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饮茶习俗

发布时间 : 2021-12-30
新加坡绿茶 常饮茶的好处 饮茶的讲究

新加坡绿茶。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新加坡的饮茶习俗”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新加坡的饮茶习俗”相关知识!

新加坡在世人的眼中以不仅仅是旅游观光的城市。其在食文化方面,尤其饮茶文化有其独特的一面。新加坡特有的长茶(strechedtea)已成为观光客十分欣赏的一种民族表演艺术。

所谓长茶是把泡好的红茶加牛奶,然后泡茶人把奶茶倒进罐子里。泡茶人一只手拿着盛满奶茶的罐子,另一只手拿着空杯子,两只手的距离约在一米之间,开始倒茶。如此来回须7次。在来回倒茶的过程中,奶茶是不允许外溢的。由于长茶的杯子相当大,喝起来相当过瘾,喝茶者边品茶,边欣赏精彩的倒茶,心情也会变得轻松。在新加坡喝茶和在英国却不一样。在英国喝茶是以茶为主,佐以一些饼干和小三明治。而在新加坡喝下午茶则是以吃为主,茶的好坏却不十分重要。许多观光饭店提供的下午茶,均以自助式点心为主,从印度式的煎蛋饼到中国的广式点心,花样繁多。即使是在五星级宾馆喝茶,也常常会用茶叶袋泡的大壶茶来待客。

中国茶近年在新加坡也十分显眼。一些专营中国茶的茶村、茶馆常常顾客盈门。新加坡的喝茶族并不只是两鬓斑白的老人,似乎更多的是一些年轻人,他们常常三五成群或成双作对,借喝茶谈些公事和松弛一下自己的身心。由于到新加坡的日韩游客较多,会做生意的茶室还专门提供一些日韩客人喜欢的茶叶。每到黄昏降临,新加坡街头和茶室就会慢慢热闹起来,成为街头一景。

茶文化精选阅读

饮茶史——饮茶习俗的普及


陆羽《茶经六之饮》记: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茶经》认为当时的饮茶之风以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及湖北、重庆一带最为盛行,形成比屋之饮,即家家户户都饮茶。特别随着陆羽《茶经》的问世,进一步推动了饮茶风俗的普及。

中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载: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狭,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穷日竟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入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封演认为禅宗促进了北方饮茶风俗的形成和传播。唐代建中以后,中国的茶道大行,饮茶之风弥漫朝野,穷日竟夜,遂成风俗,且流于塞外。

晚唐杨华《膳夫经手录》载:至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以后盛矣。杨华认为茶始兴于玄宗朝,肃宗、代宗时渐多,德宗以后盛行。

中唐以后,不仅中原广大地区饮茶,而且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也饮茶。甚至出现了茶铺,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买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封氏闻见记》卷六)

《旧唐书》卷一七三《李钰传》: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既祛竭乏,难舍斯须,田闾之间,嗜好尤甚。茶于人如同米、盐一样不可缺少,田闾农家,同样嗜好。《膳夫经手录》也云: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也,可见茶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

由上可知,中国人饮茶习俗普及于中唐。中唐以后,饮茶日益发展,越来越普遍。

宋代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繁盛。梅尧臣《南有嘉茗赋》云:华夷蛮貊,固日饮而无厌;富贵贫贱,匪时啜而不宁。李觏《盱江集》卷十六定国策一O载:君子小人靡不嗜也,富贵贫贱靡不用也。徽宗赵佶《大观茶论》序云: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熏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顾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吴自牧《梦梁录》卷十六鳌铺载: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宋代始,茶就成为开门七件事之一。

饮茶习俗的形成


陆羽《茶经六之饮》也称: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俞间,以为比屋之饮。《茶经》认为当时的饮茶之风扩散到民间,以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及湖北、山东一带最为盛行,把茶当作家常饮料,形成比屋之饮。陆羽《茶经》初稿约成于代宗永泰元年,定稿于德宗建中元年。《茶经》的流行,进一步推动了饮茶风俗的形成。

