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有烘干工艺么?普洱茶有烘干工艺么?

发布时间 : 2019-12-04
普洱茶烘干 工艺普洱茶 普洱茶工艺饼

【www.cy316.com - 普洱茶烘干】

国标上说,云南普洱茶是以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但是纵观整个普洱饼茶的制作流程,我们会发现它还有“烘干”这一道工序,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不难理解,“日晒”是毛茶的干燥方式,而“烘干”是饼茶在蒸软压饼后进行二次干燥时所采取的一种方式。

茶叶经过杀青揉捻后,依然有多余的水分,此时的干燥方式必须采用日晒。如果做生散茶,工序到日晒晾干这一步基本就结束了,但散茶的香气、滋味流失的都比较快,制成饼茶才能锁质锁香,于是又有了后续的蒸软、压饼、烘干等流程。

压饼后的干燥方式有三种,分别是阴干、晒干和烘干。阴干是将茶叶放在空气流通的阴凉处使其自然干燥,这种方式的弊端在于:饼茶中心凹陷部分因为压得太紧,水分不容易散失,茶叶有出现霉变的风险。

第二种方式晒干,固然可以让茶叶快速干燥,但是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破坏了茶叶表层的活性酶,造成表层茶叶变成褐红色。这种茶叶在初期品饮时,香甜感和润度比较好,两三年之后会出现酸、薄、寡、淡的口感。

第三种方式即烘干,将茶叶放在特定的烘房内,烘房温度控制在50℃以内,高于60℃以上即高温,高温烘干的茶叶香气好,滋味足,但是喝起来有燥感,久存后品质急剧下降。而低温烘干既可以让茶叶快速失水,茶叶的香气也要优于阴干的茶,这种干燥方式从国营厂时代一直延续至今。

小编推荐

普洱茶是绿茶么?


2008年之后,市场有许多民间专家主管认定普洱新制生茶是绿茶,只有经过陈化的生茶才是真正的普洱茶。这是一种相当经不起推敲的错误观点。首先假定普洱新制生茶已经被归于“绿茶”,那么有几个问题的逻辑就需要厘清:

1、以此类推,绿茶是否可以掺入普洱?甚至以绿茶紧压成型,一段时间后也可称其为普洱?陈年绿茶是否可等同于陈年普洱?

2、若是将新制普洱视作绿茶,那么在制程中的杀青与干燥温度就成为了无法厘清的问题。

普洱茶之所以能够在长时间的仓储中品质愈发醇厚,正是因其制作过程中的低温环节(杀青、毛茶干燥、紧压茶干燥)所致,低温制程适度保留了茶叶中生物酶的活性,为茶品后期转化奠定了基础;而绿茶为了提高香气与鲜爽度,确保茶质在保质期内不发生大变化,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高温杀青与高温干燥(相对于普洱茶)。这也就使得绿茶存储时间越久,其品质越呈下降趋势。一切的分野都来自于加工过程中杀青与干燥的温度差别。

3、普洱茶由于从鲜叶到杀青之间存有萎凋制程,根本不符合绿茶的基本定义。绿茶的定义是不发酵茶,而普洱茶鲜叶采摘后到杀青之前要经过数个小时的静置萎凋过程,过程中茶叶发酵会产生明显变化。

4、若是将新生茶定为绿茶,不可能订立绿茶变成普洱的年限与标准,而若是制定一个固定标准,那么如何解释茶品在达到标准限定的“下一秒”不再是“绿茶”呢?不能严格界定并且明显与事实相违背,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

5、否定普洱茶越陈越醇厚的特性。普洱茶因其原料与工艺的特殊性,造就其越陈越香的特性,将普洱茶定为绿茶,则普洱茶就应依从绿茶“尚鲜爽”、“以新为贵”的特质,显然这是对普洱茶的根本否定。

此论若是茶友间的闲聊或无不可,对于饮者而言,关心的一定是茶好不好喝,而不是什么白黄绿青红黑的分类。但若是牵涉到制定相关的标准与制程,以及市场规范与认同的建立,这种说法就荒之大谬了。

普洱茶真正广泛走入我国民众的视线实际上不过是本世纪这十来年间的事情,关于普洱茶的种种,有太多未知等待从业者与爱茶之士去探求。未来,笔者将就普洱茶的相关话题继续展开深入,欢迎茶友一同探讨。

普洱茶老黄片有什么特点,可以喝么?


黄片的介绍

所谓“黄片”说得直白点就是茶树上的老叶子时间长了会泛黄,“黄片”因此得名。在众多的普洱茶爱好者甚至是发烧友中,真正弄清楚它的人没有多少。

普洱茶黄片其实是指在原料筛拣工序中,因条索疏松、粗大,在揉捻过程中不成条的部分,按照生产标准筛拣出来的这部分茶菁,俗称为“黄片”。黄片的品质和所选原料茶菁的品质是一致的,一般都是第三叶。只是因外形不佳而被拣出,但并不意味着品质不好。

老黄片的形成

老黄片的形成,一是采摘时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之外的第三叶,一般不会到第四叶;二是揉捻时没有揉捻到位,条索比较疏松;在这两个情况下,杀青会造成叶片颜色发黄或绿色更深。因此,如果不把这部分茶菁拣出,那么压成型后条索的观感就差了。

老黄片的优点

有不了解情况的人说,老黄片是“病叶、枯叶”,这是不对的。因为那样的叶子茶农是不会采的,原料收购时也是不会过关的。相反,老黄片由于叶片组织厚实,反以甘甜醇厚的滋味和持久耐泡见长。

老黄片的冲泡

黄片的冲泡,可以稍增加一点投茶量,最关键的是水一定要开,泡的时间一定要够,否则滋味就不能够充分展现。至于投多少茶和泡多长时间,就需要根据自己的口味而定。

普洱茶揉捻工艺有哪些讲究?


