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茶叶改良场

发布时间 : 2021-10-29
浙江绿茶 四场茶叶战争 浙江产绿茶

浙江绿茶。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浙江省茶叶改良场”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浙江省茶叶改良场”相关知识!

浙江省茶叶改良场是浙江省第一个茶叶改良场。因地址在嵊县三界,又称三界茶场。1936年正式建立。场长是当代茶圣吴觉农。浙江以产珠茶闻名,俗称平水茶。三界是平水区产茶中心,有龙藏寺房屋及茶园可以利用,所以选择三界龙藏寺作业为场址,由吕允福负责筹备将寺舍改建为茶场办公室,将附近的茶园作为试验基地,并在舜皇山设立高山茶试验点,洪了省内外茶界知名人士:徐方斡研究红茶,傅宏镇研究绿茶,吴昌济研究病虫害,吕允福研究栽培,并担任场长的的代理人,刘河洲协助筹备及培训工作等。浙江省农业推广人员养成所首届毕业生厉菊仪、蒋季雄、周士祥,王松筹等,经过培训,成了骨干力量。建场后当年春,举办了第一期茶叶技术人训练班(简称茶训班),招收初中毕业生20人,边上课、边实习,学用结合,二年毕业培养出了首批茶叶技术人员。

同年,成立了实业部茶叶产地检验监理处,吴觉农先生兼处长,在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分设办事处,负责茶叶产地检验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沦陷,茶叶不能从这里出口,检验工作暂告停顿。吴先生将各地茶检人员集中在三界茶,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邢子陶同志曾多次到茶场指导工作。茶场成了抗日救亡活动的据点,张朴君(骆宾基)经胡愈之介绍,担任该场抗日活动领导,并出了一种《茶人》的油印宣传品。嵊县沦陷后,茶场一度迁至新昌澄潭。

1937年底,吴先生率部分茶检人员经武汉去重庆,浙江省茶叶改良场暂时结束。茶叶产地检验工作亦告停顿。

1938年,浙江省农业改进所在松阳成立,三界茶场和茶叶产地检验工作统归农业改进所领导。茶场改名为嵊县农业推广区。1941年又改名为浙江省茶场。茶叶检验办事处改名为宁绍台、金衢严、温处茶叶检验处,除担任茶叶研究试验及推广工作外,继续举办了三期茶训班。茶识破班学员现已成为茶叶界的骨干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嵊县三界茶场改成三界茶厂,部分职工及一些图书转到后来成立的余杭茶叶试验场。

信息来源:《茶博览》

cy316.com延伸阅读

你知道浙江省、四川省、重庆市、江西省等地的名茶吗?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标志性的建筑,茶也不例外,今天,小编带领大家领略浙江省、四川省、重庆市、江西省、安徽省和江苏省等地的名茶。

1.浙江省

西湖龙井茶、旗枪、珠茶、余杭径山茶、金华双龙银针、婺州举岩、嵊州泉岗(火军)白、长兴顾渚紫笋、缙云惠明茶、天台华顶云雾茶、乐清雁荡毛峰、临安天目青顶、东坑茶、临海蟠毫、兰溪毛峰、银毫、淳安千岛玉叶、建德苞茶、普陀佛茶、桐庐天尊贡芽、雪水云绿、开花龙顶、遂昌银猴、江山绿牡丹、泰顺香菇寮白毫、温州黄汤、奉化五岭茶、新昌雪芽、大佛龙井、盘安云峰、宁海望湖茶、望湖银毫、永嘉乌牛早、余姚瀑布仙茗、云和仙宫雪毫、淳安鸠坑毛尖、清溪玉芽、庆元碧玉春、三门龙毫、武义武阳春雨、常山银毫、富阳茗绿、安吉白片、仙居碧绿、松阳银猴、越红功夫。

