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有用的筛子

发布时间 : 2019-12-13
花茶有用吗 花茶大尖的 菊花茶有用吗

花茶有用吗。

大班科学:有用的筛子

一、活动背景:

我班幼儿爱提问,可发现问题后又缺乏探索精神,遇到问题不肯深究,常常这个来问:“为什么”,那个来问“为什么”。我觉得:大班幼儿不但应该发现问题,更应该掌握解决问题的本领——探索。因此,我设计了此活动,以激发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1、自己动手尝试了解筛子的作用,发现筛孔的大小与被分离物的关系。2、对探索活动产生兴趣。(二)活动准备:1、 操作台上准备:(1)黄豆与芝麻混和物1份,小勺、镊子、筷子、中孔筛子各1(2)米和面粉、绿豆和玉米、蚕豆和赤豆混合物各1盆,空盆2个,筛孔不一的筛子3个2、为幼儿准备:(1)各种工具2人1份,芝麻和黄豆混合物及空碗每人1个(2)中孔筛子10个 (3)每2人1个托盆,内装:米和面粉、绿豆和玉米、蚕豆和赤豆混合物各1盆,空盆3个,筛孔大小不一的筛子3个3、录像2段,内容为:(1)建筑工地上,工人们用筛子挑选细沙(2)农村里,农民用筛子筛出干净的稻谷(三)活动过程1、谈话,引出课题(1)师:今天,老师不小心把一盆芝麻大翻在黄豆里了。(出示混合物)现在,我想请小朋友帮我一个忙:把芝麻和黄豆分开。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工具,(一一出示工具)有勺子、镊子、筷子、筛子。随便你用哪一种方把它们分开,分别放在两个碗里,看谁分得又快又好。评析:设置问题请幼儿回答,有效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2、初次尝试:发现筛子的作用(1)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分的?分完了吗?幼A:我用勺子把黄豆舀出来,还没分完。 幼B:我是用筷子把黄豆夹出来的,还没分完呢。(2)师:谁已经分完了?你是用什么方法分的?(巩固词:筛子)请用筛子的幼儿进行示范,然后大家都来尝试。评析:此环节通过幼儿自己的尝试、比较,发现了筛子能分离混合物而且速度很快。3、二次尝试:发现筛子为什么能把东西分开(1)师:你知道筛子为什么能把东西分开吗?(幼儿边操作边讨论)(2)师:你觉得用筛子分东西有什么好处?幼A:很快。 幼B:很方便。评析:此环节幼儿在操作、讨论中得出筛子能分开东西的原因:筛子上有许多筛孔,它能把比孔小的东西漏下去,比孔大的东西留在上面,这样就把两样东西分开了。4、三次尝试:发现筛孔与被分离物大小的关系(增置物品操作:每2人米和面粉、绿豆和玉米、蚕豆和赤豆混合物各1盆,筛孔大小不一的筛子3个) (1)师:这些东西你们是不是用一种筛子来分的? (2)师:米和面粉你是用哪种筛子分的?用其他的行吗?我们来试试。教师演示用大孔的筛子分,结果两样东西都漏了下去。(3)师:为什么会这样?幼:米和面粉都比筛孔小,所以都漏下去了。(4)师:蚕豆和面粉你是用哪种筛子分的?用别的行吗?教师演示用小孔筛子分,结果两样东西都留在上面。(5)师:为什么会这样?幼:蚕豆和赤豆都比筛孔大,所以都漏不下去。评析:此环节通过教师的演示,使幼儿明白了分东西时要选择合适的筛5、四次尝试:选择合适的筛子来分师:再请小朋友把这些东西用合适的筛子来分一遍,看谁分得又快又准确。评析:幼儿通过选择合适的筛子来分离混合物,从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6、观看录像,了解筛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师:在日常生活中,筛子还有很多用处呢,你们有没有看到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录像)(四)活动延伸:把三样、四样东西混在一起,请幼儿想办法分开。三、活动评析:科学活动《有用的筛子》改变了以往单纯教与学的形式,将知识传授与探索活动相结合,淡化了教与学的界限,使幼儿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人。递进式的活动环节使幼儿“跳一下,够得到”,从而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花茶编辑推荐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筛子》


