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白茶的制作过程,由特殊工艺制作而成!

发布时间 : 2019-11-15
白茶怎么制作过程 手工白茶制作过程 福鼎白茶的制作过程

白茶怎么制作过程。

红楼梦里的老君眉,便是福鼎白茶里的老寿眉。当然不是普通的老寿眉,是老寿眉里特级~贡眉。而茶树品种也不是现今广泛种植的大白毫茶树,而是福鼎太姥山的原生品种~小白茶(小菜茶)。福鼎白茶就是用产自福鼎“华茶1号”或“华茶2号”茶树的芽叶,不炒不揉,特殊工艺制作而成,其外形芽豪完整,汤色杏黄清澈,滋味清淡,清甜爽口的品质特点。下面来介绍下白茶的传统制作工艺!

白茶的传统制作工艺

白茶加工不经炒揉,只有萎凋和烘焙(干燥)两道工序。目前白茶加工的基本工艺有两种:一种是全萎凋,即全程自然萎凋至干燥,又称为“全阴干”;二是半萎凋,由萎凋和烘焙两道工序组成,又称为“半阴干”。下面就鲜叶采摘、萎凋和干燥中需要注意的点进行讲解。

1、鲜叶采摘

鲜叶原料采自芽叶满披茸毛的白茶品种,如福鼎大白、政和大白、福安大白、福鼎大毫等,还有一些用于生产贡眉和寿眉的地方群体种如政和菜茶、坦洋菜茶等。

众所周知,白茶的等级是与原料的嫩度直接挂钩的,具体采摘标准如下:白毫银针只采单芽,白牡丹以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为主,贡眉和寿眉以二三叶为主要原料。

2、萎凋

萎凋作为白茶加工中最重要的工序,其参数控制也非常严格。Cy316.cOm

白茶一般萎凋时间较长,如果是室内萎凋,则需花费48-60h,但不宜超过72h;若是热风萎凋,则需花费20-36h。

当然数字都是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温度、湿度等),最关键的是紧抓外形和含水量这两个参数。白茶萎凋适度时,叶片会表现出以下特点:芽叶毫色银白,叶色转为灰绿或深绿,叶缘自然干缩或垂卷,芽尖、嫩梗呈“翘尾”状。

采用全萎凋法则萎凋至手捻茶叶成末,含水量达8-9%即为适度;半萎凋则萎凋至九成干及可烘焙,但若遇到阴雨天气,叶色转化成翠绿或黛绿,达六七成即应及时烘焙。

萎凋的方法除了上述室内自然萎凋和热风萎凋外,常见的还有日光萎凋和复式萎凋。一般春秋季的晴天可采用复式萎凋,即将室内自然萎凋和日光萎凋相结合,日光萎凋应在阳光微弱时轻晒。

4、烘焙

烘焙即干燥,是白茶排除多余水分、提高香气和滋味的重要阶段。

烘焙有烘干机烘焙和焙笼烘焙两种方法,把半萎凋的茶叶放入烘焙机中,烘至手捻茶叶呈粉末,茎梗一折即断,含水量在6%以下即可。

以上就是白茶传统工艺的主要步骤,每家都有些微的不同,但别看其过程简单,没有多年制茶经验是做不出来一款优质的白茶的。比如什么时候烘干、烘干设备的温度、风力的设定、所需时间的多少,都需要师傅严格控制,再根据茶青的状态灵活控制。

编辑推荐

新工艺白茶制作过程,盘点制作新工艺白茶步骤


新工艺白茶简称新白茶,是福鼎县为适应港澳市场的需求,于1968年研制的一个新产品,现在其产品已远销欧盟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新工艺白茶是白茶的一个品种,是最近几年逐渐受到关注的白茶种类,所以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新工艺白茶,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新工艺白茶的制作过程吧!

