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文明史的一段传奇

发布时间 : 2021-10-07
中国茶叶的名字 中国茶叶的历史 中国茶叶的发展

中国茶叶的名字。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中国茶叶文明史的一段传奇”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以我仍然浅薄的学术积累和学识而言,要回溯七八十年的老时光,还原中国茶叶文明史的这段传奇,难度肯定不小。好在一些重要的历史机缘常常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在不经意之间悄悄来到我们的面前,而懵懂好奇的我们也为文明的未知性和奇特性所吸引,不由自主循着历史文本的蛛丝马迹,一路求知探寻,思考甄别,由此发现了自然和社会的许多隐秘。

1990年9月,台茶之父吴振铎回到祖地福安探亲,重启两岸茶叶界中断40年之久的交流大门。此后,两地茶叶专家多次组团到对方考察技术,交流文化,企业茶人之间的互动则难以计数。吴振铎到访之后,福建茶叶部门引种了台茶12号、台茶13号等6个台茶新品种。台茶12号、台茶13号于大陆茶农可能是陌生的,但如果说起金萱和翠玉,则他们便非常熟悉,金萱、翠玉分别是吴振铎祖母和母亲的名字,被他用来命名自己成功培植的台茶12号、台茶13号两个新品种。wwW.cy316.CoM

台湾本土生产和大陆引种的金萱和翠玉,七八年前我就品尝过,一脉相承的两岸制茶工艺虽然有着风土差异,但两款金萱、翠玉一样鲜爽甘醇,沁人心脾。也许是美好名字影响的缘故,茶香萦脑的同时,一个疑问也在我心中扎下根来,吴振铎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命名这两种茶,难道仅仅是为了纪念在他生命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两位女性?吴振铎是台湾大学农艺系茶作学教授,生前担任过台湾省茶业改良场场长,精于茶种研究和茶树繁育,但是,茶树繁育的最先进技术并不肇始于他,也不是他的老师茶界泰斗张天福首创,那么,它的发明者又是谁?台茶12号、台茶13号以金萱、翠玉为名,显然有着吴振铎情感因素之外的科学依据在,而这个科学依据又是什么?

人类创建社会,形成文明。在历史研究中,我们可以创立并接受一些理论,编制一些时间表或大事纪年表来帮助我们了解过去,但我们往往忽略一个简单的事实,即人是我们一切探究的基础。在以往的中国茶叶史研究中,相对于理论和事件而言,人往往作为陪衬而处于次要地位,我们经常忽略他们的名字尤其是当这些人来自乡野民间,文化不多无法立言而几乎无人注意其在历史和社会推进中的作用。王成文即是其中一位。

王成文是谁?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茶树繁殖技术短穗扦插法的发明者。何许人?安溪西坪镇平原村一个普通的茶农。这是历史和事件的真实,可惜的是,表彰这项技术成果的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台领奖的并非其本人,而是安溪另一个劳动模范(王文章)和单位集体(县茶叶局)。当然,王成文从事这项研究的初衷本不是为着日后的获奖,他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无意间诠释了何谓真正的历史:民间,普通人,大地是构成历史的本质要素,离开它们而去关注被史书神化的那些高大全,历史研究也就严重脱离现实生活了。

在原安溪茶叶局干部谢志群、刘渊滇等人历时一年多(1981年3月至1982年)开展并撰写的一份《茶树短穗扦插历史渊源》调查报告中,我们清晰地看见中国茶叶文明史这段传奇的行进轨迹。是年,王成文依然健在,他详细向调查组讲述了1936年与堂弟王维显,如何运用短穗扦插技术成功繁育铁观音茶苗的过程。已经80高龄王成文的回忆,得到虎邱乡罗岩村傅水寿(时年65岁)的证实。地缘相近的关系,傅水寿自1941年到西坪平原村学成此法后,又向邻村双都村、萍州村(现属大坪乡)传播。平原村地处偏僻,罗岩村虽只与平原相隔一座大宝山,但交通便利,是通往长泰、漳州、厦门、华安的枢纽,文明的火种在平原村点燃后,便呈燎原之势,由中心向四周,一棒接着一棒,迅速扩散开来。

