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湖南黑茶湘尖茶的冲泡法

发布时间 : 2020-10-23
湖南的黑茶 黑茶湘益 湖南黑茶

湖南的黑茶。

湖南黑茶:湘尖的冲泡法

1、洁具,将泡茶用的盖碗、公道杯、品茗杯用开水烫洗(湘尖使用盖碗冲泡主要因为茶叶为散茶,条索尚紧,经过汽蒸压篓后进行凉置工艺中存在发酵情况,冲泡时茶叶内含物容易泡出,冲泡时间宜短,需快速出汤;如使用紫砂茶壶冲泡出汤慢,茶汤过浓,影响品茶)

2、入杯,将准备好的茶叶从茶荷内拨入盖碗中,茶量大约为盖碗的四分之一。

3、润茶,沸水直冲茶叶,水至盖碗四分之三,合盖将茶汤倒掉。

4、醒茶,将盖打开,让茶香借着水汽升腾,同时带走茶叶中部分松香味。

5、泡茶,沸水沿着盖碗外口逆时针缓缓注入,水至盖碗的四分之三,合盖,稍停6秒。

6、出汤,迅速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

7、赏色,将透明公道杯端起,观察汤色,应明亮橙红或金黄,清澈,微带茶毫。

8、点汤,按在坐人数,将茶均匀倒入品茗杯中。

9、奉茶,将茶送到客人右前侧,客人将食指中指合并轻轻敲桌表示感谢。

10、啜品,将品茗杯中茶汤分三次啜入口中,第一口感受茶汤的柔和度,茶气是否充足;第二口感受茶汤的浓醇,是否夹带杂味,口感是否纯正;第三口综合前二者,再细细啜品。

茶经网小编推荐

2020探秘湖南黑茶三尖


探秘三尖

湖南是我国最大的黑茶产地,统称为湘尖的天尖、贡尖、生尖茶从质量来讲属湖南黑茶的上品,从生产历史、加工方式、包装形式上来讲,是我国黑茶中最传统的品种。

湖南黑茶最早的历史记载可见五代毛文锡《茶谱》:“潭郡之间有渠江,中有茶……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渠江在安化、新化之间)黑茶因其包装紧实、品质稳定、适合紧压和长期存储,适合茶马贩运。湖南黑茶系初制过程中直接渥堆加工而成。具有独特的品质、风味。据《明史•食货志》记载:“神宗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中茶易马,唯汉中保守,而湖南产茶值贱,商人率我境私贩。”即是说湖南黑茶质优价廉;受到茶商争相贩运的状况。根据史料分析湖南于16世纪末期已经在为全国最大的黑茶产地。

湖南黑茶始产于安化,据记载,光绪年间安化黑茶产量已达7000~7500吨。安化黑茶历史上主要有天尖、贡尖、生尖、花卷等品种。传统天尖、贡尖、生尖为湖南黑茶的上品,采用谷雨时节鲜叶加工而成,主要供富有阶层饮用,是西北地区的贵族饮品。清道光年间(1825年前后),天尖和贡尖即列为贡品,供皇室饮用,可见其受欢迎、受推崇程度。三尖茶采用初制直接渥堆加工的黑毛茶生产,初制渥堆工艺的产生,可能是由于鲜叶产量大幅提高,加工不及,后发现渥堆后茶叶滋味更加醇厚、品质更加稳定,逐步演变为主要产品形式。天尖茶的散装篾篓包装,是现存的最古老的茶叶的包装方式,是中国茶叶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历史上,陕西是湖南黑茶的主要运销、加工集散地,湖南黑茶绝大多数是运送到陕西泾阳后再加工成紧压茶销到西北、华北等地,历史上陕西压制的砖茶被称为“泾砖”、“官茶”,湖南黑茶和陕西茶商有着非常悠久的紧密关系。天、贡、生尖茶至今仍是陕西回族群众最喜欢的茶叶品种。由于这种历史机缘,陕西苍山茶业有限公司保存有1953年生产的较为传统的天尖、贡尖珍品,从这此珍品上,我们可以看出五十余年来天尖、贡尖品质、包装的变化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湖南黑茶和中国茶叶生产方式、产品质量、市场销售行为等许多方面的变化。

文革期间、天尖、贡尖、生尖名称曾发生变化,体现了文化大革命对茶叶生产指导思想的影响。在当时政治形势下,“天”“贡”字被认为是封建等级思想的产物,1967年湖南白沙溪茶厂等厂家将天、贡、生三尖茶改名为:湘尖一、二、三号。1983年为恢复传统产品,才又将三尖茶名复原为天、贡、生尖。

