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名茶-六安--六安瓜片

发布时间 : 2021-10-14
安徽六安绿茶 六安瓜片口味 六安瓜片怎么鉴别

安徽六安绿茶。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安徽名茶-六安--六安瓜片”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安市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俗称皖西,号称大别山的明珠,辖寿县、舒城等县。六安历史悠久,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之意,置六安国,六安之名沿袭至今。六安还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红一军、红四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七军、红二十八军等主力红军相继在这里组建和战斗过。

六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众多,这里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天堂寨,有南岳山、铜锣寨、万佛山、八公山等风景名胜区,有万佛湖、安丰塘、水门塘等休闲度假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寿县,保存着全国唯一完整的宋代古城墙。六安物产丰富,六安瓜片、皖西白鹅、霍山石斛等特产名甲天下。

茶史追溯

六安茶是唐代以来就为人所知的名茶之一。清代曾列为贡品,慈禧太后膳食单上规定月供齐山云雾瓜片14两。关于六安瓜片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说,1905年前后,六安茶行一评茶师,从收购的绿大茶中拣取嫩叶,剔除茶梗,作为新产品应市,获得好评。其他茶行也闻风而动,雇用茶工,如法采制,并起名蜂翅。此举又启发了当地一位茶农,在齐头山的后冲,把采回的鲜叶剔除梗芽,并将嫩叶、老叶分开炒制,结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蜂翅相形见绌。于是附近茶农竞相学习,纷纷仿制,因制成茶叶外形顺直完整,形似葵花子,故称瓜子片,以后即叫成了瓜片。

还有一种说法是,齐头山附近有一户姓祝的财主,与袁世凯是亲戚,常以土产孝敬袁世凯。袁酷爱饮茶,但其时当地所产的绿大茶、菊花茶、毛尖等,均不能使袁满意。1905年前后,祝家为取悦于袁,不惜工本,雇用当地有经验的茶工,专拣春茶的第1一2片嫩叶,精心炒制,所制新茶形质俱佳,获得袁的赞赏。当地茶行也高价收买,于是茶农纷纷仿制。新茶登市后,逐渐脱颖而出,日益博得饮品者的喜爱,发展为全国名茶。

1982年,在全国名茶评审会上,被评为全国名茶。

茶导游

六安瓜片产于六安市、金寨县和霍山县,其中金寨县齐头山一带所产的齐山名片为六安瓜片之极品。齐头山是大别山的余脉,海拔804米,位于大别山区的西北边缘,全山为花岗岩构成,林木葱茏,怪石嶙峋,溪流飞瀑,云雾笼罩。这里土质疏松,土层深厚,茶园多在山坡冲谷之中,生态环境优越。

名茶鉴赏

六安瓜片的品质特点是,外形似瓜子形的单片,不带芽梗,自然平展,叶缘微翘,色泽宝绿,富有白霜,清香高爽,滋味鲜醇回甘,汤色清澈透亮,叶底绿嫩明亮。六安瓜片分名片和瓜片1~4级,以名片为最优。六安瓜片茶不仅可消暑解渴,而且还有极强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明代闻龙在《茶笺》中称,六安茶入药最有功效,因而被视为珍品。

小贴士

六安瓜片的采制方法十分独特:一是鲜叶必须长到开面才采摘;二是鲜叶要经过扳片,除去芽头和茶梗,掰开嫩片、老片;三是嫩片、老片分别杀青;四是烘焙分三次进行,火温先低后高,特别是最后拉老火,炉火猛烈,火苗盈尺,抬篮走烘,一招一步节奏紧扣,实为茶叶烘焙技术中别具一格的火功。

茶肴美食

瓜片莲子汤

用料:六安瓜片茶5克,莲子40克,冰糖20克。

制法:1、莲子加水400毫升,煮熟。

2、大碗中放入六安瓜片茶和冰糖,放入刚离火的莲子汤,加盖闷3分钟即可食用。

特点:本品汤清,叶绿,莲子白,茶香,莲子香,清甜适口。

顺道一游

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位于徽中部,准河南岸,下辖32个乡镇。曾为蔡国、楚国、西汉淮南国、东汉袁术称帝和南朝宋国的建都地。这里人文荟萃,古迹遍地。神州第一大塘安丰塘(古称芍陂)在寿春城南30公里,为春秋中叶楚相孙叔敖集民力所建,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八公山森林公园紧依古都寿县城,地势险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著名的秦晋淝水之战主战场就在八公山下;将相和中良将廉颇就长眠在八公山。