2.四川省

峨眉山竹叶青、雅安峨嵋毛峰、峨眉山峨蕊、蒙顶黄芽、蒙顶甘露、石花茶、邛崃文君茶、文君毛峰、都江堰青城雪芽、永川翠毫香茗、永川秀芽、平昌北山翠茗、南江云顶茗兰、广安松针、香山贡茶、开县龙珠茶、雷马坪宝顶雪芽、通江天岗云雾、银毫、宜汉九鼎雪眉、九顶翠芽、城江鸡鸣贡茶、雅安竹叶茗、万源巴山雀舌、江油匡山翠绿、荣昌天岗玉叶、南江玉水银针、北川苏香春露、屏山龙湖翠、宜宾天宫翠、自贡龙都香茗、珙县鹿鸣雾茶、峨嵋牌早白尖、川红功夫红茶、南川大叶红碎茶、南路边茶、西路边茶、雅安康砖茶、雅安金尖茶、都江堰方包茶、成都锦城露芽、成都蟹目香珠、成都三花牌茉莉花茶。

3.重庆市

巴山银毫、江津翠芽、龙佛仙茗、雾都香茗、沱茶。

4.江西省

遂川狗牯脑茶、庐山云针茶、庐山云雾茶、上饶白眉、信川龙翠、宁都小布岩茶、大沽白毫茶、武化云雾茶、古迹翠峰茶、上犹梅岭剑绿、井冈碧玉茶、井冈翠绿、南昌梁渡银针、云雾仙茶、福寿茶、靖安佛峰茶、石城通天岩茶、婺源婺绿、婺源茗眉、婺源墨菊、丰城周打铁茶、大嶂山云雾茶、南城麻姑茶、修水功夫红茶、修水双井绿、高安瑞州黄檗茶、吉安龙舞茶、遂川新江羽绒茶、安源九龙茶、修水山谷翠绿、南康窝坑茶、金溪云林茶、永修攒林茶、修水龙须茶。

5.安徽省

黄山毛峰、黄山翠兰、黄山银芽、黄山情侣茶、歙县老竹大方、修宁松萝、六安瓜片、六安碧毫、太平猴魁、华山银毫、宣城敬亭绿雪、泾山涌溪火青、舒城兰花茶、皖西早花、潜山天柱剑毫、宁国黄花云尖、岳西翠兰、岳西翠尖、霍山翠雅、霍山黄雅、休宁屯绿、祁门功夫红茶、皖西黄大茶、冬至天鹅云尖、甘露青峰、寒山横龙翠眉、寒山月芽、金寨齐山翠眉、石台银剑、仙寓香芽、九山翠芽、庐江白云春毫、万山春茗、康安潜川雪峰、旌德信川龙毫、旌德毫芽、青阳九华毛峰、霍山菊花茶、珠兰花茶。

6.江苏省

南京雨花茶、无锡太湖翠竹、无锡毫茶、无锡二泉银毫、苏州碧螺春、宜兴阳羡雪芽、溧阳南山寿眉、溧阳前锋雪莲、沙河桂茗、荆溪雪片、江阴暨阳雁翎、金坛茅山青峰、金坛雀舌、镇江金山翠芽、连云港花果山云雾茶、江宁翠螺、江宁梅龙茶、苏州天池茗毫。

述说茶叶改良期的民国茶


十九世纪末,南亚诸国茶业发展起来以后,由于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茶采取打击、排斥的策略,使我国茶叶生产每况愈下,产量下降,出口减少。民国以后,茶界以吴觉农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积极引进现代科技与管理体制,进行一系列改良改革,初步奠定了一些基础,但总体来说并无大的进展,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交通阻隔,茶区沦陷,茶叶生产陷于极度衰败的境地。(正宗安溪:中国茶叶网吴觉农是我国近代茶叶事业的奠基人,在茶叶的生产、贸易、科研、教育等方面实行和提倡了一系列科学措施,并为中华茶业的振兴兢兢业业奋斗达七十余年,被人们誉为当代茶圣。

