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瓜片和猴魁的制作工艺的区别

发布时间 : 2019-11-18
红茶岩茶制作工艺区别 绿茶的制作工艺 绿茶制作工艺

【www.cy316.com - 红茶岩茶制作工艺区别】

下面是茶经网绿茶栏目为大家提供的关于“六安瓜片和猴魁的制作工艺的区别”的内容,让大家了解更多绿茶相关的知识,希望丰富的“六安瓜片和猴魁的制作工艺的区别”内容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六安瓜片和猴魁都是绿茶,而且是绿茶中的名茶。不过从根本上来说它们之间的制作工艺是有区别的。六安瓜片和猴魁的制作工艺的区别是:

六安瓜片的制作工艺

生锅与熟锅:炒茶锅口径约70厘米,呈30度倾斜,两锅相邻,一生一熟,生锅温度100°C左右,熟锅稍低。投叶量100克,嫩片酌减,老叶稍增。鲜叶下锅后用竹丝帚或节花帚翻炒1-2分钟,主要起杀青作用。炒至叶片变软时,将生锅叶扫入熟锅,整理条形,边炒边拍,使叶子逐渐成为片状,用力大小视鲜叶嫩度不同而异,嫩叶要提炒轻翻,帚把放松,以保色保形。炒老叶则帚把要带紧,以轻拍成片。炒至叶子基本定型,含水率30%左右时即可出锅,即时上炕。

毛火:用烘笼炭火,每笼投叶约1.5公斤,烘顶温度100℃左右,烘到八九成干即可。拣去黄片、漂叶、红筋、老叶后,将嫩叶、老片混匀。

小火:最迟在毛火后一天进行,每笼投叶2.5~3公斤,火温不宜太高,烘至接近足干即可。

老火:又叫拉老火,是最后一次烘焙,对形成特殊的色、香、味、形影响极大。

老火要求火温高,火势猛。木炭窑先排齐挤紧,烧旺烧匀,火焰冲天。每笼投叶3~4公斤,由二人抬烘笼在炭火上烘焙2~3秒钟,即抬下翻茶,依次抬上抬下,边烘边翻。

为充分利用炭火,可2~3只烘笼轮流上烘。直烘至叶片绿中带霜时即可下烘,趁热装入铁筒,分层踩紧,加盖后用焊锡封口贮藏。

猴魁的制作工艺

杀青:用直径70厘米的桶锅,锅壁要光滑清洁。以木炭为燃料,确保锅温稳定。锅温110℃左右,每锅投叶量75—100克。翻炒要求“带得轻、捞得净、抖得开”,历时2—3分钟。杀青结束前,要适当理条。杀青叶要求毫尖完整,梗叶相连,自然挺直,叶面舒展。

毛烘:按一口杀青锅配四只烘笼,火温依次为100℃、90℃、80℃、70℃。杀青叶摊在烘顶上后,要轻轻拍打烘顶,使叶子摊匀平伏。适当失水后翻到第二烘,先将芽叶摊匀,最后用手轻轻按压茶叶,使叶片平伏抱芽,外形挺直,需边烘边捺。第三烘温度略降。仍要边烘边捺。当翻到第四烘时,叶质已经干脆不能再捺。至六、七成干时,下烘摊凉。

足烘:投叶量250克左右,火温70℃左右,要用锦制软垫边烘边捺,固定茶叶外形。经过5一6次翻烘、约九成干,下烘摊放。

复焙;又叫打老火,投叶量约1900克。火温60℃左右,边烘边翻。切忌捺压。足干后趁热装筒,筒内垫箬叶,以提高猴魁香气,故有“茶是草、箬是宝”之说。待茶冷却后,加盖焊封。

综上,六安瓜片和猴魁的制作工艺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细节或者说具体的操作方面,在制作流程方面是一样的。其实乱瓜片和猴魁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采摘方面,六安瓜片是全世界上唯一一款无梗的茶叶,而猴魁的采摘则是有芽有叶的。

精选阅读

太平猴魁和六安瓜片的区别


六安瓜片与太平猴魁两者都是属于绿茶,两者各有特色,也是有不同的人爱好,那么太平猴魁和六安瓜片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就为大家比较一下二者的区别。

