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佛像:收藏题材单一价值低

发布时间 : 2020-09-19
单一花茶 普洱茶收藏价值 紫砂壶怎么收藏才有价值

单一花茶。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紫砂佛像:收藏题材单一价值低”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品鉴专家:张宝舰(呼和浩特市收藏家协会会长)

委托人:李先生

这是我收藏的一尊佛像,希望老师给介绍一些关于佛像的收藏知识,看看这尊佛像是否有收藏价值。

专家鉴评:

李先生的这尊佛像,在材质上是紫砂,佛像包括释迦牟尼佛、强巴佛、无量寿佛等等。佛像的收藏和研究兴于海外市场,开始在国内启动不过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随着佛像的价格不断攀升,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这尊佛像是药师佛,又作药师如来、药师琉璃光王如来、大医王佛、医王善逝、十二愿王。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佛像种类的收藏是很不错的,但是这尊佛像从做工上看是是模子成批生产出来的物品,所以收藏价值就要低很多。

佛像收藏建议要先了解佛像的名称、来历、宗教内涵与功用、历史影响、形象特征及其变化,还要熟悉佛像的时代与地域风格特征,以及不同材质佛像在不同时代和地域的工艺特征,为了使收藏达到较高质量,一定要避免时代、造型上的单一,而要尽量使收藏的佛像在时代风格和艺术造型等方面有变化。特别是进行单一题材,如观音、财神等类别的收藏更要注意变化,这样单一题材就不致单调,才有价值。

茶经网扩展阅读

盛世收藏:一两紫砂一两金


“同样是一块表,百达翡丽和江诗丹顿为什么能卖到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而普通的表只卖几百元?同样是红酒,拉菲能卖几万元——世界上最贵的一瓶拉菲拍卖价达到创纪录的128万元,而很多酒只卖几十元、几百元?张大千、齐白石等人字画,又何尝不是如此?”紫砂大师吕俊杰说,当有人说紫砂壶价格太贵时,他一举这样的例子,质疑者就释然了。

他认为,紫砂壶既是上好的茶具,同时也是艺术品。盛世收藏,素有“一两紫砂一两金”之称的紫砂壶价格一路高涨,不过是顺从了商业逻辑而已,尤其热钱炒作,更助其涨势。

理性终将回归,普涨态势不会长期存在

蒋卫东说,回望最近30年的紫砂历史会发现,1988年到1992年,紫砂壶价格达到一个高峰,台湾市场最为兴旺。之后,这个市场长期低迷,2000年前后达到最低谷。2007年下半年开始,紫砂壶进入一个新的价格上涨通道。

据记者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独创的胶泥作品,3年前是五六十万元,现在早已过百万元了。去年,已故紫砂大师顾景舟的一把壶拍出1300多万元高价,更让紫砂市场兴奋不已。

姬霞敏和蒋卫东都认为,紫砂壶价格现在虽然谈不上疯狂,但确实有点“偏热”了。业内人士提醒,在价格高涨下,普通消费者不宜盲目追高。

吕俊杰说,两三年内紫砂壶价格将回归理性。大浪淘沙,普涨态势不会长期存在,未来一定是真正的优秀作品价格继续上升,但各方面都很一般的作品价格会跌下来。

紫砂壶收藏须偏重文化含量


今年春拍期间,已逝紫砂壶艺术大师顾景舟先生一组“九头咏梅茶具”成为中国嘉德2014年春拍紫砂部分的重中之重,最终以人民币2500万元落槌成交,从而创造了又一历史新高。

近年来,顾景舟先生的作品已经数次刷新国内紫砂壶拍卖的最高成交纪录。众所周知,顾景舟先生不仅与书画名家合作做壶的经历广受关注,其制作的高仿名壶——“供春壶”(供春为明代正德、嘉靖年间江苏宜兴制砂壶名艺人首创的经典壶)在业界同样有名。

为什么大师级的制壶高手仍然要在壶的外饰上请书画家来帮手?而仿制名家的经典壶型为什么仍然可以受到如此多藏家的追捧?收藏紫砂壶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价值判断标准?南方日报记者专门采访了艺术品鉴藏家、美术评论家胡红拴先生。

焦点1

如何识别真假紫砂?

