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之文化

发布时间 : 2021-09-20
普洱茶之美 潮汕的茶文化之美

普洱茶之美。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普洱茶之文化”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普洱茶之文化,台湾茶界知名学者邓时海先生谈到:在数百种茶中,普洱茶是最能代表我历史文化的产物。一是,普洱茶保有我国古代团茶古意盎然美的型态。二是,普洱茶除了与一般茶叶重视原料,制作保存之外,更讲究其时间年代,具有历史价值意义。三是,普洱茶具有其越陈越香独特的风味特色。四是,一旦喜欢上普洱茶,常常品尝,对其它茶汤会有难以入口接受之感。

普洱茶真为茶中之茶,也是中国茶历史文化的代表。普洱茶作为茶中珍品,上贡朝廷,还常作为礼品馈赠他国在普洱府治所在地宁洱镇,官府专门设有茶厂、茶局,统管茶叶的精工制作和上贡朝廷。清廷由於特别喜爱普洱茶,规定每年需上缴贡茶6万6千斤。在当时,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普洱茶的上贡朝廷,是由地方官吏负责组织的。进入清官后,与各地进贡的小叶种茶相比,茶味、茶性大不相同,来自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大叶种茶,茶味特别浓厚,助消化能力特别强,性温味香,有医疗保健作用,这些特点,特别适合游牧出身、肉食为主的满清朝廷皇亲国戚的需要。於是,普洱茶系列中的女儿茶、团茶、茶膏等,深得帝王、皇族、将相的锺爱,一时间,宫中以饮普洱茶为时尚,有的泡饮,有的熬煮奶茶。朝廷所重,民间仿效,普洱茶在清朝时声誉大震。《红楼梦》第六十三回有买宝玉喝女儿茶助消化的描写。《宫女谈往录)(金易、沈义羚著)也提到慈禧太后喜喝普洱茶:老太后进屋坐在条山坑的束边,敬茶的先进上一盏普洱茶,图它又暖又能解油腻。普洱茶进贡清廷,至迟起於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云贵总督鄂尔泰推行改土归流时应已岁贡。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官方文告《禁压买官茶告谕》中就有每年应办贡茶,系动公件银两,发文思茅通办承领办送字句。可知,那时每年都要采办普洱茶进贡朝廷。

云南地方向清朝廷进贡普洱茶,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前後将近200年。本世纪60年代初,北京故宫还存放着清朝廷没有用完的普洱贡茶数吨,包括团茶、女儿茶、茶膏等品种。至今,北京故宫博物馆还保存当年普洱茶精品人头茶(人头形状的茶团)1个,重约5斤,形状完整,色泽鲜明。

清朝廷收纳的普洱贡茶,除了供皇宫享用和分送皇亲国戚外,还当作高级礼品馈赠外国使团。例如:公元1792年,英国特派前驻印度马德拉斯总督马戛尔尼勋爵为首的觐见团一行95人来华,以向乾隆祝贺80大寿为名,要求清廷增设通商口岸,降低关税,允许设立租界,派驻公使,并送上大批寿礼。乾隆没有同意英方的要求。但作为礼尚往来,也回赠了大批:珍贵礼物,其中就有普洱茶和普洱茶膏。

西双版纳历代封建首领也把普洱茶视为珍贵之物。据(泐史)载:明朝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车里宣慰史,刀应勐为其妻(缅王之女)回缅省亲准备的礼物中,就有普洱茶4筒,每简5团,舆金银珠宝并重。普洱茶的生产历史悠久,由此便产生许多古老的传说,最具代表的是尊诸葛亮为茶祖,逭舆内地茶农尊神农、陆羽为茶祖有很大的区别。

每年农历7月23日诸葛亮诞辰这天,茶山各村寨都要举行集会,称为茶祖会。诸葛亮在整个茶事活动中,无所不在。首先是说种植茶树和采茶,都是诸葛亮教的。慢撤(易武)茶山传说,易武汉朝就有茶,诸葛亮南征时教绐采茶饮茶方法。蛮砖茶山茶农说,诸葛亮北归,当地的本人族要跟随而去。诸葛亮怕他们掉队,就叫他们夜里头朝下睡,马向南栓。但不知什么原因,他们搞反了,头朝上睡,马向北栓,结果掉了队。诸葛亮回头见他们没有跟上,就撒下3把茶籽说:你们吃树叶、穿树叶吧!这样,本人族就留在茶山以茶为生了。攸乐茶山的基诺族也说,他们是诸葛亮南征时遗留下来的。一天,诸葛亮突然不见了,找了两天才找到。诸葛亮不再收留,赏给他们1把茶籽,让他们安居下来,种茶为生。基诺族自称丢落,世代尊奉孔明。其次是六大茶山的山名,都跟诸葛亮的遗物有关。传说诸葛亮南征时,走遍了六大茶山,留下很多遣器作纪念,六大茶山因而得名。

清朝道光年间的(普洱府志古迹)中有这样的记载: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於攸乐,置铜猪於莽枝,埋铁砖於蛮砖,遣木梆於倚邦,埋马蹬於单登,置撤袋於曼撒,固以名其山。该志还提到,大茶山中有孔明山,是诸葛亮的寄箭处(孔明山在勐腊县象明乡西100里处)。