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属于绿茶类尖茶,为汉族传统名茶,中国历史名茶之一。其产于安徽太平县(现改为黄山市黄山区)一带,为尖茶之极品,久享盛名。

太平猴魁茶的采摘和加工十分精细严格。猴魁茶采自新梢芽叶,这种茶芽壮叶肥,色绿多毫,持嫩性好,保证了成品茶的质量。猴魁茶的采茶期在“谷雨”至“立夏”之间,采茶时还有“四拣八不采”的要求。“四拣”是指拣高山不拣低山;拣阴山不拣阳山;拣壮枝健枝不拣弱梢病枝;为了保证鲜叶大小整齐、老嫩一致,对采回的鲜叶要按一芽二叶的标准一朵朵进行选剔(也称为拣尖)。“八不采”即无芽不采、小不采、大不采、瘦不采、弯弱不采、虫食不采、色淡不采、紫芽不采。采制猴魁茶一般是上午采、中午拣、下午制。

太平猴魁茶的加工方法只有杀青和烘焙两道工序,不需揉捻。杀青时用手炒锅,炭火烘烤,火温在100℃以上,每杀青一次,仅投鲜叶100-150克,在锅内连炒三五分钟,制作的全过程长达四五个小时。太平猴魁的包装也很讲究,须趁热时装入锡罐或白铁罐,待茶稍冷后,以锡焊口封盖,使茶叶久不变质。

太平猴魁茶外形是两叶抱芽,平扁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茶香高爽,滋味甘醇,有独特的“猴韵”。汤色清绿明净,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

太平猴魁在冲泡时应采用中投法,即先将茶置于白瓷杯或透明玻璃杯中,冲入90℃的开水至1/3杯,稍停待茶吸取水分舒展后再注满水。此茶初饮时,芽叶徐徐展开,舒放成朵,两叶抱一芽,或悬或沉,令人有“刀枪林立”、“龙飞凤舞”之感;品饮时茶汤色泽清绿,香气高爽,蕴有诱人的兰香,滋味醇厚爽口。太平猴魁即使冲泡三四次仍香美可口,余味深长,真可谓“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产于安徽六安地区的齐云山等地,是一种外形似瓜子,色泽翠绿,香气清高,味鲜甘美的片形茶。

六安瓜片产于皖西大别山茶区,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县所产品最佳。六安瓜片每年春季采摘,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此茶不仅可消暑解渴生津,而且还有极强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明代闻龙在《茶笺》中称,六安茶入药最有功效,因而被视为珍品。

六安瓜片是著名的绿茶片茶品种,片茶即全由叶片制成,不带嫩芽和嫩茎的茶叶品种。因其形若瓜子,又主要产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区的六安、金寨、霍山三县,故名“六安瓜片”。它最先源于金寨县的齐云山,而且也以齐云山所产瓜片茶品质最佳,故又名“齐云瓜片”。其沏茶时雾气蒸腾,清香四溢,所以也有“齐山云雾瓜片”之称。早在唐代,六安瓜片就已闻名,大诗人李白就有“扬子江中水,齐山顶上茶”之赞语。宋代更有茶中“精品”之誉。明代以前已为贡茶。六安瓜片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滋味鲜甘,并且十分耐泡。

看了以上对于太平猴魁和六安瓜片的比较,相信大家已经有数了,知道哪一款适合自己。其实本身来讲太平猴魁和六安瓜片都是茶叶中的上品,不用纠结太平猴魁和六安瓜片谁好谁差。

六安瓜片的产地和制作工艺


六安瓜片的产地和制作工艺你知道吗?对于爱喝茶的你是否知道六安瓜片的产地及其制作工艺呢,甚至有的朋友可能连六安瓜片是茶也许都还未知。作为绿茶的一种,我们不单要在平常饮用它,也许更加的需要去了解它,这也是作为一个爱茶知茶的人应该对茶叶需要了解的基本常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六安瓜片简称瓜片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早在《茶经》中就有所记载:庐州六安(茶)”之称。六安瓜片是我国的十大名茶之一,也是明朝两朝的贡茶。

