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头山头茶、丁帕山头茶村寨及茶园分布介绍如何位置

发布时间 : 2019-12-04
普洱茶的山头 中茶黑茶园 普洱茶分布

普洱茶的山头。

岩头山头茶

岩头村下辖13个村民小、组,彝汉混居,各占50%,13个小组都有古茶树,大部分集中在箐边、岩头、新寨、三棵树、箐门口、半坡、石屯、平掌,前面四个小组与后面四个小组分别位于岩头山南、北两侧的山坡上。前往岩头山北侧山坡上的四个小、组,需从林街乡北边的路口进入,向东北方向行驶16千米,全程为土路,只能容纳一辆车单向通行,路的一边是百米悬崖,另一边是千尺峭壁,行车时间约1小时。箐门口半坡、石屯、平掌的古茶树以零散状态分布于这些小组的山坡、田坎边以及村民的房屋周围,有10%的古树被矮化过,最大的一株在箐门口小组一家农户的房屋边上,树高约10米。茶园海拔1790米,土质为沙性黄棕壤和红壤,石头较多,品种是大、中、小叶种混生,生态环境良好。从林街乡到岩头村村委会约13千米,可以出林街乡沿XJ29公路南行至魏家村左转进入,箐边、岩头、新寨、三棵树在岩头山的南坡。岩头小组有成片的古茶园,生态环境非常好,约有300株古茶树,茶园海拔17000~1900米之间。新寨小组约有古茶树1000株,箐边小组约有古茶树200株。岩头村与丁帕村隔着一个山谷,面对面坐落在两座山腰中,谷底有一条河—中谷河。

丁帕山头茶

丁帕村下辖21个村民小组,80%为彝族,其余均为汉族,其中16个小组有古茶树,该村是林街乡古茶树较为集中的村子,村里前进、岔箐、后山、公众、前中、上岩、下岩等地连片的古茶园较多。后山是著名的道教名山金鼎山,曾有人作诗云:“沧江两岸万壑峰,老梅新枝傲苍穹。道人已随夕阳去,此处杜鹃依旧红。”可惜的是百年古观已被大火损毁,只留下遍山的石块残垣。中午,在村主任李达雄家中吃完午饭,他用摩托车载我沿山后的山道去磨刀河,山道是在石头上硬生生地开凿出来的,宽度仅容一辆手扶拖拉机通过,而且路面凹凸不平,一边是万仞峭壁,一边是百丈悬崖,胆量小点的都不敢在上面行走。到了磨刀河,村主任领我去考察大茶树。磨刀河只有几户人家,丁帕的茶王树就在磨刀河,树围2.34米,树高约5米,位于海拔1900米处。丁帕的古茶树都成行地生长在坡地粮田的田坎边,单株大树多长在村民房屋周边,土壤为沙性黄棕壤。另外,背阴山、二道河也在磨刀河的同一侧。

小编推荐

勐大山头茶,砍盆箐山头茶村寨及故事介绍如何位置


勐大山头茶

勐大镇是镇沅第一大镇,距县城57千米,土地面积869平方千米,年平均气温18.9℃,年降雨量1300~1700毫米,属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地理位置在无量山东支脉和西支脉分水河——勐统河河边,东面为无量山东支脉的西坡,西面为无量山西支脉的东坡。该镇山头茶小部分生长在西支脉东坡的里崴山心、多依箐和马台村的山坡上,此处的古茶树大多以分散状生长在山坡梯田的田坎边上,茶地海拔在1690米左右,更多的生长于东支脉西坡的文况村砍盆箐村小组。

