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鉴别百科:这些简单粗暴辨别好茶的方式,赶快收藏起来随时可用!

发布时间 : 2021-10-15
花茶百科 绿茶百科 菊花茶百科

花茶百科。

在茶叶店买茶,摸不清行情的时候,老板会吹得唾沫横飞,一不小心,你就被糊弄了。但是,如果你莞尔一笑,淡定地对老板说一句:“给我看下叶底。”老板立马老老实实拿出好货任君挑选。

是的,叶底就是这么神奇的东西,简单粗暴又实用,跟我们一起,分七个标准,手把手教你如何看叶底来判别好茶哦。

名词解释一:叶底

叶底,顾名思义,就是在冲泡结束之后,杯中剩下的茶叶。更通俗的名字就是——茶渣。

名词解释二:看叶底

看叶底就是将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杯盖中,通过观察其嫩度、匀度、色泽,以及其他可以通过叶底看到的茶叶特征,从而判断出茶叶的实际品质。

特别提醒:看叶底前你要做的,就是妥妥当当地把将冲泡过的茶叶倒入专用的叶底盘(也可以是杯盖等平面物体)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细碎的、粘在杯壁、杯底和杯盖的茶叶倒干净。当然了,要拌匀、铺开、揿平,这才能算是全面客观地做好了准备工作。

1

看外形特征

要说喝出茶的好坏,什么粘稠、内质、高香、回甘,太玄乎了,一般的小白或者功力不深的没个经年累月真的不好掌握。叶底是茶叶品评的一种常用术语,说的就是茶渣,干茶经开水冲泡后所展开的叶片。

叶底起泡

叶底起泡,是茶叶冲泡后会看到叶片上有小的气泡。通常是茶叶受到高温而导致的。

对大多数茶类而言,叶底起泡是茶叶的工艺有瑕疵或出现问题,但是对有些茶而言,这反而是好的工艺体现。比如岩茶和部分黄茶。

蛤蟆背

一般是形容乌龙茶干茶、叶底的用语,多见于武夷岩茶。

一般干茶是茶叶叶背起蛙皮状的沙粒白点,叶底是蛙皮状泡泡。

“蛤蟆背”是传统型的岩茶经过“漫长”的焙火后,起的小泡点。书上所提到的“叶面呈蛙皮状沙粒白点”,一般是针对干茶来说的,并且这个特征在青褐的干茶条索上不仔细看,极难发现。

鱼子泡

茶叶干茶大小如鱼子大小的烫斑,叶底则呈现小气泡。

由于多数黄茶要求高火香,所以在干燥时会进行高温烘炒,而鱼子泡一般便是指茶叶因高温而导致烫斑。

黄茶的叶底图,红圈内就是鱼子泡

备注:鱼子泡干茶和鱼子泡叶底的图片,不是同一款黄茶。

黑焦

冲泡后,叶片上出现明显的焦黑炭化的现象,或在叶片上,或是细小的黑点。这样的叶底一般还会伴有糊味甚至焦味。

此类情况是高温造成的,而且出现这样的状况就是工艺不到位了。这种情况在绿茶中会常见到。

丝瓜瓤

丝瓜瓤,多用于描绘黑茶干茶叶底或者干茶外形。其表现为茶叶主脉和叶肉分离,侧脉裸露的样子,看起来很像丝瓜瓤。

通常此类情况是渥堆过度造成的。

2

看叶面展开度

冲泡后茶叶逐次开展最后能完全舒展开,这样的茶叶就是制造技术良好、陈化期稳定,通常冲泡次数亦多。

冲泡后很快开展的茶叶,大都是粗老之茶菁,条索不紧结,一般不耐泡。

叶面不开展或冲泡多次仍只有小程度开展的茶叶,则是制造过程失败或陈期时间环境不好。或者被高温焙火,叶面绒毛会掉落,甚至入口后会感觉喉头有点燥。

图中的叶底的展开度就非常好

3

看叶形整碎度

当然叶底形状越整齐越好,碎叶多且细杂的都只能算次级品。

但!有紧压过度的情况算是例外,如铁饼类茶品,则须视茶面而定,经冲泡后之叶底形状在整碎度这个指标上也只能做小参考。

4

看茶身弹性

都知道有弹性是个什么感觉吧!

