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安化黑茶包装文化

发布时间 : 2019-11-12
黑茶安化 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黑砖

黑茶安化。

安化黑茶历史悠久,风味独特,近年来因对其保健功效的进一步开发研究,使得市场上的安化黑茶受到极力追捧,而黑茶包装也因此倍受关注。与安化黑茶包装上传统文化特征和地域文化表现相碰撞的宗教文化缩影,成为安化黑茶包装的精髓,原初、素净、境悟都是禅宗借物寓意的至高表现。本文就安化黑茶包装的文化进行研究,是希望在当今环境对传统文化的推动下,以设计为媒介,弘扬禅宗文化思想。

在茶的产生、发展和演变沿革的历史长河中,因工艺环境的不同和生产技术的区别,安化黑茶在种类繁多的茶品市场中秉承传统特色,独树一帜,成为茶业界的一颗饱经磨砺、风格特立的黑珍珠。随着黑茶的作用逐步被发掘,和茶叶市场的日益兴盛、茶饮行业日趋讲究,茶被具体细分具有各自的特性和功效,安化黑茶就以养颜、减肥和保健著称。也就是安化黑茶不再只是丝绸之路历史上的神秘之茶,而是生活健康的代名词、品味追求的表现,安化黑茶甚至成为身份的象征,身价自然也一跃而上,故其被大做文章且越来越被茶商或相关行业垂青,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安化黑茶以及文化也一同被深挖,对包装也就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包装上的设计为满足黑茶品味需求对文化层面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一、安化黑茶包装的传统文化特征

1、历史久远性

至今我们市面上的安化黑茶,包装内外几乎找不到任何浮华的影子,有的只是耐人寻味的古朴。就从选材上也是简单、传统,从流传下来的安化黑茶包装中,材料也多为湖南安化本地特色的传统包装材料,稻草、竹篓、布袋、麻绳、牛皮纸等,这种在当地随处可见的原生态材料有种就地、因时取材的随意与简朴。而这种古朴也正饱含着安化黑茶自身与生俱来的淳厚风味,更是有种促使我们追踪安化黑茶的历史,并让人由衷感叹它无法触及的久远、嗅闻到那缭绕无法挥去的芳香。

相传安化黑茶的历史曾与中华民族的历史交织相连的,话说文成公主当年远嫁吐鲁番一路上费尽艰辛,路途劳顿缺氧晕倒,正是在饮下安化黑茶之后才舒缓过来并顺利到达吐鲁番,而成就一段传世佳话。又说安化黑茶还与一段历史战事密不可分,宋朝中原缺马,对抗辽、金骑兵需要优良战马,只好向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以茶换马,经查正是这安化黑茶在其中成就了国家大事。如今这种带有厚重感故事的历史传说,在安化黑茶包装上或图或文多有再现。

此外安化黑茶包装上时常出现历史闻名的安化地区茶马古道文化背景的印影,和历历在目的马蹄印、历经风雨的茶亭、渊婉流长的茶诗、清新回转的茶歌无不深深印证着安化黑茶文化一路走来的悠远深厚。

2、形态原始性

安化黑茶包装的形态较其他茶种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鲜明特点,那就是根据安化黑茶的各种立体形态包装而成的立体外形,而安化黑茶的立体形态主要来源于安化黑茶独特的制茶工艺,也就是原始简单紧压成型的紧凑形态,如砖状、饼状和柱状。这种非方即圆的形状无论是人为的植入了传统文化“天方地圆”观念,亦或是无意的受了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都不需要进行深入调查,因为本身任何观念和思想都是从天地间永无止境的人类劳作中形成的。因此也仅仅是就黑茶用途、储存时间和方式,或最终而成的实物形态决定了茶叶包装或方或圆的原始外观形态。

安化黑茶形态中最多见的就是方砖状(茯砖)、圆饼状、圆柱状(千两茶)如图,近来也有不少为其外行设计的改良版出现如浮雕状观进供爱茶者观赏和各种小型几何状方便随意冲泡,因而也就出现了包装形态暂时一定时期的多样性。

压制成型是安化黑茶的独特一环,当然,一种最具说服力的言词是压制成型最早是为了远道运输空间紧凑上的考虑。但是也不排除是为了包装储存上、使用上的恰到好处亦或是制作工艺上本身就不可或缺,亦或就是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也不得而知。但无论如何它的独特已经因为这种简洁的饼、砖或柱等原始立体形态而得以显现。

3、颜色朴素性

相比绿茶、红茶还有黄茶的包装,安化黑茶包装没有那么靓丽的颜色,有的只是浑厚浓郁的褚褐色、沉黄色,这种传统朴素的颜色也正是来源于安化黑茶本身独特色泽,就制作工艺而言,渥堆发酵这一传统工艺既简单又复杂,简单在于汽蒸增湿高温除去有害霉菌,而复杂就在于渥堆过程中发生的生物化学反应,形成良好的有益微生物繁殖温床,除去青杂粗涩味道,也正是这种工艺练就了安化黑茶的凝重之色,为凸显这种工艺的传统朴实,而把这种凝重之色应用在安化黑茶的包装上也就再合适不过了。

