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紧压的工艺原理

发布时间 : 2019-12-04
普洱茶紧压茶 工艺普洱茶 普洱茶的工艺

【www.cy316.com - 普洱茶紧压茶】

在普洱茶的制作工序中,有一个蒸压成型的环节,通常会将茶压成砖、饼、沱等常见形态。这是为什么呢,不压不行吗?

紧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这得先从普洱茶的产地说起。普洱茶产自云南的西南部,那里多的是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在普洱茶兴起之初,并没有现在如此发达的海、陆、空运输条件,茶叶要外销,要到达边藏地区,要进入远在京城的皇宫后院,全靠人挑马驮。这一路,高山险阻,路途遥远,为了便于运输,也为了减少在经年累月的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人们便想到了将茶叶压成一块块,一片片的紧压茶。

同时,紧压茶还不占地方,非常有利于经销商存放和销售。所以,这种方便运输和存放而形成的工序便延续至今。

意外的惊喜!

既然压紧之后方便运输,方便存放,那么马帮在运输的过程中也就不那么着急赶路了,茶商在销售的过程中也就不那么着急早点儿把茶卖完腾地方了,普通老百姓家里的三间小茅屋也就不差这么点儿地方了。就这样一个不着急,却有了意外的收获。

可能是一路风雨兼程,刚刚完成了一次长途跋涉的马帮团队,为了犒劳一下努力工作的自己,顺手掰了一块儿来煮了喝;又或是一个口渴的人不经意间翻出了在箱底放了不知道多久的一块来泡了尝。不喝不要紧,这一喝居然有了意外的发现:这些压的像秤砣一样紧实的,黑乎乎的东西,尽管翻阅了千山万水、岁月蹉跎,但现在还是那么的香,甚至还比刚做出来的时候还多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极致韵味。

于是,经过反复的对比和实验,人们最终发现,压紧后的茶除了方便运输和便于储藏,还能较好的保存茶香,后期陈化出来的效果也更好,因为蒸压成饼后的普洱茶已经具备了后发酵的先天条件。

所以,普洱茶的紧压工艺其实是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1、方便运输,减少损耗;

2、不占地方,便于存放;

3、能较好的保存茶香,便于后期陈化。

cy316.Com精选阅读

普洱茶发酵原理


2012年风靡全球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曾经这样评论中国人:“在吃的法则里,风味重于一切。中国人从来没有把自己束缚在一张乏味的食品清单上。人们怀着对食物的理解,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求着转化的灵感。”——所谓转化的灵感,指的正是发酵。

中国的食品发酵

早在“微生物”这一词汇尚未出现的数千年前,聪明的中国人就已经开始了微生物在食品上的运用。中国人常说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酱、醋、茶的制作都与发酵有关。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了发酵作用可以用于提升食物的味道、延长其储存的时间,继而创造性地发明出一系列的发酵工艺与发酵食品:包子,馒头,酒,酱,醋,豆豉,臭豆腐,腐乳,酸菜,酸奶,醪糟等等等等,这些工艺与食品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并且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转移,作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代表逐渐成为人类伟大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发酵的基本原理

发酵,指人们借助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本身、或者直接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的过程,通俗点来说,就是利用微生物(现在还可利用动植物细胞和酶以及人工构建的“工程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发酵有时也写作酦酵,是人类较早接触的一种生物化学反应,如今在食品工业、生物和化学工业中均有广泛应用。

发酵之所以能够成为人类较早接触并合理利用的一种生物化学反应,得益于它反应的安全以及并不复杂的产生条件。通常在常温常压下,通过一定步骤帮助好菌生长、抑制杂菌生成即可得到良好的发酵效果。按照原材料的不同,发酵食品可分为谷物发酵制品、豆类发酵制品、乳类发酵制品等。按发酵形式来区分,则有固态发酵和液体深层发酵,普洱茶的发酵属于固态发酵,而茅台酒则属于液体深层发酵了。

发酵食品有何益处?