解放后,各级政府行为的组织推广,使茶苗短穗扦插技术成果迅速向全县、全省和全国传播。1953年,福建省农业厅派人到安溪专题总结茶树短穗扦插技术;1955年,分别在安溪、政和、福鼎等县农场建立苗圃,使用短穗扦插法规模化育苗;1956年,召集全省茶叶干部在政和县农场,现场交流茶树短穗扦插技术;1957年,农业部组织全国部分产茶县到大面积育苗成功的安溪萍州村观摩学习,此后茶树短穗扦插技术推广到全国各产茶省,传播到印度、斯里兰卡、日本、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等世界主要产茶国。

茶树苗木繁育,经历了从茶籽直播到压条分枝,从压条分枝到长穗繁育(即一芽二至三四叶),从长穗繁育到短穗繁育(即一芽一叶,也称一叶一节扦插育苗)数百年漫长演化过程。从唐朝陆羽的《茶经》到晚清、近代,中国总共留下110多种茶书,这些茶书中,《茶务佥载》和《种茶良法》是最为特殊的两部。前者为中国人胡秉枢所著,外国人翻译后在外国出版,后者为英国人高葆真所写所译,在中国出版。《茶务佥载》专章讲述茶籽植茶之法:宜于茶树结实之初,择植株长势强旺、结籽壮硕者采之。至初春惊蛰之时,要将茶籽浸水令湿透,耕作其种植之土;《种茶良法》则介绍中国栽茶之法,其茶秧法,以修剪茶树之枝,插入泥内,迨茁芽生根始移栽大园。

讲的是长穗扦插繁育。《茶务佥载》光绪三年(1877)初撰成,《种茶良法》撰写时间不详,翻译本出版于宣统二年(1910),两部茶书成书及出版年代说明,彼时茶树短穗扦插技术尚未发明。中国种茶、制茶历史悠久,但茶业近代化进程缓慢,一直到1936年王成文改进茶树繁殖方法,发明短穗扦插技术后,中国茶业才迎来革命性的时代。

而西方,按照《茶务佥载》和《种茶良法》的说法,则是直到19世纪下半叶才开始种植并从中国学习种茶、制茶技术的。西方茶业界吸收中国茶叶数千年生产加工经验,并利用当时西方近代科技成果,如高葆真认为中国当时的茶叶生产最欠缺的土壤化学、耕作施肥等方面的知识,对茶业进行全面创新改造。大约自1850年以后,借助于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各种用于茶叶加工的机器相继发明并投入使用,印度、锡兰对采摘后的茶叶加工逐步实现了机械化,不仅加工水平高,速度快,而且成本和价格降低,茶叶质量大大提高。而此时的中国仍完全采用传统手工操作,效率低下,而且品质没有保证,谈何竞争力?胡秉枢和高葆真两部茶书的编写和翻译出版,就反映了这一事实。

技术成果的推广运用,在茶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纵览中国历朝历代留下来的这110多部茶书,充斥其中、大量重复的是民众饮茶的风尚情趣和茶器茶事,较少涉及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加上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动荡战乱,1890年代之后,茶业遭受重创一蹶不振,被印度、斯里兰卡等国迅速赶超。新技术的研究推广,对于解放后中国茶业凤凰涅槃的重要性,使我们应该重新评价王成文的重要历史贡献。1936年以来,几十年过去,王成文发明的茶树苗木短穗扦插法,依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茶苗无性繁殖技术,它使用苗穗最省,成活率最高,最关键的是既能保持母本特性,不致变种,又能大面积大量快速育苗。

当我追寻历史的影踪,来到王成文一辈子生活的村庄,翻看着产第乡(平原村旧名)竹林派族谱,听着他的侄子王益忠对其不无敬佩的讲述,我突然明白了吴振铎将台茶12号台茶13号命名为金萱、翠玉的缘故。吴振铎不仅为了纪念他生命中两位重要的女性,还因为茶树的无性繁殖,一代代的传承,永远保持着母本的特性。今天的每一杯金萱、翠玉,每一杯铁观音,都潜藏着我们每个人熟悉的祖母、母亲的气息,意味深远,割舍不掉,这份熟悉的气息,是故土家园的气息,是历史文化的气息,同时也是我们民族一代代人传承、生生不息发展的精神和力量加持!