中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载: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狭,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穷曰竟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封演认为禅宗促进了北方饮茶的形成。唐代开元以后,中国的茶道大行,饮茶之风弥漫朝野,穷日竟夜,遂成风俗,且流于塞外。

晚唐杨华《膳夫经手录》载:至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以后盛矣。杨华认为茶始兴于玄宗朝,肃宗、代宗时渐多,德宗以后盛行。

《茶经》、《封氏闻见记》、《膳夫经手录》关于饮茶发展和普及的观点基本一致。开元以前,饮茶不多,开元以后,特别是建中(公元780)以后,举凡王公朝士、三教九流、士农工商,无不饮茶。不仅中原广大地区饮茶,而且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也饮茶。甚至出现了茶铺,自邹、齐、泡、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买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旧唐书李钰传》: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既祛竭乏,难舍斯须,田闾之间,嗜好尤甚。茶于人如同米、盐一样不可缺少,田闾农家,同样嗜好。

由上可知,中国人饮茶习俗形成于中唐。

闽南的饮茶习俗


福建盛产茶,福建人对茶自然情有独钟。闽南民间有宁可百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的俗语;闽北山民也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俗语。在许多地方,人们均有早晚饮茶的习惯,对茶的依恋几乎到了迷醉的地步。大抵上,闽南人嗜乌龙茶,福州人好花茶,闽北人喝乌龙茶和绿茶,闽东人则饮绿茶。因此,八闽形成富于地方特色的茶文化。福建人饮茶,从茶具、水质、用茶种类到斟饮的各个程序均备极考究。唐、宋时兴的斗茶遗风在各地仍历历可寻。其中以闽南人的茶道和客家人的擂茶最见功夫。

福建人种茶、饮茶已有千余年历史。宋代始,武夷山茶即已蜚声域内。宋代,武夷山建立御茶园。从明代开始,泉州府所产乌龙茶也成为贡茶。明正德年间,仅南靖一地,年贡茶叶76斤。清代以来,随着茶叶转输入欧洲,福建茶叶更名扬海外,英国人尤嗜闽茶,在英国诗人拜伦和爱德华扬的诗行中均出现武夷茶的名字。据茶叶专家考证,欧洲人的茶字读音与闽南方言茶的发音有直接的俗缘关系。

闽南人饮茶讲究水、火、茶具三要素。闽南人认为,茶具越用越珍贵,长年泡茶之壶,壶内结牙(即茶垢),老辈人说结牙茶壶即使不放茶叶也能泡出茶香。水以泉水为佳,民间有山泉泡茶碗碗甜之说。火则以炭火为主,烧水至三沸再置于盖瓯中冲泡。人们喝茶功夫之细,与清代并无二致。

闽南一带,客来无茶等于失礼。泡茶时,先将壶水烧沸,然后将小茶壶及口不盈寸的小茶杯烫热。冲泡时,壶口距茶壶约1尺余,斟茶时手却放得很低,称之为高冲低斟。这温壶、烧壶、运壶、斟茶的规程一气呵成,自成妙境。所砌之茶,水色金黄,清香扑鼻,回味甘醇。尤其是那斟茶,几个茶杯相挨,要来回斟至七八分,谓之关公巡城,最后几滴浓茶,也要分滴各杯,称韩信点兵。主人给谁添茶,谁便要以右手中指、食指三叩桌面。据说当年乾隆帝微服出访,为大臣斟茶。大臣诚惶诚恐,用两指三叩桌面,以示两脚跪地三叩头。相因成习,遂成了闽南及广东潮汕一带茶俗之一。这一习俗在泉州最明显。

信阳饮茶习俗


信阳是名茶之乡,盛产白毫细嫩、汤色碧绿的上乘信阳毛尖。信阳人爱喝茶、会喝茶,茶喝得可谓尽心尽意而又家常至极。

茶将茶乡人的朴拙纯厚天长地久地浇灌在山乡村岭,茶已与信阳人血脉、魂魄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它那清纯简洁、内涵丰富、苦中有甜、甘味无穷的品性正是茶乡人所崇尚的精神品格。信阳人又把浓浓的友情泡在这酽酽的茶汁里,款待四海友人,八方宾朋。早春三月,谷雨前后,豫南山乡的万亩茶园新芽吐翠,生机盎然,山山坳坳绿得那么博大,那么纯净,那是信阳茶农孕育了千百个日日夜夜的真情和汗水,八万个芽叶才能采摘出一斤优质毛尖茶,信阳茶是最浓缩的爱,最凝练的情!

