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制作技艺

发布时间 : 2019-11-12
黑茶制作 黑茶的制作 黑乌龙茶制作

黑茶制作。

黑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之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或黑褐,故称黑茶。黑茶主要供边区少数民族饮用,所以又称边销茶。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下黑茶的制作技艺。

黑茶制作技艺

黑茶的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初揉、渥堆、复揉、烘焙。黑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之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或黑褐,故称黑茶。黑茶主要供边区少数民族饮用,所以又称边销茶。

黑毛茶是压制各种紧压茶的主要原料,各种黑茶的紧压茶是藏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等兄弟民族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有“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黑茶因产区和工艺上的差别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藏茶和滇桂黑茶之分。

1、杀青

由于黑茶原料比较粗老,为了避免黑茶水分不足杀不匀透,一般除雨水叶、露水叶和幼嫩芽叶外,都要按10:1的比例洒水(即10千克鲜叶1千克清水)。洒水要均匀,以便于黑茶杀青能杀匀杀透。

(1)手工杀青:选用大口径锅(口径80~90厘米),炒锅斜嵌入灶中呈30度左右的倾斜面,灶高70~100厘米。备好草把和油桐树枝丫制成的三叉状炒茶叉,三叉各长16~24厘米,柄长约50厘米。一般采用高温快炒,锅温280~320℃,每锅投叶量4~5千克。鲜叶下锅后,立即以双手匀翻快炒,至烫手时改用炒茶叉抖抄,称为“亮叉”。

当出现水蒸气时,则以右手持叉,左手握草把,将炒叶转滚闷炒,称为“渥叉”。亮叉与渥叉交替进行,历时2分钟左右。待黑茶茶叶软绵且带粘性,色转暗绿,无光泽,青草气消除,香气显出,折粗梗不易断,且均匀一致,即为杀青适度。

(2)机械杀青:当锅温达到杀青要求,即投入鲜叶8~10千克,依鲜叶的老嫩,水分含量的多少,调节锅温进行闷炒或抖炒,待杀青适度即可出机。

2、初揉

黑茶原料粗老,揉捻要掌握轻压、短时、慢揉的原则。初揉中揉捻机转速以40转/分左右,揉捻时间15分钟左右为好。待黑茶嫩叶成条,粗老叶成皱叠时即可。

3、渥堆

渥堆是形成黑茶色香味的关键性工序。黑茶渥堆应有适宜的条件,黑茶渥堆要在背窗、洁净的地面,避免阳光直射,室温在25℃以上,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初揉后的茶坯,不经解块立即堆积起来,堆高约1米左右,上面加盖湿布、蓑衣等物,以保温保湿。

渥堆过程中要进行一次翻堆,以利渥均匀。堆积24小时左右时,茶坯表面出现水珠,叶色由暗绿变为黄褐,带有酒糟气或酸辣气味,手伸入茶堆感觉发热,茶团粘性变小,一打即散,即为渥堆适度。

4、复揉

将渥堆适度的黑茶茶坯解块后,上机复揉,压力较初揉稍小,时间一般6~8分钟。下机解块,及时干燥。

5、烘焙

烘焙是黑茶初制中最后一道工序。通过烘焙形成黑茶特有的品质即油黑色和松烟香味。干燥方法采取松柴旺火烘焙,不忌烟味,分层累加湿坯和长时间的一次干燥,与其它茶类不同。

黑茶干燥在七星灶上进行。在灶口处的地面燃烧松柴,松柴采取横架方式,并保持火力均匀,借风力使火温均匀地透入七星孔内,要火温均匀地扩散到灶面焙帘上。当焙帘上温度达到70℃以上时,开始撒上第一层茶坯,厚度约2~3厘米,待第一层茶坯烘至六七成干时,再撒第二层,撒叶厚度稍薄,这样一层一层地加到5~7层,总的厚度不超过焙框的高度。

待最上面的茶坯达七八成干时,即退火翻焙。翻焙用特制铁叉,将已干的底层翻到上面来,将尚未干的上层翻至下面去。继续升火烘焙,待上中下各层茶叶干燥到适度,即行下焙。

6、自然晾置

自然晾置干燥法为传统干燥工艺,黑砖仍采用这种传统工艺,茶叶踩压成包压制成形后,置于阴凉通风之处,10-15天时间。千两茶百两茶等则用日晒夜露49天的干燥工艺,让水分缓慢干燥。

黑茶贮存方法

黑茶保存需要通风、干燥、无异味的条件下,如果茶叶因放置不当受潮了,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处理,但出现了黑霉、绿霉、灰霉就绝对不要饮用了,说明茶已经发生霉变了。

保持通风干燥是其收藏存放黑茶最重要的,黑茶因属深度发酵(全发酵茶),需要一定的湿度加速陈化也是必要的,如果不小心因湿度过大,时间太长而使茶因受潮而发霉生白毛,应及时取出拿到通风干燥的地方,也可以抽湿(开空调即可)或在阳光下晾晒,几天后长出的霉毛自然会消失,如发白毛的情况严重,可用毛刷、毛巾之类柔软纺织品去除表层的白毛,再用电吹风之类的加热器具加热十几分钟即可。但如果是黑霉、绿霉、灰霉就是坏茶了。

储存时注意三个条件:

1、阴凉忌日晒,日晒会使茶品急速氧化,产生一些不愉快的化学成分,如日晒味,长时间不得消失。

2、通风忌密闭,通风有助于茶品的自然氧化,同时可适当吸收空气的水分(但水分不能过高,否则容易霉变)加速茶体的湿热氧化过程,也为微生物代谢提供水分和氧气,切忌使用塑料袋密封。