1932年,吴觉农先生组织和参加了在东南各主要茶区的调查工作,并先后在江西修水,安徽祁门、浙江嵊县三界等地建立茶叶改良场,对茶树种植、茶叶加工进行了改良与研究、示范、推广,为振兴华茶打下良好基础。

为了造就茶叶专业人员,在吴觉农先生的努力下,1940年复旦大学设立了茶学系。这是我国高等院校中的第一个茶叶专业系科,其中大多数人都成为我国现代茶叶专业事业的骨干。

茶叶从中国西南的莽莽丛林进入到五彩缤纷的世界,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曲折。自茶与人类结合开始,茶就以其优良的品质体现出与人类自然亲和的关系,浸润着中华民族的人生理想。

因为茶叶而掀起两场战争


茶叶,一种让人上瘾的植物,但却没有危害。众所周知,中国是最早熟知茶的生产及加工技术的国家,但由于一直采取限制性贸易,饮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仅限于中国及其周边一些国家。茶的全球传播,得益于阿拉伯人的中介作用。大约公元850年时,阿拉伯人通过丝绸之路获得了中国的茶叶。1559年,他们把茶叶经由威尼斯带到了欧洲。

在当时的欧洲,饮茶当属贵族生活的一部分,由于价格高昂,只有很少人能喝得起茶。到17世纪初,独具慧眼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看准了茶叶贸易的商机,花了整整66年时间,最终取得了与中国人从事茶叶贸易的特许经营权。

此后,东印度公司每年都要从中国进口4000吨茶叶,但只能用白银购买。当时每吨茶叶的进价只有100英镑,东印度公司的批发价格却高达4000英镑,获得了巨额利润。不过,在英国国内,用于购买中国茶叶的银子却日渐稀少。为筹措白银,东印度公司竟向中国非法输入鸦片,对中国造成了巨大危害,最终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有趣的是,导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同样是茶叶。

从19世纪中期开始,英国人决定在印度引种中国的茶树,自行生产茶叶。1848年,东印度公司派经验丰富的皇家植物园温室部主管罗伯特福琼前往中国。或许是福琼真的拥有好运气(福琼在英文里就是好运的意思),他带回了2万株小茶树和大约1.7万粒茶种,并带来8个中国茶叶工人和茶农。此后,印度的茶叶开始取代中国的茶叶登上贸易舞台。到1890年,印度茶叶占据了英国国内市场的90%。中国在这场贸易战和商业间谍战中完全落败,成为彻底的看客。

茶叶在欧洲的风行,最终导致了欧洲人特别是英国人生活习惯的改变。比如,在下午5点钟喝下午茶成为许多英国家庭约定俗成的习惯。通常用银壶泡上足够的好红茶,然后倒入精制的茶杯中慢慢品尝,当然还需要伴以精美的小点心。下午茶时间可以说是一天当中充满温馨、其乐融融和传情达意的美好时光。

史料上记载的浙江东阳茶叶


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唐代陆羽的《茶经》有婺州东阳县东白山与荆州同之述。唐代李肇的《国史补》中,将婺州东白与蒙顶石花、睦州鸠坑、顾渚紫笋等15处茶叶列为唐代名茶。明隆庆《东阳县志》载:茶产东白山者佳,今充贡,岁进新芽茶肆斤。

东白春芽鲜味原料是东阳木禾种,为浙江省三群体良种之一,内含物质丰富,持嫩性强,品质极佳。清《康熙志》载,茶以东白、大盘两山为最用少许撒茶饼中,谓之撒花,价常数倍。说明在同样采制标准条件下,东白茶的品质明显高于其他茶。

史料说明,东白山自晋末以来即开始事茶。唐建禅林院后,香火鼎盛,当地僧民和各地游客都需饮茶,从而加速了东白山茶叶的开发,栽培采制也精益求精,四方游客频繁来往,促进了东白山茶的广泛传播,使之名扬四海。