砍盆箐山头茶

砍盆箐山头茶位于无量山东支脉的西坡上。从勐大镇至文况村委需沿XJ96县道行车15千米,全程为柏油路面。到村委会后左转前往砍盆箐,全程13千米,道路顺铅田河逆流而上,沿途经半坡小组(袁家村)三家村抵达铅田河的源头,即砍盆箐,道路全为土路,只能容纳辆汽车单向行亍驶,路况极其险峻崎岖,坡陡谷深,沿途森林茂密,植被繁盛,生态良好砍盆箐小组现有常住农户10户,民族为彝族,村民房屋分散在河两边的山坡上。村小组里共有古茶树1000多株,树幅较大的有200多株,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成片的古茶园主要集中在大亮山山脚下,海拔在1630~1800米之间,其余的大多生长在坡地的田坎边,茶树树龄在100~400年之间,茶树品种均为大叶种。村民对茶园疏于管理,茶树老化比较严重,产量偏低,茶园土壤为红砖壤。

砍盆箐茶叶在当地颇负盛名,由于产量少,茶味好,因此售价比较高。据砍盆箐村小组组长陈斌介绍,陈家从景谷搬至此地后已是第十代人,听家中老人说祖先搬至此地时已有大片古茶园,按一代人约20年计算,陈家搬至此地已经约200年。加上陈家祖先到此地后栽种的茶树,推算该地茶树树龄在100年以上,像这样的古茶树有1000多株,年产古树毛茶约1.5吨。如今砍盆箐人在享受先人所栽古茶树带来的馈赠的同时,也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着这里的稀缺资源。

砍盆箐又名砍船箐,据陈家祖上相传,原来由外地进入砍盆箐没有道路可走,陈家的祖先带着一把斧子,从山中砍倒大树,制作成船形的木盆,逆流而上到此地定居,需要出去时又砍倒大树,制作成船形木盆顺水漂流而下,因而得名。文况村除了砍盆箐山头茶外还有三家村的古茶,树龄大小与砍盆箐的茶树相当,也是乔木大叶种,毛茶产量低。三家村小组有农户30户,全为彝族。此外,大五朵小组、文况小组每组约有古茶树地100多亩。邦卡小组、半坡小组、小五朵小组、小平掌小组各有古茶树地约50亩,茶树为乔木大叶种,生长环境、状态与砍盆箐相似。

锦屏山头茶、龙树山头茶、菜户河山头茶路线及村寨介绍如何位置


锦屏山头茶

锦屏镇位于景东中部,为景东彝族自治县政府所在地,东邻龙街乡与太忠乡,南连文井镇,西靠景福乡与林街乡,北接文龙乡。锦屏山头茶主要集中在龙树、利月和山冲村。

龙树山头茶

从锦屏镇到龙树村行程约29千米。龙树村下辖15个小组,有农户497户,人口1646人,全为彝族。其中丫口、小房子、曼状的古茶树较多。龙树河从无量山深处经曼状小组自西向东流入川河,龙树村村委会在河流南边的山坡上,小房子和丫口在村委会对面的山坡上,由丫口小组向北翻过山梁的垭口可达文龙乡的义昌村。曼状小组在村委会的西面、龙树河上游,离村委会最远,地理位置已接近无量山主峰国家自然保护区东坡的边缘,生态环境优良,翻越主峰西坡就是漫湾镇皆掌村的地隔小组。龙树村的古茶树主要生长在坡地的田坎上及村民房屋周围,树龄在100~200年之间,树围40~90厘米,年产古树毛茶4吨。曼状的古茶树基本上以分散的独株状态生长在田坎边,树围30~80厘米,树龄在90~180年之间。村民只采摘鲜叶,不制作干毛茶,有茶商进村收购鲜叶。

菜户河山头茶

从龙树村向南翻过一个山梁,可以直达菜户河。菜户河村下辖1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18户,人口1533人,民族为彝族,其中上大坡下大坡、迤菜户、外菜户4个小组的古茶树比较多,植株比较大,年产毛茶约10吨。村委会在南茵河南面的山坡上。南茵河发源于无量山主脉罗锅山,自西南向东北流入川河。迤菜户小组在南茵河北岸的山坡上,与上、下大坡小组隔河对望。