发酵食品一般脂肪含量较低,因为发酵过程中要消耗碳水化合物的能量,所以它是减肥人士的首选健康食品。而在发酵过程中,发酵时微生物分泌的酶能裂解细胞壁,能提高营养素的利用程度,在发酵过程中可将原有的蛋白质进行分解,易于消化吸收。微生物保留了原来食物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如多糖、膳食纤维、生物类黄酮等对机体有益的物质,还能分解某些对人体不利的因子,如豆类中的低聚糖、胀气因子等,还能合成一些动物和植物自身都无法合成的B族维生素。微生物新陈代谢时产生的不少代谢产物,多数有调节机体生物功能的作用,能抑制体内有害物的产生。

营养专家建议,现代人应该提醒自己每天摄取一种或两种发酵食品,特别是处于康复期的患者,或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妨多选择发酵食物,可以维持健康、促进长寿。

普洱茶发酵原理

凡是发酵食品,其每一个产品都有自己的一套发酵体系,普洱茶也不例外。普洱茶的发酵过程可分为三大组成部分:初级发酵、准发酵(也可称二次发酵)以及后续发酵。

初级发酵

普洱茶的初级发酵在晒青毛茶制作过程便得以实现,在具有微生物群落的特殊环境中,通过晒青和重力揉捻,完成微生物菌群与茶叶的自然接种。自然接种是在普洱茶进入准发酵前,对茶叶的预处理,由于它具有微生物菌群的“干预”,加之晒青过程对茶菁有较大改变,已具备发酵的特质,故称之谓初级发酵。

只要是生物发酵,就有“接种”的过程,某些发酵食物所具有的独特内质,与自然接种的不可复制性特点有关。如我们熟知的“贵州茅台”,人们可以复制它的厂房、设备甚至工艺,但唯独不能复制它独有的微生物菌群,茅台酒发酵池中的窖泥是这种独有的微生物菌群“寄生地”,也是茅台酒厂的“最高机密”。普洱茶也是如此,勐海茶厂的“勐海味”与其特殊的微生物菌群有关,同样具有不可复制的“特性”,在初次发酵以及准发酵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准发酵

准发酵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自然发酵(又称第一代发酵技术),按照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传统工艺,是将晒青毛茶经过蒸压成固态形状,有团、饼、沱、砖等形状,这个紧压固型的过程促成了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有氧菌与厌氧菌的转换,这是普洱茶发酵过程至关重要的环节。同时,因为微生物的发酵忌平面和直角,最适合的“工作空间”是以圆形为主,故而,在普洱茶紧压固型的多种形态中,除砖茶以外,都带有明显圆形特征。

准发酵的另一个部分是渥堆,即人工发酵,是现代发明的新工艺。将晒青毛茶堆放成一定高度(通常在70CM左右)后洒水,上覆麻布,置放于一定温度和一定湿度下进行发酵。渥堆的作用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加速陈化,至于它的化学变化实质,尚未有定论,目前茶学界有酶促作用、微生物作用和湿热作用三种学说。可以肯定的是,对渥堆技术的把握是决定熟茶品质的关键点。

之所以将以上两个工艺过程称为“准发酵”,是因为它们并没有完成所有的发酵过程,在这一点上,普洱茶与白酒、葡萄酒有极为相似的一面。这些酒类在经过了蒸馏之后,立刻进入窖藏阶段,其陈化的时间有的达到十年、二十年之久才能上市,有的则时间更长。普洱茶的陈化,其时间要求比酒类更为严格,历史上早有普洱“爷爷制茶、孙子卖茶”的说法。实现最终的产品塑造,尚需一个“后续发酵”的过程。

后续发酵

后续发酵,也是我们俗称的“后发酵”。它是普洱茶在紧压成团、饼、沱、砖等形态后,进入固态发酵最后一个过程——品质再造。通过紧压塑形使微生物得到固态发酵,在此过程中,微生物生命代谢所产生的酶的作用转化形成的新物质,以及微生物代谢的产物,成为普洱茶养生物质的

普洱茶制作工艺过程详解之紧压篇


经过拼配后的普洱茶生熟茶品,经过紧压工序,即可制成普洱紧压茶(饼、砖、沱)。现代普洱茶紧压方式有手工石模压制和机器铁模压制两种。

一般机器压制茶饼的紧压程度会高于手工石模压制,但决定茶品紧压程度的根本因素是紧压力度和压力作用时间长短,手工石模压制也好,机械铁模压制也罢,两者之间并无优劣之分,两者实质差异仅在于紧压程度,而选择哪种紧压形式只是看制茶者的取向以及对茶品仓储转化预期的设定。

