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是怎么做出来的?浅析白茶的加工工艺

发布时间 : 2019-11-15
红茶怎么做出来的 工艺白茶 白茶工艺

红茶怎么做出来的。

明嘉靖田艺蘅《煮泉小品》(1554年撰,《四库全书》存目,【学堂】有原文参考)称:“芽茶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做人手器不洁,火候失宜,皆能损其香色也……生晒茶瀹之瓯中,则旗枪舒畅,清翠鲜明,尤为可爱。”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白茶是怎么做出来的!

白茶的加工工艺

1、采摘

春茶采摘时间,因地域、品种、制茶种类不同而有别。以福鼎白毫银针为例,春茶多在清明前后,芽叶萌发符合采摘标准时即可采摘。

白茶以春茶叶品质最佳,尤其头春一两轮,叶质柔软、芽心肥壮,茸毛洁白,茶身沉重,汤水浓厚、爽口。

采青,最好选择晴天,尤其以北风天最佳,阳光好、气温适当、湿度低,茶青容易干燥,可制作出芽白,梗绿的上等银针;南风天,就麻烦,湿度大,茶青干燥慢,芽会变绿、梗会变黑。雨天和大雾天,不适合采制白茶。

2、开青

茶青采回来后即薄摊在水筛上,称“开青”。根据筛面大小摊青,一般每筛250克茶青,要求摊得均匀,不可重叠,因为重叠的部分会变黑。生晒中,避免与阳光直射(多为45度,铁架子架起),不可翻动茶青避免伤叶变红。

3、萎凋

开青后,萎凋过程中,需要及时观察茶青的变化,根据叶温、叶色变化,需要移至通风的室内凉置。因为叶温过热,氧化速度太快,毛茶叶梗、芽蒂会发红,引起茶汤粗涩;反过来,如果叶温偏低,叶体色泽暗淡发黑,茶汤浑浊有异味。

传统工艺的白茶依然是,看茶做茶、看天做茶,老师傅的经验很重要。据茶农介绍,北风天,20度左右的温度,比较有利于白茶萎凋,按传统工艺来说,需要72个小时才能实现。(晚上,茶青需要拖回室内,避免受晚上水汽影响,萎凋室要做到通风干燥)

只是随着科学研究方法的进步,传统工艺的白茶制作,应该是有章可循。关键是,怎么通过科学的方式,把握住萎凋中,白茶内部的化学变化,形成白茶固有色、香、味。

有研究显示,白茶生产的基本原理是:白茶在进入日晒萎凋过程开始,芽头及叶体失水,同时伴随着茶叶内的氧化酶活性开始活跃,通过茶叶内部物质转化并互相推动作用,一般在上帘晒制第12小时和第30小时有明显活跃高峰,在第36小时氧化酶的活力下降,第48小时降至最低点。

而氧化酶的作用促使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氧化和转化,能减少茶叶苦涩度并催化形成游离的香气成分和葡萄糖,在日常传统工艺白茶生产中,可以见到,茶叶在萎凋帘上并筛发生在一天半及两天这两个时间点,并筛时,毛茶毫色发白、叶端翘起、叶子不贴筛、叶缘略向叶背垂卷,并筛后茶叶层增厚,温度自然提高,氧化酶活性得以提升,直到活力下降太快,及时停止萎凋,进行干燥。

4、干燥

经过72小时萎凋后,待含水率达10-20%时,摊于焙笼上(笼心盘用薄纸垫衬,以防毫芽灼伤变黄),用文火(40-50度)烘致足干(含水率大概在5%左右)。

不同的师傅,手法有别,只是用炭火干燥,有人认为这也是一个物理化学变化的过程。

5、精选

对按传统工艺加工生产出来的初制毛茶,进行外形整理,剔除红张、黄片、蜡叶及其他夹杂的各种杂质,提高净度,充分的干燥,进一步储存发展香气,认真按优次划分等级,统一规格,符合成品茶和商品质量的要求下,提高传统白茶品质。

毛茶经筛、拣后按等级分别拼堆、复火、装箱。装箱需要“热装”,由于白茶叶张开展,容易吸收水分,因此要随烘随装,并可减少断碎。

这样工艺出来的白茶色泽灰绿或翠绿、鲜艳,毫心洁白,叶张服帖,两边略带垂卷形,叶面有明显的波纹,嗅之无青气,而是一种清香气味。白毫银针,则纯为毫芽,芽长近寸,不带梗蒂(俗称银针脚),肥壮、形似银针、色泽洁白,香气清鲜、毫香鲜嫩。

精选阅读

白茶怎么做?主要是晒出来的!