安化黑茶本身的传统文化基因直接导致了其包装内外无法掩饰的简洁、朴实和素美,也巧妙的映射出传统民族文化中的某种本源的生活智慧之美。

二、安化黑茶包装的地域文化表现

正因为安化黑茶上述历史文化特征才注定了其包装设计的传统根基——本土文化风格,这些风格特征要求在包装上得以体现,最适合的呈现方式必须是传统文化的导入,并且必须是以传统民族文化为主体而进行的有浓郁地域风味的包装设计。

安化黑茶的发源地安化,这里生态环境优厚,集资水、雪峰山等天然风貌、自然资源于一体,加上山清水秀气候温和,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优质的天然环境,也正是优良茶树品种富出于此得天独厚的前提。

行走在资江之畔享受着清新纯朴的自然风貌,回味安化黑茶的陈醇怡人的幽幽甘香。再有发祥于此的梅山文化,相传为华夏始祖蚩尤的成长之地,安化可谓山幽地灵,生态纯朴、文化深厚。

时至今日,千余年的安化黑茶发展的风雨历程中,延流下来的百年老茶行、茶碑、茶亭、茶马古道,如闻名遐迩的洞市老街、永锡风雨桥廊、贺氏宗祠等遗迹尤存。历史有名的黄沙坪茶埠;“茶市斯为最”的“永泰福”老商行如今也能想象到当时的繁荣景象;高城村被称为中国南方“最后的马帮”等等。从茶史资料中,安化的茶诗、茶书和茶联,茶礼、茶艺和茶俗无不成为安化黑茶文化历史流长的见证。

如此种种无不形成安化黑茶包装设计的原始素材,造就了安化黑茶包装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设计概念。

三、安化黑茶包装的宗教文化缩影

在市面上的众多茶品之中,安化黑茶包装从来没有让人感到半点奢华高贵和艳丽张扬,而有的是少见的质朴与简洁、本真与自然。相比那些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繁杂富丽的包装,安化黑茶的包装给人的既是一种清新悠然之感,而又具深幽凝重之态,正好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宗教理念之“禅”意精髓不谋而合。

1、原初

禅宗中的原初概念是指生命之始。意为要保有伊始之态,是对事物存在的感怀与珍惜。在安化黑茶包装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简单接近原始的状态,竹篾草绳的编结、布袋草纸的包裹之类,而决不才有塑料或金属之类的二次加工材料包装,更不会使用新型材料进行包装。安化黑茶尽可能的减少对原生态材料刻意装饰的痕迹。从而也就更加接近黑茶本身的风味,使安化黑茶与其包装融为一体,更能体现安化黑茶自身的本真原意。

2、素净

素净主要表现在物色之上,是事物颜色的承载之态,往往直观于对象外表。禅宗讲求物色素净、自然,认为只有在纯净自然中才不会迷乱心智,才能看清事物原本的状态,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安化黑茶在包装上正好迎合了这种禅宗思想,始终认为保持原始包装材料的固有之色,尽量不添加任何多余杂乱的色彩。这也正是我们在安化黑茶包装中从未有见大红大紫或金光碧耀的颜色,使安化黑茶包装上仍然显示其素净之美。

3、境悟

静中真境,淡中本源。只有在宁静安定的环境中我们才会沉浸于思考,在简朴自然中我们才能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禅宗认为清净可以和烦恼并存,因为清净可避烦恼,所谓:“即烦恼而菩提”,认为正是这样,事物因此美丽。从安化黑茶的包装上看,材质和颜色都于人宁静之感、本原之态,是对人生哲学的领悟,已然到达心灵的更高境界。因此安化黑茶包装在选材与用色上本身就揉入了禅宗境悟的高深态度。

简洁、朴实、素美,安化黑茶把这种东方美学观念完美的展示在其设计包装上,潜移默化的影响与之有关的人或物,并能在不断循环的良性环境影响下逐渐波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而起到提高生活品味,升华人生境界的积极作用。这无疑是给以后的设计做出了榜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物为媒介,借物喻人,让人从中悟出生活真谛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从一杯黑茶或是展示的黑茶包装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传统美学文化是对我们精神生活的积极引领。

cy316.coM延伸阅读

安化黑茶独特品质的成因


安化黑茶独特品质的成因

在中国几大加类黑茶中,安化黑茶有其独特性,主要表现在:

