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盐豆子芝麻茶

发布时间 : 2021-12-30
芝麻泡绿茶 盐茶叶水 盐和绿茶

芝麻泡绿茶。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姜盐豆子芝麻茶”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姜盐豆子芝麻茶”相关知识!

姜盐豆子芝麻茶[Ginger-salt-bean-sesametea]:亦称六合茶、岳飞茶。民俗茶饮。流行于湖南岳阳、湘阴、汨罗等地。因用姜、盐、黄豆、芝麻、茶叶和开水六物混合制成,故名。

据传始于南宋绍兴年间,岳飞带兵来到湘阴,岳家军由中原来到江南,水土不服,军中疫病流行,士气低落。岳飞平日喜读医书,且颇通医道,他根据茶能消食、姜能驱寒的功能,便嘱部下把含盐的生姜、黄豆、芝麻和茶叶等熬汤,送军士服用,果见神效,很快恢复了战斗力。消息传出,军营周围百姓纷纷仿效。从此姜盐豆子芝麻茶就在当地流传,遂成习俗,人称岳飞茶。其制法是将炒黄豆、擂生姜、少量食盐、芝麻、茶叶放在一起,用沸水冲泡,称姜盐豆子茶。若单放芝麻和茶叶者,称芝麻茶;也有姜加茶叶、花生加茶叶、豆子加茶叶者,谓之姜茶、花生茶、豆子茶。湘阴人热情好客,不论远道来客或街坊近邻,只要在主人家坐定,主人便端茶敬客。一杯热茶在手,主客开始聊天,主人殷勤添茶,直到客人再三申明不能再饮,主人就不再斟添。这时,客人手掌拍打杯口,将茶料倒入口中吃掉。

cy316.com编辑推荐

岳飞巧制姜盐茶


湖南湘阴县位于南洞庭湖之滨,这里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楚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所投的汩罗江,就位于距离县城三十多公里的地方。此外,此地出产之物与“岳”字有特殊渊源,该地不仅有著名的岳州窑,还有一种名为“岳飞茶”的特产。“岳飞茶”实际上是一种用姜、盐、豆子等材料制成的茶饮,因而在当地也称之为“姜盐茶”。

当代专门从事研究茶与人体健康的曹进教授在其所著的《湘阴茶略考》中有这样的记载:“湘阴的民俗学家及民众一致认为,姜盐豆子茶系岳飞所创,故又名岳飞茶。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被朝廷授予镇宁崇信军节度使t带兵南下至汩罗营田镇,准备与杨么领导的农民军作战。岳家军多来自中原,驻军江南后因水土不服,士兵中腹胀、溏泻、厌食和乏力的病人日见增多,影响了军队的作战能力和士气。岳飞平日喜读医书,他见该地盛产茶叶、黄豆、芝麻、生姜,便嘱部下熬含盐的姜、黄豆、芝麻茶饮。果然,军中疾病大为减少。军营周围的百姓依法炮制,从此在湘阴流行开来”。姜盐茶因其具有开胃健脾,驱散风寒,强身健体的特殊功效,至今在湘阴县的众多家庭中仍然饮用。

然而,现存史料显示,早在唐朝时,就开始出现了姜盐茶。唐人薛能在其《茶诗》中写道:“盐损添常戒,姜宜著更夸”。这是唐人使用姜和盐进行煎茶的明确文字记载。由此可知,姜盐茶并非南宋岳飞发明。北宋文学家苏轼在他的《和寄荣》一诗中也提到过姜盐茶:“老妻稚子不知爱,一半已人姜盐煎”。由此推断,北宋时期也行有姜盐煮茶之风,据传苏轼还曾用姜盐茶治愈了宰相文彦博的顽疾。而南宋名将岳飞所制的姜盐茶只是除了在茶中放人姜盐外,又放人黄豆、芝麻罢了。煮茶和以姜盐,味道如何暂且不论,但从中医学理论而言,确实是具有一定道理的。茶性属寒,而姜性属热,一寒一热,按照中医学的理论来讲,正好阴阳调和。南宋名医杨士瀛的《医说》中,就有利用姜茶治痢的药方,其药理作用正是于此。