南方日报:行家在选购一把紫砂壶之前,都会首先核实这把壶选用的泥料是什么。为什么泥料对紫砂壶收藏如此重要?

胡红拴:好泥才能出好壶。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紫砂壶有黑、褐、赤、紫、黄、绿等多种颜色。这些颜色并不是由化学原料形成的,而是因为宜兴的陶土里边含有大量的氧化铁等矿物质,把不同的陶泥巧妙地调配后,再经过不同的烧制工艺,自然形成各种各样的颜色。我们熟知的紫砂陶原料泥有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越稀有的泥料制作的壶价值就越高。这些年,在资本的影响下,民间投资紫砂壶的人越来越多,导致许多优质原料越来越少,这也倒逼一些商家通过添加化学原料等造假手段来满足收藏者的观赏要求。

南方日报:如何识别真紫砂和假紫砂?

胡红拴:所谓假紫砂,实际说的就是原料泥的作假。业内有些专家总结过一套办法,认为可以通过“看、闻、听、摸”的方法来加以识别。看是指观察壶表的色泽是否正常,闻是指检查泡水后有无异味,听是指听紫砂壶的声音,摸是指体验壶的手感。真正用紫砂泥做的壶,颜色不会过于鲜艳,手感则有点发涩、略有砂粒感,声音不会清脆或有破音,泡水是会有土腥气而不是其它的气味。

焦点2 

如何把握紫砂壶价值标准?

南方日报:除了原料泥以外,判断一把紫砂壶价值的因素,还有哪些?

胡红拴:对一名收藏家来说,其收藏的不是一把壶,而是一件艺术品,因此,判断一把紫砂壶的收藏价值不仅要看泥料,更要看其艺术价值有多高。譬如,这把壶的造型是否优美?外饰用的是哪位名人的诗词字画?这些诗词字画是否是由该名人亲自手刻的,达到什么样的艺术境界?如果是古董壶的话,它制作出来后,经过了哪些人的收藏,中间产生过哪些有趣的故事等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后来者对这把壶的认知和评价。

南方日报:综合来讲,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这些标准?

胡红拴:笼统地讲,评判一把紫砂壶的价值,必须从泥、形、工、款四方面入手。当前的紫砂壶市场鱼龙混杂,泥和款都可以做假,需要比较专业的知识和经验才能识别。但对于形和工,普通的藏家稍加学习好可加以判别。所谓形就是造型,所谓工就是做工。鉴赏造型的最直接办法就是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标准,通过各种展鉴和书籍,多了解名壶的造型和美学特点,譬如,什么样的造型更古拙、大度、清秀、趣味,由此形成自己的判断标准。做工即制作是否精细,一把好的紫砂壶要求点、线、面过渡清晰,当直则直,当圆则圆。譬如,壶嘴与壶把要绝对在一条直线上,分量均衡;壶身线面修饰平整、内壁收拾利落等等。此外,我认为,一把壶好不好用也非常关键。

焦点3

为何高仿壶有收藏价值?

南方日报:在文化人当中,紫砂壶收藏为何会成为一种时尚?

胡红拴:紫砂壶从产生的那天起,其文化元素就特别明显,这种伴随茶文化而起的“尤物”,一产生就与文化人发生了密切联系。也有人把紫砂壶看成是文人艺术,其所追求的古朴雅趣也基本上是历代文人所追求的东西。就像中国画中的文人画一样,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如果带着文人艺术的眼光看紫砂壶,则会体现出文人画的另一种形态雅趣。紫砂壶具有收藏的功能,历史上许多著名制壶工匠,如供春、时大彬、董翰、陈鸿寿、陈鸣远的作品已经成为不可多得的珍品,是收藏家争相追逐的宝物。当代也出现许多制作紫砂茶壶的名家大师,如顾景舟先生等,其作品更具艺术性,也是拍卖市场上的宠儿。

南方日报:紫砂壶收藏为什么当以文化为上?

