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的杀手锏是“孟连经验”

发布时间 : 2021-10-15
喝松针茶的经验教训 普洱的等级是怎么分的 普洱茶是哪的

喝松针茶的经验教训。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普洱的杀手锏是“孟连经验””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普洱后发逻辑:普洱的杀手锏是孟连经验

这座城市的杀手锏是孟连经验。

普洱位于北回归线上。在云南不是第一阵营,论名气远不如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甚至也远不如身边的西双版纳;论经济更是远在昆明、曲靖、玉溪和红河等地市之后。无论从省内还是国内的对比来看,普洱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后来者。

在多数情况下,先发总是要优于后发的。后发者想赶超先发者之时,后发劣势往往会远远多于后发优势。由此,后来者弯道超车的故事才显得颇有新意。普洱有可能演化成这样一个特别的故事。

去年年初,这位曾想在冰岛买地的地产商中的诗人黄怒波到普洱考察时,一下飞机就被精明的当地人拉到了原生态的古村落景迈古镇。到那以后我就走不动了。媒体报道说,黄怒波当即断言,景迈会是一个世界级景区。最终让原本10亿投资足可以完成的古村落项目变成了总投资500亿的国际休闲养生度假区项目。黄怒波甚至夸张地说要在这里建造一个人类最后的度假天堂。

这样的超级项目足以让当地人过足后来者居上的瘾。当先行者大理在谈小资、丽江在谈艳遇的时候,普洱开始做的是国际房车营地。当苍山和玉龙雪山都架起索道大量运客之时,普洱的千家寨将会效仿肯尼亚早期著名的莱瓦野生动物保护区,每天接待不足四十人的学术研究团队或高端度假人群,建起四十间左右超五星客房。

自然禀赋加上后发者的无用之用,在全国环境质量跌入谷底的时候,普洱手上的烂牌成了好牌。

如果只谈自然生态环境和普洱茶历史遗产带来的诸多好处,那么普洱至多只会成为一个后起的暴发户。普洱的杀手锏是孟连经验。

孟连经验产生于孟连事件。孟连是普洱与缅甸接壤的边三县,打开门就是缅甸,走两步就进东盟。

由于胶农和橡胶公司存在由来已久的矛盾,2008年7月,胶农私自出售胶乳,遭到公司派出保安阻止,彼此多次发生冲突。当地简单地以治安案论处,反复动用警力介入。累计发生群体性事件7起。最终演化成了全国关注的大事件。

压力之下,这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府竟然想出了创造性的解决办法,最终化险为夷,并由此产生出了孟连经验。

孟连经验极具技术含量。为平息事件,政府同五家企业的职工和4862户胶农经过反复协商,共同确定了分林权、清地权、选模式、发证书的解决方案。对14万亩胶林、400多万棵橡胶树逐一确权,合理分配到公司和农户。

对那些想购买胶树产权但又没有钱的群众,政府协调银行,直接到农户家中办理贷款共计1.6亿元。5家企业在较短时间内回收了1.75亿元资金,恢复了正常生产。胶农们拿到了林权证书,可以按照市场价格自主销售橡胶乳,2010年收入比2007年平均增长5.6倍,胶树成了农民的摇钱树。

平等谈判、产权确认及分配、小额信贷支持的林权购买、企业资产盘活等等,这些目前即便在发达地区尚属奢侈的制度安排,在普洱的孟连都发生过了。对照当年云南烟农被强制要求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以规定低价出售烟叶的惨痛历史,普洱已经远远走到前面去了。

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4年的1415元增加到了4338元,但全市还有150万贫困人口。就在云南省内,普洱的经济总量也还排在第三阵营里。虽然如此,我们还是有理由相信,普洱已经找到了一套不错的后发逻辑。

茶文化精选阅读

茶叶连锁案例分析·经验篇


李瑞河:以直营兴连锁

天福集团是由台商李瑞河于1993年创办的。天福集团集茶叶生产、加工、行销、文化、旅游、科研、教育于一体,已经形成了完整而周密的产业链。目前,天福茗茶已在中国各大城市和地区开设了850多家茶叶直营连锁店,由南疆的海口一直延伸至北国的哈尔滨,由东部的上海一直延伸至西域的乌鲁木齐,国内省会城市及二级城市到处可见天福茗茶的连锁店。绿底白字的招牌,传统特色的装潢和服装,店员发自内心的微笑和一杯免费奉上的香茶,让人们到任何一家天福茗茶店都有一种亲切、一见如故的感觉。

1953年李瑞河随同父亲弃农从商,种茶改卖茶,茶农变茶商,到台湾高雄冈山开设“铭峰茶行”,这也是“天仁茗茶”的前身。1961年在台南市开设第一家“天仁茗茶”,凭着“无年无节,不眠不休”的拼劲,摸索出一套具有本土特色的传统行业连锁经营模式。1975年公司改组为天仁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台湾开设60多家茶叶直营连销店,公司从1979年开始经营海外据点,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澳洲及东南亚地区开设直营连销及加盟店达60多家。1999年股票获准挂牌上市。

上世纪80年代,内地的茶叶销售没有专卖店,仅在食杂店内兼卖;茶叶包装简陋,往往采用白纸包裹;茶叶价格低廉,一斤只有几元钱,从农业、工业到商业茶都排不上位置形不成气候。李瑞河到内地考察市场,茶叶店的售货员自顾打毛衣或谈心,对顾客爱理不理。他掏钱买茶,售货员不礼貌地将白纸包的茶叶扔过来,让他很不是滋味。天福打开内地市场采取老行业、新经营的办法,其茶叶产品的最大一个特色,是突破传统茶庄的茶叶贩卖方式,打出自己的品牌,并将产品予以精致化的分级包装,以利行销。

