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铁观音

发布时间 : 2020-06-28
红茶铁观音 铁观音茶汤 铁观音由来

红茶铁观音。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家乡的铁观音”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想了解《家乡的铁观音》知识吗,丰富的《家乡的铁观音》内容等你来看!

二十几年前,我诞生在这个小山村,当时的铁观音还没有出名,安溪也只是安溪,还不是铁观音的代名词。

忘记是哪一年了,只记得当时读小学五年级,中华茶产业国际合作高峰会在安溪茶都举行。那天开幕式,茶都广场上文艺表演,全校教室里都在现场直播着精彩的演出。毛阿敏唱了当时候的主题曲《铁观音》。感觉从那之后铁观音就名扬四海,发展越来越好,越来越壮大。当时婶婶在茶都开了茶叶店,茶季的时候就跟堂弟两个人拿着一两袋茶叶到市场里面卖,人山人海的交易市场。那是第一次见识到铁观音的魅力。

过了几年后的06年,又一届中华茶文化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高峰论坛“风华国乐”民族音乐会在茶都演艺厅举办。在现场,韩红因茶王的茶而免费的演唱了两首歌,当时在安溪这个小县城造成了轰动。接着就看到越来越多的关于铁观音在国际在国内的消息。这是第二次见识到铁观音的魅力。

时间很快,我也踏入大学的校门,自我介绍上,我说我来自安溪,有同学就马上说:“安溪铁观音很好喝阿。”这时才知道安溪成了铁观音的代名词。来自各地的舍友都会相赠各自家乡的特产,我给的特产就是铁观音。然后把家里的整套茶具搬到学校,有事没事的时候就泡泡茶聊聊天,慢慢的就喜欢上铁观音,舍友们也如我一般对铁观音甚是喜欢。在大学爱上了铁观音的魅力。

毕业后,回到了有铁观音的家乡工作。铁观音的魅力占据着整个生活,每天必喝,然后就变成不可一日无茶的模样。

这颗小茶树承载了家乡满满的气息和亲切感。喝着它,暖于心。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家乡的铁观音》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茶文化精选阅读

茶是家乡醇


茶是家乡醇

山为茶骨,雾为茶魂。

茶贵春早。清明至谷雨,是家乡云雾茶采收的黄金时节。这二十天左右的茶谓之“明前茶”或“谷雨茶”,一天一个味。

家乡有二十五万余亩茶园。身在现场,才能真正体会茶山的壮观——这是连山连水的翻涌,接天接地的浪漫。“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春林初盛,漫山的茶树吐绿,纤毫未染,通透深邃。一条条茶带随着山势蜿蜒,一条有一条的风景,一带有一带的韵味。层层叠叠的曲线间,采茶人似天女散花,没有队形,没有组合,看似随意,却又是那样和谐自然。她们身挎不同的篮子或提篓,双手在翠绿的嫩叶上翻飞。

老屋位于一个小山村,千山环野立,一水抱村流,翠竹满崖,树木成林。这阵子三嫂每天天蒙蒙亮就上山了。我回老家体验提筐摘茶的乐趣时,三嫂已将满满一背篓茶叶搁在厅堂里。阳光透过晨雾,一缕缕地洒进厅堂,满脸汗珠的她立住休息一会,就躬身把茶叶倾倒在篾晒垫上,摊匀开来,一边又细细把其中的老叶和碎枝拣起丢掉。

“肥壮嫩绿的芽子,成片成片的呢!”三嫂立起身,嘟哝这么一句。“真正的无公害,只是人手不够,兄弟回来的真是时候,我们上山吧。”三嫂笑着招呼我。

“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我们村里的茶园不规则分布在几个山坡山岗上,经过祖辈汗水的浸泡,多年代谢,酝酿出赏心悦目的模样。清明前后,晴雨交替,山坡上积蓄了一冬养分的茶芽,焕发活力。一片片小小的葳蕤,存储着春光,或清朗明洁,或云雾缭绕。大自然馈赠的阳光和雨露,封存在一枚枚圆润饱满的茶芽里。云雾茶,山泉冲泡,汤色透亮,醇厚甘甜。