揉捻,是力道与手法的极致融合,使茶叶紧卷成条,形成茶的滋味。本期,由普洱茶原产地临沧茶区茶人、茶叶技术员职称卫宗成为你讲述龙润茶制茶工艺——揉捻。卫宗成,1978年开始从事茶叶初、精制加工,制茶39年,现担任龙润茶技术总工。

每到中午时分,就是卫宗成师傅最忙的时候,当天采下的第一批鲜叶被及时送到了摊晾车间。他及时把鲜叶均匀摊开,目的使鲜叶散失部分水分,内含成分充分转化,这一过程需要2至6个小时。

鲜叶的摊晾

鲜叶进行杀青之前,必须进行摊晾。把鲜叶均匀摊开,厚度以10厘米为宜,分级摊晾。摊晾鲜叶的地方必须清洁卫生。摊晾的目的是使鲜叶的部分水分散失,化学成分部分转化减少揉捻过程中碎片末茶,鲜叶摊放时间1至2小时。

鲜叶的杀青

杀青的目的是利用高温,钝化鲜叶内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阻止多酚类物质氧化,从而形成晒青毛茶“汤色黄绿明亮,叶底黄绿嫩匀”的品质特征。杀青的原则是:高温杀青,保持衡温,老叶嫩杀,嫩叶老杀,杀适杀匀。杀青过程,要求把鲜叶从室温快速地提升到85℃,杀青机的温度保持在150到180℃之间。

杀青叶必须进行20至25分钟的摊凉,一方面使叶面温度下降,水分走匀;另一方面,使叶面回软,便于揉捻。经摊凉后,揉捻出来的茶叶,成茶的汤色青亮、香气清高、滋味鲜爽。

揉捻工艺

经摊晾、杀青后的茶叶静静的躺着,散发出淡淡的茶香。此时就要进行最为关键的一步:揉捻。

揉捻使茶叶面积缩小、紧卷成条,保持苗锋,茶叶细胞破碎率在30%为宜,内含可溶性物质溢于茶条表面,形成茶的滋味。

揉捻工序要掌握老叶热揉、嫩叶冷揉、老叶重揉、嫩叶轻揉的原则。揉捻叶温度控制在32到35℃之间。

揉捻的时间标准

茶叶揉捻关键掌握力道,以“轻—重—轻”,用团、揉、搓、抖、翻等手法反复进行,使茶叶卷紧成条、手捏成团、放开不易散开,有粘手感就可以了。

根据杀青叶嫩度不同,揉捻时间也不同。

卫宗成根据自身产品品质特征在揉捻时间注意掌握以下标准:特级杀青叶不经揉捻直接晾干,一级杀青叶、二级杀青叶经摊凉后,投入揉桶内,松装松放,无压状态下揉捻3至5分钟,三级杀青叶加轻压揉捻5至8分钟。

茶,从刚开始采摘下的一片树叶,因为倾注了茶人的虔诚、专注和温润谦和的情感,在一次次轻重缓急的揉压唤醒下,重生为有血、有肉、有魂的茶,成为人们敬畏自然、遵循自然、归于自然的法门。

卫宗成39年如一日的专注、坚守、热爱、精益求精,才赋予了普洱茶的自然本真,香飘世界。

普洱茶有哪些加工工艺?工艺上有什么特点?


一泡好喝的普洱茶犹如一个成功的人,是要经过千锤百炼的。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也没有茶可以随随便便好喝!

在土地的孕育、雨水的滋润、阳光的爱抚中,终于茶树的枝条上冒出了茶芽。大概茶芽在钻出芽苞的一瞬间也是用尽了浑身解数。黄绿娇嫩的茶芽渐渐长大变成了叶片,一片、两片......待到两叶一芽便开始采摘制作,开启它生命的新篇章。

普洱茶加工工艺:采摘-萎凋-杀青-揉捻-晒干-蒸压成型-干燥。在这一道道工序中,茶叶在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蜕变。

萎凋:鲜叶采摘后运到初制所进行摊放,也就是萎凋过程。萎凋必然伴随着失水,在走水的过程中一些香气物质形成,部分大分子脂溶性糖水解为小分子水溶性糖。同时会散发部分低沸点的青草气。

杀青:一般来说白天采摘,晚上杀青。杀青就是钝化酶的活性,使茶叶停止酶促反应,同时散失水分,使茶叶柔软以利于揉捻。在整个杀青过程中由湿热主导,进行自动氧化作用,使茶叶内含物质发生质变。

揉捻:揉捻的作用在于破坏茶叶的细胞壁,保证茶汁在冲泡时充分浸出;同时通过揉捻使茶叶形成条状。

晒干:日光晒干是普洱茶工艺中的关键工序。晒青毛茶存放若干年后产生迷人的花香,而烘干或炒干的绿茶则香消味劣,比较绿茶和晒青毛茶的香气成分差异巨大。日光干燥时,先期水分高,自动氧化剧烈,同时在短光波的催化下进行光化学反应,茶叶的化学物质可能进行光解,把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最后形成清香、乌润、滋味浓厚、茶汤黄亮、叶底油润的晒青毛茶。

蒸压成型:通过高温蒸汽的瞬间作用使茶叶软化,为后期的压制成型做准备。在水汽和热量的作用下,使茶叶再次进行了强烈的氧化反应,同时消散残余的青草气。

干燥:将成型的茶叶晾干或在50℃的烘房中缓慢烘干,以降低茶叶的含水量,方便后期的安全存储。同时,放缓茶叶内含物质的反应,在工艺上给这款茶定性。

普洱茶,素有越陈越香的特点,在完成了上述制作工艺后,剩下的,交给时间!

