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心事 话茶源

发布时间 : 2022-01-09
百年的绿茶 百年普洱茶 百年陈皮普洱的保质期

百年的绿茶。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百年心事 话茶源”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百年心事 话茶源”相关知识!

茶树原产于中国,早已为世界所公认。而且世界上其它的产茶或饮茶国家,他们的茶学知识,均直接或间接导源于我国,从世界各国表示茶的语音,也不难看出是导源于我国茶的语音。

从语音上大致可分为两大系统:

(1)来自华北语音或广东音cha的有:日语cha,朝鲜语sa,蒙古语chai,西藏语ja印度chaya,土耳其chay,希腊tsai阿尔巴尼亚cai,伊朗chay,苏联chai,阿拉伯chay,波兰chai,葡萄牙cha等。

(2)来自福建闽南厦门音te或ti的有:斯里兰卡they,南印度tey,荷兰thee,英国tea,德意志tee,意大利te,西班牙te,匈牙利tea,法国the等。

茶叶由中国海路传去西欧和北欧等国,大多以:te音为主;从陆路向北、向西传播,如蒙古和近中东,以及一部分东欧国家,苏联和黑海沿岸,以华北音cha为主。所以,查考茶字的起源和语音演变,从世界各国茶的译音的传播,都证明茶的原产在中国。

但由于明代末期,中国茶叶经荷兰人之手一举传入西欧,首先饮茶最多的是英国,英国人原好喝酒,有了茶叶后,大量提倡饮茶。在1669年由东印度公司输入茶叶祇有100多磅,不到十年时间,约1678年输入猛增到4000多磅,到了十八世纪中期,英国人饮茶已成习惯,到处有茶叶店出售茶叶了,而且还由英国商人之手转销于美国各地,在1678年~1878年,前后恰为200年,其间是中国茶叶独霸世界的时代。1779年到1820年之间,由于中英贸易,英国入超很大,进出无法平衡。英商人不能不用卑鄙手段贩运鸦片来中国,弥补亏损。嗣后由英国东印度公司对我国输入大量鸦片,到公元1828年,输入鸦片共有13000多箱,致使中国茶丝的出超,已不能弥补鸦片的入超,中国的白银也就开始向国外流出,由于鸦片毒害人民,故有人奏请清政府禁止鸦片。英国统治者为了维护其利益,不惜诉诸武力,结果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鸦片战争。

英国政府除了以鸦片来弥补入超外,亦了解到茶业市场的庞大潜力,故此在其控制的印度及钖兰,引进中国的植茶及制茶技术,大量生产,同时为进一步打击中国的茶业,于1824年驻印度的军人勃鲁士(R.Bruce)少校,在东北印度和缅甸交界处沙地耶(Sadiya)的山区,发现了一株43英尺(约合13米),径围3英尺(不到1米)的大茶树,便以大茶树的有无为判断原产地的唯一依据,妄断印度是茶的原产地。同时有人认为中国没有人提出大茶树的报告,证明中国没有野生大茶树的发现,并借题发挥,大肆宣传,否定中国是茶的原产地。这些谬论,目的都是要打击中国的茶业市场,误导消费者以为印度是茶之源产地,品质自然较佳,此举在当时的确起了一定的作用。

判断原产地,决不能以野生大茶树的有无作唯一依据。如果仅用大茶树有无作依据,说印度是茶的原产地。那么,19世纪之前,印度人还不了解茶树是什么,多数人还不知道饮茶,19世纪初才从我国引进种子,茶叶生产才逐渐发展起来,这作何解释?如果说大茶树是判断原产地的重要依据之一,那么中国有没有大茶树?从大量的史籍记载和近代的考查资料表明,中国不但过去有,现在还有。现就将所知古今大茶树资料作一扼要的介绍。

世界第一部茶叶专着《茶经》,对大茶树有具体描述。唐代陆羽在所着《茶经》一之源中开宗明义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这就是说茶是我国南方的贵重树木,树高有一、二尺的,也有高达数十尺的,在巴山峡川一带有的茶树径围大到须要两人合抱的,采茶时祇好把枝条砍伐下来才能采摘到它的芽叶。这是对我国古代大茶树最为形像具体的描述。

