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与彝族民俗

发布时间 : 2021-10-27
普洱茶与红茶 红茶与普洱茶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普洱茶与彝族民俗”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思普区的彝族支系有阿列、蒙化、倮倮泼、香堂、聂苏、拉乌等。在景东、镇沅、景谷、普洱、江城县等均有分布。

1990年全区彝族人口37.6万人,西双版纳州彝族人口3.9万人。彝族有热情好客的传统风尚,每当客人临门,主人便沏茶、敬烟、热情招待,态度亲切。日常生活喜食酸辣味,喝浓茶、饮白酒。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过火把节,各家都要到田头地脚,摆上米饭、茶酒、鸡肉、插上香火,献祭天神、地神和五谷。阿列人谈婚提亲过火龙酒后,男方家要用上烟、酒、糖、茶、肉和衣服等礼物到女方家吃定亲饭。蒙化人吃过定亲饭后的婚礼聘礼中,男方除要拿一头百斤以上的过礼猪给女方外,还要2坛酒、60斤大米、8样蔬菜、2斤普洱茶及盐巴,来和亲娘的嫁妆。蒙化人种茶叶,过去有冬季借钱待次年春季用春茶抵还之俗。倮倮泼说亲合八字合上后要带一只鸡、一丈六尺布、米、酒、肉、茶、烟等礼物到女方家认亲,女方家请吃定亲饭。

香堂人的丧礼是在亡人灵柩前,要献祭茶、酒、饭、祭司朵溪在献饭调中念有唱词:要吃东西你来接去,左手拿羊血羊肉,右手拿饭、茶、酒,要吃多少带多少,拿到按板(镇沅),拿到景东,拿到大理,拿到凉山,拿到西麻地方煮吃去,拿去后就不要再回来。彝族民俗里,多有茶贯穿其中。

cy316.com延伸阅读

彝族隔年陈茶


彝族集中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而云南省是全国彝族人口最多最为集中的地方,根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省共有彝族470.56万人。云南彝族分布十分广泛,除澜沧江以西地区以外,85%的县都有彝族人口,以衰牢山、红河流域和滇东北小凉山区较为集中。彝族是古代生活在甘青高原的(氏)氐羌部落的某些支系南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与西南的土着部落仲牟由后裔的六祖部落不断地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民族,其活动范围曾遍及今云南、四川、贵州三省的广大地区。由于居住分散,受地区方言影响,彝族有许多自称和他称,自称有:尼苏泼(他称罗罗、三道红、花腰、母基等)、尼泼(他称撒尼、阿哲)、葛泼(他称果罗)、诺苏泼(他称黑彝、黑罗罗)、阿细泼(他称阿细)等等。苏、泼彝语意为人或族,诺、聂、纳彝语意为黑,组合为尚黑民族或尚黑民族群之意。罗罗彝语意为龙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按照广大彝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以古代青铜礼器鼎彝的彝作为统一的民族名称,不仅从字面上具有庄重、古老之意,而且也概括了绝大多数彝族自称的一种汉字音译。云南彝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6大方言,26种土语。北部方言的彝族多自称为诺苏,东部方言的彝族多自称为纳苏、尼苏等,南部方言的彝族自称聂苏、纳苏者居多,西部方言的彝族自称腊鲁、米撒,东南部方言的彝族自称阿细、阿哲、阿乌、朴拉、撒尼,中部方言的彝族自称罗罗、里泼。彝族有自己的文字,是一种古老的表意音节文字,其中比较通用的有一千多个。彝文有象形、会意、指示、假借、引申、转位等多种造字方法,明清称之为爨文、韪书,近人称之为倮文、夷书或毕摩文。今彝族支系的土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古代通称蒲满人。蒲满人是最先发现和利用茶的祖先,每到茶叶大发季节,祖先们常到大森林中采摘野生茶作为祭神和祭祖的贡茶,并有经过发汗(即后发酵)的隔年茶(陈茶)能治病的传说。茶也是彝族的主要饮料,多喜欢烤茶。