人类文明史是一部连续创造的历史,缺点是进步之母,不管是自然还是社会,永远存在缺点,永远有待改进,一代人的发现发明、设计创新,都是站在前一代人肩膀上的改良改进,王成文也不例外,如此,观照茶树无性繁殖技术数百年漫长的演化史,我们应该铭记的何止王成文一人?时光无情,先贤的背影已经走远,湮没在漫漫的风沙中,但他们用心用脑创造出的一段段传奇,因其推动过世界茶叶史的演进,而应当永久镌刻在人类文明的谱系坐标上,像那一杯杯潜藏着祖母气息的茶,留存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cy316.com延伸阅读

女人如茶,一段一香!


十岁的女人如茉莉花茶,花骨儿一朵,人性初露,散发出淡淡清香。有提神功效,可安定情绪及舒解郁闷。

味辛甘温,具有理气开郁、辟秽和中之能耐。茉莉花茶香气扑鼻,闻一口就已经心旷神怡,启盖泯茶,香气更是沁入心脾,茉莉花茶具有提神醒脑,镇静,防龋齿,抗衰老,防辐射损伤等功效。

茉莉花茶的那股子清香,让人想起夏天美好的清晨,对改善人的心情是作用非凡。使人自然神采飞扬。

二十岁的女人如玫瑰花茶,明眸皓齿、青春靓丽,浓郁的花香让人沉醉。

冲玫瑰花茶的水在八十到九十度之间,不太烫也不太冷,这是爱情的温度,这种温度叫一生一世。冲开的玫瑰花香不浓不淡,这也应该是爱情的味道,这种味道应该叫风雨相随不离不弃。

在清晨端起加糖的玫瑰花茶,雾气正慢慢散去,太阳的光线隐隐约约,看着玫瑰花在水中慢慢地展开,让你在等我到达的过程和以后的日子温暖和感动。在我最美丽的时候与我千年的梦相逢并相伴着慢慢老去。那就是玫瑰花茶的心情,就绽在我们相向而来的空气中。

三十岁的女人如碧螺春茶,去除了淡淡的青涩,成熟显露高贵,一缕幽香天涯闻遍。

碧螺春茶早在隋唐时期即负盛名,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了。碧螺春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俗名“吓煞人香”。康熙南巡路过苏州,品尝后盛赞茶香味醇,赐名为“碧螺春”。

因茶产于太湖东洞庭山的地理环境独特,四季花朵不断碧螺春茶的制茶工艺也十分考究,全靠茶工双手反复揉、搓、团、炒、上好的碧螺春叶条紧密、卷曲似螺,鲜嫩整齐、刚到一芽一叶,就及时采下。初展的嫩叶,犹如雀儿的舌头,故也称为“雀舌”。

四十岁的女人如西湖龙井茶,优雅得体令人亲切,袅袅升起沁人心脾的茶香。

外形扁平挺秀,色泽绿翠,内质清香味醇,泡在杯中,芽叶色绿,好比出水芙蓉,栩栩如生。

西湖龙井名茶早已名扬天下。游览西湖,品饮龙井茶,是旅游者到杭州的最好享受。人人都能体会到龙井茶独特品质。常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称著。

五十岁的女人如乌龙茶,经历岁月磨炼世间沧桑,真情自然涌出,茶香绕眉。

乌龙的香高味浓,乌龙茶有抗疲劳作用,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中曾写到“茶苦味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之首,火降则上清矣…”。

祛除身心疲劳体内心火,饮茶降心火,抗疲,壮精神不仅可以提神,还可医治百病。用开水冲泡,喝到嘴里,不仅香醇,而且顿觉口舌生津,烦躁尽消,用此叶泡水,却变得又苦又涩。为何味道不一样,让人悟出了道来。

六十岁的女人如铁观音茶,悠然保持着宁静,滋味浓厚,茶韵余香。

铁观音是乌龙茶的上上之品,相比于几年前绿茶、红茶的大行其道,现今乌龙茶火爆正当时。乌龙茶是可降压、溶脂的保健功能,格外受到推崇。

均匀油润,绿叶上要有一丝红色嫩边,泡出的茶色金黄清澈,品一口醇厚滑爽。先嗅其香,后尝其味,边啜边嗅,浅杯细饮。安溪铁观音、制作严谨,技艺精巧,汤色金黄,浓艳清澈,叶底肥厚明亮,具绸面光泽。泡饮茶汤醇厚甘鲜,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誉”。