一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安化茶生产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安化渠江一带所生产的“渠江薄片”。明朝嘉靖年间,安化茶农发明的黑毛茶加工方法,中国茶加工技术中上的重大创新,成为后世黑茶加工技术的核心关键工艺;二是产品种类多。历史上曾出现的安化黑茶产品种类多达数十种,目前仍在加工生产并有较大量销售的主要有“三尖三砖一千两”,每类产品中可能还包括好几种不同规格档次的产品,相对其他黑茶来说,产品种类较多;

三是产销量大,影响深远。自明代中期安化黑茶被朝延指定为销往西北的“官茶”之后,安化黑茶逐渐成为西北边销茶的主导产品,自明至清以至新中国成立后,数百年间,安化黑茶畅销西北各省(区),在西北地区享有盛誉,安化作为我国边销茶的主产区的地位从未动摇。

四是品质独特。安化黑茶独特品质的形成与几大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1、独特的宜茶地理生态环境

安化黑茶产区集中湘中偏北、资水中游,雪峰山北麓一线,群山连绵,森林密布,茶园分布于资江两岸山地,该区域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严寒期短,自然生态条件优越,是茶叶生产的理想地域。

2、独特的适制品种

安化黑茶的适制品种为云台大叶种、安化群体种、槠叶齐、安苟早等。其代表品种为云台山大叶种。安化群体种是湖南境内茶树地方群体品种的代表。据1935年《湖南茶厂概况调查报告书》中所列当年调查的湖南52个产茶县中,在茶树品种中,大部分都是“安化种”。安化群体种的特征是:①叶肉肥厚,叶质柔软;②叶型狭长,叶色深绿;③开花晚且花朵较少;④旁枝发达健全而挺直;⑤树枝高度适宜(约1.8-2米);⑥春初萌芽早。云台大叶种是安化群体品种的代表,被列入国家第一批茶树良种,以叶大、肉厚、内含物丰富著称。古人秒“湖茶叶苦,宜于酥酷”,实际上正说明了安化茶内含成分丰富,滋味浓厚。

3、独特的加工工艺

安化黑茶加工过程中的一些独特工艺为该类茶所独创、独有,这是形成安化黑茶特异品质的重要原因:

(1)安化黑毛茶加工中的渥堆工艺。安化黑毛茶的加工工序为:鲜叶杀青、揉捻、渥堆(发酵)、烘焙干燥。其中渥堆是黑毛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它是在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和湿热作用下,茶叶内含物质发生复杂变化,塑造黑毛茶特征性品质的过程。

(2)安化黑茶加工中的七星灶烘焙干燥工艺。安化黑毛茶加工,干燥工艺采用在七星灶上用松柴明火,分层累加湿坯,长时间一次性干燥方法。在烘焙过程中,渥堆后的湿坯多次分层叠加,一般加坯层次达7-8层,茶坯从上坯到最后足干要经过长时间的高温高湿作用,其内含化学成分经过剧烈的水解,裂解、聚合等作用,使安化黑茶滋味变得更加醇和。

(3)自然晾置干燥工艺。安化黑茶的紧压茶系列产品,部分产品采用自然晾置干燥方法,如安化千两茶踩制后要经40余天日晒夜露,自然干燥,湘尖茶成篓后也要经过近二十天的晾置干燥,在此过程中茶品内的不分在一种周期性的变温条件下,不断的缓慢蒸发和重新分布,最后达到满足长期贮藏的适度干燥状态,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造就安化黑茶独特品质的重要工序。

(4)独特的“发花”工艺。“发花”是茯砖茶独特的加工工艺,其过程中所产生的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能影响茯砖茶的生化成分和香气成分,从而达到改善品质和风味的目的,形成独特的“菌花香”。冠突散囊菌在茯砖茶中的生长过程,会分泌出一些对人体有利的小分子化合物,对人体健康有益。微生物学家发现,安化黑茶中的"金花",在自然界及其罕见。

4、独特的产品及包装形态

安化黑茶中的千两茶、湘尖茶等极有地方特色。千两茶的包装是在踩制过程中与茶支一次性共同成形,融为一体,花格篾篓,原始、古朴、大气,独具魅力。

安化黑茶的历史与文化,安化黑茶源于唐!


文化的魅力,是无穷的。安化黑茶,是中华茶业的国宝,是中国茶叶的著名品牌,也是独特的历史文化品牌。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安化黑茶的历史与文化!