南方是泛指长江以南广大地区而言的。如按唐政治区域分为十道,其中有八道产茶,主要为剑南、山南、江南(包括东、西道)淮南,岭南等。树高1~2尺的,可能是指幼年茶树,或者是经过多年砍伐后,由根颈新发出来的茶株。巴山峡川是即长江流域的巴山周围和长江三峡两岸一带的山地,这一带人迹罕至,秦莽之间,未经砍伐,长期自然生长,故遗留下来成为数十尺的大茶树很多。照唐代度量衡标准,每尺等于现在的30厘米,数十尺一般是指20尺以上到90尺之间,即几十尺,起码按照3尺为1米计算,树高当在10~30米之间,可见是很高大的了。树干要两人合抱,可见径围粗到有2~3米,这样直径也有1米多了。大茶树生长较缓慢,这样粗的大茶树按年轮估计,树龄当在千年左右。据此推算,这样的大茶树可能在公元前二三百年,也就是说起码远在秦朝或之前已经在此地生长了,这些大茶树绝不是人工栽种的,这是可以肯定的。

从以上引证,可见我国古代大茶树分布极广,特别是南方尤多。有的记载虽未具体描述茶树高低,但从不少古藉互证,可知其为大茶树。说中国没有大茶树的报告是不合实际的。进入本世纪,我国各地也不断发现大茶树。胡浩川1942年在《万川通讯》发表中国茶树原是乔木大叶种一文中引谈1931年工商半月刊和《农报》记载说,孟安俊在河北晋县发现有20多株大茶树,邓育灵在山西浮山县也发现有大茶树。1940年日本人山亮一氏在山东胶济铁路北纬36以南旷野中发现一大茶树,粗有三抱,当地群众称为茶树爷。

由此可见中国是茶的故乡,这是不争之论,百多年来的以谬乱真,祇是有目的及有系统地打击中国的茶业,使中国的茶业领导地被取代,至使今日世人祇知有钖兰红茶,殊不知最好的红茶是中国的祁门红茶,真是令人叹惜!

cy316.com编辑推荐

百年黄记圆梦月冠军


百年黄记圆梦月冠军

百年黄记圆梦月冠军

本周日海西茶城馨友开泡第三轮

炎热的午后,斗一泡茶,已成为茶友固有的休闲方式

“每次都差一点点。”用这句话来形容百年黄记获得东南快报泡茶英雄会月冠军时的心情,是再恰当不过了。

自2007年7月东南快报泡茶英雄会首办周末茶赛以来,来自五里亭的福州百年黄记累计参加周赛月赛以及复活赛不下十次,虽然也屡屡斩获周冠军,但是在晋级月冠军的征途上却总是铩羽而归,到2010年的第二轮月赛终于好运频频,先是在首轮的月冠军争夺中位居第三,进入本轮月决,接着在本轮月赛中以微弱的优势险胜,终位居本轮月冠军。

7月4日下午3:30在福州华林路清铧名茶形象店举行的东南快报泡茶英雄会铁观赛第二轮月赛,共进行了两轮。首轮是第二轮月赛的第四次周赛,共有6只茶样参赛,茶样分成两组,专业组评委为省农业厅张仁雨、清铧林清修、苏氏苏龙海、添鑫茗茶黄泽添、凤茂茶行林碧讯、鸿程马金昌等6人;茶友组由高级评茶员古樵、祥华龙黄新礼领衔。最终结果,4号茶样馨友以六个1分的绝对优势夺得当周周冠军,这样次轮的月赛总决,馨友就将与前三周的周冠军韵亮、善新茗茶、祥华龙茗茶以及首轮月赛二、三名聚春来名茶、百年黄记共同角逐月冠军。

由于韵亮的月赛茶样未能及时送到,因此,接下来的月赛,便只有5只茶样参赛,评委仍由上述6人担任,依旧分成专业组和茶友组两组开泡。最终是百年黄记以三个1分、总分12分夺冠,聚春来以13分屈居亚军,祥华龙虽然获得两个1分,但仍以14分位居第三。聚春来、祥华龙均可参加第三轮月冠军的争夺。

此前获得周冠军的馨友,首次参加月赛却不幸垫底,不过馨友的负责人小徐却并不气馁,他说,参加茶赛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准,有对比才会有进步。

