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环境对普洱茶的品质有什么影响?

发布时间 : 2019-12-10
普洱茶存储 存储普洱茶 普洱茶品质

普洱茶存储。

普洱茶存储简单观察下来不需要太复杂。当然,如果是专业茶商而言,需要会立体解读普洱茶存储。那么该如何选择普洱茶存储之地呢?现在就和老骥一起来看一看吧!

普洱茶的存放地点和时间是最随意最简单的,不像铁观音那样进行冰箱保存。但是普洱茶的仓味中最不能被人们接受的是湿仓普洱茶,其由于储存地潮湿导致茶叶发霉,味道是很多人无法接受的。

普洱茶最受欢迎的是干仓茶,干仓更利于有益物质的转化。干仓转化的前提,要么是选择干燥的保存地,如大臻在昆明的仓库是天然的大气候如此,基本是只要简单的不要直接和地面,和墙体接触就能保存出香气很不错的茶来。要么是专业化的现代化的仓库,如广东,浙江等地超大型的专业仓库。

但需要避免的是前十多年来,广东等地以前流行的随便放在老房子里或老厂房里不专业保存出的茶。这种茶出来的话口感很不稳定。质量也不好控制。

普洱茶的仓味是因普洱茶在不同的存储条件下而味道各不同。

高温、低湿存放环境:

这类茶市场经常可见,最主要仓味表现在酸味上。这类茶经常会换一张新棉纸包装,普洱茶的仓味不会显得明显,整个茶叶冲泡散开后,叶底鲜活干净,但整体口感有一种淡淡酸味,这就是退仓时间不久。如果退仓时间很长,这类茶就不会泛酸味,茶香显得闷哑一些。

低温、低湿存放环境:

平均温度在20度以下,湿度在50%以下,这类普洱茶问题是不陈化,只氧化,汤色变化微乎其微。这样环境的环境下,用纸箱不密封存放普洱茶,在密闭空间里加一盆水,是较为正确的方法。普洱茶的仓味茶在这个环境下变化非常慢,香气保留虽好,喉韵方面,润滑感觉不明显,更多时候会感觉喉干,喉部肌肉紧缩。

低温、高湿存放环境:

这类普洱茶仓味,主要是因为存放在山区,或存储于防空洞、山体石洞中。普洱茶的仓味这类情况下,茶不会变酸,但霉菌迅速生长,是整个存储环境下最差的普洱茶,基本上,即便退仓,生茶也会有熟茶化汤色、叶底。

小编推荐

不同湿度下普洱茶存储后的口感体验湿度对普洱茶的存储有什么影响?


我们知道普洱茶具有越陈越香的特质,但在不同仓储条件下存放的普洱茶,品质口感呈现却参差不齐。

根究其陈化原理,存茶环境最关键在于湿度控制,我们只需抓住湿度这一关键因素,大致可以判别一款年份熟茶的保存情况和成色:

以湿度来划分存茶环境,无非一下三种情形:

1、存茶环境太湿(相对湿度大于80%),则茶叶含水量会迅速上升至霉变。

一经霉变,无论如何退霉(又叫『退仓』),此类茶都有几个不变的特征:首先是有令人不悦之气味(即行内所称之『仓味』)。但是其茶汤苦涩低,极滑口是优势。所以“湿仓”制法在广东、越南等地较为普遍,除汤色变深外,茶汤滋味粗杂不醇,有强烈的漂浮感,缺乏沉着感。茶汤滋味少变化,品饮后口腔、喉部都常有明显燥紧感、附着感,整体表现呆滞无骨。无论出于食品卫生食品安全还是出于口感,此类存储均不做推荐。

2、环境较湿(相对湿度大于65%),需注意大环境的清洁卫生。

墙角,各种家具底部等卫生死角很容易出现局部高湿生霉点。茶叶对气味的物理、化学吸附力极强,一旦环境有异味,即使茶叶本身没有霉变,依然会有霉、潮、闷、咸腥、土腥、地湿、烂麻袋等令人不快的气味出现。但若没有任何霉变、异味,茶饼存储环境相对湿度在72~75%附近时,其口感上佳。滋味醇和、爽滑、回甘。汤软,水细滑,苦涩低,喉感深,香气沉而醇,优秀茶品能呈现泉水样的『化』感。所有感觉都更具活力,含蓄、深沉、悠远。

3、环境较干(相对湿度低于70%)时,茶叶失水。

比如北方冬日、干燥有暖气屋子里,如不加湿,空气湿度经常低至35%以下。此种环境下随意露空摆放的茶饼可能含水量降至7%甚至5%。这样存储一冬后再品饮,茶叶气味上经常会出现话梅味、油耗味、枯枝味、火焦味、脂粉味、烤烟味等等;口感一般会变粗、杂;汤质轻、寡;饮后不回甘生津反而越发干涩缺水;喉部亦会燥,紧。整体感觉轻浮而粗鄙,令人不快,使人烦躁。