安化黑茶的历史与文化

源于唐

关于安化黑茶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公元856年,唐代《膳夫经手录》中记载渠江薄片列入“多为贵者”,“有油,苦梗……唯江陵,襄阳数十里皆食之”。五代毛文锡《茶谱》中云"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其色如铁",这就是早期的安化黑茶。

兴于宋

安化茶叶"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唯茶甲诸州县",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安化因茶设县。

公元1088年,朝廷在县境设立博易场,运入米盐布帛换取安化茶叶。南宋时期,朝廷加强对茶盐的管制,公元1175年以黎虎将、赖文政为首,组建两支"茶商军",护运安化黑茶。荆湖路安抚使在安化龙塘设寨,派兵把守,控制安化黑茶的水陆运输。由此可见,安化黑茶在宋朝是多么兴盛。

贡于明

公元1391年起,明朝采办的贡茶中,安化年贡"芽茶茶22斤,每年谷雨前,在大桥、仙溪、九渡水、龙溪等"四保"由县长监督采制,史称"四保贡茶"。

《明史·食货志》记载,16世纪中下叶,由于安化黑茶发展迅猛,已有取代汉、川茶在西北市场中的地位之势,于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被朝廷定为官茶。

盛于清

明未清初,晋商与安化茶人共同开辟了以安化为起点至中俄边境恰克图的"万里茶路",纵贯中国,连接欧亚。随后,晋、陕、甘等地茶商相继来安化兴办茶庄、茶号、茶行,最盛时资江沿岸茶行、茶号达300多家,呈现"茶市斯为盛,人烟两岸稠"的繁华景象。

火于今

安化县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表明,(安化)茶产业稳步发展,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新建茶园35万亩,实现茶叶加工量8.2万吨、综合产值180亿元、税收3亿元。

安化荣获2018年中国茶业品牌影响力全国十强县,“安化黑茶”被省政府认定为湖南品牌农产品三大公用品牌之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日益富强,源自神农氏的一片神奇树叶,开启了新时代的新征程。如今,安化黑茶已经传遍全球、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当之无愧的明星饮品。

安化黑茶的历史文化!


安化黑茶起源于历史长河中茶农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目前可以找到安化产茶最早的历史记载是在唐朝。也有专家推断,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茶叶来自安化,安化产茶历史则可追溯到2300多年前。

公元856年,唐代杨晔《膳夫经手录》记载“渠江薄片”茶运销湖北江陵、襄阳一带,进长安。这是最早记录安化茶叶的历史古籍。

五代毛文锡《茶谱》记载:“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其色如铁,烹之无滓也”。又载:“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其色如铁”。“渠江薄片”即是早期的安化黑茶。

兴于宋

北宋启疆之初,安化茶叶“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唯茶甲诸州县”。据历史记载,公元1088年,安化置县才17年,朝廷即在县境设立博易场,运入米盐布帛,以换茶叶和其它特产。

南宋时期,朝廷加强对盐茶的管制,公元1175年,以黎虎将、赖文政为首,组建两支“茶商军”贩运安化黑茶,每队三四千人。荆湖路安抚使为加强安化茶叶的管制,在安化县龙塘乡境内设寨,派兵把守,控制“安化黑茶”的水陆运输。由此可见,从宋时起,安化茶叶生产即开始走向兴盛,并得到朝廷的相当重视。

贡于明

公元1391年起,明朝采办的贡茶中,安化年贡“芽茶”22斤,每年谷雨前,在大桥、仙溪、九渡水、龙溪等“四保”由县令监督采制,史称“四保贡茶”。安化芽茶在明代成为皇家贡品,极大地提高了安化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公元1595年,经户部裁定,报请皇帝批准,西北引茶,以川为主,湖南为辅。从此安化黑茶正式定为“官茶”,逐渐取代川茶主销西北。

盛于清

明末清初,晋商与安化茶人共同开辟了以安化为起点至中俄边境恰克图的“万里茶路”,一时商贾云集,最盛时资江沿岸的安化集镇,各类茶行、茶号多达300余家。造就了大德诚、长裕川、大盛魁、大玉川、巨盛永、宏源川、兴隆茂等一代茶商巨贾,极大地促进了安化茶业经济的发展。

安化黑茶的历史文化


安化黑茶是中国黑茶的始祖,在唐代(856年)的史料中记载为“渠江薄片”,曾列为朝廷贡品,明嘉靖三年(1524年)就正式创制出了安化黑茶。至16世纪末期,安化黑茶已位居中国领先地位,万历年间被定为官茶,大量远销西北。

安化黑茶品质特性

安化黑茶,茶汤透明洁净,叶底形质轻新。香气浓郁清正,长久悠远沁心,茶香杂以药香果香草木香,运出资江一船香遍洞庭湖。黑茶现已被世界茶学界、医学界公认为21世纪最健康饮品之一。

安化黑茶主要品种

1、三尖茶以安化县境内生产的黑毛茶一、二、三级为主要原料。根据采用原料等级的不同,分为天尖茶、贡尖茶和生尖茶3个等级,是安化黑茶的上品,采用谷雨时节的鲜叶加工而成,曾经是西北地区的贵族饮品,清道光年间,天尖和贡尖列为贡品,供皇室饮用。“三尖”茶采用篾篓散装,是现存的最古老的茶叶包装方式。