胡红拴:紫砂壶作为茶具,本属于一种实用品,其存在的价值是因为它可以用来泡茶,后世所以被那么多人,尤其是文化人纳入收藏的视野,从而大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是因为紫砂壶在不断使用的过程中,融入了许多文化因素,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譬如,外饰上对诗书画印的运用,造型与雕塑艺术的交融等等,由此,也推动了紫砂壶从功用品向文化品的性质演变。在历代的文化雅士群体里边,紫砂壶是被当作一种艺术品来收藏的。而一件紫砂壶是否值得被收藏,最重要的是考察其艺术价值。

南方日报:有些藏家热衷于收藏一些高仿的紫砂名壶。高仿壶为何也具有收藏价值?

胡红拴:一些名师制作的紫砂壶在做工、造型和使用等各方面的优点,早已深入民心。后世许多有资金条件的收藏家,都希望能够拥有一件同样的紫砂壶,但真壶只有一件,只要原来的收藏者不转让,其他藏家就无法得偿所愿。正因如此,行内才出现了高仿名壶。高仿名壶与假货有着本质的区别。假货是用仿造的名壶来欺骗买家,而高仿名壶必须在交易时明确告知这是仿制品。实际上,在文化艺术界,很多后世流传的高仿品,也是业内公认的高水平艺术品,比如王羲之《兰亭序》的存世品,实际上均为“高仿”作品,再譬如郎世宁的一些临摹画作,顾景舟先生做的供春款紫砂壶等,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佳作。高仿作品,是解决艺术品传承过程中出现的特有文化现象。只要不存在欺诈,高仿艺术同样具有收藏价值。

紫砂收藏:壶说八道养壶经


常言道:一把壶,光润感理应由内慢慢沁润壶表,如白玉之润,如水坑印石之透,如一个人的学识经验修养从内而外感染身边的人,令人感觉舒心,故有之所谓“壶,人用久,涤拭日加,自发黯然之光”。

那么,深谙此道的河南壶友们是如何养壶的呢?且同我来瞧一瞧。

壶友香香:

一把壶只泡一种茶是有道理的,养好后有利于茶汤滋味的释放,且色泽更加匀致;淋茶汤个人认为也是有道理的,可以防止壶盖和壶身的色差,掩盖一些跳砂和明针的小缺点,但切记淋完茶汤后需用净水再淋一遍,不然容易养花。

壶友畅畅:

这次领养蚣蝮壶后发现,养花货准备一把小刷子还是必要的。如果外养最好用热水,不要淋茶汤;养壶准备两条毛巾是有必要的,湿的用来清洁,干的用来抹去茶渍避免留痕。最好用纹理细密、软糯质厚,吸水强、易干燥的茶巾,可能会贵点,但是这钱不能省,养壶茶巾很关键。

壶友兰天:

本届养壶比赛的参赛壶型中,风卷葵、高潘壶等都为老朱泥所制,朱泥色泽艳丽、纹理细腻,为不少紫砂迷们所挚爱。但唯有一点不好,朱泥壶在冬天用的时候要注意温差,尤其在北方,寒冷的室外与暖气的室内交替,更不可贸然浇沸水,必须先温壶,因为朱泥收缩比极大,热胀冷缩容易“惊裂”,所以虽为老生常谈,但还是在此提醒各位壶友小心小心再小心。

自动烧水茶具怎么使用 操作简单一看就会


经常喝茶的朋友们当然是准备一套自动烧水茶具会方便许多,但有些朋友不会使用该怎么办呢?接下来小编为您介绍自动烧水茶具怎么使用,想知道的朋友们来了解一下哦~

【自动烧水茶具怎么使用】

一般自动烧水茶具一整套都会配备许多物品,不过也有些是配备了自动烧水的茶壶以及底座两种的。市面上购买的一般都是只有烧水的茶壶底座,一套茶杯等物品,这些物品该怎么使用呢?接下来让小编告诉你吧~

茶壶底座使用法:茶壶和烧水的底座是分不开的两者必须搭配一起使用,自动烧水茶壶非常方便,不懂的朋友们看说明书都懂操作了。只需要通电后点加水按钮往壶里装水,不过要注意水不能装太满。装好水后双击底座的开始按钮就直接烧水了,水烧好后会自动关闭的,使用方法是非常简单的哦!