季节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


普洱茶是一个多变的茶,而喝普洱茶的人以及喝茶时的环境何曾不是多变呢?于是我们看待季节的变化对于普洱茶品的影响。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制作普洱茶品的季节,二是喝普洱茶品的季节。

制作普洱茶又分为原料制作和成品制作。在实际的普洱茶制作中,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在进行。

春、夏、秋季:大多数的眼观都聚集在原料的制作上,很多人往往忽略了制成毛茶后的被动制作,民间叫做“发汗”。而主动的就是归堆,把春夏秋的毛茶按一定比列归拢,待到冬季的时候再制作成茶品饼、砖、沱等。这种制作方法现在已经不在沿用,而是当季的茶原料当季几乎就制成茶品销售了。相对以前的成品制作,现在的成品制作需要花的时间太短了,短到3天就完成——从鲜叶采摘到干燥成毛茶。现在的毛茶也是成品的一种。

在现在来说,如果单独每个季节制作出来的原料在五年后只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好喝的,一种是不好喝的。而这两种情况反馈回去,我们会发现季节对于茶品的影响要放到品饮普洱茶品的季节才能体现出来。

春季:冬天才过去,相对还是比较干燥的季节。茶品在这个季节变化不是很大,因此的喝的茶要以清淡为主,喝浓茶会感觉比较燥。而在阳光灿烂的晴天喝熟茶更是会身体热,再好原料本季制作出来的茶品都或多或少有一点不好。夏季:天气比春季更加炎热,这时候喝的茶浓度要高一些,天气炎热身体能量和水分流失较大,这个季节的茶品变化会比较快,不同环境、地点、心情喝到的茶差异会比较大。

秋季:对于普洱茶的变化影响也是很大,转化也会比春夏两季要快,所以喝熟茶是最合适的。秋天天气逐渐转冷,冷空气下生茶的香气出不来。

冬季:这个季节喝茶几乎都是喝气氛的,天候环境冷,一帮人访亲拜戚。总要谈话,这时候喝茶喝的是一个气氛。

每个季节的普洱茶原料什么滋味,这作为什么生茶来讲,没什么错。但是如果说从目前一整个的制作环节来看。似乎制作熟茶,季节对茶品没多少影响,真的这样吗?

普洱茶加工工艺对后期存储醇化的影响


普洱茶存储醇化的目的是为了越陈越浓越香,但如今能够真正越陈越香的普洱茶,少之又少。原料、工艺和仓储,是哪一个环节的问题,导致越来越多的普洱茶越陈越不香?

在理解了普洱茶陈化的本质、工艺发展、审评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再来聊普洱茶的越陈越香,也许就会有不一样的认识。

普洱茶加工工艺发展历程

延续至今的普洱茶工艺,加工流程大致包括杀青、揉捻、日光干燥、精制分级、拼配蒸压成型五个环节。总体来说,与其他茶类相比,普洱茶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

众所周知,因为茶性浓烈,普洱茶在新茶时期并不适合品饮,普洱茶从压制成饼到作为日常品饮的茶品,大多都需要经过数年时间的陈放,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耐心等待普洱茶变得醇和适口。

以勐库大叶种为原料压制而成的普洱茶为例,最明显的问题是苦涩度较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90年代中期,根据茶商需求,很多茶厂引入闷黄工艺,在揉捻后会堆放一段时间再干燥,即前发酵。采用了闷黄工艺制成的普洱茶,新茶时期的优势显而易见,适口性更好,茶香更突出等等不一而论。与此相应,加入了闷黄工艺的普洱茶,由于醇化的基础已经被改变,没有了越陈越香的基础,即便后期仓储环境再好,也无法实现普洱茶最核心的价值。

不只是闷黄工艺,2004年后,其他茶类的加工工艺,摇青、轻揉捻、长炒青、萎凋、渥红、烘干提香等,相继被不同的普洱茶厂家引入,甚至被奉为特定工艺秘而不宣。

在2001年、02年时,茶行业全面大崩盘,大量民营企业的进入,普洱茶丢失了很多茶叶加工的基本概念。到2007年和2014年普洱茶行业危机,强调区域(冰岛、班章、易武等),忽视品种;强调树龄(百年、千年),忽视栽培采摘(茶树生长是否处于成熟期、采摘期限、单株出芽率等等对茶叶品质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完全被忽视),等等现象便成为行业内存在的显著问题。盲目跟从市场商业热点、由审评指导生产到进货商指导生产,任意改变普洱茶加工基本工艺等等现象,在普洱茶行业屡见不鲜。

工艺决定未来

普洱茶究竟能否越陈越香,很大程度上是由内含物质决定的,不同的加工工艺,对普洱茶后期陈化所产生的作用,以及给内含物质反应的方式带来的改变也是不同的。

不同的加工工艺直接影响到茶叶黄烷醇含量的多少,内含物的不同,特别是其中儿茶素含量的多少,是某一类茶采用了何种工艺最直观的表现。在六大茶类中,从鲜叶到毛茶,黄烷醇剩余量,绿茶最高(68.64%),而红茶因为有萎凋工序,且萎凋程度较重,黄烷醇剩余量最低(2.41%)。由此可以判定,因为没有萎凋工序,普洱茶的黄烷醇剩余量应接近于绿茶才算正常表现。