临沧普洱茶可以长期存放么?


一些茶友甚至是一些茶商对于临沧茶都存在这样的偏见:“认为临沧茶偏涩,不适合制作普洱茶,后期不值得存放”。深究后,才发现,这种偏见其实多是源于茶商地域性的商业诉求而来,一些不明真相的茶友以讹传讹,以致于茶友们形成临沧茶不值得存放的偏见。

为什么人们会这样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专业缺失偏信某些不确说法,以点带面,以偏概全,以讹传讹。比如有茶友总结“临沧涩、普洱淡、勐海苦。”这本是对这三个大茶区茶性特点的笼统直观概述,这些概述只是大体区分三地区茶叶口感上的大体差异,仅仅只是针对不同口味的茶友方便选茶而已,并不能代表整个地区的茶叶品质。更何况普洱茶每个茶区山头众多,一山一味,岂是一个“涩”、“苦”和“淡”字就能准确表述的。茶无好坏,适口为珍。

其二,历史缺位历史上“普洱府”集散的茶叶统称为普洱茶,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从临沧运至普洱府交易的茶叶,但因其在“普洱府”集散,所以对“临沧”提及也较少。据专家考证和文献记载,临沧早在公元前1200年前后就开始栽培驯化茶树。

其三,工艺缺陷临沧和普洱其茶叶发展客观上来说要比版纳启步早、进程快,其机械化生产程度远远高于版纳地区,更由于计划经济年代,临沧茶又多以红茶和绿茶为主,晒青茶制作相对不多,所以,造成了近些年来临沧地区制作出来的普洱茶,多存在着“红茶化”和“绿茶化”的痕迹,导致其制作出来的普洱茶后期存放汤薄味寡,涩滞锁口,香气涣散,返苦回涩等等不良表现。

工艺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工艺对普洱茶的品质有哪些影响?


普洱茶的滋味口感,除了茶叶自身品质对口感的影响外,在客观因素的制作工艺上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所占有的比例是很大的。

采摘

所有的普洱茶在春季的时候采摘品质是最佳的,普洱茶经过了一个冬天的休养,再加上春天特有的气候生态环境,使得此时的普洱茶体内的物质最为丰富,而普洱茶的浓郁度很大部分是由于茶叶内的物质所决定的,因此这个时间段的普洱茶香气、滋味上表现较为浓厚,尤其汤感和韵味是最好的。

越嫩的部位含茶毫越多,而茶毫的主要组成物质就有氨基酸。

茶叶中的氨基酸具有鲜、爽、甜的特点,如果茶叶当中氨基酸含量较高,那么口感就会表现出鲜、爽、甜。氨基酸是组成茶叶滋味最重要的三大类物质之一(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茶汤口感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三类物质的含量与比例关系。在同一纬度,高海拔的高山茶比低海拔的低山茶氨基酸含量高,人们常说的“高山云雾出好茶”跟这个就很有关系。

普洱茶的浓度、刺激性、收敛性、苦涩与回甘都是由茶多酚一类物质引起的。茶汤越浓、刺激越强、收敛性越明显、越苦涩、回甘越好就说明了茶汤中含的茶多酚的浓度越大。

杀青,揉捻

杀青的作用是为了蒸发水分便于揉捻成型,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如果茶叶杀青过重,新茶可能会出现焦味,或是较为明显的苦涩味,不管从茶汤喝茶香来说,都会过重,也同样是影响茶叶品质的。

揉捻可以卷紧茶条,缩小体积,为炒干成条打好基础,同时还会破坏茶叶的叶组织,让茶叶的内部物质能够更好的释放出来,不仅影响着茶叶的出汤程度,还影响着茶汤口感。揉捻不到位,茶滋味淡薄,揉捻过度,茶味苦涩增加。

“杀青”的目的是抑制鲜叶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防止多酚氧化酶催化的化学反应发生。

杀青温度过低,杀青不足。杀青不足的饼面看起来偏绿,有青味甚至是酸馊味,茶底偏绿。这样的茶新茶不好喝,也没有存放价值!

