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熟茶可转化多久?

发布时间 : 2019-12-04
普洱茶转化 普洱茶熟茶 熟普洱茶

普洱茶转化。

尽管熟茶使用催熟的渥堆发酵使茶叶提前转化,但是其仍有很大的转化空间,渥堆发酵只是粗制一番,新制的熟茶内含物还未完全转化,香气尚待提升以及韵化出其他气味,堆味、杂味需散去,燥火味要减轻,滋味需达到醇厚等等,这都需要时间去酝酿,这都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

因此结合实践而言,四个维度决定了熟茶的转化时间。

等级嫩度

等级、嫩度高,一般也就意味着内含物丰富,转化空间大,转化所需要的时间更长,这类似于渥堆发酵中嫩芽的发酵周期远大于梗、黄片,熟茶陈化同样遵循这样的原理,一级紧压茶陈化年限可达20年以上,但是黄片砖这种类型10-15年满打满算都算高的了。

发酵程度

发酵偏重,重发酵的熟茶适合现喝,有一定的转化年限,但是由于重发,内含物遭到了大幅度削弱,后转化空间小,比如7581砖,重发酵,3-5年即可出陈香,10以内品质就达到了巅峰状态,10年后内质衰减。

发的轻,保留的内含物多,转化空间大,甚至可以人为延长熟茶的转化时间,市场上一度出现了大量的特别轻发酵熟茶,主打收藏,不过这就又有点跑偏了。

仓储环境

广东地区高温高湿,熟茶在这样的的环境下,微生物大量繁殖生长,湿热作用明显,后转化速度明显而剧烈,相比昆明区域,陈化速度超出50%-100%,广州存三年,相当于昆明5-6年甚至更长时间,比起北方地区那种温度低、还干燥的区域尤甚,广州一年就可超过北方三年多。

压制紧实度

压的紧,后转化过程中与温度、微生物、空气的接触面小,甚至厌氧发酵,当然发酵缓慢;相反压的泡松一点,孔隙大,砖饼沱的透气性好,与微生物、空气充分接触,后转化速度就快。如铁饼这类产品,陈化时间可以长达30-40年,一般泡饼则只需要20-30左右即可。

那么你的熟茶属于哪一类,对号入座,综合考虑这四个要素,即可大致判断其可转化年限。

而当拿到一款普洱熟茶,要感受它的美味及转化时,年份与好坏,一般来讲,是标志一款普洱熟茶是否物有所值的最重要的两个指标。

如果在这两个指标上判断失误,那就有可能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品鉴普洱茶,可以依靠下列五种器官和部位:眼睛、鼻子、嘴巴、躯干以及大脑。

眼睛:用来观察干茶、汤色和叶底。但是,我们要说的是: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看的,尤其是普洱茶。汤色这项指标即使在相当成熟的乌龙茶评审中也只是作为参考分而不作为正式评审打分。

鼻子:用来闻取茶的香气,很重要。

嘴巴:用来品尝茶的滋味,很重要。

身体:用来感受茶气。

大脑:用来综合分析前面四种器官部位采集、传递来的信息,作出判断。

对于熟茶品鉴来讲,鼻子、嘴巴是最重要的器官,因为“香甜醇厚滑”这五项指标主要是依靠鼻子和嘴巴来获取的,所谓的愉悦感也主要是通过鼻子和嘴巴来得到的。通过身体感受到的茶气,则对品鉴中生代茶和老茶十分重要,但对于熟茶来讲茶气不算最重要指标。干茶、汤色和叶底可以作为判断年代和好坏的辅助手段,但不是主要手段。

对此,我们把普洱茶熟茶的存放及转化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熟茶就像小女孩,纯净、甜。

生产压制成型后3-5年这个阶段的茶因为在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应该引起特别的关注。应该说,这个阶段的熟茶对一个茶厂来讲确实也面临着资金和技术的双重压力,不像生茶那么相对“简单”。

以品味感受熟普的转化在“香甜醇厚滑”五项指标中,“醇”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只是因为好念好记才放在了后面。大多数人接触普洱茶从熟茶开始,接受普洱者大多因为其“醇”,所以一款熟茶是不是“醇”(也即纯净,杂味少甚至没有)非常关键。云烟的“醇”靠的是烟页原料的存放,普洱茶的“醇”也靠渥堆起堆后的存放散堆。

“甜”跟原料、山场有关。“香”“厚”“滑”似乎是一体的。所谓“厚”往往被理解为像一种喝了薄薄的粥(或者藕粉)的粘稠感觉,我觉得也可以认为是茶所浸出的内含物质较丰富的原因。“厚”一般是“滑”的基础,同样也是造成“香”的原因。

从实际情况来看,渥堆完成后散堆1-2年再压制成型的茶似乎也能达到3-5年的口感效果。这个阶段的熟茶中,市场占有量最大的应该是勐海系熟茶,即渥堆车间安排在勐海县境内、利用勐海县特有的气候条件及适宜的微生物菌群再加上当年勐海茶厂的工艺和生产经验所完成的熟茶初加工。

第二阶段的熟茶就像女孩转变成的少女,脱去懵懂无知。

生产压制成型后8~10年大概从第五年开始,勐海系熟茶的“焦糖香”逐渐消退,替之以微弱的“熟米香”,也有人称为“糯香”。下关销法沱的酸口也逐渐减弱,如果是南方存储的话酸口会减得更快些。

到8—10年的时候,“熟米香”占主导地位,熟茶的厚滑度与年份感会比较明显(茶不好,厚滑度出不来也能体现出来)。当初做茶时快速高温烘干的痕迹基本消退,喝上去不再觉得口腔发干了。