新工艺白茶制作过程

1、萎凋

萎凋方法及萎凋程度 新白茶萎凋与传统白茶相同。新白茶多采用室内自然萎凋。若遇阴雨等低温高湿天气,可采用萎凋槽萎凋。但常因翻动而损伤芽叶,使成茶带发酵味,品质不及自然萎凋好。

新白茶萎凋程度较轻,室内自然萎凋历时24~48小时,萎凋槽萎凋历时8~10小时。至约七成干、叶色转灰绿、茸毛发白、叶缘微卷、手握叶有触感、青气消失、有带甜的萎凋香即为萎凋适度。

2、堆放

将萎凋适度叶平铺于干燥洁净场地上,堆厚15~30厘米,历时2~4小时。低温干燥天气,堆叶稍厚,时间稍长;萎凋叶含水率高,或高温高湿天气,堆叶较薄,时间较短。

3、揉捻

揉捻是新白茶区别于传统白茶的特有工序,是形成新白茶的褶条外形及色、味趋浓的重要工序。新白茶揉捻以轻压、短时为特点。嫩度好的不压或稍加压,揉叶3~5分钟;中档叶轻压,揉叶5~10分钟;低档叶稍重压,揉叶10~20分钟。至叶片卷缩、略呈褶条形即可下机烘培。由于揉捻中叶细胞组织轻度损伤,使汤色、滋味趋浓。

4、干燥

新白茶采用高温、薄层、快速烘焙,以便及时制止酶的活性、固定品质、显露白毫。烘干机烘温lOO℃~105℃,烘焙10分钟下机即为毛茶。

5、精制

新白茶毛茶必须精制,经筛分与风选。正口茶经拣剔后出1号茶待拼;二至四口茶经复揉改造,过平圆机7孔、9孔、11孔筛,分别风选后出号茶、重片、轻片;11孔筛以下再经20孔、30孔、40孔平圆筛后,分别过风选一口茶经处理,去除细砂石后待拼。二、三口茶为副茶,40孔筛以下为茶灰。

新工艺白茶的基本介绍

1、产地

新工艺白茶为福建的特产,主要产区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新工艺白茶简称新白茶,是按白茶加工工艺,在萎凋后加入轻揉制成。原中国茶业公司福州分公司(现福建茶叶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和福鼎有关茶厂为适应港澳市场的需要,于1968年研制的新产品,现已远销欧盟及东南亚国家及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2、特征

新工艺白茶外形叶张略有缩摺呈半卷条形,色泽暗绿带褐,香清味浓,汤色味似绿茶但无清香,似红茶布无酵感,浓醇清甘是其特色。因工艺茶条形较贡眉紧卷,汤味较浓,汤色较浓,而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3、功效

新工艺白茶有防癌、抗癌、防暑、解毒、治牙痛,尤其是陈年的白毫银针工艺茶可用作患麻疹的幼儿的退烧药,其退烧效果比抗生素更好。

4、渊源

新工艺白茶简称新白茶,于1968年研制的一个新产品。新工艺白茶产品已远销欧盟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1969年正式投产,其生产技术只有福鼎市少数技术人员会掌握。

总的来说,新工艺白茶其制作工艺主要是包括萎凋、轻揉、干燥、拣剔、过筛、打堆、烘焙、装箱几个步骤,新工艺白茶的防癌功效最强。因此,新工艺白茶将是最受欢迎的白茶产品之一。

白毫银针白茶制作过程


白毫银针是白茶,初制不揉不炒,只有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工艺自然,成茶品质优,茶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比较丰富,有不错的保健价值。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白毫银针白茶的制作过程。

白毫银针白茶制作过程

1、采摘

白毫银针是白茶中的极品。茶芽采摘必须是茶树上早春长出的芽头于芽叶初展时采下,剔除去鱼叶鳞片,断碎芽叶,只取完整白毫多之心芽。

采制银针以春茶的头轮品质最佳,其顶芽肥壮,毫心特大。同时采摘银针要选择晴天,尤以风天最佳,晴天、气温高、湿度低,茶青容易干燥,可以制出芽白、梗绿的上等银针。

雨天和大雾天均不宜采摘。采时只在新梢上采下肥壮的单芽,这样采摘的单芽肥壮重实,质量上乘。有的是采下一芽一、二叶,采回后再行“抽针”。

做到早采、嫩采、勤采、净采。芽叶成朵,大小均匀,留柄要短。轻采轻放。竹篓盛装、竹筐贮运。

2、萎凋

萎凋场所必须是洁净、明亮、通风。迅速轻快地将肥芽薄摊匀摊于萎凋竹帘上置于通风外的晾青架上,进行自然萎凋或置于微弱的阳光下轻晒。待到茶芽含水量为20%左右时,转入烘干工序。