一、设计思路生活中常有小颗粒状物体混在一起,究竟怎么分离?办法有很多,但在尝试使用各种工具后,幼儿发现使用筛子能很快将两种混在一起的小颗粒状物体分开,而且一直对筛子充满着浓厚的探究兴趣。因此,我决定进一步让幼儿来探究筛孔大小与被分离小颗粒状物体大小之间的关系,运用所积累的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二、活动目标1.感知筛孔的大小与被分离的小颗粒状物体大小的关系;2.会合作设计实验操作程序;3.发展观察记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活动准备经验准备:了解筛子的作用,知道用筛子分离小颗粒状混合物的速度比较快。材料准备:三种不同大小镂空并标上相应号数的筛子若干;每组一碗黄豆、绿豆、芝麻、花生的混合物;每组标上号数的托盘各一份,四种不同颜色的记录笔;集体记录表(表1)、幼儿记录表(表2)。表1 我们的发现123 表2 次数我们的设计我们的实验实验结果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四、活动过程1.感知筛孔与被分离的小颗粒状物体大小的关系。(1)出示上次操作的记录情况,引入活动。师:上次厨房里的阿姨不小心把米和绿豆混在一起,小朋友可真棒,想出了用手、勺子、筷子、筛子等来帮忙,最后发现是什么能很快把米和绿豆分开?幼:筛子。(2)出示花生、绿豆、黄豆、芝麻混在一起的混合物,观察、比较各种物质的大小。师:厨房里还有一些东西是混在一起的,你们看是什么?它们一样大吗?幼儿观察盘子里的混合物。幼:花生比芝麻大,黄豆是中的,绿豆比黄豆小。幼:花生最大,黄豆第二大,绿豆第三大,芝麻最小。师(小结):芝麻最小,绿豆大一点,黄豆更大一点,花生最大。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幼儿借助感官感知混合物中不同物质之间的大小关系。(3)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教师提操作要求并引导幼儿观察。师:想很快地把这四种东西一样一样分开,可以请谁来帮忙?幼:筛子。幼儿自由选择筛子进行第一次操作。师:看看别人漏下来的东西,或者留在筛子上的东西和自己的一样吗?为什么?幼:掉下来的都是芝麻。幼:我的绿豆也掉了。幼:我掉了芝麻、绿豆。(4)集中交流,教师记录集体操作情况,梳理幼儿的探究发现。师:谁使用1号筛子?使用l号筛子时发现什么了?幼:都是芝麻漏下来。教师同时用黑色的笔记录芝麻漏下来的情况。师:什么留在筛子上呢?幼:绿豆、黄豆、花生留在筛子上。教师用绿色、黄色、红色的笔做记录。师:使用1号筛子,为什么只有芝麻漏下来?幼:因为1号筛子的孔很小。幼:如果用2号筛子和3号筛子,它们的孔都很大,绿豆和黄豆也会掉下来。师:只有芝麻比1号筛子孔小,所以芝麻漏下来,绿豆、黄豆、花生都比筛子孔大,所以留在上面。师:2号筛子呢?3号筛子呢?教师用不同颜色的记录笔记录表示被分离的物体,直观形象,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为后面环节的幼儿记录做铺垫。师:为什么只有花生留在3号筛子上呢?幼:花生比这个筛孔大。幼:黄豆、绿豆、芝麻它们都比筛孔小,所以它们掉下来了。师:原来比筛孔小的东西会从筛子上漏下去,比筛孔大的东西留在了筛子上。师:这三个筛子筛出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幼:因为l号筛子的筛孔小,只能漏下芝麻,而2号筛子的孔比1号筛子大,所以他能漏下芝麻和绿豆,3号筛子比1号、2号筛子的孔大,所以它能漏下芝麻、绿豆和黄豆。师(小结):这个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说得很棒!原来筛孔大小不一样筛出来的东西大小也不一样。通过有效追问,帮助幼儿总结提升生活经验:原来比筛孔小的东西会从筛子上漏下来,比筛孔大的东西会留在筛子上。2.利用筛孔与被分离物质大小的关系有意识地分离混合物。(1)提出新问题,引出第二次操作。师:只有一个筛子能不能把花生、黄豆、绿豆、芝麻,一样一样地分出来?幼:不能。师:应该怎么办呢?幼:先用1号筛子,再用2号筛子。师:为什么?幼:因为1号筛子的孔小,而2号筛子的孔大。幼:我觉得可以先用1号筛子,芝麻漏下来,再用2号筛子,绿豆也漏下来,再用3号筛子,黄豆漏下来,最后只剩花生。幼:我觉得用3个筛子,1号筛子放在上面,漏下芝麻,漏到2号筛子再漏到3号筛子,它们就会一个个地漏下来。(2)引导幼儿小组合作,设计使用筛子的方法与顺序。师:请每组小朋友一起商量和设计使用筛子的顺序,并告诉大家你们商量出的办法。第一组,先用1号筛子漏下芝麻,然后把黄豆、绿豆和花生倒到2号筛子,漏下绿豆,再把黄豆和花生倒到3筛子漏下黄豆,只剩下花生。第二组:和第一组一样。第三组:把1、2、3号筛子叠在一起用,1号筛子漏下芝麻,剩三种在上面,2号筛子漏下绿豆和芝麻,剩两种在上面,3号筛子就只剩花生在上面。在小组合作设计分离混合物的过程中,幼儿的思维很活跃,这样的猜想是非常有意义的。(3)各组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第二次操作。师:究竟哪一组设计的方法能把这四样东西分开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第一、二组的幼儿实验进展非常顺利,和他们预想的一样,他们非常高兴。第三组幼儿把1、2、3号筛子叠在一起,底部放一个托盘,接着把四种混合物全部倒进最上面的1号筛子上,芝麻漏在了托盘上,而后把1号筛子上的花生、绿豆、黄豆倒进2号筛子,托盘上出现了绿豆和芝麻,最好把黄豆和花生倒进3号筛子,托盘上出现了黄豆、绿豆和芝麻,实验失败。第三组幼儿再次尝试,再次失败。3.拓展幼儿思维,保持探究兴趣,自然结束活动。师:大家一起讨论一下第三组的方法,他们的方法好吗?如果把这三个筛子重叠起来使用,要怎么重叠才能一次性得把四种混合物一样一样分开呢?下次我们一起来尝试。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兴趣,使活动有延续性,幼儿有再次探索的欲望,继续探究三个筛子重叠在一起使用的便捷方法。自然结束活动。摘自《福建教育》(C版)2011.7/8.87~89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用的网


