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翰春拍:蒋蓉程十发合作紫砂冬瓜枕19万落槌

发布时间 : 2020-09-19
雪蓉春绿茶 碧落春好还是铁观音好 落神花茶

雪蓉春绿茶。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驰翰春拍:蒋蓉程十发合作紫砂冬瓜枕19万落槌”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上海驰翰2014年春季拍卖会于6月26日在上海大酒店开拍,“紫玉金砂”杂项专场于上午10:30举槌。其中,第119号拍品,由蒋蓉制作、程十发书画并刻的紫砂冬瓜枕以18万起拍,以19万落槌,估价:RMB180,000-250,000。

拍品信息:

蒋蓉制、程十发书画并刻冬瓜枕

释文:卧寝竹窗听秋岚。程十发书。程

刻款:蒋蓉、蓉

备注:附蒋艺华壬辰年(2012年)亲笔证书

赏析:此枕似一只硕大的扁冬瓜,呈翠绿,中间微洼,瓜的两头一边是藤蔓、一边是瓜蒂,瓜筋显现,夸张有度,形态逼真,充盈神韵。枕上镌刻有海派书画大师程十发所题清雅之词:“卧寝竹窗听秋岚。”浸润了浓浓的诗情画意,细细品之似可远观那秋日山林里的烟霭雾气。陶枕乃我国传统工艺中的珍品,宋代定窑孩儿枕尤为出众,据传枕之入眠方能明目安睡。蒋蓉创作的紫砂冬瓜枕自然舒展,无矫饰之态,保存至今,实属不易,堪为珍品。

蒋艺华(1963年-)江苏宜兴人。蒋蓉之女。是一名紫砂壶艺人、陶瓷艺人、工艺师。

程十发(1921-2007年),中国海派书画巨匠,在人物、花鸟方面独树一帜。在连环画、年画、插画等方面均有造诣。工书法,得于秦汉木简及怀素狂草,善将草、篆、隶结为一体。

长:29.5cm。

RMB:180,000-250,000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马古道——“程海”名称探源


永胜县程海一带,在唐代属南诏国成纪镇,当时程海叫龙佉河;宋代,文献记载为程河。称湖泽为河,是汉晋遗风,如洱海叫叶榆河、洱河,滇池叫滇池河等。明代,程海正式出现在文献记载中,沿袭至今。但是,程海湖为什么叫程海?至今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关于程海的来历,永胜民间至少流传着5个大同小异的陆地陷落成海的版本,这则故事说:很久以前,程海所在地是一块水草丰沛、粮食高产、人烟稠密的平地,人民丰衣足食,过着幸福的生活。有一天,这里来了一位先生(又说菩萨,还说是老者,反正是足智多谋、未卜先知者),警示人们说:灾难就要来了,请注意寺庙前那一对石狮子的眼睛,如果狮眼血红,赶快逃命!于是,人们开始注意石狮的眼睛。可是,左瞧右看,石狮的眼睛怎么也不红,一个顽童淘气,从母亲化妆盒里偷得胭脂,便将狮眼涂红了。立时天旋地转,转瞬间陆地下陷,洪水淹没了一切

这个故事广泛流传于永胜全境,对诠释程海的来历,颇有影响,连一些地方志书都受其左右。然而,仔细分析不难看出,这个故事的产生,明显受明正德六年(1511年)当时北胜州大地震的影响,因而,有两个版本开头干脆就说明宣德年间,有位老师,传说在五百年前,程海并不是现在的景象云云。(《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永胜卷》30-37页,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可史载正德年间的大地震却是:城北大树坪旧州城全部倾毁,民房被毁5000余间,人口伤亡千余人,土地冲毁、淹没者1万间;城西北红石岩震塌,三川坝西山草海形成(《永胜县志》第11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3月第一版),并没有说程海形成于此时。因此,明代天启(1621-1627年)《滇志》所言相传本陆地,有姓程居此,一夕忽沉为海,也仅仅是传言,不足为信。现代科学证明,程海形成于距今160万年前的第四纪,是因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而成的地堑湖,成湖已久。