七十岁的女人如普洱茶,收日月精华,睿智剔透,茶香虽淡却令人回味无穷。

滑,是普洱茶汤入口后一种湿润柔和的感觉,似丝绸般顺滑厚,是普洱茶在口腔中的茶味饱满感;润,“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普洱茶愈岁经年,本身就是一段久远的历史文化。

面对小叶品种茶的淡薄、各类绿茶的华丽外装,人们对以新为贵的茶品开始感到厌倦。而普洱茶就像一个质感的人,乍看也许没有什么印象,但却越品越有味,越品越有层次感。这时获得的不仅是感官的满足,还有精神文化的交流。

普洱茶独树一帜的沉香甘醇,及其养胃、消脂减肥的健康保健作用。普洱茶性温香,普洱茶的醇厚甘滑,陈韵悠长。忙里偷闲,静心品茗的时候,能品到一份怡然自得的好心情。

每一种茶都有其独特的滋味和香气,

每一种茶都有一份独特的感受。

每个人的品茶方法不一样,

每种茶的功能就不一样。

一壶清茶,一支古曲,看漫漫人生路,一抹艰难,一段情感,几多烦恼,一并浸入茶中,缓缓地消解,心境,会超于平和,情感,会得以净化,那是一种对生命的参悟。

一杯茶,一段禅


每天早上忙完事务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泡茶。

从茶筒里抓一小撮茶叶投入瓷碗里,烧水,注水,洗茶;再注水,然后是片刻的静待。

却见原本干燥晦涩的茶叶,遇上沸水就显得特别兴奋,它们争先恐后地展开轻盈的身姿,优雅地在杯中跳起水上芭蕾,在一只杯子特定的高度里重现第二次生命后,它们便渐渐沉落杯底。这时,掀起杯盖,一缕袅袅的香气便迅速钻入鼻孔,噢!茶汤出来了。

端起茶杯,轻啜一小口,润滑如凝脂一般,在嘴里聚而不散,犹如含珠。徐徐咽下,口中留下微微的苦味,瞬即转为甘甜,一种清凉之感油然而生,一份恬然、惬意迅即直抵肺腑,这种享受真是很难描述。

虽然已有十多年的茶龄,也时常标榜自己是一名茶客,但对茶文化了解并不多,更不知宠辱不惊,任窗外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茶,在唐宋时期是借了禅宗发扬光大的。

后来品茶文、读茶诗,才恍然大悟,原来茶与僧与寺的渊源极深。唐代高僧释怀素狂草名帖《苦笋帖》中,苦笋及茗异常佳,乃至径来。怀素上是目前所见古代墨迹中以茗称茶的较早的一个范例,其笔法、其雅称影响至今。

最著名的还数赵州茶典故。唐代名僧从谂任赵州禅院住持时,前来请教者众,一个僧人新来,从谂问:曾到过这里否?答:到过。从谂便道:吃茶去!又这样问另外一个和尚,回答:没到过。从谂又说:吃茶去。院主不解便问为什么让到过和没到过的都吃茶去?从谂喊:院主!答在,从谂还是三个字:吃茶去!

这大概就是禅宗所谓的机锋:打念头、除忘想、唤起各人觉悟。当代诗人、佛学家赵朴初引此典,把佛禅至理、人生顿悟归结为茶:七碗受至味,一壶得其趣。空指百千偶,不如吃茶去。或许赵朴初一生学识、一世洞察尽在其中吧。

公元500年左右,茶圣陆羽著《茶经》对饮茶进行最初的文化阐释后,引无数文人骚客赋诗作文咏茶。但我无意中发现,品茶文、吟茶诗,就会和无数寺院暮然相逢,我的眼前会有许多高僧飘然而过。白居易的《招韬光师》、刘禹锡的《西山兰岩试茶歌》、武元衡的《资圣寺贲法师晚春茶会》、杜牧的茶烟轻飑落花风等无一不是借寺借僧咏茶喻人的。