第三阶段的熟茶像那个刚出校园的你,勇敢、迷人,但也为年轻而犯错。

生产压制成型后,存期在10年至20年的熟茶,我们一般把它区分为南方仓储(广东、港台)和云南仓储两种情况了。

云南仓储出来的茶,一直到94年生产的茶都还没有一点参香、药香,而“熟米香”愈发加重,口感醇厚,比较迷人!同期南方仓储的熟茶,不管是勐海系、下关系还是昆明系,在这个阶段一般都出现了参香和微弱的药香,但是五项指标及其均好性(协调一致性)还有距离,放出好效果来、有愉悦感的茶不多,容易被人垢病,称之为“尴尬的第三阶段熟茶”。

第四阶段的熟茶像成熟女人,是一种魅力,一种执着,一份珍藏,一种安静。

生产压制成型后20年以上,以73厚砖为代表,放仓退仓到位,五项指标及其均好性皆好,药香显,化感十足,愉悦感很强。这个阶段的茶少而价高、可遇而不可求了。

普洱熟茶的存放、转化、品味和把玩,与生茶相比,有共同点:讲原料、讲工艺、讲时间,讲存放条件。

好的原料、好的发酵技术、好的存储、再加上时间的味道,汤色红浓、透亮,深红葡萄酒色,十分红艳与诱人,看了就想喝;香气浓郁,有普洱熟茶特有的香气,挂杯持久,有枣香、糯香、荷香;口感甘甜,润滑,醇厚,生津,无苦、涩味,且甘甜持久。

cY316.com延伸阅读

普洱熟茶可转化多久?分析熟普四个维度,四个时间段的演绎(二)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的熟茶就像小女孩,纯净、甜。

生产压制成型后3-5年这个阶段的茶因为在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应该引起特别的关注。应该说,这个阶段的熟茶对一个茶厂来讲确实也面临着资金和技术的双重压力,不像生茶那么相对“简单”。

以品味感受熟普的转化在“香甜醇厚滑”五项指标中,“醇”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只是因为好念好记才放在了后面。大多数人接触普洱茶从熟茶开始,接受普洱者大多因为其“醇”,所以一款熟茶是不是“醇”(也即纯净,杂味少甚至没有)非常关键。云烟的“醇”靠的是烟页原料的存放,普洱茶的“醇”也靠渥堆起堆后的存放散堆。

“甜”跟原料、山场有关。“香”“厚”“滑”似乎是一体的。所谓“厚”往往被理解为像一种喝了薄薄的粥(或者藕粉)的粘稠感觉,我觉得也可以认为是茶所浸出的内含物质较丰富的原因。“厚”一般是“滑”的基础,同样也是造成“香”的原因。

从实际情况来看,渥堆完成后散堆1-2年再压制成型的茶似乎也能达到3-5年的口感效果。这个阶段的熟茶中,市场占有量最大的应该是勐海系熟茶,即渥堆车间安排在勐海县境内、利用勐海县特有的气候条件及适宜的微生物菌群再加上当年勐海茶厂的工艺和生产经验所完成的熟茶初加工。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的熟茶就像女孩转变成的少女,脱去懵懂无知。

生产压制成型后8~10年大概从第五年开始,勐海系熟茶的“焦糖香”逐渐消退,替之以微弱的“熟米香”,也有人称为“糯香”。下关销法沱的酸口也逐渐减弱,如果是南方存储的话酸口会减得更快些。

到8—10年的时候,“熟米香”占主导地位,熟茶的厚滑度与年份感会比较明显(茶不好,厚滑度出不来也能体现出来)。当初做茶时快速高温烘干的痕迹基本消退,喝上去不再觉得口腔发干了。

普洱熟茶可转化多久?分析熟普四个维度,四个时间段的演绎(三)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的熟茶像那个刚出校园的你,勇敢、迷人,但也为年轻而犯错。

生产压制成型后,存期在10年至20年的熟茶,我们一般把它区分为南方仓储(广东、港台)和云南仓储两种情况了。

云南仓储出来的茶,一直到94年生产的茶都还没有一点参香、药香,而“熟米香”愈发加重,口感醇厚,比较迷人!同期南方仓储的熟茶,不管是勐海系、下关系还是昆明系,在这个阶段一般都出现了参香和微弱的药香,但是五项指标及其均好性(协调一致性)还有距离,放出好效果来、有愉悦感的茶不多,容易被人垢病,称之为“尴尬的第三阶段熟茶”。

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的熟茶像成熟女人,是一种魅力,一种执着,一份珍藏,一种安静。

生产压制成型后20年以上,以73厚砖为代表,放仓退仓到位,五项指标及其均好性皆好,药香显,化感十足,愉悦感很强。这个阶段的茶少而价高、可遇而不可求了。

普洱熟茶的存放、转化、品味和把玩,与生茶相比,有共同点:讲原料、讲工艺、讲时间,讲存放条件。

好的原料、好的发酵技术、好的存储、再加上时间的味道,汤色红浓、透亮,深红葡萄酒色,十分红艳与诱人,看了就想喝;香气浓郁,有普洱熟茶特有的香气,挂杯持久,有枣香、糯香、荷香;口感甘甜,润滑,醇厚,生津,无苦、涩味,且甘甜持久。

普洱熟茶的转化普洱熟茶有存放价值吗?