信阳饮茶的最大特点是普及。无论各色人等,男女老幼,朝野雅俗,无论为文的为商的为官的为民的,也无论有身份的无身份的钱多的钱少的,几乎人人皆有嗜茶之好,人称茶为国饮,但唯有到了信阳才能真正体味到这种泱泱大国透彻入里的国粹和民族意识。如若要研究信阳的民俗学,首先要论及的则应是信阳的茶道。见客先上茶,这是信阳人一般的家庭礼俗。不倒茶,主人便觉无法显示热情,愧对来客;不饮茶,客人又会手足无措、言语不畅。如果来客是位烟君子倒还好,若不会抽烟便更觉无趣。在信阳,不倒茶意味着逐客,客人阻止倒茶或续茶,则表示片刻即走。往往是一杯热茶捧着,氤氤氲氲中,亲朋好友的叙谈才亲密无间,气氛融洽。茶成了好客的信阳人交友的重要仪式和内容,客人来请喝茶,客人走了要送茶,对遥远的友人,信阳人还喜欢寄一包新茗送情谊。茶,在信阳友情的锦缎上,犹如织锦的金梭,往返穿行,运载着缕缕情丝和绵绵厚义。

信阳在喝茶上十分讲究,极儒雅,极繁文缛节,贵族气十足。主人在陪客人饮茶时,不断打量客人杯中茶水的存量,如果喝去一半,就会及时续茶,使茶汤浓度保持一致,水温适宜。到信阳作客,饮茶应漫饮细啜,边谈边饮,不可狂饮暴喝。客人喝足,倒掉残茶,即示意不再饮用,否则,主人还会给客人续茶。在信阳以茶敬客,敬客的茶要好,沏茶的水要好,茶具旧时多用茶壶,先泡茶后倒茶水,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用茶杯直接泡茶,否则视为不大方、失礼。茶具一定要用透明的玻璃杯,沸水要落了滚才可沏茶。杯中放了茶叶,注入浅水,但并不饮,而是倒去浮沫再注水,这叫洗茶。经过了这番洗,茶方可饮。送给客人的茶水不是十足的满杯,而是七成满,俗称茶七酒八。茶杯是绝对不可盖的,这既不同于北京的盖碗茶,更不同于闽南的功夫茶。信阳人饮茶无论城乡都讲究一个观赏美,客人到来,一溜十几个玻璃杯亮晶晶排开,一一放茶叶,又一一注浅水洗茶,再一一斟满,一杯杯捧到客人手上。尤其是当你到农民家做客,看到胼手胝足的主人不厌其烦地为你做着这一切,及至你捧起杯来,但见杯中绿叶徐徐而落,一枪一旗渐次展开,茶汁莹绿剔透,犹如人捧了块芳香四溢的翡翠时,你会觉得有这样的茶喝着,就是给个神仙你都不愿去做的。

各大洲饮茶习俗


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有的地方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来推广。各国的饮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

泰国:泰国人喜爱在茶水里加冰,一下子就冷却了,甚至冰冻了,这就是冰茶。在泰国,当地茶客不饮热茶,要饮热茶的通常是外来的客人。

斯里兰卡:斯里兰卡的居民酷爱喝浓茶,茶叶又苦又涩,他们却觉得津津有味。该国红茶畅销世界各地,在首都科伦坡有经销茶叶的大商行,设有试茶部,由专家凭舌试味,再核等级和价格。