黑茶除了具有其他茶类所共有的保健作用之外,还具有更强的助消化、祛油腻作用。黑茶苦涩味较淡、耐储藏,且愈陈愈醇、愈陈愈珍。可泡饮也可煮菜饮。品质变化较慢,适合嗜茶之人对茶之风味、口味稳定性的需要,亦更适合饮茶量大的人长期、大量饮用既可饱食之后助消化亦可空腹饮之清肠胃的需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肉食量的增大,应该愈来愈受消费者喜爱。

黑茶是中国西北广大地区汉、藏、蒙、回、维吾尔等民族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饮料。“宁可一日暮途穷无食,不可一日暮途穷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就是西北各民族兄弟对茶叶需求的真实写照。自古至今,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以牧业或农牧业结合为主要生活方式,对乳肉食用较多,为祛油腻、助消化,对黑茶的饮用量也较大,《唐史•食货志》就有西北各民族“嗜食乳酪,不得茶以病”的记载。其次,西北地区气候多高寒干燥,人体对水分供应的需求量较大。一杯热茶不但能生津止渴,满口回甘迅速补充人体对水分的需要,而且能使人周身温暖、神清气爽、精神备至。再者,由于高原地区果蔬较少,茶叶含有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能补充人体对多种元素的需求。 

2020湖南黑茶收藏:天尖、贡尖、生尖探秘


湖南黑茶收藏:天尖、贡尖、生尖探秘

 湖南是我国最大的黑茶产地,统称为湘尖的天尖、贡尖、生尖茶从质量来讲属湖南黑茶的上品,从生产历史、加工方式、包装形式上来讲,是我国黑茶中最传统的品种。湖南黑茶最早的历史记载可见五代毛文锡《茶谱》:“潭郡之间有渠江,中有茶……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渠江在安化、新化之间)黑茶因其包装紧实、品质稳定、适合紧压和长期存储,适合茶马贩运。湖南黑茶系初制过程中直接渥堆加工而成。具有独特的品质、风味。据《明史•食货志》记载:“神宗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中茶易马,唯汉中保守,而湖南产茶值贱,商人率我境私贩。”即是说湖南黑茶质优价廉;受到茶商争相贩运的状况。根据史料分析湖南于16世纪末期已经在为全国最大的黑茶产地。湖南黑茶始产于安化,据记载,光绪年间安化黑茶产量已达7000~7500吨。安化黑茶历史上主要有天尖、贡尖、生尖、花卷等品种。传统天尖、贡尖、生尖为湖南黑茶的上品,采用谷雨时节鲜叶加工而成,主要供富有阶层饮用,是西北地区的贵族饮品。清道光年间(1825年前后),天尖和贡尖即列为贡品,供皇室饮用,可见其受欢迎、受推崇程度。三尖茶采用初制直接渥堆加工的黑毛茶生产,初制渥堆工艺的产生,可能是由于鲜叶产量大幅提高,加工不及,后发现渥堆后茶叶滋味更加醇厚、品质更加稳定,逐步演变为主要产品形式。天尖茶的散装篾篓包装,是现存的最古老的茶叶的包装方式,是中国茶叶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历史上,陕西是湖南黑茶的主要运销、加工集散地,湖南黑茶绝大多数是运送到陕西泾阳后再加工成紧压茶销到西北、华北等地,历史上陕西压制的砖茶被称为“泾砖”、“官茶”,湖南黑茶和陕西茶商有着非常悠久的紧密关系。天、贡、生尖茶至今仍是陕西回族群众最喜欢的茶叶品种。由于这种历史机缘,陕西苍山茶业有限公司保存有1953年生产的较为传统的天尖、贡尖珍品,从这此珍品上,我们可以看出五十余年来天尖、贡尖品质、包装的变化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湖南黑茶和中国茶叶生产方式、产品质量、市场销售行为等许多方面的变化。文革期间、天尖、贡尖、生尖名称曾发生变化,体现了文化大革命对茶叶生产指导思想的影响。在当时政治形势下,“天”“贡”字被认为是封建等级思想的产物,1967年湖南白沙溪茶厂等厂家将天、贡、生三尖茶改名为:湘尖一、二、三号。1983年为恢复传统产品,才又将三尖茶名复原为天、贡、生尖。黑茶除了具有其他茶类所共有的保健作用之外,还具有更强的助消化、祛油腻作用。黑茶苦涩味较淡、耐储藏,且愈陈愈醇、愈陈愈珍。可泡饮也可煮菜饮。品质变化较慢,适合嗜茶之人对茶之风味、口味稳定性的需要,亦更适合饮茶量大的人长期、大量饮用既可饱食之后助消化亦可空腹饮之清肠胃的需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肉食量的增大,应该愈来愈受消费者喜爱。黑茶是中国西北广大地区汉、藏、蒙、回、维吾尔等民族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饮料。“宁可一日暮途穷无食,不可一日暮途穷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就是西北各民族兄弟对茶叶需求的真实写照。自古至今,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以牧业或农牧业结合为主要生活方式,对乳肉食用较多,为祛油腻、且消化,对黑茶的饮用量也较大,《唐史•食货志》就有西北各民族“嗜食乳酪,不得茶以病”的记载。其次,西北地区气候多高寒干燥,人体对水分供应的需求量较大。一杯热茶不但能生津止渴,满口回甘迅速补充人体对水分的需要,而且能使人周身温暖、神清气爽、精神备至。再者,由于高原地区果蔬较少,茶叶含有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能补充人体对多种元素的需求。