还有一说,程海之名是有姓程居此。

现在已无法考查,南诏国在程海周边设成纪镇时,与永胜如今还有的古老成姓有何关系。这成姓,最早可能是生活在程海沿岸的,当时蒙氏在程海东岸山头筑崀峨城,且命名领地为成纪镇,实与地理、姓氏有关。程海之程,最早可能是成。宋代与云南地方多有阻隔,成姓极有可能误听误写为程(也有作陈的),也使龙佉河成为程河。而云南明代汉人按其称湖泊为海的习惯,正式改称程海,其道理类似大理的洱海。

也有人说,程海是永胜境内程、海两大姓氏的合称。此说不无道理。原因是,永胜少数民族中的程、海二姓,确实是当地的旺族,他们最早在程海边居住,明代才渐渐往今华坪县和永胜县良峨、六德等地迁徙。在六德、崀峨,如今程、海二姓仍为大姓。现崀峨一块古碑就曾记载,其祖先正是生活在今程海南岸今清邑一带的。现在,无论是永胜还是华坪的海姓傈僳族(自称黑咱扒,他称黑傈僳),老人去世,由祭司尼扒念诵《指路经》将其灵魂送归祖先居住地时,其中反映的迁徙路线正是丽江-梓里-程海-永北-六德-华坪-东风。而现程海湖畔不少用汉字、汉语无法解释的古地名,用傈僳话一讲,却清楚明白,也可证明程、海二姓跟湖名的关系。

9200万 顾景舟松鼠葡萄茶具创紫砂拍卖新纪录


当娱乐圈遇上紫砂圈,紫砂拍卖的新纪录诞生了!11月19日,在北京东正2015秋季拍卖会上,巨力集团执行总裁、影视演员杨子以8000万元拍下“顾景舟制松鼠葡萄十头套组茶具”(上图),加上佣金,最终成交价格高达9200万元,创造了中国紫砂壶拍卖最高纪录。消息传出,圈内热议。

据了解,“顾景舟制松鼠葡萄十头套组茶具”烧制于1955年。当时,壶艺泰斗顾景舟应人民大会堂的定制需求,制作了这套松鼠葡萄茶具。顾景舟的作品绝大多数为光素器,此套紫砂松鼠葡萄茶具为不多见的顾景舟花货精品,整套包括一壶、一缸、四杯、四托合计十头,松鼠葡萄纹饰细腻入微,生意盎然,整体造型饱满浑厚,布局有章,集多种技法于一身,一气呵成又不乏自然之趣。

记者连线河南省茶叶商会紫砂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郑州国香茶城紫砂村“村长”蒋卫东,他表示,这套壶拍出新纪录并不令人意外:“无论拍卖市场形势如何,精品永远是硬通货。今年春拍,顾景舟的一把大石瓢就拍出2817.5万元高价,而这次的松鼠葡萄十头茶具是整套的,又是孤品,而且是顾老为数不多的花器精品,拍出这样的高价也是情理之中。”

在蒋卫东看来,近亿元天价紫砂壶的出现,会对整个紫砂市场带来积极影响,不仅顾景舟、蒋蓉等老一代大师的精品将拍出更高价,当代国大师精品也会越来越贵,收藏前景十分看好。

不过,圈内也有另一种声音:去年春拍,顾景舟的九头咏梅茶具成交价2875万,才过了一年时间,十头松鼠葡萄茶具就能拍出9200万,在整个市场调整的大背景下,这步子跨得似乎有点猛。

国内资深紫砂收藏大家张一成告诉记者,对杨子来说,也许更看重这套茶具的广告效应,“毕竟花9200万买幅字画不一定有人知道,花9200万买紫砂壶全世界都知道了”。至于是否值这么多钱,张一成表示,虽然远远超出预期,作为孤品拍出天价也正常,价格还是要市场说了算。

谈及对市场的影响,张一成认为这只是一个不可复制的个例,对整个市场能起到“强心剂”的效果,提升藏家信心,但对紫砂市场整体价格的带动作用究竟有多大,还有待观察。“紫砂市场正在调整期,真正好的作品会稳中有升,不好的东西会慢慢淘汰。”

曾参与河南省第四届、第五届养壶大赛的紫砂工艺师华青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些“八卦”——原来,娱乐圈的爱壶人可不少,湖南台“台柱子”汪涵、著名歌手张信哲都是“壶粉”,今年10月他俩还前往宜兴赏壶并收藏,汪涵过生日还专门请自己喜欢的紫砂工艺师到长沙呢!