寿县于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

小编推荐

六安瓜片:茶之极品


六安瓜片茶已有悠久历史。据《六安州志》记载;茶之极品,明朝始入贡。说明六安瓜片早在明代已很出名了。特别是近几年来,六安瓜片茶得到迅速发展,机械加工炒制获得成功,制茶量成倍增长。

六安瓜片茶的采制与一般烘青绿茶有所不同。采摘期一般在谷雨前后。采摘时须待顶芽开展,嫩叶生长成熟,这样可使茶中有益成份含量提高。六安瓜片茶的加工技艺精细。采摘回的茶叶要经扳片(即将芽、叶、茎拆散),然后分别炒制,以使产品叶质均一,烘焙均匀。杀青要经过头锅、二锅两次完成。但不经揉捻。烘制、挑后即可趁热密封包装。这种茶的顶芽制品叫银针;第一叶制品称瓜片;第二、三叶制品称梅片;嫩茎制品叫针把,是副品茶。

六安瓜片是一种片状烘青绿茶,因产地不同,各有特色。茶外形平展,茶芽肥壮,叶缘微翘,叶质柔软,大小匀整。色泽翠绿有光,香气清高,滋味鲜醇,回味甘美,汤色清澈晶亮,叶底嫩绿。齐云山产茶又有内山和外山之别,内山是指黄石、里冲等地,内山茶优于外山。

六安瓜片的传说介绍


相传在金寨麻埠镇有个农民叫胡林,为雇主到齐云山一带采制茶叶。茶季结束时,他来到一处悬崖石壁前,那里古木纵横,人迹罕至。忽然,他在石壁间发现了几株奇异的茶树,枝繁叶茂,苍翠欲滴,芽叶上密布一层白色茸毛,银光闪闪。胡林精于制茶之道,对于辨别茶树品种优劣极为内行,知道眼前的茶树是极为难得的名贵品种。于是,他随即采下鲜叶,精心炒制成茶,带在身上,下山回家。

胡林赶路心急,便走进路旁的一家茶馆歇脚,将自己随身所带的山茶拿出来冲泡,开水一注入,只见茶杯中浮起一层白沫,恰似朵朵祥云飘动,又像金色莲花盛开,异香满屋,经久不散,举座皆惊,异口同声赞曰:“好茶!好香的茶!”后来,胡林又回到山中,去寻找他在悬崖石壁间所发现的那几株茶树,可是峰回路转,再也无处寻觅了。当地人认为这是“神茶”,不可复得。

这个故事流传若干年后,有人在齐云山蝙蝠洞发现了几株茶树,相传是蝙蝠衔籽所生。这几株茶树和胡林当时所描述的茶树一模一样,大家就自然而然地称其为“神茶”。据说,六安瓜片就是神茶繁衍而来的。

六安瓜片的由来传说


六安瓜片,简称为瓜皮,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曾经被作为贡品茶,进贡于皇家品饮。对于茶叶来说,许多都有着一定的由来故事,那么对于六安瓜片茶来说,其是如何由来的呢?

六安瓜片的由来传说

传说一:在1905年的时候,六安茶行有一个评茶师,收购了大量的绿茶茶叶,然后从中挑选出好的茶叶,然后拿到市面上进行销售,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这个消息慢慢的传开,其他茶行也用这种办法来制作茶叶,附近的茶农们也争相效法,这种片状茶叶形似葵花籽,后来慢慢的人们就将其称为瓜片。

传说二:相传在麻埠附近有一家与袁世凯是亲戚,称为祝家楼财主。经常会将当地的土特产拿来孝敬,而且由于袁世凯十分的喜欢饮茶,自然茶叶是少不了的礼品之一了。在1905年前后,祝家为了更能获得袁世凯的欢心,不惜血本精制茶叶,送给袁世凯品饮。瓜片脱颖而出,色、香、味、形别具一格,故日益博得饮品者的喜嗜,逐渐发展成为全国名茶。

晓芳说茶:国礼名茶六安瓜片


出场专家:张晓芳,安徽农业大学茶学系毕业,国家高级评茶员,北京更香茶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唐、宋史志,皆云寿州产茶,盖以其时盛唐、霍山隶寿州、隶安丰军也。今土人云:寿州向亦产茶,名云雾者最佳,可以消融积滞,蠲除晨疴(清道光《寿州志》)。盛唐县为今六安县,可见六安茶是唐代以来就为人所知的名茶之一。

