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政和:银针白毫典故

发布时间 : 2022-01-19
白毫银针冲泡 白毫银针年份 银针白毫功效

白毫银针冲泡。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福建政和:银针白毫典故”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福建政和:银针白毫典故”相关知识!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带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在洞宫山上的一口龙井旁有几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很多勇敢的小伙子纷纷去寻找仙草,但都有去无回。有一户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志刚、志诚和志玉。三人商定轮流去找仙草。

这一天,大哥来到洞宫山下,这时路旁走出一位老爷爷告诉他说仙草就在山上龙井旁,上山时只能向前不能回头,否则采不到仙草。志刚一口气爬到半山腰,只见满山乱石,阴森恐怖,但忽听一声大喊你敢往上闯!,志刚大惊,一回头,立刻变成了这乱石岗上的一块新石头。志诚接着去找仙草。在爬到半山腰时由于回头也变成了一块巨石。

找仙草的重任终于落到了志玉的头上。她出发后,途中也遇见白发爷爷,同样告诉她千万不能回头等话,且送她一块烤糍粑,志玉谢后继续往前走,来到乱石岗,奇怪声音四起,她用糍粑塞住耳朵,坚决不回头,终于爬上山顶来到龙井旁,采下仙草上的芽叶,并用井水浇灌仙草,仙草开花结子,志玉采下种子,立即下山。WWW.Cy316.CoM

回乡后将种子种满山坡。这种仙草便是茶树,这便是白毫银针名茶的来历。

茶文化精选阅读

白毫银针简单描述


白毫银针,简称银针,又叫白毫,是属于仅有的白茶品种中的极品,同君山银针齐名于世。明代田艺蘅《煮泉小品》中称:茶者以火作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且段烟火气耳。可见白茶的品种之优异。白毫银针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它的成品多为芽头,全身满披白毫,干茶色白如银,外形纤细如针,所以取此雅名。白毫银针是我省特有的名茶,源自福鼎县,现在产地主要集中在福鼎、政和两地。政和县在1889年选育繁殖了政和大白茶茶树品种,随即也开始了用该品种产制白毫银针。福鼎所产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产制的白毫银针称北路银针。政和所产的白毫银针称南路银针。

白毫银针创制于1889年,是现代白茶的创始者。白毫银针的鲜叶采摘标准为春茶嫩梢萌发的一芽一叶,将其采下后,要用手指将真叶、鱼叶轻轻地予以剥离。

白毫银针纯用肥芽制成。产地不同,制法和品质略有差异。福鼎银针早时亦称北路银针。采制时选凉爽晴天,将鲜针薄摊于萎凋帘,置于日光下曝晒,待含水率达10-20%时,摊于焙笼上(烘心盘用薄纸垫衬,以防芽毫灼伤变黄),用文火(40-50℃)烘至足干。白毫银针亦称南路银针,鲜针摊于水筛上,置于通风场所,晾至含水率20-30%时,移至烈日下晒干。晴天也可先晒后风干。毛茶经拣剔好为精茶,复火后趁热装箱。

白毫银针的成品茶外观茶芽肥壮,形状似针,白毫批覆,色泽鲜白光润,闪烁如银,条长挺直,茶汤呈杏黄色,清澈晶亮,香气清鲜,入口毫香显露,滋味因产地不同而略有不同:福鼎所产银针滋味清鲜爽口,回味甘凉;政和所产的银针汤味醇厚,香气清芬。

白毫银针的采摘标准为春季的嫩芽初发之时,一芽一叶,甚至只是一芽。白毫的品质特点是芽头肥壮,遍披白毫,挺直如针。色白似银。味清鲜爽口,汤色呈浅杏黄色。

白毫银针源自福鼎县,现在产地主要集中在福鼎、政和两地。政和县在1889年选育繁殖了政和大白茶茶树品种,随即也开始了用该品种产制白毫银针。福鼎所产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产制的白毫银针称北路银针。政和所产的白毫银针称南路银针。