宜兴紫砂壶首登淘宝司法拍卖平台:总起拍价310万


紫砂壶“华径提梁”50万元起拍、“楚汉风云”50万元起拍、“竹简壶”紫砂九件茶具一套27万元起拍……3月18日,13件紫砂壶刚登上宜兴市人民法院淘宝网司法拍卖平台,就受到了不少网友的关注。昨天,现代快报记者从宜兴市人民法院了解到,这是宜兴市紫砂壶首次登上淘宝网司法拍卖平台,3月26日上午10点,这13件拍品就将正式开拍,总起拍价高达310万元。据法院工作人员介绍,首次亮相淘宝网司法拍卖平台的13把紫砂壶由被执行人陶某提供。陶某是一建筑安装公司董事长,因和某小额贷款公司发生欠款纠纷,2013年11月,宜兴市人民法院经审理判决陶某偿还小额贷款公司本金200万元和利息。判决生效后,陶某一直未能支付该笔款项。在执行过程中,法院依法查封了陶某个人收藏的13把紫砂壶。

2014年10月,宜兴市人民法院专门委托宜兴市价格认证中心进行鉴定。经过由5位国家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组成的专家小组鉴定,这13把紫砂壶的鉴定总价值为310万元。

2015年3月18日,这13把紫砂壶正式在淘宝网司法拍卖平台上线,起拍价在10万元至50万元不等。记者了解到,截至昨天17:30,这些紫砂壶已经吸引了2600余人次“围观”。其中,起拍价为50万元的“楚汉风云”紫砂壶引来了515人次“围观”。3月26日上午10点,这13把紫砂茶壶就将统一开拍。

对此,执行法官特别提醒,本次公开所拍紫砂壶以实物现状为准,法院不承担拍卖标的品质及瑕疵保证。开拍前,有意参拍者可先登录“宜兴市人民法院司法拍卖平台”,拍卖的相关事项可与执行法官具体咨询,并可到法院实地看样。

茶枕的传说


传说当年香妃离开乾隆皇帝后,乾隆夙夜想念,日不思饭,夜不安寝,加之国事操劳,搞得堂堂皇帝人渐憔悴,疲惫不堪,尤其让乾隆痛苦的是由于独自伏案时间过长,颈椎经常疼痛难忍,颈部僵硬,活动受限,感觉迟钝,甚至有时还眩晕耳鸣,视物不清。宫内御医用尽各种方法,皆束手无策,紫禁城内,气氛低沉。

时值盛夏,乾隆在刘墉、纪晓岚等大臣的劝说下来到承德(当时名为热河)避暑养神。乾隆到承德时,蒙古佛教首领章嘉国师和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活佛接驾后拜见了乾隆皇帝,酷爱佛学的乾隆与活佛畅谈后以福建当年新鲜贡茶相赠。七日后,乾隆起驾普宁寺,活佛向乾隆献上一小枕,曰:前几日见皇上面容憔悴,似有疾在颈,牵动周身,至使气血不通,阴阳不调。今臣借花献佛,以七日前皇上所赠之茶,经热河特殊气候调配,制成一枕,恳请皇上一用。乾隆见此枕小巧玲珑,闻之有淡淡幽香,靠之与颈部相吻,遂在普宁寺倚枕静座,顿感颈部舒适,周身放松,并时有丝丝茶香入鼻,不知不觉中进入梦乡。一觉醒来,已过了四个时辰,醒后乾隆顿感神清气爽,浑身舒泰,领鬓上还飘有淡淡清香,且感腹中饥渴,食欲旺盛,即令摆膳,与活佛共餐。