虽然身居九华山脚下,但我并不知何为禅意?鲁迅先生说过:释加牟尼真是大哲,他把我们平常对人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早给我们启示了。鲁迅先生知道人生的终极是虚无,但他以悲观不悲观,偏与邪恶作绝望抗战。他悟到的是一种积极的禅意。

茶似乎也知它们生活非常短暂,或许只有几秒、几十秒,但它在水给予第二次生命之时就一下子生动起来。也许正因如此,人们才不断从茶中寻找禅意吧

一段关于安溪铁观音的佳话


魏说:相传福建安溪县西坪乡的上尧松林头,有一个茶农叫魏荫,家里供奉这一尊观音菩萨,每天早晚都要冲泡三杯清茶礼敬座前,十分诚心。有一天晚上,魏荫梦见观音金身出现在屋后的山崖上,他双手合十向山崖跪拜,就在那崖石中间发现了一株奇异的茶树。喷发出兰花香味。魏荫正想上前探个究竟,却被狗吠声惊醒了。

第二天清早他就扛着锄头上山,果然在石崖缝中有一株破土而出的茶树,与梦中相似。他顺手摘了几十片茶叶回家烘制,冲泡之后有股奇香,喝了喉底回甘,精神大振。魏荫如获至宝,于是天天上山浇灌,精心培护,又将小茶树移到家中,分种在几口破铁锅里。他适时采制,果然品质特好,用以招待客人,个个赞不绝口。

一天,一位私塾老师问他这是何种名茶。魏荫如实上告,并说茶树是在山崖上发现的,那山崖威武像个罗汉,后又移植在铁锅里,想给它取名铁罗汉.私塾老师摇头说:有的罗汉狰狞吓人,让人联想起来不好。既然是观音托梦得来,不如称'铁观音'更雅。魏荫连声叫好,于是铁观音就此传开了。

王说:西坪尧阳有一位文士叫王仕让,平生喜欢收集奇花异草,家乡的书轩辟有一个花圃。有一天王仕让回乡度假,在一片荒园的层石间发现一株形态独特的茶树,香气扑鼻,立即采掘移种在书轩苗圃里,经过细心照顾,生长得枝叶繁茂。到了春天采摘之后,精心制作,果然形状独特,气味芬芳。假满到职,就送了一些给礼部侍郎方苞。

方苞又将它进贡给乾隆皇帝。乾隆是个品茶行家,品尝后称赞为佳品.立即召见王仕让,询问由来。王仕让将经过禀述一番,并说尚未取名。乾隆掂量一下茶叶,觉得它貌似观音重如铁,产地在南岩,便赐名为南岩铁观音.后来茶树广植安溪全县,人们便称它为安溪铁观音了。

品一盏清茶,看一段静好


想了解《品一盏清茶,看一段静好》知识吗,丰富的《品一盏清茶,看一段静好》内容等你来看!

一直以这样的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世界上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

生活节奏快,我们常常心浮气躁。突然像抽风一样会心情低落好一阵子,朋友好心劝解,却连自己也无法找出令自己不快的缘由。世上只有这三件事,而我们唯独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的事。因此,世事皆有因果,无需太挂心上。

心烦意乱时,泡上一盏铁观音清茶。铁观音,乌龙茶,单看这具有禅意的名字,就足以让人心生善念。仿佛那是观音菩萨净瓶里的仙水,只要一口,就能够让人神清气爽,放下执念。

质如铁,是人生的分量。气如兰,是人生的韵味。望着盖碗中的紧实的铁观音在热水的浸泡下,慢慢地散开,犹如一朵花在一瞬间绽放一样,实在是美不胜收。茶中有禅味,茶中亦有人生之味。

人生有百态,而这百态最直接的体现则是人的情绪上。喜怒哀乐存于内心,如何能做到好似不曾存在一样。自己的事,努力去改变;老天的事,插手不得,只能静观其变。品一盏清茶,感受时间定格的片段,让五味杂陈归于无味,将纷乱的心绪都融入茶水之中。

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着之病。世人皆饮茶,懂品茶者却是少数,能在茶中得到者更是屈指可数了。品茶,需放下执念与贪欲,品茶不在于能够得到,而在于于品茶之际感受岁月静好。