本周日下午3:30,东南快报泡茶英雄会第三轮月赛将在福州五里亭海西茶城B22-23号的馨友开始首个周赛,欢迎各路茶友携样参赛并参加品鉴。

祁门红茶历经百年而不衰


祁门红茶,简称祁红,是中国历史名茶,产于安徽省祁门,是红茶中的极品。其独特的似花、似果、似蜜的祁门香,享有盛誉。国际市场把祁红与印度大吉岭茶、斯里兰卡乌伐的季节茶并列为世界公认的三大高香茶,是世界多国王室的至爱饮品,高香美誉,香名远播,美称群芳最、红茶皇后。

祁门地处安徽南端,黄山支脉由东向西环绕,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0%,平均海拔高度为600米左右,茶园80%左右分布在海拔100-350米的峡谷地带,森林面积占80%以上,早晚温差大,常有云雾缭绕,且日照时间较短,构成茶树生长的天然佳境,也是酿成祁红特殊芳香厚味的主要因素。当地的茶树品种高产质优,植于肥沃的红黄土壤中,而且气候温和、雨水充足、日照适度,所以生叶柔嫩且内含水溶性物质丰富。

祁红外形条索紧细匀整,锋苗秀丽,色泽乌润(俗称宝光);内质清芳并带有蜜糖香味,上品茶更蕴含着兰花香(号称祁门香),馥郁持久;汤色红艳明亮,滋味甘鲜醇厚,叶底(泡过的茶渣)红亮。清饮最能品味祁红的隽永香气,即使添加鲜奶亦不失其香醇。祁门红茶始制于清代光绪年间,为工夫红茶的珍品。其条索紧细秀长,汤色红艳明亮,特别是其香气酷似果香,又带兰花香,清鲜而且持久,既可单独泡饮,也可加入牛奶调饮。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佼佼者,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色艳四绝驰名于世。

由于红茶成分拥有多项药理作用,因此品尝红茶既能使人享受气定神闲的优雅,在保健美容方面亦发挥经济而可喜的功效,更增添红茶的魅力。

祁门红茶显著功效有:提神、消疲、生津清热、利尿、消炎杀菌、解毒、养胃,此外,红茶还具有防龋、延缓老化、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抗癌、抗辐射等功效。

一百多年来,祁门红茶一直保持着优异的品质,蜚声中外,畅销海外五十多个国家与地区;

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

1987年获第26届世界优质食品博览会金奖;

1992年获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1982年、1990年国家领导人都将祁门红茶作为国礼相赠;

正因如此,祁门红茶近年来,越来越得到大众的认可,其收藏鉴赏祁门红茶之风已日渐盛行,相信祁门红茶将会掀起一股新的品茶、购茶热潮。

祁门红茶为何历经百年而不衰


祁门红茶,简称祁红,是中国历史名茶,产于安徽省祁门,是红茶中的极品。其独特的似花、似果、似蜜的祁门香,享有盛誉。国际市场把祁红与印度大吉岭茶、斯里兰卡乌伐的季节茶并列为世界公认的三大高香茶,是世界多国王室的至爱饮品,高香美誉,香名远播,美称群芳最、红茶皇后。

祁门地处安徽南端,黄山支脉由东向西环绕,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0%,平均海拔高度为600米左右,茶园80%左右分布在海拔100-350米的峡谷地带,森林面积占80%以上,早晚温差大,常有云雾缭绕,且日照时间较短,构成茶树生长的天然佳境,也是酿成祁红特殊芳香厚味的主要因素。当地的茶树品种高产质优,植于肥沃的红黄土壤中,而且气候温和、雨水充足、日照适度,所以生叶柔嫩且内含水溶性物质丰富。

祁红外形条索紧细匀整,锋苗秀丽,色泽乌润(俗称宝光);内质清芳并带有蜜糖香味,上品茶更蕴含着兰花香(号称祁门香),馥郁持久;汤色红艳明亮,滋味甘鲜醇厚,叶底(泡过的茶渣)红亮。清饮最能品味祁红的隽永香气,即使添加鲜奶亦不失其香醇。祁门红茶始制于清代光绪年间,为工夫红茶的珍品。其条索紧细秀长,汤色红艳明亮,特别是其香气酷似果香,又带兰花香,清鲜而且持久,既可单独泡饮,也可加入牛奶调饮。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佼佼者,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色艳四绝驰名于世。

