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底的密码懂了才算专家

发布时间 : 2020-08-28
普洱茶的叶底 生普洱茶底 熟普洱茶底

普洱茶的叶底。

有人说,叶底其实无秘密。不能通过叶底来断定一款茶是否是好茶。是的,凡事无绝对,但是叶底一点忙都帮不到吗?显然不是这样的。让我们来看看为什么不是这样的。

一、春料

春料的主要特征:

芽至初叶的距离很短,这是和秋茶、夏茶来比。

另外有四个辅助特征﹝辅助意谓非必然﹞:叶底看普洱,普洱茶叶底的秘密

1.叶接梗处明显变粗,有人称为马蹄。

2.梗较粗壮﹝【叶厚梗粗与熟茶的关系】厚的叶及粗的梗里面的汁液富含光合作用的成果─淀粉,陈化后淀粉经过水解作用产生醣类,可以增加茶汤甜味,所以适当捻揉及裁切茶菁可以使释放更多含淀粉汁液。另外叶与梗的淀粉量多于芽,所以茶菁等级低作出来的熟茶更甜。﹞

3.叶较丰厚

4.白毫密多﹝【叶子为什么需要白毫】高山日光强烈白毫可以减少水气蒸发。﹞

这四辅助特征就是经过一个冬天储存的养份释放的结果。

二、芽头

辅助特征是园地茶胖粗,大树茶反而精瘦。

三、秋料

叶底看普洱,普洱茶叶底的秘密

芽至初叶的距离较长,叶的厚度比较单薄,但是也有马蹄。

四、夏料(雨水料)

叶底看普洱,普洱茶叶底的秘密

除秋料就有的特征之外,梗长而无力,梗面会因水份过多又干燥失水呈现凹痕,有点像芹菜梗。

五、台地茶叶面

叶底看普洱,普洱茶叶底的秘密

主要特征:就是叶面薄弱,如薄纸易折;泡汤之后无力恢复弹性,甚至多次冲泡也不能展开,叶子愈薄当然愈差。

有三个辅助特征:

1.主侧叶脉较平或不明显

2.叶缘有明显密齿

3.大型茶园地有时候是用剪刀采摘(剪刀采茶的结果是茶梗断面整齐如切,另外叶面大小无法成为判断特征,因为施肥也可以增大叶面。)

六、大树茶叶面

叶底看普洱,普洱茶叶底的秘密

大树茶指有明确范围,定期采摘的古树茶园。

主要特征是叶面丰厚坚韧,丰厚是因为大树茶的叶层的栅状组织比台地茶厚实;坚韧是因为大树茶海拔较高的生长环境造成。

低温时:高山上更低温,日晒时:高山上紫外线更强,刮风时:高的树迎风更多。所以坚韧的叶质是大树茶适应环境之后生命力的表现。

即使压成茶饼,一旦泡汤后,叶面会很快的恢复弹性,折痕通常不会存在,茶汤中的大树茶叶面像皮革泡水般卷曲。

另外四个辅助特征:

1.主叶脉粗,侧脉明显,叶脉看似鱼骨架。因为叶子重,由侧叶脉再分出的细脉会比较较靠近叶缘。

2.叶缘齿较疏较小,但是也有齿缘红尖似蚁嘴。有可能是低矮大树的特征。有时会出现虫咬孔,也是大树茶的特征,但是也可能是管理较混乱的台地茶。

3.大树茶叶子颜色,二叶及三叶比台地茶深,近墨绿色。﹝【高山茶颜色为什么更深口感反而不涩】向阳山坡日照充沛,可以有更多叶绿素和光合作用而产生更多茶氨酚及葡萄糖,可以使口感更加鲜爽不涩。﹞

4.不大可能出现用剪刀采收,因为工人有时是爬上树采茶。

七、野生茶

野生茶不是指原始未驯化的近缘野茶,而是指因为路途偏远,乏人管理,无法像大树茶一样定期采收的茶树。这样区别是市场上确实有别于易武大树和班章大树等定期采收的产品。除了大树茶的特征之外,野生茶主副叶脉高冗明显,看似洗衣板。叶颜色更加墨绿,叶面更加的油亮。

【高山茶叶子为什么更油亮】减少因为日光照射引起的水气蒸发,反之,叶的背面就不需要油光。还有如果雾气重的茶区,例如南糯山也不需要防止水气蒸发的油光叶面﹞。叶梗更加粗壮,叶缘齿更稀疏,或只有叶尖有或完全没有。有可能因为树形非常高大。较粗的叶与梗需要迎风生长。叶缘无齿有可能是因为海拔更高,树形高大,人迹罕至。不必再防动物刮蹭,昆虫咬食等情况。

八、拼配料

如果同一饼茶,出现不应该同时出现的特征时,就有可能是不同来源的茶叶拼配,出现二种不同的叶缘齿、叶脉可能是两种不同生长地。例如大树茶配台地茶。出现二种不同的梗面、梗长可能是春料配夏秋料。

九、叶形

如果依照叶形来判断出自那一个山区是否可能?虽然说易武茶、布朗茶及临沧茶叶形各有区别,但是因为我们采茶时是在叶子尚未长成前就采下,从幼叶到成叶,有的是先长成小圆叶,再慢慢变尖;有的则是先变尖,再慢慢变宽。如此一来。判断的误差就会很大。所以如果同一饼茶叶底出现有叶尖稍圆与稍尖之别,不能认为是不同来源。

十、黄片

野生茶茶饼可能更容易见到出现几片黄片,正式名称是鱼叶,也称奶叶。气候转温暖茶树春芽冒出之后会有一片暂时辅育幼芽的叶片,称为鱼叶。在鱼叶之后才会再长出真正的初叶、二叶。初叶开始能够光合作用,鱼叶立即开始变黄,而且容易脱落。如果采收时,鱼叶还没有变黄,就会一起进入制茶压茶过程。出现鱼叶是头春料的特征之一,但是若是当年气候乾旱严重,鱼叶出现也会多一些。

十一、叶脉

一般来说台地茶的主侧叶脉对数少,大树茶的主侧叶脉对数多。所以数叶脉对数是有效的辨识方式。尤其大树茶叶脉明显,又都以全叶形压饼。

举例说:

台地茶的优良种勐海大叶种是10~12对左右!