普洱熟茶的产生

普洱熟茶出现较晚,诞生于上世纪的七十年代,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普洱熟茶的发酵技术相对成熟。普洱熟茶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通过洒水、湿堆等人工催熟,干燥而成的茶品。熟茶是传统工艺与黑茶工艺的结合,借鉴了六堡茶、安化黑茶的技术。

在熟茶发酵过程中,空气与酶发生氧化作用,茶色素快速转化,茶黄素转化为茶红素,再转化为茶褐素。颜色越深,转化越深,熟度越高。与茯砖、六堡茶相比,普洱熟茶的汤色最深。

熟茶的转化

之前有一种看似十分合理的说法:因为熟茶的发酵程度高,所以熟茶转化空间很小。这种讲法其实是缺乏科学理论的支撑的,在今天已经成为了不攻自破的谣言。做好的熟茶并非就此停止了转化,在存放过程中,它同样会发生后期陈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茶饼体积变大,重量变轻,微生物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水、二氧化碳。

由于熟茶采用的是渥堆发酵,刚刚发酵完的熟茶,堆味较重,存放一段时间后,堆味会慢慢散去。存放条件好的熟茶既没有堆味,也没有仓位,是非常醇厚的味道,近似于粮食的香气。

“熟得快”容易,“陈得香”难

普洱熟茶的催熟很简单,通过增加温湿度的物理方法、湿堆酶生物作用,加快茶叶的氧化即可,甚至可以加入氧化剂和酶促剂来强化氧化作用,但一个“陈”字,需要的是漫长的时间。

刚刚发酵好的熟茶,汤色略显浑浊,近似酱油汤色,随着时间的推移,熟茶的汤色会越来越清透和红亮,口感也会越来越醇厚。

关于陈年普洱茶的冲泡

茶是有生命的,它的第一次生命是大自然的赋予,第二次生命则需泡茶人的唤醒。陈年普洱熟茶因存放时间较长,因此需要醒茶,将沸水沿盖碗壁缓缓注入,切勿直接击打茶叶。快速出汤后,静置1-2分钟,再注水冲泡。

我们在冲泡陈年熟茶时,要温柔的唤醒沉睡中的茶叶,耐心的品味熟茶之韵,感受时光赋予熟茶的沉淀之美。

普洱生茶熟茶后发酵转化效果对比


普洱生茶的后发酵——陈得香

生茶分为紧压茶和散茶。紧压茶是将晒青毛茶用蒸汽蒸,其作用是让干茶变软,胶体物质浸出,便于压制成茶饼。这时,茶厂制作车间的原生态微生物会附着在茶饼上(高温灭菌、紫外线杀菌和辐射杀菌都是错误的,因为会把内源性的微生物杀死),用绵纸包起来,叫紧压的生茶。而将晒青毛茶直接放在罐子里存储的,叫散茶。

生茶前几年的发酵是缓慢的,十年就会有明显的变化。昆明虽然比较干燥,但也是分四季的。当空气湿度超过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九十之间,温度超过15度到25度乃至以上,生茶里面的微生物黑曲霉孢子就萌发了,成为菌丝体。茶叶的细胞虽然死了,微生物还是会对它进行后发酵。微生物靠茶叶作为养料,通过菌丝体繁殖产生了微生物的酶,对茶叶进行后发酵。菌丝在夏天、秋天进行无性繁殖,冬天休眠。在此过程中,会产生酸,比如黑曲霉会产生柠檬酸,(工业柠檬酸的主体霉就是黑曲霉);还会产生醇类与脂类等物质。酯类(芳香酯)是世界上芳香性物质生香的主体。普洱生茶在储藏过程中,通过一年复一年的夏秋季节的无性繁殖,冬天的休眠,产生并保留芳香性物质,这就是普洱茶能够越陈越香的原因。其实黑茶类都是能越陈越香的,不只是普洱茶。湖南黑茶、四川边茶、广西六堡茶和茯茶都和云南普洱茶同属黑茶类。

普洱熟茶的后发酵——热湿熟得快,冷藏香又醇

高照教授认为,“熟”和“陈”是两码事。要做到“熟得快”容易,“陈得香”就难了。因为“陈”是需要时间的。而要茶叶“熟”,很简单,就是让茶叶的氧化加快,让茶黄素氧化,通过加温加湿的物理办法、渥堆酶催熟的生物法、乃至化学方法,比如加氧化剂和酶促剂,两三天后氧化作用就很强烈了。

“陈得香”,一定需要一定年份才能做到。陈化是在防止熟得过快的情况下,进行健康发酵。利用有益人类的益生菌进行后发酵,具有越陈越香特点的茶类,就叫黑茶。广西六堡茶、四川边茶、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等等都是黑茶。黑茶在蒙古、西藏这些食肉较多的地方很好销售。各种黑茶,高照教授都做过微生物培养。经过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得出结论,都是以真菌中对人体最有益的黑曲霉等有益真菌进行后发酵的茶。

人工催熟(潮水发酵),是通过洒水增温增湿,让毛茶里边的微生物以天文数字繁殖生长。在温度达到35度,湿度足够的情况下,会比生茶里的菌种的繁殖速度高上几百倍。

“云南普洱熟茶原料是晒青毛茶,为什么用绿茶是不行的?烘青能发酵,但跟用晒青发酵出来的熟茶比,品质有天壤之别。因为附着在绿茶表面的微生物菌种是外来的,不是茶叶本身与制茶车间里的原生菌种。”

茯砖长金花的原因

“我做过的安化的千两茶、百两茶的菌种分离,但只有茯砖会产生金花。金花也不是茯砖中数量最多的微生物,其也是以黑曲霉为主体菌种。你们可以到我在云南大学(一二一大街这边)的实验室,去拍黑曲霉等有益真菌提取的样本图片。”