3、开阔忌异味,茶叶具有极强的吸异性,不能与有异味的物质混放在一起,而宜放置在开阔而通风透气的环境中。

cy316.coM延伸阅读

黑茶制作技艺之美


湖南黑茶千两茶及茯砖茶制作工艺介绍:

千两茶,黑茶之珍品

据史料记载,千两茶最早出在清朝同治年间,由山西茶商设在安化边江的茶行“三和公”号首先创制而成,距今约140年的历史。千两茶外表古朴、形如树杆,采用花格篾篓捆包装。成茶结构紧密坚实,色泽黑润油亮,汤色红黄明净,滋味醇厚,口感纯正,常有寥叶、竹黄、糯米香气。热喝略带红糖姜味,凉饮有甜润之感。千两茶制作技艺为安化所独有,上世纪50年代停产,90年代恢复批量生产,主要产自我省“白沙溪茶厂”。

千两茶以安化上等黑茶为原料,加工工艺有其特殊有要求;一是必须是地道的安化茶;二是原料必须无梗无杂,才能制作千两茶;三是盛茶的长筒花格篾篓必须是新鲜楠竹组成,一根楠竹只能织一只。

每支茶加工分蒸包灌篓、杠压紧形两个阶段。

蒸包灌篓:分五吊、五蒸、五灌、铺蓼叶、胎棕片,上“牛笼嘴”等步骤。即:将原料分次分过秤(每吊200两)后,分别用布包好吊入蒸桶用高温汽蒸软布分次装入花篾篓(内衬有蓼叶、竹叶、棕丝片各一层),层层由人工踩实压紧,最后上“牛笼嘴”锁口。

杠压紧形:将灌好茶的花篾篓置于压制场的特制杠杆一下经五轮滚压,由6个青壮年男子,赤膊,短装、绑腿、赤脚上阵,压制时由5人下压大杠,一人在前面用脚踩篓滚压,一人操小杠绞紧篓篾,随着篓内茶叶受压紧缩,花篾篓期性不断缩小,压大杠和绞小杠交替进行,反复无5次,加箍绞到花卷圆周围尺寸符合要求为止,最后由一人手挥木锤,锤击花卷整形。这些繁杂的工艺过程后,置于一这冷却定型。定型后还要松箍、杀篾、销口、标记制造日期,日晒夜露一个月,即为成品茶。

在压帛过程中,由一个领喊着近乎歌般的自编号子,如:“狠狠地压咧----”其余人附和;“压呀。”同步齐心一气,施展其绞、踩、压、滚、锤工技,反复多次,最后形成长约1.65米,直径为0.2米左右的圆柱体,置于晾架上。经夏秋季大自然的日晒、夜露、风吹(不能雨淋),进入长期存放期。这一个过程,其实质是在自然条件催化下,自行发酵、干燥。茶的吸附特性,使蓼叶、篾片等的香气和天地雾露、阳光之精气吸于茶体之内,故存放越久,质量越好,且每只茶净重保持为36.25千克。

茯砖茶,主要产自益阳

“益阳茶厂”生产的茯砖茶产量占全国的四公之一,是边销茶中的大宗产品,主打品牌是“湘益”,被称为“古丝筒绸之路上的神秘这茶“。

茯砖茶最具特色的工艺是发花,“发花”的实质是通过控制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促使优势菌冠突散囊菌的生长繁殖,产生金黄色的闭囊壳,俗称“金花”,它在茯砖茶的含量与茶叶滋味、香气密切相关,能直接影响茯砖茶的品质。边区消费者来判断茯砖茶品质的优劣,把它作为品质特征的标志,并有“茶好金花开,花多茶质好”之说。

冠突散囊菌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会抑制其它菌的生长而成为茯砖茶中的优势菌落。占据优势地位后,它一方面为满足自身代谢的需要从茶叶中吸收养分,另一方面它又分泌多种胞外酶和各种代谢产物到体外,从而实现色、香味的转化和功能性成分的生成。值得一提的是, 即使存放几十年的茯砖,其“花”的颗粒大小都很少发生改变,这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据温琼英教授介绍,真菌孢子一般呈休眠状态,对外部环境抵抗力相当强,冠突散囊菌的孢子具有两层外膜包裹,即使在干燥和无营养的环境下,也可以长期休眠,甚至可达数十年之久。

冠突散囊菌是一个特殊菌类,它在新陈代谢后,产生了许多可促进肠胃消化、降低血脂、改善和调节人体功能的酶和小分子代谢产物,对人体的机能代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生物学家说,真正的冠突散囊菌的模式菌只在灵芝等少数名贵中草药及部分地区的土壤中有所发现,所以,在茯砖茶中发现这种冠突散囊菌,其原因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传承安化黑茶制作技艺提高产品质量:益阳市安化黑茶制作技艺培训