用手指捏叶底,以弹性强者为佳,表示陈化期间自然、茶菁幼嫩、制造得宜,未被湿热、熟化处理。触感生硬,无弹性感,也统统是次级品。

5

看叶底颜色新旧

普洱生茶品随陈化期时间增长,叶底颜色由新鲜翠绿转橙红鲜艳。比较新的生茶叶底比较新鲜翠绿,随着空气中之水分来氧化发酵,进而转嫩软红亮。

反之如果是在潮湿不通风之仓储环境陈化,就算半世纪或一百年也没有多大效益,因为茶的发酵将彻底失去意义,叶面将是暗黑无弹性感。

6

用嗅觉辨别香气

这个不用多说,你闻叶底始终会有淡淡茶香。任何异味都有问题。

7

判断明显不好的叶底

灼伤的叶底,常伴随着过重的杂味或者火味,完全失去了后期转化能力。

杂质过多,烟焦味产生条件之一,应该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8

重点提醒:生普的年份茶叶底如何辨别好坏

有年份的普洱生茶叶底呈栗色至深栗色,和台湾的东方美人茶叶底颜色很相似。叶条质地饱满柔软,充满新鲜感。

当然,也有些生茶在制作程序中,譬如茶菁揉捻后,无法立即干燥,延误了较长时间,叶底也会呈现深褐色,汤色也会比较浓而暗,跟只是轻度发酵过的熟茶是一样的。

普洱熟茶的叶底多半呈现暗栗或黑色,叶条质地干瘦老硬。如果是发酵较重的,会有明显炭化,像被烈火烧烤过。

有些较老的叶子,叶面破裂,叶脉一根根分离,有如将干叶子长期泡在水中那种碎烂的样子。但是,有些熟茶若渥堆时间不长,发酵程度不重,叶底也会非常接近生茶叶底。

怎么样?学会了吗?赶紧找些茶叶来自己试一下吧!

延伸阅读

茶叶相关知识:最简单粗暴的辨别好茶的方式!


在茶叶店买茶,摸不清行情的时候,老板会吹得唾沫横飞,一不小心,你就被糊弄了。但是,如果你莞尔一笑,淡定地对老板说一句:“给我看下叶底。”老板立马老老实实拿出好货任君挑选。

是的,叶底就是这么神奇的东西,简单粗暴又实用,跟我们一起,分七个标准,手把手教你如何看叶底来判别好茶哦。

名词解释一:叶底

叶底,顾名思义,就是在冲泡结束之后,杯中剩下的茶叶。更通俗的名字就是——茶渣。

名词解释二:看叶底

看叶底就是将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杯盖中,通过观察其嫩度、匀度、色泽,以及其他可以通过叶底看到的茶叶特征,从而判断出茶叶的实际品质。

特别提醒:看叶底前你要做的,就是妥妥当当地把将冲泡过的茶叶倒入专用的叶底盘(也可以是杯盖等平面物体)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细碎的、粘在杯壁、杯底和杯盖的茶叶倒干净。当然了,要拌匀、铺开、揿平,这才能算是全面客观地做好了准备工作。

1

看外形特征

要说喝出茶的好坏,什么粘稠、内质、高香、回甘,太玄乎了,一般的小白或者功力不深的没个经年累月真的不好掌握。叶底是茶叶品评的一种常用术语,说的就是茶渣,干茶经开水冲泡后所展开的叶片。

叶底起泡

叶底起泡,是茶叶冲泡后会看到叶片上有小的气泡。通常是茶叶受到高温而导致的。

对大多数茶类而言,叶底起泡是茶叶的工艺有瑕疵或出现问题,但是对有些茶而言,这反而是好的工艺体现。比如岩茶和部分黄茶。

蛤蟆背

一般是形容乌龙茶干茶、叶底的用语,多见于武夷岩茶。

一般干茶是茶叶叶背起蛙皮状的沙粒白点,叶底是蛙皮状泡泡。

“蛤蟆背”是传统型的岩茶经过“漫长”的焙火后,起的小泡点。书上所提到的“叶面呈蛙皮状沙粒白点”,一般是针对干茶来说的,并且这个特征在青褐的干茶条索上不仔细看,极难发现。