据其介绍,湖南安化黑茶,为什么有的长金花,有的不长,其实金花是跟工艺有关系的。湖南的千两茶、百两茶压得太紧,存放几十年后边缘虽然变疏松,但里面还是很紧的,还要拿电锯来锯开。压得紧是为了保存的时间长,但是不太容易产生金花。作用于后发酵的菌种有几十种,陈椽教授的书里将金花叫“薛氏曲霉”。现在通过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现代的金花是冠突散囊菌。这不是一个菌种。金花是湖南等地茯砖的特征菌种,但不是所有黑茶的特征菌种,黑茶的优势菌种还是黑曲霉,云南普洱茶的优势菌种和特征菌种就是黑曲霉。

四个维度,四个时间段告诉你普洱熟茶可以转化多久


尽管熟茶使用催熟的渥堆发酵使茶叶提前转化,但是其仍有很大的转化空间,渥堆发酵只是粗制一番,新制的熟茶内含物还未完全转化,香气尚待提升以及韵化出其他气味,堆味、杂味需散去,燥火味要减轻,滋味需达到醇厚等等,这都需要时间去酝酿,这都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

因此结合实践而言,四个维度决定了熟茶的转化时间。

等级嫩度

等级、嫩度高,意味着内含物丰富,转化空间大,转化所需要的时间更长,这类似于渥堆发酵中嫩芽的发酵周期远大于梗、黄片,熟茶陈化同样遵循这样的原理,宫廷级紧压茶陈化年限可达20年以上,但是黄片砖这种类型10-15年满打满算都算高的了。

发酵程度

发酵偏重,重发酵的熟茶适合现喝,有一定的转化年限,但是由于重发,内含物遭到了大幅度削弱,后转化空间小,比如7581砖,重发酵,3-5年即可出陈香,10以内品质就达到了巅峰状态,10年后内质衰减。

发的轻,保留的内含物多,转化空间大,甚至可以人为延长熟茶的转化时间,市场上一度出现了大量的特别轻发酵熟茶,主打收藏,不过这就又有点跑偏了。

仓储环境

广东地区高温高湿,熟茶在这样的的环境下,微生物大量繁殖生长,湿热作用明显,后转化速度明显而剧烈,相比昆明区域,陈化速度超出50%-100%,广州存三年,相当于昆明5-6年甚至更长时间,比起北方地区那种温度低、还干燥的区域尤甚,广州一年就可超过北方三年多。

压制紧实度

压的紧,后转化过程中与温度、微生物、空气的接触面小,甚至厌氧发酵,当然发酵缓慢;相反压的泡松一点,孔隙大,砖饼沱的透气性好,与微生物、空气充分接触,后转化速度就快,铁饼这类产品,陈化时间可以长达30-40年,一般泡饼则只需要20-30左右即可。

那么你的熟茶属于哪一类,对号入座,综合考虑这四个要素,即可大致判断转化年限。

而当拿到一款普洱熟茶,要感受它的美味及转化时,年份与好坏,一般来讲,是标志一款普洱熟茶是否物有所值的最重要的两个指标。

如果在这两个指标上判断失误,那就有可能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品鉴普洱茶,可以依靠下列五种器官和部位:眼睛、鼻子、嘴巴、躯干以及大脑。

眼睛:用来观察干茶、汤色和叶底。但是,我们要说的是: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看的,尤其是普洱茶。汤色这项指标即使在相当成熟的乌龙茶评审中也只是作为参考分而不作为正式评审打分。

鼻子:用来闻取茶的香气,很重要。

嘴巴:用来品尝茶的滋味,很重要。

身体:用来感受茶气。

大脑:用来综合分析前面四种器官部位采集、传递来的信息,作出判断。

对于熟茶品鉴来讲,鼻子、嘴巴是最重要的器官,因为“香甜醇厚滑”这五项指标主要是依靠鼻子和嘴巴来获取的,所谓的愉悦感也主要是通过鼻子和嘴巴来得到的。通过身体感受到的茶气,则对品鉴中生代茶和老茶十分重要,但对于熟茶来讲茶气不算最重要指标。干茶、汤色和叶底可以作为判断年代和好坏的辅助手段,但不是主要手段。

对此,我们把普洱茶熟茶的存放及转化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的熟茶纯净、甜。

生产压制成型后3-5年这个阶段的茶因为在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应该引起特别的关注。应该说,这个阶段的熟茶对一个茶厂来讲确实也面临着资金和技术的双重压力,不像生茶那么相对“简单”。

以品味感受熟普的转化在“香甜醇厚滑”五项指标中,“醇”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只是因为好念好记才放在了后面。大多数人接触普洱茶从熟茶开始,接受普洱者大多因为其“醇”,所以一款熟茶是不是“醇”(也即纯净,杂味少甚至没有)非常关键。云烟的“醇”靠的是烟页原料的存放,普洱茶的“醇”也靠渥堆起堆后的存放散堆。

“甜”跟原料、山场有关。“香”“厚”“滑”似乎是一体的。所谓“厚”往往被理解为像一种喝了薄薄的粥(或者藕粉)的粘稠感觉,我觉得也可以认为是茶所浸出的内含物质较丰富的原因。“厚”一般是“滑”的基础,同样也是造成“香”的原因。

从实际情况来看,渥堆完成后散堆1-2年再压制成型的茶似乎也能达到3-5年的口感效果。这个阶段的熟茶中,市场占有量最大的应该是勐海系熟茶,即渥堆车间安排在勐海县境内、利用勐海县特有的气候条件及适宜的微生物菌群再加上当年勐海茶厂的工艺和生产经验所完成的熟茶初加工。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的熟茶脱去懵懂无知。

生产压制成型后8~10年大概从第五年开始,勐海系熟茶的“焦糖香”逐渐消退,替之以微弱的“熟米香”,也有人称为“糯香”。下关销法沱的酸口也逐渐减弱,如果是南方存储的话酸口会减得更快些。