关于本文《品一盏清茶,看一段静好》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中国茶史传奇人物


一千多年前,复州竟陵西塔寺。一个深秋的早晨。离古寺不远的湖畔芦苇丛里,雁声大作,声音凄楚而悲怆。显然,大群鸿雁的声音,惊动了早起洒扫庭院的智积住持。原来,一个被弃的婴儿占据了鸿雁的巢,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陆羽,字鸿渐。陆为姓,羽为名,鸿渐为字,先生的名号。

在寺院里渐渐长大的孤儿,师父便开始教他学习佛经,他却表示要研习孔子的学说。但积公师傅坚持让他学习佛教经典,他却坚持儒家经典,谁也说服不了谁。结果是师傅让他承受了一次比一次更为严重的惩罚,想以此令他回心转意。殊不知,这样一种惶恐的感受,是向往文明格物致知探求事物真谛的急迫心情的流露,更是一种珍惜时间谦逊好学的美好情怀。

荆条无法打灭他学习儒家经典的信心。有一天,他向一位读书人问字,偶然得到了一卷张衡的《南都赋》,可是有很多字却不认识,他没有放弃,在放牛的地方,他学着那些读书的孩子的模样,正襟危坐,打开书本,嘴唇一开一合的,学着学堂里的孩子读书。

好学的价值在于行动。陆羽先生,其貌不扬说话结结巴巴但擅长辩论,在渐渐成长的生命里,一直以自己的实践履行着这样的诺言。他很守信用,与人相约,即使是冰天雪地,千里迢迢,或是虎狼当道,艰险之极,也决不误期负约。古人用“一诺千金”来形容做人的信誉,而陆羽先生的所为,却已经做到了这一点,令人钦佩。

陆羽最大的贡献就是对茶的研究,因此他被尊之为“茶圣”。他的《茶经》凡三卷,阐述茶的本源,采制和饮用的方法,所用器皿等等,十分详尽,使天下人都知道饮茶了。前伦敦医药协会主席杰鲍勒爵士曾著文称“茶是伟大之慰藉物”,他认为“茶无疑为东方赠与西方最有利之礼物”。而陆羽先生的《茶经》却是全面系统地阐明了茶的意义及作用。

茶道,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精致讲究体悟的境界。陆羽的《茶经》,凡三卷,分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饮、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茶之图等章节。茶,是有生命的物事,生命的本质在于悉心呵护倍加珍惜。按《茶经》的步骤饮茶,也许会更加接近茶道吧。

陆羽之前,“荼”“茶”不分,一个“荼”字,两家共用。一种是草本植物,开黄花,味苦,可作蔬菜的,称“荼”。再一种木本植物,叶作饮料的“木字旁加贾字”,也称作“荼”。名同实异,难免混淆不清。是先生为“茶”正了字,陆羽先生在著《茶经》时,把“荼”字减去一画作“茶”,其价值远远超出了文字学的范围,在自然科学史上也有它重要的意义。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圣的故事告诉我们,陆羽先生对茶的贡献具有世界意义,当我们心存茶道品啜香茗的时候,除了缅怀陆羽先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无量功德外,还当效法“茶圣”的那种艰苦勤学谦逊认真虚心的人生态度。

中国茶叶的起源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巴蜀常被称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茶叶文化的形成,与巴蜀地区早期的政治、风俗及茶叶饮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茶经》是个里程碑。干百年来,历代茶人对茶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和探索,直至《茶经》诞生后茶方大行其道,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晚明时期,文士们对品饮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讲究至精至美之境。

在那些文人墨客看来,事物的至精至美的极至最后之境就是道,道就存在于事物之中。张源首先在其《茶录》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茶道之说: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他认为茶中有内蕴之神即元神,发抒于外者叫做元体,两者互依互存,互为表里,不可分割。元神是茶的精气,元体是精粹外观的色、香、味。只要在事茶的过程中,做到淳朴自然,质朴求真,玄微适度,中正冲和,便能求得茶之真谛。张源的茶道追求茶汤之美、茶味之真,力求进入目视茶色、口尝茶味、鼻闻茶香、耳听茶涛、手摩茶器的完美之境。