杀青温度过高茶叶易焦,有焦味、糊点,同时影响茶叶的后期转化。高温杀青的茶饼面看起来偏红或者偏黄,而杀青温度过高后期转化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茶饼会一年比一年薄,香气流失很快。

晒青与烘青

晒青茶,即用日晒方式干燥的毛茶,是云南制茶的一种工艺。烘青茶,即采用烘干机机械干燥制成的毛茶。首先晒青与烘青之间的受热面积和温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太阳光存在着不确定性,导致受热面积不均匀,加上太阳光温度有限,以致于茶叶不能短时间迅速的完成干燥。

烘青茶干燥时,采用了高温度快速干燥,烘干温度高达120~140℃。高温烘干的烘青茶已经失去大量的活性酶物质,导致烘青茶完成“陈化”和“发酵”十分困难,甚至无法完成“自然陈化”。

茶叶晒青短期有些太阳味,淡青草香或花香,两三年后茶香明显,很耐泡,越喝越甜。烘青茶香气细锐而飘,两三年后香气下降很快且出现闷味,叶底韧性差。这里又提到了存放的问题,在茶叶自身品质相同的情况下,存放得当的情况下,存放的时间越长,转化程度越高,那它的滋味口感也就越好。

除了自身条件的决定之外,普洱茶的制茶工艺是影响普洱茶口感的第一关键要素,在这个过程中,靠的便是人和,只有当普洱茶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状态下,才能成就它的丰富口感,缺一不可。您又是否再一次重新认识了普洱茶呢?

普洱茶有头春与二春之分你知道么?


二春茶虽也是春茶,但品质却低于头春很多,时间相隔不到一个月,采摘完的鲜叶再次生发,养分物质少于头春,鲜叶发出不过是茶树的自然生长所需,所以头春和二春,在品质上还是有区别的。

在云南,因为干旱,很多地方的头春发叶时间不同,我们以大众的时间来进行一个界定。

头春:三月中旬到四月上旬

二春:四月上旬到四月下旬

尾春:四月下旬到五月上旬

夏茶:五月中旬

秋茶:九月中旬

从这一个时间段,我们可以看出来,春茶头春,二春,尾春间隔的时间是最短的,秋茶到春茶,却又是最长的,在鲜叶生发,采下后,茶树需要吸收养分与水分,从土壤到树根,再分散到枝芽。而头春间隔时间最长,一方面茶树生发的时间加长,从土壤摄取养分的时间增长,叶片的养分就高,从而也就决定了茶叶品质。

从生长状态可以感知茶树鲜叶的养分,而从实际,怎么样鉴别?这是一个细致的问题,从茶树鲜叶,或是干茶,或是叶底,都是没有办法的。茶树的头春,因生长周期长,所以养分物质多,从我们品茶的四点,可以进行对比。

1、干茶香:头春茶香气属于高扬明显,浓郁,很容易感受得到。

2、茶汤香:茶汤香气是最重要的一点,茶汤香气浓郁,如是每一泡都有明显的香气,茶叶选料必定是好的。

3、茶汤口感:头春茶,生长周期长,养分较多,茶汤入口,可以感知得到茶汤的浓稠度,在舌面上犹如包含着很多胶质物一般,而不是淡如水味。(当然这点,是很多茶品都可以做到的,但是头春茶汤,绝对是舌面的最好享受)

4、回甘时间:回甘在茶汤入口后,会于整个口腔,或是舌面产生甜韵,而甜韵保留的时间相对较长。如果是二春,或是尾春,可以感受,茶汤入口后甜韵是会产生,但是停留的时间很短。

普洱茶:普洱茶的加工工艺


一、晒青毛茶加工

1、杀青:茶农大多采用铁锅或半自动滚筒杀青,而茶厂则用滚筒杀青,因大叶种茶含水量高,杀青时必须闷抖结合,使鲜叶失水均匀,达到杀透杀匀的目的。

2、揉捻:茶农制作这道工序时是用手直接搓揉已杀青的茶叶,现在很多茶农也自己购买了半自动的揉捻机械,而各大茶厂则是用大型揉捻机。最初茶农揉捻茶叶要根据茶叶原料的成分灵活用手及经验掌握力度,嫩叶要轻揉,揉时短;老叶要重揉,揉时长。揉至茶叶基本成条索状为适度。而机揉则没有那么多讲究。但因为手工茶条索揉捻充分且适度,条索松紧适中,空气流通性大,而机制茶条索紧凑,相对来说没有手工茶发酵快,所以市场上还是以手工茶更为走俏。也有很多茶人潜心钻研,用半自动揉茶机控制时间及力度来达到手工茶的效果,有成功案例,但掌握其技术的为数不多。

3、晒青:茶农晒干是利用阳光晒干茶叶水分。一般利用篾席将茶叶薄摊在阳光下凉晒,晒至茶叶干至90%左右为适度。雨季,茶叶总是晒到一半下雨,茶农把未晒干的茶叶收集起来,等到雨晴时候再抬出去晒,如果雨一下几天,茶农们就习惯把茶叶凉在农家的火塘上方,或者制作一个烘茶小灶把他们用烘干。各大茶厂则一律用脱水烘青的机械完成这道制作工序。

4、筛分:用筛分机械筛分等级,手工簸、捡等方法扬去细片碎沫,捡剔老梗进行分档,分出粗细、大小、长短后,根据所作商品茶要求的花色、口感进行拼配,再加工制作成型。比如普洱圆茶、饼茶、砖茶、沱茶等紧压茶。

二、传统普洱紧压茶加工

传统普洱饼茶于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开始生产至今,饼圆寓意团圆,中国人讲究多子多福,故而七片一筒,七子饼普洱茶之名由此得来!制作时选上好茶叶为原料,放入铜蒸锅中,使散茶就蒸气受蒸而柔软,再将蒸柔软散茶倒入特制的三角形布袋中用手轻揉,并将口袋紧接于底部中心,然后放入特制的园型茶石鼓中,压制成四周薄而中史厚,直径宽约七八寸的圆型茶饼,既为传统普洱饼茶。