誉为神茶的历史名茶

六安瓜片的历史渊源,多年来许多茶叶工作者寻根溯源,略有所获。较为可信的传说有二:

一是说,1905年前后,六安茶行一评茶师,从收购的绿大茶中拣取嫩叶,剔除梗朴,作为新产品应市,获得成功。信息不胫而走,金寨麻埠的茶行,闻风而动,雇用茶工,如法采制,并起名封翅(意为峰翅)。此举又启发了当地一家茶行,在齐头山的后冲,把采回的鲜叶剔除梗芽,并将嫩叶、老叶分开炒制,结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峰翅相形见绌。于是附近茶农竞相学习,纷纷仿制。这种片状茶叶形似葵花籽,逐称瓜子片,以后即叫成了瓜片。

二是说,麻埠附近的祝家楼财主,与袁世凯是亲戚,祝家常以土产孝敬。袁饮茶成癖,茶叶自是不可缺少的礼物。但其时当地所产的大茶、菊花茶、毛尖等,均不能使袁满意。1905年前后,祝家为取悦于袁,不惜工本,在后冲雇用当地有经验的茶工,专拣春茶的第1-2片嫩叶,用小帚精心炒制,炭火烘焙,所制新茶形质俱丽,获得袁的赞赏。此时,瓜片脱颖而出,色、香、味、形别具一格,故日益博得饮品者的喜嗜,逐渐发展成为全国名茶。

周总理情系六安瓜片深受赞誉的国礼茶

1975年的深秋,我们的总理周恩来徘徊在生死的病痛边缘。一天,沉疴在身的总理突然问医护人员:有没有六安瓜片茶?我想喝点六安瓜片茶!当周总理喝着工作人员找遍京城大小商场才觅得的六安瓜片沏的热茶时,他回味良久,神情凝重地对医护人员说:谢谢同志们,我想喝六安瓜片,是因为想起了战友们,想起了叶挺将军,喝到了六安瓜片茶,就好像见到了他们

在总理被病痛折磨的时候,惦记的是六安茶。周恩来与六安茶的相识,始于他的革命生涯中曾经接触过的一大批六安人。1924年初秋,从法国归国不久的周恩来出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不久后升任政治部主任。在黄埔军校和中共两广区委中,有一大批六安人,仅黄埔一期就有许继慎、王逸常、杨溥泉、曹渊、孙一中、廖运泽、彭干臣等。周恩来那时和这些六安人朝夕相处,并多次派许继慎等人回乡建党。周恩来情系六安瓜片,并非仅仅是为品味香茗,而是为了重温一段重要的情感记忆。

2007年3月26日至28日,胡锦涛主席访问俄罗斯期间,将充分体现中国茶文化清、静、雅、和的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和绿牡丹4种名茶,作为国礼茶赠送给俄罗斯领导人。

传统工艺的现代名茶

六安瓜片产区位于大别山东北麓,属淮河流域,年平均温度15℃,年平均降水量1200~1300毫米,土壤pH值6.5左右,多为黄棕壤,质地疏松,土层深厚,茶园多在山坡冲谷之中,生态环境优越。

六安瓜片的采制技术,与其他名茶不同。春茶于谷雨后开园,新梢已形成开面,采摘标准以一芽二、三叶为主。鲜叶采回后及时扳片,将嫩叶(未开面)、老叶(已开面)分离出来炒制瓜片,芽、茎梗和粗老叶炒制针把子,作副产品处理。

六安瓜片炒制分生锅、熟锅、毛火、小火、老火五个工序。

毛火:用烘笼炭火,每笼投叶约1.5公斤,烘顶温度100℃左右,烘到八九成干即可。拣去黄片、漂叶、红筋、老叶后,将嫩叶、老片混匀。

小火:最迟在毛火后一天进行,每笼投叶2.5~3公斤,火温不宜太高,烘至接近足干即可。

老火:又叫拉老火,是最后一次烘焙,对形成特殊的色、香、味、形影响极大。老火要求火温高,火势猛。木炭窑先排齐挤紧,烧旺烧匀,火焰冲天。每笼投叶3~4公斤,由二人抬烘笼在炭火上烘焙2~3秒钟,即抬下翻茶,依次抬上抬下,边烘边翻。为充分利用炭火,可2~3只烘笼轮流上烘。热浪滚滚,人流不息,实为我国茶叶烘焙技术中别具一格的火功。每烘笼茶叶要烘翻五六十次以上,烘笼拉来拉去,一个烘焙工一天要走十多公里。直烘至叶片绿中带霜时即可下烘,趁热装入铁筒,分层踩紧,加盖后用焊锡封口贮藏。