一般而言,手工石模压制的茶饼紧压度较为匀称,不若机械铁模般中心与边缘会有紧压度的差异。茶饼紧压程度越高,陈化速度越慢,但茶质较易保存,茶品转化后越容易出花蜜香,而紧压程度低的茶品,陈化速度会较高紧压度茶品为快,汤质较滑,但香气偏弱。——当然,上述茶品特质除了受紧压度影响,还要考虑茶菁选取、杀青、干燥制程等的影响。在同一饼茶中也可以观察到这种不同紧压程度带来的茶质区别,茶饼饼窝处紧压程度就较其他部位为高,对冲品饮便可发现个中不同。

金石·鑫昀晟,即采用了机器压制工艺。金石·鑫昀晟紧压程度甚高,未来在良好的仓储之下会呈现出独特的花蜜香与优秀的茶品内质。

紧压茶的创制,最初只是为了满足茶品远程储运的需要。紧压茶在运输中对于空间的利用以及低损耗率都是散茶所无法比拟的。因此紧压茶在早期主要供应远离产茶区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当近代发现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质之后,普洱茶的紧压也被发现对于茶品的后期陈化有着重要影响。

在过往生产力不发达时期,手工石模压制几乎是当时唯一的选择。而后的机器压饼大大提高了压制加工的效率。但是石模压饼仍然有生产灵活、适应小规模加工等特点留存至今,两者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与存在价值,并非如坊间传闻一般“机械压制损伤茶质”。而所谓制茶“古法”,也不代表着真理的唯一性。对于茶友而言,根据自己的口味取向和对于茶品陈化的预期选择即可。

普洱茶的茶气原理


普洱茶是否有茶气?普洱茶的茶气是什么?普洱茶的茶气从何而来?怎样体验普洱茶的茶气?诸如此类的问题,困惑了很多普洱茶人,也成为普洱茶颇具争议的一个话题。

普洱茶的茶气从体验上似有似无,从理论上传统的茶叶理论无法给出解释,于是只能从气功原理,甚至从玄学角度试图加以说明,由于体验的不突显性和理论的不明确性,导致很多人反对茶气说,认为茶气只是人们凭空想出来的,是不存在的。

其实茶气真的存在。所谓茶气就是茶叶内分解过程中能量的释放。茶叶的香气是茶叶内分解时茶叶所积累的物质能量释放的一种方式,茶气是茶叶能量释放的更广义的范畴,香气是茶气的一个最容易感受到的部分。

众所周知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由于生长的需要,从土壤中吸收了大量的各种成份组成的养料,又通过空气、阳光作用在植物体内生成了很多物质,就茶叶而言,粗分就有茶多酚、儿茶素、纤维素、果胶、淀粉、氨基酸、咖啡碱、蛋白质、内脂类、维生素、醇类、醛类、酮类、酸类、酚类等,而细分就更多,据实验分析,仅与茶香有关物质就达数百种,元素周期表中与生命物质相关的元素在茶叶中多数都已测出,茶叶中众多物质成分的结构及功能作用现在也没有完全搞清楚。

当植物死亡后,植物不断进化形成的分解功能必须将植物分解,植物中的不少物质成份会以热量、气味、光等能量释放的方式释放,有的物质分解进入土壤。茶气是茶叶内分解过程中物质能量释放的总称。

由于茶树的生长环境,包括海拔、纬度、土壤、生态的不同与及茶树品种、树龄等不同,茶树内积累的物质成分的类别、含量比例等也有差异,因而在能量释放时也就存在差异,那些能量积累多的必然就成为茶气强的。

我们之所以在实践中发现茶气强弱与树龄、茶区有明显关系,正是居于这样的原理,为什么同一茶区内树龄长的茶气更强、香气更强、更耐泡,因为树龄越长物质积累越多,能量释放越多。为什么越往南的茶茶气越强,因为光照的时间、强度更强、光合作用更强则能量积累和释放也更多。树龄、茶区纬度是最容易直观说明的,另外土壤成分尤其是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组成也会影响茶叶物质能量积累,因此,同一纬度、海拔的茶也会有茶气强弱之分。