传统普洱紧压茶有各种花色品种。传统普洱紧压茶的制作工具主要有特制的铜蒸锅、茶袋、梭片、精工打磨过的揉茶石,加热产生集中蒸汽和盖实严密的铁锅、锅盖、凉架、竹箩、压茶石鼓、包装纸、笋叶等。操作中使用木贡杆、棒锤、石鼓、铅饼、推动螺杆等为手工工具。制作过程分六个步骤:

1、称重:把茶青具饼型沱型大小而定量,称重;

2、蒸茶:把茶叶具拼配师傅的要求撒面,放上内飞,而后放到一个铁皮做成的圆桶里,桶底有漏蒸汽的小孔,放到特制的铁锅上方蒸软。因为茶叶晒干后很容易脆断,且无一定水分的话茶叶压不成型,所以这道工序是必不可少的。

3、装茶:蒸软的茶叶放到一个定型缝制的布袋子里,裹口定型,这道工序需要工人技术含量很高,才能做出来饼型圆润,厚薄适中,茶窝端正的茶饼,否则茶饼压制出来厚薄不均匀,茶窝歪斜,饼型不圆且茶面条索非常难看。

4、压茶:装袋的茶叶定型完毕放到干净的石板上,压上手工刻琢,内稍微圆弧型的石模!手工力压制十几分钟;各大茶厂则用机器压制!相对来说,机压茶和石模茶最大的区别是机压茶特别是普洱铁饼,紧凑,相对石模饼发酵慢,但饼型保持时间较长;而石模茶较松,发酵相对比机压茶快,但饼型边缘容易松散开来!

5、晾茶:压好的茶饼放到竹子钉做的竹子架上摊晾;

6、包茶:除去外包布袋,用手工绵纸包装,而后用竹壳笋叶、铁丝七片一筒进行包装,传统普洱饼茶十二筒为一篮,又称“一打装”也就是现在我们说的一件,两篮为一担,一匹马驮运一担,约重70公斤。

民间手工茶一般由多人组成一个加工组,家庭作坊则分工明确!手工茶装茶和揉茶的技术要求较高,传统普洱紧压茶这两道工序由茶号茶庄专门聘请的加工师傅制作完成。”普洱饼茶”多销往香港及国外。

三、传统普洱方砖茶制作

传统普洱砖茶制作选晒青毛茶作原料,传统普洱砖茶的制作加工同饼茶基本一致。加工制作时原料茶放入铜蒸锅中蒸软,然后倒入砖形模型和方型模制中压制。传统普洱砖茶的模制上有凸型的“福”、”禄”、“寿”、”禧”、等字样,紧紧施压后便制成压印有各种文字的传统普洱砖茶。传统普洱砖茶每四块包作一包,外用竹笋叶包装,每篮十六包,两篮为一担,“普洱砖茶”销往藏区为最多。

四、传统普洱竹筒茶制作

传统普洱竹筒茶制作以普洱晒青毛茶为原料,加工方法独树一帜,别具风格,有着浓厚的民族风味。制作时将一级普洱晒青毛茶放入底层装有糯米的甑内蒸软后,再放入竹筒内,边装边压紧打实,放在烘架上以文火徐徐烤干,冷却后割开竹筒,外用包装纸包装。这种传统的普洱竹筒茶既有茶香,又有竹香和糯米香,竹香和茶香交融。传统普洱竹筒茶白毫显露,汤色黄绿明亮,是待客的普洱茶珍品。

五、普洱心型紧茶制作

普洱心型紧茶制作过程分称茶、蒸茶、压制、定型脱模、干燥、包装等工序。传统普洱紧茶选晒青毛为原料,蒸至柔软后倒入紧茶布袋之中,由袋口逐渐收紧,同时按顺时针方向紧揉袋中之茶,使之形成—心脏形茶团,即制成传统普洱心型紧茶。传统普洱心型紧茶每七个以竹笋叶包为一包,称之为一”筒”,十八筒装一篮,两篮为一担,约重110斤,昔日传统普洱心型紧茶主要销往西藏,少数外销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

六、普洱沱茶制作

传统普洱沱茶以晒青毛为原料,制作成圆面包状而中间下凹成坨的称传统普洱沱茶。传统普洱沱茶的制作工艺分称茶、蒸茶、袋揉压制、定型、脱袋、干燥、包装等工序。将蒸热后变柔软的散茶倒入圆底三角型小布袋,把袋口收紧,在压制过程中放入模上加压成型,压好成型的沱茶还需连布袋一起放在盘架上散热冷却,待后才取出脱袋定型。经干燥后进行包装即制作完成传统普洱沱茶,传统普洱沱茶主要专销藏区。

烘干、半生晒、全生晒柑普茶、陈皮普洱茶有什么不同?哪种品质最好?


很多人因喜欢品饮小青柑后,慢慢接触了解了很多大红柑、柑普茶、陈皮普洱茶等茶品,也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品饮柑普茶、大红柑普茶等。

那么你知道烘干、全生晒和半生晒等柑普有什么不同?哪一种口感品质更好吗?