由于红茶成分拥有多项药理作用,因此品尝红茶既能使人享受气定神闲的优雅,在保健美容方面亦发挥经济而可喜的功效,更增添红茶的魅力。

祁门红茶显着功效有:提神、消疲、生津清热、利尿、消炎杀菌、解毒、养胃,此外,红茶还具有防龋、延缓老化、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抗癌、抗辐射等功效。

一百多年来,祁门红茶一直保持着优异的品质,蜚声中外,畅销海外五十多个国家与地区;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1987年获第26届世界优质食品博览会金奖;1992年获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1982年、1990年国家领导人都将祁门红茶作为国礼相赠;正因如此,祁门红茶近年来,越来越得到大众的认可,其收藏鉴赏祁门红茶之风已日渐盛行,相信祁门红茶将会掀起一股新的品茶、购茶热潮。

品泾渭茯茶 享百年香韵


中国是茶的故乡,可说到中国的茶叶之乡,很少会有人联想到陕西。提起陕西,更多人脑海里浮现出来的还是兵马俑、长恨歌、华清池、羊肉泡馍、臊子面这样的词语。殊不知,陕西还是茯茶的故乡,只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知名度还不为大家所知。近日,第六届全国网络媒体陕西行的记者团就来到了咸阳泾渭茯茶有限公司,认识和感受了这一有着600多年历史的传世名茶。在咸阳泾渭茯茶公司董事长纪晓明的带领下,记者团参观了泾渭茯茶的加工车间,并且在益生源记仿古茯茶作坊,亲身体验了一把剁茶、筛茶、炒茶、筑茶加工成砖的全过程。

茯茶大约出现在公元1368年前后,是陕西咸阳人发明的一种经过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茶叶品种,因为它的效用类似土茯苓,形状好似砖块,所以也叫茯砖茶。因在伏天加工,故又称伏茶。由于系用官引制造,交给官府销售,又叫官茶、府茶。茯茶是西、北部少数民族长期以来重要的生活必需品,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

茯茶之所以品质优良、风味独特,关键是茶中独有金花,也就是冠突散囊菌。这是一种有益酵素类菌,能分泌淀粉酶和氧化酶,促进有益物质形成,使茶叶口感优化。茯砖茶加工的发花过程是通过控制外界条件,促进冠突散囊菌的生长、发育、繁殖、成熟,它的含量直接影响茯茶的品质,被作为评判茯茶品质的优劣标准,有茶好金花开,花多茶质好的说法。金花有极强的护茶作用,专家研究发现,它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很强的霸王性,抑制各种菌株无法生存。正因为这个特征,茯茶能长期存放,且历时愈久香更浓、质更佳。

自第一块茯茶面世后,陕西茯茶以丝绸之路主要商品地位远销欧亚,陕商籍此鼎立华夏第一商帮。解放后,由于茯茶深受大家的欢迎,咸阳一度成为了中国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和加工地。一直到1958年,缘于在陕西加工茯砖茶,存在原料二次运输,不符合多快好省原则,中央政府下令将公私合营后组建的大型茶叶加工企业陕西咸阳人民茯茶厂关闭,陕西拥有600年辉煌历史的茯砖茶加工业就此终结。

五十年后,经过咸阳市政府各级部门不懈努力,总投资1.2亿元,年产茯砖茶5000吨的陕西茯砖茶生产项目泾渭茯茶项目,正式落户秦都区沣东镇。项目单位陕西苍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秉承茯砖茶的历史渊源,挖掘茯砖茶的传统文化,使这一失传六百多年的茶叶加工项目重新得以恢复。

咸阳泾渭茯茶有限公司,作为陕西苍山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是一家现代化专业化茯茶产销企业,拥有国内黑茶行业第一个高标准清洁化生产体系,陕西第一个完善的茶叶质量审评检测体系、第一个茶叶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第一个茶学科教学实训基地。泾渭茯茶系列产品是陕西第一个黑茶类产品。

咸阳泾渭茯茶公司事长纪晓明告诉记者,泾渭茯茶通过古法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生产出来的茯茶产品具有金花更加茂盛、菌花香更加明显的特点,受到了茶学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使咸阳这一具有600多年历史的茶叶加工绝技重新焕发光芒。

在纪晓明看来,由于历史原因,想让陕西茯茶更早更快地进入中国大市场,进入世界大市场,目前还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不过,以陕西的原料和地域优势,加上各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依靠团队的坚强、专业和勤奋,他坚信,咸阳泾渭茯茶迟早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茶叶企业非常重要的一员,而且,这个梦想就在不远处。