传承安化黑茶制作技艺提高产品质量:益阳市安化黑茶制作技艺培训研讨班在白沙溪茶厂举行

传承安化黑茶制作技艺提高产品质量——益阳市安化黑茶制作技艺培训研讨班在白沙溪茶厂举行培训班现场图为参加培训研讨班的学员们在开汤品茶为传承和发展安化黑茶制作技艺,提高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满意的产品。11月5日至11日,益阳市茶业协会与安化县茶业协会联合在安化黑茶品牌龙头企业---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举办了“安化黑茶’千两茶、湘尖茶’制作培训研讨班”。益阳市原人大主任、益阳市茶业协会会长李稳石、市茶业协会副秘书长刘子蔚、益阳市茶叶局副局长刘雪慧、安化县茶业协会会长吴章安和全市35家安化黑茶生产企业的47名生产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为期六天的研讨培训班,分设专家电视投影书面授课、实物评审解析、生产现场实践体验等课程,重点交流和培训了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千两茶”制作技艺和早在1836年被列为皇室贡品的“湘尖茶”制作技艺,进一步提高黑茶生产技术,提升安化黑茶品质,做大做强黑茶产业,合力打造安化黑茶公共品牌。益阳市茶业协会李稳石会长表示:这次培训班所参加人员都是来自全市黑茶生产企业的技术骨干。作为安化黑茶制作技艺的传承者和品牌领军企业的白沙溪茶厂以高姿态高境界敞开大门,向大家传授黑茶制作技术,这是我们黑茶企业界的升华。通过培训,使大家都成为千两茶、湘尖茶制作的高手、专家。把安化黑茶的制作工艺和产品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湖南省白沙溪茶厂是安化黑茶的发源地,安化黑茶生产技艺的传承者。公司总经理刘新安表示,全市黑茶生产企业技术骨干与白沙溪生产技术人员一起交流切磋黑茶制作技艺,探求安化黑茶发展,是一次非常好的交流学习的机会,我们毫无保留地向学员们介绍了公司七十多年来一心做好安化黑茶的经验体会,目的就是共谋安化黑茶的发展与繁荣,做大做强安化黑茶产业,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满意的产品。

黑茶冲泡技艺有讲究!


为什么要说黑茶冲泡技艺有讲究呢?黑茶除一小部分为条型外,大部分为是块型,外形有方形、砖形、圆饼形、柱形、心形等,均由黑毛茶精心蒸压制成。

块型茶蒸压密实,冲泡法即开水冲泡不易浸出茶汁,饮用时一定要先将块型茶敲碎,放在锅里烹煮10~15分钟左右,并不停搅拌,使茶汁充分浸出,之后放入佐料。

因饮用地区不同、民族不同、习俗不同,所添的佐料自然也各不相同,如藏族人一般是加酥油和盐巴后制成酥油茶;

那么蒙古族是喜用奶子和食盐配制成咸奶茶;而新疆维吾尔族是在茶中加入桂皮、丁香、胡椒等佐料调配成香茶。

总而言之,块型茶属干茶类中较为独特的一种,自然其饮用亦是少数民族中独特的。

泡黑茶,就像外国人煮咖啡,调理得当才能得到一杯浓郁醇厚的咖啡来。

煮黑茶、泡黑茶也是同样。说到煮茶,古时候人们最注重的是水煮的老与嫩,注重水的温度,水太老则不能饮。

宋朝蔡襄在其《茶录》中这般写道:“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服者,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敌曰侯汤最难。”

这里其实讲的就是煮茶的水温,也就是时间要适当。古时候人们在调制茶汤时,与现在大不一样。

六朝以前,常常把茶饼或茶砖碾碎之后,放人水加上调料来煮,获得的是浓稠的汤汁。

如今家庭普遍把黑茶放入茶壶中,一次冲满水即成,只求消渴润喉。

走进神秘的千两茶制作技艺现场


壮哉千两,传世茶王,其形如柱,经久如故,篾篓为裳,馥郁陈香……

在众多黑茶产品中,千两茶以其紧实厚重的茶柱,古朴陈韵的花篾篓自成一派,而真正让这款茶出挑的,则是来自于工艺的张力。

【初制——七星上灶馥郁沉香】

走进安化茶厂车间,采摘自安化核心产区的优质大叶种茶青,正待巧工精制。炒青后的原叶经反复揉捻,形成条状,当茶汁溢附于叶表,进而开始渥堆发酵。流转间,茶叶褪去青涩,黑毛茶便初具雏形。

初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七星烘焙这一工序。《茶经》云“凡炙茶,慎勿于风烬间炙,熛焰如钻,使炎凉不均。持以逼火,屡其翻正。”意思是炙烤茶时,注意不要在有风的地方,因为火焰飘忽,会导致冷热不均,要靠近火且及时翻动。七星灶上有方形空间,下设热传导通道,将渥堆完毕的茶青置于竹席之上反复翻炒,内添松柴,明火烘焙,于是黑毛茶浓缩着松烟香进入库房。

【再造——人工踩制呈现大美千两】

经过初制、初藏的黑毛茶仍需经历蒸包灌篓、杠压紧形方才成为传世千两。

蒸包灌篓分五吊、五蒸、五灌、铺蓼叶、胎棕片,上“牛笼嘴”等步骤。将原料分次过称后,分别用布包好吊入蒸桶用高温汽蒸软化,装入花篾篓,内称蓼叶、竹叶、棕丝片各一层。经过人工踩实压紧,最后上“牛笼嘴”锁扣,这便完成了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杠压紧形,将灌好茶的花篾篓置于压制场地的特制杠杆下,一帮青壮年汉子短装绑腿上阵,一人前移杠五人齐心压,在压杠和绞小中反复交替中,茶便紧实如柱。力道与粗犷,大美千两茶浑然天成。【绽放——日晒夜露沉淀传世茶王】

最后,将千两茶置于晾晒场,日晒夜露七七四十九天,吸收日光之精粹,月夜之余辉。一款好茶,需要经过时间的打磨,中茶·黑茶园在完成了以上工序后,仍坚持悉心醇化,将定型的千两置于中国现存唯一完整的纯木质结构仓库——百年木仓。一仓两藏,脱去多余的水份,沉淀微生物精华。

天尖黑茶制作技艺的功效?应该是指天尖黑茶的功效!