白毫银针的采制有其独特之处,原料均采自福鼎大白茶或政和大白茶的春茶嫩梢一芽一叶,整个初精制过程,既不同于绿茶杀青、揉捻,也不同于红茶发酵、揉捻。

白毫银针的成品茶,芽头肥壮,满披白毫,挺直如针。福鼎白毫,茶芽茸毛厚,白色富光泽,汤色浅杏黄,味清鲜爽口。政和白毫,汤味醇厚,香气清芬。

白毫银针的形、色、质、趣是名茶中绝无仅有的,实为茶中珍品,品尝泡饮,别有风味。品选银针,寸许芽心,银光闪烁;冲泡杯中,条条挺立,如陈枪列戟;微吹饮辍,升降浮游,观赏品饮,别有情趣。

白毫银针饮用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性寒凉,具退热、降火、解毒之功效,有功若犀角之誉。欧美茶商也用于掺入高级红茶,以示名贵。

白毫银针早在清光绪16年(1891)已有出口外销,近年也有销往港、澳地区及美国、德国等国。

白毫银针作为珍品,在国内外市场久负盛名,1982年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在30种名茶中列第二位,199O年在河南信阳召开的全国第二、三次名茶评比会上,又两次评为全国名茶。近年来还创制了白毫银针的系列产品,有银钩、银猴、银球、银龙等新的名优茶。1992年银钩被评为我省名茶,名列第一。

顶级白茶:白毫银针


晋代诗人谢灵运《登池上楼》中言: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恰恰以谓白毫银针,出于自然,不加雕饰,似脱口而出,但却生机盎然,浮想联翩,沁人心脾。

印象

尊雅牌白毫银针,是顶级的白茶,原料来自不受污染的高山茶园,全部采用早春第一茬单个肥壮的芽头制成并经过人工逐个精选。其外观形似针状,白毫密被,色白如银,茶汤呈杏黄色,清澈明亮,花香清雅,滋味鲜爽甜醇。茶在杯中冲泡后,芽芽挺立,蔚为美观。无论茶形、茶汤,还是茶味,无不令人赏心悦目,无愧于其茶中美女之称。

品茗

白毫银针一泡入口,茶汤顺滑,回甘生津;三泡汤色愈美,入口即化,滑润且柔,汤在口腔中回旋;四泡入喉,茶汤滋味丰富而甘醇,香气浓郁高远,野生茶的甘韵凸显无疑。

特色

白茶简单独特的工艺使其最大程度地保有了茶叶的天然成分和自然风味,多酚类和黄酮含量最高,但刺激性最低。白茶是所有茶类中抗氧化和抗辐射作用最强的,具有良好的美容和抗衰老作用。越来越多的护肤品厂家将白茶用到其产品内,如世界顶级品牌雅诗兰黛旗下的天然植物护肤品牌ORIGINS,最早开发了白茶抗氧化产品完美世界系列,成为其最受欢迎的产品。根据研究,把白茶和其他茶叶、抗氧化剂进行临床测试比较,结果白茶的抗氧作用是最佳的。

品质

尊雅白毫银针长期出口欧美市场,通过德国检测机构400多项农残检测,是欧美高端市场广受欢迎的产品。再配上大气靓丽的包装,日益成为邕城时尚健康的饮品选择。

生产商广西南宁尊茗茶叶有限公司是广西茶叶出口龙头企业,获国际权威认证机构SGS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遵循诚信、高效、优质的经营理念,专注于细节,赢得了对品质苛求的欧美客户的信赖和一致好评。针对国内市场推出尊雅牌系列产品,旨在为广西当地消费者提供与欧美同步品质之高性价比健康茶饮选择。