喝了这么多白茶,你知道白茶是怎么做出来的吗?白茶,主要是晒出来的,七分晒、三分焙。无论是传统工艺还是新工艺,从采摘到萎凋,白茶主要是靠日晒,不用机器给它“施压”。它吸饱了太阳光,浑身自然也充满了阳光的味道。

白茶制作工艺

1、采摘

春茶采摘时间,因地域、品种、制茶种类不同而有别。以福鼎白毫银针为例,春茶多在清明前后,芽叶萌发符合采摘标准时即可采摘。

白茶以春茶叶品质最佳,尤其头春一两轮,叶质柔软、芽心肥壮,茸毛洁白,茶身沉重,汤水浓厚、爽口。

采青,最好选择晴天,尤其以北风天最佳,阳光好、气温适当、湿度低,茶青容易干燥,可制作出芽白,梗绿的上等银针;南风天,就麻烦,湿度大,茶青干燥慢,芽会变绿、梗会变黑。雨天和大雾天,不适合采制白茶。

2、开青

茶青采回来后即薄摊在水筛上,称“开青”。根据筛面大小摊青,一般每筛250克茶青,要求摊得均匀,不可重叠,因为重叠的部分会变黑。生晒中,避免与阳光直射(多为45度,铁架子架起),不可翻动茶青避免伤叶变红。

3、萎凋

开青后,萎凋过程中,需要及时观察茶青的变化,根据叶温、叶色变化,需要移至通风的室内凉置。因为叶温过热,氧化速度太快,毛茶叶梗、芽蒂会发红,引起茶汤粗涩;反过来,如果叶温偏低,叶体色泽暗淡发黑,茶汤浑浊有异味。

传统工艺的白茶依然是,看茶做茶、看天做茶,老师傅的经验很重要。据茶农介绍,北风天,20度左右的温度,比较有利于白茶萎凋,按传统工艺来说,需要72个小时才能实现。(晚上,茶青需要拖回室内,避免受晚上水汽影响,萎凋室要做到通风干燥)

只是随着科学研究方法的进步,传统工艺的白茶制作,应该是有章可循。关键是,怎么通过科学的方式,把握住萎凋中,白茶内部的化学变化,形成白茶固有色、香、味。

有研究显示,白茶生产的基本原理是:白茶在进入日晒萎凋过程开始,芽头及叶体失水,同时伴随着茶叶内的氧化酶活性开始活跃,通过茶叶内部物质转化并互相推动作用,一般在上帘晒制第12小时和第30小时有明显活跃高峰,在第36小时氧化酶的活力下降,第48小时降至最低点。

而氧化酶的作用促使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氧化和转化,能减少茶叶苦涩度并催化形成游离的香气成分和葡萄糖,在日常传统工艺白茶生产中,可以见到,茶叶在萎凋帘上并筛发生在一天半及两天这两个时间点,并筛时,毛茶毫色发白、叶端翘起、叶子不贴筛、叶缘略向叶背垂卷,并筛后茶叶层增厚,温度自然提高,氧化酶活性得以提升,直到活力下降太快,及时停止萎凋,进行干燥。

4、干燥

经过72小时萎凋后,待含水率达10-20%时,摊于焙笼上(笼心盘用薄纸垫衬,以防毫芽灼伤变黄),用文火(40-50度)烘致足干(含水率大概在5%左右)。

不同的师傅,手法有别,只是用炭火干燥,有人认为这也是一个物理化学变化的过程。

5、精选

对按传统工艺加工生产出来的初制毛茶,进行外形整理,剔除红张、黄片、蜡叶及其他夹杂的各种杂质,提高净度,充分的干燥,进一步储存发展香气,认真按优次划分等级,统一规格,符合成品茶和商品质量的要求下,提高传统白茶品质。

毛茶经筛、拣后按等级分别拼堆、复火、装箱。装箱需要“热装”,由于白茶叶张开展,容易吸收水分,因此要随烘随装,并可减少断碎。

茶原本只是一片树叶,在福鼎,这片树叶被做成了白茶。没有蒸、炒、焙、摇、揉这些复杂的工艺,只是制茶人与茶与阳光的温柔对话,看似简单,但一泡好的白茶依旧难得。

福鼎白茶的新加工工艺,轻揉捻是新工艺白茶的核心工艺!