2、茯砖茶以安化黑毛茶为原料,经过筛分整理、拼堆、渥堆、计量、蒸茶、压制定型和发花干燥等工艺生产的块状安化黑茶成品。按照品质分为特制茯砖和普通茯砖2个等级,按照压制方式分为手工压制和机械压制。茯砖茶内的“金花”学名称为冠突散囊菌,内含丰富的营养素,对人体极为有益,金花越茂盛,则品质越佳,干嗅有黄花清香。

3、黑砖茶以安化黑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干燥、筛分整理、拼堆、计量、汽蒸和压制定型等工艺生产的块状安化黑茶成品。按照品质特征分为特制黑砖、普通黑砖2个等级。

4、花砖茶以安化黑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干燥、筛分整理、拼堆、计量、汽蒸和压制定型等工艺加工而成,且砖面四边均具花纹的块状安化黑茶成品。按照品质特征分为特制花砖、普通花砖2个等级。

5、安化千两茶又称花卷茶,是以安化黑毛茶二级、三级为主要原料,经过筛分整理、拼堆、计量、汽蒸、装篓、滚压定型和自然干燥等工艺加工成的产品。安化千两茶的包装材料极其讲究,用蓼(箬)叶、棕叶衬内,外套花格篾篓捆压而成,外形呈长圆柱体状,包括千两茶、五百两茶、三百两茶、百两茶和十两茶等规格。

安化黑茶在工艺上的独特性


安化黑茶在工艺上的独特性

安化黑茶有神奇的发花工艺,这是安化黑茶独特、独有的工艺。

安化黑茶加工机理复杂而独特。在加工或存放过程中,以微生物胞外酶为生化动力,从原料到成品,再到成品的贮藏和运输,始终有微生物的化解和代谢,从而形成有别于其他茶类的特殊品质和风味。

茯砖产茶在独特加工工艺过程中产生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金花”是茶砖内生长的一种金黄色的颗粒状菌落。“茶好金花开,花多品质好”,这是茯砖茶品质上乘重要标志之一。茯砖茶发花的实质就是在控制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促进茶砖内优势菌——冠突散囊菌生长繁殖,这们进行物质代谢及分泌胞外酶进行酶促作用,实现茶叶色香味的转化,形成茯砖茶特有的风味品质。

1990年代湖南农业大学温琼英教授对茯砖茶“金花”进行了数年年研究,在与英联邦真菌研究所的模式菌株IMI172280(CBS123=WB4222)进行对比后,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则,最终将“金花菌”正式定名为冠突散囊菌(EurotiumCristatum),其无性型定名针刺曲霉(Aspieulesus)。根据温琼英、刘作易等的研究,冠突散囊菌能利用多种碳源和多种氮源,在温度20~34摄氏度、湿度70%左右的条件下均能生长,但温度xx摄氏度、湿度xx%时生长较旺盛。在自然界,它以有性传代即以闭囊壳形式存在,我们在茯砖茶里见到的就是它的金黄色闭囊壳(即“金花”)。茯茶发花即“金花”的产生对茯茶的品质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茯砖茶发花过程中大量系列的优势菌——冠突散囊菌在利用茶体内可利用的各种基质进行物质代谢转化,完成自身生长发育的同时,分泌了数种胞外酶,催化茶叶内多种物质进行氧化、降解、聚合或转人。这些转化或代谢的产物和茯砖茶内丰富的“金花”共同构成了茯砖茶特有的色香味物质。发花期间,微生物分泌的多酚氧化酶的酶促氧化使得儿茶素含量降低,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的含量明显增加,儿茶素的减少对茯砖茶滋味的醇(或纯)而不涩有积极的作用,而茶黄素的鲜爽、刺激性口感,茶红素的甜醇滋味及其与咖啡碱形成的络合物。发花的作用还使茯砖茶获得独特的菌花香。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导师、著名茶叶专家刘仲华科学研究证明:“安化黑茶虽然与普洱茶同属黑茶,但普洱茶中的微生物为自然界常见的黑曲霉,而安化黑茶中的微生物是不常有的“冠突散囊菌”。”

安化黑茶系列产品中的茯茶,在神奇的工艺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金黄色的颗粒——金花,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益生菌体,是其他地方的黑茶所不具有的,被列为国家二级机密。安化黑茶里的金花,“有平衡人体代谢机能,增强细胞活力的功效;可抵御癌细胞的扩散,抑制癌胞的生长。常饮之,可明显降脂、减肥、美容瘦身、降“三高”,调理肠胃等保健养生的功效。”