李瑞河介绍说:“天福创业之初,在福州古街开了一家连锁店,装潢新颖,铺塑料地板,许多人不敢进门,只在门口看新奇。茶叶店怎么装修得这么漂亮?要不要脱鞋子进去?买茶叶到食杂店里就可以了,干嘛要到这么好的店里来?”刚开始,这家连锁店一天才卖出20多元的茶叶,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天福坚持新观念不动摇,以优质的产品、优质的服务赢得了消费者,赢得了市场,并为同行所仿效。天福在全国名茶原产地设厂,在福建的安溪和华安建铁观音茶厂、四川乐山建绿茶厂、浙江新昌建龙井茶厂、云南昆明建普洱茶厂,目前已建有9家茶叶及茶食品工厂。从原料到成品的各道工序,质量都反复检验、严格把关,用具认真消毒。连锁店内销售的都是自制的产品,直接供货,全国统一价。每家店当天的业绩都要上报,成本核算一目了然。每10个店设1名督导员,进行巡视检查,保证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到1998年,已开发茶叶系列产品700多个,使茶叶身价倍增,茶园老枝吐新芽,开辟了茶业的一片新天地。

李瑞河总结经验说:“在内地投资要获得成功,依个人经验必须要有‘四本’,即‘本尊、本钱、本行、本事’,也就是必须亲自参与,资金充足,熟悉事业及具备专业能力。善用战略的眼光,配合巧妙精准的战术,并时时以逆向思维、开创潮流,不断创新的精神经营传统产业,开创茶业的新机,这是我成功的小秘诀。”[page_break] 

老国企中茶公司

Q.S.C.V四原则管理连锁店

作为中茶公司马连道店店长,我对连锁经营模式,有一些实践方面的经验。连锁经营模式,要求各连锁店要保持高度的统一性,如:各店的门脸要有统一的企业标志,工作人员统一着装并佩带统一的工牌,货物统一标价,店内悬挂或摆放统一的促销宣传标语以及其他形式的宣传品。但如果对连锁经营模式的认识仅限于这些统一性,似乎就太过肤浅了。事实上,连锁经营同时还是一种技术含量高的流通经营方式。为了更高的效益,它还要求各连锁店根据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周边社区环境和文化、风俗等特点,相应地形成各自服务上的特色,并发展巩固为各自的优势。

在连锁经营模式运转下,企业经济效益计划的一线实施者则是各连锁店内的销售团队。而这个团队的管理者,或者说是店面的管理者,则是店长。店长的工作能力、管理意识以及领导能力,直接影响到整个店的业绩。从我从事茶叶连锁店销售与管理的工作经验与教训,观察总结其他品牌店的经营情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提高店面管理工作的水平。

众所周知,企业经营的四大宗旨可以用四个英文字母来加以简述,就是Q、S、C、V。Q:QUALITY——品质;S:SERVICE——服务;C:CLEANLINESS——清洁;V:VALUE——价值的体现。

在连锁经营模式运作体系中,产品的品质是由集团专门的管理部门来控制的。连锁店的店长除了要帮助团队的成员了解对本企业产品的品质了解之外,自己还必须首先建立这样的店内品质控制意识。

茶叶对存放环境要求有着一定的特殊性,而且由于其食品饮料的属性,因此,从产品入店的那一刻起,店面的销售团队所有成员对其品质的好坏也就负有相当的责任。为此,必须要求团队中的所有成员牢记并做到:对新来的货的质量、数量进行认真查验,并且定期检查店内所存放的货物,若发现质量有问题或快到保质期限的货物时,要及时上报给主管。不可将外观缺损、质量有问题、受污染或超过保质期的货物销售给顾客。

作为店长,还应了解:品质并不仅仅指商品质量,它还包括了店面服务的品质。店面管理者应建立服务质量检查意识,能够经常总结经验教训,而且还要定期把销售团队所有成员召集到一起,根据本店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社区环境的实际特点,来引导大家相互帮助,检查总结服务质量,以利于今后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适时概括总结,与上级主管人员一起共同制订《店面销售人员工作话术指导手册》,以此细化店面服务规范工作。

在店面管理中,保持卫生与清洁,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店长要向团队成员讲明“清洁经常会像一块磁铁那样将顾客吸引住”的道理。所有店员都应该明白清洁卫生包括服务人员的个人卫生。

价值体现,对于企业来说,是销售业绩的不断上升和品牌认知度的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说,就需要要求销售团队每个成员时刻都要有销售意识、品牌宣传意识、培养顾客品牌忠诚度的意识。店长要经常了解并向团队成员介绍其他店成功的销售案例,适时对所领导的销售团队进行灵活机动的培训、指导,调动大家相互配合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自己权限范围内制订奖励办法调动所有人的销售热情,争取最大的销售效率。