采茶、晾茶、炒茶、卖茶,茶香升腾,由此及彼,湾湾相连,随风千万里。记忆里,茶叶是当地庄稼人收入的主要来源,小孩的学杂费、家庭的开支皆巴望在茶叶上。一到采茶季节,村里一派繁忙,茶园里到处晃动着采茶人的身影。起早摸黑的采茶人,脸被太阳晒得通红,手被叶汁染得乌黑,但她们把脆亮的歌声留在了茶山上:“温泉泡开绿春蕊,翩翩起舞味道佳。淡淡茗香醉远客,浓浓深情敬爹妈。”歌声如溪水般清澈透亮,在高低浓密的茶树中,冲过来,撞过去,有一种生命原始的力量,荡人心魄。

午饭过后,东边晴空万里,西边一片乌云,衔来一阵雨。三哥说,该炒茶了吧。三嫂便忙着收拾了碗筷,洗刷铁锅。灶膛里火烧得很旺,铁锅热烫起来,就把茶草倒入。三哥双手不断翻动着茶草,传来茶草爆响噼啪的声音,待到叶质如绵、清香初露,三哥让它们起锅,放到簸箕里,不停地揉捻,茶草成条后方由三嫂摊放到火塘上的竹罩子里烘烤。如此反复两次,至细秀卷曲,白毫显露,茶叶才幽香沁鼻。

傍晚时分,三嫂端坐在庭院,将做好了的成茶置于簸箕里摊凉,再次拣去非茶杂物、茶梗。然后挑选条索均匀的茶叶分装到锡箔袋里,一溜地排过去,像整齐的城垛,颇有成就感。看我入神的样子,三嫂说:“兄弟,你来一杯啊!”

我抓起一小撮茶叶放到洁净的玻璃杯里,开水冲下,茶叶升腾。细啜轻品,入口亲和,舌上粒粒滚动,滑润清甜,儿时那摄人心魂的栗香顺喉而入,让人通体舒畅。我脱口说:“好茶啊!一点也不比名茶差。”三嫂答道:“是啊,纯天然的呢。”接着说:“成片成片肥壮嫩绿的芽子啊!”

半个多月茶叶采摘,三嫂显得有些疲惫。三哥叫三嫂不要太累。他说,精准扶贫这几年,村里分了一块茶园给他家,采摘的茶草大部分卖给了茶商,吃“茶叶饭”就足够。但三嫂闲不住:“总是靠扶持像什么话?得攒点小钱找机会生大钱。”

吃罢晚饭,我准备回城,三嫂递给我一包茶叶,笑着对我说:“这是给你的!”我接过来,茶叶似乎还有炭火的余温,让人暖心暖肺,入骨入髓。

“香飘千里外,味酽一杯中。”看到哥嫂们今日的生活光景,喝过家乡的茶,我感到,血液里有了新的重量。

铁观音的传说


铁观音的传说

福建省县所产的中,数""最为出名,这种美如观音重如铁,味醇香浓,深受国内外客的喜爱。对这种树的由来,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清乾隆年间,西坪上尧乡松林头村,有一位老农叫魏饮,制得一手好,他每日晨昏三杯供奉观音菩萨,十多年来,从不间断,可见礼佛之诚。一夜,魏饮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透发兰花香味的树,正想采摘时,一阵狗吠把好梦惊醒。第二天起床后,他立即去屋后山崖,寻找那株树,果然在崖石上发现了一株与梦中一模一样的树。于是采下一些芽叶,带回家中,精心制作,然后烧水。顿觉浓郁的花香扑鼻,味甘醇鲜爽,精神为之一振。魏饮认为这是中之王,决心用压条方法进行繁殖。他先把苗种在家中的几个铁锅里,经过三年之后,树长得枝叶茂密,采下叶精工制作,果然品质依旧,香味浓郁。他把这些叶密藏于罐中,每逢贵客临门,便待客,品尝过的人个个称赞不已。一天,有位塾师尝过此后,觉得香味特殊,问是哪里来的。魏饮就将梦中见宝的事说了一遍,塾师认定这一定是观音托梦所赐,用铁锅栽种,叶重实如铁,于是想了想对魏饮说,这美如观音重如铁,又是观音托梦所获,就叫它""吧,魏饮连声叫好。一传十,十传百,""从此就名扬天下了。