六安瓜片之所以可以享誉中外主要是由于它优秀的产地及独特的制茶工艺,此地位于曾经的老革命区六安市裕安区山区大别山北麓,得到了国家质检总局授予的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高山围绕,云雾飘绕,再加上温和的气候,是大自然赋予的种茶宝地,真是人间仙境啊。。也就是在这福地之中诞生了及其出色的绿色茶饮,六安瓜片茶。

六安瓜片的出名也与其独特的制茶工艺是分不开的,六安瓜片的采摘时间非常短,必须是谷雨的前十天和后十天,这时候采摘才能保证茶叶的质量,再经过独特的烘炒过程,真是人间一绝。炒制瓜片的叶子必须长在开面,瓜片也是我国绿茶中唯一一个祛除梗和芽的茶叶。

讲了这么多,你象征是不是对六安瓜片的产地和制作工艺都有所了解了呢?作为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的明朝两朝的贡茶,六安瓜片不但是茶,还是一种生活品味的象征,细细品味六安瓜片,你或许还能读出它更多的内在哦。

六安瓜片和铁观音的制作工艺的区别


六安瓜片是绿茶,铁观音是乌龙茶,所以它们的制作工艺是不同的,六安瓜片和铁观音的制作工艺的区别是:

六安瓜片的的制作工艺是:

一、炒制

炒茶锅口径约70厘米,呈30度倾斜,两锅相邻,一生一熟,生锅温度100°C左右,熟锅稍低。投叶量100克,嫩片酌减,老叶稍增。鲜叶下锅后用竹丝帚或节花帚翻炒1-2分钟,主要起杀青作用。

炒至叶片变软时,将生锅叶扫入熟锅,整理条形,边炒边拍,使叶子逐渐成为片状,用力大小视鲜叶嫩度不同而异,嫩叶要提炒轻翻,帚把放松,以保色保形。炒老叶则帚把要带紧,以轻拍成片。炒至叶子基本定型,含水率30%左右时即可出锅,即时上炕。

二、烘干

毛火:用烘笼炭火,每笼投叶约1.5公斤,烘顶温度100℃左右,烘到八九成干即可。拣去黄片、漂叶、红筋、老叶后,将嫩叶、老片混匀。

小火:最迟在毛火后一天进行,每笼投叶2.5~3公斤,火温不宜太高,烘至接近足干即可。

老火:又叫拉老火,是最后一次烘焙,对形成特殊的色、香、味、形影响极大。老火要求火温高,火势猛。木炭窑先排齐挤紧,烧旺烧匀,火焰冲天。

每笼投叶3~4公斤,由二人抬烘笼在炭火上烘焙2~3秒钟,即抬下翻茶,依次抬上抬下,边烘边翻。为充分利用炭火,可2~3只烘笼轮流上烘。

直烘至叶片绿中带霜时即可下烘,趁热装入铁筒,分层踩紧,加盖后用焊锡封口贮藏。

铁观音的制作工艺是:

晒青:茶青采摘回来后,要将其薄薄的摊凉在地上晒青。晒青形式有很多种,有的是摊在水筛上架在架子进行;有的是直接摊铺在地上;有的在地上铺上竹筛进行。晒青的目的是先使箐叶蒸发部分水分,促进鲜叶内含物质的物理化学变化,为摇青作准备。

静置(凉青):青叶经过晒青后,将青叶归筛,放入做青室静置,青叶经过晒青时,会蒸发部分水分,青叶成遢软样,在青间静置时,叶梗、叶脉的水分这时会往叶面补充,这时,叶面又会挺直起来。

摇青:当青叶静置后,根据青叶的水分变化情况,就可以决定是否摇青了。将水筛中的青叶倒入竹制“摇青机”中准备摇青。就是用电动机让摇青机转动。鲜叶在摇青筒中进行碰撞、散落、磨擦运动,大部分叶缘细胞破碎和损裂,水分发生扩散和渗透,细胞间隙充水,叶硬挺,青草味挥发。