利月山头茶、山冲山头茶路线以及村寨茶园介绍如何位置


利月山头茶

从景东县城到利月村全程18千米,山路比较弯曲,全为水泥路面。利月村下辖16个村民小组,农户696户,人口2673人。全村16个小组都有古茶树,古茶树最多的是东落水洞、西落水洞、芹菜塘、冬瓜林4个小组,陈小阁、下村、扎拉门、山头、良子头、核桃河6个小组次之,其余小组较少,全村年产古树毛茶约5吨。

西落水洞和芹菜塘位于利月河北岸山坡上,两组距离约2千米,从东落水洞可以看到对面山坡上两个小组的全貌,大大小小的古茶树就散落在山坡和村民房屋周围。村子背后是大金山,从大金山脚的林子边到利月河边都有古茶树。3个小组都在无量山主脉的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环境优良,植被茂盛,特殊的小气候特别有利于茶树生长。全村还有大小不等连片的第二代级古茶树和被矮化过的古茶树,最大的一株古茶树在芹菜塘小组村民房屋下的箐子边。

从利月村村委会出发前往落水洞和芹菜塘约10千米的山路全为泥土路,十分艰险,谷深弯多,而且山道一侧的山坡是背阴面,很难见到阳光,因此道路积水严重,又湿又滑,泥浆很深,非越野车无法通行。另外,东落水洞农户的村民房屋极富地域特色,所谓“云南十八怪,石片当瓦盖”,正是描写这里的吧。

山冲山头茶

山冲村下辖13个村民小组,有农户920户,人口2648人,汉族占80%,其余为彝族、哈尼族和拉祜族,全村只有邦崴小组有古茶园,而且茶品不错。由于当地政府有意将邦崴打造成生态旅游村,故从县城到邦崴小组已通柏油公路,沿景顺路向南行山冲村邦崴小组一隅驶,过县公安局新大楼后向右转入专用公路即可前往。邦崴小组共有农户32户,人口110人,除了两户为彝族外,其余为汉族。在村边只有零星的古茶树,成片的古茶园都在原始森林中,生态环境非常好,茶园里不少茶树被矮化过。

该小组有古茶园7个,共300多亩,年产古树毛茶约3吨,茶园海拔在1700~2000米之间。7个茶园分别为五棵桩、菜籽地、邓家茶园、李家箐、酷当地、马草窝、胡老火山。五棵桩茶园的茶树最大,生态环境最好也最偏僻,茶树高大,直径达一人抱粗的有10多株。要进入五棵桩茶园是非常困难和考验意志力的,需要徒步穿过森林的羊肠小道,翻越两座山,步行约4小时。在森林里可以看到不知名的植物相伴生长,太阳光线穿过枝叶的间隙,形成斑驳的光点,洒落在地面积聚的枯叶上;当雾气升腾,便可看到一束束漂亮的光柱直射地面;可以嗅到大自然的山野气息,使人陶醉于葱翠的山色之中。

菜籽地茶园在五棵桩茶园同一方向的右侧,与村子的距离比后者近,徒步行程约1小时,茶园也长在林子中,生态环境甚佳,但茶树植株比五棵桩的要小很多。邦崴小组的整体生态环境已属上乘,各个茶园所产茶叶的品质都很不错,其品质、特色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

林街山头茶、清河山头茶村寨路线基本介绍如何位置


林街山头茶

林街乡东邻锦屏镇,南连曼等乡与景福乡,西靠云县,北接漫湾镇。距离景东县城120千米,全乡土地面积219平方千米,海拔850~3206米,年平均气温18℃,年平均降雨量1400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山高谷深,山脉水系相间。进入林街乡时,我发现这里的民居大部分为回族建筑风格。下午六点半进城,街上行人儿乎绝迹,店铺九成九关门了,还误以为进了空城,特别安静,只剩下住宿的小旅馆对面的一家回族小食馆还开着门,老板正在打盹。林街乡的古茶树主要集中在丁帕村、岩头村和清河村。