到8—10年的时候,“熟米香”占主导地位,熟茶的厚滑度与年份感会比较明显(茶不好,厚滑度出不来也能体现出来)。当初做茶时快速高温烘干的痕迹基本消退,喝上去不再觉得口腔发干了。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的熟茶勇敢、迷人,但也为年轻而犯错。

生产压制成型后15~20年存期在10年以上的熟茶,我们一般把它区分为南方仓储(广东、港台)和云南仓储两种情况了。

云南仓储出来的茶,一直到94年生产的茶都还没有一点参香、药香,而“熟米香”愈发加重,口感醇厚,比较迷人!同期南方仓储的熟茶,不管是勐海系、下关系还是昆明系,在这个阶段一般都出现了参香和微弱的药香,但是五项指标及其均好性(协调一致性)还有距离,放出好效果来、有愉悦感的茶不多,容易被人垢病,称之为“尴尬的第三阶段熟茶”。

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的熟茶是一种魅力,一种执着,一份珍藏,一种安静。

生产压制成型后20年以上,以73厚砖为代表,放仓退仓到位,五项指标及其均好性皆好,药香显,化感十足,愉悦感很强。这个阶段的茶少而价高、可遇而不可求了。

普洱熟茶的存放、转化、品味和把玩,与生茶相比,有共同点:讲原料、讲工艺、讲时间,讲存放条件。

好的原料、好的发酵技术、好的存储、再加上时间的味道(3--5年以上的存放转化),汤色红浓、透亮,深红葡萄酒色,十分红艳与诱人,看了就想喝;香气浓郁,有植物烘干后特有的香气,挂杯持久,有枣香、糯香、荷香;口感甘甜,润滑,醇厚,生津,无苦、涩味,且甘甜持久。

普洱茶熟茶存多久喝好


想了解《普洱茶熟茶存多久喝好》知识吗,丰富的《普洱茶熟茶存多久喝好》内容等你来看!

普洱茶尽管拥有生和熟之分,可是二者的茶性不一样,而且合适的群体也不同。就普洱熟茶而言,它更适合胃不好、脾虚、体质冷的人饮用。其次,要使普洱熟茶变得好喝,在存放方面就要做一个准备。不同熟茶的存放时间往往不同。味道是否好取决于茶叶本身的发酵程度、本身材料的等级和储存地点决定的转化速度。普洱熟茶存放几年更好喝呢?下面我们来了解看看。

就普洱熟茶而言,不同熟茶的存放时间往往不同。味道是否好取决于茶叶本身的发酵程度、所用材料的等级以及储存地点决定的转化速度。

除了它自己的原因之外,它还取决于一个人喜欢哪个阶段的口味。有些人喜欢新茶的锋利,而另一些人喜欢旧茶的温暖。没有绝对的答案。多喝点,问问你的嘴和心你喜欢什么样的普洱茶。

一般而言,正常发酵的熟茶存二到三年比较容易出口感,如果轻度发酵,存储时间需要三年或以上口感才出来,发酵过重则反之。再来说用料等级,等级越高越不利于后期的转化,反之,用料等级低的普洱熟茶后期转化更好。

关于存放地点所决定的转化速度,潮湿、闷热的地区,茶叶的转化速度自然就会快一些,但容易出霉味、渥堆味;反之干燥的地区,茶叶转化相对较慢,但口感更佳,因此,对于普洱熟茶,比较强调干仓存储、汤感纯净无杂味,收藏价值更高。

普洱熟茶三个品饮期:

第一个品饮期:

刚抑制好一两个月之后,这一那时候的熟茶毫无疑问不是好吃的,堆味重,性躁热,高溫蒸压以后的水味还要,但也是熟茶与众不同的香醇香甜,这一那时候喝它,关键是以便试茶,都是抢鲜,决策这款茶适不宜中后期储存就在此次品茗中。

第二个品饮期:

3年以后,昆明市干仓转换慢,一两年的熟茶堆味才会褪的类似,内质保持稳定沉定,甘甜醇滑慢慢呈现,这时的熟茶,可慢品其味,体会岁月带来它的迟缓转变,香甜香滑,醇滑细致,缺点渐渐地屏蔽掉,茶性由躁热向着温和变化,偏寒身体素质适合常喝。

第三个品饮期:

十年,十年后是喝熟茶的最佳时期。茶叶进入稳定缓慢的转化期。茶质温和,口感醇厚,香甜可口,香气纯正,甜润饱满,养生效果强,药用价值高,老少皆宜。

对于茶来说,有两个先决条件:良好的原料技术和适当的储存环境。如果不满足这两个条件,它就不会长时间好吃。由于不同地区的气候、温度和湿度不同,转化速度也不一样,而且会有一定的差异。然而,对于茶爱好者来说,我个人建议保持纯干贮藏的自然转化,这是最安全和最好的贮藏方法。

茶叶学习者应尝试茶叶转化的每一个阶段,感受变化,饮用他们储存的茶叶,最好是每隔一两年,观察茶叶转化的方向和储存是否正确,并及时调整。

如何判断熟茶的年份:

(1)1-3年的熟茶,相当容易判断。仓味显著、茶汤颜色混浊,是这时期的关键特点。对于发酵过程正常的普洱茶来说,如果仓库中的味道不明显,汤的颜色相对透明,则表明商家在出厂前已经经历了一定的陈化阶段。关于新熟茶,为什么会汤浑?一个是由于制造商不负责任的态度,另一个可能是由于新的成熟茶。而所谓的第三代普洱茶发酵工艺:酵母发酵。目前,这种汤色清,味淡或淡,但缺点是没有茶味了。

