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耐不耐泡,主要取决于它!

发布时间 : 2019-12-04
普洱茶耐泡 普洱茶泡 普洱茶泡几泡

普洱茶耐泡。

所谓的耐泡,指的是茶经过多次冲泡,其口感和汤色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一般来说茶梗影响了茶叶的美观,于是人们往往忽视了茶梗的优点,对茶梗总是不屑一顾,然而,人们却不知,茶梗对茶叶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普洱茶算是比较耐泡的,它之所以耐泡,是因为普洱茶所内含的物质在起作用。

乔木普洱茶树历经了数百上千年的生长,它的叶芽上积攒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在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

茶梗中都会含有相当数量的香气物质,茶叶香气由第一叶至第三叶逐渐下降,而茶梗的香气最高。

茶叶香气物质主要存在于茶梗和嫩叶的主脉中,而且嫩梗中的氨基酸要高于嫩叶。

茎梗中的维管束是养分和香气的主要输导组织,所含物质大部分是水溶性的,茶叶在加工过程中,香气从梗中随水分蒸发转移到叶中,这些物质转移到叶片后与叶片的有效物质结合转化形成更高更浓的香味品质。

综上所述,茶的耐泡性与茶梗有关,要有适当的茶梗才能制出香高味浓的茶叶,茶梗的长度根据茶类品种和花色不同而要求不一样。对于一些茶友说的泡茶时需要去掉茶梗吗?相信此时也会有了答案。

小编推荐

早起喝茶好不好取决于你喝了什么茶


众所周知,喝茶有益身体健康,但是我们也经常会听到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强调喝茶好的同时还告诉我们喝茶虽好但是早上不能喝。但实际上有很多人有一大早起床就喝茶的习惯,那么,早起喝茶到底好不好呢?

为什么喝茶对身体的好坏要取决于喝茶的时间呢?茶是一样的茶,在不同的时间饮用真会像他们说的那样早起喝茶会引起胃肠不适,食欲减退,甚至损害神经系统吗?

早起喝茶好不好取决于你喝了什么茶

茶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多好处,但是不同的茶类对我们的身体也会有不同的刺激,茶对我们身体的刺激性主要表现在对胃部的刺激。而茶叶对胃的刺激主要是因为茶叶中的茶多酚。

茶多酚作为茶叶中最主要的物质,具有防辐射、消除身体内有害自由基,加速肠胃蠕动,促进消化等多种好处。但有利有弊,茶多酚在进入我们的胃部时,会对胃部细胞产生收敛性作用,如果喝茶的人肠胃不好,就会出现胃绞痛等症状。

清晨人体是需要促进消化的,也就是说茶多酚是有必要摄取的物质,摄取的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摄取的量。事实上我们可以根据自身身体素质,选择适合的茶类,目的在于将自己的身体喝通、喝透,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即可。

所以从专业的角度讲早起喝茶对身体是没有害处的,只是我们要选对茶。

什么样的人早起适合喝什么样的茶

六大茶类中每种茶叶的茶多酚含量都是不一样的,根据一些资料显示,六大茶类茶叶中的茶多酚含量(即对胃部刺激性)有如下规律:

绿茶>黄茶>黑茶|普洱茶>青茶>老生茶>红茶/普洱熟茶

胃部不适、肠胃不好的朋友建议选择红茶或者普洱熟茶。绿茶对胃部刺激性较大,但也不是不能喝。绿茶抗辐射、提神,清热去火,如果你最近排泄不畅,那么,绿茶反而是你最好的选择。所以不存在喝了对身体不好的茶,只有选错的茶。

健康之道:晨起饮清茶一杯

茶界泰斗张老有一个习惯,黎明即起,清茶一杯,晨练“国粹”,再听一段新闻广播或浏览报纸,接着进早膳,然后又迈着矫健的步伐投入新一天的各项茶事活动。日常生活中我也遇到过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每天都有一起床就喝茶的习惯,但他们的身体很健康。

普洱茶的耐泡度:并非“古树耐泡,小树台地不耐泡”


喝茶不可避免的会谈到耐泡度这个问题,但大部分人都会武断的说:“古树耐泡,小树台地不耐泡”,今天我们不妨重新认识一下这个问题。

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并不是“古树耐泡,小树台地不耐泡”这么简单,其中的变量非常多,举个红茶的例子,喝过的人一定知道,这个茶第二次过水的时候就基本没味道了,为什么?