再次是关於茶王树的传说。六大茶山上,有许多义高又大的茶树,被称为茶王树,受到当地茶农的崇敬。每年新茶开始采摘之前,都要置办祭品祭祀茶王树,甚为隆重。传说有些茶王树是诸葛亮亲手种植。清人阮福在(普洱茶记)中描绘道:其冶革登山,有茶王树,较众茶独高大,相传武侯遭种,夷民当采时,先具酒醴礼祭於此。普洱茶的历史久远,因而与之有关的文物古迹甚多,六大茶山的原始密林中,还遗存长满苔藓的茶山碑和各种雕刻,峭壁上刻有一幅骑白牛的茶农双手紧持圆饼茶高高举起的图象,这是古代以产圆饼茶为荣为喜的明证。壁画历经千百年,传代茶农依然不忘。最有名的是易武茶案碑,该碑文1100多字,记的是一椿茶案,故又称断案碑。该石碑高1.3米、宽70厘米,立於勐腊县易武乡石屏会馆关帝庙右侧,现保存完好,是勐腊县和易武乡的重点保护文物之一。该碑立於逆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冬月初三,距今已150多年。普洱茶还常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中。(红楼梦)、(战争与和平)等中外名著都有描写普洱茶的文字。清人阮福还专门著有(普洱茶记)。至於普洱茶的民间传说和诗歌、民谣,则流传得更多,更广。西双版纳茶区主要居住着傣、佤、彝、哈尼、布朗、汉等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茶方法。在唐代,是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宋朝,也是杂椒姜烹而饮之。以後,随着时代的发展,普洱茶品种较多,饮茶的方法更多种多样了。在制作、饮法、礼仪等方面,形成了各民族自己的特点。如:基诺族喜凉拌茶,佤族爱烧茶,布朗族喝青竹茶,拉枯族饮烤茶,傣族独锺竹简茶,哈尼族尤重土锅茶等,都有着鲜明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异彩纷呈的普洱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民族茶文化的可贵资料。

普洱茶特别是型茶由于其特殊的后发酮及运输的需要其外包装较其它茶类有它特别的包装型式形成了自已独特的包装文化现将部分奇景介绍于此,七子饼茶包装:七子饼茶形似圆月,是云南自古以来传境的出口品种,畅销港澳和东南亚一带。相传,古时民族地区,多作为彩礼和逢年过节赠送亲友,祝贺家人团聚。七子为多子,多孙,多富贵之意,有的民族地区,儿女亲事,非送七子饼茶不可。相传至今,旅居东南亚一带的侨胞,现在也很盛行,所以,七子饼茶又名侨销圆茶,侨销七子饼茶,七子饼茶系宋代龙风团茶演变而成,民国初期云南开始生产侨销。1957年由勐海茶厂生产,系由普洱茶蒸压塑形而成,直径20厘米,中心厚2.5厘米,边厚1厘米,每个净重357克.其传统包装共分为三层。

1,成茶用绵纸包裹。

2,七个成饼作一扎用竹苈皮外包。

3,每扎作一垛再加竹筐包装.在普洱型茶的加工过程中,为验明正身各厂家一般均作自己的标实,通常用两种,内行称为内外飞、内飞一般为3厘米见方在压制前放于茶内面上加工后能明显外露,但一般会有破损,外飞既为包裹在成茶外的绵纸,上一般均有各家字号商标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般在内外飞处均不注明生产日期,这可能由于其后发酝工艺而留给商家抄作的需求吧!由于普洱型茶特殊的包装现象也就形成了自已的内外飞文化,现将介绍一些内外飞实件。

近年来在台湾,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十分流行品饮和收藏普洱茶,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博会上马来西亚代表队表演的节目就是冲泡普洱茶。应该承认海外茶友对普洱茶的研究热爱远远超国内。这不得不说是中国茶友的遗憾,是普洱茶的遗憾。我中心近几年除通过在世博这个大舞台外,还在中国各最重要的茶展上宣传和普及普洱茶,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交流让国内茶友认识普洱茶,品饮普洱茶知道茶中之茶,越陈越香。

cy316.com延伸阅读

普洱茶文化


茶在中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古时已经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神农尝百草》)的记载,可见茶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好处。今日,人们已经培育制作出六大系数千个品种的茶,铁观音、乌龙茶、龙井、碧螺春、大红袍等品种已经深入人心,每种茶以其不同的味道与形态,吸引着千千万万茶爱好者。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生活压力加重,人们每日匆匆忙忙地过生活,根本就来不及停下脚步去享受生活的乐趣,重视一下现代生命中所缺乏的元素,例如健康。幸好喝茶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还没有被人们完全遗忘,人们在工作之余也会上上茶楼喝喝茶或者摆一方茶桌三五知己品品功夫茶,生活中有点茶味也是不错的。

 

近两年,普洱茶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吸引着千千万万的茶友。关于普洱茶的优劣没有特定的标准,只能靠个人的不断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总结而成的标尺。一位老资格的对茶叶有独特见解的茶友说,普洱茶犹如人的面孔,人的面孔各有特点,而普洱茶也有千姿百态,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季节的茶叶会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品种的普洱茶制成后也会因为存放的环境而有所区别。

 

普洱茶需经过采茶、萎凋、杀青、揉捻、晒干、筛选分类、紧压成型等制作工序,然后利用储存环境最终形成不同品种的普洱茶,而这一过程的空间、温度、湿度、水热等因素都能影响到普洱茶的品质,所以普洱茶又存在着无限的变数。当然,如果存放的环境较理想的话,茶的质量是能得到保证的。

 

普洱茶按照树种可以分为乔木型和灌木型、大叶种和小叶种;按照形状可以分为饼形、沱形、砖形、柱形、蘑菇形等;按等级分可以分为特级、一到十级;按照制作过程可以分为生茶、熟茶和渥堆茶;按照种植地形可分为台地差和基地茶。

 

有人说,普洱茶的香和色是一个谜,而这个谜正是普洱茶的迷人之处。喝茶要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选茶要注意清、纯、正、气的四大要诀和六不政策。

 

一位茶友说,要真正品出普洱茶的味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茶是有生命力的,需要细斟慢酌的耐心。或许人们是应该暂时抛下永远也没有终止的工作,静下心来细细品尝茶的味道了。

 

在拥有数千年茶文化历史的中国,从“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七件事”中不难看出中国人自古以来便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茶马古道的故事更增添其神秘感。近几年普洱茶可以说风靡全国,当人们发掘出普洱茶的闪光点之时,普洱茶成为了众星捧月般的宠儿。普洱茶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茶?它为何能够让人欢喜让人珍惜?现在就让我们开始走近

……过往普洱茶没有受到人们的关注,甚至被人称为“垃圾茶”,但是近几年来普洱茶越来越受到人们大众的欢迎,其身价也随着这股热潮扶摇直上。个中有些什么原因呢?