作用:使叶缘细胞组织受摇青机的磨擦作用以及叶与叶之间的碰撞作用而被破坏,使茶多酚等化合物与酶接触,促进物质的转化;同时,水分也缓慢地蒸发而减少。

摇青与静置是反复多次交替进行的。其是形成茶叶品质最关键的环节。摇青与静置合称做青,做青适度的标准就是所说的“绿叶红镶边”。

杀青也称炒青:其目的是利用高温,迅速破坏酶的活性,巩固已形成的品质。上图是用滚筒杀青机在杀青。

整形包揉:把杀青后的茶叶包在特制的布里,利用“速包机”把整个茶叶紧包成球状。如上图,从这个环节开始其目的就是制作外形和颜色。

揉捻:将打包好的茶包放在“揉捻机”中进行揉捻做形。茶球在紧包的状态下在揉捻机中滚动,里面的叶子受到挤压会慢慢形成“颗粒状”,从叶状到颗粒状的神奇之作全在这里,当然是要经过很多遍的操作。

焙火:将茶揉捻好后就要将其焙火,把茶团解块后摊铺在竹筛上放在铁架上,至于炉中焙烤。包揉、揉捻与焙火是多次重复进行的。直到外形满意为止。最好才焙火烤干成品。

综上,六安瓜片是典型的绿茶工艺,铁观音是典型的乌龙茶工艺,不管是工艺流程还是具体的操作都是不同的。

六安瓜片茶的制作工艺


六安瓜片属于绿茶中的片茶,是绿茶中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叶。最近几年六安瓜片很多都是在慢慢采用传统的手工炒制工艺,以前的机制工艺,也是在慢慢减少。只有传统的工艺,才会有原来的味道。下面将与茶友们一起了解下六安瓜片的传统加工工序。

六安瓜片茶叶的制作工艺具体如下:

一、采摘

一般在明后雨前开采,采摘标准以一芽二三叶为主,求壮不求嫩,群众习惯称之为开面采摘。

二、扳片

鲜叶采回要及时扳片,采摘回来的鲜叶,经过摊凉、散热、再进行手工扳片,将每一枝芽叶的叶片与嫩芽、枝梗分开,嫩芽炒银针,茶梗炒针把,叶片分老嫩片,炒制瓜片。

三、生锅与熟锅(炒青)

炒茶锅口径约70厘米,呈30度倾斜,两锅相邻,一生一熟,生锅温度100°C左右,熟锅稍低。投叶量100克,嫩片酌减,老叶稍增。鲜叶下锅后用竹丝帚或节花帚翻炒1-2分钟,主要起杀青作用。炒至叶片变软时,将生锅叶扫入熟锅,整理条形,边炒边拍,使叶子逐渐成为片状,用力大小视鲜叶嫩度不同而异,嫩叶要提炒轻翻,帚把放松,以保色保形。炒老叶则帚把要带紧,以轻拍成片。炒至叶子基本定型,含水率30%左右时即可出锅,即时上炕。

每锅只能投鲜叶20-30克,在炒制过程中,火稳,造型是关键,温度控制是制茶技术的首要关键,能控制茶的化学变化,它决定了茶的品质,是一项比较难掌握的的技术,所以制六安瓜片茶要根据叶片的老嫩程度,投叶量的大小,火温匹配的相当,才能制出上等的好茶来。

四、毛火

用竹制烘笼,木炭火烘坯,嫩叶薄摊,老叶稍厚,每笼投叶约1。5公斤,2-3分钟翻动一次,翻茶时要均匀,烘顶温度100℃左右,烘到八九成干即可。拣去黄片、漂叶、红筋、老叶后,将嫩叶、老片混匀。烘毛火时,屋内严禁有烟或其他异味,烘后摊凉10小时。

五、小火

最迟在毛火后一天进行,小火烘笼温度为120度左右,每笼烘叶量2公斤,两把烘笼换倒,或两个火摊三把烘笼换倒。用手轻轻翻动,以免断碎,小火烘制九成干时,停放3-5日,让叶片叶脉中的水分充分吐出,再进行下一道工序。

六、老火

又叫拉老火或称走烘,是最后一次烘焙,对形成特殊的色、香、味、形影响极大。老火要求火温高,火势猛。木炭窑先排齐挤紧,烧旺烧匀,火焰冲天。每笼投叶3~4公斤,由二人抬烘笼在炭火上烘焙2~3秒钟,即抬下翻茶,依次抬上抬下,边烘边翻。