2020湖南黑茶的冲泡方法


湖南黑茶的冲泡方法

饮用湖南黑茶能提神醒脑、消食除腻、帮助消化,促进血液循环;对缓解腹胀、杀菌利尿、降压除脂、止泻有明显功效。常饮湖南黑茶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又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然而如何泡饮湖南黑茶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呢?

要泡好一壶色香味具佳的湖南湖南黑茶,首先选用品质较好的茶叶。湖南黑茶含有对人体具有一定药效作用的成分,一般品质较好的茶叶,这些成分的含量较多,能获得更好的功效。特别提醒不要饮用劣质茶和受污染的茶叶。这类茶叶含有一些致癌物质,饮用后不但没有起到饮茶的效果,而且会对人体健康有害。大概的讲,品质较好的湖南黑茶外观条索紧卷、圆直,叶质较嫩,色泽黑润;香味醇厚,带松烟香,汤色橙黄,叶底黄褐。新制湖南黑茶茶味浓烈,有霸气,涩后回甘;而陈年湖南黑茶陈香醇和,汤色透亮,滋味圆润,同一壶茶泡上数十道而汤色无改。

其次选用适合的泡茶器皿。如今的茶具通常指茶壶、茶杯、茶碗、茶盅等饮茶用具。除以上常用泡茶器皿外,还有一些配套茶具,如放茶壶用的茶船;沾水用的茶巾;切茶用的茶刀;放置茶杯用的茶盘和茶托等等。湖南黑茶一般宜用紫砂器具、景德镇瓷器冲泡,如果没有,也可用其它的容器替代。

三是要讲究水质的好坏。古人对泡茶用水的选择,讲究活、甘、清、轻。泡茶用水,一般都用天然水,如山泉水、江河湖水、井水、雨水、雪水等。自来水是通过净化后的天然水。自来水氯化物的气味很重,可先将水贮存在罐中,放置24小时后再用火煮沸泡茶。现在市面上销售的纯净水不含有任何杂质,并使水的酸碱度达到中性。用这种水泡茶,不仅净度好、透明度高,沏出的茶汤晶莹透澈,而且香气滋味纯正,无异杂味,鲜醇爽口。

四是要注意茶叶与水的用量。每次茶叶用量多少,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而定;其次,还与消费者的饮用习惯和年龄层次有着密切的关系。饮用湖南黑茶,每杯放茶量5—10克,如用茶壶冲泡,则按茶壶容量大小适当掌握比例,投入量为茶壶容积的一半,或更多。先用热水冲洗茶叶,除去茶的尘垢和冷气,这样,烹出的茶水味道甘美。

五是注意冲泡黑茶的水温。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这样的水泡茶,茶汤香味皆佳。冲泡湖南黑茶,因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茶叶粗老,一般用100度的沸滚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少数民族饮用的紧压茶,则要求水温更高,将砖茶敲碎熬煮。因为黑茶中的芳香物质,只能在水温较高时挥发,如果泡茶水温不到“位”,就无法泡出一杯芳香可口的黑茶。

六是注意冲泡时间的长短。冲泡时间以茶汤浓度适合饮用者的口味为标准,一般讲,品饮湖南黑茶,冲泡时间宜短,一般约2分钟左右,冲泡黑茶的次数可达5—7次,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冲泡时间应适当延长。冲泡时最好先倒少量开水,浸没茶叶,再加满至七八成,便可趁热饮用,当喝至杯中剩三分之一左右茶汤时再加开水二次冲泡,继续喝至三分之一茶汤时,再冲泡第三次,这样可使前后茶汤浓度比较均匀。又由于品饮湖南黑茶多用小型紫砂壶,用茶量较多,冲泡时间较短,第一泡1分钟就要倒出来,从第二泡开始渐渐增加15—30秒的冲泡时间,这样前后茶汤浓度才比较均匀。