由于茶气是茶叶内分解时能量释放的表现,因而任何一种茶类都有茶气。普洱茶由于树种、生态环境比较优异,老树茶有树龄的优势,制作工艺又适合茶叶的后期变化,这些都会导致普洱茶的茶气明显优于其它茶类,因而也更容易被感受到。这应该就是其它茶类少有茶气之说而普洱茶有茶气说的原因。

茶气是茶叶内分解时的能量释放。这也就解释了以外分解为主完成能量释放的渥堆熟茶和湿仓老茶为什么茶气弱或没有茶气。而自然通风方式保存的茶,能量释放加快,茶气也就会更快减弱。

普洱茶:普洱紧压茶鉴赏


1、看包装

云南普洱紧压茶包装大多用传统包装材料,如内包装用棉纸,外包装用笋叶、竹篮,捆扎用麻绳。蔑丝,而且也为广大普洱茶爱好者们所接受、认同。

2、看外观

主要看匀整度、松紧度、色泽,嫩度、匀净度等,看形态是否端正,棱角是否整齐,条索是否清晰,有无起层落面。云南七子饼茶(7572、7542、7262等),要求直径19.5cm,中间厚2.5cm,边级薄(1.0cm),而且“臼”处于饼中心,不偏歪,茶条索清晰,无起层落面、掉边,松紧适度,具”泥鳅”边。

3、看汤色

主要看汤色的深浅、明亮,优质的云南普洱紧压茶,泡出的茶汤汤色明亮。质次的,茶汤欠明亮,往往还会有尘埃状或絮状完整悬浮其中,有的色泽颜色乌黑。

4、闻气味

主要采取热嗅和冷嗅,其方法与普洱散茶相同。

5、品滋味

与普洱散茶基本相同,主要是从滑顺感、回甘感和润喉感来感觉,优质的滋味醇厚、滑顺、润喉、回甘,舌根生津;质次的则滋味平淡,不滑顺,不回甘,舌根两侧感觉不适,甚至产生涩麻感。

6、看叶底

主要是看叶底色泽、叶质,看泡出来的叶底完不完整,是不是还维持柔软度和光亮度。优质的色泽褐红、匀亮,花杂少,叶张完整,叶质柔软,不腐败,不硬化;质次的则色泽花杂、发乌欠亮,或叶质腐败,硬化。另外,鉴别云南洱紧压茶质量还要注意是否内外品质如一,是不是那种好茶在外,茶渣在内的盖面茶或撒面茶。

此外,在判定普洱茶的年份方面,五年以上陈茶在市面上已经不多,凭感官判断并不容易,消费者在购买时应多注意。综合以上几点,可以作为判断年份的主要依据。如一般陈期五到十年的甘醇气味较重,汤色清亮,口感好;一到三年的则气味平平,略带生味、水味或青味。

普洱茶为什么紧压?


普洱茶,为什么普洱茶要紧压而不散存?尽管现在的藏茶技术已经能很好的把散茶保存好,但普洱茶紧压的形状依然不变。

早期普洱茶的紧压,只是为了在那一段时期中,解决交通不便引起的运输损失或节省空间方便运输。

散茶占地方,普洱散茶通风透气效果较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成较为理想的效果。但同时原有香气容易散掉,影响品饮感受。紧压茶可以将香气保持的时间长一些。

普洱茶在后期的存放中,茶叶会自动氧化,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微生物作用的转化,这些转化的因素,主要有水分,温度,氧气和光线。

紧压茶的好处

普洱茶紧压,保存过程中空气中的湿度不易渗进紧压茶内部,这样茶叶中的微生物能更好的存活下来,促进转化。

普洱茶紧压,保存过程中减少光线、氧气和茶叶接触的缝隙,能有效减缓多酚类,酮类与叶绿素的氧化,茶质就能更好的保存。

普洱茶紧压,普洱茶在紧压前要高温在蒸汽下蒸青,一些低沸点青涩味物质会挥发。当然在蒸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过则不好。在长期陈化后,紧压茶的醇厚、柔顺口感更明显。这一点很多老茶友应该都有体会。

可见普洱紧压好处多多,不只是为了方便运输,当然,一款好陈年老茶的形成关键在于原料的品质。在好品质的前提下,紧压茶在合适的储存环境下比散茶更有优势。

普洱茶为何要紧压?