朴素的铁观音


在所有的饮品中,我最喜欢朴素的铁观音。茶的生命历程是平淡而宁静的,她不追求轰动的名誉,不追求眩目的七彩,不向烈日低头,不为风雨屈膝,只是执着地追寻着阳光和雨露。茶的整个制作过程也是十分本色和简朴的,在饮用过程中她也是简单朴素的,一壶沸水,在一个泥的、瓷的、抑或玻璃的空间里,它就会快乐地翩翩起舞,把自己的最美的本质展示给人们。朴素是一种品德。铁观音茶是朴素的,爱茶的人本质也应该是朴素的,不张扬,重思考。朴素既是人的一种秉性,又是茶的一种品德。茶的整个生命过程也是如此的简单,经受着春雪秋霜、恶风苦雨的考验,坚定地扎根大地,舒展地迎接大自然的一切馈赠。到了繁花似锦的日子,她却静静地走下枝头融入千家万户,这一刻人们早已忘却了她曾经的鲜美和青翠,体味到的是她的质朴与无私。朴素是一种风格。铁观音茶将这种风格无私地奉献给了人们如良师益友般助人于清廉的心境。与此相比酒的风格是浓艳的,全然没有铁观音茶的朴素。酒是热烈的、喧嚣的。正因此酒常会使人失去理智,去和疯狂亲吻,去和暴力拥抱。蜜的风格是香艳的,也缺少铁观音茶的这种朴素。所以,蜜是缠绵、多情的,正因此蜜往往会使人沉迷懈怠。唯有铁观音茶是值得亲密的,她没有丝毫的扭捏、卖弄,在你困倦和懈怠时,一杯清茶给你振作起勇气,平淡中你会体会到激情的涌动,体味出生活的甘甜,这就是铁观音茶的风格----朴素而真诚。华美是暂时的喧哗,朴素是永恒的霭藏,结交华美或许会得一时光艳,而拥抱朴素则能一世之真,朴素的人,去爱朴素的铁观音茶吧!在初冬之际,沏一杯浓香型铁观音吧,让暖意融入你的体内,让暖流遍布你的全身。品茶的当儿,你可以边看书,边听着轻松的音乐。入夜,让茶的朴素氛围包围着你的周身,丢弃一身的烦躁,沉静在茶的回味中……

铁观音的典故


魏说:相传福建安溪县西坪乡的上尧松林头,有一个茶农叫魏荫,家里供奉这一尊观音菩萨,每天早晚都要冲泡三杯清茶礼敬座前,十分诚心。有一天晚上,魏荫梦见观音金身出现在屋后的山崖上,他双手合十向山崖跪拜,就在那崖石中间发现了一株奇异的茶树。喷发出兰花香味。魏荫正想上前探个究竟,却被狗吠声惊醒了。第二天清早他就扛着锄头上山,果然在石崖缝中有一株破土而出的茶树,与梦中相似。他顺手摘了几十片茶叶回家烘制,冲泡之后有股奇香,喝了喉底回甘,精神大振。魏荫如获至宝,于是天天上山浇灌,精心培护,又将小茶树移到家中,分种在几口破铁锅里。他适时采制,果然品质特好,用以招待客人,个个赞不绝口。一天,一位私塾老师问他这是何种名茶。魏荫如实上告,并说茶树是在山崖上发现的,那山崖威武像个罗汉,后又移植在铁锅里,想给它取名铁罗汉。私塾老师摇头说:有的罗汉狰狞吓人,让人联想起来不好。既然是观音托梦得来,不如称铁观音更雅。魏荫连声叫好,于是铁观音就此传开了。王说:西坪尧阳有一位文士叫王仕让,平生喜欢收集奇花异草,家乡的书轩辟有一个花圃。有一天王仕让回乡度假,在一片荒园的层石间发现一株形态独特的茶树,香气扑鼻,立即采掘移种在书轩苗圃里,经过细心照顾,生长得枝叶繁茂。到了春天采摘之后,精心制作,果然形状独特,气味芬芳。假满到职,就送了一些给礼部侍郎方苞。方苞又将它进贡给乾隆皇帝。乾隆是个品茶行家,品尝后称赞为佳品。立即召见王仕让,询问由来。王仕让将经过禀述一番,并说尚未取名。乾隆掂量一下茶叶,觉得它貌似观音重如铁,产地在南岩,便赐名为南岩铁观音。后来茶树广植安溪全县,人们便称它为安溪铁观音了。

铁观音传说


据安溪县志记载,雍正三年到十三年(1725-1735)安溪人民创制发明了青茶(铁观音),并由福建传到台湾。目前国内对谁首先创制发明了青茶争论不休,有魏说、王说、许说之争。茶人鲁宝斌先生考证的结论是铁观音源头在西坪,发展在站旗,比较符合史料记载,据鲁先生考证,铁观音被世人欣赏与李光地(1642-1718)有极大关系。