百年历史老店的贡茶传奇


我们知道,历史悠久的百年老店传承着一个城市的商业文明,从胡庆余堂的采办务真,修制务精,到同仁堂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百年老店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商业文化的灵魂。

宜昌,古为峡州又名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清朝雍正年间改称宜昌,意寓宜于昌盛,是巴楚文化发源地,也是中国着名的名茶产地。茶圣陆羽曾在《茶经》中写道:山南,峡州上。唐代诗人郑谷也曾写下名诗《峡中尝茶》,有如此悠久的茶文化,就不得不说说宜昌历史上最古老的百年老字号茶庄了!

福康生,益求其精的经商之道

福康生,始于1928年,传承着近百年的贡茶制作工艺,着名的金鸾雀舌、松澜银针、江园碧涧、珠兰芳蕊等贡茶均出自于福康生茶庄。福康生寓意幸福健康生活,是一代茶商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待,在经营茶叶的过程中把对亲人,朋友,顾客的美好祝愿融入其中,中国的福文化,健康理念,养生之道都很好的融入了福康生的品牌文化。

福康生一直遵循益求其精的经营理念,从源头严把原料质量关,福康生的五峰白鹿庄茶园是宜昌的十大生态茶园,平均海拔在1100米,高山云雾出好茶,曾被茶界泰斗林作炎老师誉为高山园林生态茶园.

福康生的制茶大师韩永富是宜昌茶叶发展史上最具权威的老师傅,第一锅峡州碧峰就是韩老师手工炒制而成,现在韩老师可谓桃李满天下,亲手传授技艺的弟子都在宜昌茶叶界占据着重要位置,福康生,近百年来精于制茶之道,传承着历史悠久的贡茶制作技艺。韩永富,一代制茶大师,正值花甲之年。一个百年茶庄与一代大师的巅峰合作,延续出中国贡茶历史上又一个惊世之作。

金鸾雀舌,品味一千四百年

金鸾雀舌,起于唐,宋入贡,兴于清,至今已有1400年历史。唐代刘禹锡诗云:添炉烹雀舌,洒水浄龙须。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茶芽,古人谓之雀舌、麦颗,言其至嫩也。

金鸾雀舌产自峡州上,起源于唐朝长安的大明宫。李白在翰林院就职的时候,就经常出入金銮殿,受到唐玄宗的召见。他曾写《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承恩初入银台门,着书独在金銮殿。意思是说,身为翰林供奉,每天都进出翰林院,撰写着作就在金銮殿。又因为金銮殿与翰林院相接,故翰林学士又美称为金銮.因峡州产之雀舌被帝王及翰林学士所喜爱,赞为贡茶上品,故将金銮冠以茶名,又因此茶为雀舌极品,鸾即百鸟之王凤凰,金鸾雀舌自此成名。

福康生历代传承,金鸾雀舌得以延续,一代制茶大师巅峰之作,使之发扬光大,中国贡茶又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祈年殿茶礼,中国茶礼典范

祈年殿作为伟大的东方建筑,就像埃及金字塔、悉尼歌剧院、巴黎埃菲尔铁塔一样,成为中国在世界上着名的标志性建筑,祈年殿与生俱来的高贵,和充满东方智慧建筑风格,被全世界的人们所折服,感叹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深厚底蕴,走进祈年殿,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是祈年殿辉煌的过去,还有留给我们后人的巧夺天工的智慧结晶。

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是东方传统建筑艺术的结晶。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大祈殿,距今已有约600年历史,是皇帝孟春祈谷的专用建筑,每年皇帝都在这里举行祭天祈福仪式,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年殿是一座有鎏金宝顶的三重檐的圆形大殿,殿顶覆盖上青、中黄、下绿三色琉璃,寓意天、地、万物,清乾隆十六年改三色瓦为统一的蓝瓦金顶,定名祈年殿.