对于连锁店单店来说,要提高本店在本地(社)区的知名度,使本店成为本地(社)区中一定人群的社会交往小中心。为了引起广泛的关注,有些企业采用了让店员在店门口为过往行人免费奉茶的做法,还有一些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店员走出去,在适当的地点发放一些小宣传材料或试品茶样。然而,能够真正吸引住顾客的办法,就是让顾客内心感到在本店的消费是物有所值的。对于顾客来说,价值体现,不只是在本连锁店里买到所谓的好东西或相对来说便宜的东西。其实,对于那些有意愿购买商品的客人来说,真正的购物价值体现是在得到店员尊重的前提下,能看到店员们在服务时的轻松快乐表情,在于店员把自己当成朋友时的真诚的态度,在于自己的要求能够得到店员耐心的处理。连锁经营店的店长要与销售团队的所有成员一起共同建立顾客档案。当顾客感到在店内的消费得到了预期的价值体现,那么就一定会再次光顾的。[page_break] 

连锁新军九峰茗茶

叶清德:“准确定位多元化经营”

对于中小型连锁企业的经营经验,福建茶叶界新军九峰茗茶的掌门人叶清德或许更有发言权。称九峰茗茶是新军,这是因为它从2002年的一家小店发展到现在全国30多家连锁店仅用了6年时间。叶清德是如何创业,其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

生于闽南茶乡的叶清德,最早并未涉足茶行业。原先他是福州一家媒体的广告部主任:“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朋友说有店面想转让,在阳光城。这个小区向来以居住福州的白领著称。看过之后,我就决定开一家书店。开业之前,有个平和朋友来店里,看着店面很大,便建议兼卖家乡盛产的白芽奇兰。正好那时福州人喝茶的习惯已经慢慢开始了,我当时就心中一动,于是便有了福州第一家书店和茶叶合二为一的茶书坊。这是我开茶叶店的初衷。” 

2002年7月,福州东水路一家装修有档次,既卖茶又为贵宾客户提供品茶阅书小包厢的九峰白芽奇兰茶书坊(即九峰茗茶的前身)悄然出现在福州的茶叶市场上,而当时福州的大小茶叶店已经有上千家了。对于很多人来说,创业之初最担忧的应该是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然后再谋发展。“对企业生存问题,我当时一点都不担心,觉得很轻松就能脱颖而出,但现在回过头想想,当时自己根本不懂什么是市场、什么是做生意。”

2002年,福州市场的茶叶主流为铁观音,其次是武夷岩茶,而创业之初踌躇满志的叶清德却想走一条跟别人不一样的路,“当时是想走差异化道路,所以我选择卖白芽奇兰茶,因为白芽奇兰是一个很好的品种,现在福州有很多人喝白芽奇兰,但那时福州几乎没人喝,甚至很少有人知道这种茶。”为了推广默默无闻的白芽奇兰茶,叶清德特意请福建原创音乐界著名音乐人蒋舟为白芽奇兰写了一首歌——《奇兰姑娘》,成为全国当时首个茶叶推广歌。结果是歌红了,白芽奇兰出名了,叶清德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当时大家普遍偏爱铁观音,白芽奇兰虽然有一定市场,但企业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收效甚微。“当时我很低落,也总是在思考,后来,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有‘时势造英雄’之说,而没有‘英雄造时势’之说,一个人就算能力再强,但如果他没有顺应历史,顺应潮流,他仍旧会失败。而当时市场主流是铁观音,而我偏要去卖白芽奇兰,失败就很正常了。”

在谈到后来的快速发展,叶清德用“从单一到多元化”来形容。从2004年开始,九峰茗茶除了卖白芽奇兰外,更是重点卖铁观音,为了补足产品线,叶清德深入茶园基地,抓生产,重品质,发展连锁经营模式,而这时正是铁观音在福州乃至全国市场销售非常火爆之时,这让九峰茗茶开始走上发展快车道。2006年,紫砂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投资价值在全国掀起了一股紫砂壶投资热,叶清德于是快速跟进,与宜兴凌锡苟、鲍利安等数十位紫砂工艺师长期合作,并邀请曾在央视《百家讲坛》演讲《传奇紫砂壶》的康尔教授来榕讲学,与万科地产联合举办紫砂壶专场会等,集九峰茗茶、九峰壶满堂和九峰书店于一体,首创茶、壶、书三种文化集一店的经营新模式,成为了全国首家“茶、书、壶合一”经营新模式的连锁企业。2008年,铁观音、岩茶、红茶等福建茶消费热正在全国兴起,叶清德毅然推出武夷岩茶、正山小种、金骏眉、银骏眉、坦洋工夫、白茶等新品,大打“福建茶”牌。在这种多元化经营思路下,九峰茗茶发展快速,截至2008年10月,九峰茗茶在全国的店已达30多家店。叶清德感慨到:“多元化经营让消费者多了一份选择,也让企业更有竞争力。”

对于创业至今,叶清德对于自己的创业经验,有几点体会愿与大家分享。

“一是诚信无价。我觉得做事跟做人一样,一定要有诚信,失去诚信,企业很难成功,就算成功,也是表面性、暂时性,最终会被市场、消费者、同行甚至亲戚朋友抛弃的。二是学习能力。知识就是力量,哪怕再忙再累,我每天都会抽出至少半个小时来看书,管理类书籍、道德经、孟子等古代书等等,我的企业亦是如此,员工在我们的书店可以免费借书,这对于提高整个团队知识素养非常有帮助。三是要有理想但不可过于理想化。创业的源动力是理想,但如果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更多的是需要量力而行,做好规划和安排,循序渐进地完成,这个过程可以缩短,但不可以超越。”[page_break] 