李光地,字晋卿,福建安溪人,康熙十七年(1678年)蔡寅自称明裔聚众围攻安溪,李光地募乡兵扼守安溪,以铁观音提神,日夜坚守终解围。

康熙二十年起荐施琅并鼓励乡人参军收复台湾,其间大量安溪军勇将铁观音带入台湾。1682年,李光地送母还乡,建榕村书屋,讲学期间,总督姚启圣常以地方政事咨询李光地,李光地备陈利弊,以纾民困,乡人感其恩,常送铁观音请其品尝(至今安溪地区有斗茶风俗)。从康熙二十五年到五十四年(1686-1718年)卒于官任上,李光地少有返回安溪,乡人王氏、魏氏、许氏常年将各自制作的铁观音奉上让其品赏,李光地每有新茶到京即邀亲王、同僚等品尝,据民间传说,当年王、魏、许为争制作铁观音头名特将三份茶送请李光地裁决,李将茶奉给皇帝品尝,康熙饮后大加赞赏。

定恒亲王允祺选茶入贡,允祺派遣选茶钦差至安溪,其间王、魏、许等茶人将茶奉至县衙。为公平各不具名,钦差品尝后不分上下,难以定夺,县尊提出方案实地考察定夺优胜,钦差到今安溪先锋村十公里处的山顶上,许氏茶人奉上制作的铁观音茶。

只见茶盘内的铁观音茶条肥壮、园结、沉重、色泽砂绿油润,红点鲜艳、叶表有白霜,冲泡后汤色金黄明亮、持久,叶底肥厚具有丝绸光泽,连饮七杯尚有余香,数次品尝,众人将冲泡后的茶叶品析,发觉有绿底红镶边的特征,一致公认此茶醇厚甘鲜,入口回甘,香气馥郁持久,有着独特的兰花香和观音韵。

钦差和县尊问许氏茶人有何妙方制得好茶,许氏茶人指着不远处的二座山说:王、魏茶人均是制茶高手,时常与他们交流,王茶人独有焙火秘笈,故制得茶汤色青绿明亮,香气高爽持久,滋味清醇;魏茶人持有适度发酵秘笈,故制得茶汤色微黄明亮,香气亦高爽持久,滋味甘鲜,而本人对晒茶、摇青、焙火、发酵掌握较好,故制得此茶。

木栅铁观音的起源


纤挂不惜春雨干,满盏真成乳花馥,相传大约一百多年前,唐山一位时运不济的张姓茶师,听说台湾有许多茶园,但制茶的技艺却不如内地沿海茶区,认为这是一个发财的好机会,毅然决定去台湾试运气。这位台湾茶叶的拓荒人,经过一番思索,选定了新店大崎脚的鸡心尖山麓,开拓他理想中的茶园。他从安溪引入纯种铁观音,在木栅漳湖区种植,由于台湾气候水土很适合茶叶的生长,这些铁观音种植获得了成功,而且做成了铁观音茶,这就是木栅铁观音的起源。

木姗茶区位于指南官南面起伏山岗,风娥秀丽,道路四通八达。台北市政府及市农会辟建此地为观光茶园,并辟有展示中心,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最佳休闲去处,更使木栅铁观音茶声名远播。这里的茶厂均为重新整建的家庭式工厂,在采茶的时候上山,不仅能欣赏美丽的茶园风光,更能看到茶园采茶、制茶的过程,而在一连串的制茶过程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木栅铁观音茶的制作。它是在茶叶未足干时,用方形布块包裹,然后用手在布包外转动揉捻,再放入焙笼用文火慢慢烘焙,直至外形圆曲紧结,焙至足干后,就是名闻遐尔的木栅铁观音了。

成品木栅铁观音茶的外观卷曲,呈球形,颜色墨绿油润,冲泡后汤色金黄,清澈明亮,滋味甘滑,香气浓郁,带有乳香。木栅铁观音茶树发芽力强,芽叶肥壮,使得铁观音香气馥郁芬芳,高锐持久。

铁观音的茶艺解读


想了解《铁观音的茶艺解读》知识吗,丰富的《铁观音的茶艺解读》内容等你来看!