有人给我们的网站留言,问:“天尖黑茶制作技艺的功效?”这里说的天尖黑茶制作技艺的功效指的应该是天尖黑茶的功效,那么我们就来说一下天尖黑茶的功效和天尖黑茶的制作技艺。

天尖黑茶的功效

(一)安化天尖黑茶同样也利尿解毒、降低烟酒毒害

1、安化天尖黑茶中咖啡碱的利尿功能是通过肾促进尿液中水的滤出率来实现的。同时,咖啡碱对膀胱的刺激作用既能协助利尿,又有助于醒酒,解除酒毒。

2、同时,黑茶中的茶多酚不但能使烟草的尼古丁发生沉淀,并随小便排出体外,而且还能清除烟气中的自由基,降低烟气对人体的毒害作用。

3、对于重金属毒物,茶多酚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因而多饮茶还可缓解重金属的毒害作用。

(二)安化天尖黑茶具有杀菌、消炎等作用

1、黑茶汤色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茶黄素和茶红素。研究表明,茶黄素不仅是一种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还对肉毒芽杆菌、肠类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荚膜杆菌、蜡样芽孢杆菌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2、此外,茶黄素对流感病毒的侵袭和轮状病毒和肠病毒的感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三)安化天尖黑茶具有调节体内糖代谢,降三高的作用

1、安化天尖黑茶的主要成分是茶复合多糖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被医学界认为可以调节体内糖代谢,降低血脂血压,改善糖类代谢,降血糖,防治糖尿病。

2、安化天尖黑茶中的茶多糖复合物是降血糖的主要成分,茶多糖复合物通常称为茶多糖,是一类组成成分复杂且变化较大的混合物。

3、对几种茶类的茶多糖含量测定的结果表明,安化天尖黑茶的茶多糖含量最高,且其组分活性也比其它茶类要强,这是因为在发酵茶中,由于糖苷酶、蛋白酶、水解酶的作用;

4、而形成了相对长度较短的糖链和肽链的缘故,短肽链较长肽链更易被吸收,且生物活性更强,这可能就是发酵茶尤其是黑茶茶多糖降血糖效果优于其它茶类的原因之一。

天尖黑茶的制作技艺

(一)天尖黑茶制法

天尖的加工工艺比较简单,原料经过筛分、风选、拣剔、高温汽蒸软化、揉捻、烘培、拼堆、包装的工序,即为成品。

(二)手工筑制

①称茶:每压一篓需称茶五次。

②汽蒸:将每次称好的茶,蒸汽蒸20-30分钟。

③装篓:首先将竹篓安放在“箱形架”里,然后将蒸好的茶装篓,连续装茶三次。

④紧压:推“箱形架”进压机,加压后推出“箱形架”,再装第四和第五次茶,进行第二次施压。

⑤捆包:茶包出架后,抽包过磅,将茶篓捆上十字状篾条。

⑥打气针:在篾包顶上打40cm深度的五个孔,然后在每个孔内插上三根丝茅用来透气和散发水分。

⑦晾干:将压制好的茶包,运往通风干燥的地方,经4-5天的晾干,检验水分后即可刷唛出厂。

(三)技术关键

1、安化天尖黑茶的原料必须是纯正的安化原产地安化黑茶叶制作,不是说外地茶叶不能做,只是用外地的茶叶做出的安化黑茶,待发酵后的品质和口感都会下降。湖南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非常适宜做黑茶茶树生产,自古就有[山涯水畔,不种自生]的传说。

2、安化天尖黑茶采用远古竹蔑篓包装方式正是有助于茶叶完全发酵,原生态包装,给人以淳朴自然的视觉享受,古朴。自然。和谐。

3、鲜嫩叶→杀青→揉捻→渥堆→烘焙,经过烘焙的湖南安化天尖黑茶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要比没烘焙过的好,而烘焙不是简单的去用柴火烟熏,最好是经过七星灶烘焙的。

以上就是对天尖黑茶的功效和制作技艺的介绍,希望能解答您的问题。

有关黑茶技艺的多个秘密


12月19日,安化黄沙坪,老屋里晒千两茶。

无意中发现的清理仓库时未销毁的产于57年前的天尖茶,在一次拍卖中售得48万元的天价,让这种在市场上沉寂已久的茶获得人们刮目相看。这款茶用篾篓包着,上面可见“中国茶叶公司”、“安化县第二茶厂”的字迹。2006年,当陕西苍山茶叶有限公司(前身为陕西省茶叶公司)董事长纪晓明捧着这款茶找到白沙溪茶厂副厂长王双如时,王首先根据白沙溪茶厂厂史,鉴定这款茶产于1953年3月-12月间,因为作为白沙溪茶厂的曾用名,“安化第二茶厂”只有那段时间存在过,王对其中一款清道光年间曾被列为贡品的天尖茶审评更让人称奇,听了有些夸张:“六七泡后会有类似檀香的奇香涌现,二十余泡后汤色已淡陈韵不减,茶汤滋味甘甜如饴,三四十泡仍有非同凡响之神韵,品之使眼、鼻、口、舌、喉均可得到难以忘怀的体会”。一款茶拍得48万元的天价,未免有炒作嫌疑,但一款存放了50多年的茶,还有如此口味,不得不令人称奇,人们只听说酒越陈越香,没想到茶叶会如此,即使坊间传言也是越陈越香的普洱茶,也没见有这样的珍品。这种天尖茶,属安化黑茶,创制于乾隆年间,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安化黑茶:是一种茶叶,

还是一种独特的制茶工艺?

安化黑茶和普洱茶都属于后发酵的黑茶,只是制作工艺不同。从本质上来说,安化黑茶是一种独特的制茶工艺--安化黑茶改进了四川黑茶的工艺,改蒸茶为炒茶,这样就有一种独特的香味。安化黑茶用来炒茶的工具叫七星灶,它能调节、控制好炒茶热量,使炒过的茶叶控制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形成固定的口味,另外传统的七星灶用的松香木柴,这样就使炒过的茶叶有一股松香味,是安化黑茶独有的。

产地地理:

为什么安化产黑茶?