而同样是彝族支系的居住在阿诗玛故乡路南县的撒尼人,喜欢饮用铜壶茶。即将泉水注入紫铜壶内烧开,加入茶叶煮5一10分钟后饮用。

云南彝族的“雷响茶”茶习惯


云南的彝族人喜欢喝一种叫做“雷响茶”的茶,所谓“雷响茶”是指在冲茶时发出的声响,在他们看来冲茶的声响越大越响亮,就越吉利。

那么这种冲茶时的声响是怎么发出来的呢?这与他们的冲茶习惯有关。在彝族家庭,每天早起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火塘上烧开水和烤茶。他们在烧开水的同时,在另一火塘上用瓦罐烘烤茶叶,在茶叶被烤得变成金黄色,并散发出些许焦香时,就将另一火塘上烧沸的水,猛地浇在瓦罐里。这时沸水与烧热瓦罐的猛然撞击,伴着突然升腾的水汽,就发出一种声响,有如沉沉的雷声。这样冲泡的茶就是“雷响茶”。“雷响茶”根据冲泡时发出的响声还分为“男儿茶”和“女儿茶”,前者是指冲泡时,在发出响声的同时,从瓦罐里还冲出一些气泡;后者则指只有响声而无气泡飞腾出来。

但在这时茶还不能喝,要在水汽散去后,再用文火慢煮十几分钟,茶水再次煮沸时,就可以斟到茶杯里享用了。这种“雷响茶”,由于茶炒得焦,茶汤颜色较红,并带有焦香味道。彝族人习惯于这种口味,他们有句谚语说:“早起三杯雷响茶,干活一天不觉累。”足见“雷响茶”在他们的日常生活里是每天都离不开的饮料。

墨江县彝族茶文化


彝族茶文化主要表现在“百抖茶”、“油茶”、“罐罐茶”、“清茶”、“盐巴茶”及一些民俗流动中。

1、“百抖茶”:将一小土罐置于火中烘热,放入茶,边烘边讯速抖动数百次,直到茶叶变黄并飘出焦香味时,倒入杯内,然后冲入开水,泡出来的茶水色厚味香。

2、“罐罐茶”:把茶叶放入罐内,置于火旁烤,焙烤至茶叶酥脆焦黄时灌入适量事先烧沸的开水,待罐内的茶水泡沫停息后加水在火上煨煮至沸腾,便可起罐倒水饮用。罐罐茶味香、汁酽、色美、爽口有神。

3、“油茶”:煨煮茶水至沸,把沸水倒入事先备好装有酥油、麻籽油、蛋清、盐巴等物的茶缸中,轻轻搅动片刻,在火上往返移动茶缸,让其受热平均,反复数十次,就可倒入茶杯趁热饮用。油茶清新爽口、醒脑利目,滋补强身。

4、“清茶”:净水盛入茶壶,置于火塘边慢慢加热,壶中冒出热气时再加入适量的水,同时放入茶叶,把茶壶放在火塘上煮沸,用筷平均搅动,煮沸2分钟左右即可倒茶饮用。清茶光彩金黄,色香具佳。

5、“盐巴茶”:把茶叶放入土陶缸内,移近火塘慢慢烘烤,罐内发出“噼啪”响声并有焦气息时,向罐内缓缓加水备好的开水,再煨煮5分钟左右,加少许盐,就可倒茶饮用。彝族喝“盐巴茶”时,一般都配有包谷、糯米、荞等杂粮制作的粑粑,边吃边喝,恬静可口,十分安闲。

彝族支系繁多,民俗形式多样,但在很多的民俗流动中,都离不开茶。如在青年男女恋爱的过程中就多次用到茶。男方初次到女方家提亲,要带一些酒、烟、茶、糖,女方一般不表什么态;第二次去时同样带一些酒、烟、茶、糖,女方收下了就表示同意,若不收礼物,男方也就不必再去了。第三次去时同样带烟、酒、茶、糖,女方要叫一些支属来吃“火竜酒”,一面吃酒喝茶一面约定吃“订亲饭”