这不是古树和小树的问题,而是因为茶非常碎,水浸出物的释放速度非常快,和整片茶叶缓慢的释放水浸出物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了解其中的这些变量才能弄明白茶耐泡与否。

决定耐泡度的因素

1、叶片的老嫩及完整程度

很多茶友都知道全是芽尖的茶十分不耐泡,而一芽两叶或者三叶耐泡度就要高一些,叶片越粗老水浸出物释放越缓慢,皮糙肉厚嘛(这点涉及到揉捻,下面会讲到);完整程度就如上面红碎茶所述,耐泡度和完整程度成正比。

2、毛茶制程中的捻揉

捻揉的程度和耐泡度是成反比的,捻揉程度越深叶片细胞壁破损越多,那么水浸出物释放速度也就越快,耐泡度也就会相应降低。

3、泡茶对耐泡度的影响

这里有三个主要的因素,投茶量和注水量的比例,投茶量越少注水量越多越不耐泡或者反之则越耐泡;出汤速度越慢茶越不耐泡,反之则越耐泡;水温的高低也能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水温越高耐泡度越低反之则越高。

4、茶树的树龄及生态环境

这两个指标是息息相关的,树龄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气候生态环境才是决定性因素,树龄的讨论必须是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才有意义,否则就如关公战秦琼一般;回到正题,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下树大根深的古树自然占尽优势,小树台地只能一旁偷偷抹泪了。

普洱茶更耐泡?

所谓普洱茶耐泡,指的是茶经过多次冲泡后,其汤色口感没有太大的变化。

普洱茶确实经久耐泡,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它之所以耐泡,是因为普洱茶所内含的物质在起作用。

乔木普洱茶树历经了,数百上千年的生长,它的叶芽上积攒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在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这就是我们感觉到的它经久耐泡的缘故。

一般来说茶梗影响了茶叶的美观,于是人们往往忽视了茶梗的优点,对茶梗总是不屑一顾,然而人们却不知,茶梗对茶叶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梗中含有相当数量的香气物质,茶叶香气由第一叶至第三叶逐渐下降,而茶梗的香气最高。

茶叶香气物质主要在茶梗和嫩叶的主脉中,而且嫩梗中的氨基酸高于嫩叶,所含物质大部分是水溶性的,茶叶在加工过程中,香气从梗中随水分蒸发转移到叶中,这些物质转移到叶片后,与叶片的有效物质结合,转化形成更高更浓的香味质量。

所以有适当的茶梗,才能制出香高味浓的茶叶,茶梗的长度根据普洱茶类品种不同而要求不一样。

讨论问题,若在任何变量都不考虑的情况下就妄下结论,未免偏颇。就如这相当不起眼的“耐泡度”一般,“这茶耐泡肯定是古树,这茶不耐泡肯定是台地”,如此武断的下定论,也许就和某款好茶擦肩而过了。

为什么普洱茶有的耐泡有的又不耐泡?


所谓耐泡,指的是茶叶经过多次冲泡后,其汤色口感没有太大的变化。

普洱茶确实经久耐泡,而它之所以耐泡,是因为普洱茶所内含的物质在起作用。

尤其是普洱茶树历经了数百上千年的生长,它的叶芽上积攒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在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这就是我们感觉到的它经久耐泡的缘故。

然而,在喝新茶时,会有这样的疑问“茶叶很香,口感滋味也不错,缺点就是不耐泡。”

明明在选茶的时候,茶汤冲十泡以上都依然耐泡。压制成饼茶,就变了味道。毛茶和压制成饼的茶,为何会有很大的差别和悬殊。

首先,毛茶从鲜叶采摘到制作完成,再到晒干,高温会使鲜叶中芬芳物质挥发,鲜叶中酶物质停止转变,这一时候,经过阳光,完成的时间最多10个小时。茶叶从鲜叶到杀青缓慢的干燥,茶性是最为浓,不论滋味,香气,都是很好的。所以大多数人,喝到毛茶,觉得不错就会大批量采入,结果发现蒸压成饼以后,大失所望。

干茶成饼,首先需要高温蒸汽蒸压,蒸汽需要高温,才能短时间使茶叶变软,便于压制,高温蒸汽首先使茶叶含水量增多,其次使茶叶中的物质再一次进行转化,这时候的茶性是不稳定的。

成型后,不论自然晾干,还是烘房适度烘干,短时间要使紧压茶干燥,这段时间其实是很短的,而茶,本就是需要沉淀,慢慢来。喝茶的茶友都知道,新茶买回家,大多数人会选择半年之后再开汤,茶叶滋味会很适中均衡。

很多茶友买到新茶,想尝鲜,打开新茶,撬开来喝,此时也许茶饼刚包好面纸,经过高温蒸汽,或是适度烘干,茶性并不温和,通常会在前四泡显得香气浓郁,滋味浓强。到7泡之后,茶味就开始减淡。

这时,大部分人对于茶,或多或少就失望了,因此,可能会错过自己本该有的好藏茶,如果加多冲泡次数,不管茶的浓淡滋味如何,看看喝到十泡之后,茶汤中是否还有滋味。

普洱茶的几次制作之间,高温的作用,对于茶,有好有坏,并不是茶叶的内含物质,或者是茶叶的制作工艺出了问题,很大程度是因为二次高温,致使茶性不温和。(普洱茶吧)

耐不耐泡,只是古树茶与小树茶的区别吗?普洱茶耐不耐“泡”跟什么有关?