茶叶种类繁多,中国名茶之一的铁观音属于青茶类,有多种营养和药效成分,具有养生保健的功能。铁观音的茶艺别具一格,自成一家,表达的是纯、雅、礼、和的茶道精神理念。

纯,是茶道之本。展茶性之纯正,茶主之纯心,茶友之纯净。

雅,乃茶道之韵。呈沏茶之细致,身韵之优美,茶局之典雅。

礼,为茶道之德。感恩于自然,敬重于茶农,诚待于茶友。

和,为茶艺之道。追求人、茶与自然的和谐,获得心灵的平静和美好的精神享受。

铁观音传统的冲饮方法非常讲究。茶具要小巧精致,水要用沸水。茶艺程序按其繁简略有不同,我们这里分为七道:

第一道:白鹤沐浴——洗杯:用开水冲烫茶具,提拨入茶具,放茶量约占茶具容量的四五分;

第二道:悬壶高冲——冲茶:提起水壶,把水先低后高冲入茶壶或盖瓯,击打茶叶,激发茶性;

第三道:春风拂面——刮泡沫:用壶盖或瓯盖轻轻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洁净;

第四道:关公巡城——倒茶:也叫“观音出海”,把泡一、二分钟后的茶水依次巡回注入并列的茶杯里;

第五道:韩信点兵——点茶:也叫“点水流香”,斟茶斟到最后,茶水倒到少许时,把瓯底最浓的部分一点一点均匀地滴到各茶杯里;

第六道:鉴赏汤色——看茶:观赏杯中茶水的颜色,优质铁观音的汤色清澈明亮,赏心悦目;

第七道:品啜甘霖——喝茶:先嗅其香,后尝其味,边啜边嗅,浅斟细饮,齿颊留香,喉底回甘。有首歌唱道:“一辈子没尝过安溪铁观音,算不上真正的品茶人。”

使用陶制小壶、小盅(小杯),先用沸水烫热,然后在壶中装入相当於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壶容量的茶叶,冲以沸水,。头两道茶水通常会被舍弃,因茶叶初展,遛尘尚存,焦涩之味亦略重,不适合入口。这两道茶水会被用来温洗茶杯,两道水之後,茶杯也温暖待承了。第三道沸水冲入壶中,1至2分种後将茶汤匀倾入小盅内。

本文《铁观音的茶艺解读》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铁观音的历史发展


安溪是福建省东南部靠近厦门的一个县,是闽南乌龙茶的主产区。安溪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山峦重叠,林木繁多,终年云雾缭绕,山青水秀,适宜于茶树生长,而且经过历代茶人的辛勤劳动,选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树良种。目前境内保存的良种有60多个,铁观音、黄旦、本山、毛蟹、大叶乌龙、梅占等都属于全国知名良种,因此安溪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称。在众多的茶树良种中,品质最优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数铁观音了。

传说:魏说与王说并存

据考,安溪制茶始于唐末。当时翰林学士韩屋有诗云:古崖觅芝叟,乡俗乐茶歌。明代,安溪茶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饮茶、植茶、制茶传遍全县各地,迅猛发展成为农村的一大产业。明崇祯十三年前后,安溪茶农从茶树枝条压在土壤中能生根发芽得到启发,创造出茶树整株压条繁殖法。这项创造,促使安溪成了中国茶树无性繁殖的发源地。

明末清初,安溪茶农又创制了乌龙茶(青茶)。黄旦、本山、佛手、毛蟹、梅占、大叶乌龙等一大批茶树优良品种的相继发现,把安溪茶业推向了鼎盛发展阶段。但真正奠定安溪中国名茶之乡地位的,则是铁观音的出现。清朝时期,安溪茶农发现了名茶铁观音。

关于铁观音的诞生历来有两种传说。

一是魏说。相传,清雍正三年前后,西坪尧阳松林头(今西坪镇松岩村)老茶农魏荫,勤于种茶又信奉观音。一夜,魏荫在熟睡中梦见自己荷锄出门,行至一溪涧边,在石缝中发现一株茶树,正想探身采摘却被狗吠声扰醒。第二天,魏荫循梦中途径寻觅,果然在一石坑的隙间,发现一株如梦中所见的茶树,遂将茶树移植在家中并悉心培育。因所谓的观音托梦得之,所以将这茶起名铁观音。