活动目标1、发现网状物品与蜘蛛结网这一自然现象的关系,感知仿生学的奇妙。

2、了解生活中网状物品的作用及其广泛应用,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

3、知道网眼的大小不同,用途也不同,会根据物品选择网眼大小的合适的网。

【活动准备】

1、让幼儿在生活中观察蜘蛛网的过程,收集各种网状物品并了解其用途。

2、绳织蛛网一张,布制蜘蛛若干。

3、收集的各种网状物品若干(如窗纱、菜罩、蝇拍、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网兜、捕虫网、发网等)。

4、录象机及有关网的录象带。

5、网眼大小不同的网若干,花生、黄豆、小米、盆等。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自制的"蜘蛛网"和"蜘蛛",请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讲一讲蜘蛛用网能干什么.

2、组织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网,了解网状物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请幼儿介绍一下自己搜集的网,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网或网状的东西,在哪里见到的。如:"我发现妈妈的衣服像网""我发现装西瓜的袋子是网状的""我看到足球门像网、乒乓球桌的中间有有网"等等。

(2)组织幼儿一起讨论:网的作用。(有的是为了美观,有的是为了透气,有的是为了让人们看的更清楚。)(3)组织幼儿观看录像,了解网的广泛应用。录象内容有:儿童公园的网状跳跳床、电扇上的安全网、空调上的防尘网、洗衣机里的滤网、围墙上的铁丝网以及网状保安窗、纱门、纱窗、各种球网等。

(4)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平时看到的网状物品,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3、通过游戏"用网运物",引导幼儿了解网眼的大小不同,用途也不一样。

(1)请幼儿观察网,它们的网眼有什么不同。再观察花生、黄豆、小米,请幼儿想一想用哪种网捞它们比较合适。

(2)自由实验,探索出用那种网去捞花生、黄豆、小米比较合适。

(3)组织幼儿进行"用网运粮"比赛,看哪组运的粮食最多,并且路上不掉粮食。

【活动延伸】

教幼儿学习用绳子织网。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轮子真有用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探索轮子的作用。

2、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培养探索精神。

3、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汽车玩具、三角形、正方形积木玩具、有轮子的盒子和没轮子的盒子。

购物车运沙袋和两人抬沙袋;②可拉动的行李箱和背着旅行袋;3、场地布置:运物路线(圆形、双圆)可接力的站点(两种颜色的点)。

4、区角操作材料:①图画纸、彩笔;②纸盒、轮子、双面胶、绳子等;③展板(展出幼儿作品)活动过程:

一、玩中生趣,直接导入(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东西,可以在桌子上玩,也可以在地上玩,请小朋友试着玩一玩你面前的东西,看看谁玩的方法多、最有趣。)二、分类游戏,讨论探知:

快速把它们放进这个篮子里。好,小朋友们真能干,现在到我这里来。《伸手招呼幼儿过来,幼儿围坐在老师身边》

2、小朋友来看,你能告诉我这些玩具为什么能滚动吗?幼:他们有轮子。

3、师:哦!因为它们有轮子,所以才会滚动。那如果我们用长方形和三角形做轮子会怎么样呢?可以让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

4、师:那有了圆形的轮子有什么好处呢?师:还有吗?