正是有了福康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近百年的贡茶技艺传承,才真正成就了今天的中国顶级茶礼-祈年殿。福康生祈年殿茶礼的上市使宜昌绿茶成为中国高端绿茶的标志性产品,福康生也希望宜昌绿茶通过祈年殿茶礼的尊荣平台,走出湖北走向世界,成为高端商务茶礼的首选,成就宜昌绿茶的经典之作。

品味历史,福康生茶庄继往开来、不断创新、延续辉煌,将宜昌悠久的茶叶文化传承下去,缔造一个百年老店的中国贡茶传奇。

成都百年茶铺“煮”出世相沉浮


老虎灶上烧着几壶水,铜的壶、铝的壶,阳光洒上灶台……围着老虎灶,黄色竹椅随意摆开,一张张老旧的木桌旁坐满了茶客,陈旧的老式穿斗房将这一切框住,将这百年如一日的场景定格成一张历经沧桑的底片。

在距离成都市区仅20多公里的双流彭镇杨柳河畔,这座至今保留完好的百年老茶铺“观音阁”,原汁原味的老式茶铺格局与风情,述说着几代人的故事与回忆,也述说着川西坝子地道的茶铺之魂……

双流“观音阁”一间很出名的老茶铺

进入双流彭镇,尽管茶铺林立,但只要问起“那间很出名的老茶铺”,镇里的人都会伸手一指“老街上,桥头。”

位于彭镇马市坝街的老茶铺据说是明朝时的老建筑,用作茶铺至少也有上百年历史,当地人都叫它“观音阁”。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一段传奇故事:大约一百多年前,彭镇(当时叫彭家场)发生了一次大火灾,整个镇子几乎都被烧光了,但这间茶铺却幸免于难。当地流行一种说法,说茶铺是观音菩萨踩着的地方,后来,老百姓就把茶铺称为观音阁了,还在茶铺里供起了观音菩萨。

也许是当地百姓的虔诚冥冥之中起了作用,几十年前杨柳河的那场水灾也没能卷走观音阁,将稀疏的破瓦拾掇一下,茶铺又开始了迎来送往的热闹。

一个老虎灶煮出茶香煮走时光

老虎灶是老茶铺的精髓所在,灶头烧着几把掺满水的壶,洗净的茶杯整整齐齐地放在灶台上,放入茶叶,开水一冲,茶香就出来了……老虎灶旁是个大水缸,水缸的四壁爬满青苔,水是井水,由地下抽出,喝起来一股清甜。

茶铺的老板赵桂华今年64岁了,20多年前,曾在这里卖茶的徐婆婆过世后,赵桂华便承包了老茶铺。时光在走,茶钱从3毛、5毛慢慢变成1元,老茶铺的光景却没变。

老茶铺的地面凹凸不平,茶客们说,那叫“千足泥”,是茶客们的鞋底带进茶铺,一年年积累下来的。

往来是故人老茶客的怀旧之地

来老茶铺喝茶的大多是住在附近的村民,且是老茶客,每逢单日的赶场天,凌晨6点不到就有人来吃早茶.

家住5里外的罗仕寿每日必来,这个89岁的老人,每天上午骑自行车来茶铺,坐在老虎灶一侧的那桌,花1元钱冲上一杯“三花”;住在成都营门口的田宜均老远跑来,摸出一本繁体竖排本的历史书,把脚往旁边椅子上一搁,沉浸在这里的怀旧气息中。

英国路透社驻中国首席摄影记者克劳斯先生也曾来到这里,用他的镜头“贪婪“地记录了每一个细节,就连这里盛水的石缸,舀水的瓜瓢和掏火使用的火钳、火勾都不放过,一拍就是一整天。

古风存遗韵难以磨灭的茶铺之魂

老茶铺像一位历史老人日复一日地跟人交流着,原汁原味的老茶铺风情勾起了不少“老成都”对往昔的情思,成都民间说书人李伯清就是其中一位。

茶铺的一根柱子上挂着一张照片,李伯清正提壶为茶客们掺茶。老茶客周健根说,去年的一天,正喝着茶,就看见李伯清走了进来。李伯清还当起堂倌,为茶客们掺茶;用他创始的“散打”语言风格和老人攀谈;叭叶子烟,寻掌故……

和李伯清一样的怀旧人士越来越多,有人还坐飞机从北京、上海而来,只为感受这醉人的茶香、老式的茶铺环境。正如一位摄友所说,“这是一种追寻往昔记忆的情怀,一种难以磨灭的茶铺之魂!”