2008:茶叶连锁几多希望几多愁

尽管从品牌的发展角度来看,连锁的销售模式有利于品牌的塑造,也为茶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的诞生、成长绘制了蓝图。但茶叶本身的地域性、多样性和品质等级的个性化等特点,使连锁“复制”的过程一再受阻,连锁经营的管理成本集约化优势在茶业面前,“法力”大减。管理成本和品牌质量控制成了无法两全的遗憾。

一方面,茶叶企业希望通过连锁经营和加盟融资,扩大品牌覆盖率和影响力,并通过连锁品牌的塑造,实现品牌竞争优势,稳固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加盟店的管理,尤其是茶叶产品质量的管理给企业出了难题。如何保证加盟店销售的茶叶产品符合该品牌质量标准,如何保证优质的散茶不被偷梁换柱,如何保证企业为加盟店提供的统一包装、统一标识不会沦为劣质原料的外衣?2008的茶叶连锁之路,用茶商自己的话总结,就是“几多希望几多愁”。

目前,台资企业“天福”以近千家的直营店规模作为核心竞争力,集约管理成本,被认为是中国茶叶经销品牌中的连锁企业神话。自产自销,拉长产业链,从茶园到终端连锁店,并设计数百种茶叶产品和副产品。自制产品直接供货,全国统一价,设巡查员,督导产品与服务质量。每家连锁店当天的业绩上报,成本核算……

值得注意的是,天福的创业时代在改革开放之初,曾经的茶叶连锁“蓝海”早已变成实力品牌充斥的“红海”市场。天福在原始积累阶段面对的良好环境已经不属于今天的投资者。

“好运顺”是2007年曾经号称要赶超天福的茶叶连锁品牌,对于业界人士而言,似乎是一夜之间,这一品牌就交出了一份500家直营店的业绩单,并以“平价”为优势进行宣传,扬言2007年底建千家连锁店面。当时,一些正处于创业期的茶叶连锁品牌经营者就对“好运顺”的融资渠道有所质疑,过于迅速的扩张让业内人士不无担心。但大家担心的不是千家店面兑现与否,而是一个“蹿红”的连锁品牌的昙花一现对行业信誉和投资者信心的打击。遗憾的是,2008年中,“好运顺”淡出了茶叶市场。“也许10个好的茶叶连锁品牌用10年的时间建立投资者的信心都十分艰难的,但是一个失败的案例,可以在瞬间让投资者转向”。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连锁的期望和顾虑似乎更为复杂。2008年,连锁经营的加盟方式成为了许多中小茶企的“大势所趋”。一方面,QS市场准入制度的逐步实施使茶产业原有的散小品牌难以生存,加速了茶叶市场品牌化整合的步伐,另一方面,自2007年以来,活跃的投资市场使茶叶企业获得了吸纳资金扩大品牌影响的更多机会。此外,大型品牌的迅速扩张也提高了中小茶企的危机意识。无论是专业化还是规模化,在2008年,都成为中小茶企经营中难以回避的压力。除此之外,扑面而来的各地茶城,使得中小品牌的直营店布点难追大型品牌。因此,连锁经营中加盟方式,成为2008年中小茶企拓展品牌的重要选择。然而,面对这样的“大势所趋”,没有大型品牌的雄厚实力,没有天福等成功的大型连锁品牌在资本积累期的充裕时间和空间。许多省域范围、小利润经营的中小茶企只能投石问路。

尽管如此,在众多中小茶叶品牌在金融危机的“寒冬”中瑟瑟发抖时,为数不多的中小企业还是走出了自己的连锁发展之路,这批连锁新军让整个行业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也许失败的案例有着相似的原因,但是成功者往往各有各的机缘和方法。2009,希望在茶叶连锁之路上,有更多值得在年终岁尾介绍给从业者的成功经验。

总结抗灾自救经验,确保茶业增值增效


总结抗灾自救经验,确保茶业增值增效

总结抗灾自救经验,确保茶业增值增效

针对上半年三明市生产遭遇霜冻、水灾影响,以及市场急速变化的特殊背景,该市技术推广站于本月26日及时召开了全市工作会议,来自全市十二个县的经作站技术业务负责人及茶企业代表2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上,认真总结上半年茶业工作亮点,客观评估霜冻、水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交流了抗灾自救的好做法、好经验,综合分析了市场的变化趋势,探讨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优化调整茶类结构,部署了下半年茶业重点工作。

上半年该市茶业总的形势是:开采提早、受灾严重、产量锐减、产值略升;红茶量增销旺效高,绿茶量缩货紧价好,青茶量质同降效益下滑。上半年全市产茶0.62万吨,比去年的1.2万吨减产0.58万吨,比减49%;毛茶产值约3亿余元,与去年大体持平略增。霜冻直接经济损失约1.1亿元,水灾损失约1000余万元。由于红茶市场崛起,该市生产出现“茶区一片红”,大大弥补了因灾造成的损失,全市上半年红茶生产量达1500多吨,比去年全年的300余吨增长了近5倍,芽型红茶平均售价300-360元/kg,普通红茶60-100元/kg,同等原料与加工绿茶比较效益增加40-60%,部分乌龙茶品种也改制红茶,同样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

借本次会议之机,该市站还专门召集了《三明市特色系列红茶开发研究》课题组成员座谈会,对一年多来该市红茶开发取的成绩作了阶段性总结,并就下阶段继续实施的内容、进度做了分工和安排。