三、实验感知:

教师请幼儿分组推动有轮子和没轮子的盒子,然后报告试验结果,哪一个盒子更容易推动。

1、师:现在我请小朋友自己来试一试,想一想,轮子还有什么作用呢?看这里老师准备了两个不同的盒子,一个是有轮子的,一个是没轮子的。现在我们分成四组,去试一试哪一个盒子更容易推动。(幼儿分组进行实验)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个盒子更容易推动了吗?举起来让我看一看。

2、师:小朋友刚才都试过了,有轮子的盒子轻轻用力就能走很远,而没有轮子的盒子,要用很大劲才能往前走一段路。(教师边说边示范)这样看来有轮子的盒子要比没有轮子的盒子更省力一些。

四、操作对比(轮子的省时省力的功能)师: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几件有意思的东西,现在请小朋友一起来看一看都有些什么?教师出示物品(儿童购物车和米袋)。现在我们来像运动员一样玩个接力赛,这里有两个跑道,一个跑道一组小朋友,现在老师把你们分成四组,我们按箭头的方向进行运物比赛,看看那个组能轻松获得胜利。①用购物车运沙袋和两人抬沙袋;②可拉动的行李箱和背着旅行袋;师:小朋友都参加比赛了,比赛结束了,你们有什么想法?你运物的时候怎么样做会既节约时间又力气呢?

五:拓展思维

大班科学:溶解


大班科学:溶解

目标:

1、通过幼儿实验操作,使之了儿解有的物体有被水溶解的特性,溶解了的物体虽改变了原有模样,但性质不变。

2、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幼儿观察事物变化的兴趣,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

3、丰富词汇:溶解、结晶体、固体、粉末状、盐、味精、调味品等,促进幼儿逻辑思维与连贯讲述能力的发展。

准备:

1、实验用具、用品。每个幼儿一只小碗、一只食用匙;每组三只小碗,分别装有结晶体的果珍饮料、方糖、红糖;一盆热开水。

2、 教师准备一只玻璃杯、一段蜡烛头、六支长蜡烛、一盒火柴、一只塑料桶、几只热水瓶。

3、 将雨花石、鹅卵石等物浸泡在水中放在自然角。

过程:

1.观察引导,激发兴趣。

(1) 教师出示一小段蜡烛,再将其放入装水的玻璃杯中,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2)请幼儿思考:蜡烛在水是没发生什么变化,那么其他东西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观察了解实验用品。

(1) 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桌上放着什么实验用具和用品?

(2) 请幼儿观察:碗内的果珍、方糖、红糖各是什么样子(形状),什么颜色,什么滋味?(丰富词汇:结晶体、固体、粉末状)

3.开始做实验。

(1)让幼儿从上述三种食品中各取少许放在自己的小碗中,再加些热水。

(2)引导幼儿观察:不搅拌饮料,看看有什么变化?(

(3)请每组幼儿就以上问题展开议论,请几个幼儿小结,教师补充,同时学习“溶解”一词。

4.举一反三。

(1)教师提问:还有什么食品也是用开水冲泡解后饮用的?

(2)教师提问:妈妈烧菜时用哪些东西使菜更有滋味?(丰富词汇:盐、味精、调味品)

(3)教师提问:妈妈平时做家务时还使用哪些会溶解的东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5.教师小结: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有的原来是固体状或粉末状的东西,遇到水就会改变它原来的样子。人们可以利用这些东西的特点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6.观察熔化实验,激发探索科学奥秘、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1) 请幼儿思考:是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在水里都会溶解?(提示浸在水中的蜡烛)

(2)请幼儿讨论:蜡烛在水是不会变化,那么用什么办法可以使它发生变化呢?