安化黑茶之所以成独特之工艺,与其上好的原料基础有关,由于安化所处的地理环境关系,所产的云台山大叶种等茶叶,叶厚,多汁,细嫩,适合做黑茶原料。根据安化县农业局原副局长、高级农艺师廖奇伟1982年的调查数据,安化黑茶的传统产区“年平均气温为 16.3℃,≥10℃的年活动积温4683℃,年降雨量1724.6mm,溪多雾多,茶园海拔高度在500度以下的占91.8%,坡度在 30度以下占84.6%,成土母质主要为板页岩风化物,土壤属红、黄壤,pH值为4-6.4,有机质含量为2%-4%的占67.2%,种植比较集中。茶树品种优良,多为云台山大叶种群体。”正是这些自然环境和条件,形成了安化黑茶原料独特的品质。

原料差异:

道地茶和外路茶的区别?

历史上,随着安化黑茶的兴起,周边县市纷纷效仿,原料流入安化,根据原料不同,安化黑茶又分道地茶和外路茶两种,前者为安化所产原料所制,后者为外地原料制成,前者质量较后者要好得多。

安化黑茶已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它只限于安化、桃江、赫山、资阳4县区33个乡镇产的黑茶能叫安化黑茶,而且必须叫安化黑茶,而传统的黑茶产区,则要比这个大得多,但因为原料不如安化好,所以叫外路茶,品质确实也要差很多。千两茶制作工艺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定了省级行业标准。

渠江薄片

唐大中10年

(856)以前

蒸青茶饼

芳香异常

今已不存

茯砖

清顺治元年

(1644)

砖形

香气纯正

醇和微甘

百两茶

清道光元年(1821)以前

圆柱形

滋味浓厚

回甘生津

千两茶

清同治年间

(1862~1874)

圆柱形

甜润醇厚

黑砖

1940年

砖形

滋味浓厚

回味甘甜

花砖

1958年

砖形

香气纯正或带松香滋味醇和

散装金花茶

2007年

散茶

香气纯正滋味醇厚

梅山蛮茶

2007年

散茶

厚重醇香

(新)天茯砖茶

2008年

砖形

滋味甘甜、香醇汤浓、无粗青之味

名望·渠江薄片

2008年

铜钱形

香高绵长

露润醇芳

黑毛茶的味道:比成品茶淡,也没有黑茶醇和口感

安化黑茶最初卖茶是卖黑毛茶,茶农把鲜叶采果来后,经过杀青,做黑茶的茶叶和做绿茶的茶叶是不一样的,绿茶是采春茶,茶叶比较细嫩,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但黑茶采的是夏茶的茶叶,它是夏至前后采茶,所以茶叶比较粗老,所以它从山上采下来后要经过杀青,杀青前要浇一点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平衡温度和湿度,炒的时候不会被炒干,杀青之后要揉捻,把这个茶叶揉,之后是渥堆,实际上叫沤堆,之后又进行复揉,最后把茶叶烘干,这一系列的程序都是黑茶初制的程序。

经过初制出来的茶叫黑毛茶,茶农卖给茶商的就是这种茶,据湖湘地理记者了解,在安化当地也有喝黑毛茶的传统,安化当地人喝的就是黑毛茶,黑毛茶经过炒制后,放到楼上晾晒,然后在喝的时候泡,在夏天热的时候,当地人泡茶往往都是泡一大缸,可以喝一个星期,当地人称为凉茶,解放前的茶亭喝的就是这种凉茶,有时也喝茶行送上来的千两茶。黑毛茶口味较成品黑茶口味要淡,也没有黑茶醇、口感和香气。

“金花”其实是冠突散囊菌,使茶里有一种特殊香气

安化黑茶的各种茶类都是在历史发展演进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茯砖大约产生在顺治元年,由“甘引”加工而成,由于过去将黑毛茶直接运往边区的方法比较笨重,黑毛茶比较松散,占的空间比较大,不方便运输,于是茶商将黑毛茶先运到陕西泾阳,委托当地的茶行加工成茯砖茶,又称“泾阳砖”,由于要在三伏天加工,所以称为伏砖茶,又因为口味像茯苓,所以被叫做茯砖茶,又因为这种茶是由朝廷发放引票的“引茶”制造,必须在兰州府缴纳三至五成利润作为税金,由官府控制销售,所以又称官茶,茯砖里面含有“金花”,现代学名叫冠突散囊菌,使茶里面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深受西北少数民族喜爱。

茯砖出现后,一度占引茶四分之三的销量,是官方供给的一种主要茶类。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茯砖一直是由安化提供原料,在陕西泾阳加工,直到1953年,白沙溪茶厂生产出第一块茯砖,原料和加工地分开的历史才结束。1970至今,茯砖由国家指定益阳茶厂主要生产,作为边销茶供应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益阳茶厂的“湘益”牌茯砖在西北家喻户晓,享有盛名。

保密的陕西泾阳茯砖茶技艺,在居民楼里偶然泄密了

安化境内的茶厂一直想制造茯砖,但屡试不成功,因此有人称,安化有三个“没有”,“一是没有泾阳的水,二是没有泾阳的气候条件,三是没有泾阳的技术”,所以不能压制茯砖,1953年白沙溪茶厂通过不断试验,并聘请泾阳的技术人员协助,终于压制茯砖成功,结束了只提供原料的历史。