新工艺白茶主要是在传统白茶的基础上加了轻微揉捻的环节,经过轻微揉捻,叶片细胞壁受到破坏,使得茶多酚与多酚氧化酶大量结合,发生酶促氧化反应,茶多酚的氧化更加迅速而深刻,使品质与传统白茶有很大的区别,因此被称为新工艺白茶或新白茶。那新工艺白茶是如何让制成的呢?

新工艺白茶的加工

(1)工艺流程:鲜叶→萎凋→(轻揉)→烘焙→毛茶→整形→拣剔→复焙→成品茶。新工艺白茶对鲜叶原料嫩度要求不高,采摘标准为一芽二三叶,对夹二三叶及单片,一改传统白茶重视原料的工艺特点。

①萎凋:一般自然萎凋需24至48小时,室内加温萎凋12至18h,萎凋槽加温萎凋8至10小时。萎凋叶一般失水26%至30%。

②轻揉捻:一般春季茶青轻揉3至5秒,夏秋季茶青视情适当延长。

③烘焙:烘焙温度100℃至130℃。

新工艺白茶与传统白茶的区别

工艺上的区别

传统白茶的工艺以不炒不揉为特点,新工艺白茶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了轻发酵和轻揉捻两个工序,可以说轻发酵与轻揉捻是新工艺白茶的两大特点。

轻发酵即将萎凋之后的茶叶堆积,堆积厚度视气候而定。干燥温度低的气候,堆积厚一些;潮湿温度高的气候,堆积薄一些。轻发酵可以增加茶汤的醇厚感以及蜜糖香。

轻揉捻是新工艺白茶的核心工艺。揉捻要注意茶叶的老嫩度。嫩叶需要轻揉捻,且历时要断;老叶需要重揉捻,历时要长。独特的揉捻工艺才形成了新工艺白茶特殊的外形和滋味。

外形上的区别

新工艺白茶的干茶色泽为浅褐色,而传统白茶干茶色泽多为灰绿色、墨绿色,颜色上比较好辨认。

再说其干茶形状,新工艺白茶因为经过揉捻这道工序,其外形有揉捻过的褶皱。传统白茶片片舒展、自然。

汤色上的区别

新工艺白茶由于发酵相比传统白茶较重,固汤色也深一些,泡久了大多为橙红色。

传统白茶遵循不炒不揉的原则,汤色清亮,多为黄绿色、杏黄色或者深黄等等。

滋味上的区别

新工艺白茶经过轻发酵和轻揉捻后,口感上最大的变化是醇厚了许多。

传统白茶的茶汤以鲜爽著称,饮之有鲜嫩感,清新而活泼;新工艺白茶口感醇厚,较传统老白茶更为浓郁,少了一份清甜,多了一份稳重。

其实新工艺白茶无论从外形、汤色还是滋味上来看,都与老白茶极为相似,很容易与老白茶混淆,只是老白茶特有的陈香,新工艺白茶无法做到。

浅析白茶的分类!


白茶的种类可根据茶树的品种及原料划分,当然还会根据产地划分。白茶因茶树的品种、原料(鲜叶)采摘标准的不同,可将主要品种分为:首日芽、天山白、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按产地划分,主要有福鼎白茶、政和白茶等等。

按照茶树品种、原料(鲜叶)采摘来划分:

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简称银针,又叫白毫,因其白毫密披、色白如银、外形似针而得名,其香气清新,汤色淡黄,滋味鲜爽,是白茶中的极品,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

白牡丹

白牡丹因其绿叶夹银白色毫心,形似花朵,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得美名。白牡丹是采自大白茶树或水仙种的短小芽叶新梢的一芽一二叶制成的,是白茶中的上乘佳品。

