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的正确行走方式

发布时间 : 2022-01-09
煮茶的正确方式 茶道正确的沏茶方式 红茶沏茶的正确方式

煮茶的正确方式。

选择茶山行,不走寻常路。世界那么大,茶山更好住。行走天涯,东京需要提前做好购物规划,迪拜需要事前了解顶级奢华。行走茶山需要什么呢?

茶,南方之嘉木也。——陆羽

一、身体准备:适应南方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叶主产于中国南方,优秀茶产区又多高山、云雾。选择茶山行的人虽说心理上能承受一定的身心之苦,但有备则无患,阳光、潮湿、阴雨、蚊虫才不找你的麻烦。

一定要记住,越原生态的茶山,环境越自然,它就越需要您的身体适应能力。有观赏、研究、发现价值的茶山,大多处待开发状态,茶叶无污染草木划伤石块摩疼,适应了就不是大问题。

行走茶山会遇到各种惊喜,但也常常需要一定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为前提。

二、心理准备:爱美之心

美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一片普普通通的树叶,茶圣陆羽就赞叹其为“南方之嘉木”,能从它上面发现美,进而游遍半个中国。茶山的美都有哪些呢?

1.变幻之美。茶山多云雾有烟岚,变幻之美需要捕捉的能力。

2.鸟虫之美。保护得越好的茶山,鸟虫越有生命力,欣赏这些鸟虫您会感受到生命的意趣。重庆王氏小乔茶庄甚至在自己的茶山上放养土鸡,如果能一边品味其手工私房茶,一边听山上的鸟虫鸣欢,偶有鸡犬相闻。如此茶山之行则可进而为栖心之旅。

3.原初之美。茶山有上了年纪的茶树,青苔蔓延,是原初;茶山有野果酸甜,颜色天然是原初。上茶山之前,您最后了解一下人类的心理:为什么对原初之美有那么强烈的渴求。

茶山行走可以享受到丰富、生动的茶文化知识,而且可以与观光、健身、社交融合在优美的环境中。

三、知识储备:茶学素养

茶山行需要对茶叶有所认知。云南的大叶种、福建的正山小种、安吉的白茶、福鼎的白茶各有学问。也有部分像重庆王氏小乔的茶山用云南的大叶种制作成绿茶,以适应南方高端绿茶市场的需要。这就有地缘过渡的痕迹。如果有相关的知识储备,茶山的茶叶、制作的工艺、审美的对象,就找到一个理解的背景,茶山的价值也更容易在你的行走中生动起来,丰富起来。

茶学知识的储备应该尽可能具体、充分。例如炒青工艺、茶树生长的砂石环境都承载着丰富的茶学知识。如果不作一些事前的了解,茶山行岂不是浪费了很多价值。

制茶师傅现场给学生讲解茶叶知识。

四、技能储备:就地取材

茶山行除了要一定的野外生存技能,还需要一定的茶事活动技能。例如茶叶采摘的技能、煮水烹茶的技能、茶席设计的技能。而这些又常常需要一项核心技能——就地取材的技能。毕竟,野外行走不宜负重过多,茶山行的女孩更应该掌握一些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的技能。如果能化掌为刀,把溪涧旁的一花一叶铺展为茶席上的美丽,行走茶山就无所谓困倦疲惫了。

茶山行需要就地取材的创意能力,重庆王氏小乔茶庄的“小乔”在芭蕉叶茶席上行茶。

五、服饰穿戴:与境相谐

首先是有利于安全、便捷地行走。

但考虑到您的爱美之心,我建议的服饰穿戴原则是“与境相谐”。重庆女子茶学堂的周霞老师特别注重活动中的服饰。她为重庆“夏日茶会”而专门给自己的学生设计服饰,组织学生到茶山上考察时,她也考虑到如何用审美培养学生对茶文化的情感。当茶山如情似梦的云雾、颓圮废瓦的墙垣成为背景时,精心挑选的服饰,把东方文化与茶山韵味演绎成一片惊喜。