鱼子泡

茶叶干茶大小如鱼子大小的烫斑,叶底则呈现小气泡。

由于多数黄茶要求高火香,所以在干燥时会进行高温烘炒,而鱼子泡一般便是指茶叶因高温而导致烫斑。

黑焦

冲泡后,叶片上出现明显的焦黑炭化的现象,或在叶片上,或是细小的黑点。这样的叶底一般还会伴有糊味甚至焦味。

此类情况是高温造成的,而且出现这样的状况就是工艺不到位了。这种情况在绿茶中会常见到。

丝瓜瓤

丝瓜瓤,多用于描绘黑茶干茶叶底或者干茶外形。其表现为茶叶主脉和叶肉分离,侧脉裸露的样子,看起来很像丝瓜瓤。

通常此类情况是渥堆过度造成的。

2

看叶面展开度

冲泡后茶叶逐次开展最后能完全舒展开,这样的茶叶就是制造技术良好、陈化期稳定,通常冲泡次数亦多。

冲泡后很快开展的茶叶,大都是粗老之茶菁,条索不紧结,一般不耐泡。

叶面不开展或冲泡多次仍只有小程度开展的茶叶,则是制造过程失败或陈期时间环境不好。或者被高温焙火,叶面绒毛会掉落,甚至入口后会感觉喉头有点燥。

3

看叶形整碎度

当然叶底形状越整齐越好,碎叶多且细杂的都只能算次级品。

但!有紧压过度的情况算是例外,如铁饼类茶品,则须视茶面而定,经冲泡后之叶底形状在整碎度这个指标上也只能做小参考。

4

看茶身弹性

都知道有弹性是个什么感觉吧!

用手指捏叶底,以弹性强者为佳,表示陈化期间自然、茶菁幼嫩、制造得宜,未被湿热、熟化处理。触感生硬,无弹性感,也统统是次级品。

5

看叶底颜色新旧

普洱生茶品随陈化期时间增长,叶底颜色由新鲜翠绿转橙红鲜艳。比较新的生茶叶底比较新鲜翠绿,随着空气中之水分来氧化发酵,进而转嫩软红亮。

反之如果是在潮湿不通风之仓储环境陈化,就算半世纪或一百年也没有多大效益,因为茶的发酵将彻底失去意义,叶面将是暗黑无弹性感。

6

用嗅觉辨别香气

这个不用多说,你闻叶底始终会有淡淡茶香。任何异味都有问题。

7

判断明显不好的叶底

灼伤的叶底,常伴随着过重的杂味或者火味,完全失去了后期转化能力。

杂质过多,烟焦味产生条件之一,应该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8

重点提醒:生普的年份茶叶底如何辨别好坏

有年份的普洱生茶叶底呈栗色至深栗色,和台湾的东方美人茶叶底颜色很相似。叶条质地饱满柔软,充满新鲜感。

当然,也有些生茶在制作程序中,譬如茶菁揉捻后,无法立即干燥,延误了较长时间,叶底也会呈现深褐色,汤色也会比较浓而暗,跟只是轻度发酵过的熟茶是一样的。

普洱熟茶的叶底多半呈现暗栗或黑色,叶条质地干瘦老硬。如果是发酵较重的,会有明显炭化,像被烈火烧烤过。

有些较老的叶子,叶面破裂,叶脉一根根分离,有如将干叶子长期泡在水中那种碎烂的样子。但是,有些熟茶若渥堆时间不长,发酵程度不重,叶底也会非常接近生茶叶底。

怎么样?学会了吗?赶紧找些茶叶来自己试一下吧!

茶叶鉴别百科:如何辨别春茶?


一、观外形

春茶的叶子一般裹得较紧,显得肥壮厚实,有的还有较多毫毛,色泽鲜润,香气浓郁而新鲜。夏茶和秋茶则叶子松散,颜色暗,香气平和,与春茶有很大区别。

二、察汤色

茶叶在贮藏过程中,构成茶叶色泽的一些物质,会被缓慢分解或氧化,使绿茶的色泽变得枯灰无光。而隔年茶茶褐素的增加,则会使绿茶汤色变得黄褐不清,失去原有的新鲜色泽;春茶冲泡时茶叶下沉较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夏茶和秋茶在冲泡时茶叶下沉较慢,香气不高。