茯砖茶制作工艺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普洱茶没有发花工艺。

包装的独特性

安化黑茶从远古至今现在都是以篾篓包装为主。

专家论证,西汉墓(公元前23年)出土茶叶用竹篾箱包装就是安化黑茶包装的历史原型。

茶农日常饮用的黑毛茶就是和篾篓型(猫眼篓)挂在梭筒上被生活用火熏烤着,俗称“梭筒篾篓茶”,从远古时代传承下来。

在宋、明清时代,安化黑毛茶运往西北的包装用篾篓,篾篓大包运至陕西泾阳,压制成泾阳茯砖茶再运销至甘肃、新疆等西北地区;为运输方便,晋茶商在清·嘉庆年间与安化江南边江刘姓茶人将篾篓大包改制成紧压“树型花卷茶”,用花格篾篓贴身包裹。晋茶商在清·乾隆年间与安化江南德和茶号创制的茶中珍品“天尖、贡尖、生尖茶”用竹篾篓包装。花卷茶的包装更为独特——花格篾篓。从内到外依次由粽叶→棕片→楠竹篾篓三者组成,在制作过程中茶与包装一次性成形,融为一体,花格篾篓,原始、古朴、大气,独具魅力。既有浓郁的历史感、地域特色,又具有粗犷、博大之美。显示出中国男人的粗犷与大气,豪放与博力,成熟与完美,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完善人格与奋发精神的象征。有人惊呼:花卷茶为“世界茶王”、“世界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湖南有,湖南只有安化有。”

花卷茶制作技艺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干燥工艺的独特性

安化黑茶的干燥工艺独特,有别于其他茶类。1、烘焙干燥工艺

安化素有加工火焙茶的习惯。茶农日常饮用的黑毛茶装放在火坑上的篾篓内,用火烘焙,即梭筒篾篓茶。烘焙干燥工艺经过了梭筒篾篓烘焙→焙笼干燥→发展到七星灶烘焙的历史演变。用火焙工艺干燥的安化黑茶,更增添了茶的香、醇、甘、爽等美滋美味。安化先人创造的烘焙干燥是独特的,科学的工艺,不仅有干燥作用,而且有消费作用,饮用安化黑茶更安全可靠。七星灶烘焙干燥安化黑毛茶,采用松柴明火。在七星灶上,将渥堆后的湿坏多次分层叠加,一般加坯层次达7~8层,茶坯从上坯到最后足干要经过长时间的高温高湿作用,其内含物化学成分经过剧烈的水解、裂变、聚合等作用,使安化黑茶滋味变得更加醇和。用七星灶烘焙干燥,一次烘焙量达几百斤、上千斤。七星灶根据北斗七星的原理建造的烘茶灶。茶叶经过七星灶的烘烤,有学者赞誉七星灶烘焙干燥是“将日月星辰纳入灶里,将天地山川溶于茶叶,因此,安化黑茶乃是世界茶叶中的“泰山北斗”。

2、自然晾置干燥工艺

安化黑茶的紧压茶系列产品,部分产品采用自然晾置干燥方法,如安化千两茶踩制后要经七七四十九天日晒夜露,自然干燥;湘尖茶(天尖、贡尖茶等)成篓后也要经过20天左右的晾置干燥。在晾置干燥过程中,茶品内的水分在一种周期性的变温条件下,不断的缓慢蒸发和重新分布,最后达到满足长期贮藏的适度干燥状态。自然晾置干燥工艺过程,实际上也是造就安化黑茶独特品质的重要工序,有学者形容为是“吸天地之精气,聚日月之灵光”。

安化黑茶历史文化


安化黑茶是六大基本茶类之一,属于后发酵茶,主要产品以茯砖、黑砖、花砖、青砖、湘尖等产品为主,在古代,一部分内销山西、陕西、甘肃、绥远、宁夏、新疆、西藏、蒙古等地,一部分加工制压成砖,除内销西北各地外,还外销苏俄,特称“砖茶”。安化黑茶的发展历史久远,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安化黑茶的历史文化。

安化黑茶历史文化

1、西北茶务第一人——左宗棠

1839年,陶澍去世时托孤左宗棠,次年左宗棠从湘阴赴安化小淹,操持陶家事务,抚教陶澍之子陶桄,在安化居住8年。这一时期,他对安化黑茶有了深切的理解。

左宗棠后来成为晚清军政重臣,也是封建王朝最后一轮茶政改革的推动者。1873年,朝廷准奏“改引为票,增设南柜”。这一茶事制度的变革,极大地促进了安化黑茶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了黑茶边销和出口俄国的贸易问题,为新中国边茶供销政策的制订奠定了基础。

2、黑茶理论之父——彭先泽

彭先泽于1939年在安化江南坪筹建了中国第一个黑砖茶厂——湖南省黑砖茶厂”(湖南白沙溪茶厂前身)。致力黑茶砖的研制、理论探讨,先后出版了《茶叶概论》、《茶叶行政》、《安化黑茶》、《安化黑茶砖》等著作,主编《芙蓉月刊》、《湘茶》及《安化茶叶公司丛刊》,在湖南省的砖茶理论、技术、经营及人才培养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有“黑茶理论之父”的赞誉。

3、安化《千两茶赋》——蔡镇楚

伟哉中华兮,万里茶香;妙哉花卷兮,千秋名扬。玉叶金枝,吸天地之精气;花格蔑篓,聚日月之灵光。七星灶里,运转乾坤;资水河畔,创造辉煌。承潇湘之秀色兮,积力量之阳刚;祈神州之弘毅兮,铸世界之茶王。大漠之甘泉兮,生命之昌;草原之玉液兮,健康之望。黑美人兮,湘女情长;千两茶兮,四海飞觞!