贡眉

贡眉,有时又被称为寿眉,是白茶中产量最高的一个品种,其产量约占到了白茶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它是以菜茶茶树的芽叶制成,这种用菜茶芽叶制成的毛茶称为“小白”,以区别于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茶树芽叶制成的“大白”毛茶。以前,菜茶的茶芽曾经被用来制造白毫银针等品种,但后来则改用“大白”来制作白毫银针和白牡丹,而小白就用来制造贡眉了。

新工艺白茶

【特征】新工艺白茶外形叶张略有缩摺呈半卷条形,色泽暗绿带褐,香清味浓,汤色味似绿茶但无清香,似红茶布无酵感,浓醇清甘是其特色。因工艺茶条形较贡眉紧卷,汤味较浓,汤色较浓,而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工艺】新工艺白茶其制作工艺为:萎凋、轻揉、干燥、拣剔、过筛、打堆、烘焙、装箱。

按照产地来划分:

福鼎白茶

福鼎白茶,福建省福鼎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04年6月,原国家质监总局正式批准“福鼎白茶”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主要品种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具有白茶性清凉,消热降火,消暑解毒等特点。

福鼎白茶就是用产自福鼎“华茶1号”或“华茶2号”茶树的芽叶,不炒不揉,特殊工艺制作而成,其外形芽毫完整,汤色杏黄清澈,滋味清淡、清甜爽口的品质特点。

政和白茶

政和白茶,福建省政和县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2007年3月20日,经原国家质监总局正式批准对“政和白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政和县白茶渊源极深,可追溯到唐末宋初。到宋代,政和已成为重要的北苑贡茶主产区。政和白茶以茶政和大白茶品种为原料,所产政和白茶具有鲜纯、毫香、凉爽的品质特征。不仅具有解暑、退热、降火、生津止渴功效,还具有降血压、解毒、止泄、杀菌、抗氧化、抗辐射、抗肿瘤等功效。

白茶现代工艺,新工艺白茶加工工序!


新工艺白茶是按白茶加工工艺,在萎凋后加入轻揉制成。于1968年研制的一个新产品,现在已远销欧盟及东南亚国家及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那新工艺白茶是如何加工而成的呢?

新工艺白茶加工工艺

1、鲜叶原料

采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鲜叶制成。采摘标准为一芽二三叶、对夹二三叶及单片等。新白茶对鲜叶要求不甚严格,原料来源广泛,春季、夏季均可采制,一改传统白茶重视原料的工艺特点。

2、萎凋

新白茶萎凋方法有自然萎凋和加温萎凋两种,根据天气采用不同萎凋方法,一般晴天采用自然萎凋,阴雨天使用萎凋槽加温萎凋。

自然萎凋:室内自然萎凋与传统白茶工艺相同。将鲜叶薄摊于萎凋帘席上,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历时50至70小时左右。萎凋适度时,叶色转灰绿,微显清香,嫩叶萎凋程度可重些,老叶萎凋可轻些,以利于轻揉捻成形。

加温萎凋:将鲜叶匀摊于萎凋槽上,摊叶厚度5至10cm,风温25°C左右,历时18至24小时,期间进行三四次翻拌处理,萎凋适度标准同自然萎凋。

加温萎凋较之自然萎凋具有时间短的优点,但是内质转化往往因为时间太短而达不到要求,为弥补这一缺陷,加温萎凋后辅以堆积处理。

堆积处理:将萎凋叶装篓蓬松堆积,叶层厚30~40cm,堆中温度25°C左右,历时3~5h。堆积切忌过高,以免因高温引发发酵,使品质具有发酵感。

3、揉捻

轻揉捻是新白茶与传统白茶不同的一个特有工序。将萎凋适度的萎凋叶蓬松装入揉捻机,不加压或轻压揉8~15min,揉捻历时掌握嫩叶短揉轻压,老叶略重压长揉为原则。

4、干燥

采用烘干机烘干,烘焙温度120°C左右,一次烘至足干。烘干过程温度可掌握适中偏高,快速烘干为宜,这样可防止白茶的后发酵作用,避免因最后干燥技术不当而失去白茶风格。

