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待客需要注意哪些

发布时间 : 2020-06-11
饮用白茶需要注意什么 制茶需要哪些工具 喝红茶需不需要洗茶

饮用白茶需要注意什么。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以茶待客需要注意哪些”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以茶待客需要注意哪些》内容,感谢阅读!

中国素来有礼仪之邦之称,“繁文缛节”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哪一些该做,哪一些不该做,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总会被反反复复地提醒与告诫。就拿我们最习以为常的以茶待客来说吧,其中道道总也是说不完的。

每个人都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除了外表的清爽外,言谈举止更能反应一个人的素养与价值观。在不同的场合,以茶待客都有一些必要的讲究。今天,小编跟大家一起学习怎样以茶待客才“倍有面子”。

首先,泡茶环境要整洁素雅。环境对人心情的影响不言而喻,越是杂乱无序与邋遢,越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情。干净、清洁的环境,带着淡淡香味的茶室,会带给人一种莫名的舒适感。

再者,茶具的清洁。泡茶用具的干净不仅会影响茶席的美观,才会间接地影响人的健康。若是茶具与茶器污浊不堪,来客便会心生厌恶,也没了品茶的心情。

另外,我们还应注意茶叶的用量。茶叶多,则茶浓;茶叶少,则茶淡。在泡茶前,我们可以询问来客的喜好,偏浓或者偏淡。如果来客没有特殊的偏好,我们就得自己把握,尽量做到适度为宜。

最后,茶叶的冲泡与奉茶。茶叶冲泡要流畅从容,不可太过急切。只要不是残废的,端茶都必须要双手。续茶时,不可心急,倒茶过满,否则会有驱客的嫌疑。

以茶待客尽可做到从容有序,不可操之过急。待客之道,不可不去学习。

关于本文《以茶待客需要注意哪些》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茶文化精选阅读

生活中以茶待客 也要注意礼仪


爱茶的人都知道,在外面喝茶时有些礼仪是必须重视的,不然就有可能出丑。其实,在日常以茶待客,也要注意礼仪,这不仅是对客人、朋友的尊重,也能体现自己的修养。下面小编为您家介绍了日常生活中泡茶礼仪,帮助您防止以茶待客时出丑。

客来敬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客人进屋后,先让座,后备茶。泡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净,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难免沾上灰尘、污垢,更要细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

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如果不管茶具干净不干净,胡乱给客人倒茶,这是不礼貌的表现。人家一看到茶壶、茶杯上的斑斑污迹就反胃,怎么还愿意喝你的茶呢?如果用一次性纸杯,在倒茶前要注意给一次性纸杯套上杯托。

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喝茶的环境应该静谧、幽雅、洁净、舒适,让人有随遇而安的感觉。选茶也要因人而异,如北方人喜欢饮香味茶,江浙人喜欢饮清芬的绿茶,闽粤人则喜欢酽郁的乌龙茶、普洱茶等。茶具可以用精美独特的,也可以用简单质朴的。

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

以茶待客 注意细节


茶在我国,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客来宾至,清茶一杯,可以表敬意、洗风尘、叙友情,以茶待客,成为我国最普及、最具平民性的日常生活礼仪,关于待客的细节,你留心了吗?

——茶具清洁泡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净,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难免沾上灰尘、污垢,更要细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如果用一次性纸杯,在倒茶前要注意给一次性纸杯套上杯托。

——取茶之法如果家里或办公场所是用大袋子装的一包散茶,给客人取茶时千万不要用手去抓茶,要用茶匙。或先倒一部分茶在茶荷里再把茶分到客人的杯中。

冲泡茶叶要适量,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冲出的茶没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动介绍自己喜欢喝浓茶或淡茶的习惯,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冲好。

——端茶之法右手持杯,左手托杯底,双手奉出才为敬;持杯时不能抓杯口;不要边奉茶边说话,以防唾沫溅入杯中。

——奉茶之法注意先后顺序,先长后幼、先客后主,应依身份的高低顺序奉茶;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否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从客人的右方奉上茶,在奉有柄茶杯时,一定要注意茶杯柄要朝向客人的顺手面比如右面,这样有利于客人手拿茶杯的柄,并礼貌地请客人喝茶;如果房间里在开会或很安静,奉茶时不要出声,放下瓷杯子的同时要用小指垫在杯底以防瓷杯发出响声。