高温烘焙

温度70℃-80℃以上,用烘干设备烘至足干。

高温烘焙时间短,成本低,且不受天气影响,烘焙出的柑普茶适宜及时饮用。

但高温烘焙因为温度过高,会使得柑皮的焦油含量高,褐黄有油润感,且柑普里的各种物质不能得到良好的转化,制作出的成品柑普质量较次。

现在市场上研究柑普的行家普遍认为高温烘焙出来的柑普不具备陈化价值,即使存放再久,也不能转变成陈皮普洱,当然就没有存放后品饮的价值功用。

低温烘焙

不高于40-50度,用烘干设备慢慢烘至足干。

低温烘焙相对高温时间较长,但保持了一定的后期转化空间,价格成本也就略高一点。但比生晒时间又短,不过不用承担生晒柑普茶因受不好天气变化影响而可能出现的霉变等风险,因为它成品茶能人为掌控,并且能较快推向市场变现,也是目前各厂家最受欢迎的工艺,自然也是目前市场上量最多的。

低温烘焙具备提香、彻底干透、保持活性的优点,且比高温烘焙出来的柑普茶口感要好,是现在着重追求品质的厂家常采用的烘焙工艺。

全生晒

也叫纯生晒,指的是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利用日光晒至完全干燥的柑普茶。要完全晒干的话需要一二周时间不等,在漫长的时间中,柑普茶内含物质之间得到了自然的转换。

纯生晒柑普茶前三年口感融合度不够,茶味和果香味不交融,需要在陈放三年后才能达到一个很好的口感融合度,自然生晒,又存放三年以上,就是最正宗的陈皮普洱茶了。

独特的生晒工艺赋予了柑普茶皮色啡红柔润,香气沉实,回甘清雅,口感甜润生津的特点,功用价值也最好最大。

但纯生晒柑普茶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受天气影响较大。如果遭遇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容易出现柑普霉变、潮湿等现象。所以现在生产厂家因经销商多、要满足追求产量,一般就不会采用纯生晒的工艺了,除了天气不好掌控外,还有就是时间慢、产量低,并且当下口感也不好喝,必需存放三年以上,对于生产厂家及经销商来说,很难不追求变现而承受占用资金压力。

所以,生晒柑普茶、正宗生晒存放三年以上再推出的陈皮普洱茶,这需要真正的痴迷于茶、爱茶、惜茶之人,小众追求品质的玩家。

半生晒

即半生晒低温烘焙,指生晒和低温烘焙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天气情况和具体环境因素等综合考虑,可以先晒再烘,也可以先烘再晒,这样的方法能更好的保持其活性。

半生晒低温烘焙既保证了口感,又使柑普茶中的物质得到了良好的转化,也降低了因天气变化带来质变的风险,但消耗时间较长,此方法制出的柑普茶质量仅次于生晒柑普茶,一般茶叶爱好者会认为此方法制作的柑普口感较好,又能比纯生晒的缩短上市时间周期,成本也会比纯生晒的降低不少。

普洱茶销售新骗局,您中招了么?


近几个月有奸商在推销劣质普洱茶的过程中,采用了一种新的欺骗方式——他们诈称茶厂倒闭,然后以极低的价格吸引茶客购买。为了增加宣传的可信度,他们往往会用一个哭泣的茶农形象作为依托,背后是摆满了茶叶的仓库做背景进行宣传。

所谓开局一张图,剩下全靠编,说得就是他们。奸商们的套路就是利用茶客捡漏的心态,这样的茶叶看似很便宜,与“9.9包邮老班章”没有任何本质的区别。

茶叶是一门生意,一个茶厂经营不善自然会关门大吉,这是人人皆知的事实。奸商利用的就是这个常识,但是有一点很容易被茶客忽略,那就是普洱茶本身的陈化属性。

品质有保障的普洱茶越陈越香,若有一个茶厂因经营不善而倒闭,仓库中的存货首先会被同行筛选一遍。清仓处理,自然是越快越好,厂商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同行的大规模收购而选择散片的零售。

一般水准之上的普洱茶,只要它的处理价格比市场价略低一些,自然就有茶商上门来收购,其降价幅度能有个二、三成就算不错了。但是这些打着“茶厂倒闭”幌子销售的普洱茶竟然号称一折出售,这转手就能赚大钱的好事多少人等着呢?不用发广告,只要稍微有一丁点风声放出,这个茶厂的门口就会排起长长的队伍。

劣质茶之所以能够有市场,就是奸商利用了普洱茶市场的信息不对称。茶客只能看到产品,却很难了解产品的内在。茶企倒闭,急需周转资金,这样的借口不过是使茶客相信低价茶的合理性,使他们相信“9.9的老班章”是真实可信的。人一旦接受了这种设定,就必然会上当。

这样的骗局一旦流行起来,那么你就会惊奇的发现这市场上“倒闭的茶厂”会越来越多。甚至还会出现一个茶企倒闭之后再倒闭的情况。

普洱茶有何独特的拼配工艺?


独有的拼配工艺----普洱茶品质的再优化和再提高的“秘密”

普洱茶一直有“纯料”与“拼配”的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普洱茶“纯料”或“一口料”的原料选用,是传统普洱茶制作的基本规则,这是因为:一是古代普洱茶的制作者由于受交通不便的束缚,不可能将不同产区的茶叶“融到一起”。因此,古代流传下来的普洱茶制作工艺没有“拼配”一说;二是“拼配”的提法是一些现代制茶企业为了扩大产量、降低成本的一种说辞,缺乏普洱茶制作的“正宗性”。“拼配”工艺加工出的普洱茶属于“鸡尾茶”,缺乏正宗的“韵味”,其产品的品质也必然大打折扣。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普洱茶的“拼配”是品质再优化和再提高的一种工艺手段,经典的普洱茶产品一定有其独特的“保密配方”,而这个配方的核心内容就是“拼配”。

那么,谁的观点更具合理性呢?