三、品茶香

在贮藏过程中,茶中的各类构成味道的物质,有的分解挥发,有的缩成不溶于水的物质,因此不管何种茶类,新茶的味道都醇厚、鲜爽,而陈茶喝起来淡而不爽口。

四、看茶底

茶叶泡完后,新茶茶底绿中带黄,显鲜嫩,而隔年茶茶底偏黄,没有鲜嫩感。

五、谈到“染色茶”

专家表示,染色的茶叶往往显得过于鲜艳。消费者购买时,可把手指用冷水浸湿,然后捏一下茶叶,如果手指很快留下明显绿色痕迹,就说明有问题。将这种茶叶冲泡后,如果茶水颜色碧绿,放置一段时间后有比较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茶叶就很可能是“染色茶”。

茶叶鉴别百科:高山为何出好茶


古往今来,我国的历代贡茶、传统名茶,以及当代新创制的名茶,大多出自高山。高山为什么出好茶呢?明代陈襄古诗曰:“雾芽吸尽香龙脂”,说高山茶的品质所以好,是因为在云雾中吸收了“龙脂”的缘故。所以,我国的许多名茶,以山名加云雾命名的特别多。如江西的庐山云雾茶,浙江的华顶云雾茶,湖北的熊洞云雾茶,安徽的高峰云雾茶,江苏的花果山云雾茶,湖南的南岳云雾茶等。其实,高山之所以出好茶,是优越的茶树生态环境造就的。据考证,茶树的原产地在我国西南部的多雨潮湿的原始森林中,经过长期的历史进化,逐渐形成了喜温、喜湿、耐荫的生活习性。高山出好茶的奥妙,就在于那里优越的生态条件,正好满足了茶对生长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茶树生长在高山多雾的环境中,一是由于光线受到雾珠的影响,使得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可见光的红黄光得到加强,从而使茶树芽叶中的氨基酸、叶绿素和水分含量明显增加;二是由于高山森林茂盛,茶树接受光照时间短,强度低,漫射光多,这样有利于茶叶中含氮化合物,诸如叶绿素、全氮量和氨基酸含量的增加;三是由于高山有葱郁的林木,茫茫的云海,空气和土壤的湿度得以提高,从而使茶树芽叶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化合物缩合困难,纤维素不易形成,茶树新销可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鲜嫩而不易粗老。在这种情况下,对茶叶的色泽、香气、滋味、嫩度的提高,特别是对绿茶品质的改善,十分有利。

(2)、高山植被繁茂,枯枝落叶多,地面形成了一层厚厚的覆盖物,这样不但土壤质地疏松、结构良好,而且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茶树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齐全,从生长在这种土壤的茶树上采摘下来的新梢,有效成分特别丰富,加工而成的茶叶,当然是香高味浓。

(3)、高山的气温对改善茶叶的内质有利。一般说来,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大致降低0.5摄氏度。而温度决定着茶树中酶的活性。现代科学分析表明,茶树新梢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含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的降低而减少,从而使茶叶的浓涩味减轻;而茶叶中氨基酸和芳香物质的含量却随着海拔升高气温的降低而增加,这就为茶叶滋味的鲜爽甘醇提供了物质基础。茶叶中的芳香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产生某些鲜花的芬芳香气,如苯乙醇能形成玫瑰香,茉莉酮能形成茉莉香,沉香醇能形成玉兰香,苯丙醇能形成水仙香等。许多高山茶之所以具有某些特殊的香气,其道理就在于此。

从上可见,高山出好茶,乃是由于高山的气候与土壤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在制作时工艺精湛,那就更会锦上添花。当然,只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云雾较多,温度较大,以及土壤肥沃,土质良好,即使不是高山,但具备了高山生态环境的地方,同样会生产出品质优良的茶叶。

但任何事物都是有一定限度的。所谓高山出好茶,是与平地相比而言的并非是山越高,茶越好。对主要高山名茶产地的调查表明,这些茶山大都集中在海拔200-600米之间。海拔超过800米以上,由于气温偏低,往往茶树生长受阻,且易受白星病危害,用这种茶树新梢制出来的茶叶,饮起来涩口,味感较差。

《茶叶鉴别百科:这些简单粗暴辨别好茶的方式,赶快收藏起来随时可用!》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茶叶常识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茶叶常识,以及准备大量关于茶叶常识的专题,如:花茶百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