清青河山头茶

清河村下辖10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30户,人口1760人。古茶树主要分布在南骂一组、南骂二组、邦卡、中山、核桃、大村」等,其中较大的古茶树在南骂一组及南骂二组。由林街乡北行5.4千米至清河村村委会,全为柏油路。再从村委会右转沿清水河逆流而上12千米,即到南骂二组,这段路泥泞狭窄、崎岖曲折,谷深坡陡,行车难度较大南骂两个小组的古茶树散落生长在坎和房屋周围,几乎没有连片的古茶园,只有南骂二组(村尾巴)粮田里的占茶树较为集中,而且长得特别高大浓密,最大的一株古茶树有一人抱粗。其余四个小组的茶树比这两个小组要少,六个小组的茶树生长状态、环境相似。全村粗略估算有古茶树600株,品种为大、中叶种混生,土壤为黄棕壤夹带白沙砾土。

永胜山头茶、困鹿山头茶村寨知识特点介绍如何位置


永胜山头茶

永胜村隶属于梅子乡,梅子乡位于宁洱北部、无量山东支脉东坡东隔把边江(川河流入普洱后叫把边江)与墨江的景星乡相望,南接德安乡,西邻景谷,北靠镇沅,全乡总面积309.6平方千米。从摆尾箐向西翻过干坝子大山就是景谷正兴镇的黄草坝茶园水胜村的古茶园主要在摆尾箐小组,从梅子乡到摆尾箐小组约20千米,山高坡陡道弯,一半是硬化路面,半是泥泞山道。摆尾箐小组的茶园是宁洱新发现的茶区,茶树生长在房前屋后及小组对面纸厂坡的原始森林里,较大的植株生长在坎边,由于当地的茶未出名,村民甚少采摘,对茶树疏于管理,任其自由散漫地生长,而且砍伐严重。近年来,在政府的宣传引导下,村民才开始对茶树进行保护管理。全组只有农户5户,全为彝族。

困鹿山山头茶

困鹿山茶园位于宁洱境内的困鹿山小组,属无量山东支余脉,为澜沧江水系与红河水系的分水岭。山中峰峦叠嶂,古木参天,最高峰海拔2271米,是宁洱境内较高的山峰之一。困鹿为傣语,“困”为凹地鹿”为雀、鸟,“困鹿山”意为雀鸟多的山凹。困鹿山小组属宁洱镇宽宏村村委会管辖,从宁洱县城向北沿J85县道行驶约21千米,右转进入通村十公路,再驱车约12千米即可到达茶园。

这里生长着万亩野生古茶树,属较完好的原始茶树林群落,总面积达10122亩,是目前为止宁洱发现的最大的茶林群落。困鹿山历史上为皇家专用贡茶园,贡茶的采摘和制作均由官府派兵监制,秘而不宣鲜为人知。听老辈人说,清朝年间,在每年的大茶林(即困鹿山万亩古茶园)春茶采摘时节,官府就要派官兵进宽宏村监制茶叶生产制作,并把制好的人头茶、七子茶饼、沱茶运往北京,进贡至皇宫中近年来,随着普洱茶及普洱茶文化开发与研究的不断深入,终使深山的困鹿山皇家古茶园在世人面前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经专家考证,该地域内散落着千年以!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的占茶树,树龄久远,可谓“茶叶白然博物馆”。时鹿山皇家古茶园是该县发现的最大的古茶园到达宽宏村后,村支书李明付先生带领我进入困鹿山小组。过去这里是皇家贡茶园,茶树非常茂密,但由于早年砍树种粮,现存古茶树较少,约410株,大部分在村子南面的玻地上,其余分布于村中的房前屋后。树龄多在400年左右,树于粗壮,树高4~8米,大、中、小叶种混生,茶园海拔1900米左右。有农户21户,彝汉杂居。该地的茶香气较特殊,入甜,回甘快,生津好、苦涩味非常轻。