普洱茶耐不耐泡,你以为就只是简单的古树与小树的区别吗?我们在喝茶的时候经常会听一些茶友讨论,这款茶耐不耐泡,滋味如何如何……那么,你知道决定一款茶耐泡程度的因素有哪些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吧!

普洱茶的耐泡程度,与原料粗老细嫩程度有关。一般选料较为粗老的就更为耐泡一些,水浸出物也较慢。

普洱茶的耐泡程度还与投茶量的多少呈正比,与品饮人数的多少呈反比。因为个人喜好不一,投茶量也会有所不同。量越大,可以冲泡次数就越多。如果同时喝茶的人数较多,投茶量也要相应的有所增加,这样才能保证一定的冲泡次数,而又不影响品饮效果。

普洱茶是否耐泡,与出汤时间的长短也有关系。如果饮茶者本人的口味偏重,每一泡的出汤时间会有一定程度的延迟,这就加快了水浸出物的溶出速度,也就是说,平均到每一泡的出汤时间更长,可以冲泡的次数就会相应的减少。

除此以外,冲泡时的水温、注水量等也会影响普洱茶的耐泡度。也正是因为如此,为了使茶叶的溶出更稳定,投茶量与容器的大小、投茶量与注水量,就需要有一个相对恒定的比例。不会因为投茶量过少导致前几泡注水过多,以至于茶汤滋味淡泊或者茶汤量少,也不会因为投茶量过多而在后几泡因为茶叶膨胀而丧失注水空间。

影响普洱茶耐泡度的因素也许并不止一个,很多时候是许多因素综合而成的。所以,我们应该综合来看。

古树耐泡,小树台地不耐泡?


冲泡普洱茶,都会讨论到耐不耐泡这个问题上,但大部分人都会武断的说:“古树耐泡,小树台地不耐泡”,今天我们不妨重新认识一下这个问题。

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并不是“古树耐泡,小树台地不耐泡”这么简单,其中的变量非常多,举个红碎茶的例子,喝过的人一定知道,这个茶第二次过水的时候就基本没味道了,为什么?

这不是古树和小树的问题,而是因为茶非常碎,水浸出物的释放速度非常快,和整片茶叶缓慢的释放水浸出物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了解其中的这些变量才能弄明白茶耐泡与否。

决定耐泡度的因素

1.叶片的老嫩及完整程度

很多茶友都知道全是芽尖的茶十分不耐泡,而一芽两叶或者三叶耐泡度就要高一些,叶片越粗老水浸出物释放越缓慢,皮糙肉厚嘛(这点涉及到揉捻,下面会讲到);完整程度就如上面红碎茶所述,耐泡度和完整程度成正比。

2.毛茶制程中的捻揉

捻揉的程度和耐泡度是成反比的,捻揉程度越深叶片细胞壁破损越多,那么水浸出物释放速度也就越快,耐泡度也就会相应降低。

3.泡茶对耐泡度的影响

这里有三个主要的因素,投茶量和注水量的比例,投茶量越少注水量越多越不耐泡或者反之则越耐泡;出汤速度越慢茶越不耐泡,反之则越耐泡;水温的高低也能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水温越高耐泡度越低反之则越高。

4.茶树的树龄及生态环境

这两个指标是息息相关的,树龄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气候生态环境才是决定性因素,树龄的讨论必须是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才有意义,否则就如关公战秦琼一般。

回到正题,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下树大根深的古树自然占尽优势,小树台地只能一旁偷偷抹泪了。

普洱茶更耐泡?

所谓普洱茶耐泡,指的是茶经过多次冲泡后,其汤色口感没有太大的变化。

普洱茶确实经久耐泡,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它之所以耐泡,是因为普洱茶所内含的物质在起作用。

乔木普洱茶树历经了,数百上千年的生长,它的叶芽上积攒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在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这就是我们感觉到的它经久耐泡的缘故。

一般来说茶梗影响了茶叶的美观,于是人们往往忽视了茶梗的优点,对茶梗总是不屑一顾,然而人们却不知,茶梗对茶叶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梗中含有相当数量的香气物质,茶叶香气由第一叶至第三叶逐渐下降,而茶梗的香气最高。

茶叶香气物质主要在茶梗和嫩叶的主脉中,而且嫩梗中的氨基酸高于嫩叶,所含物质大部分是水溶性的,茶叶在加工过程中,香气从梗中随水分蒸发转移到叶中,这些物质转移到叶片后,与叶片的有效物质结合,转化形成更高更浓的香味质量。

所以有适当的茶梗,才能制出香高味浓的茶叶,茶梗的长度根据普洱茶类品种不同而要求不一样。讨论问题,若在任何变量都不考虑的情况下就妄下结论,未免偏颇。就如这相当不起眼的“耐泡度”一般,“这茶耐泡肯定是古树,这茶不耐泡肯定是台地”,如此武断的下定论,也许就和某款好茶擦肩而过了。

普洱茶耐不耐泡,竟然和这八个因素相关?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茶的“耐泡性”已然成为品鉴普洱茶的一项指标,导致很多初入茶圈的朋友误以为耐泡的茶就是好茶,甚至把耐泡性生拉硬扯过来作为鉴别老茶年份或者鉴别新茶树龄的万能指标!其实,没有任何前提条件的“耐泡性”对普洱茶来说一文不值,是一种不准确、不恰当、不科学、不负责的套词!