为什么普洱茶要紧压而不散存?如果你是老茶客,一定知道原因。很多茶友认为,把普洱茶饼做的紧压状是为了方便存储,或是就觉得紧压更好。其实一开始普洱茶的紧压,只是为了在那一段时期中,解决交通不便引起的运输损失。

历史上,普洱茶多为饼状压制的方式储藏以及运输,一饼357克,七饼为一挑,方便计算以及骡马驮运。云南的茶叶在古代大多通过茶马古道将之运送到西藏等地方,长途跋涉,为了运送方便同时能多运送茶叶,所以就有了砖、饼、沱等形状。

普通紧压茶分为饼茶、沱茶、方茶、砖茶等几种。当前很多人都感觉饼茶比较好,这也是个误区。依照以前的说法,一二级作散茶,三四级作沱茶,七八级作饼茶,九十级作砖茶,然则目前的普洱茶,其外形与其质量早就无关了,砖、饼、沱、散茶等都有原料凹凸之分。用茶饼的方式加工出来的茶在香味口感营养方面会好一些。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散茶占地方,容易使生茶的原有香气散发掉,紧压茶可以香气保持的时间长一些。就普洱茶追求“越陈越香”的特点来看,收藏普洱散茶较有利于品质的陈化,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成较为理想的效果。

普洱茶在后期的存放中,茶叶会自动氧化,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微生物作用的转化,这些转化的因素,主要有水分,温度,氧气和光线。

第一,普洱茶紧压成饼,水分的吸收与蒸发对于紧压的普洱茶影响度不大,因此,微生物跟香气都能更好的保存下来。

第二,普洱茶紧压成饼,那样空气中的温度对紧压茶的内部影响不大,茶叶中的微生物能更好的存活下来。

第三,氧气和光线与普洱紧压茶的接触面积相对缩小了很多,多酚类,酮类与叶绿素的氧化就缓慢了很多,茶质就能更好的保存。

当然,普洱茶后期的转化,基础还得靠茶叶本身的品质,在茶叶原料本身品质有保障的前提下,再辅以优良的工艺,紧压成饼,才能转化出优质的普洱陈茶。

如果考虑到喝普洱茶是“品味历史”的精神享受、考虑到普洱茶以茶品年代久远为珍贵、考虑到普洱紧压茶有别于其它茶叶形制带来的鉴赏愉悦以及收藏爱好者储藏空间的局限等。有专家认为,家庭收藏普洱藏,则应以收藏压制以后的普洱紧压茶为好。

首先,收藏普洱茶的目的在于获得良好品质、实现价值增值。同一时间生产的普洱茶,不论生茶或熟茶,经高温蒸压、烘焙过的紧压茶,除比散茶卫生外,其滋味远比散茶来得醇厚、甘爽,一些低沸点青涩味物质,也随高温蒸、烘、焙而挥发减少。奠定了紧压茶收藏时品质的初始基础优于散茶。

其次,紧压茶经蒸压以后,茶体较散茶紧实,尽管它的透气性能不如散茶好,但占据的存茶空间小、有利于较小空间的大量储藏,降低藏茶成本。而且紧压茶茶体内部的温、湿度比较稳定、陈化均匀持久、耐储藏。

再次,紧压茶因有一定的形制,具有一定的可观赏性,品饮时,比有“草茶”之称的散茶多了把玩、鉴赏的快乐。何况普洱紧压茶多为“方”、“圆”两种形制(沱茶亦圆、茶柱亦圆),它巧妙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圆”的饼茶是宇宙孕育世界的“天”的象形,“方”的砖茶是承载万物的“地”的象形。爱茶人在这“天”与“地”的交融、庇佑下,悠悠然不亦悦乎?

普洱茶为什么要紧压适度?普洱茶为什么要紧压适度?