云南彝族的火塘茶艺


云南彝族的饮茶习俗,在云南过去的岁月里,人们喝茶均与火塘有关,客人到了山寨,主人就要请到火塘边招待,早、中、晚都要烤茶喝。 烤茶,云南人都亲切地称呼为“罐罐茶”,也有叫做“百抖茶”或“小罐茶”。彝族罐罐茶是云南楚雄彝族自制州独特的传统茶俗,也是云南老百姓的一种颇具当地特色的饮茶方式。老年人特别喜饮瓦罐烤茶。 烧制罐罐茶时,先将土罐内水气烤干,然后放入茶叶,然后边烘烤边轻轻抖动,直至茶叶颜 色变黄,发出焦香气味时,再将其倒入杯内,用沸水冲泡饮用。 注意的要领是,茶叶如烤不到火候,就透不出特有的焦香,但如烘烤时间过长,则会导致茶叶焦糊而失去茶味.这就要求茶烤至恰到好处不停的在小瓦罐里翻转、抖动而使茶叶受热均匀,待茶烤出香气后,即冲沸水入罐(不满罐),这时罐内发出"嚓嚓"声,茶汤化作茶沫、茶泡罩在罐口上下涨落,如此反复冲入沸水三、五次,至茶汤不溢出罐口为限,这茶香四溢的"罐罐茶"就大功告成。 罐罐茶色泽深红,味道浓香,讲究的就是色的浓酽和味的苦涩,胜于泡茶,所以罐罐茶喝起来浓香可口,茶汁十分浓烈,喝起来有劲,喝多了还会"醉人",初次喝口感又苦又涩,罐罐茶饮后可提神醒脑,据说益于消化,增强食欲,同时还起到清热解毒、利尿通便、清心明目等功效。 罐罐茶每次倾入茶杯中的茶汤不多,每次只斟浅浅半杯,饮茶时,不能大口大口地喝,多彩的茶汤色调、富于变化的袅袅热气,喝一口,惟觉香气溢口。 罐罐茶的功夫在于一个"抖"字。抖是罐罐茶的关键。要注意的是,抖时罐始终不离火苗,且要不紧不慢地抖,以让茶叶在罐中受热均匀,既不焦,也不糊,这样制作出的罐罐茶才能剔其涩苦味,而入口香气四溢,舒心爽口。 据说在罐罐茶中滴入几滴白酒,可治风寒感冒,如加些焦糊的大米又可治痢疾,添上少许经火烧过的食盐,又可成为止泻、医治头痛的良方,放入姜丝或姜片,又能治疗流感。

云南少数民族的罐罐茶演化出来的盐巴茶、糊米茶、蜂蜜茶、核桃蜂蜜茶、生姜红糖茶等,有的具有药用价值。

回民的饮茶民俗


回民的饮茶民俗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回民十分重视饮茶的保健功效。

回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借鉴、吸收、发展并总结形成了本民族饮茶的养生之道,其保健功效十分明显。据调查回族中的一些百岁老人,他们长寿的奥妙之一,就是十分注意配制不同的茶水饮用。如回民喜欢吃牛羊肉,吃完肉后,多饮砖茶,这样不仅帮助消化、去腻,而且可以有效地溶解脂肪,起到健身之效。值得重视的是,回民在饮八宝盖碗茶中深深体会到,它能驱寒健胃、提气补益、明目清心、延年益寿。八宝盖碗茶中,有好几种配料都是健脑健身食物,如芝麻,味甘性平,能补血、润肠、通乳、增智、养发;《五服经》说,服之不息,可知万物,通神明,对增强记忆力,提高思维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确有青春常驻的功能。红枣,维生素C相当丰富,每百克含量高达540毫克,素有维生素C丸之称,有了它大脑才能机敏灵活,《食物本草会纂》说:久服轻身延年,补中益气,坚志强力,除烦闷。桂园,有丰富的营养和滋补作用,它以滋补营血,安神养心,补灵长智,开胃养脾著称,《神农本草经》说:可治五脏邪气久服强魂聪明,轻身不老,通神明。核桃仁,其营养价值比鸡蛋、牛奶、瘦肉都高,经常在茶水里泡核桃仁,对增强记忆力,保持旺盛的精力大有益处。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回民在八宝盖碗茶中放人枸杞、葡萄干等。宁夏枸杞是驰名中外的滋补佳品,它含有维生素A、B1、B2、C和钙、磷、铁等成分,有滋肝补肾、生精益气、补虚安神、祛风明目等功能。实践证明,回族的八宝盖碗茶,注重科学配方,是良好的养生食品之一。此俗在回族中代代相传,现已被越来越多的兄弟民族所认识、所吸收,为中国的茶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二,回民喜欢饮糖茶,这是回民饮茶习俗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回民无论自己平时饮茶,还是待客都要在茶叶中配以白糖或红糖、冰糖、方块糖等。如果客人来了不用糖茶招待,视为对客人的不尊重、不热情;近几年,回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饮茶、品茶的习俗越来越盛。