台地茶的主力茶树种云抗10及云抗14则是6~9对的居多。

再看大树茶易武的落水洞主侧脉10对。

勐宋的曼松主侧脉7~8对。

勐海的贺开主侧脉12~15对。

勐海的曼糯主侧脉12~18对。

勐海的巴达主侧脉11~13对。

半坡老寨主侧脉13对。

帕沙主侧脉11~13对。

双江勐库主侧脉9~11对。

班章主侧脉19~21对。(幸好想从茶底认出班章料好像还不太难)﹞

十二、切碎

出现切碎的叶底通常来自高产量的大厂:大益、下关、澜沧古茶等。切碎茶叶有助于不同来源的茶菁拼配,同时也节约了毛茶的细碎料。强调纯料及少量制作的大树茶通常不会切碎。

cy316.Com精选阅读

普洱茶叶底的遗传密码


每一种茶树都有自己的遗传密码,在开水冲泡之前,这些密码通通被隐藏在乌黑干枯的叶片之中。但是现在,叶片张开,我们可以看到叶片的大小,形状、可以看出叶脉的走向,看出叶片边缘的锯齿。这些细节,就反映了茶树的品种。

叶底可以看出茶叶焙火的程度

如果叶底黄亮,舒展,焦条少,且无“蛤蟆泡”,则火工低;若叶底红褐,团缩,焦条多,有蛤蟆泡,则意味着火工较高。

叶底可以告诉我们这泡茶的发酵程度

当我们展开一片岩茶叶底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中央是绿色或者黄色,而叶片的边缘是红色的。那红色的部分就是发酵的部分,是武夷岩茶最为特殊核心的工艺所在。这些红和绿的比例,显示了此茶的发酵程度。当然,如果遇到完全足火的茶叶,所有的叶片碳化,那我们的判断就失灵了。

叶底还可以告诉岩茶的叶片采摘时的老嫩程度

叶底大而发硬,则叶片偏老,叶底小而柔软,则叶片柔嫩。

叶底也能显示出茶叶的采摘方式

人工采摘的茶叶则叶片完整,若是机器采摘的,就能看到整齐的切口。

叶底上还写满了季节的秘密

春茶做青发酵红边大多均匀,叶质柔软。夏暑茶色泽大多较枯燥,红边多不匀呈褐红色、暗红色,叶张硬挺。秋茶色泽灰杂,叶底红边不匀。当然,要做。

什么样的普洱茶才算宜存茶?


存茶的目的就是要让一款茶拥有一个良好的后期转化价值,在仓储之前我们得拥有一款能够在后期迸发的茶。

1.杀青

首先直接可以抛弃高温长时杀青的茶,这种茶一般鲜爽度极高、汤水分离、飘香严重泛绿茶味。

2.耐泡度

较高的耐泡度是我们判断一款茶是否宜存的首要标准,耐泡度高才能证明茶内含物质丰富,内含物质越丰富后期转化价值越大。

3.苦

普洱茶的苦大致可分两种,一种是寡苦不回甘的这样的茶不宜存,一种是苦后回甘的,苦后回甘越快越持久的转化价值越大。

4.涩

涩在喝茶中是一种最为不适的感觉,很多初入茶圈的小白遇涩就跑,殊要知没有涩的茶后期转化价值是很低的,涩要能化而且涩感不能随着泡数的增加而叠加。

5.甜水

越宜存的茶喝到最后越甜,即使已经感觉不到茶味依然甜,那种纯纯的甜。

6.毛茶的条索

泡条(揉捻成型压力轻时间短)、紧条(揉捻成型压力重时间长),经常会喝到很多老茶,切身感觉紧条茶压的饼要比泡条茶压的饼好喝太多太多。

7.压饼

压的饼越松散越不长期存放,如果你是想在三两年内把存茶消化,倒是可以松压。

入正题,怎么才算得上一款宜喝的普洱茶呢?

宜喝无非就是口感体验好适口性强,首先我们可以从视觉切入,无论是饼、砖还是散茶的条索均匀一致性高不高、色泽是否鲜亮油润。掂量在手里是否感觉茶叶有身有骨,闻上去是否清新神爽无杂异味(说明:并不是说满足以上茶就宜喝,以上是辅助下一重点的)。

其次重点,茶叶冲泡出汤后一系列的人体感官跟上(鼻子、口腔、喉咙、胃)。

1.入口前闻香,汤香,香高而不杨挂杯持久,无杂香烘青香(绿茶香)。

2.入口后口腔内舌尖到舌根对甜、涩、苦的感官(去除入口后会对鼻子、口腔、喉咙、胃造成不适的茶)。

总结的土方法就是甜成一条线,即从舌尖到舌根到喉咙甚至到胃同时对甜的感觉是连成一条线的,涩不粘舌糙口不叠加,苦后必有甘来且回甘持久。闭口让呼出的空气回流至口腔再从鼻孔溢出,鼻后腔感受到留于口腔的香气是否鲜爽醇厚。

普洱茶叶底暗藏玄机,你读懂了吗?


有人说,叶底其实无秘密。不能通过叶底来断定一款茶是否是好茶。是的,凡事无绝对,但是叶底一点忙都帮不到吗?显然不是这样的。让我们来看看为什么不是这样的。

一、春料

春料的主要特征:芽至初叶的距离很短,这是和秋茶、夏茶来比。

另外有四个辅助特征,辅助意谓非必然:叶底看普洱,普洱茶叶底的秘密

1、叶接梗处明显变粗,有人称为马蹄。

2、梗较粗壮叶厚梗粗与熟茶的关系厚的叶及粗的梗里面的汁液富含光合作用的成果─淀粉,陈化后淀粉经过水解作用产生醣类,可以增加茶汤甜味,所以适当捻揉及裁切茶菁可以使释放更多含淀粉汁液。另外叶与梗的淀粉量多于芽,所以茶菁等级低作出来的熟茶更甜。

3、叶较丰厚

4、白毫密多叶子为什么需要白毫高山日光强烈白毫可以减少水气蒸发。

这四辅助特征就是经过一个冬天储存的养份释放的结果。

二、芽头

辅助特征是园地茶胖粗,大树茶反而精瘦。

三、秋料

普洱茶叶底暗藏玄机,你读懂了吗?