英国:英国各阶层人士都喜爱饮料。茶,几乎可称为英国的民族饮料。他们喜爱现煮的浓茶,并放一二块糖,加少许冷牛奶。

蒙古:蒙古人喜爱吃砖茶。他们把砖茶放在木臼中捣成粉末,加水放在锅中煮开,然后加上一些,还加牛奶和羊奶。

加拿大:加拿大人泡茶方法较特别,先将陶壶烫热,放一茶匙茶叶,然后以沸水注于其上,浸七、八分钟,再将茶叶倾入另一热壶供饮。通常加入乳酪与糖。

俄罗斯:俄罗斯人泡茶,每杯常加柠檬一片,也有用果浆代柠檬的。在冬季则有时加入甜酒,预防感冒。

埃及:埃及的甜茶。埃及人待客,常端上一杯热茶,里面放许多白糖,只喝二三杯这种甜茶,嘴里就会感到粘糊糊的,连饭也不想吃了。

新西兰:新西兰人把喝茶作为人生最大的享受之一。许多机关、学校、厂矿等还特别订出饮茶时间。各乡镇茶叶店和茶馆比比皆是。

马里:马里人喜爱饭后喝茶。他们把茶叶和水放入茶壶里,然后炖在泥炉上煮开。茶煮沸后加上糖,每人斟一杯。他们的煮茶方法不同一般:每天起床,就以锡罐烧水,投入茶叶;任其煎煮,直到同时煮的腌肉烧熟,再同时吃肉喝茶。

南美:南美的马黛茶。南美许多国家,人们用当地的马黛树的叶子制成茶,既提神又助化。他们是用吸管从茶杯中慢慢着品味着。

北非:北非的薄荷茶。北非人喝茶,喜欢在绿茶花里几片新鲜薄荷叶和一些冰糖,饮时清凉可口。有客来访,客人得将主人向他敬的三杯茶喝完,才算有礼貌。

中国饮茶习俗的演变


中国饮茶历史最早,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早在神农时期,茶及其药用价值已被发现,并由药用逐渐演变成日常生活饮料。我国历来对选茗、取水、备具、佐料、烹茶、奉茶以及品尝方法都颇为讲究,因而逐渐形成丰富多采、雅俗共赏的饮茶习俗和品茶技艺。本文旨在简单叙述饮茶方式和习俗的发展和演变,其大体可分为几个阶段:

春秋以前,最初茶叶作为药用而受到关注。古代人类直接含嚼茶树鲜叶汲取茶汁而感到芬芳、清口并富有收敛性快感,久而久之,茶的含嚼成为人们的一种嗜好。该阶段,可说是茶之为饮的前奏。

随着人类生活的进化,生嚼茶叶的习惯转变为煎服。即鲜叶洗净后,置陶罐中加水煮熟,连汤带叶服用。煎煮而成的茶,虽苦涩,然而滋味浓郁,风味与功效均胜几筹,日久,自然养成煮煎品饮的习惯,这是茶作为饮料的开端。

然而,茶由药用发展为日常饮料,经过了食用阶段作为中间过渡。即以茶当菜,煮作羹饮。茶叶煮熟后,与饭菜调和一起食用。此时,用茶的目的,一是增加营养,一是作为食物解毒。《晏子春秋》记载,“晏子相景公,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又《尔雅》中,“苦荼”一词注释云“叶可炙作羹饮”;《桐君录》等古籍中,则有茶与桂姜及一些香料同煮食用的记载。此时,茶叶利用方法前进了一步,运用了当时的烹煮技术,并已注意到茶汤的调味。

秦汉时期,茶叶的简单加工已经开始出现。鲜叶用木棒捣成饼状茶团,再晒干或烘干以存放,饮用时,先将茶团捣碎放入壶中,注入开水并加上葱姜和桔子调味。此时茶叶不仅是日常生活之解毒药品,且成为待客之食品。另,由于秦统一了巴蜀(我国较早传播饮茶的地区),促进了饮茶知识与风俗向东延伸。西汉时,茶已是宫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种高雅消遣,王褒《童约》已有“武阳买茶”的记载。三国时期,崇茶之风进一步发展,开始注意到茶的烹煮方法,此时出现“以茶当酒”的习俗(见《三国志.吴志》),说明华中地区当时饮茶已比较普遍。到了两晋、南北朝,茶叶从原来珍贵的奢侈品逐渐成为普通饮料。