之后再经过精制的筛分、风选、拣剔、烘焙、拼配成箱,新白茶就算制作完成了,等放置一段时间火气褪去,即可出售到各位茶友手中。

工艺是繁琐的,做茶过程是辛苦的,杯中茶来之不易,需怀感恩之心。而想要了解一杯好茶好在哪里,缺陷何在,了解其制作工艺是有其必要性的。感谢各位茶友,一路相随,一起探寻好茶的秘密。

福建白茶属于白茶,有白茶共有的加工工艺


福建白茶属于白茶,有白茶共有的加工工艺,一般分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而其关键是在于萎凋。萎凋分为室内萎凋和室外日光萎凋,后有复式萎凋。

要根据气候灵活掌握,以春秋晴天或夏季不闷热的晴朗天气,采取室内萎凋或复式萎凋为佳。其精制工艺是在剔除梗、片、蜡叶、红张、暗张之后,以文火进行烘焙至足干,只宜以火香衬托茶香,待水分含量为4~5%时,趁热装箱。它的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显现,汤味鲜爽。

A.室内自然萎凋

环境条件:室内自然萎凋的场所要求四面通风,无日光直射。春茶室温18~25℃,相对湿度70%~80%;夏秋茶室温30~32℃,相对湿度60%~75%。工艺流程:开青→萎凋架→静置萎凋→七成干→并筛→八成干→并筛。

萎凋时,鲜叶老嫩要分开,并及时进行。摊叶要轻快均匀,俗称“开青”或“开筛”,每个水筛摊叶量0.5~1.0kg(春茶每筛0.5~0.8kg,夏秋茶1.0kg),不重叠,不翻动。萎凋叶萎凋至七成干时,即当青气减退,毫色发白,叶色转灰绿,叶尖翘起呈“翘尾”状,叶缘垂卷时,进行第1次并筛即2筛并1筛,

主要是防止贴筛,促进叶缘垂卷;

萎凋叶萎凋至八成干时进行第2次并筛即再2筛并1筛,堆厚10~15cm,主要是促进转色。2次并筛萎凋总历时35~45h,第2次并筛后继续萎凋12~14h,当梗脉水分减少,叶片微软,叶色转为灰绿,达九成五干时,即可下筛烘焙。

B.复式萎凋

所谓复式萎凋就是将日光萎凋与室内自然萎凋相结合。复式萎凋全程进行2~4次,每次20~25min,历时1~2h日光处理。在春季早晚日光不强时轻晒,日照次数和每次日照时间长短应以温湿度的高低而定。

春茶初期室外温度25℃,相对湿度65%左右,每次晒25~30min,晒至叶片微热时移至室内萎凋;春茶中后期,室外温度30℃,相对湿度57%左右时,每次日照时间以10~15min,即移至室内自然萎凋至适度。

室内温度控制在24~26℃,相对湿度64%~80%,萎凋总历时48h左右,并分别于32h和40h左右进行2次并筛,至萎凋适度。

C.热风加温萎凋

萎凋室内装设热风装置,萎凋间的室温应控制在29~35℃,湿度65%~75%,历时18~24h。温度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即开始加温1~6h,室温29~31℃;7~12h,室温32~35℃;13~18h,室温30~32℃;18~24h,室温29~30℃。

当萎凋叶含水量达16%~20%、叶片不贴筛、茶叶毫色发白、叶色由浅转为深绿、芽尖与叶梗显翘尾、叶缘略带垂卷、青气消失、茶香显露时,即可下机。由于加温萎凋时间偏短,内含物转化不完全,因此应进行一定时间的堆积后熟处理。

堆积厚度25~35cm,堆中温度控制在22~25℃左右,历时2~5h;当叶色由碧绿转为暗绿或灰绿、青气消失、茶香显露时,即可下机烘焙。

上述工艺就是福建白茶的加工工艺了,白茶只有萎凋和晒干两道工序,因此福建白茶属于白茶,福建白茶有白茶的加工工艺。

白茶泡出来是白色的吗?不是


中国茶的分类,有趣。光从名字上来看,中国茶就有六种颜色。绿、黄、白、红、青、黑。对于初入门的茶客而言,六大茶类的颜色,仿佛成了一种划分标准。在对茶叶的描述当中,也与颜色密不可分。绿茶,绿汤绿叶。红茶,红汤红叶。黄茶,黄汤黄叶。黑茶,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得名。于是乎,就有茶友先入为主地认为,茶叶是根据颜色来分类。(六大茶类,当然不是简单地从颜色划分,而是结合工艺、发酵度、树种等因素划分)。那白茶泡出来是白色的吗?