因此,服饰选择是行走茶山的重要环节。

与境相谐,时间上的相谐。春、夏、秋、冬的环境变化,服饰应当随景观变化而具体选择。与境相谐,还指活动规划与环境的关系。如果茶山上的主题活动在寺庙中,艳丽服饰就不相宜。若有成都、重庆的山居村舍,几条色彩生动的纱巾,却能把一个茶山激发出万千韵味。

茶山上有斑驳的墙垣,服饰设计与墙壁互相映衬。

因为团体行走茶山,服饰色彩的多样性既彰显了成员的个性,又生动了环境,让没有装饰完全天然的茶山更显生机。

如果能事前准备,多读《茶悦世界》,做一些茶空间的研究,为茶山主人提供建议,把这些历史痕迹改造成茶空间,这茶山之行应该更有意义。

茶山行走的创意设计,既指向当下,也指向将来。身心准备和知识、技能储备以至于服饰意识进行得早一天,茶山行走的笑脸就多一份。

茶山行走的服饰,与季节、气候相宜很重要。

茶山背景衬托下,女子茶学堂师生的服饰淡雅而生动,更显东方韵味,茶山的自然生态与茶道的人文精神契合无间。

精选阅读

黑枸杞的正确泡饮方式


黑枸杞味甘性平,饱含花青素和各种微量元素,是很好的养生佳品。因其的天然野生性,所以泡水喝是比较流行的一种吃法。那么,黑枸杞泡水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水温适宜

黑枸杞所含有效成分原花青素怕热,水温过高会影响其功效,建议40度以下温水冲泡饮用。

2.不适宜人群

身患高血压、性情太过急躁的人群不宜;正在感冒发烧者不宜。

3.忌浓茶

一般服用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黑枸杞同服时会影响人体黑枸杞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其效果效。最好在服药 2~3小时后再喝。

4.忌生冷油腻荤腥

生冷油腻荤腥类食物会加重体内湿气,刺激肠胃,让肠胃难以消化吸收,为了保证黑枸杞的养生功效,在调理期间最好不要食用这一类食物。

另外,大家在泡黑枸杞中还会产生一些疑问,总结下来共有三点;

1.有人认为黑枸杞泡水就只有两种颜色;要么红色或蓝色,其实这是误解。黑枸杞遇水变色,是因为其中天然花青素溶解于水的缘故。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色素,对酸碱性特别敏感,可以随着水质的酸碱性而变幻不同色彩,在酸性水中呈现紫色、紫红色、铁红色等,在碱性水中是呈现蓝色、蓝绿色、湖蓝色等等。一般用矿泉水泡是紫色的,用自来水泡是蓝色。

2.黑枸杞泡水要用60度以下的温水或凉水,不能用开水,因为黑枸杞中的花青素和部分营养物质怕高温。并且,黑枸杞会随着水温的不同变化不同的色彩。

3.顶级品质的黑枸杞三分钟一泡大概能泡五六次,但是如果你第一杯泡半小时,那么黑枸杞中的花青素就会完全释放在第一杯中。接下来泡出色就没有那么明显了,也就是说黑枸杞的泡水次数取决于间隔时间。

正确的饮茶方式不是人人都会!


饮茶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的习惯,但是正确的饮茶方式却不是人人都会,能够将操作流程完整的呈现更是寥寥数个,是我们先祖留下来的一笔精神财富,我们若能将其发扬光大,也是美事一件,十三道操作流程如下:

第一道净手和欣赏器具

也就是洗手,喝茶卫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品茶讲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镇的瓷器或宜兴的紫砂壶为上,这个都是为了喝茶前有个放松心情的准备。

第二道烫杯温壶

就是把茶叶器具都用开水冲洗一次,目的也是为了卫生清洁,同时给茶具预热,这样出来的茶的味道更香,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说这叫洁具提温。

第三道马龙入宫

把茶叶放到器具里,也就是放茶过程到茶壶里,名字叫的好听,程序简单,表演可以适当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韵。

第四道洗茶

将沸水倒入壶中,让水和茶叶适当接触,然后又迅速倒出。目的是为了把茶叶表面的不清洁物质去掉,还有就是把没炒制好的茶叶过滤掉。

第五道冲泡

把沸水再次倒入壶中,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别一次把壶倒满,的程序其实也只是好看而已。