很多茶友问过这样的问题:多紧的普洱茶饼合适?一般得到的回答都是松紧适度,那究竟什么样的茶饼松紧适度的好呢?我们从茶饼的由来说起。

茶饼也就是紧压茶,紧压茶的由来是由古人按量分散压成形,容易存放,运输,后来发现对茶的后期陈化有很好的帮助,事实证明紧压茶对陈化和保留香气能达到一个比较实当的临界点。普洱茶的制作工艺本身就保留了茶内的活性适合长存,所以普洱茶紧压茶的好处被古人了解之后慢慢成了普洱茶的成了特点,一直保留至今,茶饼,砖以及坨茶也就相继而生。

茶饼的形成工艺主要有两种,传统手工石磨压饼和工厂机压茶,大体工序是称茶,蒸茶,石墨压制(机器定型)干燥等程序,细节不多讲。传统手工石磨压饼,饼面都比较松,容易撬,且撬后能保证条索整齐少断枝。高档茶手工制的比较多。代表为老的易武系,以及现在大最的精制布朗系。工厂机压茶较为紧实,大多在压茶前会把毛茶原料切断,代表为大益。早期机器设备制造原因,饼较紧实统属无法精确制造模具,代表为下关铁饼,从前苏联引进模具,压出的茶饼是目前已知最紧实的饼。

饼面过于紧实,不利于茶叶的快速陈化,陈化的较慢,内部空气流动性差。同时水份不容易进与出,如果刚压好的茶干燥度不够,很容易内部发霉而外部不觉,这种现象在一些工艺茶饼中最是常见。

如果饼面过松空气流通性好,容易产生抖边现象,条索过于松散容易损坏,在存放过程中还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湿仓环境水份容易轻松透进茶饼中间导至霉变形成;一是仓储太干,茶饼水分流失过快,反而不利于后发酵。

因此,压制茶饼不能一昧地强调机器或手工的优越性,过松过紧都不好。

传统手工石磨压饼,干饼茶对饼面用力按压时,不会感觉内有间隙感,不会有茶响声,是最佳的饼形!

茶疗减肥:普洱茶的减肥原理


普洱茶的减肥,降脂功效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由茶多酚、叶绿素、维生素C等多种有效成分综合作用形成的。二是发酵过程形成的多种有益菌群综合作用。

普洱生茶的定义:大家一般称呼为生茶的,应该都是指没有通过人工发酵的普洱青茶。生茶初期(生厂1-2年内没有明显发酵转化的)减肥功效来自于因素一,随着存放过程中的自然发酵转化(这一转化过程在南方高湿环境中来得很快,自然存放一年的饼就会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其减肥作用逐步开始由两个因素共同形成。人工发酵的普洱熟茶则是由以上两个因素共同起到减肥降脂的。

总体上看。经过发酵后的普洱茶(无论是人工发酵熟茶还是自然发酵后的生茶)减肥降脂作用要好于新生厂出还没有开始转化的生茶。普洱茶在发酵过程中,多酚类物质会发生氧化、降解和聚合。存放20左右的散普洱茶茶多酚含量可减至9%左右。而在氧化、降解和聚合过程中,所产生的络和产物是抗癌和防癌的主要成分,如“B组化学成分”。

熟普洱茶(生茶自然发酵也同)主要的活性作用成分是红茶素(TR)、黄茶素(TF)、茶褐素(TB)、没食子酸和维生素C等。发酵熟制的普洱茶由于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大分子多糖类物质的转化形成了大量新的可溶性单糖和寡糖,发酵中,维生素C也成倍增加,这些物质对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发酵过程使普洱茶中所含的黄酮类物质以黄酮苷形式存在,黄酮苷具有维生素P的作用,是防止人体血管硬化的重要物质。

含有丰富有益菌群的发酵熟普洱茶,在进入人体后不会对胃产生刺激作为,而且能够在胃的表层形成附着膜,对胃产生有益的保护,经常饮用可以起到养胃和护胃的功效。未转化的生茶则和绿茶一样,对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生茶经过长时间的存放自然发酵,其功效也就变成和人工发酵的熟茶一样。

普洱茶:云南普洱紧压茶鉴赏


云南普洱紧压茶鉴赏

1、看包装

云南普洱紧压茶包装大多用传统包装材料,如内包装用棉纸,外包装用笋叶、竹篮,捆扎用麻绳、篾丝,而且也为广大普洱茶嗜好者们所接受、认同。查验包装材料是否清洁无异味,包装是否紧实、端正、牢固,外形包装的大小是否与茶身密切贴合,是否松动;棉纸是否为纯棉质,字迹是否清晰等。另外,其它创新包装形式、精美小包装等也要细致查验。