(2)3今年年底的普洱茶熟茶,人们都感觉火气大,其实要不然,要是每日并不是把普洱熟茶当做水来喝是不容易出現容易上火的状况的。3-7年的普洱熟茶,仓味基本可以忽略。茶汤是清澈的。醒来后,基本上没有杂味,有些会有轻微的变味。

(3)7-15年的熟茶,这个时间段的熟茶,通常主要根据陈味的轻重来判断。等级较高的茶,如皇家品级的茶,会有荷花香,而等级较粗和较老的茶,会有枣香或中药香。汤色透亮是必须的,玫瑰红如同红酒。对于这一阶段的茶叶,如果味道无法判断,那么应该根据包装纸、储藏条件等综合判断年份。而且,还是不能够那么精确地判断。如果你想准确判断,你需要将它与制造商的生产记录进行比较。

关于本文《普洱茶熟茶存多久喝好》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熟茶后期有没有转化价值?


秋冬季节,熟茶产品逐渐开始出现在茶桌上。经过人工发酵的熟茶苦涩味大大降低,醇厚甜滑,非常适宜暖胃健脾、秋冬养生。但说到“越陈越香”,经过人工发酵的熟茶后期有没有转化价值,很多茶友提出了疑问。

熟茶转化表现:

收藏过熟茶的人会发现,大部分新熟茶,汤色浑浊,渥堆味重,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汤色会逐渐清透,堆味越来越淡,茶汤的甜度、顺滑度、粘稠度随之提高,陈香味也越发彰显,这是熟茶转化的表现。

那么问题来了,尽管熟茶同样可以“越陈越香”,那在正常的储存情况下这个过程能持续多久?这关系到三大要素,首先说说渥堆工艺。

熟茶的发酵工艺:

较生茶的制作工艺而言,熟茶增加了渥堆发酵,经过发酵后茶叶中酶和微生物发生了快速的转化,苦涩感迅速消退。一般来说,熟茶的发酵一共分为10成,10成为全发酵。达不到10成的茶品转化活性依然存在。

重度发酵:9成或以上的发酵程度属于重度发酵。这类熟茶虽然甜滑度较高,但汤感活性一般,存放下去没有太多转化空间。叶底样貌发黑。

适度发酵:发酵度在6成—8成之间为适度发酵。这是比较常用的方法,适度发酵类熟茶香气纯正,叶底具备活性,汤甜粘稠厚实醇滑,后期也有高达30年以上的转化空间。优秀的适度发酵茶,叶底呈褐红色,光泽度好。

轻度发酵:1成—5成发酵度的熟茶属于轻度发酵。理论上这样的发酵适合一芽一叶以上原料稍嫩的茶品,制作出来茶品微苦,涩感残留,略带杂味,有一定的转化空间,要适饮等待的周期长,一般很少采用这样工艺制作。

对于一般熟茶而言,只要渥堆工艺对了,都有一定转化空间,数年后,滋味会得到自然修正。追求更高的茶友要问,那这其中还有没有好坏之分?这就要涉及另外两个要素。

渥堆前的两要素:原料、初制工艺。

除工艺外,茶叶本身原料品质、晒青毛茶制作环节的工艺也对熟茶后期转化的品质有很大区别。原料好,用古树春茶,那一定比台地夏茶转化要潜力大,汤感要厚,滋味要饱满很多;其次,初制环节,如果没有采用晒青,杀青有问题,也会在第一阶段就把茶叶活性杀死。

我们看到很多熟茶渥堆工艺都接近,但口感还是不“活”,那可能问题就出在了渥堆的前边两个要素——要么原料一般,要么初制没做好。例如:津乔“9年陈”熟茶到了第9年,依然活力四射,滋味饱满,茶汤粘稠如米汤,陈香味浓郁,那是三要素都具备了:“7成发酵”,古树春茶选材,良好的初制工艺。而津乔近年的熟茶,在制作上也一直延续三大要素,呈现“活滋味,厚韵味”。

熟茶陈化会带来哪些价值?

熟茶主要作用是保健功效:减肥降脂、暖胃护胃,活血排毒等等。高品质的陈年熟茶保健功效更加凸显,同时有更高的品饮体验:滋味顺滑,身体舒爽。

近年,熟茶的发展也日新月异,不但本身的制作工艺、制作标准在提升,还衍生了调饮茶品。总之,只要品质过硬,熟茶同样和生茶一样值得细品滋味、长久收藏。

如果时间足够长,普洱生茶会转化为普洱熟茶吗?


俗语讲“生米煮成熟饭”,一些新接触普洱茶的茶友会认为生茶就是“未熟”的茶,而熟茶则是“熟透”的茶,因而觉得生茶终究会变成熟茶。

普洱生茶与普洱熟茶都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加工而成;晒青毛茶经过拣剔、蒸压成型加工为生茶,而熟茶则需经过渥堆发酵这一工序;因此、从加工工艺的角度来说,生茶与熟茶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使生茶存放的时间再久、也不会变成熟茶。

有的茶友会说:“存放数年的老生茶不论是从外形、还是汤色上来讲,都十分接近熟茶。”请注意、这里说的只是接近,要知道、红茶的汤色同样与普洱熟茶相近、但没有人会认为红茶和普洱熟茶可以划上等号。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普洱生茶会变得和熟茶相似的呢?在自然条件(阳光、空气、水分等)适宜的情况下、普洱生茶的内质会逐步发生转化、这一过程称之为陈化;相较普洱生茶后期的陈化、熟茶则在加工之初就经渥堆发酵转化了其内质;前者是在自然的条件下后期陈化、而后者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酵,生茶的后期转化是无法与熟茶渥堆发酵相提并论的;二者一个是岁月之韵、一个是工艺之美。

虽然陈化后的老生茶口感变得如熟茶般顺滑甜润,然而、茶性不同、加工工艺不同,熟茶就是熟茶、生茶也不会转化为熟茶。

普洱生茶存多久才会变为熟茶?