泾阳健在的做过茯砖的,“约20人左右”,95岁的田生林是健在的最老茶人,1929年进入茶庄,抗战时当过三年兵,又回到泾阳做茯砖,一直到1953年。这些茶庄的雇佣工人,并不固定在某一茶庄,谁家有活去谁家。一般一个工作组,一个蒸茶,一个烧火,三个装茶,一个包封子。每人都有自己的工号章,外包装上要盖章,没做好会要自己返工。

2010年12月,湖湘地理到泾阳时,所有的手工作坊都停工了。高香茶叶负责人高续说,他到安化时,安化唯有茯砖茶车间保密,因此他也得对我们保密。事实上,后来我们去复兴盛茶社,就在居民楼中,极其简易的装备。他们遵循着古老的制法:

剁茶。两人一组,十人用铡刀将茶剁成规定标准。

筛茶。分三次用筛子过滤。一二道筛子空麻线大小,第三道筛子空较细。

入仓。筛好的茶叶集中堆放,按照一定的分量分秤。

炒锅。锅里炒茶,倒入茶釉子(茶叶、茶梗、茶汁等作引子),对茶叶加湿,每份加湿后5,4斤。

捶茶。将茶装入制砖茶的模具中,挤压,夯实,形成茶砖外形(制茶的模型有两个特制带槽的木块制成,俗称梆子。)

绑封子。成型的茶砖用麻纸包装,用钢钎从茶砖的正中打孔,通风透气。(我们在裕兴重后人老院子二楼看到挂在梁上的新制茯砖,仍是此古朴模样。)

入烘房。茶砖以井字形交叉,一人多高,进行排列堆放。根据气候不同,以木炭进行加热,约20天,烘干成型,将发霉、变形者剔除,返回工章主人返工。

“烧心”的千两茶,是因为没有掌握好温湿度,茶心出现碳化、断层

另一种原料精细的紧压安化黑茶的诞生也引领了一股黑茶消费潮流至今,这就是闻名世界,被称为“世界茶王”的千两茶,据媒体报道,大英博物馆里至今收藏着一支产于清代黄沙坪“天一香茶行”的千两茶。道光元年,陕西商人托人来安化采办 “陕引”,捆包成圆柱形的“百两茶”,这种茶在同治年间,被山西商人采用比较精细的原料,改进加工成千两茶,又称花卷。

千两茶长5尺(166.5厘米),圆周1.7尺(56厘米),每支净重一千两(36.25公斤)。千两茶茶体外部使用花白梗,有花纹,它的外部包装用篾篓捆扎而成,篾篓看上去也有花形纹路,再加上千两茶形状像一本卷起来的书,所以又称“花卷”。千两茶选用的茶叶原料比较精细,也发“金花”。

千两茶制作的劳动强度大(要喊号子用脚踩制)、生产效率低。直到1981年,白沙溪茶厂业务副厂长王炯南担心千两茶技术失传,才组织职工生产了300多支千两茶,当时职工制作千两茶的技术已经生疏,这次生产培养了一批人才,避免该项技术失传的命运,1997年、2003年,又分别生产过一批,所以在2003年之前的千两茶和百两茶,只有1983年生产的180支千两茶、200支百两茶,1997年生产的220支千两茶,和2001年生产的1200支千两茶、50支500两茶,200支百两茶和20支十六两茶,据说,因为茶体越小越难内部发酵,所以更小型的“千两茶”越难做。

本世纪初,白沙溪茶厂生产不景气,面临倒闭局面,很多职工外出创业,使千两茶技术进一步外流,目前安化官方认可的有十几家茶厂拥有生产千两茶的技术,这些厂和白沙溪茶厂都有着或近或远的关系,有的人的亲戚曾经是白沙溪茶厂的领导,有的在白沙溪茶厂担任过业务部门科长,有的是该厂退休厂长等。

由于千两茶制作工艺独特,都是使用人力纯手工制作,外形也特别,所以成为一些人的收藏对象,但质量参差不齐,据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施兆鹏称,他认识的一个广东老板收藏了一屋千两茶,要他鉴定,鉴定后发现一屋都是烧心的。烧心是由于制作时没有控制掌握好茶体内部的湿度和温度,在后来的存放中茶心出现碳化、断层、空洞。千两茶的技术很难掌握,主要是要控制内部的温度、湿度,千两茶制作要经过近50天日晒夜露,如果内部的温度、湿度控制不好,就会烧心,也就是内部的茶叶会碳化,口感会变味。

传统的千两茶制作工艺受季节限制,只能在7、8、9三个月制作,但是近年,晋丰厚茶行的老板谌小丰通过研制,模仿传统千两茶制作的环境,打破了季节限制,后来这种技术被更多人掌握。但是千两茶采用的通常是陈年的茶叶,所以通常没有用当年的茶叶生产的当年的千两茶。千两茶通常要放几年才好喝,通常是放3到5年味道最佳。

为什么那么早就有精细的渠江薄片的记载?