工艺决定未来,应成为行业内的基本常识。

普洱茶的存储标准

普洱茶的醇化过程,主要是通过纯氧化、微生物、酶催化、湿热四种作用机制共同发生作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后发酵。值得注意的是,普洱茶生茶和熟茶的发酵主作用机制也不一样,生茶以氧化作用为主,熟茶以微生物发酵机制为主,其他作用均参与并协同产生发酵作用。

了解普洱茶陈化阶段的变化规律,对科学合理储存普洱茶,及工业生产的目标任务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普洱茶在醇化过程中的变化

普洱茶在醇化过程中的变化,主要分为物理性质变化和化学成分变化两大类。

1、物理性质变化

①干物质损耗

普洱茶的干物质损耗,会造成存储的普洱茶重量下降。干物质损耗而造成重量下降的多少,可以反映出普洱茶在储存时进行化学反应的猛烈程度,但并不能说明储存方法的好坏。

②热量的变化

适合的热量是普洱茶醇化的关键点。需要注意的是,室内温度不等于茶包的中心温度。茶包装的大小和松紧、储存室容积的大小、热量散失的速度等因素都影响到中心温度。根据这些原理,可以根据中心温度的高低,作为储存工艺操作上的一个技术指标,以控制储存普洱茶的变化。

③其他微量气体的产生和变化

普洱茶在储存过程中,初期会把一些不良的、低沸点的物质挥发掉,良性芳香由此得以显现,由于这个原因,在储存的不同阶段,可以闻到不同的气味。根据上述规律,可以把它作为判断储存程度的一项内容。

④PH值的变化

普洱茶在存储过程中,PH值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情况下,经过存储后的普洱茶,PH值呈减小趋势。

⑤拉力弹性和吸湿能力的变化

不同时期的普洱茶吸湿能力在储存后比储存前要降低,吸湿能力稳定才能促使良性变化,如吸湿能力特别强,则有可能造成异变的结果。

不同储存温度对普洱茶组织的拉力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遭遇高温储存时,如果普洱茶含水量不足,则普洱茶弹性大幅降低,干物质损耗加大。

⑥灰分的变化

普洱茶经储存后,灰分发生变化。经测定,其含氯量有微量减少,所以储存对普洱茶的浸出物来说,有轻微的改变。另外普洱茶内含氮化合物,如氨、植物碱等物质,储存后也会有消失及转化。

⑦颜色的变化

普洱茶经过储存后的颜色棕色化反应比较明显。棕色化的反应机制,目前已知的有羟基反应(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两种机制在起主要作用,在外观上反映出叶色变深,经过棕色化反应后,颜色呈棕黄、棕红和褐色,这三种颜色对内在质量有明显提高。

2、化学成分变化

①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普洱茶的碳水化合物在储存过程中的消耗,一部分与二氧化碳的产生是并行的,另一部分由于在自然醇化过程中,还原糖与氨基酸发生持续的非酶棕色化反应,产生棕色色素和数种对茶气香味有良好作用的香味化合物。

②多酚类物质的变化

普洱茶在存储过程中,多酚类以缓慢的非酶促氧化反应为主。多酚类继续稳定氧化会形成分子量较大的棕褐色色素,普洱茶在压制、醇化及发酵后颜色的加深,与该反应有重要关系。

③果胶质的变化

普洱茶中含有相当数量的果胶质,尤其是高等级茶。果胶容易分解,在高温存储普洱茶时,果胶质的甲醇可以被除去80%以上,即便是低温储存,也可以去除30%左右。

④含氮化合物的变化

含氮化合物的变化会对茶的香气、滋味产生一定的影响,氨基酸总的来说呈减少趋势,茶碱非常易于氧化,醇化后会有明显的减少,茶碱对人体的刺激性也会逐步降低。

⑤有机酸的变化

有机酸对平衡茶汤浓强度具有重要作用,间接地影响普洱茶的香气滋味。普洱茶在自然醇化或人工发酵后,有机酸总量增加,酸性增强,这对于提高普洱茶的滋味品质是有利的。

⑥香味物质变化

普洱茶中的香味物质主要分为普洱茶香气物质和茶汤香气物质,普洱茶的香气物质经过储存后有所改善,杂气与刺激性等不良气息减少或消失,醇和协调的茶香出现。普洱茶的芳香特性只能通过很好的储存才能充分显示出来。

五因子和八因子审评法

感官审评是鉴定茶品品质高低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20世纪50年代,五因子评茶法应时而生,这也是到目前为止审评体系最完善的评茶法。

五因子评茶法是运用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对茶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五个方面做出审评,从而鉴定茶叶品质。在此基础上把外形项目细分又衍生出八因子评茶法。