普洱茶受宠的原由

 

拥有多年茶叶经营经验的朝天岩名茶超市的丘新生先生说,普洱茶近年被“炒”得十分热,一是普洱茶本身的功效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越来越多人喜爱普洱茶;二是商家趁着这股潮流“炒茶”;三是普洱茶收藏爱好者增多。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普洱茶具有调节人体代谢功能,增强免疫能力,以及预防多种疾病的保健作用。特别是云南普洱茶中含有的茶多酚、茶多糖、叶绿素、维生素等成分,能够阻碍胆固醇的消化和吸收,促进胆固醇排泄,降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减肥瘦身等多种功效。这是停下脚步重视身体健康的人们喜爱普洱茶的重要原因。

 

过去普洱茶一直沉没在众多人们喜爱的茶叶品种之下,悄无声息,可是普洱茶经过商业包装之后如睡莲般浮出水面,身价猛升,成为新一代茶叶宠儿,不能不说商家的商业炒作造成的。

 

喝普洱茶的人多了,自然不乏普洱茶爱好者,时下收藏之风越吹越猛,众多普洱茶爱好者成为了普洱茶收藏者。普洱茶的收藏不像古玩收藏那么有限,一旦收藏就肯定是以几十、几百、甚至是吨为单位来大批量收藏。到这个年月,古董级的普洱茶不多,昂贵的收藏价格对市场价格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普洱茶价格大涨

 

广州芳村的茶叶市场几乎是全中国最大最集中的茶叶市场,就连云南本地商家也到这里进货。丘先生说,他一直以来都是从那里进货的,目睹了普洱茶叶市场的兴起和兴旺,以前进货一般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甚至可以佘账,可是普洱茶成热门之后,就得先给了钱再给货,而且经常要排队候货,有时有钱也不一定买到心水货。

 

普洱茶的价格在几年之内连跳几级,如勐海茶厂某种型号的普洱茶,在1997年进货价是7元一饼,可是到了2006年年末其进货价已经涨到150元。再如另一种型号普洱茶,去年3月份出第一批新茶时进货价为38元一块茶饼(约七两),到了今年3月份,同样茶叶的进货价竟涨到了140元。

 

批发价格不菲,零售价格就更加让人咋舌了,所以现在不少茶友跨越了零售茶商这个中介,直接到茶叶批发市场以批发价买入,省下了不少钱,直接对零售茶商产生了打击。新生的茶叶超市是一种新颖的茶叶零售方式,它以较低的价位就可以享受到比较高品质的茶叶,对茶友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这种经营方式在番禺还属凤毛麟角。

中国普洱茶特色文化


岁月悠悠,昨天已经过去,今天已经开始,明天还不确切,最有把握的是当代正在进行的今天。当代社会的一切精神与物质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产物。当代普洱茶特色文化是普洱茶产业随着历史的进程衍化发展的结晶。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有时也特指社会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生活现象,它以物质为基础;每一个社会都有同它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随新社会制度的产生而改变,有它自身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文化也不例外,同样融入了世界经济圈,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其特点是全人类共创共享。就以当代茶文化来说吧,它既古今结合,继承了历史文化,又中外合璧,接受了先进的外来文化,汲纳了世界文化的精华,具体体现在时尚品茗的茶道与茶艺方面。

时尚茶艺是茶道的基础,时尚品茗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艺可独立于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艺为载体,时尚依存于茶艺。茶艺的重点在“艺”,重在习茶艺术,以获得审美享受;当代茶道的重点在“道”,旨在通过茶艺修身养性,参悟大道,静心雅志,构建和谐。茶艺的内涵小于茶道,茶道的内涵包容茶艺。但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其外延介于茶道与茶文化之间。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然而茶艺与茶道的内涵、外延均不相同,应严格区分。茶艺是指泡茶与饮茶的技艺。中国茶艺是早在唐、宋时期就已发展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到20世纪30年代茶艺名称才正式出现。至20世纪70年代,中国台湾地区使用茶艺一词后,全国各地已广泛使用,并赋予了新的内涵,形成了时尚品茗的当代茶文化。

茶艺的内容是泡茶、饮茶的技巧和艺术。泡茶的技巧包括茶叶的识别、茶具的选择、泡茶用水的选择等。而饮茶的技巧则是对茶汤的品尝、鉴赏,对色、香、形、味、韵的体味。饮茶技巧也包括以茶待客的基本技巧。泡茶、饮茶的艺术高于技巧。技巧是基本、浅层次的,而艺术属美学范畴,属实用美学,休闲美学,生活美学领域。茶艺包括环境美、水质美、茶味美、器具美、艺术美。而泡茶的艺术美又是泡茶者仪表美和心灵美的统一。而饮茶者同样要强调美,强调心灵相通。中国茶艺历来表现为三种形态:一是潇洒自如品茗。以喝一杯好茶为依归,追求精神的愉悦;二是经营性茶艺如茶馆、茶楼、茶店、茶坊的技巧,四川的盖碗茶和长嘴茶壶冲泡。三是表演性茶艺。

茶艺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以茶事功能来分,可分为生活型茶艺、经营型茶艺、表演型茶艺。二是以茶叶种类来分(即六大茶类)。三是以饮茶器具来分,主要有壶泡、盖碗杯、玻璃杯等。四是以冲泡方式来分,有烹茶、点茶、泡茶、冷饮法等。五是以社会阶层来分,包括上层、社团、宗教、民间茶艺等。六是以人群来分。七是以民族来分。如蒙古的咸奶茶、藏族的酥油茶、白族的三道茶、基诺族凉拌茶等。八是按民俗来分,如客家擂茶、惠安女俗茶等。九是以地域来分,如西湖龙井茶、修水礼宾茶等。十是以时期来分,古代、当代茶艺等。茶艺的突出特点:一是哲理为先。讲究的是道法自然,崇尚简净。道法自然是与自然相一致,相契合,物我两忘,发自心灵。崇尚简净是以简为德,心静如水,怡然自得,返璞归真。二是审美为要。注重意境,百花齐放。茶艺多姿多彩,儒雅含蓄与热情奔放,空灵玄机与禅机逼人,五彩缤纷与清丽脱俗,各种风格都能展现。四是实用为佳。茶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是开门七件事之一,茶艺不仅关注冲泡过程,同时把茶的滋味感觉、心理感受很好地融为一体。