渠江薄片,诸多研究者认为这是一种早期的黑茶,安化县茶叶专家廖奇伟更是认为它是一种蒸青的茶饼。因为有渠江薄片,安化黑茶确实是在和四川黑茶的竞争中俘获市场,但其制作工艺是否源于后者,尚未有定论。2008年,位于新化的湖南省炉观茶叶科学研究所所长曾启明根据史籍记载恢复了“渠江薄片”生产,曾根据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的记载,采用“两蒸两制”的方法加工制作茶叶,整个生产过程采用现代的机械流程操作,有别于传统的黑茶制作五道工序,且没有采用七星灶,曾称他恢复的这种黑茶应属于传统黑茶类别中的“黑砖茶”类,但是它从生产技术到品质都不同于黑砖,有专家认为,应属于一种新的茶类。新的渠江薄片选用精细的毛尖原料,它的制作者称,这样做是为了降低黑茶原料中的氟含量,因为茶叶越粗老,氟含量就越高。目前,很多品牌黑茶都提高了原料的精细度,渠江薄片被认为是黑茶降氟的新尝试。

专家发声

让人最担心的两个问题

一个是茶园基地不够

最担心的是黑毛茶的生产基地问题,就怕黑茶将来因为没有原料,大家都来抢,一抢价格就猛涨,几百、几千元一斤,哪个吃得起?又不是救命的东西!普洱茶就出现过类似问题。一定要有足够的原料,黑茶才能走得更远。要合理分配利润,保障茶农利益,否则茶农丧失积极性,将导致原料匮乏,整个行业受到伤害。

据曾经担任过安化县副县长、政协主席的安化县茶叶协会前主席伍湘安称,历史跟他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在他担任副县长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政府鼓励农民发展畜牧业,赶着牛羊奔小康,就砍掉一大片荒芜或老去的茶林,但近几年安化黑茶在普洱茶带动黑茶市场重新崛起后,他又开始建议政府发展茶园,栽茶树。安化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茶行老板说,包括他在内,很多茶行的老板采用的都不是安化本地生产的原料。

另一个是氟的问题

传统黑茶由于使用的原料粗老,存在着氟含量过高的问题,氟本是人体必需元素,但过多会导致氟斑牙和氟骨症。氟主要来自茶园土壤及空气吸附,茶叶在茶树上的时间停留越久,氟吸附越多,因此茶叶越老粗,氟含量越高,氟含量取决于茶叶老嫩、精粗。同时,泡茶时,煮的时间越长,氟浸出越多。对于使用粗老茶叶做的黑茶,在不改变其传统风味的情况下,降低其氟含量,曹进也做过相关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萧力争介绍,国家和湖南省的相关标准都规定黑茶氟含量≤300mg/kg,现在市面上合格的安化黑茶产品原料嫩度已大幅提高,能达到标准,“饮用没有风险”。

黑茶的冲泡技艺,黑茶的泡法!


黑茶的冲泡技艺,黑茶的泡法!黑茶除一小部分为条型外,大部分为是块型,外形有方形、砖形、圆饼形、柱形、心形等,均由黑毛茶精心蒸压制成。

块型茶蒸压密实, 冲泡法即开水冲泡不易浸出茶汁,饮用时一定要先将块型茶敲碎, 里烹煮10~15分钟左右,并不停搅拌,使茶汁充分浸出,之后放入佐料。

因饮用地区不同、民族不同、习俗不同,所添的佐料自然也各不相同,如 藏族人一般是加酥油和盐巴后制成酥油茶;

那么蒙古族是喜用奶子和食盐 配制成咸奶茶;而新疆维吾尔族是在茶中加入桂皮、丁香、胡椒等佐料调配成香茶,总而言之,块型茶属于属于茶类中较为独特的一种,自然其饮用亦是少数民族中独特的。

下面我们介绍黑茶的泡法:

1、准备泡茶茶具:冲泡黑茶选择粗犷、大气、可过滤茶汤的茶具。最好选择透明玻璃器皿为佳,便于观赏汤色!

2、泡黑茶用水选择:水质:泡茶用水一般以泉水、井水、矿泉水、纯净水为佳。

3、泡黑茶水温:水温要高,一般用100度沸水冲泡;也可用沸水润茶后,再用冷水煮沸其滋味更佳。

4、泡黑茶茶与水的比例:高档砖茶及三尖茶茶水比为1:30左右,粗老砖茶为1:20左右。

5、黑茶冲泡方法:新茶一般选用飘逸杯、盖碗,比较好掌握。

6、黑茶投茶量:置放相对于茶壶五分之一到五分之二之间的投茶量。

7、黑茶浸泡时间:约十秒至三十秒(第一泡是醒茶)。

8、黑茶冲泡次数:约十五次左右,根据茶具容量。

2020国家级名录:千两茶制作技艺


国家级名录-千两茶制作技艺

千两茶制作技艺

千两茶属黑茶类,其工艺发源、传承于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境内,有140年历史。该地集山区、库区于一体,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优质的土壤和优良的气候,适宜于茶树生长。安化素有“中国茶乡”之称,唐朝中期,所产“渠江薄片”茶成为朝廷贡品。宋朝熙宁年间置县时,“惟茶甲于诸州市”。明朝万历年间,安化黑茶定为销往西北的官茶,占据欧美市场,曾有“无安化字号不买”之说。道光元年(1821),当地茶商为了便于运输,把收来的黑茶踩捆成小圆柱形,每支定为100两(16两老秤),故称“百两茶”。同治2年,江南镇边江村的几家茶农在百两茶的基础上,独创出千两花卷茶,重量为老秤1000两。当时,千两茶工艺传内不传外,三、四十年后才收徒授术。新中国成立后,其工艺得到了一定范围的传承。目前,正在积极抢救这项工艺。

安化千两茶制作属手工操作,实行土法生产。使用的工具有锯子、剖刀、刮刀、茶杈、湿布、灶炉、筛子、风车、蔑篓、抽屉、木棒、压杠、扎蔑等。其制作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制作黑毛茶,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复揉、烘焙等5道工序,然后进行千两茶精深加工,黑毛茶经过筛分、拼配,再采用软化、装篓、踩压、扎箍、锁口、冷却、干燥等工序,日晒夜露55天,遂成成品。