茶为民用 等于米盐


茶与文人雅士结上缘,有了文人茶道;茶入佛门,有了禅宗茶道;茶融入市井,与平民百姓打成一片,于是便有了中国特色的市井茶道。

市井饮茶之风,起自于唐宋,一直持续到现今,形成了具有平民化色彩的茶道。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在《议茶法》中说: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由此可见,早在一千多年前,茶在百姓生活中就已经成了像粮食和盐一样不可须臾离开的必需品。另一位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还把茶列入了老百姓开门必需的八件事,他在书中记道:开门八件事:柴、米、油、盐、酒、酱、醋、茶。

到了元代,八件事被砍去一酒字,变成了七件事,茶在百姓生活中的地位依然没有改变。元杂剧《刘行首》第二折中唱道:叫你当家不当家,及至当家乱如麻。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后两句话流行至今,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成了老百姓的治家格言。无论宋代的八件事,还是后世的七件事,茶是不可或缺的,这正是中国茶道赖以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老百姓过日子离不开茶,文人骚客也不能不食人间烟火。明代画家唐伯虎在穷困潦倒时,就尝到了没有茶的日子是多么痛苦。他在《除夕口占》中自嘲道: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暮清淡无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大年三十,由于无米无茶,屋子里冷冷清清,这位得意时点秋香的唐伯虎只好溜到山后寺庙里去看梅花了。可见茶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

茶和盐的传说


一个漂亮而真诚的藏族姑娘曲珍拉姆爱上了猎人道登,曲珍拉姆和道登属于俩个不同的部落,这俩个部落的酋长前辈结下过世仇,俩个部落之间经常打仗。曲珍拉姆的后母是个非常狠毒藏族女人,她千方百计地破坏这一对青年男女的关系。几经陷害,都没有得逞。最后,他指示自己的亲儿子设计杀害了勇敢的青年猎人道登,可是在族人为猎人道登举行火化葬礼的时候,怎么也烧不化道登的尸体。藏族姑娘曲珍拉姆不顾一切的前去送葬,看到这个情景,毅然脱衣跳进火堆中,这一对情人立刻焚化成灰烬。

狠毒的后妈还不让他们俩埋在一起,硬把骨灰分成俩半埋在大河的俩岸上。但是,刚埋下河岸上就长出俩棵大树,这俩株大树跨过河岸,合抱在一起。狠心的藏族女人又命令把大树连根拔起,烧成灰,到进河里让洪水冲走了。一部分大树的灰沿大河流淌到汉人地区,变成了茶树,一部分大树的灰沿大河流淌到藏民地区,变成了盐湖。从此,藏民吃饭的时候,总是离不开茶和盐。以后,藏族人们永远离不开茶和盐,人们永远忘记不了这一对忠贞相爱的青年恋人。

中华趣姓“油、盐、酱、醋、茶”


人世间到底有没有姓盐的和姓酱的?他们的姓氏又是怎么来的?这是很多人最为关心的话题。昨天,记者与公安部公民身份查询机构及有关部门联系上,在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下,油盐酱醋茶姓氏大调查活动有了突破性进展,全国范围内的绝大多数油盐酱醋茶都被找到。

油根据有关部门统计,以上姓氏中,第一姓氏油姓在江苏全省共有7个人,其中3个男油子、4个女油子,年纪最大的女油子在苏北灌南,今年69岁,年纪最大的男油子在南京,今年43岁(其女儿今年15岁)。

盐具有重大进展的是该报在持续几天的寻找中,终于从江苏省约8000万人口中找到了13个盐罐子,其中五男八女,年纪最大的在苏北睢宁县,是个90岁的老太太,而年纪最小的盐罐子则生活在江苏丹阳,是个今年刚满7岁的女童。

酱其实,根据本次活动开始前的预测,在上述姓氏中,最难找的就是姓酱的,但这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居然在其他省份总共找到了14个人,这六男八女分布在云、贵、川、鄂、豫地区,分属汉、苗、侗、白4个民族。仔细一找,竟然找出这么多的酱,让人看了瞠目结舌。而更让人吃惊的事情还没完,在酱姓人中,湖北省随州市竟然有两个同名同姓者酱豆腐,一个1983年出生,一个1985年出生,两人出自同一个村,估计酱豆腐在当地是道名小菜。

醋在醋姓的寻找中,其结果与前期调查的结果相一致,南京河海大学的醋院科和南京理工大学的醋波涛占据两席,全省再也找不出第三人。看来,除了酱,醋姓在江苏全省最为金贵了。