——添茶之法如果客人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义不容辞地去做。当然,添茶的时候要先给客人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茶。

——收茶之法必须要等客人走后才能收茶,把茶具清洗干净收好,以备下次待客之用。

以茶待客需要遵守的礼仪


日常生活中,居家待客时我们常常忽略了一些该有的泡茶礼仪,这可能会让客人觉得不够礼貌,甚至有可能让别人误认为是一种常识的缺失,俗话说“倒茶七分满就好,‘杯满就欺人’了”,那么在饮茶时我们需要遵循哪些礼仪呢?

一、器具准备:

1.先说出准备好的茶种类,然后问客人喝什么茶。准备好几种茶后,主人简要地介绍一下所冲泡的茶叶名称、产地、品质特征、冲泡要点及文化背景等,让客人仔细欣赏茶的外形、色泽和干香。

2.冲洗器具——温杯、汤壶。

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90°以上的开水冲烫茶壶、茶杯。这样,既讲究卫生,又显得彬彬有礼。温壶不仅要温茶壶,还要温杯。用左手拿起碗盖,注满盖碗,接着右手拿壶,注入茶盅。本3、放置茶壶时。本帖来源:岩茶论坛

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正对他人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

二、冲泡:本帖来源

1、将茶荷中的茶叶放入壶或盖杯中。乌龙入宫时应使用竹或木制的茶匙摄取,若没有茶匙,可将茶筒倾斜对准壶或杯轻轻抖动,使适量的茶叶落入壶或杯中。切忌用手抓茶叶,以免手气或杂味混入。

2、“浸茶”,也称为“洗茶”。是将沸水冲入盖碗或壶中,待盖碗或壶满时,用杯盖轻轻刮去碗口的泡沫。再冲洗掉残留在盖口的泡沫。高长的滚水注入盖碗使茶叶翻滚,达到温润和清洗茶叶的目的。这样不仅有利于茶叶的舒展和茶汁的浸出,使饮用者很快感觉到茶叶香味,更不失为一种礼貌的表现。切记:一定要“刮沫”,有些人泡茶时忽略这一点。

3、泡茶。

冲泡第一泡茶,倒茶时应将小茶盅一字儿排开,提起茶壶来回冲注,俗称“巡河”。切忌一杯倒满后再倒第二杯,以免浓淡不均。冲泡第二次冲泡的手法与第一次相同,只是时间要比第一泡增加15秒。还要注意高冲低斟,低斟是以免香气散失,防止茶汤溅出滴到客人的手,造成不礼貌。

三、敬茶

1、将泡好的茶端给客人时,最好使用托盘,若不用托盘,注意不要用手指接触杯沿。端至客人面前,应略躬身,说"请用茶"。也可伸手示意,同时说"请"。

2、“七茶八酒”

茶倒七分满即可,清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斟茶时只斟七分即可,一方面暗喻了“七分茶三分情”之意,另一方面客人在拿茶杯时也不容易烫到手。

与茶相伴,有着岁月沉淀后的平静与追忆,轻捻苦涩,口中咀嚼,心内回忆。风月的往事,都挂在了嘴角那一抹笑靥上。

敬茶需要注意的礼节


茶的淡雅和清新,让它成为多少达官显贵,邀朋聚友时的座上宾;茶的舒卷和清甜,又让它成了山野村夫劳累解乏的干劲汤。敬茶很讲礼节,首先一定要在与客人寒暄问好、安排客人落座后,才能沏茶。

主人亲自沏茶则是对客人的最佳礼貌,茶具要清洁,茶杯内外不能有丝毫污垢,即使洗涤过的茶具,沏茶前最好也要当着客人的面用清水荡涤,以示尊重。

水以现烧的最好。如沏名贵绿茶,选用玻璃茶杯,不加盖;如沏好红茶、花茶或普通绿茶,选用白瓷杯,加杯盖;如沏乌龙茶,则宜用小陶壶、小茶杯。

取茶时不能用手抓,要用瓷、铜、竹制的小勺。沏茶时动作要轻柔持重,把茶壶上下拉三次沏成,称为“凤凰三点头”。要注意随时给客人斟茶,不能露底,茶叶冲泡3次后就应换茶重沏。