3、烘干

烘房必须保持洁净卫生无异味,通风良好,室内明亮。将经萎凋处理后的茶芽薄摊于烘笼上,用30~40℃文火焙至足干。烘焙时,焙心垫一层白纸,以防火温太高,灼伤茶芽。

烘干时要认真切实注意控制火温,适时轻手翻动,使焙笼上的火温和茶芽受温干燥均衡。足干后,去掉焦红、红变、暗红、黑色银针,叶片及其他非茶杂物。保证白毫银针应有的匀净度。产品在包装前须进行复焙,要求控制含水量以保证稳定质量。

4、保存

茶叶干茶含水分控制在5%以内,放入冰库,温度1-5℃。冰库取出的茶叶三小时后打开,进行散茶包装。

白毫银针源自福鼎县,现在产地主要集中在福鼎、政和两地。政和县在1889年选育繁殖了政和大白茶茶树品种,随即也开始了用该品种产制白毫银针。福鼎所产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产制的白毫银针称“北路银针”。政和所产的白毫银针称“南路银针”。

白毫银针的成品茶,芽头肥壮,满披白毫,挺直如针。福鼎白毫,茶芽茸毛厚,白色富光泽,汤色浅杏黄,味清鲜爽口。政和白毫,汤味醇厚,香气清芬。

它的形、色、质、趣是名茶中绝无仅有的,实为茶中珍品,品尝泡饮,别有风味。品选银针,寸许芽心,银光闪烁;冲泡杯中,条条挺立,如陈枪列戟;微吹饮辍,升降浮游,观赏品饮,别有情趣。

白毫银针饮用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性寒凉,具退热、降火、解毒之功效,有“功若犀角”之誉。欧美茶商也用于掺入高级红茶,以示名贵。

白茶工艺制作过程,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焙等工序


白茶是指一种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焙、拣剔、复火等工序,所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白茶的工艺流程。

白茶的工艺流程

白茶的制作工艺是最自然的,把采下的新鲜茶叶薄薄地摊放在竹席上置于微弱的阳光下,或置于通风透光效果好的室内,让其自然萎凋。晾晒至七八成干时,再用文火慢慢烘干即可。由于制作过程简单,以最少的工序进行加工。

采用单芽为原料按白茶加工工艺加工而成的,称之为银针白毫;白茶一般多采摘自福鼎大白茶、泉城红、泉城绿、福鼎大毫茶,泉城红、泉城绿、政和大白茶及福安大白茶等茶树品种的一芽一二叶,按白茶加工工艺加工制作而成的为白牡丹或新白茶;采用菜茶的一芽一二叶,加工而成的为贡眉;采用抽针后的鲜叶制成的白茶称寿眉。

白茶的制作工艺,一般分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而其关键是在于萎凋。萎凋分为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和加温萎凋。要根据气候灵活掌握,以春秋晴天或夏季不闷热的晴朗天气,采取室内萎凋或复式萎凋为佳。其精制工艺是在剔除梗、片、蜡叶、红张、暗张之后,以文火进行烘焙至足干,只宜以火香衬托茶香,待水分含量为4~5%时,趁热装箱。白茶制法的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显现,汤味鲜爽。

采摘

白茶根据气温采摘玉白色一芽一叶初展鲜叶,做到早采、嫩采、勤采、净采。芽叶成朵,大小均匀,留柄要短。轻采轻放。竹篓盛装、竹筐贮运。

萎凋

采摘鲜叶用竹匾及时摊放,厚度均匀,不可翻动。摊青后,根据气候条件和鲜叶等级,灵活选用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或加温萎凋。当茶叶达七、八成干时,室内自然萎凋和复式萎凋都需进行并筛。