在五因子评茶法体系内,基于视觉的评判要素占了很大比重,因此对于具有越陈越香属性的普洱茶来说,五因子和八因子评茶法是不适合的。它们共有的缺陷是缺少对未来的评判体系,并且是一次性冲泡,只能对茶品的溶出多少做出评定,对于溶出的稳定性却无法审评。

因此,普洱茶市场需要适合普洱茶审评的方法出现。

363普洱茶审评法,更适合普洱茶的审评法

审评标准的简单逻辑是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找出被审评茶品的缺点,对茶品的综合品质做出更客观的判断。

在五因子评茶法的基础上,经过近十年的论证和改进,由周云川老师创立的更适合普洱茶审评的“363普洱茶审评法”终于定型。

普洱茶有其他茶类不具备的特点——越陈越浓、越陈越香。“363普洱茶审评法”通过三次冲泡,不但对茶品的品种、外观、工艺做出感官评价,而且对茶品以往存储以及后期走势也同时做出评价。对于一个特别适宜存储、适合远期品饮的茶品来说,“363普洱茶审评法”是无可替代的。

“363普洱茶审评法”首先对茶饼(砖、坨等)的外观做出评分,然后在各阶段相应对茶品的汤色、气息、味觉、触感以及韵味做出评价,同时对于各阶段茶汤表现做出对比,最后对湿茶叶底评价,完成所有感官审评项目。

把触觉从原来的滋味中提出来作为一个因子、把越陈越浓越香密切相关的耐泡度单列为一个因子,是“363普洱茶审评法”与五因子评茶法最大的区别。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口感、叶底、耐泡度,各个因子都能对应从采摘到加工各个环节体现到感官的表现。

通过“363普洱茶审评法”所有审评项目,根据冲泡和品饮过程中是否有花香、水果香,茶汤苦味是否剥离、涩味是否明显,汤色是否发黄,第三次冲泡对比第一泡,香气、滋味是否明显下降等等,分别可以识别被审评普洱茶品是否使用了萎凋、闷黄、揉捻程度、茶品的耐泡程度如何等等。

“363普洱茶审评法”不仅对茶品的加工工艺、自身经历、当前品质做出判断,同时对未来走势做出判断,对于普洱茶当下的品饮和日后的储藏都做出了保障。所以,“363普洱茶审评法”是最适合评审普洱茶的方法。

目前的普洱茶市场,专业审评标准严重缺失,代之而起的霸气、山野之气等玄而又玄的形容词层出不穷,而关于普洱茶最核心的部分,如工艺、地域、品种等专业领域,却鲜有人去触及。

已知的云南大叶种品种超过200个,以冰岛、班章等为代表的天价普洱茶背后,是否有人意识到,就算是这些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普洱茶产茶地域,相隔一个村,甚至一个山头,茶树品种都有巨大差异。只讲地域,不讲品种,如此还希望所有的冰岛班章都能够越陈越香?

越陈越香是普洱茶的核心价值,这是一定的,但越陈越香是有条件的。

想要普洱茶越陈越香,只讲地域和突出某些产品特点远远不够。还需要明确所藏的普洱茶如何制作出来,选用了什么品种、采用了什么时期的原料、采摘的标准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制作工艺等等。特定地域和优良品种是决定普洱茶品质的关键因素,普洱茶究竟能否越陈越香,除了通过感官审评,直观辨别汤色、香气、滋味、口感等,还得追根溯源茶树产地和品种,同时确保后期良好的仓储环境等等。

如何通过科学存储,利用感官审评,让普洱茶行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不仅是茶企,也是所有茶行业从业人员都应该思考和反思的问题。

不同仓储环境对普洱茶滋味的影响


普洱茶的仓储,除了卫生达标外,谈论比较多的就是温度和湿度两个指标。最近几年,张贵景的凤宁号一直与云南农业大学的老师合作,小范围内对各种仓储条件进行测试和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纯高温仓汤色变化快,但茶汤薄,没有滋味,没有香气。在昆明做的纯粹高温仓不加湿试验中,饼面迅速发黄,芽头、毫毛方面迅速显黄,冲泡时汤色翻黄相当快,两年汤色就显黄,甚至可以达到泡红茶时的黄度。但汤水入口时明显感觉比较薄。与农大老师沟通后的结论是,过度高温造成芬芳类物质迅速消耗。大部分芬芳类物质都是低沸点、易挥发,如果温度超过30℃甚至40℃时,这些物质在还没有转化成单糖、醇类物质、多酶类物质时就直接挥发掉,结果是汤色虽然变黄但香气却跑掉了。

模仿高温高湿环境后再高温降湿,普洱茶出红汤红底的确很快,汤色是红浓透亮的,叶底颜色也均匀,要不是褐红,要不是深红,不像纯粹的高温高湿仓那样汤色浑浊、叶底花杂,但喝着锁喉。低温高湿仓的滋味虽然足,但香气不扬,水气很重,类似于湿仓。低温低湿的缺点是转化比较慢。在跟踪自然仓的试验过程中,所发现的最大问题就是比较容易产生杂味,而且杂味很严重。