六安瓜片的外形,似瓜子形的单片,自然平展,叶缘微翘,色泽宝绿,大小匀整,不含芽尖、茶梗,清香高爽,滋味鲜醇回甘,汤色清澈透亮,叶底绿嫩明亮。过去根据采制季节,分成两个品种:谷雨前提采的称提片,品质最优;其后采制的大宗产品称梅片。现在齐山名片分1~3等,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各分4级8等。

六安瓜片在我国名茶中独树一帜,其采摘、扳片、烘制、烘焙技术皆有独到之处,品质也别具一格。其产制历史虽不足百年,但就目前生产规模和技术精熟程度而言,则为许多名茶所无法相比的。为了充分利用扳片后的鲜叶资源,金寨县的茶叶工作者新近又将制针把子的芽尖,创制成一种眉形、颖秀、显毫、翠绿、鲜润的新名茶齐山翠眉,在1989年农业部西安名优茶评比会上,被评为名优茶。

相隔近百年再续世博梦

历史名茶六安瓜片,经过历史变迁,世代传承,不断发展,已经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茶产业链条,走出国门,在国际舞台上演出瞩目的乐章。

举世瞩目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4月30日晚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隆重举行,茶文化是中国元素的杰出代表。在这其中,六安瓜片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徽六牌六安瓜片经过层层筛选和评审,被授权首期作为世博会特许产品,并在上海世博局指定的销售网络内设置世博局特许产品零售专柜销售。

世博会期间,各国来宾将有机会品尝到这一中国名茶。这也是安徽本土茶叶六安瓜片,继1915年和1942年的万国博览会金奖(世博会前身)后获得的又一殊荣。传统的历史名茶代表中国传统文化走进世博会,圆了中国茶叶界人士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

六安瓜片百年历史


六安产茶,始于秦汉。唐宋年间,茶产甚丰。明清年间,有三百年的贡茶历史。解放后相当一段时间六安瓜片为中央军委特贡茶。

六安茶的历史记载,明清年间最为昌盛。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着《农政全书》中称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明代陈霆其着《雨山默谈?卷九》(1539)称:六安茶为天下第一。有司包贡之余,例馈权贵与朝士之故旧者。明代大学者李东阳、箫显、李士实三名士玉堂联句《咏六安茶》:七碗清风自里边,每随佳兴入诗坛。纤芽出土春雷动,活火当炉夜雪残。陆羽旧经遗上品,高阳醉客避清欢。何时一酌中霖水?重试君漠小风团!在世面广为流传。其外,明代名着《金瓶梅》、清代名着《红楼梦》均有六安茶记述。

六安贡茶的历史,始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武夷茶罢贡后,到清咸丰年间(1851-1861)贡茶制度终结。历经两个朝代几十位皇帝。是历史上十余处贡茶中最长的。

唐、宋史志,皆云寿州产茶,盖以其时盛唐、霍山隶寿州、隶安丰军也。今土人云:寿州向亦产茶,名云雾者最佳,可以消融积滞,涤除沉菏(清道光《寿州志》)。盛唐县为今六安县,可见六安茶是唐代以来就为人所知的名茶之一。

六安瓜片的历史渊源,史料尚无考证,多年来许多茶叶工作者寻根溯源,略有所获。较为可信的传说有两。一是说,1905年前后,六安茶行一评茶师,从收购的绿大茶中拣取嫩叶,剔除梗枝,作为新产品应市,获得成功。消息不胫而走,金寨麻埠的茶行,闻风而动,雇用茶工,如法采制,并起名蜂翅(意为蜂翅)。此举又启发了当地一家茶行,在齐头山的后冲,把采回的鲜叶剔除梗芽,并将嫩叶、老叶分开炒制,结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峰翅相形见绌。于是附近茶农竞相学习,纷纷仿制。这种片状茶叶形似葵花子,遂称瓜子片。以后即叫成了瓜片。

二是说,麻埠附近的祝家楼财主,与袁世凯是亲戚。祝家常以土产孝敬。袁饮茶成癖,茶叶自是不可缺少的礼物。但其时当地所产的大茶、菊花茶、毛尖等,均不能使袁满意。1905年前后,祝家为取悦于袁,不惜工本,在后冲雇用当地有经验的茶工,专拣春茶的第1-2片嫩叶,用小帚精心炒制,炭火烘焙,所制新茶形质俱佳,获得袁的赞赏。当地茶行也悬高价收买,以促茶农仿制。新茶登市后,蜚声遐迩,连峰翅亦逊色多矣。峰翅品质虽优于大茶,但其采制技术均与大茶相同。而瓜片却脱颖而出,色、香、味、形别具一格,故日益博得饮品者的喜嗜,逐渐发展为全国名茶。