普洱茶是有生命的茶


当下最受茶迷们追捧的是普洱,我也最喜欢普洱。总觉得,喝了普洱,清香扑鼻,喉润舌甘,身心沁香,肺腑舒畅。

普洱茶是有生命的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都在呼吸,在生长,在变化。在普洱茶中,你能感悟到人生的真谛,能感受到爱的魅力。

普洱生茶,性寒。刚出厂的生茶,茶汤清纯透亮,入口青涩不已,像刚刚开始的爱情,有那么一点点羞涩。但那青涩化得如此之快,立刻转为回甘,舌根、喉咙都能感受到甘洌泉水般的清甜,就如两情相悦,彼此心动般的让人难舍。

存放几年的生茶,汤色金黄透亮,口感鲜爽,有那么一点点涩味,但回甘明显,像四五年的爱情,虽然有一些摩擦争执,但还是甜蜜,充满激情。一些存放多年的老生茶,茶汤晶莹透亮,陈香扑鼻,顺滑绵长,虽然经历了岁月的磨炼依然生气蓬勃,像一个历练风雨的坚强男子,从内向外透涵着无限生机和不安分,又如那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诙谐幽默的贤者,和他相处,总觉得浑身通透,精神焕发。

普洱熟茶,性温。茶汤色红浓韵,滋味醇厚,甜而不腻,平和随性,像一位红润丰满、雍容大方的中年美女,微笑着,向你走来。她的美是爱情的温馨、人生的沧桑换来的优雅自如。一些制作工艺上乘的普洱熟茶,汤色红浓如陈年葡萄美酒,浓艳得炫目美到极致,举杯轻闻,陈香,却淡如薄烟,早已没有新茶扑鼻而来的清香。而慢饮一口,茶汤醇厚,黏稠,但滋味却很平淡,没有任何刺激味蕾的感觉。不由得想到“少年夫妻,老来伴”这句话。

这老茶就像五十年的爱情一样,与子偕老之时,两人已鬓角发白,曾经激情的爱情已经在数十年的柴米油盐生活中转化成平缓如水的亲情。这份珍藏数十年的爱情,平和,厚重,温馨。

生活中我们品茶,讲茶,感悟茶,其实都是品味自己,感悟人生。泡茶就是泡自己,感知自己的存在,体会自己的经历,感味生命的真谛。新春,走了一次茶,恍如心中多了一份甜蜜、添了一份平和、增了一份自信和淡定。

杨惠云:普洱是慢慢熟悉的朋友


从事媒体工作的杨惠云,和记者说起她喝普洱的过程,颇有意思。她曾经因为泡饮无方,把普洱给扔掉,后来又因为好奇重新喝起,现在她已经不知不觉成为一名铁杆的茶友。“每天上班,我都会冲一大杯普洱。”

不好接近的“铁窝头”

“就我个人经验而言,接受普洱茶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杨惠云最早听说普洱茶,是几年前到外地出差时,听朋友讲起收藏普洱的事。“那时普洱在泉州还比较少见,我对普洱没有留什么印象,朋友说起收藏普洱可以增值什么的,让我感觉挺新鲜,又觉得这东西商业味道挺浓。”

“两年前,我第一次喝普洱,结果没喝成,”杨女士笑着回忆说,“那是朋友送的一个沱茶,几个朋友在办公室里,对那块看上去像‘窝头’的普洱充满好奇心,那时大家都听说过普洱了,就是没喝过,都想尝尝看。”

可惜的是,那块被杨惠云称为“窝头”的普洱沱茶,是一块“铁窝头”。“那沱茶硬得很,压得很紧,那时还不知道有什么普洱刀,我们用了各种工具去抠去撬,抠了半天只抠下一点粉末。后来大家都没劲了,泡着那点粉末喝了一下,没喝出什么味道来。”杨女士回忆说。

朋友走后,杨惠云不甘心,她把烧水的壶盖打开,试着把沱茶放在壶口,用水蒸气去蒸。“我当时想蒸过之后,那块茶也许会松掉,然后再泡着喝一下,谁知蒸了半天,还是铁窝头一块。那时感觉蒸过的茶,估计也不能再喝了,过了两天就把它给扔了。”

慢慢熟悉的朋友

“后来,泉州的普洱茶店越来越多,有的装修得很精致,有一种很浓烈的民族气息。杨惠云的好奇心又被勾了起来。”因为朋友的介绍,她和这些茶店接触机会挺多,经常从茶店那里了解到普洱的一些信息。

“我逐渐知道了普洱茶有它的沧桑历史、泡饮的讲究和保健功能,就开始喝起普洱来,不知不觉就养成了习惯。上班的时候喝得最多,就是冲一大杯,放在那里,也不怕凉掉,挺方便的。”

“我选择普洱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自己肠胃不好,以前对其他茶不敢多喝,但对普洱倒很适应。”杨女士介绍说,她现在喝普洱,主要还是以熟茶为主,“我喝的普洱不会很贵,日常生活不会追求什么收藏级的茶品,现代生活比较紧张,健康最为重要,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茶饮,口感好,长期喝又有保健功能的,就可以了。”

老班章是最优质的普洱茶


老班章普洱茶因老班章村寨而得名。老班章村寨位于云南省勐海县布朗山古茶区。老班章村古茶园作为普洱茶珍稀的原产地,不使用化肥、农药等无机物,是纯天然、无污染、原生态的茶叶产地。老班章普洱茶,茶气刚烈,厚重醇香,霸气十足,被公认为普洱茶之稀有珍品,在普洱茶中历来享有王者、茶王、班章王等至高无上的美誉。