茶马古道百年古地图被发现


百年前一张通往香格里拉腹地的精美地图﹐被一位女学者意外地发现。经鉴定﹐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的一张茶马古道地图﹐茶马古道上的许多惊世之谜将由此解开。

千百年来﹐中国青藏高原和内地之间就存在着一条汉藏交往的古老信道﹐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地势最高最险的文明传播古道﹐是一条完全用人和马的脚力踩出的道路。马帮们沿着这条坎坷崎岖的古老驿道﹐源源不断地为藏区驮去茶﹑糖﹑盐等生活必需品﹐从藏区换回马匹﹑牛羊和皮毛﹐专家们因此将这条汉藏古道称之为茶马古道。

茶叶和茶文化是从中国传入西方的第一物种。千百年来﹐马帮在这条茶马古道上频繁活动﹐茶叶从一个商人转到另一个商人手中﹐中国人﹑印度人﹑波斯人等将这些茶叶一站转一站﹐送到世界的另一边。茶叶成为连结不同民族和不同大陆的纽带﹐并形成了一条条无穷无尽的商路。

今天的茶马古道﹐早已被一条条现代化的公路所覆盖﹐仅有断断续续的一些青石路段淹没在人迹罕至的茫茫密林之中﹐人们已很难窥见这条神秘古道的全貌。

茶马古道究竟如何走向﹖它究竟经过哪些地方﹖在主干道之外又有些什么样的附线﹖这一切都是那样的扑朔迷离。

100多年前﹐在滇西北这片天荒地老的高原﹐曾有许许多多的法国籍﹑德国籍传教士来到这里﹐足迹曾经踏遍整个滇西北高原﹐他们会不会留下关于茶马古道的一些记述﹖热衷于香格里拉和茶马古道研究的女学者﹑云南人民出版社女编辑郭素芹不久前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图书馆查阅资料。她意外地发现﹐不大的德钦县图书馆里﹐竟藏有外文原着近千册﹐其中法文原着就有300多册。当地学者告诉她﹐那些书原本都是茨中教堂的幸存物﹐有些是当年的外籍传教士或探险家们带来的﹐还有一部份是那些传教士们回国着书立说后寄来的。在这些书中﹐她翻到了一张地图﹐印制得十分清晰精美。精通法文的郭素芹将地图上标注的法文地名一一翻译出来后﹐茶马古道研究专家──云南省迪庆州政协副主席刘群激动了﹕这竟是一张通往香格里拉腹地的茶马古道完整路线图﹗地图印制于1875年法国巴黎出版的《地理社会》公报。150年前﹐一位名叫弗朗索瓦?巴达让的探险家闯入香格里拉游历﹐他从印度进入滇西北高原﹐沿着崎岖险峻的茶马古道﹐先后踏访了巴东﹑白地﹑叶枝﹑茨菇﹑德钦﹑维西﹑中甸﹑贡山等地﹐记载下了详尽珍贵的考察回忆录﹐并绘制出漂亮的地图。

刘群认为﹐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发现﹐它不仅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张茶马古道的完整地图﹐对于茶马古道研究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而且多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及云南社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一直根据民间传说有一种猜测﹕滇藏茶马古道有一条附线可以不经过西藏腹地而直接从云南走出去。社会科学研究者们一直在苦苦寻找这条路的踪迹﹐但未见突破﹐那条传说中的道路仿佛是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了。

刘群说﹐这张百多年前老地图的发现﹐强有力地左证了研究人员们的猜测。滇藏茶马古道附线自大理经六库过茨菇沿独龙江而不需要横穿西藏腹地便可直接进入印度。

另据报道﹐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云南大学﹑中山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分别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和四川雅安出发﹐分两路对举世瞩目的茶马古道进行考察。据悉﹐这是我国首次对茶马古道进行综合科学考察。

六安瓜片百年历史


六安产茶,始于秦汉。唐宋年间,茶产甚丰。明清年间,有三百年的贡茶历史。解放后相当一段时间六安瓜片为中央军委特贡茶。

六安茶的历史记载,明清年间最为昌盛。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着《农政全书》中称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明代陈霆其着《雨山默谈?卷九》(1539)称:六安茶为天下第一。有司包贡之余,例馈权贵与朝士之故旧者。明代大学者李东阳、箫显、李士实三名士玉堂联句《咏六安茶》:七碗清风自里边,每随佳兴入诗坛。纤芽出土春雷动,活火当炉夜雪残。陆羽旧经遗上品,高阳醉客避清欢。何时一酌中霖水?重试君漠小风团!在世面广为流传。其外,明代名着《金瓶梅》、清代名着《红楼梦》均有六安茶记述。