2、外观

主要看匀整度、松紧度、色泽、嫩度、匀净度等,看形态是否端正,棱角是否整齐,条索是否清晰,有无起层落面。如云南七子饼茶(7572、7542、7262等),要求直径20cm,中间厚(2.5cm),边缘薄(1.0cm),而且“臼”处于饼中心,不偏歪,茶条索清晰,无起层落面、掉边,松紧适度,具”泥鳅”边。

3、看汤色

主要看汤色的深浅、明亮,优质的云南普洱紧压茶,泡出的茶汤汤色明亮。质次的,茶汤欠明亮,往往还会有尘埃状或絮状物质悬浮其中,有的甚至有“酱油”色。

4、闻气味

主要采取热嗅和冷嗅,其方法与普洱散茶相同,优质的热嗅香气显着浓郁,且纯正,冷嗅香气悠长,有一种很甜爽的味道。质次的则香气低,有的夹杂酸、馊味、铁锈水味或其它杂味,也有的是”臭霉味”、“腐败味”。

5、品滋味

与普洱散茶基本相同,主要是从滑口感、回甘感和润喉感来感觉,优质的滋味浓醇、滑口、润喉、回甘,舌根生津;质次的则滋味平淡,不滑口,不回甘,舌根两侧感觉不适,甚至产生”涩麻”感。

6、看叶底

主要是看叶底色泽、叶质,看泡出来的叶底完不完整,是不是还维持柔软度和光亮度。优质的色泽褐红、匀亮,花杂少,叶张完整,叶质柔软,不腐败,不硬化;质次的则色泽花杂、发乌欠亮,或叶质腐败,硬化。另外,鉴别云南普洱紧压茶质量还要注意是否内外品质如一,是不是那种好茶在外,茶渣在内的“盖面茶”或”撒面茶”。

此外,在判定普洱茶的年份方面,五年以上陈茶在市面上已经不多,凭感官判断并不容易,消费者在购买时应多注意。综合以上几点,可以作为判断年份的主要依据。如一般陈期五到十年的甘醇气味较重,汤色清亮,口感好;一到三年的则气味平平,略带有生味、水味或青味。

普洱茶的氧化原理:酯化后熟


酯化后熟是茶体酶发挥主导作用的自身缓慢氧化的过程,影响这个过程的因子主要有:茶体的含水量、光氧化、空气质量、温湿度等。

①茶体含水量在8~13%之间,含水量过低,氧化减缓,含水量过高,普洱茶容易霉变。在现行普洱茶理化指标中≤13%的提法不完整,应改为≥6%≤13%。

②光是一种能量,尤其是紫外线,穿透和氧化能力极强,如不注意避光,过氧化物随即产生,暴露在光线下的普洱茶表面会随光氧化呈灰黄-灰红-灰白而最终碳化。

③氧气是酯化后熟必不可少的条件,没有氧,氧化不能进行,内含物质不会发生变化。如果空气中含有大量异物,产生异味,普洱茶在呼吸中就会连同水分一并进入茶体,改变原有的氧化性质,造成“怪味”,而最终影响普洱茶的品质,导致口感异化。

④温度高低影响酯化后熟的进程和质量。温度高,酯类化合物的形成以踊跃方式进行;温度低,一方面不利于微生物的繁殖与代谢。另一方面,茶体自身的酶促氧化,也会变得十分缓慢。此外,温度的高低也是酯化后熟的要件,结构水的移动深受它的影响。

酯化后熟是茶体酶和外在生物酶共同参与、发挥作用的结果。这些酶借助水分、氧气、温度一起作用于茶体,使内含物质发生变化,即醛类——烃类——苯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形成最后的熟香。

酯化后熟是普洱茶氧化原理应用在加工生产过程中的最后阶段。

酯化后熟从本质上讲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其基本的原理是:茶体中未能完全钝化的酶和外部环境微生物酶共同参与并帮助茶叶中各种化合物的分解与转换的过程,正是由于这些酶的参与才造成了普洱茶在后期发酵中随时间、温度、湿度的不同而产生较大的差异性。

在普洱茶的内含物质中,各种各样的酶具有不同的热稳定性,过氧化酶在温度30~35℃时活性最强,如不通过降温抑制,这些过氧化酶就会抢先于儿茶素与咖啡碱结合而最终导致普洱茶“浓、强、鲜”的减弱及刺激度的下降,实践证明,存放温度在20℃左右更有利于单宁酶与其他过氧化酶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咖啡碱。