为充分利用炭火,可2~3只烘笼轮流上烘。翻动一定要均匀,烘制宝绿带霜。其规则,抬笼要快,翻茶要匀,拍笼要准,脚步要稳,放笼要轻,直烘至叶片绿中带霜时即可下烘,趁热装入铁筒,分层踩紧,加盖后用焊锡封口贮藏。一般每笼要抬80次以上,直至叶片起白上霜为止,这时才称的是上经过80多道火功粹炼。

六安瓜片和白茶的制作工艺不同


六安瓜片和白茶的制作工艺不同,六安瓜片是典型的绿茶工艺,和白茶工艺不同的就是六安瓜片要经过杀青。

绿茶的制作工艺

绿茶的加工,简单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其中关键在于杀青。鲜叶通过杀青,酶的活性钝化,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基本上是在没有酶影响的条件下,由热力作用进行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了绿茶的品质特征。

白茶的制作工艺

白茶的制作工艺是最自然的,把采下的新鲜茶叶薄薄地摊放在竹席上置于微弱的阳光下,或置于通风透光效果好的室内,让其自然萎凋。晾晒至七八成干时,再用文火慢慢烘干即可。由于制作过程简单,以最少的工序进行加工。

采摘

白茶根据气温采摘玉白色一芽一叶初展鲜叶,做到早采、嫩采、勤采、净采。芽叶成朵,大小均匀,留柄要短。轻采轻放。竹篓盛装、竹筐贮运。

萎凋

采摘鲜叶用竹匾及时摊放,厚度均匀,不可翻动。摊青后,根据气候条件和鲜叶等级,灵活选用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或加温萎凋。当茶叶达七、八成干时,室内自然萎凋和复式萎凋都需进行并筛。

烘干

初烘:烘干机温度100-120℃,时间:10分钟;摊凉:15分钟。复烘:温度80-90℃;低温长烘70℃左右。

保存

茶叶干茶含水分控制在5%以内,放入冰库,温度1-5℃。冰库取出的茶叶三小时后打开,进行包装。

白茶储存归纳起来就八个字:通风、透气、防晒、防潮。白茶的保存,一定要注意存茶环境,不可将白茶置于高温、强光、有异味的环境之下,最好能够保证存茶环境可适当通风,干燥、常温、无异味。

六安瓜片的制作工艺

采摘:一般在谷雨前后开采,至小满节气前结束,采摘标准以一芽二三叶为主,群众习惯称之为“开面”采摘。

扳片:鲜叶采回要及时扳片。分嫩叶(或称小片)、老片(或称大片)和茶梗(或称针把子)三类。

生锅与熟锅:炒茶锅口径约70厘米,呈30度倾斜,两锅相邻,一生一熟,生锅温度100°C左右,熟锅稍低。投叶量100克,嫩片酌减,老叶稍增。

鲜叶下锅后用竹丝帚或节花帚翻炒1-2分钟,主要起杀青作用。

炒至叶片变软时,将生锅叶扫入熟锅,整理条形,边炒边拍,使叶子逐渐成为片状,用力大小视鲜叶嫩度不同而异,嫩叶要提炒轻翻,帚把放松,以保色保形。炒老叶则帚把要带紧,以轻拍成片。

炒至叶子基本定型,含水率30%左右时即可出锅,即时上炕。

毛火:用烘笼炭火,每笼投叶约1.5公斤,烘顶温度100℃左右,烘到八九成干即可。拣去黄片、漂叶、红筋、老叶后,将嫩叶、老片混匀。

小火:最迟在毛火后一天进行,每笼投叶2.5~3公斤,火温不宜太高,烘至接近足干即可。

老火:又叫拉老火,是最后一次烘焙,对形成特殊的色、香、味、形影响极大。老火要求火温高,火势猛。木炭窑先排齐挤紧,烧旺烧匀,火焰冲天。每笼投叶3~4公斤,由二人抬烘笼在炭火上烘焙2~3秒钟,即抬下翻茶,依次抬上抬下,边烘边翻。为充分利用炭火,可2~3只烘笼轮流上烘。直烘至叶片绿中带霜时即可下烘,趁热装入铁筒,分层踩紧,加盖后用焊锡封口贮藏。

六安瓜片和白茶的制作工艺不管是流程、原料还是具体的操作都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