白毫银针的传说故事


福建省东北部的政和县盛产一种名茶,色白如银形如针,据说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这种茶就叫白毫银针(十大名茶之一)。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带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在洞宫山上的一口龙井旁有几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很多勇敢的小伙子纷纷去寻找仙草,但都有去无回。有一户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志刚、志诚和志玉。三人商定轮流去找仙草。这一天,大哥来到洞宫山下,这时路旁走出一位老爷爷告诉他说仙草就在山上龙井旁,上山时只能向前不能回头,否则采不到仙草。志刚一口气爬到半山腰,只见满山乱石,阴森恐怖,但忽听一声大喊你敢往上闯!,志刚大惊,一回头,立刻变成了这乱石岗上的一块新石头。志诚接着去找仙草。在爬到半山腰时由于回头也变成了一块巨石。找仙草的重任终于落到了志玉的头上。她出发后,途中也遇见白发爷爷,同样告诉她千万不能回头等话,且送她一块烤糍粑,志玉谢后继续往前走,来到乱石岗,奇怪声音四起,她用糍粑塞住耳朵,坚决不回头,终于爬上山顶来到龙井旁,采下仙草上的芽叶,并用井水浇灌仙草,仙草开花结子,志玉采下种子,立即下山。回乡后将种子种满山坡。这种仙草便是茶树,这便是白毫银针名茶的来历。

白毫银针名茶的传说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带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在洞宫山上的一口龙井旁有几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很多勇敢的小伙子纷纷去寻找仙草,但都有去无回。有一户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志刚、志诚和志玉。三人商定轮流去找仙草。

这一天,大哥来到洞宫山下,这时路旁走出一位老爷爷告诉他说仙草就在山上龙井旁,上山时只能向前不能回头,否则采不到仙草。志刚一口气爬到半山腰,只见满山乱石,阴森恐怖,但忽听一声大喊你敢往上闯,志刚大惊,一回头,立刻变成了这乱石岗上的一块新石头。志诚接着去找仙草。在爬到半山腰时由于回头也变成了一块巨石。

找仙草的重任终于落到了志玉的头上。她出发后,途中也遇见白发爷爷,同样告诉她千万不能回头等话,且送她一块烤糍粑,志玉谢后继续往前走,来到乱石岗,奇怪声音四起,她用糍粑塞住耳朵,坚决不回头,终于爬上山顶来到龙井旁,采下仙草上的芽叶,并用井水浇灌仙草,仙草开花结子,志玉采下种子,立即下山。回乡后将种子种满山坡。这种仙草便是茶树,这便是白毫银针名茶的来历。

白毫银针茶叶的美丽故事


福建省东北部的政和县盛产一种名茶--白毫银针,因色白如银,上面白色茸毛形状如针而得名,又名白茶。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年政和县久旱不雨,瘟疫四起,病者死者无数。有老人说,在东方云遮雾挡的洞宫山上有一口龙井,龙井旁长着几株仙草,揉出的草汁能治百病,草汁滴在河里、田里,就能涌出水来,因此要救众乡亲,除非采得仙草来。当时,有很多人去寻找仙草,但都有去无回。有一家兄妹三人,大哥叫志刚,二哥叫志诚,三妹叫志玉。三人商定先由大哥去找仙草,如不见回来,再由二哥去找,假如也不见回来,则由三妹继续寻找。大哥志刚在出发前把祖传的鸳鸯剑拿出来,对弟妹说,如果发现剑上生锈,便是大哥不在人世了,然后他便出发了。志刚到了洞宫山下,这时路旁走出一位白发银须的老爷爷,问他是否要上山采仙草,志刚回答:是。老爷爷说仙草就在山上龙井旁,可上山时只能一直向前走千万不能回头,否则采不到仙草。志刚一口气爬到半山腰,只见满山乱石,极其阴森恐怖,突然听到后面一声大喊:你敢往上闯!志刚一回头,立即变成了这乱石岗上的一块新石头。这一天,志诚、志玉发现剑已生锈,知道大哥不在人世了。于是志诚拿出铁簇箭对志玉说:我去采仙草了,如果发现箭簇生锈,你就接着去找仙草。志诚离家走到洞宫山下,也遇见白发老爷爷,老爷爷同样告诉他上山时千万不能回头。当走到乱石岗时,他忽然听到身后志刚的声音:志诚弟,快来救我。志诚猛一回头,也变成了一块巨石。志玉在家发现箭簇生锈,知道找仙草的重任落到自己的身上。她在途中同样遇到了那位白发老爷爷,同样告诉她千万不能回头,并且给了她一块烤糍粑。志玉谢后背着弓箭继续往前进,来到乱石岗,这里怪声四起,她急中生智用糍粑塞住耳朵,坚决不回头,终于爬到山顶龙井旁,用箭射死了黑龙,采下仙草上的芽叶,并用井水浇灌仙草,仙草立即开花结子,志玉采下种子,马上下山。路过乱石岗时,她按老爷爷的吩咐,将仙草芽叶的汁水滴在每一块石头上,石头立即变成了人,志刚和志诚也复活了。兄妹三人回家后将种子种满村边的山坡,仙草就长了出来,再用仙草煎汁给乡亲们喝,果然药到病除。