张大复则此基础上更进一层,他说:世人品茶而不味其性,爱山水而不会其情,读书而不得其意,学佛而不破其宗。他想告诉我们的是,品茶不必斤斤于其水其味之表象,而要求得其真谛,即通过饮茶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愉快,一种清心悦神、超凡脱俗的心境,以此达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洁的仙境,一种天、地、人融通一体的境界。这可以说是明人对中国茶道精神的发展与超越。到清朝时,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规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的年产7500T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T。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弘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纷纷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和湖北英山及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

中国茶叶楹联


中国茶叶,源远流长。茶联又称对联,乃是我国楹联宝库中的一技夺目鲜花。现将常见内容广泛,意义深刻,集录如下: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郑曼在镇江焦山别峰庵求学时就曾写过茶联: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将名茶好水,青山美景融人茶联。

在家乡,郑燮用方言俚语写过茶联使乡亲们读来感到格外亲切,其中写道: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这种粗茶、菜根的清贫生活,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写照,使人看了,既感到贴切,又富含情趣。

悬挂茶联古代如此,近代又何尝不是这样,仅以杭州的为例在正门上,就有这样一副茶联: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这里既说明了以茶留客,又说出了用茶清心和飘飘欲仙的感受。

北京前门,大茶馆门楼的茶联:大碗茶广交九洲宾客,老二分奉献一片丹心。

以茶联谊的本色,而且还进一步阐明茶馆的经营宗旨。

杭州藕香居茶室的茶联: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君山银针是著名的历史名茶,其茶联:柳井有水好作饮,君山无处不宜茶。

吸引游客五岳山茶联:红透夕阳,如趁余辉停马走,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水泉。

成都望江楼茶联,作者清代何绍基:花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活一楼。

当代书法家启功先生茶联: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春茶比酒浓。

成都早年间有家茶酒铺,联曰: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酒来。

这副茶酒联,奇特、贴切,茶酒客人前往,结果经营日盛。

几种历史悠久名茶综合联:龙井云雾毛尖瓜片碧螺春,银针毛峰猴魁甘露紫笋茶。

美酒千杯难成知己,清茶一盏也能醉人。

四海咸来不速客,一当相聚知音人。

为爱情香频入座,欣同知己细谈心。

菜在街面摊卖,茶在壶中吐香。

飘香屋内外,味醇一杯中。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甘泉天际流,香茗雾中飘。

欲买先品味,方识雾中茶。

中国茶叶分类


茶叶的种类 你了解多少

茶,原为中国南方人的的嘉木,茶叶可以作为一种的保健饮品,它也是中国古代南方人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品茶也是一个人文化涵养、个人魅力的体现,今天小编就介绍一下我国茶叶的种类,一起看看吧!

茶叶的种类 你知多少

1. 绿茶: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即将鲜叶经过摊晾后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热锅里炒制,以保持其绿色的特点。

主要花色有:西湖龙井茶、日照绿茶、雪青茶、碧罗春茶、黄山毛峰茶、庐山云雾、六安瓜片、蒙顶茶、太平猴魁茶、顾渚紫笋茶、信阳毛尖茶、竹叶青、都匀毛尖、平水珠茶、 西山茶、雁荡毛峰茶、华顶云雾茶、涌溪火青茶、敬亭绿雪茶、峨眉峨蕊茶、都匀毛尖茶、恩施玉露茶、婺源茗眉茶、雨花茶、莫干黄芽茶、五山盖米茶、普陀佛茶、西农毛尖。

2. 红茶 :红茶与绿茶恰恰相反,是一种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80%)。红茶的名字得自其汤色红。

主要花色有:祁门红茶、滇红、英德红茶、正山小种红茶等。

3. 黑茶:黑茶原来主要销往边区,像云南的普洱茶就是其中一种。普洱茶又分两种《一是传统普洱茶 也就是生茶》,是以云南特有的大叶种晒青毛茶,经蒸压自然干燥一定时间贮放形成的特色茶。另一种也《就是现代普洱茶 也就是熟茶》是经过潮水微生物固态发酵形成的。普洱茶具有降脂、减肥和降血压的功效,在东南亚和日本很普及。不过真要说减肥,效果最显著的还是乌龙茶。

4. 乌龙茶 :乌龙茶也就是青茶,是一类介于红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乌龙茶在六大类茶中工艺最复杂费时,泡法也最讲究,所以喝乌龙茶也被人称为喝工夫茶。