首先,是我们对“拼配”概念应如何界定。普洱茶的“拼配”涵盖很多内容,具体包括六个方面:等级的拼配、不同茶山的拼配、不同茶种的拼配、季节的拼配、年份的拼配、发酵度的拼配。以普洱茶等级拼配为例,它是普洱茶拼配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普洱茶紧压茶产品,无论是新茶,还是流传下来年份较长的老茶,将它们剖析会发现,其底、面、内的茶叶等级都有差别,那怕这种差别极为细小,都有独特的拼配技术在里面,一饼普洱茶的“层次感”离不开等级拼配的技巧。只是这种等级的拼配存在级别差距大和小之分。从这个意义上讲,普洱茶的拼配自古至今是广泛存在的。很多人提到的“纯料”或“一口料”,更多的是指没有将不同区域的的茶叶“混到”一起而已,是普洱茶拼配中的某一项,而不代表全部,不能简单认为釆用“纯料”或“一口料”的普洱茶就没有其它的拼配技术。说的更直白一点,普洱茶的拼配是一个大的概念,绝非只局限某一点。

其次,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夹心茶”及将非云南产区的茶叶混入普洱茶之中,是一种造假行为,不属于普洱茶拼配的范畴。普洱茶的拼配是一项高超的技术,是普洱茶制作者通过拼配工艺将普洱茶品质再优化与再提高的过程,不能将任何的以次充好、甚至造假的原因归罪于普洱茶的拼配。

说到这里,戓许我们还有疑问,即普洱茶的拼配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它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

第一,普洱茶的拼配源于中药“配伍”的理论体系。普洱茶在古代,直至清朝,与中医有很深的渊源,这是因为:中国的中医理论素有“药食同源”之说,他们认为普洱茶不仅仅是一种解渴的茶品,同时具有“减油腻、醒酒”等功效,是对人体产生保健功能的特殊饮品。清代著名的药学家赵学敏在著述《本草纲目拾遗》中,就将普洱茶以药材的名义纳入其中。关于传统的普洱茶膏制作与云南当地中草药的关系另叙。

第二,历史上著名的普洱茶生产基本来自当时的茶叶集散地,为普洱茶的拼配提供了资源保障。当我们翻开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普洱茶每一次热点的转移及经典茶品的出现,都伴随着茶叶集散地的转移和兴起。因此,所谓的交通不便,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以云南易武小镇为例。在清朝道光年间,当六大茶山的“盟主”倚邦茶山逐渐衰退之际,易武茶山迅速崛起,成为六大茶山茶叶的集散地、生产地和茶马古道的始发地,从而开创了普洱茶的“易武时代”。这一期间,成千上万的人涌进易武,开茶园,建茶庄。几十年间,百里易武,山山茶园,处处茶香,商旅来往不绝,马帮塞途盈路,一派兴旺景象。这个时期,六大茶山60%至70%的茶叶,都集中在这个地方加工、销售,并沿着十一条通向境外的道路,销往四面八方。我们现在熟知的普洱茶经典茶品,其中一部分就是来自易武的,如同庆号、乾利真宋聘号、同兴号、福元昌号、车顺号、同昌号、庆春号等。

第三,普洱茶的拼配注重的是茶叶内含物质的“优势互补”。我们知道,不同茶山、不同区域所生产的晒青毛茶是不同的,其口感差异很大。这种差异不仅体现茶叶芳香类物质含量的不同,还体现了内含物一些细微差别。如何判断这种差异,以及将这种差异进行有效合理的“重组”与“融合”,创造一种更优质的普洱茶产品,是从古至今普洱茶人始终追求的梦想。以紫芽茶为例,唐代陆羽的《茶经》记载“茶者,紫者为上”,指的就是紫芽茶。它所含的氨基酸、类黄硐等物质高于云南很多产区的晒青毛料,其中花青素含量最高。花青素是什么?简单地说,花青素为植物二级代谢产物,是一种水溶性色素。它对人体有多种好处,能够增强人体血管弹性,改善循环系统和增进皮肤的光滑度,同时,还能抑制炎症和过敏,改善关节的柔韧性。但是,如果单制紫芽茶,即纯料或一口料的原料选用,其效果很差,汤色混浊、苦涩味极重,人们饮用后,会因“药性太大”而使身体出现种种不适的症状;但将它拼配进其它的原料之中,或以其它晒青毛茶为主,以它为辅,其含量控制在五分之一以内,其汤色、口感、内含物均有极大的提高。如果说紫芽茶更多地体现茶叶的药用价值的话,适度配置则显得非常重要,因为中药理论本身就坚持适配的原则,不是量大就好。