所以张贵景认为,理想化的普洱茶仓储标准,应该是平均温度在30℃左右,相对湿度45%~60%是普洱茶最接近云南自然仓储的味道。昆明太干,湿度很少达60%,广东一带又太湿,经常超70%甚至到90%以上。正是因为各地的温度、湿度都很难达到理想化仓储的条件,所以现在大家都开始建标准仓。

“如果我们把茶放到一个密闭的空间内,当然可以通过设备做到茶仓内温度、湿度都处于恒定,但如此仓储出来的茶是不科学的,会显得比较闷,香气比较低沉。”张贵景说。他认为空气不流通的完全密封的仓储环境并不理想,更容易出杂味。因为空气不流通时室内空气会变得很浑浊,就好比一间密闭的空屋子,即便里面什么都不放,过两个月仍然会有味道。

张贵景的结论是,好的仓储应该是自然仓结合部分人工干预。其中,自然仓储占到6~8成,人为干预占2~4成。他认为普洱茶的转化,从专业角度讲无非就是个多酚类物质和色素转化的一个过程,以达到降低苦涩味的目的。

比如新茶中叶绿素含量高,通过时间来让叶绿素慢慢退化,变成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最终老茶汤色红浓。通过技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比如近年来出现的辐照等手段,的确可以让多酚类物质快速转化和下降,也确实让茶变得不苦不涩。但这种快并不代表着好喝,所以仓储要遵循自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人工干预,让普洱茶的后期转化更为理想。

为什么普洱茶的品质受茶树生长环境的影响?


普洱茶产于云南,并且只有云南才能出产普洱茶。这与云南的生态环境,地理位置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云南的生态环境

云南普洱茶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5℃以南的滇南茶区:包括思茅、西双版纳、临沧、保山、德宏、大理及红河、文山等市州。综合普洱茶生产历史和至今的品质,较优秀的原料,还是西双版纳的居首。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的最南端,是地球北回归线上唯一的绿洲。这里常年湿润多雨,热量丰富,终年温暖,四季常青。森林繁茂密集,植物盛多,被誉为“植物王国”。一年分为两季,雨季和旱季;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早晚温差大,雾很重,所以终年云雾缭绕……

在这里生长着6千多亩野生茶树群落,5万多亩清代以来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是世界茶树原生地带。这里野放茶树的生长环境原始,大部分茶树,与其它树木间植共生,生态植被完整......

正是这种独特的生态环境才造就了云南普洱茶独特的风味。

茶树生长环境直接影响了普洱茶的品质

进入近现代以来,为了方便管理,追求高产,出现了成行密植,在山地、坡地上成台阶状排列的台地茶园。但是,乔木老树茶因其独特的风味依然备受人们推崇。

乔木老树茶一般分布在深山密林之中,与森林中的各种树木共生,或者茶园周边有很好的森林环境。生长在这种环境下的茶树,人为干预少,同时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林中生物相生相克,能够靠森林自有的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茶树虫害很少,可以不用农药或者基本不用农药,更加有机生态。

生长于森林环境下的茶树,植物的枯枝落叶形成的腐植物很多,茶树有较充足有肥力供应。山间土壤腐殖层厚达15~20cm、土壤肥沃、疏松、透气性好。茶树肆意生长,枝繁叶茂。

生长于森林环境的茶树,树龄久,根系发达,深埋地下,可以吸收更多的养分和微量元素,茶叶内含物质丰富,在品饮时茶气足,苦涩度低,滑甜感高,并且耐泡。也正因其内含物质丰富,更具陈化价值,经过时间的雕琢,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生长于森林环境的茶树,与各类植物共生,生长环境原始生态,人迹罕至,山川雨露、飞禽走兽,鸟语花香,茶树汲取天地日月之精华,会有更好的山野气韵和更突显的茶气。现在的研究证明,茶树有30﹪左右的遮阴环境品质会更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是这样,普洱茶也是如此。正是云南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生态为普洱茶树提供了原始生态、湿润多雨、热量丰富的生长环境,造就了普洱茶独特的口感风味,从而名扬天下。

杀青的轻重对普洱茶有什么影响?