此后,乾隆常用此小枕,颈疾从未再犯,小枕发出的阵阵幽香还仿佛香妃常伴身边,令乾隆自此精神振奋,投入到国事中去,成为了名垂青史的一代君王。

茶里乾坤度,墨落绕指寒


宁淡的心,亦如这茶,合着熏香一起入了一幅画。茶韵飘散在清风里,无话可说。如同一个旧人,行走在绿肥红瘦的繁华里。步履阑珊,忍不住回看,原来走过的痕迹,已经被雨水冲刷的一干二净。心瞬间空了,如同一个偌大的黑洞,再也无法填满。茶依然温热,只是少了品茗的那个伴……

山高水阔幽梦燃,茶里乾坤几人闲。水潺潺,风清潋;人隔岸,曲空弹。山之巅,云归岸。仰首春秋,俯首忆流年。日子落在茶里,就有了故事的开篇。还来不及细品,风轻轻的一吹,就遗落在萧瑟的阴雨天。

一段曲子,弹了千遍。一个故事,讲了多少个夜晚。累了,梦里在山之巅,看着风车慢慢的转。思绪跟着辗转,好想把目光调远,可以看到山的那端。也许繁华万千,也许山的尽头还是山。一片叶子砸痛了梦的触角,绿色的海瞬间盛满我的眼……

一片落叶三分怨,叶不离枝七分恋。昨夜掌心鸳鸯盏,今夕煮茶词半篇。叶子的离开,是风的召唤。撇开血脉相连,只为紫陌红尘一把红油纸的伞。

茶里乾坤点,墨落竹简干。瘦笔无声叹,难写红豆缘。人生如初见,花落花开浅。梦里圆月朗,清辉照影单。潇潇微雨醉,茶里度流年。静心山水阔,淡看浮云翩。莲用心碎的花瓣,烹调相思的茶暖。

你嗅到那缭绕的香艳,会不会唤醒失忆的残念。千年的爱恋,熏香的月亮讲述故事的经典。一个传说,飘在空朦里,只是不再召唤预言。茶里乾坤度,墨落绕指寒.......

古代茶业的最后骤起和大落


要谈古代茶业的向近代发展,就有必要先讲讲西方茶的饮用和贸易历史。因为,近代茶业,从某种角度来说,主要就是中国和西方茶叶贸易的事业。

那么,关于饮茶和茶的知识,是什么时候从我国和东方传到欧洲、播及全球的呢?更悠远的情况,已说不清楚,从现在能够见到的确切记载,欧洲出版的最早介绍茶叶的著作,是16世纪50年代威尼斯作家拉马歇所写的《中国茶》;最早把茶运销西欧的,是161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队。自此以后,当时被称之为“草药汁液”的茶叶,首先在西欧上层社会风传了开来。接着由西欧、中欧传遍整个欧洲和世界其他许多地方,使茶和丝绸,成为中国和西方贸易的两种主要商品。

茶在中国的传播,就从西汉王褒《僮约》为始,至唐朝中期普及南北,共用了800多年。但是,茶从17世纪初首输荷兰,由欧洲进一步传饮美洲、非洲和澳洲,也只用了仅一个多世纪。当然,这与中国古代和西方近代的社会经济、社会文化条件的差别有很大关系,但茶之畅饮欧洲、畅饮全球,与茶的自身魅力,不是无关的。毋庸多说,饮茶习俗在西方或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过程,自然也就是茶叶国际贸易不断和相应发展的过程。这一点,就以英国和中国的茶叶贸易,即可说明。以英国国内茶叶消费数量为例:169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从中国仅订购300桶上等绿茶、80桶武夷茶,市场就为之充斥。但至18世纪末,英国每年从中国输入的茶叶,年均就达到了330万镑左右;至1834年,更猛增到3200万镑。