第四,普洱茶的拼配可形成普洱茶后续发酵的梯级转化。普洱茶的发酵是一个过程,由于它属于固态发酵,就必然要求它具有层次感。以饼茶后续发酵为例,它要求压制的饼茶松紧适度,即不能太密实(紧压过度),又不能太松弛(间隙太大)。而要想达到这一工艺要求,仅靠物理的办法(石模与机器压制)是不能解决的,因为茶叶内含大量的纤维物质,而纤维物质是有弹性的,既使压制时采用重压力的方法,但在一段时间之后,又有一定的恢复。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是不同等级原料的合理拼配,以七级茶做“骨架”,以三级或五级茶“添实补缺”。这种网状骨架的搭建,可使普洱茶出现层次感,并使后续的发酵出现梯级转化。很多人对普洱茶的品级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所选用的毛料品级度,越高越好,甚至有人追捧纯芽头(一级料)制成的饼茶。但他们忽略了一点,纯芽头制成的饼茶,极容易造成紧压“过密过实”的现象,使普洱茶内含物质的转化受到一定的限制。恰恰不利于普洱茶后续的发酵。同时,这里还有一个误解,认为普洱茶的原料品级越高,营养价值越高,反之,品级越低,营养物越少。这是因为普洱茶原料的鉴别套用了绿茶及其它茶类的感官审评方法,与传统普洱茶鉴别有很大区别。以普洱茶原料中还原总糖含量为例,权威部门检测的结果是七级茶含量最高。这正是七级茶被大量过于饼茶的主要原因,而非“以次充好、降底成本”的欺骗行为,这种粗老茶叶不仅是饼茶形成“网状骨架”的主力,同时也因内含物质的特性,使它成为普洱茶后续发酵与转化的“骨干力量”。

第五,普洱茶的拼配是一项极具个性化色彩的技术。凡是经典的普洱茶产品,无论是流传上百年的老茶,还是近几十年的“新品”,都有各自独特的“茶性”,只要我们深入体会,都会找到它们的差别,哪怕是一些细微的差别。这种差异化具有浓重的个性色彩,会使我们的味觉产生深刻的记忆而久久不忘。这种感觉,或者说品质,不是简单的“纯料”和“一口料”所能赋予的。更多的是普洱茶制作者长年经验总结和感悟中的智慧结晶,是高超的拼配技术结出的“硕果”。更重要的是,这种拼配的技术自古至今没有被“格式化”和“模式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时代的制茶人都可依据自己对自然的了解,对茶性的领悟,通过种种实践,去塑造更高品质的产品。这个空间既使在现代也仍然十分广阔。“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或许是普洱茶拼配工艺所遵循的永恒主題。

那么,普洱茶的拼配具体内容是什么?它的“秘方”到底有哪些?恕笔者直言,由于普洱茶拼配工艺是很多茶人及企业的“机密”,其特有的“秘方”属知识产权范畴,笔者不能泄漏。

普洱茶的晒青工艺有什么特点?


晒青的概念是相对的,多雨的云南要保证所有的原料都是自然晒干,那首先要露天晒,突然下雨又要抢收,若少量抢收不及的茶受潮后怎么处理?另外也不能保证所有铺晒的毛茶里里外外都是均匀一致的“干”,所以有些茶菁不排除是经过烘干或蒸干的,导致茶叶在冲泡开始时会闻到一股浓浓的烟味,自然是在杀青和弄干过程中串了烟所致。

晒青是绿茶类中用日晒干燥的青毛茶,50年代前产区遍布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陕西、河南等省,产品有滇青(即滇晒青,以下同)、黔青、川青、粤青、桂青、湘青、鄂青、陕青、豫青等。青毛茶除少量供内销和出口外,主要作为沱茶、紧茶、饼茶、方茶、康砖、茯砖等紧压茶原料。

晒青茶中质量以云南大叶种所制的滇青最好。滇青生产已有千年历史,是制造沱茶和普洱茶的优质原料。

滇青初制分杀青、揉捻、晒干三道工序。

杀青:多用锅炒杀青,锅温200℃左右,锅径80厘米,投叶量2~3.5公斤,要翻匀炒透,防止翻叶不匀,产生茎叶夹生和烟焦现象。

揉捻:主要使用中、小型揉捻机,也有用手揉的。机揉时间20~30分钟,手揉须50分钟以上。如果揉捻程度不足,不仅条索粗松,且茶味欠浓。传统的滇青初制技术,是以揉捻为提高茶叶品质的主要环节,一般分初揉、堆积、复揉三步进行。较老的原料应趁热揉捻,揉后不抖散,适当堆积,对形成醇厚的滋味和橙黄的汤色,特别是消除粗老茶的粗青气作用很大。一般第一天揉捻叶堆到第二天晒,晒至四、五成干,叶质还较柔软时再复揉一次,使条索紧结,色泽油亮。

晒干:把茶叶薄摊在篾笆或水泥晒场上,用阳光晒干,中间翻叶2~3次,以使失水均匀。雨季晒干有困难,为防止酸馊霉变,只能用柴火烤干,要建造简易的土烘房,防止产生烟味。晒青毛茶含水率标准为10%,要求晒至足干,符合毛茶水分标准。

滇青毛茶是云南传统茶类,主要用作紧压茶原料,所以又称“散茶”。滇青按原料老嫩分为10级。毛茶经筛制后,制成的散茶有春蕊、春芽和各级配茶等花色品种,投放本地市场,大部分毛茶经过筛制,作为紧压茶原料。

滇青毛茶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粗壮肥硕,白毫显露,色泽深绿油润,香味浓醇,富有收敛性,耐冲泡,汤色黄绿明亮,叶底肥厚。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普洱茶有烘干工艺么?普洱茶有烘干工艺么?》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普洱茶有烘干工艺么?普洱茶有烘干工艺么?》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普洱茶烘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