这里所说的仙草便是白毫银针茶树,这便是白毫银针茶治瘟疫救人的传说。

茶事君谟善别“石岩白”典故


各种关于茶的资料中鉴别水的不少,如唐代陆羽鉴别南零水、谷帘泉等,可是关于品鉴名茶的却不多。如果说陆羽善于鉴别水,那么蔡褒则是善于鉴别茶的中国第一位品茶师。

《茶事拾遗》里面记录了蔡襄品鉴茶茗的一桩轶事:在建安(今福建建瓯),宥一座能仁寺,寺院里面生长着一株称得上优良品种的茶树,住在寺里面的和尚从这株茶树上采下嫩芽精心制作八饼团茶,命名为“石岩白”。他们把其中的四饼送给蔡襄,另外的四饼则请人送给了住在京师汴粱的一个名叫王禹玉的朝臣。

一年多过去了,蔡襄被召回到朝廷任职,这样蔡襄就和王禹玉在一起同殿做事,闲暇的时候,蔡襄就去拜访王禹玉。王禹玉早就听说蔡襄“茶专家”的大名,这次蔡襄登门,王禹玉十分重视,就让仆人在茶桶中挑选出最好的茶来招待蔡襄。

茶好了,蔡襄端起茶瓯还没有尝上一口,就对王禹玉说:“这茶很像能仁寺的 ‘石岩白’,您怎么也有这种茶?”王禹玉听了不相信蔡襄闻味即能辨茶的本领,于是命仆人拿来茶叶上的签贴,一看,果然就是“石岩白”。王禹玉十分惊讶,对蔡襄钦佩不已。蔡襄在当时可以说是茶学界的权威,在宋朝的茶界具有极高的声望,一般精于论茶的人只要是有蔡襄在场就都缄口不敢发表意见,恐怕贻笑大方。

可是事情也有例外,就有一位女子巾帼不让须眉,出奇地胜了蔡襄一场。治平二年(1065年),蔡襄到杭州做知府。在此期间,他遇到了一位名为周韶的妓女的“挑战”。周韶比较会写诗,而且她还有一个嗜好就是收藏一些“奇茗”。当她听说这位知府竟然就是茶学权威蔡襄,她就将所藏的“奇茗”全部拿出来,竭尽才智,和蔡襄题诗品茗,斗茶争胜。结果竞令人大跌眼镜: “君谟屈焉!”此外,宋人江休复《嘉桔杂志》里面也有这样一则记载,蔡襄和苏舜元斗茶,拿出了上好的茶,选用的水是天下第二泉——惠山泉。苏舜元的茶虽然稍次于蔡襄,可是他用来煎茶的水却是竹沥水,结果竟然赢了和蔡襄的这场比赛。

要不怎么说强中自有强中手呢,却也看得出宋代茶人之多,学问之深。

普洱的典故


普洱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因自古以来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县城又作普洱哈尼族自治县,隶属思茅地区,位于云南省南部,距昆明373公里,原称宁洱县。普洱为哈尼语,普为寨,洱为水湾,意为水湾寨,带有亲切的家园的含义。