茶道文化之茶境


茶道文化之茶境

茶作为一种饮料,起源于公元前28世纪的神农时代。相传“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由于茶树鲜叶有较强的灭菌和解毒功用,所以最初是直接食用新鲜叶子,作为药用,后来发展为熟吃,烹煮饮用,饮用,直到今天,成为与、可可并行的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写出了品茶之境。当贾母带刘姥姥逛大观园,来到栊翠庵,妙玉向众人献茶之后,请宝钗、黛玉去吃体己茶,宝玉也跟着去了,发生了一系列有趣的事情,极能说明的境界。

妙玉先拿出七种非同寻常的,的精美可见茶在当时人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它已经成为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生命活动。

其后,妙玉煎茶,其用的水也非同小可。黛玉不知,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不由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个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我五年前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统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的雨水哪有这样的清淳?如何吃得?”

妙玉用的如何,书中没有明言,但她奉与贾母的老君眉都那般清淡醇香,她自己所用之茶自不待言。仅在一个小小的修道庵中,随意品一次茶,就如此考究精致,不仅、精妙绝伦,连煎茶之水也费尽心机,可见茶与境连。

至于吃茶之法,妙玉更有高论:“一杯为品,两杯就是解渴的蠢物,三杯就是饮牛饮驴了。”尽管这话有些夸张,但也说明饮茶是人生的一件雅事。

饮茶最重要的是一种心境。唐人裴汶在《茶述》中说:“茶……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茶味在于“淡”,饮茶时需要神清气闲,心态平和,在静默中细细品味,喧闹污浊是与茶境不符的。一人独饮,或有性情相投、心境淡泊的朋友共坐,浅斟细酌,清言雄辩,在一杯清茶中静静享受人生,韵味至深。此情此景,何等情爽宜人,于是千般忧虑都悠然忘怀,心绪清明,神驰物外。面对挚友,体会一种人生淡然的心境,才能不腻不烦而持久。所以说,在洁净无染的气氛中,一杯淡茶能涤去忧愁烦恼,能带来静穆和善。这种通过荣为中介,把我们引进一个闲静清高的人生境界,就是达到茶中极境了。

只有当眼前心中没有了富丽奢华的景象和蝇营狗苟的私念时,才能感受茶那淡远的幽香。因此,饮茶时环境和心境都极其重要。据《茶疏》所载,适宜饮茶的环境为:心手闲适,杜门避事,荷亭避署,小院焚香,清幽寺观,名泉怪石等等。而作事、观剧、发书柬、长筵大席、人事忙迫时则不宜饮茶。烹茶时不能用恶水、敝器、铜匙、木桶、柴薪、鼓炭等,也不宜靠近阴屋、厨房、市喧、酷热斋舍等。茶之一物,因包含着一个深邃而广阔的世界,而成为一种艺术、一种文化。

茶之道是一种高洁醇美的象征,是艺术文化生活中重要的一节。茶的各道工序,不管是采茶、制作、还是烹煮、斟茶,洁净是其第一准则。采茶时必须是天气清明的早晨,空气清新,茶树上露水芬芳犹存,所采的茶才是上品,阴雨天采的就差了;制作时杀青、揉捻、干燥等等诸道工序更要洁净无垢。

茶讲求和谐,因此好茶要配好水,择水是极为重要的。山上的水为最好,山水中又以乳泉细流者为上。唐代茶圣陆羽曾经品评天下名泉,第一是庐山康王谷帘泉,第二是无锡惠泉寺石泉,第三是蕲州蕲水兰溪石下水,好茶名泉,相映生辉。

烹茶更是一种超然脱俗的氛围。在山麓水涯,随意设一草屋,即可作茶室,茶室氛围庄重和谐。烹茶需用小壶,以宜兴陶壶最为适宜。待水壶中水一滚二滚三滚之后,斟提起水壶,将小陶壶内外一浇,使陶壶内外同时加热,放入,利用温壶的热量将干茶的香气烘托出来,让饮者闻香,称为“汤前香”。然后注水,饮者先要欣赏茶汤的“杯面香”,其次欣赏色泽,再次啜饮滋味,最后欣赏留在杯内的“杯底香”。在这小小的空间中点茶待客,香生茶室,境出尘表,举止轻缓而优雅,饮茶已不是其目的所在,而礼仪、道德,以及主客之间心灵的交流才是其主旨。

那新鲜神秘、清中带微黄的琼浆,浸人心脾,似乎犹带着清晨露水的芳香。人也因秉持诗意、温爱、幻想、祥和、宁静而将有限的生命带入出神状态之中,使人的心灵具有一种虔诚的迷醉般的安宁与和平。在这种状态中,整个灵魂沉浸在寂静清和的氛围,而导向幽玄超脱之美。

佛门弟子也好茶,认为“茶禅一味”,将饮茶与宗教中的参禅悟道融合在一起。

曾有一个禅师的弟子问禅师道:“何为佛法?”禅师道:“饮茶去。”又一弟子来问:“何为佛法?”禅师道:“饮茶去。”最后小弟子来问“何为佛法?”禅师依旧道:“饮茶去。”小弟子不明白,问道:“为何对三人都说饮茶去?”禅以手指心,小弟子突然开悟。