茶继发掘出南京城里的六朵茶花后,放眼全省,我们竟然找出男男女女总共107朵茶花,并且分布苏南、苏北各地区,据初步了解,多数是云贵地区嫁到江苏来的茶花女。

另外,最新一期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编辑部也梳理了中华民族姓氏。2007年1月13日,陕西省泾阳县埝口五村。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马宏杰指挥几十位村民拍集体照。因为这些村民都姓第五。第五这个姓其实并不鲜见,古时候从第一到第八都是姓氏,《百家姓》中的最后8个字就是第五言服、百家姓终。

中国人姓氏中有趣的很多,比如柴、米、油、盐、酱、醋、茶。为了找到姓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朋友,编辑部派了好几个摄影师分头去河南、山东、江苏、山西、云南等地。姓油的是位老汉,摄影师请他拿着一桶油拍了一张照片。姓醋的是位小伙子,摄影师为他拍了抱着醋坛子的照片后,还同他合了一个影,以纪念找他的艰辛。盐姓朋友找的过程很曲折,最终在上海找到一位姓盐的时尚女孩。连许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的酱姓朋友,最后也找到了。虽然寻找他们很辛苦,却充分体现了中华姓氏的奇妙。

炎陵发现300年“茶盐古道”


图为“茶盐古道”。

近日,炎陵文物部门在该县大院农场境内的湘赣边界处发现一条建于300年前保存完好的清代“商业通道”。

古道起始点为炎陵县石洲乡青石村,然后经该县大院农场、大院江西坳以及湘赣交界处的赵公亭,到达江西井冈山遂川县大汾镇,总里程约为150公里,其中,在大院江西坳此路另一分道可以直接通往井冈山。据了解,通道修建年代为明末清初1663年—1665年之间,为当时朝廷组织修建,起初修建时为泥路。1883年左右,大院一位叫成启昌的富商捐资将道路砌成了石头路。

目前,整个古道保存良好,古道由近1亿块石板、石块铺就而成,石板、石块或大或小,或方或长,取材皆为当地山石,山石经过加工,道路十分平整。整个古道都在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的群山峻岭间蜿蜒穿行,周边为一望无际的原始次森林,空气清新,此外,沿途还有杜鹃花海、珍稀树木、高山草甸、高山湿地等秀美风景。

炎陵县大院境内保存完整的“茶盐古道”。

炎陵县文物局负责人介绍,“茶盐古道”一直以来是湘、赣、粤三省的主要交通要道。当时,炎陵县周边地区的人通过肩挑人扛将当地的茶叶、石灰等土特产品从古道运到江西、广东贩卖,然后,又从广东运回食盐等物资。“因全靠人工挑重,来回一趟行程都在半个月以上,‘茶盐古道’之名因此而来,可以算是当时连接在三省的一条重要商业通道”。

另悉,“茶盐古道”因位于湘赣边界,连接贯通井冈山、炎陵县等县市,在大革命时期,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各个构成部分之间取得联系的“红色通道”,毛泽东、刘伯承、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此道路上留下“脚印”,目前,大院农场境内古道旁还存有三四余处红军当年战斗过的土垒战壕。(长沙晚报)

重庆南山发现川黔“盐茶古道”


说起古代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大部分人第一个就会想起著名的“茶马古道”。但实际上,重庆往东的重重大山里,还有一条不逊色于茶马古道的交通要道,那就是川黔盐茶古道。近日,几名资深地理爱好者在南山老厂附近发现了古道的遗迹,沿着遗迹行进,探寻出了这条古代交通要道的原貌。老厂古道到底通哪里?

“南岸老厂,隐藏着一条几百年历史的川黔盐茶古道。这是古代重庆乃至整个四川的对外交通要道,重要性可堪比"茶马古道"。如今这条古道情况如何?最远能通到哪里?无人知晓。”4月11日,网友“我爱南岸”在新浪微博上发布的这条帖子,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关注。

在随微博晒出的照片中,只见满眼葱茏的绿色植物中,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石板路。石板已被岁月打磨得相当光滑,可见其历史悠久,“我爱南岸”表示,这条路就是曾经兴盛一时的“川黔盐茶古道”遗迹,是在南山老厂的老街发现的,目前已经少有人烟。

“我们准备沿着这条路进行探访,看它到底能走到哪里。”在微博中,“我爱南岸”说。

马背上的“盐茶辉煌”

“川黔盐茶古道”是一条怎样的道路?记者查阅了相关资料。据《綦江县志》等资料记载,数百年前,贵州、云南从四川等地运进盐、布等生活必需品;而重庆、四川又从云贵输入茶叶,一来一往,就形成了这样一条横贯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的商路,主要通过马帮和人力来完成运输任务,也就是如今所称的“川黔盐茶古道”。