从对老班章古茶树研究看,古茶树共有78555棵,均为人工栽培型,茶龄树从七、八百年至一、二百年不等(其中800年以上的有9412棵,500年以上的有27664棵,200年以上的有33810棵,100年以上的有7669棵)。年产古树茶40吨左右。真正的老班章春茶每季不超过10余吨。

老班章号称茶王,讲究所谓的茶气,纯正血统的老班章茶气是普洱茶中茶气最足的一款茶品,其特点是茶的苦味、涩味最重,回甘效果持,汤色鲜亮,叶底柔软、匀称,略带蜜香。香气纯正浓厚、平稳,滋味浓烈,有化痰、喉润、两颊生津作用。

其实老班章茶不管是苦茶还是涩茶、甜茶,只要是古树茶,都有一种独特的班章味:首先是独特的香气。老班章古树晒青普洱茶的香并不是很张扬,嗅之有一种如蜜的韵香,茶底香气同样如此,冷嗅香气厚而持久悠长。其次是品之滋味厚重,但这个滋味厚重不是以苦涩味重为代表,而是一种复合型的,既有一定的苦,入口也能感受到茶质所含的甜,层次的变化十分明显。其三是回感特佳。总之冷杯香气厚而持久,品之滋味厚重,苦涩味入口即化,口感协调,韵味丰富,耐泡度高,回甘生津强烈持久。所以又有人形容老班章茶初饮如伟岸的汉子,风骨刚健,气势雄浑,而回味则又刚中带柔,强中有媚的风情,难怪老班章茶有涩尽七分香,苦退十日甜美誉,被称赞为普洱茶中的王中之王,是最优质的普洱茶。

老班章茶名声大振虽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但这里的古茶历史却是十分悠久的。从一些专家考证看,老班章建寨始于1476年,距今500多年,当时这里为布朗人所居住,老班章山上的古茶树早在七、八百年前就由布朗族先民古濮人种下了。自哈尼族先民从其它地方迁徙到此以来,布朗族便移居布朗山其他地方,迁来的哈尼族继续养护山中的古茶树并以茶叶作为主要经济来源。

普洱茶是文化,也是“古董”


普洱茶是茶,是文化,还是“古董”。

这是那位茶师给我们说的,听讲普洱茶,是在景洪——西双版纳州的州府。

这位茶师高个、白净,手忙着泡茶,嘴忙着讲茶,双管齐下。茶师幽默,敦促大家品茶:“做什么都有个讲究,皮鞋要穿亮的,找老婆要找胖的,喝茶要喝烫的。”他的话把坐在我旁边听讲的女士说乐了,此女士北方人,体态稍胖。北方人审美,女性要苗条,我知道她乐就乐在茶师的那句话让她满足和平衡了许多。文化可以融合为和谐、融合为快乐,确实是。就审美而论,因人而论,因地而论,南拳北腿,环肥燕瘦,各有各的妙处。茶也不例外。

茶师继续讲:“普洱茶还可制作成各种形状保存,小若药丸,大如南瓜。一块‘青饼’,一块‘青砖’,可雕龙画凤,当成装饰品送朋友。普洱茶可以比人的岁数大,茶老了是宝贝,普洱茶放置的时间愈是久,它的品位就愈高,十几年、几十年、上百年,不改色、不变质。”

所以,普洱茶是文化,也是“古董”。

于是我就想,不变质的茶才是真茶,真茶当是普洱茶,独一无二。那么做人呢,做人应该像做茶学习。人们相互间的友谊,假如二十年以前是怎样,二十年之后还怎样,一个二十年,两个二十年,几个二十年后不变质,这才是真朋友,这才像普洱茶的品德。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普洱茶都是文化,其他呢,更多,浩若星海。

喝茶,不在于一个喝字,喝茶喝出的是滋味,就像是体味人间事物一样,石头会说话,树木会说话,流水会说话,只不过人们听不懂它们的语言。如果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那么山和水就苍白无味了。比如普洱茶,可当景观之,可当趣品之,可当物藏之,喜爱它的角度不同,收获的情趣也不同。

普洱茶确实是西双版纳的一景。说它是一景,是因此处靓色,彼处逊色。茶师说话间,让大家观看墙上的西双版纳地图,“普洱茶产在这里、这里、这里……”茶师指点处,云雾心中起,于是我想象到树茂林深、水绿山岚,想象到西双版纳许多神奇美丽的地方。

茶师讲茶、泡茶,一道一道;大家听茶、品茶,道道味不同。普洱茶分生熟两种,生茶去火,熟茶养胃。人生就如普洱茶,生茶熟茶,各有其妙,各有其用。

茶师幽默,妙语连珠。景洪一行,不虚此行,听讲普洱茶、趣品普洱茶,如欧阳修《茶歌》:亲烹屡酌不知厌,自谓此乐真无涯。(原题《听讲普洱茶》)

了解老普洱茶的保存现状是鉴别老普洱茶的必要前提


1949年中国人民革命胜利,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私营茶庄不复存在。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也改造成了社会主义劳动者。至此普洱茶的生产、贮藏、品饮暂时告一段落。甚至故宫保存的不少普洱茶也被打碎掺入其它茶种消费掉了。在以后的大约四十年里,只有少量的国营茶厂在生产少量普洱茶销往香港等地为国家换取物资、外汇。还有少量用粗老叶片制作的边销茶销往藏区等。中国大陆有一定的普洱茶仓储已近绝迹。由于普洱茶存新茶、喝老茶的传统,因此几十年后由于长期没有存茶,人们已经忘记了历史上还曾经有普洱茶这种东西。1993年当第一届中国普洱茶叶节在思茅举办时,普洱茶原产地的人们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什么事真正的普洱茶,对于台湾、香港人带来的老普洱茶感到困惑,最流行的一句话是茶留了几年还可以喝吗?甚至到了2000年后都还有茶厂用绿茶或者用绿茶拼晒青茶压制普洱茶。