叶底看普洱,普洱茶叶底的秘密

芽至初叶的距离较长,叶的厚度比较单薄,但是也有马蹄。

四、夏料(雨水料)

叶底看普洱,普洱茶叶底的秘密

除秋料就有的特征之外,梗长而无力,梗面会因水份过多又干燥失水呈现凹痕,有点像芹菜梗。

五、台地茶叶面

叶底看普洱,普洱茶叶底的秘密

主要特征:就是叶面薄弱,如薄纸易折;泡汤之后无力恢复弹性,甚至多次冲泡也不能展开,叶子愈薄当然愈差。

有三个辅助特征:

1、主侧叶脉较平或不明显

2、叶缘有明显密齿

3、大型茶园地有时候是用剪刀采摘,剪刀采茶的结果是茶梗断面整齐如切,另外叶面大小无法成为判断特征,因为施肥也可以增大叶面。

六、大树茶叶面

叶底看普洱,普洱茶叶底的秘密

大树茶指有明确范围,定期采摘的古树茶园。

主要特征是叶面丰厚坚韧,丰厚是因为大树茶的叶层的栅状组织比台地茶厚实;坚韧是因为大树茶海拔较高的生长环境造成。

低温时:高山上更低温,日晒时:高山上紫外线更强,刮风时:高的树迎风更多。所以坚韧的叶质是大树茶适应环境之后生命力的表现。

即使压成茶饼,一旦泡汤后,叶面会很快的恢复弹性,折痕通常不会存在,茶汤中的大树茶叶面像皮革泡水般卷曲。

另外四个辅助特征:

1、主叶脉粗,侧脉明显,叶脉看似鱼骨架。因为叶子重,由侧叶脉再分出的细脉会比较较靠近叶缘。

2、叶缘齿较疏较小,但是也有齿缘红尖似蚁嘴。有可能是低矮大树的特征。有时会出现虫咬孔,也是大树茶的特征,但是也可能是管理较混乱的台地茶。

3、大树茶叶子颜色,二叶及三叶比台地茶深,近墨绿色。高山茶颜色为什么更深口感反而不涩,向阳山坡日照充沛,可以有更多叶绿素和光合作用而产生更多茶氨酚及葡萄糖,可以使口感更加鲜爽不涩。

4、不大可能出现用剪刀采收,因为工人有时是爬上树采茶。

七、野生茶

野生茶不是指原始未驯化的近缘野茶,而是指因为路途偏远,乏人管理,无法像大树茶一样定期采收的茶树。这样区别是市场上确实有别于易武大树和班章大树等定期采收的产品。除了大树茶的特征之外,野生茶主副叶脉高冗明显,看似洗衣板。叶颜色更加墨绿。叶面更加的油亮。

高山茶叶子为什么更油亮?

减少因为日光照射引起的水气蒸发,反之,叶的背面就不需要油光。还有如果雾气重的茶区,例如南糯山也不需要防止水气蒸发的油光叶面。叶梗更加粗壮,叶缘齿更稀疏,或只有叶尖有或完全没有。有可能因为树形非常高大。较粗的叶与梗需要迎风生长。叶缘无齿有可能是因为海拔更高,树形高大,人迹罕至。不必再防动物刮蹭,昆虫咬食等情况。

八、拼配料

如果同一饼茶,出现不应该同时出现的特征时,就有可能是不同

云南普洱茶究竟多少年才算老茶树?


云南普洱茶古茶树

人们常说的老茶树,应是树龄在30年以上的茶树。

一株茶树的生命,是从一个受精卵细胞开始的,从这时起,它就成为一个独立的、有生命的有机体。这个受精的卵细胞(合子),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在母树上生长、发育而成为一粒成熟的种子。种子播种后,经发芽、出土,成为一株茶苗。

茶苗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营养元素和能量,逐渐生长成一株根深叶茂的茶树,以至开花、结果、繁殖出新的后代,在人为的和自然的条件下,逐渐趋于衰老,最终死亡。这个生育的全过程,就是茶树的一生,科学上称为茶树生育总发育周期。

在茶树的一生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形态、生理机能等方面,不断的起着量和质的变化,直至衰亡,形成了不同时期的茶树生物学年龄特点。科学上,根据茶树不同时期的生育特点,把茶树分为四个生物学年龄时期,即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衰老期。

幼苗期是指从茶子萌发到茶苗出土,出现第一次生长休止时为止。在云南,这一时期约经历4个月。

茶树的幼年期,是指茶树从第一次生长休止到出现第一次开花结实为止的时间。这段时间里,茶树是营养生长,性器官还没有分化成熟,不会开花结果,故称幼年。在云南,茶树完成幼年期生育

约4-5年。需要说明的是,幼年期茶树可塑性特别大,时间长短、树体机能的成熟程度与栽培管理水平、生育条件(自然生长的或人工栽培的)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变异很大。

茶树的成年期,是指从第一次开花结实到出现第一次自然更新时为止。时间较长,受人工栽培刺激的茶树约25-30年,生育条件好的,时间更长。在

茶树的成年期里,根据生殖生长、开花数量的多少,可分为青年期、壮年期两个相对时期。成年期茶树生育最为旺盛,产量和品质都处于高峰阶段,也是最佳的经济栽培时期。

自然生长、无人看管的荒芜、丢荒茶树,由于受不同生育条件的影响,成年期持续时间变化很大,多则上百年,少则几十年。判断这类茶树是不是老了,主要要依据它的生长势的强弱,观察花果数量的多少和是否在根部出现自然更新的现象。

所谓自然更新,是指茶树生理机能衰退、顶端优势减弱,甚至不能发芽,花果大量产生,在树根部位,新抽出大量的枝条(称地刈枝、地蘖枝),茶树形成上、下两层树冠(俗称两层楼茶树)。这是茶树生理机能自我调节的结果,故称自然更新。

茶树出现自然更新后,即进入衰老期,经过几次反复更新,树体便渐渐趋于死亡。持续时间,人工种植情况下,经济生产年限一般只有40-60年;自然生长、无人看管、刺激小的荒芜、丢荒茶树,可达数百年。

综上所述,根据高产优质栽培理论、茶树经济栽培年龄,可以界定出人们常说的老茶树,应是树龄在30年以上的茶树。

四大要决是:

一、清:闻其味;味道要清,不能有霉味。

二、纯:辨其色;茶色如枣,不能黑如漆。

三、正:存其位;存放干仓,不可位潮湿。

四、气:品其汤;回味温和,不可味杂陈。

六不政策:

一、不以错误年代为标竿。

二、不以伪造包装为依据。

三、不以深浅汤色为借口。

四、不以添加味道为假象。

五、不以霉气仓别为号召。

六、不以树龄叶种为考量。

普洱茶的数字密码:唛号


茶友们在初次接触普洱茶的时候,可能都会对它们包装上所印刷的编号感到好奇,比如:7542、8582、7663、Y562……

其实这些数字代表的是一种特定的茶,被称为茶号(又叫唛号)。

“唛”的意思根据《辞海》的解释是:英文mark的音译,《说文解字》里记录“唛”汉语拼音为“mà”。“唛号”是广东粤语里原意是指“商标”、“牌子”。也可作“唛头”,指用文字、图形和记号标明在货物的包装上,以便识别一批货物不同于另一批货物的标记,它的表现形式有:批号、件号等等。