一套茶杯使用法:另外配备的一套茶杯茶具使用法相信大家都懂,中国十大名茶,配备有茶盘的话是让你洗杯的。把烧好的水倒进去后使用镊子把茶杯进行过滤一遍后即可使用,这样的洗杯法是干净许多,从里到外都能清洁干净了。

自动烧水茶具使用方法是非常简单的,其他茶具的使用更是简单这就不需要小编一一介绍了!了解完以上内容,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自动烧水茶具的使用注意事项,朋友们都需要看看哦!

紫砂壶制作艺人罗航谈紫砂壶收藏:要重视实用


茶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自古以来,茶就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料之一。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饮茶的同时,对茶具的收藏不断升温。在常用的茶具中,紫砂壶作为首选日渐受到人们青睐。那么,收藏紫砂壶应注意哪些事项呢?近日,在许昌文峰路塔文化博物馆淘宝商城慈航斋陶艺馆里,记者与宜兴紫砂壶艺人罗航聊起了紫砂壶。

罗航出身紫砂壶世家,自小跟家人在宜兴市丁蜀镇学习制作紫砂壶。罗航说,现在收藏紫砂壶最大的误区是,人们忽略了它的实用功效。当然,这也和一些紫砂壶价格不菲有关。一把壶数万元,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讲确实不敢小视,拿着花了大价钱收藏的紫砂壶喝茶,一旦打碎就一文不值了。

在现场,前来购壶的资深收藏人士赵生先生对此有同样的感受。他说:“老祖宗创作紫砂壶的初衷不是为了放置不用,是为了品茗,如果束之高阁就违背了老祖宗的初衷。”

罗航说,不少收藏紫砂壶的投资者还有一个误区,缺少专业知识却热衷于收藏旧壶,很多赝品、假货就是针对这种人做出来的。现在老壶已经很难收藏到了,而且收藏紫砂壶没必要刻意追求老壶。如果想收藏,不如选一些年轻艺人的作品,价格不是太高,升值空间相对较大。

罗航提醒紫砂壶收藏爱好者,藏家还存在一个收藏误区就是过于追求全手工壶。全手工壶,就是使用工具而不是模具制作的,难度较大,时间和精力花费较多,尺寸大小可以随时调整,具有唯一性。半手工壶含有手工成分,通常是一部分使用模具,另一部分手工完成。手工壶难做,它对艺人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现在通常是采用传统手法打出身筒后,为了使壶型标准,再借助模具成型。罗航认为,一把壶的价值不在于到底是否借用了工具,而在于这把壶的精气、神韵是否充足、饱满,壶型是否做得规整,比例是否协调,泥料是否好(紫砂泥是经矿石风化、锤炼制成的,紫砂矿有紫、黄、红、绿、黑几种自然色彩),做工是否精细。玩壶玩的是心情,只要自己喜欢就好。

罗航说,他这几年在创作时以石瓢壶为主,而且一直注重紫砂壶的实用性,拿它来泡茶、养壶、把玩,感觉真的很好,沉浸在一种“人壶合一”的境界。正是基于这种原因,罗航成立了自己的陶艺馆,虽然看上去简陋一些,但重要的是他想把紫砂文化的传承做好。陶艺馆内,他建立了专门的工作室。他将紫砂壶的制作工具从宜兴搬到了许昌,从打泥条、拍身筒到制作,可以现场观摩整个制作流程,吸引了一大批喜欢紫砂壶的朋友前来交流。