烘干

初烘:烘干机温度100-120℃,时间:10分钟;摊凉:15分钟。复烘:温度80-90℃;低温长烘70℃左右。

保存

茶叶干茶含水分控制在5%以内,放入冰库,温度1-5℃。冰库取出的茶叶三小时后打开,进行包装。

白茶储存归纳起来就八个字:通风、透气、防晒、防潮。白茶的保存,一定要注意存茶环境,不可将白茶置于高温、强光、有异味的环境之下,最好能够保证存茶环境可适当通风,干燥、常温、无异味。

以上就是白茶的制作工艺,总的来说,白茶制作很简单,但是每一个步骤确是很严格,所以才造就了优质品质的白茶!

新工艺白茶制作过程,采摘、萎凋、揉捻、干燥!


新工艺白茶简称“新白茶”,产于福建福鼎的半条形茶。新工艺白茶是20世纪70年代由原福鼎白琳茶厂,为适应港澳市场需求研制的一个新的白茶产品。为开拓茶叶市场,近年来又研制出白茶饼等新产品。那新工艺白茶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呢?

新工艺白茶制作过程

1、鲜叶原料

采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鲜叶制成。采摘标准为一芽二三叶、对夹二三叶及单片等。新白茶对鲜叶要求不甚严格,原料来源广泛,春季、夏季均可采制,一改传统白茶重视原料的工艺特点。

2、萎凋

新白茶萎凋方法有自然萎凋和加温萎凋两种,根据天气采用不同萎凋方法,一般晴天采用自然萎凋,阴雨天使用萎凋槽加温萎凋。

自然萎凋:室内自然萎凋与传统白茶工艺相同。将鲜叶薄摊于萎凋帘席上,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历时50至70小时左右。萎凋适度时,叶色转灰绿,微显清香,嫩叶萎凋程度可重些,老叶萎凋可轻些,以利于轻揉捻成形。

加温萎凋:将鲜叶匀摊于萎凋槽上,摊叶厚度5至10cm,风温25°C左右,历时18至24小时,期间进行三四次翻拌处理,萎凋适度标准同自然萎凋。

加温萎凋较之自然萎凋具有时间短的优点,但是内质转化往往因为时间太短而达不到要求,为弥补这一缺陷,加温萎凋后辅以堆积处理。

堆积处理:将萎凋叶装篓蓬松堆积,叶层厚30~40cm,堆中温度25°C左右,历时3~5h。堆积切忌过高,以免因高温引发发酵,使品质具有发酵感。

3、揉捻

轻揉捻是新白茶与传统白茶不同的一个特有工序。将萎凋适度的萎凋叶蓬松装入揉捻机,不加压或轻压揉8~15min,揉捻历时掌握嫩叶短揉轻压,老叶略重压长揉为原则。

4、干燥

采用烘干机烘干,烘焙温度120°C左右,一次烘至足干。烘干过程温度可掌握适中偏高,快速烘干为宜,这样可防止白茶的后发酵作用,避免因最后干燥技术不当而失去白茶风格。

之后再经过精制的筛分、风选、拣剔、烘焙、拼配成箱,新白茶就算制作完成了,等放置一段时间火气褪去,即可出售到各位茶友手中。

新白茶的加工工艺基本同“贡眉”,但与传统白茶相比,其初制技术又具有轻萎凋、轻发酵、轻揉捻、高焙火四大特点。

传统白茶初制作工艺


传统工艺制作的白茶能喝到“阳光的味道”,因为整个制作工序不炒不揉,鲜叶采下后要让茶青吸饱太阳光,这全靠制茶人手工操作;白茶只有萎凋和干燥,两步成茶,这对制茶人的经验要求是非常高的。