解读【象明山头茶、蛮砖山头茶】村寨及茶树特点介绍如何位置


象明山头茶

一进象明茶花香,四大茶山在彝乡;要看颜色嫩的好,要喝味道老的香。一曲象明茶歌道出茶山人对占树茶的认知。由于历史上的古六大茶山中,有四座茶山在象明乡的管辖范围之内,而且这四座茶山相对易武茶山来说小得多,因此本书在描述倚邦、蛮砖、莽枝、革登四座茶山时,将其归纳为象明山头茶。象明乡位于勐腊县西北部山区,是西双版纳和勐腊县唯一的彝族乡,也是全县最大、最远的山区乡,距离县城160千米,全乡土地面积1066平方千米。地势东部高、南部低海拔565~1950米,年平均气温在17℃-19℃之间,年降雨量1500~1900毫米。“象明”为汉语地名,“象”是野象山,“明”是孔明山。此两山为境内有名的山峰,故名“象明”。象明乡下转的五个村分别为曼庄、倚邦、安乐、曼林、龙谷。古六大茶山中的莽枝茶山和革登茶山归安乐村村委会管辖。

蛮砖山头茶

蛮砖——是否因为诸葛亮当年在此理下铁砖而得名已无从考究我们只当它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吧。“蛮砖”是“曼庄”的古称,是泰语“大寨子中心之村”的意思。曼庄村的村支书丰林伟告诉我,这里过去是土司头人们经常聚集开会,商议解决各种事务的地方,而曼庄村的确是当时最大的两个村子之一(另一个大村子是曼林寨)。蛮砖茶山位于古六大茶山中南部,面积约300平方千米,北邻倚邦茶山,东接易武茶山,西与革登和莽枝茶山相邻。驱车从易武向西北行,经大丫口易武牌坊,沿218省道向江城方向行至象仑公路口左转,沿象仑公路过承天桥,先后经过曼迁、落水洞、么连、曼庄、瓦毫、新曼拱、八总寨、小曼帝才到达象明乡蛮砖茶山是古六大茶山中全今保存较好的一座古茶山,有不少的古茶园。蛮砖茶山历史悠久,清朝阮福《普洱茶记》中记载:“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亚之。福来滇,稽之《云南通志》亦未得其详,但云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慢撒六茶山,而倚邦、蛮砖者味最胜:”巾此可见,阮福认为倚邦、蛮砖出产的茶叶味道最好。蛮砖山头茶的特点在于茶芽白而亮、叶片色泽较深,汤色橙黄,香气沉郁,入口可即化但略慢,醇厚香滑、苦涩味显,回H强、山野气韵较强,杯底留香持久蛮砖茶山包括曼庄、曼迁、八总寨、瓦毫、么连、曼林、小曼毫新曼拱、落水洞、丫口寨、大谷仓、高山、老孟寨、小曼乃、纳龙坝大歇场等地。曼松王子村今已划归曼庄村村委会管辖,曼松贡茶已落户蛮砖了。清末民初,易武的茶号都至到蛮砖茶山买原料,易武七子饼中一半是蛮砖茶。足见蛮砖茶的产量之多,地位之盛蛮砖茶区几乎都是丰家、卫家、权家的后人,他们的心中有一种与茶树割舍不掉的情感,他们一直守护着祖宗留下的这片古茶园,这些茶树也养育着他们。

文龙山头茶、邦崴山头茶、义昌山头茶村寨路线介绍如何位置


邦崴山头茶

邦崴村下辖二无量、三家村、上村、新村、平掌、刘家、芹菜塘下村、汪家、杨家、何家、芹上、芹下等小组,有农户339户,人口1307人,全为彝族。村中有古茶园3029亩,年产毛茶约10吨。刘家二无量、新村、平掌、三家村的古茶树比较集中。大茶树普遍生长于坡地的田坎边和村民房屋周围。二无量小组的茶品质较为优秀,茶气较强,山野韵足。最大的一株在刘家村小组前的坡地梯田田坎边,这株大树从根部分出多株生长,两人合抱抱不住,产毛茶最多的一次是45公斤。