紫砂壶收藏爱好者刘先生说,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在这里看看壶、品品茶,体验一种慢节奏的生活,让人的心情非常愉悦,真是一种享受。罗航说,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大家多了解紫砂壶是怎么回事儿,让收藏爱好者避免走入误区,将紫砂壶文化传承好。

紫砂收藏你必须知道的专业术语


茶山:紫砂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茶壶长期使用,吸附在壶内的茶迹,人们通常称之为茶山。

陈腐:亦称之为“养土”,是紫砂泥料最后的一道加工工序,将调配练制好的泥料用陶缸装好,置于阴湿处,让期腐酿陈化。

陈腐期:即从将调配好、练制好的泥料放置阴湿处陈腐开始存放的时间,称为陈腐期。就如地下酒窖的陈年好酒一样,相对陈腐期越长,制出的壶就越光润古雅。陈腐期最短也要达到三个月以上。

包浆:茶壶经长年使用之后,在壶表面形成的一层自然而又特别的光泽,这种光泽内敛、深稳。

太阳线:在紫砂壶内的底部,表面中心向四周呈发散状,如太阳光芒线的泥痕,称之为“太阳线”。

推墙刮底:紫砂壶成型过程中,壶内壁出现凹凸不平时,为了使表面光滑平整,工手们使用工具去进行整理,这就是“推墙刮底”,模具壶最常用此方法。

风化:开采的矿料经过露天堆放,接受自然界的日晒雨淋、风吹雨打、严寒酷暑、崩裂瓦解,使原来密实的块状变化成松散的颗粒,质地由坚硬的石质结构演变为酥软的土质结构,这个过程称为“风化”。

顾正芳《梅庄壶》

生料:用开采出来的矿料常称“生料”。

熟料:经过至少三个月以上充分风化后的矿料便为“熟料”。

目数:紫砂矿料开采后,经风化、除杂质、粉碎,使用筛过滤后泥料的粗细,称为目数。此过程亦叫过目。目数也有历史,宋朝中期26目-35目;清朝早期35目;清朝中期为55目-60目;(由于1957前一直采用手工练制法,故目数较低,紫砂的通透性能更好,颗粒更粗,质感更强,这也是辨别老壶的标准之一)1958年开始出现机械过目,目数稳定在60目左右,1959年至今常用的有雷蒙粉碎机,以风力控制目数,机器粉碎的目数可高达140目-180目。如今制作的紫砂壶,采用不同的泥料练制方法,基本目数控制在60目左右,以60目为基准,相对目数越大泥料越细腻,反之则越粗。

紫砂收藏家朱银木和他的明清老物件


“这些好东西一直都没有受到重视,被埋没了。如今,它们在宜兴是没有了,我跑遍全国各地收集而来。”来自宜兴的紫砂藏家朱银木所说的“好东西”指的是挂着釉的老紫砂器物,茶叶罐、酒壶、画缸、花盆、笔筒、水盂、花瓶、灯具、油壶、蛐蛐罐、水仙盆、香炉……这些来自明清的紫砂老物件,在美丽釉彩的装点下,依然流光溢彩,光彩照人。

一只“清中期粉绿冰纹釉菊花纹紫砂茶叶罐”分外夺目,绚烂奔放的粉紫色菊花在翠绿的冰纹釉面上摇曳生姿,独占秋色。这只茶叶罐是分两次烧成,首先由宜兴的紫砂匠人做好壶胎,然后再由景德镇的绘瓷高手上釉和绘画。朱先生介绍,“‘紫砂挂釉’工艺难度很大,且时代特色非常明显。这种工艺只出现在明末到清中期,其中以清中期最盛。”这只茶叶罐从工艺上说是纯手工上弦接,肩部饱满大气,釉色温润雍容,“过去的老釉都是原矿的,不是化工的,因而经历百年依旧光华夺目,历久弥新。这只茶叶罐不论是从用料,还是工艺上,都是极罕见的上乘之作,应该是宫廷所用的观赏器。”