唛号是出口贸易工作中用于对某种茶品质特点的标识。主要用于进出口业务。这里有两点要注意。第一,茶号不能用来判断茶叶贮藏时间的长短;第二,不能作为识别经营、生产企业的标识。

从1973年昆明茶厂开始试制普洱茶(人工渥堆发酵)于1975年正式批量生产、出口至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了。

1973年,云南茶叶公司争得了普洱茶的自营出口权,当年,他们把自行研制的普洱茶熟茶10.2吨出口到香港。

1975年,勐海茶厂的普洱茶熟茶也开始大量出口,此时,为了区别产品,云南省茶叶公司的业务人员为每种产品制定一个特定的唛号,这个唛号既反映产品及别,也包含产地、生产时间等信息。

普洱茶的编唛一开始也想学红茶,随后大家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普洱茶由于可以陈放,可以拼配,它的出厂年代和茶叶生产年代可能有分离,没有红茶那么单纯。同时,拼配和产地对普洱茶来说更重要。

1976年,因出口需要,云南省茶叶公司规范了普洱茶唛号,下发了一个普洱茶编号的文件,文件全名为:《云外茶业字第84/45号——关于加工生产普洱茶的样价及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文件规定:

饼茶用4位数表示

前两位为该款茶的配方研制成功的年份,第三位为拼配原料中主要毛茶原料的等级,第四位为茶厂编号(如昆明1,勐海2,下关3,普洱4),如7542、7581、8613等。比如,7542的客观解释为:1975年研制成功的配方,由勐海茶厂生产的以4级茶菁为主要拼配原料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压制的普洱茶。

散茶用5位数表示

前两位为该款茶的配方研制成功年份,第三、四位为拼配原料中主要毛茶原料的等级,末尾一位为生产茶厂的编号(如昆明1,勐海2,下关3),如:78071、79562、46563等。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这个文件,下面我就做一些粗略的讲解。

首先,这里的每一个茶号对应于一个规范化的产品,比如,7663对应着下关茶厂1976年开始生产的以一定原料为标准(6级茶可能是它面茶的用料)的100克普洱茶熟茶制成的沱茶。7581对应着昆明茶厂1975年开始生产的以8级以下(8级、9级、10级)茶叶为原料生产的250克普洱茶熟砖茶。

7572为勐海茶厂生产的以7级茶为中位数的1975年开始生产的357克普洱茶熟饼茶。前面我们提到的7612这个旧就被7572所取代了。

至于每个茶的生产年份,则在外包装的大票上用数字标明,比如77年生产的某产品的第三批,标为“7-3”(在随后的执行中改为703,这样可以标注十批以上的该产品)。

至于文件中所出现的“旧号”,由于是参考过去的红茶编唛而制定的,所以他有一个等级数字,也就是把原料分成高中低三档,这在普洱茶中并不恰当。

随后,由于产品的增多,又出现了很多新的茶号,比如,1979年,勐海、下关更换了一大批散茶茶号,1985年,又出现了8582生茶七子饼、8592熟茶七子饼,1986年下关茶厂更换了一批新的紧压茶茶号等。

同时,小包装散茶(100克)出现,他们编号Y562/Y671/P901/P902/NY562(NEWY562)等,散茶的茶号没有创制年代。尽管茶号很多,但当时的生产都相当规范,每种茶号都对应特定的产品,每年或每一批的差距不会太大。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茶叶市场从统购统销到彻底放开,很多茶商开始自己到茶厂定货,茶号也有了新的变化。

这里有三个新动向非常重要,一是出现不规范茶号,比如:7262、7222、7042、7062等茶号,完全与级别或创制年代无关;

第二是用传统茶号生产不同的产品,比如7572竟然出现了生茶!这些茶是彻底的茶商订制茶,是茶厂在经济不景气,买方说了算的情况下的无奈的选择。

第三,很多民营茶厂也开始生产自己的编号茶,他们大多喜欢以8或6作为茶厂代号来为茶号结尾。

当然,原中茶系统还有很多不常见的茶号,比如7312、7502、7512、7692、7752、7762、7902、9252等,真是令人眼花缭乱。但这些非传统茶号或者产量不大,或者已像7262高档熟饼、421高档散茶那样被广大茶友所接受,自然,这一问题也就不那么令人困惑了。

知名普洱茶唛号

下关茶厂的茶号:7663、7653、7633(袋泡)、7643(袋泡)、8653、8663、76563、76073、76083、76093、76103、76113、76153(碎茶)。

勐海茶厂的茶号:7572、7452、8582、8592、7542、79562、79072、79082、79092、79102、79122(碎茶)。

昆明茶厂的茶号:7581、421、75671、75071、78081、78091、78101。

普洱茶厂的茶号:77074、77084、77094、77104。

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在1988年发文并注明品质和级别的茶号:7452(高档七子饼)、7572(中档七子饼)、8582(普洱青饼)、8592(普洱熟饼)、7542(普洱大饼)(青饼)。

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在1991年发文并注明品质和级别的茶号:7542(青饼)、76113(普洱散茶级外)、79122(勐海普洱碎茶)、76153(下关普洱碎茶)。

九种茶香懂了,才懂茶


茶叶香气组成复杂,形成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品种、地域、栽培条件、鲜叶质量、加工方法等都会影响着茶叶的香气。着成品茶香气归纳为以下九种香气类型,不妨一起看看,你杯中的茶是什么香型?