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早在唐代,《茶经》就有庐州六安(茶)之称;

据《罗田县志》和《文献通考》载: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官府曾在麻埠、开顺设立茶站,可见当时已颇具规模。据《六安州志》载:齐头绝顶常为云雾所封,其上产茶甚壮,而味独冲淡。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着《农政全书》里称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明代李东阳、萧显、李士实三名士在《咏六安茶》中也多次提及,日七碗清风自六安陆羽旧经遗上品,予六安瓜片以很高的评价;

瓜片在清朝初年,被列为贡品。据《食品科技》1982年第七期一篇文章介绍:1856年4月27日,咸丰帝的懿嫔(即慈禧)生下了第八代皇帝载淳(即同治)。咸丰帝闻知此事,喜不自胜,便当即谕旨:懿嫔着封为懿妃。按照宫中规定,慈禧从此便可享受更高一级的生活待遇。于是,在她的饮食规定中就有:每月供给齐山云雾瓜片茶叶十四两。

有诗叹道:催贡文移下官府,那管山寒芽未吐。焙成粒粒似莲心,谁知侬比莲心苦。另有一首《竹枝词》描绘了当年贡茶的情景:春雷昨夜报纤芽,雀舌银针尽内衙。柳外龙旗喧鼓吹,香风一路贡新茶。

曹雪芹《红楼梦》有80多处提及,第41回,妙玉烹茶给林黛玉、贾宝玉和薛宝钗,因为林黛玉分不出烹茶的水是雨水还是雪水遭到了妙玉的嘲笑,妙玉说:这水是五年前从梅花上收集的雪,放入瓮中埋在地下,是专门用来烹茶用的。

解放后,瓜片产值增长了2.7倍,均价提高25%。近年来,六安瓜片经历了一系列的潮起潮落,其产量曾一度严重滑坡,目前,六安已拥有天然优质的六安瓜片茶园30万亩,开发出六安瓜片三品十级等系列,年产报品、精品六安瓜片达3万余公斤。现在,金寨县已是全国100个、全省13个重点产茶基地之一。瓜片茶是金寨县的传统保茶,而齐山云雾则名占魁首。

六安瓜片的及历史渊源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的历史渊源,史料尚无考证。多年来,许多茶叶工作者寻根溯源,略有所获,较为可信的传说有两种:

一是说,1905年前后,六安泰行一评茶师从收购的绿泰中拣取嫩叶,剔除梗朴,作为新产品应市,获得成功。信息不胫而走,金寨麻埠的茶行闻风而动,雇佣茶工,易法采制,并起名“峰翅”(意为蜂翅)。此举又启发了当地一家茶行,在齐头山的后冲,把采回的鲜叶剔除梗芽,并将嫩叶、老叶分开炒制,结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峰翅”相形见绌。于是附近茶农竞相学习,纷纷仿制。这种片状茶叶形似葵花子,逐称“瓜子片”,以后即叫成了“瓜片”。

二是说,麻埠附近的祝家楼财主,与袁世凯是亲戚。祝家常以土产孝敬,袁世凯食茶成癖,茶叶自是不可缺少的礼物。但其时当地所产的大茶、菊花茶、毛夹等,均不能使袁世凯满意。1905年前后,祝家为取悦于袁世凯,不惜工本,在后冲雇佣当地有经验的茶工,专拣春茶的第1~2片嫩叶,用小帚精心炒制,炭火烘焙,所制新茶形质艳丽,袁世凯大加赞赏。当地恭行也悬高价收买,以促茶农仿制。新茶登市后,蜚声遐迩,连峰翅亦逊色多矣。峰翅品质虽优于大茶,但其采制技术均与大茶相同。而瓜片却脱颖而出,色、香、味、形别具一格,日益博得饮品者的喜嗜,逐渐发展为全国名茶。

六安瓜片是中国著名绿茶,产于安徽六安、金寨、霍山一带,主产区为金寨齐云山。按山势高低又分为内山瓜片、外山瓜片两个产区,按采摘时间又分为“提片”(清明前挑选嫩叶制成)、“瓜片”(谷雨前采制)、“梅片”(梅雨季节采制)。六安瓜片外形大小匀整、色泽翠绿,其霜有润,滋味鲜醇回甜,汤色嫩绿明亮,叶底润绿且尚亮,香味浓醇持久,沁人肺腑。