信阳茶民俗之民间饮茶


信阳人嗜好饮茶,一向认为“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把茶饮当作生活中的大事;信阳人又热情好客,慷慨大方,各地皆有着浓郁的茶风茶俗。

信阳人嗜茶,远超过烟酒,甚至于可以没有烟酒,也不能断茶。信阳人饮茶的最大特点是普及性。旧时,贫民日常饮大叶片粗茶,其特点是不跑气,不需密封,茶水略涩微甜,泡数日不走味;茶叶用量少,不馊水,故有“粗茶细喝、细茶粗喝”之说。一般摆茶摊者多用此茶。农民则采号称“满天飞”的乔木叶茶(也称大呈板,落叶乔木,端阳节采叶,叶尖粗型,经揉制、发酵制成的信阳红茶现已极少见),只在节庆时饮点细茶(毛尖茶)。富有人家则常年饮用细茶。光山一带贫穷人家还习惯采集每年谷雨前的杨柳树的嫩叶,晒干储存,以作全年泡水之用。

信阳大别山区,几乎每家中堂屋靠墙边都有一个火塘,火塘上吊着一个水壶,这就是大别山过去的“暖水瓶”。每年秋凉后,火塘就开始燃起火,一个特大的树根燃烧着,吊壶灌满水,吊在火苗上。不一会儿,壶水咝咝有声,拿来洗净的茶盅冲茶品评。一口喝下肚,再用稍晾片刻的滚开水点第二道汤,再一口喝下去,味浓,口感好,烫得嗓子眼发麻,涩得嗓子发苦,然后再倒吸一口凉气,嗓子眼甜丝丝的,味道全在这里面,奥妙也在这一刹那,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是神仙,赛过神仙。

新中国成立后,大叶片和杨柳嫩叶逐渐被毛尖茶所取代。城乡居民对茶叶的需求量大增,饮茶更加普遍,饮茶也不限于成年男子。农村人均消耗茶叶从0.1公斤上升到1.82公斤。新茶上市后,一般干部职工家庭都要存茶数斤至10斤不等,茶饮成为信阳人生活的必须。无论居家、办公、出差、开会甚至于赴宴做客,玻璃茶杯不离左右,成为信阳人生活的一大特色。

爱情与普洱茶


想了解《爱情与普洱茶》知识吗,丰富的《爱情与普洱茶》内容等你来看!

总是这样的喜欢喝茶,面前的一杯茶就像一个高深的井,有些神秘,又有些轻松,时而给人一种满足感。同时,我也是一个喜欢听歌的人,因为它能够带我走进感情世界里,或开心,或忧伤。

听着一首歌的时候,我会禁不住地想一个人,甚至会流下莫名的眼泪。同样,当我喝那么一杯茶的时候,也会不禁想起某些事,也会留上莫名的痛。如果人一旦经历了世间的沧桑,就如同那三泡后的茶,能够很从容地沉入杯底,以沉默的表情来表达自己的内心,内心也就自然地接纳了一切。

记得三毛曾经说,第一道茶,是苦若生命,第二道茶,是甜如爱情,第三道茶,是淡若微风。不过,也有人说那是爱情的保质期,保持期也不过只有三个月,如果激情没有了,感情也就没有淡了。

曾经一个男孩子送给自己心爱的女孩一饼普洱茶,它的寓意就是他对她许下了一生的承诺。普洱茶代着着永恒,代表着坚定,男孩不会因岁月流失、女孩容颜消逝而转身离开。送给她普洱茶,就表示自己会更深度的爱着她,会更加的疼惜她。