1、毫香型

干茶白毫显露,冲泡时茶叶所散发出的特有香气,称之毫香。凡有白毫的鲜叶,嫩度在一芽一叶以上,经正常制茶过程均可能会有毫香。

茶叶示例:如银针茶一般都具有典型的毫香,另外部分毛尖、毛峰则有嫩香带毫香。如白毫银针、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等。

2、嫩香型

茶叶的一种鲜嫩香气。凡鲜叶新鲜柔软,一芽二叶初展,制茶及时,会带有嫩香。

茶叶示例:各种毛尖、毛峰等,如都匀毛尖、紫阳毛尖、峨眉峨蕊、雁荡毛峰等。

3、花香型

茶叶散发出类似的各种类似鲜花的香气,按花香青甜的不同,又可分为青花香和甜花香两种。青花香香型可包括兰花香、栀子花香、珠兰花香、米兰花香、金银花香等。甜花香的有玉兰花香、桂花香、玫瑰花香和墨红花香等。其品种很多,一般鲜叶嫩度为一芽二叶,制茶合理,会有一些花香特点。

茶叶示例:属花香型的茶有青茶、花茶和部分绿茶、红茶。青茶如铁观音、包种、凤凰单枞、水仙、浪菜、台湾青茶等有明显的花香。花茶,不同茶品有其各自的花香,其中以茉莉花香占的比例较大。绿茶中如桐城、舒城小兰花、涌溪火青、高档舒绿等有幽雅的兰花香。

4、果香型

茶叶中散发出类似各种水果香气,如毛桃香、雪梨香、佛手香、桔子香、李子香、香椽香、菠萝香、桂圆香、苹果香等等。

茶叶示例:闽北青茶及部分品种茶属此香型,红茶常带有苹果香,如白琳工夫、滇红工夫等。

5、清香型

香型包括清香、清高、清纯、清正、清鲜等。一般见于鲜叶嫩度在一芽二、三叶,制茶及时正常的绿茶等;另外,少数闷堆程度较轻,干燥火工不饱满的黄茶和青茶类摇青、做青程度偏轻及火工不足的,香气也属此香型。

茶叶示例:清香属绿茶的典型香,如竹叶青、恩施玉露、蒙顶黄芽;此外如清香型铁观音也是此香型。

6、甜香型

该香型包括清甜香、甜花香、干果香、甜枣香、桔子香、蜜糖香、桂圆香等。凡鲜叶嫩度在一芽二、三叶,红茶制法,可能会出现这些特点。

茶叶示例:甜香为工夫红茶的典型香型,如宜红工夫、滇红工夫、闽红工夫等。

7、火香型

凡鲜叶较老,含梗较多,制造中烘焙火温高、充足、糖类焦糖化。该香型包括米糕香、高火香、老火香及锅巴香在内。

茶叶示例:属此类型的有黄大茶、武夷岩茶等。

像云南普洱茶、广西六堡茶和湖南黑茶,在长时间的存放过程中,伴随着持续的后发酵等一系列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呈现出陈醇香型。很多普洱茶爱好者所推崇的“越陈越香”及“陈韵”,主要指的就是这类香型。

茶叶示例:属此类型的茶有陈放的普洱茶、六堡茶等。

8、陈醇香型

像云南普洱茶、广西六堡茶和湖南黑茶,在长时间的存放过程中,伴随着持续的后发酵等一系列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呈现出陈醇香型。很多普洱茶爱好者所推崇的“越陈越香”及“陈韵”,主要指的就是这类香型。

茶叶示例:属此类型的茶有陈放的普洱茶、六堡茶等。

9、松烟香型

凡在制造干燥工序用松柏或枫球、黄藤等熏烟的茶叶,一般具有松烟香。

茶叶示例:属此香型的茶有小种红茶、沩山毛尖、六堡茶及黑毛茶等。很多时候也是各种香型的综合呈现,可能以一种或几种为主。

相信美好,就会遇见美好!

多大的大树才算古树?


古树茶一直都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有说100年以上是古树茶的,也有说300年以上才是古树茶的,甚至还有说500年的才算古树茶的……其实,古树茶并不是一个特别严谨的概念,至少目前不是。古树茶,顾名思义就是从古茶树上采摘的鲜叶制作成的茶叶。那么,究竟多少年的古茶树才能算是古树呢?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目前业界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定论。而且就算您站在茶树的身边,树龄的测定也是一个难题,所以,“古树茶”其实并不是一个科学的概念。

目前有一种主流的观点认为只有300年以上树龄的茶树才能算古树茶。但你又如何判断一篇茶地里面的古树茶,300年的是哪一棵?298年的又是哪一棵?它们之间又有些什么区别呢?其实古树茶树龄的时间界定,是有特殊的历史缘由的。

近代云南大量种植茶树,是在清道光之前(1820-1850),从清末开始云南茶区多有战乱、瘟疫等发生,茶树的种植栽培自然陷入停顿;直至民国初期(1912),方开始在凤庆地区种植生产红茶;西双版纳地区大量种植茶树已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事情了,1983年前后种植群体种,到了1986、1987年开始种植良种茶扦插苗。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云南两次大规模种植茶树的历史,中间有大概近百年时间的空档。并且在古树茶的定义中也提到古树茶是指存活百年以上的乔木茶,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茶区、临沧茶区、普洱茶区古树群落,数量较少。所以,我们认为以100年为基准进行计算是合理的。

普洱茶叶底暗藏玄机,春秋茶?大树茶?野生茶?班章料?你读懂了吗?_普洱茶


有人说,叶底其实无秘密。不能通过叶底来断定一款茶是否是好茶。是的,凡事无绝对,但是叶底一点忙都帮不到吗?显然不是这样的。让我们来看看为什么不是这样的。

一、春料

春料的主要特征:

芽至初叶的距离很短,这是和秋茶、夏茶来比。

另外有四个辅助特征﹝辅助意谓非必然﹞:叶底看普洱,普洱茶叶底的秘密

1.叶接梗处明显变粗,有人称为马蹄。

2.梗较粗壮﹝【叶厚梗粗与熟茶的关系】厚的叶及粗的梗里面的汁液富含光合作用的成果─淀粉,陈化后淀粉经过水解作用产生醣类,可以增加茶汤甜味,所以适当捻揉及裁切茶菁可以使释放更多含淀粉汁液。另外叶与梗的淀粉量多于芽,所以茶菁等级低作出来的熟茶更甜。﹞

3.叶较丰厚

4.白毫密多﹝【叶子为什么需要白毫】高山日光强烈白毫可以减少水气蒸发。﹞

这四辅助特征就是经过一个冬天储存的养份释放的结果。

二、芽头

辅助特征是园地茶胖粗,大树茶反而精瘦。

三、秋料

芽至初叶的距离较长,叶的厚度比较单薄,但是也有马蹄。

四、夏料(雨水料)

除秋料就有的特征之外,梗长而无力,梗面会因水份过多又干燥失水呈现凹痕,有点像芹菜梗。

五、台地茶叶面

主要特征:就是叶面薄弱,如薄纸易折;泡汤之后无力恢复弹性,甚至多次冲泡也不能展开,叶子愈薄当然愈差。

有三个辅助特征:

1.主侧叶脉较平或不明显

2.叶缘有明显密齿

3.大型茶园地有时候是用剪刀采摘(剪刀采茶的结果是茶梗断面整齐如切,另外叶面大小无法成为判断特征,因为施肥也可以增大叶面。)