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世界茶叶贸易,主要就是西方各国与中国的贸易。因为,其时除中国以外,产茶的国家还有日本和朝鲜,但他们出产的数量都不多。而在西方各国的茶叶贸易中,尤以英国东印度公司为著;其庞大的船队,差不多整整垄断茶的世界贸易有两个世纪之久。英国和东印度公司在长期独擅华茶贸易的过程中,一方面获得了大量税收和巨额利润;另一方面,又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英国工业产品的天生抗性,英国在英中贸易中,又长期处于逆差的地位,银两随茶叶贸易额的逐年提高,一年比一年更多地流向中国。

对于以搜括世界钱财为业的当时英国殖民者来说,茶叶贸易包括转口贸易虽然给了他们不可胜计的利益,但是,当他们看到他们到手的白银又倒流中国,这对他们来说,犹如芒刺在身,是会时刻想法拔除的。他们以有毒的鸦片,来换取中国有益健康的茶叶,以此抵消与中国贸易的逆差。这自然激起我国人民的义愤和反抗,结果,也就随之爆发了众所周知的中英鸦片战争。

战争的结果,英国的洋枪大炮,洞穿了“大清国”外强中衰的神秘外衣,并且自此的数十年间,把中国整个裸置于列强各国任意宰割的刀俎之上。英国通过鸦片战争,除维护了其贩卖鸦片的权益以外,他们为自己也为所有列强各国,打开了与中国“通商”的大门,使外国资本得以在中国沿海和内地直接开厂、设栈,强行把中国置于他们直接控制和掠夺之下。以茶叶来说,在中国被迫对外开放以后,俄国、美国等等,也竞相参与了华茶贸易,从而也打破和结束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对中国茶叶贸易长期垄断的局面。这些变化,对于中国的主权,无疑是一种侵害;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未尝不是把中国的茶叶出口和茶叶生产,更进一步地放置于世界茶市之列,使中国茶的生产、贸易,直接或较大地受到国际茶叶市场经济的影响和调控。因为这样,所以在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商能直接在中国开行、开厂、设库、设栈,使中国茶叶贸易和茶叶生产,也相随出现了一个飞跃发展的局面。这里,我们不妨摘录中国1866—1900年间一些年份的茶叶出口数为例(见下页表)。

下表实质上是我国上一世纪后期茶叶出口的一个消长情况表。表中摘录了同治五年(1866)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的有关茶叶出口数。从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出,1886年,是我国历史上茶叶生产和出口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此之前的统计,我国茶叶出口的数额,继道光末年和咸丰的发展趋势,逐年呈跳跃式的递进。1886年以后,由于英国在印度、斯里兰卡引种和发展茶叶生产获得成功,大批新茶园投产,他们对自己的茶业实行保护政策,结果使中国茶业由持续快速发展,蜕变为连年急剧大落。

清季我国茶叶生产受国际茶市影响出现的这种大起和大落,正好也构成我国茶业由古代向近代转化的独特背景。鸦片战争以后,随各国从我国输入茶叶逐年增长的需要,我国特别是福建、广东、江西、安徽和湖南、湖北等省的茶叶生产,在咸同年间,一哄而起,出现了一个盲目发展高潮。以福建为例,如《东瀛识略》所载:“茶固闽产,然只建阳、崇安数邑。自咸丰初请由闽洋出运,茶利益溥,福、延、建、邵郡种植殆遍。”关于福建咸同年间植茶的风起,其时闽人卞宝第也有这样一段形象的记述:沙溪“由永安入境,物产茶。土著不善栽植,山地皆租与汀、广、泉、永之人,并且将山旁沃壤弃而出租者,轻本重末,大妨农业,由是客民众多,棚厂联络。”另外《光泽县志》中也提到,“咸丰、同治以来,遍处种茶,生息亦广”。