二是王说。王说的主人公是清代的王士让,其人生性好集奇花异草。他与魏荫同是尧阳人,一个为尧阳松林头人,一个则是尧阳南岩人,两地相距不远。相关传说讲的是:乾隆元年春,士让告假南轩,于层石荒园发现一株异茶,遂移栽之。采制成品,香馥味醇,乾隆六年托方苞转献内廷。乾隆喜饮,观其外状遂赐名铁观音。

两个传说都流传了将近300年,但两种起源的争夺并没有想象中激烈。作为王说13代传人,八马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礼是这样认为的:为安溪铁观音找到确切的起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安溪铁观音在魏说与王说之争中得到发展,两种传说的后人也各自凭借着引以为荣的家世,成为安溪茶商的佼佼者。

复苏:铁观音放开茶叶收购

20世纪上半叶,安溪茶业的发展处于停滞阶段,茶叶外销减少,不少茶庄倒闭,大片茶园荒芜。当时曾流传一首民谣:金枝玉叶何足惜,观音不如菜豆叶,茶叶上市无人问,砍下茶树当柴烧。

时间进入20世纪下半叶,安溪茶业逐渐复苏。在当时的条件下,茶叶的销售模式是统购统销,茶叶收购站人手不够,忙不过来。再者,当时安溪茶产远大于销,尤其是外销茶由专门公司专营,许多茶因进出口权因素而滞留在经营流程当中。

没有足够的销售渠道成了当时茶农心中的痛。这个情况一直大约持续到1985年。那一年,有关放开茶叶收购的规定一出,新加坡、日本以及中国香港的茶商蜂拥而来。当年,安溪虎邱乡开始与日本厂商联系,卖给日本绿改茶。半个月卖了60吨绿改茶,赚了不少钱。时任虎邱副乡长的陈水根回忆,当时走低价路线,赚的是国际与国内市场的价格差,也从这时开始,许多茶农开始有意识地运用这些销售途径。

事实上,在1985年之前,就有茶农开始尝试经营自己的茶马古道,一些村民拿茶从汕头转销香港。

在当时,茶叶出口常通过汕头到香港中转。华福茗茶老板高金典仍清晰地记得那个时期的一些故事。他在读高二时,就和哥哥、叔叔借着放假的时候,各挑一担茶叶,风尘仆仆先步行到安溪县城,再从安溪乘车至漳州,这就需要一天时间,然后从漳州乘车到广东的南阳再到汕头,这需要两天时间。一到那地方马上有在等待的买茶人,他们接过茶担抓起一把就谈价钱,谈好了直接将茶装船。这样几天一个来回,一个人能挣个10元钱左右。他说。

茶王赛:铁观音茶价上涨

此后,铁观音以其独特的韵味,价格一路上涨,从1985年的1斤一二十元,变化到上世纪90年代初的1斤100元左右。

1992年,魏荫的第9代传人魏月德贷款1万多元在村里举办茶王赛。这是安溪茶农首次独资举办的茶王赛,请来专家张天福、李冬水主评,引起轰动,汕头等地客商闻讯赶来。这一事件促使优质茶价比普通茶高出5倍以上。次年11月,茶王赛走出安溪,在泉州首度举行,500克茶叶拍卖成交价1万元。

安溪不断举办的茶王赛,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其中便包括海峡对岸的中国台湾地区。据有关部门统计,十几年来台商在安溪投资创办的涉茶企业达29家,投资总额数亿元。

追溯两地的茶缘历史,记者发现,早在明万历年间,安溪乡农就开始入垦台湾,选择有山有水、地形、地貌与安溪相似的地方拓荒种茶。清嘉庆三年,大量安溪人迁居台湾,带去了茶苗,也带去了安溪的茶俗。清咸丰五年,安溪人林凤池率先把乌龙茶引入台湾,种植在台湾冻顶山,相传这就是台湾冻顶乌龙茶的起源。

安溪西坪人王义程在台湾对从家乡传过去的乌龙茶制作技术进一步改进,创制出台湾包种茶,并在台北县茶区大力倡导和传授技术。清光绪年间,安溪福美村张尔妙、张尔乾兄弟将家乡的铁观音茶苗引入台湾,在木栅区樟湖山种植成功,从此,木栅铁观音声名远扬,逐步发展成为台湾铁观音的主要产区。

台湾茶商的到来不仅带来了资金、设备和技术,而且带来了新的观念和管理模式,对安溪茶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产生较大影响。台资茶企进入安溪后,安溪茶农的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不仅能种好茶,还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现在茶农的生产经营已经逐渐向产品多样化方向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