安化千两茶的主要特征是手工技艺精深,选茶准、烘茶干、装茶满、踩茶紧……等等这些流程,一环紧扣一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以质优取胜。其重要价值在于科技含量很高,从而获得相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安化千两茶是中国最正宗的黑茶品种,享有“世界茶王”的盛誉,堪称我国茶文化的“活化石”。安化是千两茶原产地。该县位于湘中偏北,雪峰山脉北部,资水中游,是一个山区,又是一个库区。东与桃江、宁乡接壤,南与涟源、新化毗邻,西与溆浦、沅陵交界,北与桃源、常德相连。其地理座标,界于东经100°43′07″至111°58′51″,北纬27°58′54″至28°38′37″之间。东西长123.764公里,南北宽73.461公里,总面积4950.25平方公里,是湖南省第三大县。总人口96万。安化还是中华祖源文化——梅山文化的中心发源地和重要发祥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独特,底蕴深厚,为世人所瞩目。千两茶是梅山文化中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的一种很具代表意义的载体,经过了产生、发展、鼎盛、衰落、复兴五个曲折而辉煌的历史时期。

安化有“先有茶,后有县”之说。唐朝中期,此地所产“渠江薄片”茶成为朝廷贡品。唐朝末年,统领湖南的马殷称王建楚后,大力鼓励农民种茶,既增加国民经济收入,又用黑茶向西北游牧民族交换战马,安化成了当时湖南黑茶的主产地,黑茶便是后来千两茶精制加工的原料。宋朝熙宁五年(1072)设置安化县,朝廷对安化的认识就是“惟茶甲于诸市”。当时,官方就已建立茶马交易的茶马司机构。熙宁七年(1074)设有收购茶叶的茶场司和向西北少数民族买马的买马司。元丰四年(1081),合两司为一,称为茶马司。朝廷司茶机构的设置,极大地促进了安化黑茶业的发展。

千两茶的功能性成分是茶复合多糖类化合物、儿茶素和氧化产物黄烷醇类氧化基合物,能促进血液循环、控制动脉硬化、帮助消化、防治糖尿病、平衡血脂血栓。这些特殊功能,是其它茶类不可替代的安化的黑茶,分散茶、紧压茶两大类。散茶类中有引茶、天尖、贡尖、生尖等多种;紧压茶类中有花卷、花砖、茯砖、黑砖茶等。见于文献记载的《明会典•茶课》说:“弘治三年(1490),令今后进贡番僧该尝食茶……不许于湖广等处收买私茶,违者尽数入官”。番僧,指西藏喇嘛。他们常组成上百人的朝拜团至京师礼服朝贡。回藏时,绕道湖广收买私茶。这种私茶就是黑茶,而湖广黑茶又主产于安化一带。安化黑茶滋味浓厚醇和,而且产量多,价格又便宜,在吸引西藏僧人绕道来收购的同时,还吸引了陕西、山西等地的茶商争来安化收购,以至引起了朝廷的注意,形成弛禁之争。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御史李楠以湖南茶叶行销西北妨碍茶法马政为由,请朝廷禁运。另一御史徐侨则提出相反的意见说:“汉川(汉中和四川)茶少而值高,湖南茶多而值下。湖茶之行销,无妨汉中。汉茶味甘而薄,湖茶味苦,于酥酪为宜”。认为安化黑茶对西北游牧民族有利,不宜禁止。万历皇帝采纳了这个建议,批准颁布《黑茶章程》,安化黑茶正式定为销往西北的官茶。

历史悠久

清代道光元年(1821)制作的百两茶,就是千两茶的前身,以此为起点计算,至今已有186年的历史。正宗千两茶产生时间晚于百两茶40多年,足足走过了140年。从时代划分看,经历了中国封建帝制社会(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华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其间,历经坎坷,有兴有衰,兴衰与共,世间沧桑见证了它的变迁过程。这种源远流长的历史,意寓着博大深厚的茶文化。

民俗独特

千两茶源于梅山腹地,这里的民俗淳朴而独特。千两茶一旦面世,就紧紧地与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结合在一起。制茶、饮茶蔚然成风,一直延续至今。当时,土著居民“不求大碗吃肉,唯求小碗喝茶”,尤其爱喝本地特产千两茶,达到淡泊清新、甜中略苦的茶生活境界。喝前,用铁锯将千两茶切片,然后用茶刀将切片再切细,放于茶具中,最后加热开水沏泡。可见,千两茶茶俗是安化最具特征的民俗。

工艺精深

制作千两茶,使用简陋的工具,进行手工操作,算得上土法上马。其外观也并不华美,几近土气土色。然而,它的制作工艺很讲究。选茶准、烘茶干、装茶满、踩茶紧……等等这些流程,一环紧扣一环,以质优取胜。只要细细研究,就能发现千两茶工艺的博大精深。

传承顺畅

毋庸讳言,千两茶制作工艺中确实藏有奥秘。产生一段时期来,从不向外泄露半点机宜。而在内部,总是一代接着一代地传承下去。数十年后,正宗传人才向外传授技术。新中国成立后,千两茶工艺从广度上打破了禁锢,开放式地传播,使之发扬光大。

效益可佳

古往今来,千两茶以其自身的优势和无法替代的作用,赢得了可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按现行市场价,去年产品每支销价为3000元左右,利润率高。特别是,国际社会称誉安化千两茶为“世界茶王”(出自台湾茶学专家曾至贤《方圆之缘——深探紧压茶世界》一书)。国内外一批专家学者一致认定千两茶:“世界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湖南有,湖南只有益阳有,益阳只有安化有”。安化千两茶在各级行政区域里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得以充分凸显出来。

《黑茶制作技艺》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黑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黑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黑茶相关的专题,如:黑茶制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