这条古道位于哪里?据《綦江县志》记载,这条道路由古剑进入綦江境内,途经马垭—鱼梁—柑子垭—幺塘等驿站,最后从现在的綦江东溪古镇进入贵州境内。但从重庆主城到綦江这一部分,早已淹没在历史的烟尘中。

这条古道有多重要?重庆文化名人张老侃告诉记者,川黔盐茶古道的重要性,可与闻名全国的“茶马古道”比肩。“古代四川盛产盐,但缺茶叶;云贵地区盛产茶叶,但不产盐,双方需要交换茶和盐,所以就有了这条"盐茶古道"。”张老侃说,当时贩盐的马帮从四川自贡等地区出发,翻过重庆和贵州的重重大山,这条路连接着四川、重庆和云贵地区,甚至两广地区的交通与贸易。不光是盐和茶,还有布匹、粮食等生活必需品,都通过这条道路转运。

南岸老厂曾马帮云集

虽然綦江到贵州的路段见于史载,但主城南山上这条被荒草掩埋的道路,是否与盐茶古道有关?近日,记者也来到南山老厂,寻找古道的全貌。

“古道?老厂有好几条,你要找哪个?”在老厂街道上,记者随机询问了几位老人,都告诉记者,老厂曾是数条古道交汇之处,其中“我爱南岸”找到的那条是主干道,入口位于泉山垭附近;而另一条现存的古道遗迹则位于炮台山附近,是一条支路,沿着它走最终也会抵达泉山垭的那条主路;而重庆人所熟知的黄桷古道,也是泉山垭这条古道的延伸。

老厂为何会有这么多条古道?当地一些上年纪的居民告诉记者,这里就是古代“盐茶古道”的一个重要中转站。“听老人说,这条路以前都是马帮在跑,马帮到重庆后会找地方转运货物、休息,老厂到黄桷垭一带就是中转站。”住在老厂老街的胡先生告诉记者,马帮在老厂休息后,会沿着黄桷古道下山,直抵海棠溪码头,货物再从码头装上船只,运往对面的储奇门,或顺江而下出夔门。

按照居民的指点,记者来到泉山垭古道口,只见大部分路面都已荒草萋萋,杂草几乎将石板路淹没,只余下一条细细的路面通往远方的山中,看不到尽头。询问周边的居民,均表示没有走完过这条古道,“沿着这条路至少能走到界石,再远就不清楚了,听老人说可以一直走到綦江,然后下贵州。”

民谣暗藏驿站路线图

5月4日,记者联系上“我爱南岸”,她告诉记者,自己和其他几名网友已经完成了对古道遗迹的探访,“顺着这条路一直走到了巴南区的安澜,因为前两天突然遇到暴雨,再往前的路段就没有继续走了。”“我爱南岸”说,尽管这次只走了一部分,但据当地老人介绍,这条路可以一直通往綦江,甚至穿过綦江直下贵州。

在采访中,“我爱南岸”向记者展示了当地老人传唱的一首民谣:“储奇门过—海棠溪,抬头望见—百斗梯,三个牛儿打架—鹿角场,鹅石板盖铺盖—界石……”。

“这首民谣是当年马帮传唱下来的,唱的就是盐茶古道沿线各个驿站的位置,把这些位置串起来,就是一条盐茶古道路线图。”“我爱南岸”说,这首民谣由于年深日久,流传下来的部分已经不完整了,但它最后一句是“走起走起到贵州”,可见确实是川黔盐茶古道的路线。

呼吁保护盐茶古道最后的遗迹

川黔盐茶古道,曾有过怎样的繁华岁月?据老厂居民胡先生回忆,“以前老厂到处都是铁匠铺和客栈、货场,都是为马帮服务的,因为这里铁厂多,所以这一带就得了个"老厂"的地名”。

“盐茶古道对重庆的意义很大,它是重庆与云贵地区联系的主要通道。”巴渝文化研究者范时勇先生介绍说,著名的“茶马古道”并不经过重庆,而云贵等地缺乏大江大河,走水运无法过去,因此,通过马帮走这条盐茶古道,就成了重庆与云贵相联系的主要方式,特别是明清两朝,是这条古道的繁盛时代,贸易量很大。