沏茶时在杯中放置茶叶有三种方法。日常沏茶习惯都为先放茶叶,后冲入沸水,此称为“下投法”;沸水冲入杯中约三分之一容量后再放入茶叶,浸泡一定时间后再冲满水,称“中投法”;在杯中先冲满沸水后再放茶叶,称为“上投法”。

对身骨重实、条索紧结、芽叶细嫩、香味成分高,并对茶汤的香气和茶汤色泽均有要求的各类名茶,可采用“上投”法;茶叶的条形松展、比重轻、不易沉入茶汤中的茶叶,宜用“下投”或“中投”法。对于不同的季节,则可以“秋季中投,夏季上投,冬季下投”的方法参考应用。

茶会的兴起:以茶待客


茶会。中甸藏语称“扎礼”,意为请人喝酥油茶聚会。是中旬藏族青年自发举行的赛歌晚会。旧时汉族生产风俗,流行于请人喝酥油茶聚会。为一种聚众护山茶的活动。

节日或农闲日子,几个侣伴一同出游或赶会,就常酝酿出一个茶会。途中遇到中意的集体(自然为异性青年群)就邀请。邀请形式不拘,常以嬉乐开始。邀请一方中的一人想法接近对方中的她(他)的身旁,出其不意地抢去他(她)的头巾或帽子,然后嘻笑着跑开。被枪者则作出坚决要讨还东西的样子,紧追不舍,跑离人群后,两人即可协商,约好时间和地点,到时双方就在既定时间相会,一会儿便开始唱歌,歌声起处,茶会仪式就开始了。

双方边唱边走,缓缓来到房舍。一路上借物三咏叹,直唱进家中正屋火塘边。分宾主坐定后继续唱和。火塘边备有糖茶水润喉。至午夜时分,邀请的一方献上汤元、米酒供大家吃喝。直至次日晨曦临空时,方终止而散。

甘南夏河县的藏族,每到新春佳节就举行“斗姆”,意为歌会。这种活动是由出面主办人准备茶和酒及场地,还要准备木柴,供晚间烤火用。歌会开始时,宾主各一方,成半圆形,另一边是盛装的妇女,首先主方男子起来,一手端着酒杯,一手拿着帽子,慢慢地移动着脚步,唱着赞歌,边唱边选择客方的对象,然后请客方接着唱。对方也以同样的姿态和形式接唱。这样往返不已,不时还有妇女出场跳舞。

到了晚上就转为对唱情歌(当地藏语叫“拉依”)。男女分坐。首先男方起来,一手拿着帽子,另一手作某种手势,边唱边走向女方,到他选好的对象面前,用帽子盖一下女方的头,这就是请这位妇女接唱,女方不离座位就唱起来了。歌手们对歌时,在场的人们静静地听着,唱完一曲总是发出一阵吆吼声,喝彩助兴。这种歌会,给藏族青年男女提供了一个正当的社交活动场合

茶会的礼仪

会议、茶会,由于出席人数较多,入场也较集中,一般不采用高杯端茶的方法,而是提前将放有茶叶的高杯摆在桌上,在活动开始前,由服务员用暖瓶直接在桌前往杯中倒水。采用这种方法上水的优点是快捷、便利,但要注意防止出现漏倒空杯的情况。服务员倒过水后,要逐杯加以检查。检查时,可用于触摸一下杯子的外壁,如果是热的,表明已倒过水,如果是凉的,说明漏倒水了,要及时补倒。

续水,一般在活动进行30--40分钟后进行。如果往小茶杯中续茶水,应将一把茶壶茶,经过滤倒入另一把茶壶,然后再续水。倒续水时瓶口要对准杯口,不要把瓶口提得过高,以免溅出杯外。如不小心把水洒在桌上或茶几上,要及时用小毛巾擦去。不端下茶杯,而接在桌上或茶几上往杯中倒水、续水,是不符合操作规范的。