义昌山头茶

从文龙到义昌需要出文龙街沿S222省道南行,行至龙街村村委会右转,沿义昌河岸边进入,途中道路泥泞崎岖,山高谷深,路窄弯多。义昌村约有农户400户,全为彝族。义昌村下辖的中村、迤村、迤河边、外河边、老五队等几个小组均有古茶树,其中迤河边小组是古茶树比较集中的一个自然村f,茶树一般生长在坡地的田坎边。在实行承包责任制时期,每户村民都分配到十多株古茶树。20世纪80年代茶园改造时大部分古茶树都被矮化了,因此远远看去,山坡上的古茶树都不太大,走近才能看到茶树是从被砍的树桩边长出的新枝叶,茶树桩头基本上和成人的腿一般粗,全村年产古树毛茶2吨左右。

阿卡洛垛山头茶村寨茶园生长环境特点介绍如何位置


阿卡洛垛山头茶

从江城县城向北沿214省道行驶1.2千米,再转入通村公路行驶约6千米即可到达阿卡洛垛村口。哈尼族人一般居住在高山1上,族中有个支系自称为“阿卡”,居住地附近有一泉眼,水流清澈,终年不干,就是遇到大旱之年仍然是流水淙淙。阿卡人在步行到这里的旧时候都会坐在泉边休憩,饮水解渴,后来由于人越来越多,便在泉眼边挖了口井,这口井便被当地人称为“阿卡洛垛”,“洛垛”是水井的意思。而后彝族人在此聚居建村,并以“阿卡洛垛”作为村名。

现在因村里通了自来水,这口井已不常被使用,村民便在井头建起纪念碑,刻上“幸福泉”三个字。由于田房寨、富贵村距这里很近,我便把这两村的古树茶也归入阿卡洛垛山头茶。阿卡洛垛的古茶园主要集中在村后右侧山坡上,茶园生态良好茶树基本没被矮化过,树龄约200年。田房寨的古茶树数量比较多,除了较为集中的古茶园,茶树还生长在村子周围的山坡林间。较为集中的古茶园在村子坡下的苦竹箐,这里空气比较湿润,周边森林茂密,土质为红棕壤,非常适合种植茶树,白文学家的古茶树是村里最大的一株,茶树直径约20厘米,高8米左右,春茶可以采2.5公斤左石富贵村现存的古茶树并不多,村民说这里原先也是成片的古茶园,但后来开山造田种粮食,茶树几乎全被砍伐,现只残留零星的大茶树生长在道路边和房屋周围。

中山山头茶,保甸山头茶,文冒山头茶,昔掌山头茶村寨基本介绍如何位置


中山山头茶

中山山头茶主要集中在漫湾村,漫湾村下辖14个村民小组,靠近无量山主峰西坡的中山、岔河、棉花林、丫口4个小组有古茶树。中山小组有农户53户,人口226人;岔河小组有农户47户,人口183人;棉花林小组有农户31户,人口109人;丫口小组有农户27户,人口114人。村民有汉族、彝族、布朗族、白族等。中山小组及岔河小组位于无量山自然保护区边缘,茶树多生长在坡地的田坎边和村民房屋周围。最大一株茶树树围187厘米,树高约10米,位于中山小组。岔河小组背靠北左山,坐东北向西南,村民李树平家屋后坡地上生长着三株特大的古茶树,最大的一株树围156厘米,树高约8米,树冠覆盖面的直径约6米,这里的村民一般只采收春茶4个村小组茶树树龄在100~1200年之间,品种均为小叶种,土壤为黄棕壤夹带白沙砾土。无量山国家森林保护区国有的树林里常可以听到黑冠长臂猿的啼叫声,黑冠长臂猿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此外,还有马鹿、黑熊、岩羊、獐子、金丝猴、金钱豹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