对一款茶耐不耐泡有两种理解:一种是用审评杯测试,即长时间浸泡之后茶汤的浓度;另一种是用常规冲泡方法,看这款茶最多能冲几泡。

前一种方法貌似客观,却没有实用价值。因为它测出来的是这款茶水浸出物的大致总含量,含量大只能证明该茶叶内涵物质丰富,但并不意味着越丰富就越好,比如有些野生茶内含物质就很丰富,但苦若黄连难以入口,甚至有毒。有的台地茶测试下来也很丰富,却苦涩不堪,怎能说是好茶?

后一种方法好像很实用,但主观因素太多,一样不可取,因为冲泡道次受茶叶本身水浸出物在开水中的析出速度影响。举例说明:有A、B两款茶样各8.5克,同样用100CC的盖碗冲泡,每道次10秒出汤,结果A茶冲泡至15道还有茶味,B茶到12次即汤质薄弱,似乎A更耐泡一些,但换成6秒出汤,A可冲至18道,B却达到24道,从中我们可以看出,B茶样的析出速度比A快,改变浸泡时间之后明显更耐泡了,那这两种茶样谁更耐泡呢?

其实,客观分析茶叶的内涵物质、水浸出物、析出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投茶量、冲泡时间、冲泡器具、水温均不改变的情况下,至少还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茶树品种

普洱茶最引以为豪的特点是越存越佳,它的前提条件之一便是内涵物质在所有茶叶品种中占尽优势的云南大叶。以云南大叶为原料的茶品自然不能去PK其它小叶种的茶品,这是以大欺小。即便在云南普洱茶产地范围内的大叶树种,本身的内涵物质含量便不尽相同。群体种的如勐海大叶种、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无性系的云抗10号、云抗14号…其理化成分总量不同,所占比例不同,以这些茶树为原料加工而成的普洱茶,品质特点各有千秋,岂能用一个“耐泡性”便将其排出优劣来?

2、茶树树龄

树龄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气候生态环境才是决定性因素,树龄的讨论必须是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才有意义,否则就如关公战秦琼一般,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下树大根深的古树自然占尽优势,小树只能一旁偷偷抹泪了。

3、采摘嫩度

从同一片茶园鲜叶的嫩度上看一芽两叶、三叶的青壮叶比等级高的嫩芽茶耐泡。如果采入一定量的茶梗,茶梗中含有很高的氨基酸和香气物质,它的质地比叶片要“硬”,相对于叶片来说耐泡度又更高。不同茶园,则持嫩度高的茶叶比持嫩度底的茶叶耐泡。

4、采摘季节

一般春茶相比秋茶内含物质丰富,所以比秋茶耐泡。

5、采摘时机

根据各个地区的地理条件,采摘时间并不是越早越好,太早了芽叶尚未完全成熟,虽然有一定的鲜香味,但内含物质不够充足,滋味不突显,芽叶表面硬度不够,茶物质浸出速度过快而不耐泡。采的太晚芽叶就没有滋味,其内的营养物质会随着叶片的成长而输送开,慢慢向木质化发展,导致茶叶失去品饮的价值。

6、茶品工艺

做茶工艺中揉捻过重,叶片细胞壁破损越多,水浸出物溶出也越快,耐泡度就会相应降低,茶滋味苦涩重。反之,揉成泡条,细胞壁破损不足,茶汁不易析出,茶倒是耐泡了,但滋味淡寡。发酵度浅的比发酵度深的耐泡,生茶比熟茶耐泡。

7、茶品年份

有人说老茶比新茶耐泡,有人却说新茶比老茶耐泡。从理论上说,一款茶从新茶存放几十年后成为老茶,最终茶滋消散殆尽,成为无味的古董,当然是不耐泡了。但这个过程茶品的耐泡度与存放时间不是单纯的“斜向上”或“斜向”下直线,也不是简单的抛物线,它其实更像是波浪线:即在一段时间内更耐泡些,一段时间又不耐泡。

比如一款存放年限恰好达到最佳品饮期的老茶,就好像一个沉睡的人,为了保证自身机能运转,会关闭一些需要消耗能量的程度,让身体节能。节能后的老茶,自然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去唤醒它。越老的茶,唤醒的时间需要更长。比如我们在冲泡老茶的时候,就要多洗茶一遍,这样能够让茶中的物质析出、释放,冲泡出来的口感更好。那这样看来,是不是老茶又比新茶耐泡呢?