翻看《东阳市农业志》,载有东阳市出现过的9类花色茶叶品种。

珠茶:也称平炒青,初制分杀青、揉捻、炒二青、炒小锅、炒对锅、併大锅6道工序。历史上沿用手工制茶,上世纪80年代初有了珠茶炒干机,逐步发展制茶机械化。1984年,东阳产的精制珠茶,荣获第二十三届世界优质食品金质奖。

烘青:以其芽叶肥壮、汁浓味醇闻名杭州市场,蟠松茶曾列入杭州市开头盘茶叶名单,制作工序分杀青、揉捻、烘焙三阶段。

红茶:解放前曾大批量生产,解放初已无红茶生产(现和品红品牌红茶又打开了发展红茶新局面)。分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工序。

乌龙茶:介于红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有摇青、炒青、揉捻、烘干等工序。

眉茶:初制产品称长炒青,形似眉毛,制作工艺为杀青、揉捻、炒干,主要外销。

东白名茶:在清明谷雨间,按一芽一叶至二叶初展标准采摘,先经摊青,再进行杀青轻揉、炒二青、复火等工序制作而成,滋味甘醇鲜爽,回味持久。东白春芽和太白顶芽在省地历届名茶评比中多次获奖,1985年双双通过部级鉴定。

龙井茶:1985年聘请西湖梅家坞技师,当年在东白山茶场试制的部分龙井茶销往北京,获好评。以当地木禾茶良种茶树芽叶作原料,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标准芽叶,摊青、青锅、辉锅等工序炒制而成,具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等特色。

毛峰:一芽二叶初展,有杀青、揉捻、烘干等工序,保持成茶色泽翠绿,白毫显露,香味芳郁带板栗香,冲泡后芽叶成朵、汤色嫩绿、滋味鲜醇。

茉莉花茶:用烘青加工精制成花茶茶坯,再用茉莉花窨制而成。

佛教对浙江茶叶和茶文化的影响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经魏晋南北朝、隋唐的发展,始终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一席之地。而浙江地处东海之滨,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美誉。由于其自身的气候土壤条件十分适宜茶树的生长,因而产茶历史悠久,名茶甚多。西湖龙井、安吉白茶、顾渚紫笋、天目青顶、婺洲东白等等都是中国茶叶中的上等佳品。而唐代诗人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诗:茶》写道: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可见,茶叶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浙江茶叶作为中国茶叶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浙茶备受佛教推崇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但当时中国人并不理解其本质,而把它与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相混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兵燹战伐,中原动荡,人民生活朝不保夕,佛学思想容易为广大劳动人民所接受,荏弱之民,多皈依而祈福,高明之士,则避世以理穷。佛教开始发展,各地大建佛寺。唐代诗人杜牧诗云: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以浙江来说,东晋时佛寺的创建就盛极一时,著名的如杭州灵隐寺、玉泉寺、宁波的阿育王寺等吴越国不断大兴寺庙,广凿石窟造像,雕刻佛经,建造佛塔,尤其是首都杭州,苏东坡曾有西湖三百六十寺之说,可见当时佛寺众多,所以,后来就有佛国之称。随着佛教的盛行,它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需求增多,浙茶也开始进入佛教信众的修行中,浙茶之所以受到佛教的推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坐禅的需要

自释迦以来,佛教重要修行方式之一便是坐禅,坐禅要求静坐、敛心,达到心无杂念,万相皆空。其姿势要求大腿叠于大腿上,挺直脊梁骨,颈稍屈于前下方,气沉于下腹部,静静地呼吸,目光散视或集中于某一固定物坐禅还要备受煎熬,腿子酸痛,蚊虫叮咬,禅七的疲竭,寺院的拘限,尤其令人难受的是,每天花费九到十五个钟头的时间思索同一个问题带来的那种难以的沉闷乏味一般的僧侣无法坚持,就连高僧大师们也很难支撑下去,故寻找一种既符合佛教戒律,又可以消除坐禅带来的疲倦的饮料也属必然,正好茶性苦寒,具有破睡驱眠,去烦解渴的功能。陆羽《茶经》中曰: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本草纲目》也谓其可去痰热、止渴、令人少睡,有力悦志。明朝顾元庆的《茶谱》则说得更为全面合理: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浙江茶叶在这方面功效也很独特,以瓯地茶为例,《江逸志》云:瓯地茶,雁山为第一,去腥腻,除烦恼,却昏散,消积食可见,茶叶本身的性能决定了浙茶十分适合作为坐禅的用茶。