因为饮茶就是让你去见到你至淡至纯的本性,本性就是佛,就是佛法。佛家所谓“见性成佛”,如果你没有见到自己的本性,那么你心中想佛,口中念经,行为上持戒,尽管在功德上可能获得果报,智慧也能够得到增长,但是并没有真正了解自己的本性,没有彻底领会生死的根本,所以也就没有见佛。禅宗认为,佛就在自己心中,而不能到外界去体认。这与饮茶时悠然自适,不多言语,静静体味自然人生的境界不谋而合。

除外,崇尚的国家很多,日本即其中之一。日本茶道具有传统性、规范性和广泛性。日本并无原生茶,茶及都传自,最早是留唐日僧最澄从带回茶种,12世纪,又有留宋日僧荣西将茶种带入日本,并著《吃茶记》,经将军源实朝提倡后开始推广,至16世纪千利休居士集大成,提出“四规”和“七则”,礼仪与规则要求极为严格,得当时最高权臣丰臣秀吉的扶持参与,形成日本文化中独树一帜的茶道。日本茶道采用粉茶点服法,反映了我国宋代和日本中世时期的饮茶方式,尽管这种茶在生产技术上已经过时,然而氤氲古香却为其增加了一种“艺术隔离感”。

饮茶雅趣强调人应“精行俭德”,追求一种恬静安适、清心畅神的境界,就是要通过至淡至远至纯的茶味,将人从喧闹的尘世解放出来,让人以冷静的心去看忙乱纷繁的世界,回归到清明的理性和悟性上去,这也许是茶使人获得的一种独特的境界吧。

清朝普洱茶文化


中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茶的故乡,而云南省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适长著名的云南大叶种茶,代表性的产品便是古今中外闻名的普洱茶,从这个意义上讲,普洱茶是茶树原产地的“故乡茶”。

一、普洱茶名出现到清宫贡茶

云南南部的茶叶,唐宋以来销往西藏。以后历代皇朝常用云南普洱茶同土番交换马匹,是“茶马贸易”的茶叶。茶叶有了稳定的销路,需求增多,便促进茶叶生产的发展,逐渐形成云南南部历史上著名的六大茶山(在今西双版纳境内),声誉远播。

明末始见普洱茶名记载.公元1644年清朝建立,1659年顾治16年,清朝的统治势力到达云南.雍正皇帝指派满族心腹大臣鄂尔泰出任云南总督,1726年雍正4年,鄂尔泰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的统治政策(废土司、设官府、置流官、驻军队,加强行政统治),1729年雍正7年设置“普洱府”治,1735年雍正13年在府属的思茅镇设立行政组织的“思茅厅”(辖区包括今之西双版纳)。

于是思茅的普洱成为六大茶山茶叶的购销集散中心,集市贸易相当繁荣。清朝为控制普洱茶的购销权,鄂尔泰总督于雍正7年在思茅设立官办的茶叶总店,指派“通判”官员亲自掌管总茶店,推行变相的茶叶统购专卖的土政策,不许私相买卖,独笼其利,剥削山民,同时推行岁进上用茶芽制,选取最好的普洱茶进贡北京,以图博得皇上欢心。

二、清宫赏识普洱茶的原因

云南普洱茶进入清官,经过同各地贡茶比较,茶味与茶性都不同于小叶种茶,深得帝王家青睐,视为罕见名茶。究其原因,在于深山老林原始大茶树的大叶种茶,具有茶味特别浓厚的特殊品质,帮助消化的功力最强,并有治病、保健的作用。普洱茶的特性。

明、清时代人士早有体验,并有多种文字记载,明末学者方以智认为“普洱茶蒸之成团”、“最能化物”;清人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以药性观点记载说,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这种茶性非常适合清宫贵族们的需要。

世所咸知,清朝满族祖先本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游猎民族,肉食为主,进入北京成为帝王统治者后,养尊处优,饮食珍馐无所不极,需要一种消化功力大的茶叶饮料。而普洱茶正具这种特性,于是普洱茶、女儿茶、普洱茶膏,深得帝王、后妃、吃皇粮的贵族们特别赏识,宫中以饮普洱茶为时尚,有用于泡饮,有用于熬煮奶茶,尤其每年冬季北方气候干燥,例须多饮普洱茶。上有所好,下必效焉。于是云南普洱茶在清代北京名声大振,社会咸闻。

乾隆年间,文人曹雪芹有所闻知,便在其描写贵族生活的《红楼梦》一书的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节中写出贾宝王喝普洱茶、女儿茶助消化的文艺反映。

清宫品重普洱茶的风尚传到贡茶产地云南,故有“普(洱)茶名重天下”之说和“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指北京)尤重之”的记载,都反映了清代当时的实际情况。

清宫权贵们爱饮普饵茶的风尚,代代相传,直到晚清时期宫中仍然如此.清亡后,一些出宫的太监、宫女们所述宫中见闻中也有反映。例如曾经伺候慈禧太后日常生活八年之久的宫女说:“老太后(慈禧)进屋生在条山炕的东边.敬茶的先敬上一杯普洱茶。老太后年事高了,正在冬季里,又刚吃完油腻,所以要喝普洱茶,图它又暖胃能解油腻”云云。

三、思茅是采办清宫贡茶的地方

清朝皇家饮用的贡茶沿用明制,规定“岁进茶芽。顺治初,系户部职掌,七年,改属礼部”,1650年“顺治七年,礼部照会产茶各省布政司,每年‘谷雨’后十日起解,定限日期到部,延缓者参处”。而云南普洱茶何年始贡、岁贡多少有待考证,至迟在1726年雍正4年,鄂尔泰推行"改土归流"时期应已岁贡。734年雍正12年三月的官方文告《禁压买官茶告谕》中有“每年应办贡茶,系动公件银两,发交思茅通判承领办达”等语,可知那时已每年进贡清宫普洱茶,是在思茅采办的。