隋唐时,茶叶多加工成饼茶。饮用时,加调味品烹煮汤饮。随着茶事的兴旺,贡茶的出现加速了茶叶栽培和加工技术的发展,涌现了许多名茶,品饮之法也有较大的改进。尤其到了唐代,饮茶蔚然成风,饮茶方式有较大之进步。此时,为改善茶叶苦涩味,开始加入薄荷、盐、红枣调味。此外,已使用专门烹茶器具,论茶之专著已出现。陆羽《茶经》三篇,备言茶事,更对茶之饮之煮有详细的论述。此时,对茶和水的选择、烹煮方式以及饮茶环境和茶的质量也越来越讲究,逐渐形成了茶道。由唐前之“吃茗粥”到唐时人视茶为“越众而独高”,是我国茶叶文化的一大飞跃。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在宋代,制茶方法出现改变,给饮茶方式带来深远的影响。宋初茶叶多制成团茶、饼茶,饮用时碾碎,加调味品烹煮,也有不加的。随茶品的日益丰富与品茶的日益考究,逐渐重视茶叶原有的色香味,调味品逐渐减少。同时,出现了用蒸青法制成的散茶,且不断增多,茶类生产由团饼为主趋向以散茶为主。此时烹饮手续逐渐简化,传统的烹饮习惯,正是由宋开始而至明清,出现了巨大变更。

明代后,由于制茶工艺的革新,团茶、饼茶已较多改为散茶,烹茶方法由原来的煎煮为主逐渐向冲泡为主发展。茶叶冲以开水,然后细品缓啜,清正、袭人的茶香,甘冽、酽醇的茶味以及清澈的茶汤,更能领略茶天然之色香味品性。

明清之后,随茶类的不断增加,饮茶方式出现两大特点:一,品茶方法日臻完善而讲究。茶壶茶杯要用开水先洗涤,干布擦干,茶渣先倒掉,再斟。器皿也“以紫砂为上,盖不夺香,又无熟汤气”。二,出现了六大茶类,品饮方式也随茶类不同而有很大变化。同时,各地区由于不同风俗,开始选用不同茶类。如两广喜好红茶,福建多饮乌龙,江浙则好绿茶,北方人喜花茶或绿茶,边疆少数民族多用黑茶、茶砖。

纵观饮茶风习的演变,尽管千姿百态,但是若以茶与佐料、饮茶环境等为基点,则当今茶之饮主要可区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讲究清雅怡和的饮茶习俗:茶叶冲以煮沸的水(或沸水稍凉后),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之原味,重在意境,与我国古老的“清净”传统思想相吻,这是茶的清饮之特点。

我国江南的绿茶、北方花茶、西南普洱茶、闽粤一带的乌龙茶以及日本的蒸青茶均属此列。

二是讲求兼有佐料风味的饮茶习俗:其特点是烹茶时添加各种佐料。如边陲的酥油茶、盐巴茶、奶茶以及侗族的打油茶、土家族的擂茶,又如欧美的牛乳红茶、柠檬红茶、多味茶、香料茶等等,均兼有佐料的特殊风味。

三是讲求多种享受的饮茶风俗:即指饮茶者除品茶外,还备以美点,伴以歌舞、音乐、书画、戏曲等。如北京的“老舍茶馆”。

其外,应生活节奏的加快,出现了茶的现代变体:速溶茶、冰茶、液体茶以及各类袋泡茶,充分体现了现代文化务实之精髓。虽不能称为品,却不能否认这是茶的发展趋势之一。

茶之饮,最早的目的在于:解毒、消食、清心、益思、少睡眠;后来有陆羽茶经等等对其方式精益求精,以及少数民族的种种“异样”喝法,都不离其宗;大概宛如诗的雅与风,都值得有心人细细玩味。至若有为“雅”而茶,大概是当今茶艺馆繁盛的原因之一,又或为“道”而茶,比如强调“和敬清寂”,大家见仁见智吧。