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它的独特性表现在“云南生产,晒青毛茶,长期存放,越陈越香”等特点上,其最主要必须符合能长期存放,越陈越香醇的特质。

晒青毛茶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后期普洱茶的品质,杀青是为了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抑制酶对茶多酚类物质的氧化和去除青味,发展香气,使鲜叶水分部分流失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杀青温度和时间的把握决定了普洱茶杀青的轻重程度,而杀青的轻重程度直接影响了后期普洱生茶和熟茶的品质好坏。

目前,普洱茶的杀青方式分为铁锅杀青(手工杀青)和滚锅式杀青(机器杀青)两种,我们所谈及的也仅限于这两种方式杀青对普洱茶的影响。

如果杀青不足,即杀青时间短,过程中温度低。新制普洱生茶茶汤香气青味重,口感上体现为青味多于茶味,喝起来就不是那么舒服喽。对于熟茶而言,杀青不足导致的问题是更明显的,虽然说随着时间的流逝,青味会慢慢变淡。但茶叶中微生物的活动依然存在着,影响了熟茶在后期渥堆发酵过程中的效果,使茶叶发酵不充分,茶叶本身的内质也就出现了问题,品质的稳定性自然得不到保证,喝着就有酸味了。

如果杀青过重,即杀青时间长,过程中整体温度过高。毛茶中会夹杂着焦叶,闻起来就会出现焦糊味。在此过程中如果有超过10%的焦叶夹杂其中,就足以影响到整批茶的质量。对于生茶而言,杀青过重会使茶味苦涩加重,整体气味过于浓郁,也会伴随着烟熏味,茶的品饮感受及品质自然而然就降低了。对于熟茶来说,杀青过重会使茶叶中的微生物等内含物质的含量减少,后期发酵中能被再次激发的物质就很有限了,致使其茶性太过于稳定,品饮起来伴有烟熏味,且口感焦糊,柴味重,对于后期的保存珍藏就意义不大了。同时也就不在符合长期存放,越陈越香醇的普洱茶特质。

所以,如大益2003年易武正山特级绿大树(加

水温对普洱茶的冲泡有什么影响?


想要泡一杯好茶,十分讲究。茶叶本身的品质好坏固然重要,但水质、茶具、方法、时间、水温等因素对茶品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中国古代茶著作中就有研究过不同水温的水对茶的影响,比如宋代蔡襄《茶录》中提到“未熟汤”、“过熟汤”和“候汤”的说法,以及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提过的“水嫩”、“水老”和“水当时”。二者虽叫法不同,但殊途同归。

所谓“未熟汤”也就是“水嫩”,是指水尚未烧开的时候,水温大致是60℃--65℃。这时候因水温过低,即便是鲜嫩的绿茶,茶叶内质也不易泡出,茶叶吸水不足,香气、滋味淡薄,且容易浮于水面,泡出来既不方便喝也不好喝。

“水老”也就是“过熟汤”,是指完全烧开沸腾的水,或沸腾过一段时间的水。这时候的水温大致在100℃上下,冲泡绿茶会“烫熟”相对娇嫩的绿茶茶叶。水温越高,溶解度愈大,茶汤就愈浓,绿茶汤色容易变黄,且茶单宁和咖啡碱大量释放会导致茶味浓烈苦涩。

这里说的几种水温的水,最适合冲泡绿茶的就属“候汤”即“水当时”了。所谓“水当时”是指“蟹眼之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热水冒泡以后刚刚有小幅沸腾现象的状态。

这个时候的水温大致在85℃-95℃之间,建议可根据茶叶的老嫩程度在这个档的水温中细分。比如较为幼嫩的明前茶,可将水烧开至90℃,待洁具备茶以后,水温会下降许多。约在80℃左右,水中的二氧化碳未完全挥发殆尽,茶叶中的茶氨酸完全释放,维生素C保存较为完整,茶单宁和咖啡碱释放较少,香气清新高远,茶味鲜嫩甘爽。

光照对普洱茶品质的直接影响


茶树生物产量的90%~95%是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碳水化合物构成,所以,光照情况对普洱茶品质有非常直接的影响。

一、光的波长

实验证明,可见光波长两端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对叶片的光合作用产生不同的影响。红外线端使新梢生长变缓,叶面减小,叶片变厚,滋味厚重。紫外线端使新梢生长加快,叶面增大,叶片薄而柔软,含水量提高,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下降,滋味鲜爽。云南地处高原,较平原地区光的波段更加完整,特别是紫外线丰富而强烈,所以云南的茶树叶片较大而厚,滋味浓酽,甘甜生津。

二、光照强度

光合作用的效率与光照强度有关。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加而上升,但达到光饱和点时,光合速率不再随照度增强而增加,反而略有降低。茶树的光饱和点与树龄有关,树龄长则光饱和点越高。普洱茶产区处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光照强度足够并且有富裕。比之光照强度过高的茶树,光照强度适中的茶树芽叶中带来涩味的茶多酚会有所下降,而带来醇厚和鲜爽口感的各类氨基酸有所上升。

三、光照时长

光照时间对茶树的生长周期有很大影响,日照时间越长,生长周期越长。云南茶树一年可以有春、夏、秋三季可持续生长供人采摘,与充足的日照时间有直接的关系。

个人心得:普遍的经验说,高山云雾出好茶,今天算是找到了其中的科学依据。高海拔地区的光波长更加完整,对茶叶的光合作用产生更加全面和均衡的有利影响。云雾使得光照的强度比较适中,茶叶的滋味更好。