第六道春风拂面

完全是表现技巧美观需求,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把浮在上面的茶叶去掉,为的是只喝茶水不要让上面浮的茶叶到口中。

第七道封壶

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用沸水遍浇壶身也是这个目的。

第八道分杯

准备喝茶开始的步骤,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九道玉液回壶

轻轻将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给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简单点说就是给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十道分壶

然后将茶汤分别倒入每个客人的闻香杯,的程序茶斟七分满,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第十一道奉茶

把杯子双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礼仪,以茶奉客的中国古代礼仪之本。

第十二道闻香

这个是客人开始独自感悟的步骤,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最好能有陶醉状,表示对主人茶的欣赏和赞叹。

第十三道品茗

现在终于可以喝茶了,呵呵,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然后放下,可以在谈话交流期间继续如此,显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操作流程就是以上介绍的这样,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后,大家都能够了解其中的真谛,每一个泡茶步骤都是有讲究,有含义的,虽然我们日常饮茶不需要这样繁琐的步骤,但是在接待来宾或是茶艺表演时都应该将其做到位。

武夷岩茶的正确品饮方式!


武夷岩茶中的四大名枞,分别为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不同品种都有不同的香气,而无论是任何一种品质,可以说香气越纯正,那么代表茶叶的品质也就是越好的。下面一起来教下大家,武夷岩茶的正确品饮方式。

武夷岩茶的正确品饮方式

品武夷岩茶,和品其他茶是不同的,因为岩茶有“岩韵”,所以我们在整个品饮过程中,都必须要品尝到这股“岩韵”,才可以达到真正的品饮目的。

品尝武夷岩茶,把茶汤吸入嘴巴内以后,舌尖顶往上层齿根,嘴唇微微张开,舌头稍微往上抬,这样可以让茶汤均匀摊放在舌头中间,然后再用腹式吸收,用口慢慢的吸入空气,让茶汤在舌头上微微滚动,连续吸两口气以后,慢慢的品尝其滋味,然后再慢慢的闭上嘴巴,舌头的姿势不变,这样的话可以很好的品尝到岩茶的“岩韵”来。

品尝武夷岩茶的时候,温度建议是在40-50度是最为合适的,高于70度,会把味觉器官都烫伤,这样也就影响我们去品尝它的特色;低于40度的情况下,那么味觉器官品茶敏感度下降,在较低温度差汤中,溶解在热汤中的物质慢慢被稀出,茶汤变得不协调,也就失去了最后的品饮结果,因为茶叶和滋味有关的物质在热汤中溶解多而协调,但随着汤温下降,那么溶解在汤中的物质慢慢被稀出后,汤味也就出现了不协调的现象了。

茶汤吸入口的时候自然一些,速度不要太快,也不可以用力吸,这样的话会加大茶汤的流速,部分茶汤会从牙齿中的间隙进入口腔,然后牙齿中间的食物残渣吸入口腔和茶汤混合,增加异味,这样也会影响最好品尝结果。

品尝武夷岩茶,建议每口茶汤以5毫升是最为合适的,太多的茶汤那么是很难让口腔有回旋的余地,这样的话是不利于分辨的;因此,这也是我们在其他文章中所提到的,一杯分三口,也就是15毫升的杯子,分3口去喝,这样才叫做品茶。

且品味时间要掌握好,一口5毫升的茶汤一般在口腔内回旋4秒时间,旋转2次即可,一杯茶品味三口即可;如果需要再次品尝其他的茶,那么需要用温开水去漱口,把前面茶叶在口腔中的茶味给清洗掉以后,再去品尝,这样的话才可以更加准确的去判断出这款茶叶的好与坏。

【总结】品尝武夷岩茶,包括有浓淡、强弱、爽涩、鲜美、纯异、刺激性、收敛性、活力、身骨、回味等;茶汤吞下后,喉咙的软甜、甘滑、回韵,都是非常关键的品尝目的;当然,正确的冲泡方法,也是品饮的关键,所以大家一定要根据正确的方式去冲泡岩茶,这样的话才可以把岩茶的滋味给冲泡出来,才可以达到最终的品饮目的。