六安贡茶的历史,始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武夷茶罢贡后,到清咸丰年间(1851-1861)贡茶制度终结。历经两个朝代几十位皇帝。是历史上十余处贡茶中最长的。

唐、宋史志,皆云寿州产茶,盖以其时盛唐、霍山隶寿州、隶安丰军也。今土人云:寿州向亦产茶,名云雾者最佳,可以消融积滞,涤除沉菏(清道光《寿州志》)。盛唐县为今六安县,可见六安茶是唐代以来就为人所知的名茶之一。

六安瓜片的历史渊源,史料尚无考证,多年来许多茶叶工作者寻根溯源,略有所获。较为可信的传说有两。一是说,1905年前后,六安茶行一评茶师,从收购的绿大茶中拣取嫩叶,剔除梗枝,作为新产品应市,获得成功。消息不胫而走,金寨麻埠的茶行,闻风而动,雇用茶工,如法采制,并起名蜂翅(意为蜂翅)。此举又启发了当地一家茶行,在齐头山的后冲,把采回的鲜叶剔除梗芽,并将嫩叶、老叶分开炒制,结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峰翅相形见绌。于是附近茶农竞相学习,纷纷仿制。这种片状茶叶形似葵花子,遂称瓜子片。以后即叫成了瓜片。

二是说,麻埠附近的祝家楼财主,与袁世凯是亲戚。祝家常以土产孝敬。袁饮茶成癖,茶叶自是不可缺少的礼物。但其时当地所产的大茶、菊花茶、毛尖等,均不能使袁满意。1905年前后,祝家为取悦于袁,不惜工本,在后冲雇用当地有经验的茶工,专拣春茶的第1-2片嫩叶,用小帚精心炒制,炭火烘焙,所制新茶形质俱佳,获得袁的赞赏。当地茶行也悬高价收买,以促茶农仿制。新茶登市后,蜚声遐迩,连峰翅亦逊色多矣。峰翅品质虽优于大茶,但其采制技术均与大茶相同。而瓜片却脱颖而出,色、香、味、形别具一格,故日益博得饮品者的喜嗜,逐渐发展为全国名茶。

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早在唐代,《茶经》就有庐州六安(茶)之称;

据《罗田县志》和《文献通考》载: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官府曾在麻埠、开顺设立茶站,可见当时已颇具规模。据《六安州志》载:齐头绝顶常为云雾所封,其上产茶甚壮,而味独冲淡。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着《农政全书》里称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明代李东阳、萧显、李士实三名士在《咏六安茶》中也多次提及,日七碗清风自六安陆羽旧经遗上品,予六安瓜片以很高的评价;

瓜片在清朝初年,被列为贡品。据《食品科技》1982年第七期一篇文章介绍:1856年4月27日,咸丰帝的懿嫔(即慈禧)生下了第八代皇帝载淳(即同治)。咸丰帝闻知此事,喜不自胜,便当即谕旨:懿嫔着封为懿妃。按照宫中规定,慈禧从此便可享受更高一级的生活待遇。于是,在她的饮食规定中就有:每月供给齐山云雾瓜片茶叶十四两。

有诗叹道:催贡文移下官府,那管山寒芽未吐。焙成粒粒似莲心,谁知侬比莲心苦。另有一首《竹枝词》描绘了当年贡茶的情景:春雷昨夜报纤芽,雀舌银针尽内衙。柳外龙旗喧鼓吹,香风一路贡新茶。

曹雪芹《红楼梦》有80多处提及,第41回,妙玉烹茶给林黛玉、贾宝玉和薛宝钗,因为林黛玉分不出烹茶的水是雨水还是雪水遭到了妙玉的嘲笑,妙玉说:这水是五年前从梅花上收集的雪,放入瓮中埋在地下,是专门用来烹茶用的。

解放后,瓜片产值增长了2.7倍,均价提高25%。近年来,六安瓜片经历了一系列的潮起潮落,其产量曾一度严重滑坡,目前,六安已拥有天然优质的六安瓜片茶园30万亩,开发出六安瓜片三品十级等系列,年产报品、精品六安瓜片达3万余公斤。现在,金寨县已是全国100个、全省13个重点产茶基地之一。瓜片茶是金寨县的传统保茶,而齐山云雾则名占魁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