8、茶品形状

是紧压茶还是散茶、紧压茶的松紧程度(是机器压的还是手工压制的)、茶叶条索的完整和断碎程度、撬茶时对茶品的形状的改变等很明显地影响了茶品的耐泡度。

看了这八大因素,你还会轻易说普洱茶耐不耐泡吗?另外,我们在讨论一款茶耐不耐泡的前提必须是这款茶值得我们讨论,也就是首先得是品质好的茶,才值得我们七八泡、十几泡、二十泡…的试。试想一下:又苦又涩还有怪味的茶值得您冲几泡?所以,耐泡是好茶的特点之一却不是鉴别好茶的因素,所以不要用耐泡度去作审评,而应把耐泡当成好茶的一种享受。

茶叶“耐不耐泡”,到底跟什么有关?


喝茶不可避免的会谈到耐泡度这个问题,但大部分人都会武断的说:“古树耐泡,小树台地不耐泡”,今天我们不妨重新认识一下这个问题。

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并不是“古树耐泡,小树台地不耐泡”这么简单,其中的变量非常多,举个红碎茶的例子,喝过的人一定知道,这个茶第二次过水的时候就基本没味道了,为什么?

这不是古树和小树的问题,而是因为茶非常碎,水浸出物的释放速度非常快,和整片茶叶缓慢的释放水浸出物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了解其中的这些变量才能弄明白茶耐泡与否。

决定耐泡度的因素

1、叶片的老嫩及完整程度

很多茶友都知道全是芽尖的茶十分不耐泡,而一芽两叶或者三叶耐泡度就要高一些,叶片越粗老水浸出物释放越缓慢,皮糙肉厚嘛(这点涉及到揉捻,下面会讲到);完整程度就如上面红碎茶所述,耐泡度和完整程度成正比。

2、毛茶制程中的捻揉

捻揉的程度和耐泡度是成反比的,捻揉程度越深叶片细胞壁破损越多,那么水浸出物释放速度也就越快,耐泡度也就会相应降低。

3、泡茶对耐泡度的影响

这里有三个主要的因素,投茶量和注水量的比例,投茶量越少注水量越多越不耐泡或者反之则越耐泡;出汤速度越慢茶越不耐泡,反之则越耐泡;水温的高低也能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水温越高耐泡度越低反之则越高。

4、茶树的树龄及生态环境

这两个指标是息息相关的,树龄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气候生态环境才是决定性因素,树龄的讨论必须是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才有意义,否则就如关公战秦琼一般;回到正题,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下树大根深的古树自然占尽优势,小树台地只能一旁偷偷抹泪了。

普洱茶更耐泡?

所谓普洱茶耐泡,指的是茶经过多次冲泡后,其汤色口感没有太大的变化。

普洱茶确实经久耐泡,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它之所以耐泡,是因为普洱茶所内含的物质在起作用。

乔木普洱茶树历经了,数百上千年的生长,它的叶芽上积攒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在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这就是我们感觉到的它经久耐泡的缘故。

一般来说茶梗影响了茶叶的美观,于是人们往往忽视了茶梗的优点,对茶梗总是不屑一顾,然而人们却不知,茶梗对茶叶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梗中含有相当数量的香气物质,茶叶香气由第一叶至第三叶逐渐下降,而茶梗的香气最高。

茶叶香气物质主要在茶梗和嫩叶的主脉中,而且嫩梗中的氨基酸高于嫩叶,所含物质大部分是水溶性的,茶叶在加工过程中,香气从梗中随水分蒸发转移到叶中,这些物质转移到叶片后,与叶片的有效物质结合,转化形成更高更浓的香味质量。

所以有适当的茶梗,才能制出香高味浓的茶叶,茶梗的长度根据普洱茶类品种不同而要求不一样。

讨论问题,若在任何变量都不考虑的情况下就妄下结论,未免偏颇。

就如这相当不起眼的“耐泡度”一般,“这茶耐泡肯定是古树,这茶不耐泡肯定是台地”,如此武断的下定论,也许就和某款好茶擦肩而过了。

解析普洱老茶的耐泡度和新茶不耐泡的原因


我们在喝普洱茶的时候,茶叶的香如何,口感滋味,是否耐泡,都是选茶喝茶的关键点。其中香分为两种,一种是香气,闻香是嗅觉;另一种是香味,是味觉。而滋味则是茶汤给口腔的整体反应。但茶叶经不经泡主要是在茶叶本身上,而不是给人的感受。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茶叶的耐泡程度。

茶叶耐不耐泡,相信很多喝茶的人都会有此感觉。有人说是和茶梗有很大关联,又有人说和陈化有关系。对于好茶来说耐泡可以多喝几泡,不耐泡就少喝几泡,但不耐泡的普洱茶就比较“伤茶”或者“耗茶”。有时候会有这样的感觉,明明是好茶,还有喝几次没喝够,怎么就没了呢?两者都是按泡数来算,而耐泡的茶对茶叶消耗就比较的慢一点。这种解释虽然有些牵强,但比较的通熟易懂。