以后在道光初年,阮福《普洱茶记》中对贡茶记载得更清楚:“检(阅)贡茶案册,知每年进贡之茶例于布政司库铜息项下,动支银一千两,由思茅厅领去转发采办,并置办收茶锡瓶,缎匣、木箱等费。其茶在思茅本地收取鲜茶时,须以三四斤鲜茶方能折成一斤干茶,每年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又瓶盛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思茅同知(官名)领银承办”。就是普洱贡茶分团茶,散茶和茶膏三种八个花色,由当地官员办送清官。

接着,同书还介绍了普洱贡茶的采制时节、制造方法:“于二月间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卖。采而蒸之,揉为团饼。其叶之少放而犹嫩者名芽茶,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满茶’,采于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圆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那时采制时节大体与现在相仿佛,是可信的。

云南每年向清宫进贡普洱茶的定例,一直延续到清朝末期,前后所有200年左右。皇用贡茶储存在滑官内的“茶库”里(在今故宫东面的永和宫东)。“茶库,设员外郎二员,六品司库二员,无品级司库二员,库使十五名”,专司收存管理。

四、普洱茶、女儿茶和茶膏是清朝的国礼茶

清皇朝每年收纳的普洱茶,除了供清宫皇家饮用或分皇亲国戚外,也选作赠送外国使节的礼品茶。视为代表清代中国高级土产品。史藉间有记载,例如乾隆年间、清朝与英国交涉两国贸易问题时送的礼品中有普洱茶,据清朝档案材料:英国于1792年特派前驻印度马德拉斯总督马戛尔尼(1737—1806)勋爵为首的觐见团一行95入,以祝贺乾隆皇帝80大寿为名来华,向清朝皇帝请求改变当时中国只开广州单一口岸对外通商,要求增开通商口岸,降低关税,允许设立租界,派驻公使长驻中国.

英使觐见团随船带来礼物19项(地球仪、天文钟、聚光镜、战舰模型,铜炮、火枪、马车、玻璃彩灯、金钱毯、毛料等)作贺寿礼,以图皇帝欢心,打通关节,1793年(乾隆58年)9月14日乾隆皇帝在热河行宫(今承德避署山庄)接见英使团,并在万树田宴请,乾隆帝婉言不准所请,不予同意,但礼尚往来,回赠英使团大批珍贵礼物,其中就有普洱茶、女儿茶和(普洱)茶膏。按清朝礼例每次接见或宴请,参观、看戏,都要赠送礼物。称为“赏赐”,每次每人一份。

现将其中三次回赠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礼品摘录如下:

一赏英吉利国王物体,计有珐琅、珍宝、玉器、漆器、瓷器、花缎、画册,鼻烟壶及土产食品等计92项(对,套)479件(个),其中包括普洱茶8团、六安茶8瓶、武夷茶4瓶、茶膏4匣。

一又加赏英国国王物件、绫罗丝缎、漆器、扇、笺、食品茶.计40项455件,其中包括普洱茶40团、茶膏5匣,武夷茶l0瓶、六安茶10瓶。

一又随敕书赏给英国王物件,计41项1016件,其中包括普洱茶40团。茶膏5匣,武夷茶10瓶、六安茶10瓶。

这次英使觐见团95人,包括正使(即马戛尔尼)、副使,正副总兵官、通事(翻译),文书、医生、天文生、听事官、管船官等,分别等级档次,每人都给礼物,共“赏赐”物27批.其中15批有茶叶。我将这批礼单逐项统计,计送普洱茶124团,女儿茶34个,(普洱)茶膏26匣,砖茶28块,六安茶48瓶、武夷茶24瓶,还有未列茶名的“茶叶”32瓶。

每次赠送国礼,便由清朝“军机处”逐人逐项开列详细清单,呈送皇帝阅批后送给。

这批清朝礼品茶的计数单位,普洱茶称“团”,女儿茶称“个”。茶膏称“匣”,此与思茅采办的贡茶单位称谓相符合,是思茅进贡清宫的贡茶无疑。

五、北京故宫遗存普洱茶见闻

本世纪60年代初,北京故宫茶库里还存放着清宫没有吃完用完的贡茶数吨、其中仍有普洱茶,女儿茶,茶膏。1963年故宫处理清宫贡茶2吨多,1963年l0月23日,一次偶然机会,我在北京茶厂见到这批陈年贡茶实物。普饵团茶大者为西瓜(略扁),小的如网球、乒乓球状,茶色褐黑,不霉不坏、保存完好;茶团表面有拧紧布纹的印痕,可见当时制茶是用布包着揉紧、干燥成型的。

我曾选了一个大的普洱团茶用磅秤称了一下,重量为市秤5斤半,当是清代5斤重的团茶(清代老秤一斤合596,62克)。这种团茶形状似人头,对照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普洱茶有“人头式,名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的记载相符合。

故宫这批贡茶,同时处理的还见有类似现代的白毫银针茶(全是白毛长芽头)、烘青茶(当是六安茶)、长方形的黑砖茶(较今茶砖为薄)等。我曾取回少量样品试泡,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

60年代初期,茶叶减产,内销市场供应不足。这批故宫普洱团茶,打碎筛细,拼入散茶卖掉了。我于1992年11月13日在全国政协礼堂偶遇故宫老专家单士元先生,曾询问故宫贡茶事,据告普洱团茶、茶膏等仍留有样品,故宫茶库遗存的普洱贡茶,不知是清朝哪位皇帝在位时遗留下来的,推测至迟当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们吃剩的。历史贡茶实物,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存,自应保存下去,当作一般茶叶处理掉,令人十分痛惜。

六、弘扬普洱茶文化,发展经济

云南普洱贡茶,清宫赏识200年,留作历史茶文化记载。现在改革开放建设的新时期,文化应出效益。弘扬普洱茶文化,发展普洱茶经济,是个课题。这次召开的“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普洱茶叶节,又参观普洱茶古老大茶树和新茶园,中外茶人咸集,茶论风生,是一次很好尝试。普洱茶是具有特色的地区名茶,现在港澳地区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一带华人传统独钟普洱茶。近年发展日本市场,西欧、北美等市场也有些销路,前景看好。

