茶叶在冲泡之后吸水膨胀,使叶片还原为原有的形状。一款茶从采摘到加工存储的合理与否,都可以在叶底中暴露无遗。看叶底,主要是从嫩度、色泽、匀度三个方面来入手。

看叶底鉴别茶叶好坏

1、叶底的嫩度

所谓嫩度,就是看一款茶中,芽头及嫩叶的含量和总体叶质的老嫩。

很多茶在没有泡开时,由于制作工艺的关系,不太容易分辨其芽头和嫩叶的含量,而通过叶底则很好辨别。拿起几片茶叶将其平摊开来,我们就能看出它的采摘级别是单芽、一芽一叶初展还是一芽二三叶之类了。

辨别叶片整体的老嫰程度,除了眼睛看之外,还要用手来揿压。分辨的总体原则是:

Ⅰ.手指揿压叶底柔软有韧性的嫩度好;质硬,放手后松起的表示叶质老。

Ⅱ.叶脉不隆起平滑如绸缎的为嫩;叶脉隆起触手的为老。

Ⅲ.叶子边缘锯齿平和的为嫩;叶边缘锯齿状明显的为老。

Ⅳ.叶肉厚软的为最佳,代表嫩度好、内含物质丰富,多为高山优质茶原料;柔软但薄的一般,多为台地茶原料;又硬又薄的最差。

2、叶底的色泽

叶底的色泽能非常直观地反应一款茶的原料和加工优劣。观察叶底色泽最好能有几款茶放在一起对比来看,否则容易受到光线、环境和主观因素影响。

叶底色泽分辨的总体原则是:

Ⅰ.颜色要正常。所谓的正常,就是具备茶类应有的颜色要求。比如说看绿茶,那就以嫩绿、黄绿、翠绿为佳,深绿色较差,青蓝色为最差(说明原料使用了紫芽茶),如果有爆点(雨天茶)、焦叶、红叶、红梗子、叶片糜烂那就更不好了。

Ⅱ.色泽要亮!要亮!要亮!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亮,并不是说叶子自己会发光,而是一种鲜活、润泽、饱满、富有生命力的表现。那么怎样的叶底算亮呢?这就是考验品茶段位的时候了,因为在这个问题上文字的表现力实在是匮乏的,你只有亲眼见过这种充满活力的明亮,才会明白。如果一定要类比,那就像早春雨后刚刚萌发的树芽,那种富有生命力的明亮,是夏天、秋天的树叶所无法具备的。

3、叶底的匀度

在看叶底的三个项目中,匀度是相对比较次要的。所谓匀度,就是看一款茶的老嫩、大小、厚薄、整碎是不是比较统一。

这和一款茶的采摘加工管理有关。有的茶农采茶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把抓,那么从叶底上反映出来的就是大大小小很不匀整。在加工时,有的茶厂把不同山头、不同批次采摘的茶不加辨别地混在一起加工,也会出现匀度很差的情况。

匀度差,代表采茶做茶不严谨、不规范、不认真。

4、叶底的舒展程度

除了以上三点之外,还要注意叶底的舒展程度。

大多数茶叶在制作过程中,都会经历揉捻或包揉的等做形的工序,工艺过关的茶,在经过开水高温冲泡之后,叶片会自然舒展开来,恢复到原有的形状。一些揉捻较重的茶比如乌龙茶等,完全舒展后仍然会稍有卷曲,这都是正常的。

但如果冲泡之后叶底完全摊开如纸、或者紧缩泡不开,那都是工艺存在缺陷的表现。这两年岩茶很火,一些茶厂以重火炭焙来掩盖茶原有的缺陷,对于这样的茶,我们就可以通过叶底是卷曲舒展有活力还是紧缩黑硬来加以辨别。

最后,把玩过的茶渣也不要丢弃,可以将其放在一边,隔一段时间后再去嗅闻,此时的“冷香”是辨别一款好茶能不能位列极品的重要指标,绿茶、红茶、乌龙茶概莫能外。

《茶叶相关知识:如何通过叶底辨别茶叶品质?》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茶叶常识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茶叶常识,以及准备大量关于茶叶常识的专题,如:茶叶相关知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