紧压茶和散茶

此外就是紧压茶(沱、饼、砖)与散茶之间的耐泡程度。众所周知,普洱茶紧压茶是由毛茶紧压而来的,然而有很多人认为紧压茶的耐泡程度比散茶更高,其实这种认为是有误的,只因为紧压茶在陈化种滋味变得更加俨然、浓纯持久(多指普洱生茶),才会造成这种错觉。但别忘了之前说过的紧压茶也是由之前的毛料甚至是散茶压制而成的,在新茶头年或是次年,耐泡程度程几乎区别不大。可凡是有特殊的,你比如说,毛茶从鲜叶采摘到制作完成,再到晒干,高温会使鲜叶中芬芳物质挥发,鲜叶中酶物质停止转变,经过阳光,完成的时间最多10个小时。茶叶从鲜叶到杀青缓慢的干燥,茶性是最为浓,不论滋味,香气,都是很好的。所以大多数人,喝到毛茶,觉得不错就会大批量采入,结果发现蒸压成饼以后,大失所望。

而一开始选好料,目的就是为了压制成饼、成沱之后的茶,放上个三五年就不一定了,这就要根据用料,陈放环境和转化的效果,仔细品饮后来定了。因为随着时间间隔距离的拉大,各种因素夹杂在一起,一时很难做出判断。

新茶和老茶

很多茶友买到新茶,迫不及待的想撬开来偿个鲜。此时或许茶饼经过高温蒸汽,或是适度烘干,茶性并不温和,通常会在前四泡显得香气非常浓郁,滋味浓强。但是到8泡之后,茶味就开始减淡了,有的茶叶慢慢的开始苦、涩起来,最后除了这两种感觉之外基本和喝白开水无两样。所以很多喜欢喝茶的人喜欢看热闹,非要看看十泡、十五泡以后茶叶是什么样子的,看看茶汤中是否还有滋味。

老茶也有不经泡的,不经泡不能轻下结论判定茶好与不好。毕竟普洱茶耐泡程度不是作为衡量茶叶好坏、优劣的标准。正因为茶老,经过多年转化,内含物质综合下降到非常适合品饮的角度。因此,大多数普洱茶老茶它是不耐泡的,不过汤色、香气和滋味口感会集中在3—7泡之间,过了之后,就明显的能感觉到茶淡了,而能泡到十五泡以上依然茶气十足的老茶好茶,却已经很少了。

为什么生茶没有普洱熟茶耐泡普洱茶耐泡耐泡的茶耐泡的茶叶耐泡的绿茶


1.所谓普洱茶耐泡,指的是茶经过多次冲泡后,其汤色口感没有太大的变化。普洱茶确实经久耐泡,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它之所以耐泡,是因为普洱茶所内含的物质在起作用。

2.乔木普洱茶树历经了数百上千年的生长,它的叶芽上积攒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在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这就是我们感觉到的它经久耐泡的缘故。

3.一般来说茶梗影响了茶叶的美观,於是人们往往忽视了茶梗的优点,对茶梗总是不屑一顾,然而,人们却不知,茶梗对茶叶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普洱茶用料是云南大叶种,采摘时不只是采摘嫩芽,一般用的是较大的芽叶,这样一来茶梗中含有相当数量的香气物质,茶叶香气由第一叶至第三叶逐渐下降,而茶梗的香气最高。茶叶香气物质主要在茶梗和嫩叶的主脉中,而且嫩梗中的氨基酸高於嫩叶。

5.茎梗中的维管束是养分和香气的主要输导组织,所含物质大部分是水溶性的,茶叶在加工过程中,香气从梗中随水分蒸发转移到叶中,这些物质转移到叶片後与叶片的有效物质结合转化形成更高更浓的香味品质。所以,要有适当的茶梗才能制出香高味浓的茶叶,茶梗的长度根据茶类品种和花色不同而要求不一样。

你买的茶没涨价,就不相信普洱茶会越陈越香?普洱茶的越陈越香取决于哪些条件?


我有一朋友,特别有意思,每年都会问问,她入手的茶今年是什么价格,如果价格涨了,她会开心地再来一点,或请吃饭。如果价格没涨,她就有点像泄气的气球,有点气馁,一副被辜负的样子。每每看到她这样,我都忍不住笑,太有意思了。不知道爱茶的你,是否也会这样?

当你买的茶没涨价时,你会质疑自己的眼光,甚至怀疑这茶是否具备越陈越香的属性?是普洱茶都会越陈越香,但,并不是所有的普洱茶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沉淀,身价倍涨。再说了,一两年没涨,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讲到这里,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买这个茶是为了什么?如果是为了品饮,那它涨或者不涨,对你而言,都没多大的意义。如果你买这个茶是为了投资?这就要三思而后行。因为投资,如赌博,压对了,说不定就翻身了,压错了,只能说运气不佳。

那是什么决定茶价格?一是市场需求,二是毛料的价格,三是每年的消耗量。就拿88青来讲,为什么88青这么贵?因为品牌?因为年份?因为炒作?最重要的是其稀缺性。经过这么多年的消耗,所剩的88青没几片了,就像个老古董一样,喝一饼,少一饼。