2、延世长生的需要

僧侣喜爱喝茶,除提神醒脑外,还将饮茶作为养生之道,长寿之法,其实,这是佛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受到道教养生思想影响的缘故。道教养生的目的是长生不老,羽化登仙,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借助一种物质媒介来实现。于是,茶叶成为了最合适的对象。因为道教起先用的金石类药物价钱昂贵,而且十分危险,茶叶却相对便宜交全,易于服食道教的饮茶习俗及思想也感染了佛教。《茶经七之事》载云:宋释法瑶,姓杨氏,河东人水嘉中过江,遇沈台真,台真在武康小山寺,年垂悬车,饭所饮茶。永明中,救吴兴,礼致上京,年七十九。通过该则史料强调的便是茶对于台真长寿所起的作用,即常饮茶有延年益寿之功效。《南部新书》也载有这样一则故事:人中三年,东都进一僧,年一百一十岁,宣皇问:服何药至此了僧曰: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性本好茶,至处唯茶是求或出,亦日过百余碗,如常日,亦不下四五十碗,此则故事中,僧侣凭饮茶年龄可达到一百一十岁上述记载可说明,僧侣们十分相信茶能延年益寿。日本的荣西禅师以《吃茶养生记》作为其著作的名称,则更清楚地表述了这一倾向。他在开篇写道:茶者,养生之仙药也,延龄之妙术也;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也;人伦采之,其人长命也。天竺唐上同贵重之我朝,日本曾嗜爱矣,古今奇特之仙药也。正因为如此,僧侣们把饮茶作为每人必修课之一,大多寺院都有专职茶事活动的僧侣。

3、宗教仪式的需要

在佛教看来,茶是禅定入境的必备之物,是佛教徒的精神寄托,甚至可通鬼神。因而,浙茶在佛教中还常被作为供佛祀品,与宗教活动自接联系起来。据明代李日华《紫桃轩杂缀》记述:普陀老僧,贻余小自岩一裹,叶有自茸,溣之无色,徐饮觉凉透心腑,僧言:本岩岁止五、六斤,专供(观音)大士,僧得啜者寡矣。由此推断,当时,普陀山茶人部分用以供佛,而不是日常生活饮用在这一点上,浙茶的文化、社会功能已远远超过了它的自然使用与药用功能,它已成为了沟通人神观念的桥梁,故有时佛前供茶还会出现所谓的灵异,现象。据日天台宗大云寺主成寻(公元1011至1081年)在《天台五台山记》中记述: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五月十九日戊辰参石桥,以茶供罗汉五百十六杯,知事僧惊来告。茶八叶莲花纹,五百余杯有花纹小僧(成子本人)实知罗汉出现受人师茶供,现灵瑞也。进一步神话化了浙茶与佛教的关系。