六、大树茶叶面

大树茶指有明确范围,定期采摘的古树茶园。

主要特征是叶面丰厚坚韧,丰厚是因为大树茶的叶层的栅状组织比台地茶厚实;坚韧是因为大树茶海拔较高的生长环境造成。

低温时:高山上更低温,日晒时:高山上紫外线更强,刮风时:高的树迎风更多。所以坚韧的叶质是大树茶适应环境之后生命力的表现。

即使压成茶饼,一旦泡汤后,叶面会很快的恢复弹性,折痕通常不会存在,茶汤中的大树茶叶面像皮革泡水般卷曲。

另外四个辅助特征:

1.主叶脉粗,侧脉明显,叶脉看似鱼骨架。因为叶子重,由侧叶脉再分出的细脉会比较较靠近叶缘。

2.叶缘齿较疏较小,但是也有齿缘红尖似蚁嘴。有可能是低矮大树的特征。有时会出现虫咬孔,也是大树茶的特征,但是也可能是管理较混乱的台地茶。

3.大树茶叶子颜色,二叶及三叶比台地茶深,近墨绿色。﹝【高山茶颜色为什么更深口感反而不涩】向阳山坡日照充沛,可以有更多叶绿素和光合作用而产生更多茶氨酚及葡萄糖,可以使口感更加鲜爽不涩。﹞

4.不大可能出现用剪刀采收,因为工人有时是爬上树采茶。

七、野生茶

野生茶不是指原始未驯化的近缘野茶,而是指因为路途偏远,乏人管理,无法像大树茶一样定期采收的茶树。这样区别是市场上确实有别于易武大树和班章大树等定期采收的产品。除了大树茶的特征之外,野生茶主副叶脉高冗明显,看似洗衣板。叶颜色更加墨绿。叶面更加的油亮﹝【高山茶叶子为什么更油亮】减少因为日光照射引起的水气蒸发,反之,叶的背面就不需要油光。还有如果雾气重的茶区,例如南糯山也不需要防止水气蒸发的油光叶面﹞。叶梗更加粗壮,叶缘齿更稀疏,或只有叶尖有或完全没有。有可能因为树形非常高大。较粗的叶与梗需要迎风生长。叶缘无齿有可能是因为海拔更高,树形高大,人迹罕至。不必再防动物刮蹭,昆虫咬食等情况。

八、拼配料

如果同一饼茶,出现不应该同时出现的特征时,就有可能是不同来源的茶叶拼配,出现二种不同的叶缘齿、叶脉可能是两种不同生长地。例如大树茶配台地茶。出现二种不同的梗面、梗长可能是春料配夏秋料。

九、叶形

如果依照叶形来判断出自哪一个山区是否可能?虽然说易武茶、布朗茶及临沧茶叶形各有区别,但是因为我们采茶时是在叶子尚未长成前就采下,从幼叶到成叶,有的是先长成小圆叶,再慢慢变尖;有的则是先变尖,再慢慢变宽。如此一来。判断的误差就会很大。所以如果同一饼茶叶底出现有叶尖稍圆与稍尖之别,不能认为是不同来源。

十、黄片

野生茶茶饼可能更容易见到出现几片黄片,正式名称是鱼叶,也称奶叶。气候转温暖茶树春芽冒出之后会有一片暂时辅育幼芽的叶片,称为鱼叶。在鱼叶之后才会再长出真正的初叶、二叶。初叶开始能够光合作用,鱼叶立即开始变黄,而且容易脱落。如果采收时,鱼叶还没有变黄,就会一起进入制茶压茶过程。出现鱼叶是头春料的特征之一,但是若是当年气候乾旱严重,鱼叶出现也会多一些。

十一、叶脉

一般来说台地茶的主侧叶脉对数少,大树茶的主侧叶脉对数多。所以数叶脉对数是有效的辨识方式。尤其大树茶叶脉明显,又都以全叶形压饼。

举例说:

台地茶的优良种勐海大叶种是10~12对左右!

台地茶的主力茶树种云抗10及云抗14则是6~9对的居多。

再看大树茶易武的落水洞主侧脉10对。

勐宋的曼松主侧脉7~8对。

勐海的贺开主侧脉12~15对。

勐海的曼糯主侧脉12~18对。

勐海的巴达主侧脉11~13对。

半坡老寨主侧脉13对。

帕沙主侧脉11~13对。

双江勐库主侧脉9~11对。

班章主侧脉19~21对。(幸好想从茶底认出班章料好像还不太难)﹞

十二、切碎

出现切碎的叶底通常来自高产量的大厂,在此就不一一写明了。切碎茶叶有助于不同来源的茶菁拼配,同时也节约了毛茶的细碎料。强调纯料及少量制作的大树茶通常不会切碎。

每一种茶树都有自己的遗传密码,在开水冲泡之前,这些密码通通被隐藏在乌黑干枯的叶片之中。但是现在,叶片张开,我们可以看到叶片的大小,形状、可以看出叶脉的走向,看出叶片边缘的锯齿。这些细节,就反映了茶树的品种。

多少年的茶树才算老茶树?


科学上,根据茶树不同时期的生育特点,把茶树分为四个生物学年龄时期,即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衰老期。

幼苗期是指从茶子萌发到茶苗出土,出现第一次生长休止时为止。

茶树的幼年期,是指茶树从第一次生长休止到出现第一次开花结实为止的时间。

茶树的成年期,是指从第一次开花结实到出现第一次自然更新时为止。

自然生长、无人看管的“荒芜”、“丢荒”茶树,由于受不同生育条件的影响,成年期持续时间变化很大,多则上百年,少则几十年。判断这类茶树是不是“老”了,主要要依据它的生长势的强弱,观察花果数量的多少和是否在根部出现“自然更新”的现象。

茶树出现自然更新后,即进入衰老期,经过几次反复更新,树体便渐渐趋于死亡。持续时间,人工种植情况下,经济生产年限一般只有40—60年;自然生长、无人看管、刺激小的“荒芜”、“丢荒”茶树,可达数百年。

综上所述,可以界定出人们常说的“老茶树”,应是树龄在30年以上的茶树。

普洱茶底必读知识


看茶底判断茶料,不会完全准确无误,只是“尽可能的估计”。大多数的情况下,好茶自有好料之相;少数的情况下,有可能因为看不见的制程或者是仓储错误,导致好料没能成为好茶。即使如此,研究茶底仍然是爱好普洱茶朋友值得了解的知识。