安化黑茶产品荣誉

2008年,安化千两茶和茯砖茶的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0年,安化黑茶入选上海世博十大名茶和湖南省十大茶品牌。

2010年04月0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安化黑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1年,安化黑茶被评为中国最具带动力和最具传播力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

安化黑茶原来不产于安化?但仍有其独特功效


茯茶是黑茶中的珍品,早在明朝嘉靖年间,茯茶就被定为运往西北边民的官茶,至今在我国西北地区仍流传着饮用黑茶的习惯。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主要是产自湖南的茯茶、尤其是以湖南安化的茯茶名气最大。

茯茶的产地:

据史料记载,其实茯茶最早诞生于陕西省泾阳县,当年陕西和甘肃的商人到湖南安化采买黑毛茶,运往陕西泾阳,再用特殊的加工方式筑制成发“金花”的茶砖,也就是现在所称的茯茶。当地特有的气候环境,赋予了茯茶独特的风味,所以过去人们说非要有泾河的水,关中的气候,陕西人的技术才能制作茯茶。所以直到建国前陕西都一直垄断了茯茶的加工制作,然而因历史等原因陕西的茯茶生产却在1958年被终止了。加工茯茶的任务被交予茯茶的原料产地湖南省承担。由此湖南开始了研究茯茶的筑制和发花工艺,经过技术人员多年的艰难摸索,茯茶在湖南安化生产成功。五十年多来来,安化地区专注生产茯茶,生产的茯茶先后获得多座国内大奖。

茯茶的风味:

在茯茶加工的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儿茶素、黄酮类、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的含量均下降,各类化学变化形成了茯茶独特的品质。其中儿茶素的氧化和一系列化学作用,减少了茯茶的涩味,使茶的味道越来越醇厚;氨基酸与糖反应则形成了茯茶独有的香气;咖啡碱的氧化和减少降低了茯茶中苦涩的味道。有研究表明,适当陈放对茯茶的品质转化是有利的,如其茶汤的涩味会发生转化,随着陈化时间的增长,茯茶的多酚类含量大幅度减少,这有助于减少苦涩味,增加茶汤的厚重感。

茯茶的功效:

茯茶具有减肥作用,肥胖不仅影响人的外观形象,而且是很多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的重要诱发因素,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为严重而紧迫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科学家们用茯茶和绿茶的水提取物对肥胖的大鼠进行灌胃,发现与对照组相比两个实验组大鼠的体质量明显得到抑制,而且茯茶降低甘油三酯的效果优于绿茶,这说明茯茶有良好的减肥降脂功能。同时在以正常人的肝细胞为对象的实验中,也证明了“金花”孢子粉对肝细胞有较好的降脂效果;

茯茶具有降血糖的作用,糖尿病是现代人高发的疾病,不但给病患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还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沉重负担。科学家针对患有糖尿病小鼠为试验对象,分别用金花茯茶和黑毛茶对试验组小鼠进行灌胃,结果表明:黑毛茶、金花茯茶均能降低实验组小鼠的血糖浓度,降低血清TC、TG浓度;而且就效果而言,金花茯茶明显优于原料黑毛茶。这证明茯茶对糖尿病小鼠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茯茶具有降血脂作用,如今饮食的丰富,让人们不自觉摄入了大量高脂高热量的食物,这让患高血脂症的人们越来越多,而血脂含量高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最主要原因。经过研究表明:茯茶有较明显的降血脂和改善肝组织损伤的作用,可以降低血清中TC、TG、LDL-C的水平,提高HDL-C的含量;可以减轻肝脏的脂肪变性程度。经过对人体的试验表明:饮用茯茶的人TG、TC下降显著,HDL-C上升显著,且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均无异常变化。证明茯茶具有很好的降血脂的作用。

茯茶是过去销往边区的茶中销量最大、销售地域最广的一个品种,它给予人们良好的饮用感受的同时对健康也有很大的益处,尤其茯茶的“金花”成为人们追求的一个热点。随着科学家对茯茶的研究深入,茯茶更多的功效正在逐步的被人们一步一步的挖掘出来。

湖南安化黑茶文化,安化黑茶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


2008年黑茶中的安化千两茶制作技艺,和茯砖茶制作技艺,成功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更加使得黑茶成为了茶业里的潜力股。近年来,黑茶的整体价格与销量逐年增长,成为了许多陈茶收藏者的新宠。那关于湖南安化黑茶文化你了解多少呢?