4、茶禅一味

然而,浙江茶叶和佛教的真正结合不仅仅在于其自然药用功能和社会功能,更重要的是,禅宗的出现使佛教与茶找到了相通之处。禅宗讲究见心成佛,以心悟道相传。有一次大会上,释迎牟尼佛不回答大家的问题,只拈花示众,众人不得其解,惟有迦叶微笑会晤,得佛陀心传。此则广泛流传的佛教故事体现的正是所谓的明心见性,强调自身的领悟。《景德传灯录》中也记载道:吾之法门,先佛传授,不论禅定精进,惟达佛之所见即心成佛,心佛众生,菩提烦恼,名异体一。修心养性在禅宗中有很高的地位,恰好品茶也需要交详静谧的心境,故饮茶之所宜者十三,一无事,二佳客,三幽坐,四吟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酲,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赏鉴,十三文憧。并且碾茶过程中的轻拉慢推,煮茶时的三沸判定,点茶时的提壶高注,饮茶过程中的观色品味,都提倡清心、静心。而茶人们也希望通过饮茶,根除烦恼,提高精神境界这些与禅道中心刚好一致。此外,茶之为饮,最宜精行简德之人。是说茶适合于品德优异的人饮用,又表明茶性本俭之意。茶质量尽管有高下之别,但社会各个阶层都能享用相应等级的茶。一些帝王推行节俭之风,特意下诏在他死后选用俭朴的祭品,其中就包括茶,如南齐世祖武皇帝遗诏:我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但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而佛教生活中有不杀生,不邪淫,不妄语,不偷盗,不饮酒五戒,又有不吃荤过午不食的例规,这正好与俭相合。因而,许多佛僧把参禅与品茶并举,有的甚至认为品茶即能悟道。唐代皎然和尚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道: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清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显然,在皎然的眼中,只有保持心神清静,才可通佛之心,若故意去除烦恼,便不是佛心了。同时,禅宗主旨的静心、自悟,也贯彻到了中国茶道之中。日本的千利休则更加深刻地揭示了茶道本意在于禅的普遍意义,佛之教便是茶之本意。汲水、拾薪、烧水、点茶、供佛、施人、自啜、插花、焚香,皆为习佛修行之行为。千利休有这种观念,这是因为日本佛教来自中国,而禅是中国化的佛教,它不似印度佛教原义,认为今生水不得解脱,惟有人堂才是出路,而是主张顿悟。从茶中找到精神寄托,也是一种悟。所以说,饮茶即可得道,茶中有道,佛与茶便连结起来了。总之,茶中有禅,禅中有茶,茶味禅味木为一味浙江茶叶是中国茶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而然受到了僧人们的喜爱,成为参禅时常用的饮料,饮茶之风也随之传遍了各个寺院。

饮茶是一场修行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饮茶是一场修行》内容,感谢阅读!

喜欢喝茶,喝茶的时候总会想到一个佛家流传甚广的故事,说的是神秀跟六祖的对话,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六祖说的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很多人都觉得后者是悟了佛家空之要义,值得钦佩学习。可我却觉得,前者更加适合大众,尤其对于爱茶人士来说,多学前者,可以领会到更多人生至理。

前者提倡的是“做”,后者境界或者更高一些,可是立足的是一个“空”字。世界上从来都不存在生而为圣的人,任何一个人想要修出高洁的人品,敦厚的性情以及超凡的感悟,都需要修行。比如喝茶就是一种修行,一种洗涤内心,感悟本真的修行。

时时品茶,就是时时拂拭内心,从茶的苦到甜,从心情的浮躁到淡然,一杯茶饮到白水,于自己而言便是完成了一次虔诚的修心之旅,这个旅程中,没有任何说教,自然而然的便会想通很多事,懂得很多佛家要义。

禅宗讲的是顿悟,安安静静的饮茶,不经意间就会迎来顿悟的机会。要舍得花费时间喝茶,舍得在喝茶的时候反省自身,反省的越多,思考的越多,对自身的了解就越通透,对自身命运的把握就会越自如。修行是对自身的不断完善,当徐徐为之。徐徐品茶,心境一如清风明月,从容淡泊,至真至善,这便是修行的意义。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饮茶是一场修行》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茶业法规之合同场法


合同场法[Contract-concludingplacedecree]亦称政和茶法。宋代茶法之一。

政和二年(1112)五月,由宰相蔡京制定颁行,共四十一条,二千余字,是完整保存至今的中国最早的一部茶法。其核心内容是置合同场于产茶州军,而合同簿给予京师都茶场。即太府寺每印造茶引三百道.置一合同簿,由监押官员送往都茶场,控制茶引的发售、登记、批凿,及茶引抹毁等事项,以都茶场通过合同簿控制产茶地区合同场。