保甸山头茶

保甸村只有龙潭小组和王家箐小组有古茶树,两个小组位于无量山西坡保甸河边的坡地上,汉彝混居,彝族已被汉化,不穿民族服装,年轻人基本上不会讲彝族话,只有年长的老人会讲彝族语言。两个小组共有古茶树1000多株,主要散落在村民房屋周围坡地粮田的田坎上,品种多为大叶种。村子东南面的大陆山上有成片的古茶园,树龄约100年,全部被矮化改造过。茶园海拔1600~1800米,土壤为黄棕壤夹带白沙砾土。另外,村子东北方向的大湾箐有300年以「上的栽培型古茶树约4000株,处于无量山家自然保护区内,茶树与其他树木混合生长生态环境优良,海拔约2200米。

昔掌山头茶

昔掌村的古茶园主要在地隔界小、组,从村委会沿XJ29公路北行约4千米,向右转入地隔界路,行程12千米,全部为土石路,山道蜿蜒曲折,山高谷深,开车约需60分钟,沿途可观赏山川美景,感受其略带苍凉的壮美。进入村庄后,看到灰色石棉瓦和土砖建造的泥坯房子,感觉村里的经济境况较差,略显贫寒,后来了解到村民唯一的经济收入

云南三仓山头茶特点以及村寨情况介绍如何位置


到达安定乡的当晚,我住在老仓福德茶厂内,茶厂在河边温泉度假村的对岸。从安定乡沿机耕道向上走,可以到外仓、中仓和迤仓。由于古德、外仓、中仓、迤仓四个村同处老仓河北岸的营盘山山坡上,因此将这四村之茶归纳为三仓山头茶,四村内都有大小不、一的古茶树。中仓村的后山上有条土公路,公路边有不少连片的古茶园,但由于地表土层较薄,厚度不到1米,底部均为白粉石和青粉石,茶园中的茶树植株并不大,而且长得特别古拙;而生长在坡地田坎边的茶树植株普遍较大,茶园海拔高度1600-2100米中仓村下辖回民村、岩子脚、玉池、玉麦、苍蒲、面瓜、米富、热水、际牛、麻栗、龙树、丰收、洼孜、岩子、核桃、塘子、平掌沙脚18个小组,有农户534户,人1996人,全为彝族。茶园面积2400亩,年产毛茶约72吨,茶树较多的有回民村、岩子脚、玉池、苍蒲。而瓜的茶园多在迤仓地界内,茶树较多,植株较大。

迤仓付包括罗家村、李家村、扫把、白家、施家、兰家、燕山、河底8个小组,有农户278户,人口1133人。茶园面积2260亩,年产毛茶约56吨。在村委会对面的房子旁有一株树围约90厘米的独株古茶26树,树龄约200年。其余的茶树大多连片生在山坡上或成行成列地长在坡地田坎边。罗家、白家、施家、燕山四个小组的古茶树生长在森林之中,数量不少,而且植株较大,有些树围达1米以上。村后的营盘山上有“三仓”最大的连片的古茶园,大的树围通常有80厘米,分属于多个村民小、组,海拔约2300米。岩子脚小组分为上排组、中排组、下排组。上排组的后山坡核桃树平掌上,古茶树成片生长,较为集中。组中称得上.“茶王树”的植株在中仓村村委会东面回民村小组的坡地上。整个老仓福德产茶区中,“三仓”的古茶树最大、最多。外仓村只有火炭小组有古茶树,古德村古茶树的数量也相对较少,只有花椒小组和秀水小组有少量古树茶。

解读【振太山头茶、芦山山头茶、打笋山山头茶】村寨情况及茶树特点如何位置


振太山头茶

振太乡位于镇沅县城西部,距县城90千米,全乡土地面积66平方千米,年平均气温19C.平均降雨量1560毫米,境内海拔774~2530米。振太乡有13300多亩古茶园,汉族和彝族杂居,茶叶以中、小叶种为主,产茶区主要集中在山街村。兴隆村,塘坊村、文帕村、沙河村,最大的、具有代表性的茶树在文帕村,占茶园比较集中的是文兴村和山街村。