结合在茶山看到的茶树与环境的实际情况,大规模种植的茶园茶,一般在相对低海拔地区,没有自然植被的遮荫,所以光照强度比较高。所以茶园茶一般苦涩度更高,而醇厚和鲜爽度更低。而高海拔地区的古树茶,因为有自然植被系统,所以光照强度比较适中,因而苦涩度更低,而醇厚和鲜爽度更高。另外,为什么往往茶园茶的叶片更大更薄,而古树茶的叶片更小更厚,也在光照的影响中找到了论据。

注水方式对普洱茶汤品质的影响


注水和出汤的方式是对茶的品质影响最大的软性因素,也是泡茶过程中唯一需要人工完全控制的环节,当然也是最容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环节。注水方式主要关乎如下五个变量1.注水的快慢2.水流的急缓3.水线的走势4.水线的高低5.水线的粗细注水的快慢主要影响到浸泡过程中水温的高低,且顺便影响到水流的急缓,除了跟茶汤滋味的浓淡相关以外,也影响到汤感和香气的协调性。水流的急缓主要影响到滋味和香气和汤感之间的协调关系,急的水流令茶叶旋动,茶和水在接触第一时间的相对高温下浸出融合度高,且和空气摩擦程度增加,令香气高扬,茶汤的厚度和软度则会相应下降。而缓慢的水流则令茶保持相对的静止,接触水的茶底缓慢的溶出,在出汤的时候再一次在较低温度下融合,令茶汤的厚度和软度上升,层次感加强,同时令茶汤的香气下降。水线的走势主要关系到茶底和水流的动静比例以及茶底接触水的均匀程度,通常在泡普洱茶的时候,有意控制注水方式的人们常用以下的四种方式:1,螺旋形注水:这样的水线令盖碗的边缘部分以及面上的茶底都能直接接触到注入的水,令茶水在注水的第一时间溶合度增加。2,环圈注水:这样的水线令茶的边缘部分能在第一时间接触到水而面上中间部分的茶则主要靠水位上涨后才能接触到水,茶水在注水的第一时间溶合度稍欠。3,单边定点注水:这样的注水方式,令茶仅有一边能够接触到水,茶水在注水的第一时间溶合度较差,单边定点注水的点若在盖碗壁上则相对于在盖碗和茶底之间的点要融合得稍好一些。4,正中定点注水:正中定点的注水方式是一种较为极端的方式,通常和较细的水线和长时间的缓慢注水搭配使用,令茶底只有中间的一小部份能够和水线直接接触,其它则统统在一种极其缓慢的节奏下溶出,令茶在注水的第一时间的溶合度达到最差,茶汤的层次感也最明显。很多有发酵现象的茶会因此出现滋味过于凝聚,和茶汤分离的情况。

普洱茶杀青工艺对品质的影响的介绍


云南传统的普洱茶加工,提倡的是纯手工制作、低温晒青的加工工艺,现在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很多普洱茶的制作采用的是滚筒杀青的办法。锅炒杀青(滚筒杀青)是我国茶叶传统的杀青方式,目前除少数名茶高等级别(特级至一级)的还采用手工杀青外,大多数茶叶都选用滚筒杀青机进行杀青,一般可达到干茶及茶汤色绿、香气高长、滋味浓爽的要求。

杀青温度过高时,叶片易焦边,这是目前有些茶叶烟焦味重,茶中碎末较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叶绿素破坏较多,叶色泛黄;咖啡碱、茶氨酸、可溶性糖类等含量下降,造成茶叶品质的改变。温度过低易产生杀青不足,易造成红梗红叶,成茶有青味甚至是酸味,温度低且杀青时间过长会使茶叶在杀青锅里就会变暗发黑,因此正确掌握温度是保证杀青叶质量的前提。

如果茶叶的杀青不足,新茶会有青味,而且青味较重,不管从茶汤香气,和滋味来说,都是不优质的。那在后期的摆放中,青味可能会逐步消失,但是杀青不足的微生物的活动依然存在,茶叶内质的稳定性就出了问题,茶叶可能会发生质变,出现发酸,或是滋味不适等问题。

如果茶叶杀青过重,新茶可能会出现焦味,或是较为明显的苦味,不管从茶汤喝茶香来说,都会过于浓郁,也同样是影响茶叶品质的。或许在存放中,焦味会一部分转变成烟熏味,但是这并不是好茶转化该有的味道,杀青过重,茶叶的茶性又太过稳定,内含物质,微生物存留量小,茶叶后期保存的价值就不大了。

普洱茶杀青是抑制酶活,减缓发酵速度,为了后期有良好的陈化效果。普洱茶强调在存放过程中的持续后发酵,而在杀青以及之后的低温干燥过程中没有被杀死的”酶“,仍然保持一定的生物活性,对于普洱茶的后发酵而言较为重要,所以杀青的好坏直接影响茶的品质优劣。

普洱茶中红叶梗是什么?对品质有影响么?


有网友私信:普洱茶种有红叶梗,是不是品质不好?不知道经常喝茶的你,有没有遇到这个问题?