类似的记载,也常见于我国南方各省的有关方志中。如安徽歙县,在其民国县志中也约略指出,“歙地宜茶”,但在“道光八年前生产无多,故须认销他县茶。厥后逐渐推种,求变为供。至光宣间,计输出者已达三万数千担”。这里所说“道光八年前生产无多”,主要是根据道光八年撰刊的《歙县志》的记载;“至光宣间”,没确定具体年代,不过从这条资料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歙县甚至整个皖南的茶叶生产,也是在咸同或主要就是在咸同年间发展起来的。其实,清季也是我国古代茶业最后的一个发展高峰,其确切的年限,当包括道光二十三年(1843)至光绪十二年(1886)这样40多年时间。中英鸦片战争,1842年8月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向西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5个口岸。1843年在虎门,又被迫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从《南京条约》和其补充“章程”等签订的具体时间,我们将五口通商对茶业产生影响,不妨就暂定为1843年。至于1886年,这一年,是我国海关统计茶叶出口最多的一年;在这年之后,我国茶叶出口就一年一年锐减了下来。

这里还要指出,清代后期我国茶业的这一飞跃发展,与国外对红茶需要的剧增是相联系的,所以,在茶类生产上,也表现出以红茶为主的发展特点。举湖南的一些史实为例。如同治《巴陵县志》载:“道光二十三年,与外洋通商后,广人每挟重金来制红茶,土人颇享其利。日晒者色微红,故名红茶。”巴陵即今湖南岳阳县。再如同治《安化县志》也称,湖北通山一带过去也是一个重点产茶区,咸丰时因太平军征战江汉流域,原来往返通山的一些茶商,有的就“估帆取道湘潭,抵安化境倡制红茶,收买畅行西洋等处,称曰广庄,盖东粤商也。方红茶之初兴也,打包装箱,客有冒称武彝以求售者”。这条史料不只说明安化的红茶生产,是咸丰年间由广东茶商“倡制”发展起来的,而且也反映,福建武彝和全国其他许多地区的红茶生产,也差不多都是在此前后,由广东和各省茶商倡导下风兴起来的。因为这里说得很明确,其时正值红茶“初兴”;不是指安化,而是指全国当时都属初兴阶段。这一点,我们还可从后来每年红茶所占的出口比重,看出一些线索。

从表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出,不但我国鸦片战争以后至光绪初年茶叶生产和茶叶出口的发展,是这一时期国际茶市对红茶需要在红茶方面的一种突出发展;同时也明显反映,在光绪十二年以后我国茶业的直线下落,是因国际红茶市场被挤而主要是红茶出口的一种衰落。其实,关于这点,在我国咸同年间茶园和茶叶生产大发展的过程中,本身也就潜伏着即将衰落的危机。因为我国各地这一纷起拓展茶园的过程,正好也是英国在印度、斯里兰卡和荷兰在印尼大规模发展种茶的过程;当他们茶园发展起来以后,受影响的必然也只会是我国茶叶的出口和茶业。事实也是如此,印度和斯里兰卡最先和主要生产的,不是别的茶类,而一开始瞄准的,就是当时世界上最畅销和中国出口最多的红茶。

上表和前表的数字还告诉我们,在1886年至19世纪末的十四五年中,我国茶叶出口的数额,锐减了38.57%;平均每年要减少382876担。这也就是说,我国咸同和光绪初年发展达到的茶园最大面积,至上世纪末,至少也应减少或荒芜38%。不,19世纪末,我园茶园实际减少的面积,远不止这一数字。因为盲目发展的特点就是一哄而上,一风而散。一些地方生产的茶叶卖不出去,不只在咸同以后发展起来的新茶园,有的甚至连同过去的老茶园也一并废弃了。以广东的情况为例,如民国《广东通志稿》中就记说:“中国商品,向以茶为出口大宗,而在广东,又夙推罗定之珠兰茶为巨擘。在昔远近驰名,销流甚广,年中所值,以千万两计。近数十年来,竟为印度、锡兰茶所压倒,一落千丈,于今尚未底止,微乎殆矣。”再如宣统《南海县志》也载:“茶叶从前为出口货大宗,现在出口之数,历年递减。光绪十八年出口尚有六芳五千担,至二十八年,出口不过二万四千担,盖西人多向锡兰、印度购茶,以其价廉也。