芦山山头茶

振太山头茶中较有名的为打笋山茶、打笋山与卢山都隶属于山街村。从振太乡前往山街村芦山甲程为23千米、全为土路,雨后前往时道路相当泥泞湿滑,越野车挂上四驱小心翼翼地行驶需一个半小时。芦山村44户人家均为汉族,据村民李光红介绍,他们祖从湖南迁徙到此定居。全村有连片古茶园5个,位于村边的山坡上,与杂木林混生生态环境良好,其余都是散落于房前屋后及梯田田坎边,茶树多为中小叶种,茶树树龄多在100-800年之间。最大的一株茶王树在田坎边上,有一人抱粗,茶地海拔1800-2000米。该地古茶冲泡出的茶汤色泽透亮,呈现出香槟黄,香气较柔和清雅,回其一般,汤水甜润。

打笋山山头茶

从芦山小组前往打笋山小组需要翻越一座海拔2200米的石崖,山路崎岖艰险。从石石崖往下走,进入打笋山小组的大平掌,此处有少量的古茶树,继续下行至海拔1940米处,便是打笋山最大的连片的古茶园,当地称此处为“长孙地”,面积在30亩以上,与芦山小组不同的是此处的古茶树全是藤条茶。还有两块面积较小的茶园,房屋前后、田坎边也有一些茶树,茶树的生长状态比较分散。茶园周边的生态环境极好,茶地土壤为红壤。全村共有100~300年的古茶树约700亩。打笋山的茶气较霸道,显苦与涩,汤感较甜柔,回甘稍慢。

探秘【按板山头茶、罗家山头茶、文立山头茶】村寨情况及茶树特点如何位置


按板山头茶

按板山头茶茶园位于无量山东支脉西坡及西支脉的东坡,距镇沅县政府所在地60千米,全镇土地面积470平方千米,年平均气温23℃,年降水量1280毫米:按板山头茶主要集中在罗家、文立、联盟3个村,其中罗家与文立都在无量山西支脉。

罗家山头茶

从按板镇前往罗家村约28千米,基本上是黄土路,道路崎岖,弯多谷深。罗家村下辖13个村民小组,均为彝族,其中上村、下村、大坝、街子、马家、卫家、李家、许家8个小组均有古茶树,由于采摘方式的关系,古茶树大多长成藤条状。罗家大坝小组有一株树龄约1300年的古茶树,树高约7米,树围1.74米,是目前镇沅境内发现的第二大的栽培型古茶树,年产干毛茶约45公斤。罗家山头茶属于老乌山茶系(老乌山古茶园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藤条茶区),茶园平均海拔在1800米左右,茶树以片状分布于村小组周围的山坡上。下村何云春先生过去在西双版纳打工,2008年辞去工作回到老家,在红毛树梁子自家地里建立了一个茶叶初制所,每年制作干毛茶20吨左右,家庭收入不断增长,过上了富裕的生活。2014年初在原初制所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扩建,准备将它打造成为一个普洱茶体验会所。

从罗家出发,经过泥泞曲折的通村公路,可直达文立村的黄桑树小组,路程约27千米。文立村下辖8个村民小组,村民全部为彝族。其中黄桑树、董家、岩脚、长陆、新村5个小组有古茶树,茶树主要生长在村民房屋周围,连片的古茶园有6个。最大的一株茶树树围约1.17米,树高6米左右,树幅跨径约9米,该树为目前镇沅境内发现的第三大的栽培型古茶树,树龄约1200年,每年可采干毛茶约35公斤。在大茶树周围,三四百年树龄的古茶树随处可见。文立村茶园位于海拔1800~2000米处,茶树以中、小叶种为主,大部分为藤条茶,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

普洱茶友,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阅读《岩头山头茶、丁帕山头茶村寨及茶园分布介绍如何位置》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的《岩头山头茶、丁帕山头茶村寨及茶园分布介绍如何位置》内容希望能帮助您增长普洱茶的知识,如想了解更多cy316.com的普洱茶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普洱茶的山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