六安瓜片已有300多年历史,明清时代均为贡品。慈禧膳食单上规定月供“齐山云雾”瓜片14两。1949年后,被列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六安瓜片由单片鲜叶制成,不含芽头和茶梗。鲜叶必须养到新梢“开面”才采摘,采回鲜叶要“扳片”,除去芽头、茶梗,而且老叶、嫩叶分开炒制。炒制方法十分讲究,特别是最后老火烘焙:“燃木炭于地炉中,火苗高可盈尺,每二人抬一烘篮在炉火上一罩即走,交替进行”。抬篮人一招一步都有节奏且配合默契,如跳古典舞蹈一般,煞是好看。

六安瓜片茶的选购及品茗


一般来说,六安瓜片的新茶会在谷雨前的十天内产出。要想选购出好的六安瓜片茶,还需要从色香味形这四个方面来考量。

一、干茶状态下。

色。干茶的外观应该有着铁青透翠的色泽,且色泽一致没有明显的不均现象。

香。闻干茶,会闻到茶的清香透鼻的香气,而如果该茶还具有栗香的则是好茶,而如果有青草香则表明该茶在炒制过程中的功夫欠缺。

味。放一些茶叶到口中细细咀嚼,应有先苦后甜,而苦中透出甜味的味觉,而后以清水漱口,则在口腔中会留有清爽甜润的滋味。

形。好的六安瓜片其形状及大小一致,且有片卷顺直、粗细匀称、呈条形等特点。

二、冲泡后的品尝。冲泡六安瓜片后,先闻其香,会觉出有悠悠清香,而香味浓度越高则说明茶叶越香醇。然后观察杯中茶叶,叶片青绿而茶汤清汤透绿,茶叶由原来的条状开发为叶片状,叶片大小近同,片片叠加,十分美观。之后就可品饮了,会觉出有微苦透甜且清凉的滋味。

知道了茶叶的评鉴方法,选购了好的六安瓜片茶后,就到了品茗的时候了。

首先是需要冲泡茶叶。六安瓜片茶一般选用白瓷茶杯来冲泡,所用水以深井水或是泉水为佳,如果没有则可以以矿泉水、纯净水等酸碱较为平衡的水来代替。冲泡时,根据茶具的大小放入适量的六安瓜片,冲泡时应有高冲到缓收再到起壶这几个动作,一般冲泡至茶具的三分之二处加盖稍候即可。待三分钟左右时间后,就可品饮清香的六安瓜片茶了。

关于六安瓜片的品饮也有讲究,它一般分为四个步骤。一是尝茶,即在干茶的状态下,观茶叶色泽、形状、香味等来了解茶叶的品种;二是闻香,即在冲泡茶叶后端起茶杯闻茶叶清香,由以有栗香的为好茶;三是观汤,即在冲泡茶叶过程中,欣赏茶叶在冲泡时沉浮、舒展至沉静的美妙姿态;四是品味,即品茶汤的色泽和滋味。

六安瓜片:茶之极品 明朝始入贡


六安瓜片茶已有悠久历史。据《六安州志》记载;茶之极品,明朝始入贡。说明六安瓜片早在明代已很出名了。特别是近几年来,六安瓜片茶得到迅速发展,机械加工炒制获得成功,制茶量成倍增长。

六安瓜片茶的采制与一般烘青绿茶有所不同。采摘期一般在谷雨前后。采摘时须待顶芽开展,嫩叶生长成熟,这样可使茶中有益成份含量提高。六安瓜片茶的加工技艺精细。采摘回的茶叶要经扳片(即将芽、叶、茎拆散),然后分别炒制,以使产品叶质均一,烘焙均匀。杀青要经过头锅、二锅两次完成。但不经揉捻。烘制、挑后即可趁热密封包装。这种茶的顶芽制品叫银针;第一叶制品称瓜片;第二、三叶制品称梅片;嫩茎制品叫针把,是副品茶。

六安瓜片是一种片状烘青绿茶,因产地不同,各有特色。茶外形平展,茶芽肥壮,叶缘微翘,叶质柔软,大小匀整。色泽翠绿有光,香气清高,滋味鲜醇,回味甘美,汤色清澈晶亮,叶底嫩绿。齐云山产茶又有内山和外山之别,内山是指黄石、里冲等地,内山茶优于外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