一、春料

春料的主要特征:

芽至初叶的距离很短,这是和秋茶、夏茶来比。

另外有四个辅助特征﹝辅助意谓非必然﹞:

1.叶接梗处明显变粗,有人称为马蹄。

2.梗较粗壮﹝【叶厚梗粗与熟茶的关系】厚的叶及粗的梗里面的汁液富含光合作用的成果─淀粉,陈化后淀粉经过水解作用产生醣类,可以增加茶汤甜味,所以适当捻揉及裁切茶菁可以使释放更多含淀粉汁液。另外叶与梗的淀粉量多于芽,所以茶菁等级低作出来的熟茶更甜。﹞

3.叶较丰厚

4.白毫密多﹝【叶子为什么需要白毫】高山日光强烈白毫可以减少水气蒸发。﹞

这四辅助特征就是经过一个冬天储存的养份释放的结果。

二、芽头

辅助特征是园地茶胖粗,大树茶反而精瘦。

三、秋料

芽至初叶的距离较长,叶的厚度比较单薄,但是也有马蹄。

四、夏料﹝雨水料﹞

除秋料就有的特征之外,梗长而无力,梗面会因水份过多又干燥失水呈现凹痕,有点像芹菜梗。

五、台地茶叶面

主要特征:就是叶面薄弱,如薄纸易折;泡汤之后无力恢复弹性,甚至多次冲泡也不能展开,叶子愈薄当然愈差。

有三个辅助特征:

1.主侧叶脉较平或不明显

2.叶缘有明显密齿

3.大型茶园地有时候是用剪刀采摘(剪刀采茶的结果是茶梗断面整齐如切,另外叶面大小无法成为判断特征,因为施肥也可以增大叶面。)

六、大树茶叶面

大树茶指有明确范围,定期采摘的古树茶园。

主要特征是叶面丰厚坚韧,丰厚是因为大树茶的叶层的栅状组织比台地茶厚实;坚韧是因为大树茶海拔较高的生长环境造成。

低温时:高山上更低温,日晒时:高山上紫外线更强,括风时:高的树迎风更多。所以坚韧的叶质是大树茶适应环境之后生命力的表现。

即使压成茶饼,一旦泡汤后,叶面会很快的恢复弹性,折痕通常不会存在,茶汤中的大树茶叶面像皮革泡水般卷曲。

另外四个辅助特征:

1.主叶脉粗,侧脉明显,叶脉看似鱼骨架。因为叶子重,由侧叶脉再分出的细脉会比较较靠近叶缘。

2.叶缘齿较疏较小,但是也有齿缘红尖似蚁嘴。有可能是低矮大树的特征。有时会出现虫咬孔,也是大树茶的特征,但是也可能是管理较混乱的台地茶。

3.大树茶叶子颜色,二叶及三叶比台地茶深,近墨绿色。﹝【高山茶颜色为什么更深口感反而不涩】向阳山坡日照充沛,可以有更多叶绿素和光合作用而产生更多茶氨酚及葡萄糖,可以使口感更加鲜爽不涩。﹞

4.不大可能出现用剪刀采收,因为工人有时是爬上树采茶。

七、野生茶

野生茶不是指原始未驯化的近缘野茶,而是指因为路途偏远,乏人管理,无法像大树茶一样定期采收的茶树。这样区别是市场上确实有别于易武大树和班章大树等定期采收的产品。除了大树茶的特征之外,野生茶主副叶脉高冗明显,看似洗衣板。叶颜色更加墨绿。叶面更加的油亮﹝【高山茶叶子为什么更油亮】减少因为日光照射引起的水气蒸发,反之,叶的背面就不需要油光。还有如果雾气重的茶区,例如南糯山也不需要防止水气蒸发的油光叶面。﹞。叶梗更加粗壮,叶缘齿更稀疏,或只有叶尖有或完全没有。有可能因为树形非常高大。较粗的叶与梗需要迎风生长。叶缘无齿有可能是因为海拔更高,树形高大,人迹罕至。不必再防动物刮蹭,昆虫咬食等情况。

八、拼配料

如果同一饼茶,出现不应该同时出现的特征时,就有可能是不同来源的茶叶拼配,出现二种不同的叶缘齿、叶脉可能是两种不同生长地。例如大树茶配台地茶。出现二种不同的梗面、梗长可能是春料配夏秋料。

九、叶形

如果依照叶形来判断出自那一个山区是否可能?虽然说易武茶、布朗茶及临沧茶叶形各有区别,但是因为我们采茶时是在叶子尚未长成前就采下,从幼叶到成叶,有的是先长成小圆叶,再慢慢变尖;有的则是先变尖,再慢慢变宽。如此一来。判断的误差就会很大。所以如果同一饼茶叶底出现有叶尖稍圆与稍尖之别,不能认为是不同来源。

十、黄片

野生茶茶饼可能更容易见到出现几片黄片,正式名称是鱼叶,也称奶叶。气候转温暖茶树春芽冒出之后会有一片暂时辅育幼芽的叶片,称为鱼叶。在鱼叶之后才会再长出真正的初叶、二叶。初叶开始能够光合作用,鱼叶立即开始变黄,而且容易脱落。如果采收时,鱼叶还没有变黄,就会一起进入制茶压茶过程。出现鱼叶是头春料的特征之一,但是若是当年气候乾旱严重,鱼叶出现也会多一些。

十一、叶脉

一般来说台地茶的主侧叶脉对数少,大树茶的主侧叶脉对数多。所以数叶脉对数是有效的辨识方式。尤其大树茶叶脉明显,又都以全叶形压饼。举例说:台地茶的优良种勐海大叶种是10~12对左右!台地茶的主力云抗10及14则在6~9对的居多。再看大树茶易武的落水洞主侧脉10对。勐宋的曼松主侧脉7~8对。勐海的贺开主侧脉12~15对。勐海的曼糯主侧脉12~18对。勐海的巴达主侧脉11~13对。半坡老寨主侧脉13对。帕沙主侧脉11~13对。双江勐库主侧脉9~11对。班章主侧脉19~21对。﹝幸好想从茶底认出班章料好像还不太难﹞

十二、切碎

出现切碎的叶底通常来自高产量的大厂:大益、下关、澜沧古茶等。切碎茶叶有助于不同来源的茶菁拼配,同时也节约了毛茶的细碎料。强调纯料及少量制作的大树茶通常不会切碎。

本帖在2010年自己发过的帖子上加以扩增及调整,前作是在自己喝普洱半年的粗浅心得,错误较多,写这个帖子,不是基于喝茶实际经验,只是凭着对普洱茶的喜爱,参考了海量文献,自己慢慢归纳写成,经验有限,错误难免,不吝指教。

普洱茶叶底的秘密,叶底看好坏!