煮茶,秋冬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信仰“慢生活”的今天,煮茶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捡拾炭火,细心生火,纵然繁琐,看着小火苗摇曳在清冷的日子里,闻着陶罐、铁壶里飘出浓郁的茶香,嘈杂而潮湿的内心,总可以被熨帖地宁静安详。

有人说,煮茶浓度太高伤身。有些人说,煮茶更甘美,茶的内含物质可以最大限度浸出。有人说,煮茶温度太高会使茶叶本身的一些有益物质丧失,营养价值大打折扣。有人说,不是所有的茶都可以煮,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喝煮过的茶。究竟煮茶好不好,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呢

煮茶,从饮食的角度,是种不同的食用方式,食用方式是取决于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首先,从便捷性来讲,江南一带,水源充足,泉水多,水质好,多是冲泡式饮茶;黄河两岸,多盐碱地,水质不怎么好,泡不出好茶味,有时会抹杀掉茶的一些优点,所以一般喝花茶以增加茶叶的香气;而内蒙、西藏、新疆、甘肃这些地方,地表水少,不能像南方那样地方便取水,且人口密度小,多是逐水而居,游牧而居,只有驻扎下来的时候才会去享受茶、水、食物,而且燃料的获得也非常不易,所以有了酥油茶,产生了茶叶的煮食文化。

其次,从功能性角度上说,我还是推荐清饮,用盖碗、紫砂壶等器皿冲泡。因为煮茶,水的沸点高,高温会破坏茶叶的一些有益的内含物质,如维生素等。而且,煮茶也是有一定条件的,茶叶得耐煮才行,嫩度高的茶叶就不耐煮,像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茶;耐煮的一般是第三叶、第四叶,这些木质化程度高的。但,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茶,内含物质是最丰富的,本身营养价值是极高的;第三叶、第四叶,叶龄在15~20天左右的叶子,它本身营养成分低。这样煮来,耗时,又没有收获饮用茶叶的最大保健功效,所以还是不推荐“煮茶”这种饮用方式。

很多人容易被煮后甜滑的茶汤迷惑,这是因为茶叶原料级别低,一些低沸点的芳香物质已经挥发没了,高温熬制,茶叶茎杆一些粗纤维里的糖分就会析出,汤质就比较甜稠。但如果出于把玩的方式,本着惜茶、爱茶、茶叶最大化利用的角度煮茶,这就跟茶叶功能没关系,纯属一种趣味性的喝茶方式,不属于消费的常态,也就不纳入“煮茶”好坏的讨论范围。

煮茶(煮叶底),是对茶鞠躬尽瘁的诠释和理解。煮茶,必须用冷水,缓慢的加热,这样才能在不同的温度萃取茶叶精华,当然叶底可以拼配。汤沸则止,如此反复数次,方可成一壶汤亮水清,口感层次分明,细腻甜香的煮茶。

通红的炉火上,铁壶开始冒着热气,这时便是倒出茶汤的好时机。蜜黄偏橙的茶汤从铁壶中倒出,丝丝热气飘扬,端起茶杯凑近些许,烤茶的香气馥郁,轻啜一口甜醇软滑,茶汤中茶滋味浓厚,既有茶的自然香气,又有茶叶经烘烤后的独特香气,还有青竹子的清香,三香交融,此刻忘了时间,只记得眼前这盏冒着热气的茶汤。

煮茶的方式上至朝堂,下至寻常百姓,已经在历史的轨迹中存在百年。只是随着喝茶的简单化,这一方式逐渐被尘封。

而在云南的众多少数民族中,煮茶却是日常生活。竹筒茶便是其中之一,将竹子与茶叶结合,放在火塘上以柴火慢煮,既能烤火、照明,又能喝到浓醇的煮茶。这一盏茶或许不再是简单的茶,而是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即使生活艰辛,依旧对它饱含热爱。

“秋雨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一盏老茶暖身心,三五好友话江湖”。才是打开秋冬喝茶的正确姿势,你觉得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