主要花色有: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凤凰单丛、冻顶乌龙茶等。

5. 黄茶 :著名的君山银针茶就属于黄茶,黄茶的制法有点像绿茶,不过中间需要闷黄工序。

主要花色有:君山银针、沩山毛尖、霍山黄芽、霍山黄大茶等。

6. 白茶:白茶则主要是通过萎凋、干燥制成的。白茶外形、香气和滋味都是非常好的。

主要花色有:白毫银针、白牡丹 。

茶叶的禁忌

1、吃狗肉后忌喝茶

狗肉中富含蛋白质,而茶叶中鞣酸较多,如食狗肉后立即饮茶,会使茶叶中的鞣酸与狗肉中的蛋白质结合为鞣酸蛋白。这种物质有收敛作用,能减弱肠蠕动,产生便秘,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和致癌物滞肠内被动吸收,而不利于健康。

2、茶和白糖:

茶叶味苦性寒,人们饮茶的目的就是借助茶叶的苦味刺激消化腺,促使消化液分泌,以增强消化机能。再就是利用茶的寒凉之性,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如茶中加糖,就会抑制这种功能。但古籍中也有茶叶配白糖疗疾的偏方,作为食疗可以,若平时饮茶则不宜配糖。

3、茶与鸡蛋:

茶水煮鸡蛋,茶的浓度很高,浓茶中含有较多的单宁酸,单宁酸能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成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质,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和利用。鸡蛋为高蛋白食物,所以不宜用茶水煮鸡蛋食用。

4、茶与羊肉:

虽然时常吃一些羊肉对身体大有稗益,但在吃羊肉喝茶时,羊肉中丰富的蛋白质能同茶叶中的鞣酸;联姻;,生成一种叫探酸蛋白质的物质。这种物质对肠道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可使肠的蠕动减弱,大便里的水分减少,容易发生便秘。吃完羊肉后也不宜马上喝茶,应等2;3小时再饮茶。

5.茶与药:

茶叶中的鞣酸可与某些药物(如硫酸亚铁片、构檬酸铁铵、黄连素等)起化学反应而产生沉淀,影响药物吸收。

如果用茶水服用镇静药(如苯巴比妥、安定等),则茶叶中的咖啡因和茶碱等兴奋剂就会使药物的镇静作用抵消或减弱。

6、茶与酒:

不少人酒后都爱饮茶,想达到润燥解酒、消积化食、通调水道的功效,但这对肾脏是不利的。

因为酒后饮茶,茶碱产生利尿作用,这时酒精转化的乙醛尚未完全分解,即因茶碱的利尿作用而进入肾脏,乙醛对肾脏有较大的刺激性,从而易对肾脏功能造成损害。于是肾寒、阳痿、小便频浊,睾丸坠痛等症状接踵而至。

茶叶的保鲜技巧

1、有条件的可将装入铁罐内的茶叶用抽气机抽去罐内空气,再焊好封口,如此可贮藏茶叶二三年,如条件不够,可用热水瓶胆贮藏,因为水瓶胆与外界空气隔绝,茶叶装入胆内,加塞盖严后,以白蜡封口,外包胶布,简单易行,易于家庭保管。

2、普通的瓶、罐等保管茶叶,用设有内外双层盖或以口小腹大的陶罐为好,可以减少容器内的空气接触,容器盖要与容器身结合严密,以防止湿气进入。

3、茶叶的包装材料要求无异味,盛茶容器和使用方法上要尽可能密闭,有良好的防潮性能,减少与空气接触,要求存放在干燥、清洁、无异味的地方。

4、利用冷藏室或电冰箱贮藏,贮藏时注意将茶叶密封后再放入。

5、用生石灰或高级干燥剂,如硅胶吸收茶叶中的水分,保藏效果较好。

6、利用罐内空气稀薄及密封后罐内茶叶与外界隔绝原理,将茶叶烘干到含水量在2%左右趁热立即装入罐内,然后再密封,在常温下也可贮藏一二年。

结语:我国的茶历史很悠久,喝茶是一种享受,一种优雅品质的体现,很多古代文人对茶的追求和境界是很高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保留和继承古代的优良传统,看过上面小编介绍的关于茶的知识,相信一定对中国茶文化有了一定了解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