“可惜,这条商道主要是民间开辟、民间维持的,因此见于史载的记录不多,也就难以得到更好的保护。”范时勇先生说,由于时代变迁,这条古道很多地方已经被杂草淹没,甚至被现代公路、建筑所截断,目前急需保护,“现在还能找到路基,再过一两代人,可能就找不到痕迹了。”

“这次探访,只走到了安澜,还没有离开巴南区,下次我们准备继续走下去,从安澜至少走到东溪,然后再寻找下贵州的路。”“我爱南岸”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引起社会的注意,保护这条古道最后的遗迹。

老厂深山里掩藏“盐茶古道”


说起重庆对外沟通的要道,大部分人第一个就会想起朝天门码头的航船,但实际上,重庆往东的千重大山里,也蜿蜒着一条不逊色于长江水运的交通要道,那就是川黔盐茶古道。近日,网友在重庆南山老厂附近发现了这条古道的遗迹。

“沿着曲折的山路,上山走好几百米,又下一个山坡,古道便出现在眼前。仿佛进入另一个时空。”近日,网友“我爱南岸”在新浪微博上贴出了一张照片,照片中郁郁葱葱的林木,掩映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小路的路面皆由石板铺就,从照片上看,石板磨损十分严重,几乎与周围的灌木丛融为一体。据“我爱南岸”说,这就是曾经兴盛一时的“川黔盐茶古道”遗迹,是在南岸区老厂的老街找到的,目前已经少有人烟。

这条帖子发布后,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好奇心,大家纷纷表示要到老厂去实地勘察一番,网友“李雷和韩梅梅一起加班”问:“有没有这么神奇哟?几百年前的路现在还留得下来?”网友“国产凌凌Ⅷ”则问道:“盐茶古道?我怎么不知道重庆还有这么条路?”网友“就是柚子”则称,要顺着这条路,可以一直走到綦江。

这条几乎被草木淹没的古道,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重庆文化名人张老侃告诉记者:川黔盐茶古道,是古代重庆,乃至整个四川的对外交通要道,重要性可与闻名全国的“茶马古道”比肩。“古代四川盛产盐巴,但缺茶叶;东南地区盛产茶叶,但不产盐,双方需要交换茶和盐,所以就有了这条‘盐茶古道’。”张老侃说,盐茶古道纵贯川黔两省,当时贩盐的马帮从四川自贡等地区出发,走过重庆和贵州的重重大山,连接着东南、中原各地和四川、重庆的交通与贸易。“不光是盐和茶,还有布匹、粮食等生活必需品,都通过这条道路转运。”张老侃说。

隐居在老厂深山里的“盐茶古道”


说起重庆对外沟通的要道,大部分人第一个就会想起朝天门码头的航船,但实际上,重庆往东的千重大山里,也蜿蜒着一条不逊色于长江水运的交通要道,那就是川黔盐茶古道。近日,网友在重庆南山老厂附近发现了这条古道的遗迹。

沿着曲折的山路,上山走好几百米,又下一个山坡,古道便出现在眼前。仿佛进入另一个时空。近日,网友我爱南岸在新浪微博上贴出了一张照片,照片中郁郁葱葱的林木,掩映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小路的路面皆由石板铺就,从照片上看,石板磨损十分严重,几乎与周围的灌木丛融为一体。据我爱南岸说,这就是曾经兴盛一时的川黔盐茶古道遗迹,是在南岸区老厂的老街找到的,目前已经少有人烟。

这条帖子发布后,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好奇心,大家纷纷表示要到老厂去实地勘察一番,网友李雷和韩梅梅一起加班问:有没有这么神奇哟?几百年前的路现在还留得下来?网友国产凌凌Ⅷ则问道:盐茶古道?我怎么不知道重庆还有这么条路?网友就是柚子则称,要顺着这条路,可以一直走到綦江。

这条几乎被草木淹没的古道,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重庆文化名人张老侃告诉记者:川黔盐茶古道,是古代重庆,乃至整个四川的对外交通要道,重要性可与闻名全国的茶马古道比肩。古代四川盛产盐巴,但缺茶叶;东南地区盛产茶叶,但不产盐,双方需要交换茶和盐,所以就有了这条盐茶古道。张老侃说,盐茶古道纵贯川黔两省,当时贩盐的马帮从四川自贡等地区出发,走过重庆和贵州的重重大山,连接着东南、中原各地和四川、重庆的交通与贸易。不光是盐和茶,还有布匹、粮食等生活必需品,都通过这条道路转运。张老侃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