湖南安化黑茶文化

第一,安化是中国黑茶的原产地,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炎帝神农氏在湖湘,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表现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中华茶祖文化精神,而这茶叶就出自于湖南的野生茶树。清朝安化籍的两江总督陶澍有《印心石屋试安化茶成诗四首》,认为早在大禹时代湖南进贡的贡品中就有茶叶。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茶叶,以竹篾箱包装,也许就是安化黑茶包装的历史原型。

第二,安化是世界茶王的摇篮。安化黑茶中的千两茶,被人们称誉为“世界茶王”,“世界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安化有”。千两茶,制作独特,形状独特,呈长长的圆柱形态,如同如《周易》八卦之首的“乾”卦“一”。《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间万物,皆为“一”所生,千两茶最有资格堪称“老子天下第一”。

第三,安化黑茶制作,其茶叶要经过神秘的七星灶的烘烤。七星灶,是根据北斗七星的原理建造的烘茶灶。安化黑茶的制作工艺,茶叶经过七星灶的烘烤,将日月星辰纳于灶里,将天地山川容于茶叶,吸天地之精气,聚日月之灵光。因此,安化黑茶乃是世界茶叶中的“泰山北斗”。

第四,安化黑茶制作,不同于普洱茶之类,要经过制茶的男子汉们的千锤百炼,夯实成圆柱形茶柱,再经过七七四十九天日晒夜露,电闪雷鸣,如猛虎气吞万里,如雄狮呼啸千山,是自然界一切神奇力量的汇集,是阳刚之美的表现,是男人气派的荟萃,是威武之师的象征。

第五,安化黑茶的包装是花格篾篓,非常特别,既有浓郁的楠竹之乡的地域特色,又具有粗犷博大之美。它如肃穆的崇山峻岭,如奔腾呼啸的大海,出自于中国楠竹之乡的益阳地区安化县,以竹篾为表,以篾篓而装,花格篾篓,是其外包装的古朴原始之美,是茶叶与大自然的融合为一,显示出中国男人的粗犷与大气,豪放与博力,成熟与完美,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完美人格与奋发精神的象征。

第六,茶是什么?是灵芽,是瑞草,是甘露,是玉液。早在宋代,人们就说:“俗人饮酒,雅士品茶”。饮茶的终极目的,在于“美意延年”。“茶”字的和数是一百零八,本身就象征着长寿。安化黑茶,因其自然地理环境的优势,出产的茶叶,为茶,亦为药。其药理功效奇特之美,主要表现在医治肠胃炎、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治疗糖尿病、抗癌、抗衰老等方面,可以美容、瘦身,是当今世界防治都市富贵病的最佳保健饮料。其中的茯砖茶,里面有一种金花,学名叫“冠突散囊菌”,如黄金粉末。这种罕见的霉菌体,只有灵芝里面有。其医药功能可以与灵芝媲美。

第七,安化黑茶贸易,中外茶商云集,沉淀着深厚的地方商业文化,茶园、茶亭、茶肆、茶楼、茶铺、茶街、茶行、茶坊、茶碑、茶引、茶叶古镇,遍布于安化各地,所谓“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安化乃是实际意义上的中国黑茶之乡。这些茶叶历史古迹,不但是安化黑茶商业文化空前繁荣的历史见证,而且为安化发展黑茶产业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优越的人文环境和良好的发展契机。

第八,安化黑茶,是古丝绸之路与草原之路上的神秘之茶。安化黑茶的历史繁荣,成就了悠远绵长的中华茶叶之路。一般人以为“茶马古道”仅在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茶马互市,其实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茶马古道,起自湖南安化,直达西欧大陆。马背船装的安化黑茶,分三路内销与出口:一是走洞庭湖经汉口到山西的草原之路,直达俄罗斯的圣彼得堡;二是走长江三峡经蜀道到甘肃的丝绸之路;三是沿湘江经湘潭到广州的海上香料之路。这三条古茶路,是历史更为悠远的中华茶叶之路,即安化黑茶贸易之路,也是中国与欧亚文化交流之路。

第九,饮食是人类生存之本。安化黑茶以其独特的医药功能,历代都是朝廷控制的“官茶”,解放后定为中央统一调拨的“边销茶”。西北地区的广大民众,饮食习性以肉食与奶品为主,故流传着“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谚语。古往今来,黑茶的特殊功能,大大促进了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的思想情感与经济文化交流。安化黑茶成为汉民族与西北各少数民族加强团结、增进友谊的生命纽带。安化黑茶的发展繁荣,对于增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所起的重大作用与具有的社会文化意义,至今亦然不可低估。

以上九点,足以说明安化黑茶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独特的安化黑茶包装文化》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