(3)教师点燃六支蜡烛,分给每组一支,供幼儿观察:蜡烛在点燃后发生什么变化?(启发幼儿观察火焰下熔化了的烛油)

(4)教师:小朋友做的实验和老师做的实验有什么不同?糖的溶解和蜡烛的熔化需要什么不同的条件?请小朋友活动后自由讨论,老师下次再告诉大家。

大班科学拓印


美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处处弥漫着美的气息,如美丽的风景、图画、音乐等。本次活动选用的材料都来来源于如钱币,有凹凸面的字、画、树叶等物品,对幼儿来说并不陌生,幼儿在园里经常做些美工活动,但利用这些物品来进行美工活动,对幼儿来说却充满了新奇,因为兴趣是幼儿探索问题的根源,我利用幼儿熟知的事物,在探索操作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节中班科学课《拓印》,我将本次活动目标定位于:

1、知识目标:了解拓印的基本方法,探索拓印的奥秘。

2、技能目标:让幼儿运用多种材料进行拓印。

3、情感目标:让幼儿对拓印产生兴趣。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了解拓印的基本方法,通过幼儿自己操作、尝试、再操作,加上教师的指导,对拓印的方法有所了解。

难点是:引导幼儿探索拓印的奥秘,让幼儿观察,发现,引起兴趣。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进行操作,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发现问题,为什么会印在纸上画,想办法知道。教师作为引导者及支持者,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幼儿探索拓印的奥秘。因此我为本次活动准备了:1、各种各样的树叶,硬币,有凹凸面的字画若干。2、教师范例画一幅。

3、胶棒、纸、铅笔人手一份。

根据《纲要》中对科学所定的目标、内容等要求,结合本次活动的重点及难点,我为本次教学活动设计的流程是:

激发兴趣——探索讨论——动手操作——互相交流——继续操作——展示作品

一、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范画,让幼儿欣赏,发现其中的秘密,引出兴趣。“小朋友看看这幅画和你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一样吗?”教师引导幼儿观察。

二、探索讨论

幼儿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并探索其中的秘密。“小朋友想想这是怎么画上去的,你们可以和小伙伴一起讨论一下再告诉老师”。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发言。

三、动手操作

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讨论结果来进行拓印示范,然后请幼儿自己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每个盘里都有许多材料,你喜欢什么,就拿什么来进行拓印,看看你们选择的材料拓印出来的是什么样子的。”在操作的过程,教师要注意幼儿发展水平、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可进行个别指导,为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的体验,多注意幼儿操作过程。

四、互相交流

幼儿自选材料后,与其他幼儿交流自己选的材料是否能拓印,拓印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你的画拓印好了吗?如果印不出来,为什么呢?看看你旁边的小朋友有没有印出来?为什么?”

五、继续操作幼儿失败后,发现问题,引导幼儿不断尝试、探索来解决问题。只有在失败中吸取经验,才能再创新。掌握了拓印的方法及什么样的物品才能进行拓印。小朋友发现有的物品可以拓印而有的物品没法拓印,为什么呢?原来只有表面产生凹凸不平的才能拓印,较薄的可以拓印,过厚的物品不易拓印,在拓印时还要把上下两张纸固定好。

六、展示作品

幼儿拓印完,请每位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区,进行展示。一起分享探索拓印画带来的快乐。

本次教学活动按照新《纲要》的要求,以幼儿为主,创造轻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主动参与探索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也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我运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1.观察法:教师出示范例画,引导幼儿欣赏,观察。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了解事物的特点及获取一些感性经验。教师要引导幼儿全面、系统、有序的观察,即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事物的整体,又要引导观察其细节。以保证幼儿观察的全面性,同时要为幼儿创设自由的观察空间,以免造成幼儿被动学习。

2、讨论法:教师通过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学习在“碰撞”中对不同观点进行相互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培养幼儿乐于探究和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态度和品质,接纳、尊重同伴的观点和经验。这种方法能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并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思维社会化。

3、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带幼儿选择材料进行拓印时,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不怕失败,在失败中吸取经验,享受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其探索的兴趣,鼓励幼儿进行猜想并对其验证,让幼儿亲历科学知识的获取过程及成功的体验。此法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发展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形式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此外我还运用加入了操作法、审美熏陶法、激励法,使整节课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愉悦性和谐统一。同时促进了幼儿身体的、认知的、社会性的发展。

效果:本节活动我们打破了以往教师教授,幼儿学习的旧观念,让幼儿自主参与活动,探索问题,操作解决,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保持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让他们喜欢参与。我预想本节活动的效果应该不错。

《大班科学:有用的筛子》一文由茶经网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3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花茶相关的专题,如:花茶有用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