在往高杯倒水、续水时,如果不便或没有把握一并将杯子和杯盖拿在左手上,可把杯盖翻放在桌上或茶几上,只是端起高杯来倒水。服务员在倒、续完水后要把杯盖盖上。注意,切不可把杯盖扣放在桌面或茶几上,这样既不卫生,也不礼貌。如发现宾客将杯子放在桌面或茶几上,服务员要立即斟换,用托盘至托上,将杯盖盖好。

倒水、续水都应注意按礼宾顺序和顺时针方向为宾客服务。

以茶叶相馈赠,在我国历史上实际出现很早,但在唐朝以前的文献中记述不多,在《全唐诗》中馈赠茶叶成为常见的题材。如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柳宗元《巽上人以竹间自来新茶见赠酬之以诗》、白居易《萧员外寄新蜀茶》、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等等,经粗略查点,《全唐诗》关于答谢馈赠茶叶的诗篇,多达30余首,这也多少说明了茶在当时受人重视的一斑。

与唐朝以茶为礼,以茶相馈盛极一时相关,在社会上围绕茶的饮用,还兴起了其他一些新的风尚,茶会即是其中最值得称道的一种。“茶会”(即今之茶话会)一词,最早就见之于唐诗。在《全唐诗》中,除前面引及的武元衡《资圣寺贲法师晚春茶会》一诗以外,还有刘长卿的《惠福寺与陈留诸官茶会》,钱起的《过长孙宅与朗上人茶会》,以及周贺《赠朱庆余校书》“树倚池岛鹤,茶会石桥僧”等诗篇和诗句。可能由于茶会在当时尚属初出,在有的诗篇中,又称为“茶宴”和“茶集”等等。如李嘉祐即席诗《秋晚招隐寺东峰茶宴内弟阎伯均归江州》,钱起《与赵莒茶宴》,以及王昌龄的《洛阳尉刘晏与府县诸公茶集天宫寺岸道上人房》等即是。

这些不同的称法、特别是钱起一人的二诗,一名茶会、一称茶宴,表明当时社会上对茶会或许还未形成一致和确定的提法。另外,从上述诗篇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诗中所记的茶会、茶宴或茶集,差不多都与寺庙僧人有关。

在我国,以茶待客的礼仪由来已久,据文献记载,江南一带,在两晋、南北朝时,“客坐设茶”,便已成为普遍的待客礼仪。到唐朝,茶会更发展为全国性的礼俗。如刘禹锡《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吟:“客至茶烟起,禽归讲席收”;白居易《曲生访宿》称:“林家何所有,茶果迎来客”;李咸用《访友人不遇》记:“短棒应棒杖;稚女学擎茶”;以及杜荀鹤《山居寄同志》所说:“垂钓石台依竹垒,待宾茶灶就岩泥”,等等。

茶典故“陆纳以茶待客”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南北方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在起居、饮食习惯上也有很大不同,茶文化作为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在南北方也有明显的差异。茶文化起源于南方,后来才传到北方。东晋时,北方人对茶事的理解尚处于一知半解的阶段,而南方的茶文化发展远远超过北方。根据《世说新语》的相关记载,东晋时新安有一位颇负声望的人名叫任瞻,他在渡江南迁后,一日,在与大家一起饮茶时,突然不着边际地问道:“这是茶,还是茗?”众人面面相觑,他仿佛感觉到自己的失言,于是又连忙为自己辩解说:“我的意思是问这茶是热茶还是冷茶”。在座众人都哭笑不得,任瞻原本身处北方,对于茶事不甚精通,却还要不懂装懂,一时之间,这件事被传为笑柄。

南方饮茶之风明显胜于北方的例子还有很多,陆纳的以茶款待谢安便是一例。在淝水之战(383年)中立下汗马功劳的谢安与担任吏部尚书的陆纳两人平索交情颇深,谢安在闲暇时常去陆纳家造访。通常情况下,面对如此贵客,必定会以肉食盛宴隆重款待。然而,陆纳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每次谢安登门,他并没有大摆筵席,而是以一杯清茶和一些鲜果招待谢安。陆纳的侄子陆椒对于叔父的这种做法十分不满,认为他这是小气、不会做人的表现,却碍于叔父的威严而不敢过问。一次,陆椒自作主张,私下准备了丰富的酒菜恭候谢安。谢安来时,陆纳照例拿出茶果,正在此时,陆椒却为谢安一行人奉上一桌上好的筵席,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席间,陆纳始终保持缄默,并没说什么。待谢安离开后,陆纳立即火冒三丈,命人杖责陆椒,怒斥道: “你这小儿不能给叔父争光也就罢了,却为何还要沾污我·向谨持朴素的作风呢!”