前后仅距十年,销数之锐减已如是,中国茶业之失败,亦大略可覩矣。”类似的记载,在这一时期的方志和史书中,随翻即是。清末我国茶业的衰微,不简单只是出口锐减和茶业凋蔽的问题,其盲目滥垦、毁林和毁田种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破坏,则是更无法用一般数字来计算了。 

顾景舟高虚扁壶即将上拍


顾景舟高虚扁壶

紫砂壶在拍卖市场行情看涨,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紫砂壶,曾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现也有机器大批量制造的。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又名宜兴紫砂壶。其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名家辈出,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紫砂壶的特点是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壶壁吸附茶气,日久使用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

顾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别称: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自号壶叟、老萍。宜兴紫砂名艺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被誉为“紫砂界泰斗巨匠”,其作品亦被称作紫砂界的“元青花”,为海内外各大藏家喜爱,并被各大博物馆、文物馆收藏。

顾景舟是我国近代杰出的紫砂陶艺家,近代宜兴有著名的七大艺人之一(任、吴、裴、王、朱、顾、蒋)。生前致力于创建紫砂工艺厂,其作品充份表现精、气、神、韵之美,不但深具东方特有艺术特色,更赋予时代气息,堪称为紫砂壶之一代宗师!80年代在港拍卖价已为65万元人民币。现每把壶时价均超过一百万元,广受海内外收藏家争相购藏,惜生前作品不多,能珍藏者少之又少。

2010中国嘉德的春拍中,一把创作于1948年的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相明石瓢壶”,最终以高出估价5倍左右的1232万元成交,创出紫砂壶拍卖世界纪录。

此顾景舟高虚扁壶身似一端正周整的圆扁葫芦,长流的转折呼应重心略向上的环形把,使扁腹向左右延伸,而盖钮巧妙地凸起令壶的重心上移,腹似虚实有通壶显得精实有神,不致扁塌。流、的、把这三点搭配最是高明。端庄,典雅,古朴,大方,可见华夏之哲学精神、文学气息、绘画神韵。

现此顾景舟高虚扁壶珍藏于上海远大博纳拍卖有限公司,将参加上海远大博纳和香港环球国际联合举办的2014香港秋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恭候您的光临。

时光静好与君语,繁华落尽与君老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时光静好与君语,繁华落尽与君老》,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浮生若梦,浮尘如空,为欢几何,百转千折。繁华尽处,寻一无人山谷,建一木制小屋,铺一青石小路,与你晨钟暮鼓,安之若素....

我本风雅,何惧旁人言我浮华!生活须要简单,生活本就简单。我不曾恃才,怎会惧旁人道我傲物?我本凡人,同食人间烟火;我本布衣白丁,常种梅兰竹菊。不曾与显贵有交,亦不曾有鸿儒之友么。

人生有情,所以总愿意为一些渺小的感动,无私地交付自己。人生又无情,想要在简约的时光里,拥有一段纯净的爱,却总是事与愿违。千帆过尽,只想觅一叶小舟,任流东西。阅人无数,唯愿在戏梦中,找寻知己。

有些地方,此生是定要去的,只有亲历了远方山水,让梦成为现实,才不枉来人间走过一遭。可当我们见到梦中的情致,那样至美的风景,可以做到寂静无言吗?岂不知,每一粒尘埃的下落,都会将其惊扰。

自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远离纯净,开始漫步在红尘的烟火里。在茫茫世海里追逐,寻找所谓的归宿,其实人又何曾有真正的故乡,都只是暂将身寄,看几场春日芳菲,等几度新月变圆。停留是刹那,转身即天涯。

很多年前,喜欢上两个字——惜缘。总觉得,人与人相识,是多么的不容易。人与人之间,应该淡然相处,细水长流才能让缘分维持得久远。太过浓烈,总是会生出大悲大喜。

关于本文《时光静好与君语,繁华落尽与君老》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