普洱生与熟的区别主要是看有没有经过人工发酵。然而生普在后期存放的过程中会发生后发酵作用,这是一种自然陈化。陈年生普的茶汤颜色会随着生普年份的增长而加深,从黄色逐渐进入橙红的阶段。香气淳厚,可能有珍贵的药香、樟香、参香等等,滋味醇浓顺滑。

于是乎,就有茶友问了:“自然发酵也是发酵,人工发酵也是发酵,那我的生普存多久能变成熟普呢?”

对此只能说:“存一年半载不会。存三五十年也不会,存到天荒地老都不会!生普存多久都不可能变成熟普的!”

熟普可比生普年轻多了

据史籍记载,滇南在唐朝时就已经开始出产普洱茶,不过在四十多年前,普洱还只有现在所说的生茶,熟茶的概念仍不存在。云南至今还流传着一句俗语:“爷爷的茶,孙子卖。”指的就是普洱茶要陈化一定时间后,才有卖的价值。

1973年以前,广东地区,人们已经掌握了相近的熟茶发酵工艺,生产出了有“红汤”特征的普洱茶,被认为是普洱熟茶的前身。

后来,云南省派出技术团队前往广东考察学习渥堆方法制造普洱茶的工艺技术。考察归来后,技术团队组成攻关小组,通过反复不断的研究和实验,取得了普洱茶人工发酵的成功。

自然转化一年,渥堆一日。熟普的问世,宣告了普洱江湖不再是生茶的一统天下。时间或许拉近了生与熟的距离,却无法改变其内在的基因。

同样是发酵,内环境不一样

熟普的关键工艺——渥堆,是将晒青毛茶堆放成一定高度后洒水,上盖麻布,促进茶叶酵素作用的进行,使之在湿热作用下发酵24小时左右。

曾经为了加速陈化,生普也会被特意放置在通风不畅、湿度较高的地窖、防空洞、土房这样相对湿度较高的环境下。而现在,生普大多在湿度较低的环境存放普洱茶,让其自然缓慢陈化,产生陈香品质。这样的陈化环境相对来说是“普通”的,跟渥堆的“高温高湿”区别很大。

一个是自然之韵,一个是工艺之美,时间或许拉近了生与熟的距离,却无法改变其内在的基因。

生茶可以存成老茶,但是永远不会变成熟茶

新茶的生熟,仅从颜色外观即可判断:新制的生茶以灰绿、墨绿色为主;熟茶为深褐色或褐红色,芽毫为金黄色。如果还不敢确定,冲泡开来是最好的判别方法。

生茶口感与绿茶较为接近,相对来讲苦涩味会重一些;熟茶的滋味一般甘滑醇和,显得更为绵甜。普洱生茶汤色一般是金黄色、橙黄色或者淡黄色这类黄色系色调;熟茶则呈现出红色、酒红色、深红色,乃至暗褐色。

长期陈化的生茶和熟茶外观、汤色都很接近,所以茶友就很难辨别了。有些50年代,60年代的熟普,指的并不是渥堆工艺的熟普,是指转化这么多年后已经类似熟普的特征,当然这样的老茶存量稀少,选购需谨慎。

生茶和熟茶的区别

生茶是指新鲜的茶叶采摘后以自然的方式陈放,不经过人工“发酵”、“渥堆”处理,但普洱生茶经过加工整理、修饰饰形状的各种云南茶叶(饼茶、砖茶、沱茶)的统称。而熟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发酵等工艺加工而成的茶称为普洱熟茶。

普洱生茶的制程是:鲜叶采摘后,经杀青、揉捻、毛茶干燥,即为生散茶。再经紧压成型,成为紧压生茶品。茶菁由青绿至墨绿色为主,有些部分转黄红色。通常新制茶饼味道不明显,若经高温则有烘干香甜味。这样在压饼后,随着时间存放,茶叶中的活性物质会发生自然转化,我们也称其为自然发酵。

干茶色泽由青绿转为墨绿,茶汤的颜色会由最初的青黄色转为红黄色,老生茶的汤色与熟茶汤色有一定的相似度。

普洱熟茶的工序是:鲜叶采摘—杀青—揉捻—干燥—人工渥堆发酵。生散茶经人工快速后熟发酵、洒水渥堆工序,即为熟散茶。再经紧压成型,成为紧压熟茶品。干茶色泽呈红褐色,有的芽头颜色呈现暗金色,汤色红浓明亮,发酵较重的茶汤色稍稍发黑。

普洱熟茶在制作过程中有一道工序叫渥堆发酵,这是形成普洱茶品质特征最关键的一步,这也是和生茶制作最大的不同。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普洱茶会产生很多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使得普洱茶在口感上甘滑,醇厚。

历史上普洱茶有采用“渥堆”发酵技术,1973年始重新进行尝试,1975年人工渥堆技术在昆明茶厂正式试制成功,从此揭开了普洱茶生产的新篇章。人工发酵技术研制的原因是为了解决普洱茶自然后发酵时间过长(往往十几数十年)的问题,所以人工模仿自然发酵的过程以达快速陈化普洱茶的目的。