是的,再好的普洱茶始终会有喝完的一天,爱情再美好也会有终结的一天,也许经过了生活的坎坷,岁月的磨砺,爱情没有了当初的激情,但那种永恒永在心底。

在我们的生活中,爱喝茶的人很多,但真正会品茶的人却很少能够遇到。所以,当我们遇到爱情时,我们一定要认真品读,一旦错过也就再也回不来了。

关于本文《爱情与普洱茶》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乾隆与普洱茶


乾隆为茶营造的空间,已经构筑为饶有趣味的缅想之地,并持续发酵为在场重大的历史事件。一首茶诗和一句与普洱茶相关的话,也宛如破茧而出的蝴蝶,随便舞动下轻盈的翅膀,就释放出巨大的魔力,引发一场茶界的话语海啸。

2006年,先是韩国学者姜育发在台湾刊发了一篇论文《清代北京上流社会普洱茶海外史稿》,文中引述了大量罕见的韩国史料佐证普洱茶在清代士大夫交往中的价值,弥补了普洱茶在汉语中的诗文唱和空白,震惊业界。然而这种阅读的喜悦,却因文章结尾落脚处乾隆一首题为《烹雪》的诗而冲淡,四句独有普洱号刚坚,清标未足夸雀舌。点成一碗金荃露,品泉陆羽应惭拙消磨了那些充杂汗水的馆驿行程记录,把普洱茶带入了皇宫大院之中。

皇帝诗文普洱茶,洗刷了普洱茶从未被钦定的历史,云南学者黄桂枢继而作《乾隆皇帝品吟普洱茶诗的搜集考证研究》,先后发表于《普洱》、《云南普洱茶》、《民族茶文化》,吸引了钱时霖、丁以寿等诸多学者参与辨析,一时之间,普洱茶挤入了龙井一类的御口名茶之列,不再粗枝大叶。

最先窥得信息的人,把乾隆对普洱茶的表彰作为秘闻讲述给那些喝普洱茶的入门汉,一直以来,皇帝才是土特产最大的推销员。

2007年,这是一个与普洱茶有关的年份。

文化界,《战争与和平》中写道普洱茶被证实为一个笑话,所谓的冬饮普洱,夏饮龙井也被证伪,那不过是老舍从傅仪处听来的传闻。无数学者、茶商的加入,让普洱茶不堪其重,终于在国家播音员的宣判中,崩盘了!

与龙井、铁观音,甚至与其他任何一种名茶不同,普洱茶从一诞生开始就与大雅文化无关,它出现的日常场景,只是普通百姓家的火塘边,或是碎身在酥油、奶水里。

建国后的茶叶江山划分,普洱茶再次被归类在黑茶之列,云南与湖南、广西等地的黑茶与美学无关,这类边茶的价值和意义,只会出现在守边大臣的奏折、内阁与皇帝的对答中,捍卫着中国版图上最大面积的领土和最稀疏的人群。

那一年,云南思茅改名普洱,深藏在皇宫里的人头贡茶被声势浩大的迎回故里,之前,马帮进京。北上与南下,普洱茶联接着边疆与京畿,茶叶脱离了山林,成为国是。自唐以来,茶叶与边疆就意味着礼仪与版图,民族与民生就在其中。

尽管从西周时代,茶就现身于典籍中,随后也曾诗意地从两汉、三国、魏晋等历代文本中穿行,但其留下的痕迹何其轻盈,以至要耗费陆羽毕年精力才可以考证出来。作为茶学的集大成者与开创者,陆羽和他的《茶经》在其所处的年代便已成为茶界的圭臬,唐、宋、元、明、清,千年之久,才子如过江之卿,然而他们每每企图跨越陆羽这座珠峰,尝试重构茶学的努力最后都如同一场笑话。但,乾隆还是要比一比。

那个叫爱新觉罗弘历的人,写诗4万余首,其中茶诗300多首,可有一句比美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然而,我们要面对的确实一位数字老人,他有十全武功,他六下江南,他在位63年,建了近20个茶舍,独创三清茶,甚至连他的长寿都被附会到与饮茶有关。这一切都让批评与审美的图景无比艰难,我们到底会被带往何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