广东茶楼尚以茶当家。中国民间有普洱茶浓汁治痢偏方,是传统药用茶,国外化验普洱茶有降血脂、降胆固醇的功效。普洱茶潜在优势较多。时代在前进,产品应创新,我认为认识普洱茶,开发普洱茶,有本质与现象,狭义与广义之分。

云南是世界茶树原产地,大叶良种茶树,热带高原气候,茶区环境优异,得天独厚,滋生茶味浓厚的特殊品质,是为普洱茶的本质所在,利用大叶良种原料茶制成不同成色的红茶,绿茶、花茶、紧压茶,是内在本质形之于外的商品现象。

开发普洱茶,应在提高本质因素的前提下,在继承优良传统、狭义的发展普洱茶老产品的同时,也要依据海内外两个市场导向。审时度势,推陈出新,广义地开发出丰富多彩、新的普洱茶形式有散茶、有团茶、有饮料、有药用、有保健。商品有文化层次,创出优质名牌,促进扩大普洱茶消费,繁荣普洱茶经济。

茶文化之茶艺


想了解《茶文化之茶艺》知识吗,丰富的《茶文化之茶艺》内容等你来看!

茶艺分开来看就是茶的艺术,生活中我们不仅喝茶,更应该品茶。发现茶的美,而茶艺正是茶的美的体现。

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不同的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领会茶的滋味。

中国茶艺是一种文化。茶艺在汉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汉族茶文化。

茶艺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

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不同的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领会茶的滋味。

中国茶的艺术,萌芽于唐,发皇于宋,改革于明,极盛于清,可谓有相当的历史渊源,自成一系统。

茶艺是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结合,其中包含着美学观点和人的精神寄托。传统的茶艺,是用辩证统一的自然观和人的自身体验,从灵与肉的交互感受中来辨别有关问题,所以在技艺当中,即包含着我国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又包含了人们主观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寄托。

茶艺在不断的发展,更多样化,多元化。每个人都能找到钟情的茶艺。

本文《茶文化之茶艺》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普洱茶文化: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

长知识

【茶名可分五类】一是地名加植物学名,如武夷山大红袍、安溪铁观音;二是地名加茶叶形状特征,如六安瓜片、凤冈翠芽;三是地名加富想像力的名称,如庐山云雾、敬亭绿雪;四是传说或典故,如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文君嫩绿;五是以文化素材为背景,有的具宗教色彩如普陀佛茶,以吉祥物命名如太平猴魁等。

【各国喝茶喝法不同】1、中国,讲究茶韵,喜好功夫茶;2、英国,下午茶配点心,十分隆重;3、日本,讲究茶道,茶室布置、环境等都很考究;4、印度,喜欢奶茶,传统方式将茶倒在盘子里添饮;5、土耳其,生产苹果茶,有请喝茶的传统;6、美国,讲求高效便捷,喜欢喝速溶茶。

【七子饼茶】是中外历史上,用国家法律来规定外形、重量、包装规格的唯一茶品。"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这是乾隆皇帝对七子饼茶的品评。七子饼茶又称圆茶,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生产的一种传统名茶。

又称圆茶,是普洱茶最具代表性的体现形态。七子饼茶也属于紧压茶,它是将茶叶加工紧压成外形美观酷似满月的圆饼茶,然后将每7块饼茶包装为1筒,故得名"七子饼茶"。普洱茶因普洱府而得名,普洱茶经茶马古道而名扬天下。七象征着多子、多地、多福、多寿、多禧、多禄、多财,七子相聚圆圆满满。"七子"饼茶畅销于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七子饼茶一般都是7两一饼,7饼一提,被视为"合家团圆"的象征。

碎碎念

茶叶不会因为溶入清水不为人在意而无奈,照样只留清香在人间;人也不必因为融入社会不被人关注而沮丧,当你成就了他人,帮助了社会,贡献了自己,陶冶了人生之后,你还要在意什么呢?茶树年年有新芽,生命之树常青。

淡淡的日子淡然地过。生活如水,人生似茶,再好的茶放到水中一泡,时间久了,也就淡了。也许是棱角平了,或许是成熟稳重了,脚步越来越踏实,日子越来越平淡。人生步入另外一种境界------淡然。得与失,成和败,聚或散,虽然一样渴望一切都好,但也能安然地接受一切不好。淡然,是人生的一种成长。

一首歌可以撩起一段记忆,一杯茶可以味染一份心情,当我们读懂了时光,才知道需要是什么。原来,千般跋涉、万种找寻,要的不过是一颗平常心。识得宽容,懂得放下,以平常心对待生活,生活无处不胜境。

人生如白驹过隙、草露风灯,短暂得就像这片片茶叶。我们不应该刻意地去计较生活中的得失,我们应该活得实在、活得真切、活得淳朴、活得坦然。功名利禄只是过眼云烟,不必为追求短暂的大红大紫而穷尽一生,其实人生如茶味一样清淡略带苦涩实为最佳。风雨人生、辛酸遍尝,这样的人生才是富有的、充实的、幸福的。

饮茶是一种情趣,是一种乐趣。爱茶的人容易醉茶,不过,茶之醉有别于酒之醉,难怪有诗云:"茶亦醉人何必酒。"

商家说

喝过润元昌珍品蓝印的茶友,应该都知道曼新竜这个寨子了。布朗山曼新竜寨今年的大树春茶品质不错,苦重香浓,与附近的老曼峨相比,曼新竜茶不算很苦,入喉即回甘,茶气完足,几泡下来,杯底香气很迷人。润元昌收料二组4月6号去了曼新竜,带回很多样板,试完就确定收量。

轻松一刻

雄仔跟妈妈去外公家,外公正在品茶,用的是特小的紫砂壶茶杯,外公对雄仔说:"这就叫功夫茶,是广东潮洲地区特有的茶文化!"雄仔听罢,找来一只大杯子,然后对外公说:"给我满满倒上一杯,让我喝个痛快,肚子里好多装点茶文化!"