“这只酒壶,造型淳朴自然,是非常有文人气息的作品。”朱先生拿出心爱的“明末老紫砂黑料泥浅黑酱釉酒壶”介绍道。酒壶由手工围片,镶片相接,整个造型上宽下窄,随意中透露着一种含蓄、收敛之美。壶身并没有挂满釉,而是从肩部往上挂釉,在壶身正中形成一道有流动感的波浪,朴拙之中又有一丝率性的神态。“这只壶在造型上传承了宋代的鸡头壶,它的身上体现着民间文化的积淀与传承。”

一只底款“惠孟臣”的大高圆壶,造型爽朗大气,绘图繁复华丽,朱先生爱若珍宝。惠孟臣是清乾隆年间的紫砂名家,民国的《阳羡砂壶图考·别传》对他有着这样的评价:“所制大壶浑朴,小壶精妙,各擅胜场,亦大彬后一名手也。……‘浑朴工致兼而有之,泥质朱紫者多,白泥者少。出品则小壶多,中壶少,大壶最罕。”朱先生得意地说:“像这样的大品,十分难能可贵,几乎没有见过的。”壶胎选用深紫色泥料,壶口随意又不失规整,造型古朴、厚重,充满气势。壶身以灰蓝釉描绘着喜狮图,狮子栩栩如生、憨态可掬。朱先生介绍,灰蓝釉是清中期最名贵的釉色,因此,这把壶可算得那个时代的“高档壶”。

清中期紫砂名家华凤翔的粉彩大汉方壶流光溢彩、精巧异常。粉绿的冰纹上描绘着繁复的心字纹,正面一幅精彩的山水画,夺人眼球。天心半弯残月,石上一泓清溪。小楼幽窗里,高士正悠闲地执棋落子。静夜空山上,松间的古刹仿佛传来阵阵梵铃。精妙的技艺让人对画中的图景心向往之。壶的背面绘着一幅“山石菊花图”,山石遒劲,菊花娇媚,亦堪称妙极。在壶盖、壶把之处,前后都绘有青翠的瘦竹,在细节之处也不见懈怠,可谓难能可贵。

“这些明、清的老紫砂器上都沾染着时代的气质,朴拙而真诚。现代人的制作工具有300多种,是那个年代不能想象的。工具多了,工艺也做到了极致,却反而失去原汁原味的意境。”言尽于此,朱先生似乎有些怅然若失。

更多紫砂壶知识请访问

普洱茶爱好者乐园

一带一路宜兴紫砂泉州展开幕


泉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主席许旭明,中共宜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晓红,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季益顺出席了开幕仪式并致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宜兴日报社社长程伟、宜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许夕华、宜兴市旅游园林管理局局长王忠东、宜兴市商务局局长赵辉及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范建军、桑黎兵等数十位紫砂名家参加了本次活动。鲍志强大师为本次活动挥毫泼墨。

本次展览旨在呼应与践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促进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的交流与发展。中共宜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晓红表示:选择泉州作为“一带一路紫砂系列展览”的首发站,是一“妙”举,有着重要的意义。紫砂是宜兴的重要“名片”,诠释了陶瓷文化艺术精髓,对繁荣宜兴文化有着重要作用。同时,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城市,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展览活动以紫砂为载体,将促进两地文化交流,传承海丝文化发展。

紫艺流芳,翰墨生辉。宜兴紫砂文化历史悠久,紫砂壶技艺精良、变化万方,向来备受追捧。本次展览展出包括鲍志强、季益顺、范建军、桑黎兵在内的紫砂名家作品,古雅大方,妙趣横生,吸引了众多壶友前来观看。另外,“一带一路”主题作品、“印象福建”系列作品及“壶乐汇创客”系列作品同样给观众带来了惊喜。

本次系列展览自2015年筹划启动,泉州首站展览后,将在厦门、西安、杭州、上海、哈尔滨、成都、广州等地陆续举办。此外,系列展览结束后,集合了全部展览、对紫砂展台前幕后进行深度解读的相关图书将正式出版发行,同时紫砂文创的相关作品也将相继推出,敬请期待。

本次展览持续至3月7日。

一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