剩下的88青就会越来越贵,而88青的供给则不会同样增多(假的不能算),这样的话能够买得起它的人同样会变少,一些数据可以说明问题:1993年,港币900元一件88青,84片;2000年,350块一片;2003年250-380一片;2004年1000块一片;05年1800—2500;07年12000;11年深圳茶博会,38000;13年50000一饼,直至达到500万一件,这就有价无市了,所以88青是会有存世的。

还有一个事实就是,不管你的茶涨不涨价,普洱茶都会越陈越香。

时间也让它们增值,总有些特别的东西,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发珍贵。只要好好保存,它们的保质期就格外漫长,年龄会成为它们的勋章。

时间会给你最好的答案,如果一年不行,那就再等一年。没什么是时间解决不了的。千万千万不要“作践”普洱茶,因为种子发芽破土而出,也是需要时间的。

耐泡就是好茶?浅析普洱茶的耐泡度


喝茶,不可避免的会谈到耐泡度这个问题,但大部分人都会武断的说:这茶耐泡!言下之意,是暗指这是一泡好茶。

不论生茶熟茶,在多次冲泡以后,茶的汤色和滋味依然稳定持久,冲泡次数的多寡,似乎成为了这款茶好坏的具体呈现。

那么茶叶耐不耐泡,到底跟什么有关呢?是不是越耐泡茶就越好?

事实上,冲泡次数与耐泡度在概念上是有本质区别的:耐泡度是每款茶客观具备的,不会因后天的冲泡手法而改变;而冲泡次数是会受主观影响的,会因茶叶本身耐泡度、投茶量、冲泡手法的不同而发生一些变化。

首先看茶叶的“耐泡度”跟哪些客观因素有关

1.原料品种:云南大叶种——天生耐泡(决定因素:60%)

与耐泡度直接相关的,是茶品的内含物质高低。看内含物质高低,最为科学的还是看“水浸出物”含量(“水浸出物”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用沸水萃取茶叶中的可溶性物质),茶叶水浸出物中主要含有多酚类、可溶性糖、水溶果胶、咖啡碱等形成茶叶丰富滋味的重要成分。云南大叶种内含物质丰富,水浸出物含量普遍在40%以上(勐库大叶种可达46%以上),在冲泡时可释放的水浸出物多。因此与其它茶类相比,以云南大叶种为原料的普洱茶可以说是天生就耐泡。

2.原料细节:树龄、季节、区位(决定因素:20%)

同样的大叶种原料,其水浸出物也会有高低几个百分点之分,这些原因主要是原料的树龄、季节、区位造成的。这就是细分茶品品质的一个重要参考,例如:勐库茶区高山区老树春茶普遍可以达到47%以上的水浸出物,而同区位的夏茶水浸出物则要下降6、7个点,滋味、耐泡度就不如春茶。

3.原料采摘:茶叶老嫩度(决定因素:20%)

普洱茶的采摘标准一般是一芽二叶至一芽四叶,因为芽叶梗中所含的物质比例不同,这个采摘标准有利于茶叶呈现出较好的口感滋味,也让茶叶在后期产生更好的转化。如果芽头过多或者老叶老梗多都不是一件好事,会打破茶叶的滋味平衡,影响茶叶耐泡度。

我们来看另一个概念:冲泡次数

冲泡次数与先天茶品品质以及制作工艺、冲泡等后天因素都有关联。

1.原料:品种、季节、区位、树龄、采摘(决定因素:60%)

首先,影响冲泡次数的必然有原料的不同,不同的茶先天耐泡度就有区别。先天品质好,则只要正常泡,次数都不会少于15泡。先天品质差,则再用多好的手法,也无法化腐朽为神奇,比如一款10泡见分晓的茶是不可能发挥到30泡的。

制作工艺、冲泡把握等后天因素会让同样一款茶在冲泡次数上有一些浮动,为“耐泡度”带来一些“错觉”。

2.揉捻:决定滋味、香气的释放速度。(决定因素:20%)

在揉捻这个环节,茶叶一般会揉出抛条、中条、紧条三种。紧条茶加工时揉捻充分,茶叶细胞壁破裂多,出味快,出汤控制不好,泡数就会减少;中条揉捻适中,内含物释放不紧不慢;抛条则揉捻轻,呈现细水长流的风格,给人很耐泡的感觉。

3.冲泡方法:(决定因素:20%)

冲泡方法是影响“泡数”的一个后期关键环节,从投茶量、茶叶形态(散茶或紧茶)、注水比例、出汤速度等方面都会影响到茶叶最终的冲泡次数。同一款茶用不同的冲泡方法、不同的浓度,冲泡次数甚至可能有10泡之差,呈现的滋味也会有很大差别。因此,对比品鉴试茶的时候我们需要将很多不确定因素统一,若是有经验丰富的人员去把控冲泡引导品鉴,那就再好不过。