普洱茶醒茶原理及其技巧


普洱茶犹如沉睡的美人,虽美却没有生气,只有通过醒茶让其焕发生机,重新获得生命,才能充满韵味,滋味毕现。

醒茶,重新唤醒普洱茶中的活性物质。一般来说,普洱茶多会存放多年,长年的仓储陈化令内含物质变得收敛,冲泡时不容易出味。醒茶即通过改变茶的存储方式,打破茶叶内部平衡,唤发活力,迅速提升茶叶品质。

醒茶,使茶叶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接触,使茶固有的花香、陈香逐渐散发出来,还能发展出一些更加微妙的风味,并柔顺普洱茶中的茶单宁,使普洱茶变得更香更好喝,口感顺滑爽口。

一、干醒,是指通过改变普洱茶的存储方式,达到唤醒茶质、凝聚茶香的目的。

日常干醒茶步骤如下:

1、拆分紧压茶

去掉包装,解散紧压的普洱茶,多会使用到茶针或茶刀。如果是茶饼,可以从侧面沿边缘水平入刀;若是茶砖可从侧面入刀,比较容易将茶剖成两片,然后再分成小块。解茶时应尽量保持叶片的完整,顺着茶叶的规律去开解。

2、自然摊置除杂味

将解散的茶叶置于清洁、无异味的阴凉处,使之与空气充分接触,使叶片自然呼吸,散去茶叶中的杂味。摊放时需在茶叶上覆盖一层棉纸,避免落上尘土,同时还需注意空间的湿度不能太大,以免茶叶受潮变质。

3、放入醒茶罐存储

经过通风透气后,将普洱茶收纳于具有通风性能、无杂味且干燥的紫砂罐中,让茶叶自然苏醒回气,令茶质和香气快速凝聚。收入紫砂罐后醒茶时间大致为1-3个月。

二、湿醒,通常被称为“润茶”或“温润泡”

在干醒的基础上,用水及温度帮助叶片舒展,使茶叶充分地苏醒过来,利于在正式冲泡时释放出茶叶的最佳品质,并洗去茶叶在各个环节中附着的浮尘。

湿醒的具体方式是,先用沸水充分温热茶具,之后投入适量茶叶,注水热水,数秒之后立即倒出茶水,反复1-2次,观察茶汤颜色,以判断正式泡茶开始时间。

湿醒茶,需注意不同类茶的水温和浸泡时间。

新茶与嫩茶需降低水温,熟茶与老茶则需要提高水温;浸泡的时间不能过长,否则茶叶浸出物释放过多,将会影响正式品饮时茶汤口感。

总而言之,醒茶通过茶叶与空气、水份的接触,使普洱茶苏醒过来,吸收天地人气,重新焕发出茶叶的本质,陈年风味也逐渐散发出来,口感会变得更加醇厚和柔和,香气沉稳。

普洱茶的收藏价值和紧压有关?


普洱茶因为越陈越浓越香的核心价值,受到了很多茶友的追捧。

正因如此市面上有各式各样的普洱茶,有紧压状的饼茶、沱茶、砖茶,也有散茶。

那么普洱茶的收藏价值是否和紧压有关么?这应该是新手入门的茶友都会遇到的疑惑

首先,普洱茶紧压并不仅仅是为了运输,而是可以减少普洱茶内含物质的散逸,保证在后期漫长的存储时间内,微生物能充分作用,使普洱茶内含物质充分释放。

其次,参考普洱茶国家标准GB/T22111-2008,对于普洱茶的形态有明确定义:“普洱茶按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分为,普洱茶(生茶)、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按外观形态分普洱茶(熟茶)散茶,普洱茶(生茶、熟茶)紧压茶”。

可以说,晒青毛茶未经渥堆发酵成熟茶前,只能称为“毛料”,对于生茶来说,只有经过紧压成型后才可称为“普洱茶”。

最后,普洱茶是否具有收藏价值,和三个条件有关:优质原料、正确工艺、科学存储。

具体是否紧压茶就比散茶好,从科学角度来说,两者在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制作的普洱茶熟茶,紧压之后的普洱茶逸散损失小于散茶,更有利于保存和陈化。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普洱茶紧压的工艺原理》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普洱茶紧压茶”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