从品鉴普洱茶的五大因子的角度来看,好茶要求外形匀整、净度高、无杂物。从这个角度看,有红叶梗的普洱茶,绝对不是“好茶”。俗话说,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普洱茶中为什么会有红叶梗?这是采摘的问题,还是品质问题?还是工艺的问题?

一片叶子,如果不小心被折了,压了,折口就会发生氧化。同理。茶农采摘的鲜叶茶叶长时间放在麻袋或者背篓里面,若是没有及时进行摊晾便会捂到茶叶。被捂到的茶叶就有可能会出现红梗红叶的现象。

去过茶山的朋友,应该知道,采摘这条路一点都不好走,不仅山高路远,而且颠簸,有些路车是没有办法进入的,只能靠双腿。所以,这样出现红梗红叶的现象是无法避免的。

这是采摘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

其次,就是工艺。

普洱茶在杀青时杀青工艺不好、杀青不到位、杀不熟、杀不均匀、过于低温长炒;揉捻时时间长短、受力不均;存储不当或其他的都有可能出现茶叶红梗红叶。

那普洱茶中有红梗好还是不好?会不会影响口感?

从品鉴普洱茶的角度来看,不管红梗出现的原因是什么,都不是一件好的事情,因为它破坏了茶叶外形口感汤色的统一。可以说,它的存在就是告诉我们,茶叶在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同时,也折射了茶企对产品品质监管不严谨的问题。

但是,出现红梗红叶不能说明这茶叶的品质差,因为老班章古树茶,冰岛老寨茶,易武古树茶都会出现这个问题,越是偏远越是原始的茶园,越容易出现。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绝不是一个高品质茶该有的待遇。哪怕这红梗红叶是后期存放时才出现的,作为一个合格的茶人,都不应该让它出现在接待客人的茶杯里。你们说是不是?

在品鉴普洱茶的5大因子里,我们看到的不是净度,就是纯正,不是无杂物,就是色泽统一。这就是优质普洱茶的最基本要求。

或许你觉得,只要不是茶品质的问题不就行了!可,要注意噢,一款老班章的头春茶,原本没有有红梗红叶,可以卖8000一斤,有了红梗红叶之后,只能卖4000一斤,甚至更低。

红叶红梗,是不是会让你自降身价呢?

普洱茶要陈放几年才好喝?对于存储环境有什么要求


近几年普洱茶大热,不仅是受到了许许多多喜欢喝茶的茶友们的青睐,而且受到了许多的茶叶收藏者们的眷顾,因为大家都知道普洱茶与其他茶叶不一样,普洱茶只要存放的好茶叶品质后期就会转化的越来越好,品质越来越好价值也就越来越高,“越陈越香”说的就是普洱茶在存放过程中的转化了。当然这里的重点就是要存放的好才会转化好,并不是随便找个地方一丢也会让茶叶越来越好。

首先需要明白一点,普洱茶的陈放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而根据存储时间长短的不同,普洱茶大致可以分为新茶、中期茶和老茶。

通常,新茶是指刚压制不久的普洱茶,无论从香气、滋味、口感等方面表现都不突出。存储5~10年的普洱茶称之为中期茶,这时候相较于新茶时期,茶的综合表现会有提升。

存储10年以上的就能划为老茶。老茶滋味浓强、茶汤黏稠,所以,老茶具备好的滋味口感表现。但是,并不是所有老茶就是好茶,普洱茶的好与不好,不是取决于它存放的时间长短,而是和优质的原料、正确的工艺、良好可控的仓储环境有关,只有三者同时兼具,那么,普洱茶才会往越陈越香的方向发展。

原料的优质,与原料的等级、地域、品种有关,也就是说,原料是否优质要满足三个条件:等级、地域、品种。正确的工艺尤为重要,很多新茶时期,口感“香甜”,这种工艺不是不可以,只是提升了新茶时期的品饮价值,那么就要牺牲“越陈越香”为代价,后期可控的仓储环境有很多因素,温度、湿度、是否干净、避光避风等、都会对普洱茶的存储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普洱茶陈化过程需要一个仓库,如果想得到陈化的比较好的茶叶,而茶叶的数量也不少,那我们最好就有一个独立的存放普洱茶的地方,这个仓库一定要避免阳光的爆晒,当然也要避免雨水,温度保持恒温在23度左右,室内空气的湿度为50%-70%之间为宜。

不仅不能密封存放,而且存放茶叶的仓库还需要通风,一定要保持室内干净不要把茶叶和其他有味道的物体放在一起,普洱茶的吸附性很强,这样时间一长普洱茶就容易窜味。

所以普洱茶是否需要陈放几年,不能单一而论。只有遵循了优质原料、正确工艺、可控环境,这样的普洱茶才能达到“越陈越香”的条件。那么,其他相对的附加值:收藏、升值、是否需要陈放等问题,才会变得有价值。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存储环境对普洱茶的品质有什么影响?》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