外公禁不住开心地笑起来:"看你这小子,功夫茶要慢慢呷着喝,像你这样大杯大杯地喝,叫没文化!"

普洱也彩铃

某君自称不懂普洱茶,但拨打他的手机号码,却会听到这样的彩铃声:"对不起,我们老板正在喝普洱茶,现在不能接听电话!"

普洱茶膏历史文化


普洱茶膏文化

普洱茶膏是通过特殊的方式将茶叶的纤维物质与茶汁分离,将获得的茶汁进行再加工而成的,普洱茶膏的功效与作用很丰富,普洱茶文化很深奥,那么普洱茶膏文化怎么样呢?普洱茶膏有什么文化呢?

我国普洱茶膏制作始于五代十国时期,史籍《十国春秋》就已记载南唐时期(公元937年前后),有贡品茶膏生产。云南土司以云南乔木大叶种茶叶为原料,采用大锅熬制的方法,小范围制作,形成普洱茶膏雏形。

最初的普洱茶膏,通过茶马古道传播到西藏,迅速被西藏上层人物接受,成为上层贵族(包括活佛级以上的僧侣、宗教领袖)享受的特权物品之一,民间则禁止流通。之后,清朝皇室开始注意这一现象并接触普洱茶膏。1729年(雍正七年),云南普洱茶团茶和茶膏开始向朝廷进贡。到乾隆年间,清宫御茶房开始制作普洱茶膏。御茶房在生产工艺上做了很大改进,普洱茶膏由贡品变成宫廷制品。

宫廷制作的普洱茶膏成为茶中珍品,始终没有在社会上流通。能够得到它的只有一个途径,就是皇帝每年拿出一部分赏赐有功大臣,而得到的大臣也轻易不舍得使用,只是把它当成高级药材存放,一旦身体不适时才拿出冲饮。

据史料记载,御茶房加工普洱茶膏工艺非常复杂。原料选用的是指定的云南六大茶山大叶种茶,经过186道工序,72天的周期。成品除了口感润滑厚重,入口即化,沏水后汤色浓艳,呈宝石红和玫瑰红色彩外,最重要的是它的特有药效成分。清朝药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中曾这样评价: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可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茶膏噙口内,过夜即愈。

中华茶文化之茶令


在中华茶文化发展史上,出现过许多风韵雅举,茶令与分茶就是例证。这些雅举,有的虽然因历史原因而退却,但更多的则为现代人所推举。

茶令乃是一种饮茶助兴作乐的游戏。这种风流文雅、睿智隽永的游戏,最早流行于我国的江南一带。据《中国风俗辞典》载:茶令流行于江南地区。饮茶时以一人令官,饮者皆听其号令,令官出难题,要求人解答或执行,做不到者以茶为赏罚。所以,在逢年过节、婚庆喜事、亲朋相聚时,用茶作宴,若能创制出妙趣横生的茶令,真能使人其乐融融,其情悠悠,增加喜悦气氛。

南宋龙图阁学士王十朋,精文通诗,又好茶令,他曾在诗中写道:搜我肺肠着茶令。他还介绍行茶令的形式,注道:余归,与诸子讲茶令,每会茶,指一物为题,各举故事,不通者罚。同是南宋的着名女词人李清照,少有才名,早年助夫赵明诚搜集研究金石书画,回青州(今山东益都)故第闲居时,他俩常用行茶令形式,饮茶助学。

李清照曾在她的《金石录后序》中是这样记述的:每获一书,即同共校勘,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隅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决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颠覆杯中,反不得饮而起。李清照和赵明诚行茶令研讨学问,与用此法行酒令不同,是赢家方可饮茶,而不许输者品茗。对此,清代学者俞正燮的《易安居士事辑》中亦有详尽记载。所以,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这里所说的喝,就是品。品好茶,享清福,不仅是物质的享受,而且是精神的升华。

其实,茶令一词虽见于宋代,但这种以茶为内容的行令形式,在唐代已经出现。它以续诗接龙形式,三五诗友促膝围坐,环绕一个茶的题材续成茶诗,谁续不上诗谁就当场受罚。如有一首着名的五言联句茶诗《月夜啜茶》,作者共有六人,都是唐代人。他们是,颜真卿:着名书法家,开元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大师;陆士修:嘉兴(今属浙江)县尉;张荐:工文辞,是史官修撰;李萼:擢制科,历官庐州刺史;崔万:生平不详;昼:即僧皎然,着名诗僧。他们在一次品茗行令中,创作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联句茶诗。诗曰: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士修)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荐)

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萼)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万)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昼)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修。(士修)

这首啜茶联句诗,六位诗人刮肚搜肠、别出心裁地寻索诗句,诗中还引用了诸如泛花、代饮、醒酒、月桂、流华、疏瀹、不似春醪、素瓷、芳气一系列与啜茶有关的代用词。至于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两句,更是赞美颜真卿这位尚书大臣,当为众望所归,使行茶令联句作诗的结果,更加加强了宾主间的融洽气氛,提高了饮茶的品位。

近代,作为一位旷代学人的钱钟书,他终年伏案潜心于着述,在笔耕劳作之余,则与着名文学家杨绛戏仿南宋李清照和赵明诚行茶令之雅举,不论谁输谁赢,每斗罢一局,彼此相视,捧腹大笑。如此睹茗。给他们晚年读书着说,乃至晚年生活,增添了无限乐处。难怪钱钟书先生在《槐聚诗存》中写道:翻书睹茗相随老,安稳竖牢祝此身。近年来,在台湾还时一种新的茶令游戏,叫猜返乡拳,其口诀有:一国,两制,三通(通邮、通航、通商),四海,五洲,六万(旅费),七天(签证),八件(礼物),九别(重逢),十全(团圆)。双方以睹茗形式,胜者方得茗饮,这种行令睹茗猜拳之举,颇有人情色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