传统白茶初制作工艺

白茶的制作工艺是最自然的,把采下的新鲜茶叶薄薄地摊放在竹席上置于微弱的阳光下,或置于通风透光效果好的室内,让其自然萎凋。晾晒至七八成干时,再用文火慢慢烘干即可。由于制作过程简单,以最少的工序进行加工。

采用单芽为原料按白茶加工工艺加工而成的,称之为银针白毫;白茶一般多采摘自福鼎大白茶、泉城红、泉城绿、福鼎大毫茶,泉城红、泉城绿、政和大白茶及福安大白茶等茶树品种的一芽一二叶,按白茶加工工艺加工制作而成的为白牡丹或新白茶;采用菜茶的一芽一二叶,加工而成的为贡眉;采用抽针后的鲜叶制成的白茶称寿眉。

白茶的制作工艺,一般分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而其关键是在于萎凋。萎凋分为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和加温萎凋。要根据气候灵活掌握,以春秋晴天或夏季不闷热的晴朗天气,采取室内萎凋或复式萎凋为佳。

其精制工艺是在剔除梗、片、蜡叶、红张、暗张之后,以文火进行烘焙至足干,只宜以火香衬托茶香,待水分含量为4~5%时,趁热装箱。白茶制法的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显现,汤味鲜爽。

1、采摘

白茶根据气温采摘玉白色一芽一叶初展鲜叶,做到早采、嫩采、勤采、净采。芽叶成朵,大小均匀,留柄要短。轻采轻放。竹篓盛装、竹筐贮运。

2、萎凋

采摘鲜叶用竹匾及时摊放,厚度均匀,不可翻动。摊青后,根据气候条件和鲜叶等级,灵活选用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或加温萎凋。当茶叶达七、八成干时,室内自然萎凋和复式萎凋都需进行并筛。

3、烘干

初烘:烘干机温度100-120℃,时间:10分钟;摊凉:15分钟。复烘:温度80-90℃;低温长烘70℃左右。

4、保存

茶叶干茶含水分控制在5%以内,放入冰库,温度1-5℃。冰库取出的茶叶三小时后打开,进行包装。

白茶历史

白茶,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史载,东汉时期,一个叫尹珍的青年怀揣家乡生长自制的“荼”,拜谒著名儒学大师许慎,遭门丁刁难,便在其檐下席地嚼“荼”,片刻,许慎整个府邸充溢着浓郁的茗香。许慎踱步而出溯源,随即便邀尹珍入书房,将其“荼”冲泡相观,但见其外形优美,白色叶底如银针坠壶,汤色碧绿明亮,品之顿觉味鲜而清爽醇厚,偶有淡雅苦味即刻津生口中。更激发其在《说文解字》中对“荼”的注解,用“槚、茗、蔎”译注“荼”字的色、香、味。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其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陈橼教授在《茶叶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可见唐代长溪县(福建福鼎)已培育出“白茶”品种。因其仅有名称,能否作为起源证据还有待进一步商榷。有的学者认为白茶始于神农尝百草时期,湖南农学院的杨文辉先生就持此观点。他发表的《关于白茶起源时期的商榷》一文中提出白茶的出现早于绿茶。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成书于1107~1110“大观”年间,书以年号名)中,有一节专论白茶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

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宋代的皇家茶园,设在福建建安郡北苑(即今福建省建瓯县境)。《大观茶论》里说的白茶,是早期产于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公元1115年,关棣县向宋徽宗进贡茶银针,“喜动龙颜,获赐年号,遂改县名关棣为政和”。

清嘉庆初年(1796年)已有白茶生产,当时以闽北菜茶品种为鲜叶。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政和铁山乡人改植大白茶,并于光绪15年(1890年)用大白茶制银针试销成功,次年运销国外。白牡丹始创于建阳县水吉镇。1922年政和县也开始制造白牡丹,运销香港,价格比普通红茶和绿茶高出一倍多。

以上就是白茶栏目给大家汇集有关《传统白茶的制作过程,由特殊工艺制作而成!》的全部内容了,不知道在阅读的过程中是否有所收获,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它相关栏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