原来,陆氏家族自孙吴之后便是江南大族,而谢氏家族原是北方陈郡的大户人家。在陆纳看来,以茶待客是最恭敬的礼节,不仅能够以茶论友,同时还能显示自己的清廉和高雅。因此,陆纳在官场交际中,将奉茶看成是一件举足轻重的大事,即使是在谢安这样的权贵面前,也展示出一种不卑不亢的风范。但侄子陆椒的做法就足以证明,以盛宴款待贵宾在当时已经成为官场之中的一种风气。作为北方士族的谢安,在更多的地方,享受的必定是佳肴盛馔的礼遇。

以茶待客 礼仪忌讳需谨记


茶饮是灵魂之饮,品茶讲究的是神韵意态。以茶载道,以茶行道,以茶修道,茶中无道就算不得是茶道了。茶道其实就是人道,茶道的角色是茶人。茶人虽不必言资格论贵贱,但是既然出自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茶人也就了茶道礼仪的标准。以茶待客时,礼仪忌讳需谨记,下面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忌讳茶具不清洁:宾客来访,先请坐后备茶。泡茶前,忌讳茶具不清洁,一定要把茶具清洗干净。然后再用开水冲烫一遍茶具。这是最基本的茶道礼仪。

2、忌讳茶水浓度不恰当:茶叶用量要适当,不宜过多或太少。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泡出的茶没有味道。泡茶前不妨先询问宾客的饮茶习惯,然后根据客人的喝茶口味、浓淡习惯来进行冲泡。

3、忌讳茶水过满:倒茶给宾客,不管是大茶杯还是小茶杯,都忌茶水倒得太满。茶水量应以七分满为宜,留下三分人情给客人,是茶道的传统礼仪。

4、忌讳端茶不得法:中国的传统习俗是只要两手健全,端茶给宾客都必须是用双手奉上。对有杯耳的茶杯,最有礼节的做法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送给客人。

5、忌讳添茶不及时:待客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到宾客的茶杯,需要添茶时,一定要义不容辞及时去添茶。添茶时,要分先后,必须先给客人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在茶道礼仪中,忌讳添茶不及时,是不尊重宾客的表现。

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大国,学茶之人必然要懂得茶道礼仪,也要懂得修身养性在茶文化中的重要性。客人在主人请自己选茶、赏茶或主人敬茶时,应在座位上略欠身,并说“谢谢”。如人多、环境嘈杂时,也可行叩指礼表示感谢。品茗后,应对主人的茶叶、泡茶技艺和精美的茶具表示赞赏。告辞时要再一次对主人的热情款待表示感谢。

以茶待客 敬茶礼仪很重要


我国在很早以前就有以茶待客的习惯,客来敬茶更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那么。喜欢喝茶的你,可知道以茶待客,敬茶礼仪很重要,否则很容易失礼。下面就敬茶礼仪做出介绍。

选茶

喝茶的环境应该静谧、幽雅、洁净、舒适,让人有随遇而安的感觉。选茶也要因人而异,如北方人喜欢饮香味茶,江浙人喜欢饮清芬的绿茶,闽粤人则喜欢酽郁的乌龙茶、普洱茶等。茶具可以用精美独特的,也可以用简单质朴的。

沏茶洗尘

传说我国古代有一人名叫若琛瓯,乃景德镇人,以制茶具而闻名,他制的茶具美观、耐用。可是一个恶毒的巫师知道后,念了一道毒咒,毁坏了茶具。要解开这道咒语,需有一名年轻人投入烧茶具的炉火。于是,琛瓯很勇敢地投入熊熊烈火中,咒语解开了,茶具恢复原样。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第一次茶水称为“琛瓯洗尘”。

如今,“琛瓯洗尘”是“十八道功夫茶”中的一道,后人用得更多的是“洗尘”二字,以表达对客人的尊敬。

奉茶

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还礼

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