冲泡次数是说明一款茶大概的耐泡度和大概品质的比较直观的数据化方式,但切不能因泡数多寡妄下定论。因此对于冲泡次数和实际耐泡度,我们还得理性来看,切不可混淆等同。

后天存放的方式也有影响

1.紧压茶和散茶

此外就是紧压茶(沱、饼、砖)与散茶之间的耐泡程度。众所周知,普洱茶紧压茶是由毛茶紧压而来的,然而有很多人认为紧压茶的耐泡程度比散茶更高,其实这种认为是有误的,只因为紧压茶在陈化种滋味变得更加俨然、浓纯持久(多指普洱生茶),才会造成这种错觉。但别忘了之前说过的紧压茶也是由之前的毛料甚至是散茶压制而成的,在新茶头年或是次年,耐泡程度程几乎区别不大。

但凡事都是有特殊的,你比如说,毛茶从鲜叶采摘到制作完成,再到晒干,高温会使鲜叶中芬芳物质挥发,鲜叶中酶物质停止转变,经过阳光,完成的时间最多10个小时。茶叶从鲜叶到杀青缓慢的干燥,茶性是最为浓,不论滋味,香气,都是很好的。所以大多数人,喝到毛茶,觉得不错就会大批量采入,结果发现蒸压成饼以后,大失所望。

而一开始选好料,目的就是为了压制成饼、成沱之后的茶,放上个三五年就不一定了,这就要根据用料,陈放环境和转化的效果,仔细品饮后来定了。因为随着时间间隔距离的拉大,各种因素夹杂在一起,一时很难做出判断。

2.新茶和老茶

很多茶友买到新茶,迫不及待的想撬开来偿个鲜。此时或许茶饼经过高温蒸汽,或是适度烘干,茶性并不温和,通常会在前四泡显得香气非常浓郁,滋味浓强。但是到8泡之后,茶味就开始减淡了,有的茶叶慢慢的开始苦、涩起来,最后除了这两种感觉之外基本和喝白开水无两样。所以很多喜欢喝茶的人喜欢看热闹,非要看看十泡、十五泡以后茶叶是什么样子的,看看茶汤中是否还有滋味。

老茶也有不经泡的,不经泡不能轻下结论判定茶好与不好。毕竟普洱茶耐泡程度不是作为衡量茶叶好坏、优劣的标准。正因为茶老,经过多年转化,内含物质综合下降到非常适合品饮的角度。因此,大多数普洱茶老茶它是不耐泡的,不过汤色、香气和滋味口感会集中在3—7泡之间,过了之后,就明显的能感觉到茶淡了,而能泡到十五泡以上依然茶气十足的老茶好茶,却已经很少了。

一款茶的好坏并不是但看耐泡度就可以决定的,耐泡度也只是茶叶品质的其中一个方面,我们在品鉴的时候还要注重于茶品的香气、甜度、层次感、饱满度、韵味、耐泡度(持续性)等综合品质,细细品味每一泡茶,做到品鉴完整。

对于普洱茶的品鉴,需要有良好的准备,还需要考虑到客观因素,并多一些耐心。毕竟,了解实际品质才是我们品鉴的目的。普洱茶,细心品,方得真见地。

对于耐泡的普洱茶,泡第几泡最好喝?耐泡普洱茶_味道_茶叶


关于普洱茶,根据耐泡程度的不同,可以泡一到二十多泡不等,而每一泡茶每一人对它又有不一样的感受。第一泡,“人生若只如初见”;第三泡,“豆蔻梢头二月初”;第六泡,“最是橙黄橘绿时”;第九泡,“意犹未尽不思还”……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普洱茶究竟第几泡最好喝?

那么,普洱茶到底第几泡的滋味更加迷人呢?

通常说来,普洱茶需要洗茶1—2遍,除此之外可连续冲泡8—10次,质量好一些的普洱茶能泡到15次以上甚至20多次。当然,这跟茶品质、投茶量、水温、出汤时间等诸多因素都有关系。那么,普洱茶各泡的口感也就会受到影响。

很多人说,第3—5泡是普洱茶口感最好的时候,毕竟1、2泡还没完全泡开,滋味没有出来,而后面几泡滋味又渐渐减淡了,这应该说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然而,确切来说,只能说3—5泡各方面展现最好,却不能说是最好喝的,毕竟各人对好喝的认知是不一样的。

比如有的人比较喜欢滋味浓烈一点的,那么也就是在滋味尽出这几泡的感觉较好;而有的人比较喜欢滋味稍淡的茶,那么可能六七泡以后苦涩褪去、入口清甜的感觉更加适口。

因此,普洱茶到底第几泡最好喝?

这是无法给出具体的答案的,所谓“一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华,五道六道也不差,七泡有余香,八道有余味,九道十道仍回味”,只能说第几泡口感表现较佳吧。

当然,不管喜欢什么口味、第几泡的普洱茶,还是希望每一个爱普洱茶的人都可以静下心来一泡一泡喝,体会普洱茶一泡与一泡之间的变化,这样才能完整地了解一款茶,也才能更加透彻地感受一款茶。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普洱茶耐不耐泡,主要取决于它!》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