与此相配套,合同场法共包括八方面内容:水磨茶法,园户、茶商自相交易法,茶商请弓l贩卖法,长短引法,茶价确定法,蜡茶通商法,笼筇法,赏罚条例。其中有十八条专门涉及告赏及惩罚,针对园户、茶贩、场务官吏、公人、牙侩及保人等,各自有法可依,违法予以严惩。在户部太府寺榷货务都茶场这一茶事管理体制下,此法规定,诸路产茶州军,各置合同场,以每岁产茶及四十万斤以上处,差文武官各一员监场。南宋初,产茶州军专置监官的合同场凡十八处。

建炎三年(1129),户部尚书叶份请罢专职监官,州委在职官一员,县委知县兼管。绍兴五年(1135),仅江西路的洪州、江州、兴国军,湖南潭州等地的合同场硕果仅存。至绍兴十八年,在福建著名的建茶产地建州复置合同场,此后为就近出纳茶货的方便,在三榷务所在地的临安、建康、镇江也设置合同场。从总的情况看,南宋专设监官的合同场已远比北宋减少得多。合同场法总结了禁榷和通商法的经验而制定,其实质乃官方专卖体制下的部分自由通商,收到了公私两便的效果。

此法颁布后五年间(1112~1116),茶息高达一千万缗,平均每年二百万缗,比绍圣年间(1094~1098)年均八十万缗有了大幅提高;这一数字还未包括增幅更大的茶税。但由于蔡京一伙的把持弄权,茶法朝令夕改,后来蔡京又推出所谓对带法、循环法等,对中小茶商进行无偿掠夺。大茶商则与场务官吏勾结,狼狈为奸,上下其手,骚扰园户。这种腐败之风,最后成为诱发方腊起义的导火线。

合同场法比起榷茶制,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在南宋,经改进后称为都茶场法而奉行不悖,对后世的茶法亦产生了深远影响。

浙江:龙井问茶


■文海实验学校406班张浥尘

“我们好久没有去龙井玩了,现在正是采茶的时候,去那玩玩怎么样?”星期天上完少年宫兴趣班,我们便在爸爸的建议下直奔龙井。我好想看看传说中“很贵很贵”的珍品——清明时节的龙井,长什么样?

找到一家茶室坐下来,服务员就端上来一壶茶和几只玻璃杯。看她熟练地用勺子从茶叶罐子分出些茶叶,大约有十几片,放进杯中,用热水冲泡。

顿时,茶叶在水中一起一伏,仿佛是调皮的鱼儿在河里钻上钻下,好看极了。遇到热水的芽叶舒展了,直直地漂浮在水面上。接着那浓浓的茶香就飘了出来,悠悠的香味弥漫了整个屋子。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一股清香沁人心脾。

“嗯,百闻不如一见啊,不愧是名茶。”我心里暗赞叹着,便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大口。

“哇!”我一下子全吐了出来,太烫了。

爸爸在一边偷偷地笑,“这么猴急干什么!这可是上好的龙井啊,要慢慢地品!”

爸爸说着,端起杯子,轻轻地转动三圈杯子,再把杯子举到鼻子底下闻闻,然后放到嘴边,对着杯沿轻轻地吹几下气,轻轻地啜上一口,闭着眼睛,感受着。

真的这么好喝吗?我学着他重复着那套动作。呷了一小口含在嘴里,细细地品尝,等到咽下去的时候,奇怪,居然还有一股甜丝丝的味道!我又呷了几口,苦中带甜的滋味慢慢溢出来。

“爸爸,这茶真的很不错。”

“哈哈,又学了一招吧。其实……”爸爸又想说什么呢?我急忙接着他的话“做什么事情都要静心,细心,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瞧,我都学会抢答讲道理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