茶渣,常常是被人们忽视的一个东西,许多茶友喝完普洱茶,都会直接倒掉普洱茶渣,其实,这看似价值已被“榨干”的叶底,却可以看出一款普洱茶的品质。

泡剩的茶渣,专业术语叫做“叶底”。在专业的普洱茶审评中,最后需要看普洱叶底并进行评分。

茶叶在冲泡之后吸水膨胀,使普洱茶叶片还原为原有的形状。一款普洱茶的采摘、加工、存储的合理与否,都可以在叶底中暴露无遗。

那么,究竟怎么要看普洱茶的叶底呢?国家高级评茶师、淘宝店“普洱藏家”掌柜、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鲁文锋先生认为:看叶底,主要从嫩度、色泽、匀度、舒展度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普洱茶嫩度——捏茶渣,看叶质

所谓嫩度,就是看一款普洱茶中芽头、嫩叶的比例和总体叶质的老嫩。

普洱茶没泡开,不太容易分辨其芽头和嫩叶的含量,而通过普洱茶叶底则很好辨别。

拿起几片普洱茶叶将其平摊开来,我们就能看出它的采摘级别是单芽、一芽一叶等等之类了。

辨别普洱茶叶片整体的老嫰程度,除了眼睛看之外,还要用手捏。

分辨的总体原则是:

1、手指捏普洱茶叶底柔软有韧性的嫩度好;质硬,放手后松开的表示叶质老。

2、叶脉不隆起平滑如绸缎的为嫩;叶脉隆起触手的为老。

3、叶子边缘锯齿平和的为嫩;叶边缘锯齿状明显的为老。

4、叶肉厚软的为最佳,代表嫩度好、内含物质丰富,多为高山优质茶原料;柔软但薄的一般,多为台地茶原料;又硬又薄的最差。

二、普洱茶色泽——直观反映茶原料

普洱茶叶底的色泽能非常直观地反应一款普洱茶的原料和加工优劣。

观察普洱茶叶底色泽最好能有几款普洱茶茶放在一起对比来看,否则容易受到光线、环境和主观因素影响。

普洱茶叶底色泽分辨的总体原则是:

1、深浅:深浅应该符合该茶类应有的色泽要求。如:毛茶以青墨色为好;绿茶,以嫩绿、黄绿、翠绿为佳,深绿色较差;乌龙茶要求“绿叶红镶边”,可以观察红绿面积的比例来确定发酵轻重。

如果叶底有爆点、焦叶、红叶、红梗子、叶片碎烂那就不好了。

2、润枯:“润”表示普洱茶叶色面油润光滑,反光强。“枯”是有色无光泽或光泽差。

3、鲜暗:“鲜”为色泽鲜艳、鲜活,表示成品新鲜度。初制及时合理,为新茶所具有的色泽;“暗”表现为茶色深且无光泽,一般为鲜叶粗老,或初制不当。

三、普洱茶匀度——暴露采摘情况

所谓匀度,就是看一款普洱茶的老嫩、大小、厚薄、整碎是不是比较统一。在看叶底的三个项目中,匀度是相对比较次要的。

匀度和普洱茶的采摘加工管理有关。有的茶农采茶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把抓,那么从普洱茶叶底上反映出来的就是大大小小很不匀整。

在加工时,有的茶厂把不同山头、不同批次采摘的普洱茶不加辨别地混在一起加工,也会出现匀度很差的情况。

匀度差,代表采茶做茶不够规范,或者是经过拼配的时候,拼配的不合理所导致的。

四、普洱茶舒展度——显示茶叶活性

普洱茶叶底的舒展度越好,说明它的活性很好。

一般质量好的普洱茶茶叶,在开水冲泡后,叶片会十分平整。而质量差的普洱茶只能部分展开,且看起来皱巴巴的,不平整。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揉捻较重的普洱茶,完全舒展后仍然会稍有卷曲,这都是正常的。

但如果冲泡之后普洱茶叶底完全摊开如纸没弹性、或者紧缩泡不开,那都是工艺存在缺陷的表现。

综上所述,茶渣能真实反映茶叶原料的“本来面目”。

从叶底,我们能看出普洱茶叶生长是否旺盛、普洱茶叶的采摘特点、判断制普洱茶技术的优劣。了解完以上的这些方法,赶快看看你茶杯中的茶渣,测试一下茶叶吧。

从普洱茶的叶底来认识普洱茶的种类(叶底之辨)


普洱茶分很多的种类,让我们从普洱茶的叶底来认识普洱茶的种类。

普洱茶春茶:芽至初叶的距离很短,叶接梗处明显变粗,行内称为马蹄;梗较粗壮;叶片较丰厚;白毫密多。

普洱茶秋茶:芽至初叶的距离较长,叶的厚度比较单薄,也有马蹄。

普洱茶夏茶:芽至初叶的距离较长,叶的厚度比较单薄,也有马蹄,而且梗长而无力,梗面会因水份过多或干燥失水呈现凹痕。

普洱茶台地茶:叶面薄弱,易折;泡汤之后无力恢复弹性,甚至多次冲泡也不能展开;主侧叶脉较平或不明显;叶缘有明显密齿;有时大型茶园地是用剪刀采摘,所以茶梗面整齐如切。

普洱茶大树茶叶:叶面丰厚坚韧,即使压成茶饼,一旦泡汤后,叶面会很快的恢复弹性,折痕通常不会存在;主叶脉粗,侧脉明显,叶脉看似鱼骨架。因为叶子重,由侧叶脉再分出的细脉会比较较靠近叶缘。叶缘齿较疏较小,但是也有齿缘红尖似蚁嘴;大树茶叶子颜色近墨绿色。

普洱茶野生茶:野生普洱茶主副叶脉高冗明显;叶颜色更加墨绿。叶面更加的油亮,叶梗更加粗壮,叶缘齿更稀疏,或只有叶尖有或完全没有。

普洱拼配茶:同一饼茶,出现不应该同时出现的特征,有可能是不同来源的茶叶拼配,出现二种不同的叶缘齿、叶脉、可能是两种不同生长地。出现二种不同的梗面、梗长。

《普洱茶底的密码懂了才算专家》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普洱茶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2普洱茶相关知识点,以及准备大量关于普洱茶相关的专题,如:普洱茶的叶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