当21世纪普洱茶逐渐为国人重新认识时,人们才发现那种要存储多年才饮用的普洱茶已经很难寻求到了。

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保存下来的老普洱茶大约有一下几类:

第一类,香港为主的传统茶庄的存茶。由于普洱茶是贵旧不贵新,有存老茶卖的传统,因此香港等地的传统茶庄都有存茶的传统,而且在较长的存储实践中,香港的茶仓也总结了一些存储的经验,因此最多、最好的老普洱茶是在香港。当然要说明的是由于各茶庄的仓储方法有别,加之香港属于高温高湿的地区,香港存出来的老茶中也有相当比例的老茶有跑香霉变的问题,因此香港仓茶的老茶也要慎重选择。

第二类,从香港流到台湾、大陆等地的老茶。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台湾出现炒作紫砂壶热,同时也带动了普洱茶热,香港仓储的普洱茶开始大量流入台湾,2005年后由于大陆普洱茶热的出现,又有不少老普洱茶从香港、台湾流入大陆。影响普洱茶品质的三要素是原料、制作、存贮。存贮得当的香港仓中有不少品质好、沉香足的老茶,但老茶一但开仓后不注意保存,沉香会很快散去,一般称之为跑香。

一般而言出仓后的老茶如果保存不当,单片的茶饼随意摆放2个月后,沉香就会散失50%以上.成筒的如果随意摆放,沉香也会明显下降。因此从香港流到台湾、大陆的老茶中,有相当数量的会出现甜滑足但沉香不足。

第三类,历史上销到西藏、内蒙等牧区没饮完而保存下来的老茶。这些茶一般会有两个不足,一是原料多为粗老叶,会使汤质滑润感不足,汤薄;二是多为自然存放,跑香较严重。但这类茶有一个优点是存放地方气候干燥,不易受潮,与同样存放在广东、港台地区的自然存放的茶相比这类茶的香气、品质会更好一些,尤其这类茶中有一些用正常茶菁压制而不用粗老叶压制的茶品质会较好。但这类老茶的数量不多。

第四类,普洱茶的生产、销售企业保存下来的茶样。这些茶样如果放在样品室,长年的跑香和光氧化会使这类茶缺乏沉香而且会有严重的光氧化味,有的书中称为日光臭。如果存放在专门的仓库会比较好,这类茶的数量不多。

第五类,普洱茶的生产、销售企业未售出的库存。这种库存的茶由于是自然存放一般会沉香不足。如果仓库湿度大还会有霉味或湿仓味。如果仓库防潮做得好,会有一些比较好的茶。

第六类,普洱茶生产企业当年挑拣出来的粗叶、碎茶,放置库房多年,有的被找到后翻压成了老茶饼。这类茶一般都会香气严重不足,而且很多受过潮。

第七类,山区茶农当年制作后没售出而又没扔掉的晒青毛茶,有人零星收拢后翻压成紧压茶或作为老散茶销售。这类茶跑香和易酶便是通病。

第八类,广东仓储茶。广东仓储的茶大体可以分三类:控制型干仓、自然仓、人为湿仓。广东虽有存茶传统,但大量存茶是近十年的事,广东的人为控制湿度的干仓应该可以存出好茶,但目前这种仓数量不多且存茶时间还不长。自然仓是广东最多的存茶方式,由于广东属于高温高湿地区,自然存放的茶叶跑香是通病,如果存放地方湿度过大还会受潮发酵。如果存放地相对干燥则会有比较好的茶。广东仓储中前些年有湿仓存法,就是用认为增加温度湿度方法让茶加速变化,虽然近年来湿仓存法已被普遍认为是不好的存放方法,湿仓味也被普遍拒绝,但用湿仓法存留下来的茶已有很多,其中还有不少是轻度入湿仓后拿出来退仓的茶。

第九类,人为做旧的老茶。一般用轻度发酵加湿仓存放的方法可以让茶的变化速度加快2至3倍。

普洱茶的价值:品质是根 喝茶为本


车智洁

作为一个有着近二百年历史的贡茶老字号的传人,我对所谓的“普洱茶三国时代”之说相当的不赞同。君不见,在普洱茶风靡的时候,方方面面的“神仙”人物(现在证实是不懂茶的人),一时间把所谓的普洱茶(不是普洱茶的茶)吹成了神物,并自我吹捧。以至于出现不懂茶叶的教人做普洱茶;卖不掉茶叶的茶商而大讲普洱茶的趋势和走向;有些不懂普洱茶的人却四处宣传普洱茶文化……实际上是把云南特有、独有的普洱茶弄得面目全非,使得真正的普洱茶失去了价值,更谈不上什么“魅力”了!