普洱茶的拼配可形成普洱茶后续发酵的梯级转化


普洱茶的发酵是一个过程,由于它属于固态发酵,就必然要求它具有层次感。以饼茶后续发酵为例,它要求压制的饼茶松紧适度,即不能太密实(紧压过度),又不能太松弛(间隙太大)。而要想达到这一工艺要求,仅靠物理的办法(石模与机器压制)是不能解决的,因为茶叶内含大量的纤维物质,而纤维物质是有弹性的,既使压制时采用重压力的方法,但在一段时间之后,又有一定的恢复。

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是不同等级原料的合理拼配,以七级茶做“骨架”,以三级或五级茶“添实补缺”。这种网状骨架的搭建,可使普洱茶出现层次感,并使后续的发酵出现梯级转化。

很多人对普洱茶的品级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所选用的毛抖品级度,越高越好,甚至有人追捧纯芽头(一级料)制成的饼茶。但他们忽略了一点,纯芽头制成的饼茶,极容易造成紧压“过密过实”的现象,使普洱茶内含物质的转化受到一定的限制。恰恰不利于普洱茶后续的发酵。同时,这里还有一个误解,认为普洱茶的原料品级越高,营养价值越高,反之,品级越低,营养物越少。这是因为普洱茶原料的鉴别套用了绿茶及其它茶类的感官审评方法,与传统普洱茶鉴别有很大区别。以普洱茶原料中还原总糖含量为例,权威部门检测的结果是七级茶含量最高。这正是七级茶被大量过于饼茶的主要原因,而非“以次充好、降底成本”的欺骗行为,这种粗老茶叶不仅是饼茶形成“网状骨架”的主力,同时也因内含物质的特性,使它成为普洱茶后续发酵与转化的“骨干力量”。

实际上,在现代的普洱茶制作工艺上,对原料的鉴别也一直存在两套标准,一套是借用了绿茶感官审评方法的标准;另一套则是普洱茶制作者或企业“秘而不宣”并实际采用的标准。两套标准差异很大,其普洱茶的拼配就是参照“秘而不宣”的标准升华出的新境界。

普洱茶熟茶后期转化空间有没有生茶大?


现在很多人也不禁会提出这样的疑问,熟茶和生茶除了生产成本上的不同,在后期的转化中,是不是熟茶的的转化空间没有生茶大?这也是不是证明熟茶不具备收藏价值呢?通过以下几点给各位茶友普及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转化空间

生茶和熟茶最大的区别就是熟茶是经过渥堆发酵的,而生茶没有。经过发酵的普洱茶,内部物质已经发生了转化,而发酵越久,转换的程度也越大。在存放的过程中后期转化的物质基础少了,转化的空间自然也有限。一般来说熟茶后期转化的年限就在15年上下。

层次感

熟茶因为经过发酵,释放出些许热量,再加上本身的湿热作用,会有大量的微生物被杀灭,酶的活性会被大幅度的破坏。所以熟茶在存放过程中,主要变化在于性质的转变,由热性转变为温性,味道也变得更加稳定。

而生茶由于一开始没有经过渥堆发酵的过程,茶内所含的物质也比较丰富,在存放过程中参与到转化的物质也相对较多,从而表现出的味道层次更加丰富。

一般情况下,相同环境条件存储,熟茶的转化空间略小于生茶,但需要强调的是略小于而不是一定。也不能笼统的说,哪个的转化空间就一定大!这需要根据茶叶生态、制作工艺及储存条件来看的,不能一味的说哪个的转化空间大,因为我们上述讨论的内容都是建立在相同生态和工艺下,生态和工艺是好茶叶的基础。

普洱熟茶转化的四个阶段口感各有什么特点?


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点为什么被很多茶友推崇,主意原因还是因为普洱茶口感的千变万化,每一个时间段的普洱茶口感都会有所区别。

第一阶段

“香甜醇厚滑”五项指标中,“醇”应该是排在第一位,大多数人接触普洱茶从熟茶开始,接受普洱者大多因为其“醇”,所以一款熟茶是不是“醇”(即纯净,杂味少甚至没有)非常关键。普洱茶的“醇”也靠渥堆起堆后的存放散堆。

“甜”跟原料有关,“香”“厚”“滑”似乎是一体的。所谓“厚”往往被理解为像一种喝了薄薄的粥(或者藕粉)的粘稠感觉,也可以认为是茶所浸出的内含物质较丰富的原因。“厚”一般是“滑”的基础,同样也是造成“香”的原因。

从实际情况来看,渥堆完成后散堆1-2年再压制成型的茶似乎也能达到3-5年的口感效果。这个阶段的熟茶中,市场占有量最大的应该是勐海系熟茶,即渥堆车间安排在勐海县境内、利用勐海县特有的气候条件及适宜的微生物菌群,工艺和生产经验所完成的熟茶初加工。

第二阶段

生产压制成型后8~10年大概从第五年开始,勐海系熟茶的“焦糖香”逐渐消退,替之以微弱的“熟米香”,也有人称为“糯香”。

到8~10年的时候,“熟米香”占主导地位,熟茶的厚滑度与年份感会比较明显。当初做茶时快速高温烘干的痕迹基本消退,喝上去不再觉得口腔发干了。

第三阶段

生产压制成型后15~20年存期在10年以上的熟茶,一般把它区分为南方仓储(广东、港台)和云南仓储两种情况。云南仓储出来的茶,“熟米香”愈发加重,口感醇厚,比较迷人。同期南方仓储的熟茶,一般都出现了参香和微弱的药香。

第四阶段

生产压制成型后20年以上,五项指标及其均好性皆好,药香显,化感十足,愉悦感很强,被称为“古董茶”,不是一般能接触到的。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普洱熟茶可转化多久?》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普洱熟茶可转化多久?》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普洱茶转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