白茶的汤色

白茶成茶满披白毫、汤色清淡、味鲜醇、有毫香。最主要的特点是白色银毫,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冲泡后品尝,滋昧鲜醇可口,还能起药理作用。白茶性清凉,具有退热降火之功效。

白茶在多年的存放过程中,茶叶内部成分缓慢地发生着变化,香气成分逐渐挥发、汤色逐渐变红、滋味变得醇和,茶性也逐渐由凉转温。

白茶的特性

一、无火气

明代田艺蘅《煮泉小品》中云:“茶者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不炒不揉最接近自然气息的白茶不含火气,清凉可人。

二、降三高

福鼎白茶能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活性酶,可以显著提高体内脂酶活性,促进脂肪分解代谢,有效控制胰岛素分泌量,延缓萄葡粉的肠吸收,分解体内血液多余的糖分,促进血糖平衡,降血脂降血压效果突出,适宜三高人群饮用。

三、成分多

福鼎白茶除了含有其他茶叶固有的营养成分外,白茶含丰富多种氨基酸,其性寒凉,具有退热祛暑解毒之功。

四、明双目

福鼎白茶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它被人体吸收后,能迅速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能合成视紫红质,能使眼睛在暗光下看东西更清楚,可预防夜盲症与干眼病。

五、护肝脏

保肝护肝,解酒醒酒。白茶片富含的二氢杨梅素等黄酮类天然物质可以保护肝脏,加速乙醇(酒精)代谢产物乙醛迅速分解,变成无毒物质,降低对肝细胞的损害。

六、润秋燥

“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气白而藏万物,清露色白,又因白而称玉露;而白茶,色白如银,绿装素裹。皆是一种素雅洁静的内敛、含蓄、其性精清。白茶,平温少燥,甘醇清香,有一种甜丝丝的凉,和一丝丝的冽,润秋燥,解秋愁,祛秋乏。

七、耐存放

白茶“一年为茶、三年为药、七年为宝”,意为可长期陈放,并有很多好处。确切说白茶存放至五六年就算老白茶了。

到达这个年份的白茶,防癌,抗癌,防暑,解毒,防过敏的功效更加明显,感冒初期,喝上几杯热腾腾的福鼎老白茶下去,会感觉轻松很多!

白茶的基本特征和加工工艺


白茶

1.基本特征:白茶外形毫心肥壮,叶张肥嫩,叶态自然伸展,叶缘垂卷,芽叶连枝,毫心银白,叶色灰绿或者铁青色,内质汤色黄亮明净,毫香显著,滋味鲜醇,叶底嫩匀,要求鲜叶“三白”,即嫩芽及两片嫩叶满披白色茸毛。

2.加工工艺:白茶的工艺较为简单,为室内自然晾干或者烘干。

鲜叶——萎凋——烘焙(阴干)——挑剔——复火

3.典型代表: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主要产地是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

4.冲泡方法:水温80~85度,冲泡时间视具体茶量和茶具容积而定,一般冲泡银针适宜采用清澈透明的玻璃杯,用量约为玻璃杯容积的八分之一,采用上投法,约浸泡5分钟左右即可饮用,饮到一半加水;用盖碗冲泡则投三分之一的茶量,先把开水倒进茶海降温,待降到沸水温(80~85度)再用来冲泡,时间控制约为10秒~15秒。

5.保健功效:白茶含丰富的氨基酸,其性寒凉,具有退热,消暑和解毒的功效,此外,能使人心情平静、消除烦恼,主要是由于较多茶氨酸成分的作用。

以上就是白茶栏目给大家汇集有关《白茶是怎么做出来的?浅析白茶的加工工艺》的全部内容了,不知道在阅读的过程中是否有所收获,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它相关栏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