云南西部的离婚饮茶习俗


在云南西部的偏远山区凤庆县一带,有一种独特的风俗,就是夫妻在离婚时要饮一次茶。当地人在夫妻感情出现危机过不下去的时候,并不大吵大闹,动手行粗,而是约好一个吉日,请来双方村寨里的长辈和亲朋好友,聚在一起饮一次离婚茶。

这种离婚茶由先提出离婚的一方做东,负责选饮茶地点,邀请男女双方的亲戚朋友以及双方村寨里的长辈。到了选定的吉日,双方村寨里的长辈和亲朋与要离婚的夫妻围桌而坐,请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主持茶会。主持者亲自泡好一壶“春尖”茶,分别给离婚男女各斟一杯,让他们当众喝下。要是他们都没有将茶汤喝尽,只是略略品尝一口,就意味着还有和好的余地;要是他们都一饮而尽,就说明离婚的决心已定,破镜难以重圆了。

接着离婚双方还要喝第二杯茶,这杯茶是甜茶。饮茶时主持者告诫他们,要反复考虑是否非离婚不可,要多想对方的长处,也要想到离婚后的艰难。这杯茶带有思甜的含意,往往是那些喝第一杯茶时,略略品尝的夫妻,会回心转意,重归于好。如果这杯茶被离婚夫妻喝得一饮而尽时,就要拿出第三杯茶来。

第三杯茶是茶味极淡的茶汤,参加离婚茶会的所有的人都要喝。喝完这杯茶就意味着离婚男女离婚成功。不过主持的长辈并不善罢甘休,而是要苦口婆心地向离婚者说明离婚的弊病,争取做最后的努力,挽回失败的婚姻。要是男女双方都态度坚决,坚持分手,离婚茶会就到此结束。要是有的离婚男女,听了主持长辈的劝告后,心生悔意,有言和的可能,这就需要再喝三杯茶。

这最后的三杯茶近似于白族的三道茶,但又有所不同。第一杯是甜茶,意思是让离婚夫妇回忆过往的甜蜜岁月,珍惜甜蜜的生活;第二是苦茶,意思是既然不想离婚,就要有吃苦的思想准备,生活中有甜也有苦,没有吃苦的准备就过不好日子;第三杯是淡茶,是对了白开水的略带茶色的茶,意思是说人的生活绝大多数是像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味。只有甘于这种白开水般日子的夫妻,才能体味到生活的甜美。

法国人饮茶的习俗


法国是欧洲大国,有着灿烂的文化。在茶作为饮料传到欧洲后,很快就引起法国人的兴趣。因为17世纪中期,法国的《传教士旅行记》里面写道“中国人之健康与长寿,当归功于茶,此乃东方常用之饮品”。所以,经过宣传和实践,法国饮茶逐渐从社会上层普及到了民间,成了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现在,法国人最喜欢的茶有红茶、绿茶、花茶和沱茶。他们饮红茶的时候,喜欢用冲泡或烹煮的方法。和英国人饮红茶的习俗类似,法国人通常将红茶在杯中用沸水泡好后,再加糖和牛奶,有的也不加牛奶。法国的一些地方有在红茶中加入新鲜鸡蛋加糖冲饮的习惯。在饮用瓶装茶水的时候,加柠檬汁或橘子汁的饮用方式也很流行。还有的在茶水中加杜松子洒或威士忌,当作清凉鸡尾酒饮用。

法国人对所饮用的绿茶品质要求很高,在饮用方式上,和西非饮用绿茶的方式相同,通常在茶汤里面加入方糖和新鲜的薄荷叶,做成甜蜜清香的凉饮料饮用。

在法国,花茶主要供中餐馆和旅法华人使用,饮用方法和中国北方的饮用方法一样,都是在茶壶中加开水冲泡,一般不加别的东西,进行清饮。20世纪80年代之后,法国人逐渐也对花茶产生了兴趣,特别是年轻人,以喝带有花香、果香、叶香的加香味红茶为时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