然而,普洱茶的真正价值所在,却被提得少之又少,使得众多消费者对普洱茶的认知一直都是迷迷糊糊的;一样的产品会有许多不同的说法,给消费者带来了许多疑惑。“我们知道普洱茶好?可要是我们喝到的普洱茶不好呢?”“人们说喝茶要因人而异,为什么有人要引导我们喝茶的感觉呢?”还有的消费者这样问:“喝茶难道不是为了身体的健康吗?”,“只要是压成“饼、砖、沱”的就是普洱茶吗?”“只要是写上“普洱茶”的茶就是普洱茶了吗?”“只要是名人或者权威说是几年的茶就是几年的了吗?”因此,我个人认为:宣传、挖掘普洱茶的文化和功效,还是实事求是的好,这样才可以做到千秋万代。

“品老茶、喝熟茶、藏生茶”这样的说法一直被大肆宣传,短短几年间,云南普洱茶提前进入了它还不应该到达的极限——“风靡全球”。许多有闲置资金的人,在对普洱茶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不知道是“心血来潮”、还是“头脑发热”,一下子就买了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甚至还买了几千万的茶品,导致有些收藏者储存的普洱茶比原产地生产的茶还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所谓“少得可怜、弥足珍贵”的“老茶”实际上都可以供几代人卖!之前的几年里,普洱茶产业看上去好像是欣欣向荣,其实不然。本来普洱茶产业是一个永不衰败的朝阳产业,可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普洱茶产业不知道还要承受多少年的沉寂。

这样的结果是谁的错?是普洱茶的错吗?肯定不是!但可悲的是,这一切后果都得由云南普洱茶整个产业来买单。对普洱茶虚假炒作、拍卖和不切实际地宣传,深深地伤害了所有喜爱普洱茶的消费者。2007年普洱茶市场雪崩般的一路下滑,就是这类行为带来的恶果。

我个人认为“品质是根、喝茶为本”。普洱茶市场由盛转衰并保持持续低迷,其根本原因在于普洱茶市场还没有完成市场的培育过程,普洱茶消费者一开始大多缺乏识别能力,加上不道德商人对消费者的误导,致使真正的消费者望而却步。市场的真假难辨,致使很多非常喜爱普洱茶的忠实消费者逐渐失去对普洱茶的信任,加上虚假的炒作和错误的品饮指导,使广大的普洱茶爱好者最后对普洱茶敬而远之,改喝其它种类的茶叶。这样一来,普洱茶很难完成消费培育阶段,以至动摇了市场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人喝普洱茶,就不能形成市场消费,每年几万吨的茶叶就不能被消耗掉,只能在行业内流通,长此以往,卖茶者都变成了藏茶者。 

何在?说句实话,我认为我们普洱茶叶界的同仁们应该对普洱茶作一个重新认识,树立对普洱茶的信心,这样才可能把普洱茶产业做好、做强、做大。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都不能把普洱茶当作普通的茶、简单的茶。普洱茶是茶非茶、是药非药,更是有历史文化底蕴的茶,有些人为什么有历史而不要,有附加值而不要呢?普洱茶是我们云南独有、特有的,有些人为什么又要把它加工成和其它茶类相同的茶品呢?我们云南人要做普洱茶的主人,一定要避免在什么都不了解的情况下就跟风的做法。过去的几年里,大家应该清楚地看到了普洱茶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其实最终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品质好的普洱茶不是有些神人嘴里所谓的普洱茶,而是我们现在的、新标准下的普洱茶。

从事物的发展规律来看,什么东西都只会是从新到旧。对于普洱茶来而言,其内含的一切元素也只会从多到少,不会因为它是普洱茶,就可以在贮存了若干年后长出它本身不具备的微生物来吧?我们也不能否认这样的事实——没有可以喝而且好喝的新茶,哪来的好喝的老茶?没有新的好茶,好的老茶又是从哪里来的?新的生茶如果对人体没有保健功效,那么熟茶对人体的保健功效的基础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现在想来,一度甚嚣尘上的不负责任的炒作言论简直不可思议。例如:什么参香、樟香等等风马牛不相及的说法都被误导在普洱茶上。就说参香吧,我想问:生长在云南的普洱茶,若干年后为什么就会有人参的香味了呢?这些不负责任的说法,严重地违背了事实。我个人认为,对云南普洱茶的宣传应该多注重在云南独有、特有和云南的茶叶生长的生态环境方面,不要把其它茶类的研究来套在普洱茶上。这样会使普洱茶失去它本身的价值和导致普洱茶产业的萎缩。

普洱茶既是一种物质产品,也是一种精神产品,既有物质价值,又有文化价值。有句话,“柴米油盐酱醋茶”,说的是茶叶的物质价值;还有句话,“琴棋书画诗曲茶”,说的是茶叶的文化价值。喝茶是一种物质享受,品茶是一种精神享受。很多人喝了普洱茶,不想再喝其它茶。市场专业人士普遍认为,普洱茶文化是一种能喝的历史、能喝的文化、能喝的古董。普洱茶的特点决定了普洱茶的发展前景。普洱茶在未来市场上将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扩张力,普洱茶的市场前景会越来越好,普洱茶产业发展趋势也会越来越好。

最后,还是老话重提,“天下茶人是一家”,大家携起手来,共同把属于中国的“茶”字写好,让中国茶叶谱写下一个世纪人类的健康!

车智洁:1964年出生,(香港)中华老字号协会会长,云南西双版纳易武车顺号第五代传人。长期从事边境贸易、建材、福利企业、茶叶等经营,热心于公益事业、残疾人事业,1995年、1998年多次被云南省政府残工委、省残联、西双版纳州团委、残联表彰,并于1998年被评为全国残疾人自强模范,并受到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车智洁受家族委托,重振易武车顺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