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达2000年之久。民间有武候遗种(武候是指三国时期的丞相诸葛亮)的说法,故普洱茶的种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唐朝时普洱名为步日,属银生节度(今思茅和西双版纳一带),银生茶是为普洱茶的前身,元朝时称之为普茶,明万历年才定名为普洱茶,极盛时期是在清朝,《普洱府志》记载:普洱所属六大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十余万人,可知当时盛况。思茅与西双版纳一带为其主要原料生产地,普洱与思茅成为加工和集散中心,明朝时期以普洱为中心向外辐射六条茶马古道,将普洱茶行销至中国本土、西藏、越南、缅甸、泰国等地,并转运到港澳、东南亚,甚至欧洲。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以后,法国、英国先后在思茅设立海关,增加了普洱茶的出口远销,普洱茶马古道随兴旺,现今还有思茅卡房高酒房茶马古道,1.5米宽,断续数公里:有思茅三冢村外茶马古道、那柯里茶马古道,断续30公里;普洱茶庵塘茶马古道,残存12.5公里,石上马蹄印,记录下了当年运茶马帮的历史。

“茶寿”历史典故


所谓茶寿,即指茶寿:指108岁,茶字的草头代表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捺又是一个八,加在一起就是108岁!

自古以来,老人长寿都有雅称。具体地说:60岁称为花甲之年、耳顺之年、还乡之年;70岁称为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国之年;80、90岁称为朝杖之年、耄耋之年;寿得3位数100岁的称为期颐之年。人们为长寿老人祝寿,还有喜、米、白、茶寿之说: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看似七十七。米寿:指88岁,因米字看似八十八。白寿:指99岁,百字少一横为白字。

说起茶寿,不仅仅从字面上可以拆开来解说,它与中国茶文化还有解不开的渊源。

相传,古时候有位老和尚病了,久治不愈。一天,一位老人告诉他,蒙山顶有茶,春分前后,逢雷而发。你候在一旁,及时采摘三天。得一两,用蒙山水煎服,能治任何宿疾;二两,一辈子消灾祛疾;三两,脱胎换骨;四两,就地成仙。老和尚遵嘱,得茶两余,煎汤服用,没喝一半,病即痊愈,眉发由白转乌,以至熟人相见,不敢相认。

五代王文锡《茶谱》的上述记载,把茶说成万病之药,有返老还童之功,未免带有神秘色彩。不过,茶能治病,已是人们的共识。隋文帝患头痛,医治无效。听僧劝告饮茶而愈,天下传闻,人们竞相煎服。饮茶长寿,正史也有记载。《旧唐书?宣宗纪》记,洛阳来了位130多岁的僧人,宣宗问他:服何药如此长寿?僧答:贫僧素不知药,只是好饮香茗,至处唯茶是求。长寿的秘诀是饮茶。苏东坡留下着名诗句: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是说魏文帝游西山,得仙人丸药,服后身生羽翼,这样的事太玄妙了。与其企盼仙人赐药,倒不如像卢仝煎茗自饮,七碗茶下肚,两腋习习风生,那才实在。一言以蔽之,坡翁是说,为长寿而求仙,不如去喝茶。

孙中山先生也主张茶寿说,赞茶是为最合卫生最优美之人类饮料,中国常人所饮者为清茶,饮食者为淡饭,穷乡僻壤之人,粗茶淡饭,不及酒肉,常多上寿。现代文化名人林语堂也说:我毫不怀疑茶具有使中国人延年益寿的作用,因为它有助于消化,使人心平气和。

现代科学证明,茶富于营养,饮茶能满足人体对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要。茶能治病,是因为茶中含有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的咖啡碱、儿茶素、维生素类、矿物质微量元素、氨基酸等物质。日本科学家发现,茶抗衰老的作用约为维生素E的20倍。日本一心脏病专家说:中国患动脉粥样硬化和患心脏病的比例比西方低,除了遗传因素、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外,同时与中国人爱饮绿茶有关。

如此说来,茶是名副其实的长寿保健饮品,茶寿之说也不是空穴来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