茶具有色、香、味、形方面的品质特征,喝湖南黑茶要趁热,一般当茶汤的温度在50℃左右时,这样的汤温是品尝滋味的最佳时机。还能充分利用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和发挥茶的功效,提高饮茶的价值。如果一杯黑茶泡好了不及时饮用,茶的香气会由于时间放长了而逸失殆尽,茶的汤色和滋味也随着时间延长而加深和走味。所以湖南黑茶最好现泡现饮。

黑茶中的贵族——湘尖茶


在安化黑茶的大家族中,有一类茶,它所使用的原料和绿茶一样细嫩,它的烘焙工艺采用安化特有的七星灶,它曾经是清朝皇室的贡茶,被称为——茶中贵族,它就是——湘尖茶。

清朝乾隆年间,朝廷对茶叶交易实行茶引法,即商人向官府申请领“引”交纳税款后持“引”入茶山购茶,运到指定地点销售,这是一种官府控制下的商人专利的办法。当时,山西曲沃茶商每年谷雨后,持“引”在安化雪峰山脉云台山区采摘茶叶,在当地加工为散茶,按原料的细嫩,分别为芽尖茶、白毛尖芽、天尖茶、贡尖茶、乡尖茶、生尖茶、捆尖茶七种。但清末以后,传承下来的只有天尖茶、贡尖茶、生尖茶三种,统称为湘尖茶。

“湘尖茶”是黑茶系列产品中的历史名茶,传统的制作工艺为纯手工生产,经炒叶,搓揉,渥堆,复揉,七星灶松柴明火干燥。现代湘尖茶的生产,在遵循传统的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将部分手工生产改为了机械生产,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产品质量。

天尖茶选用一级黑毛茶,贡尖选用二级四,五等黑毛茶,生尖茶选用二级六等黑毛茶加工,经筛分揉捻后,进行松柴明火干燥。

湘尖茶压制工序细分为“司称,汽蒸,压制,定型,捆包”按照产品重量,半成品水分计算出付料重量,称取茶坯放于蒸茶包袱中。湘尖茶汽蒸时间较短,大约3分钟,就可以压制。

湘尖使用液压机进行压制,小篓装湘尖装篓后直接捆包。湘尖捆包采用“十”字形捆篾,同时在茶包上形成梅花形打孔,插入丝茅,疏导水分,成品成立方体型。打包完成后放置在凉置场进行自然干燥。

湘尖茶为何被称为茶中贵族,受到皇室贵族的喜爱,据说和清代两江总督陶澍有关。陶澍出生于安化黑茶之乡的小淹镇沙湾村。据传,陶澍无论出外求学或者做官,常将家乡的黑茶带在身边饮用。1808年,陶澍从家乡返京为当时还是皇太子的道光帝带了上好的茶叶和野生蕨菜,道光帝轻轻捻起小撮茶叶,只见叶如雀舌,黑褐油润,香气扑鼻,连称“好香,好茶”。并从此爱上了这来自安化的茶叶。陶澍还在京城成立诗社,以茶会友。而当时身为皇太子的道光帝就是座上常客。1821,道光皇帝正式登基,陶澍由于清正廉洁,才学深厚,持论公正,受到道光帝的信任和重用。陶澍见其颇爱喝安化茶,于是常托乡亲捎带茶叶呈送道光皇帝。1825年,道光皇帝将陶澍所奉送的安化黑茶赐名“天尖茶”,意为“天字第一号茶”,列为皇帝专用茶。朝廷重臣所饮为“贡尖茶”一般官员所饮为“生尖茶”。

安化天尖茶有了皇上的垂爱,有朝廷官员的推崇,迅速得到了更广泛的推广,茶农们对“天尖茶”的制作也更为精细,每年谷雨后采摘鲜嫩茶叶为原料,精心制作,年有进贡,以此为荣,茶园快速发展,产销进入鼎盛时期。

湘尖茶


在安化黑茶的大家族中,有一类茶,它所使用的原料和绿茶一样细嫩,它的烘焙工艺采用安化特有的七星灶,它曾经是清朝皇室的贡茶,被称为——茶中贵族,它就是——湘尖茶。

清朝乾隆年间,朝廷对茶叶交易实行茶引法,即商人向官府申请领“引”交纳税款后持“引”入茶山购茶,运到指定地点销售,这是一种官府控制下的商人专利的办法。当时,山西曲沃茶商每年谷雨后,持“引”在安化雪峰山脉云台山区采摘茶叶,在当地加工为散茶,按原料的细嫩,分别为芽尖茶、白毛尖芽、天尖茶、贡尖茶、乡尖茶、生尖茶、捆尖茶七种。但清末以后,传承下来的只有天尖茶、贡尖茶、生尖茶三种,统称为湘尖茶。

“湘尖茶”是黑茶系列产品中的历史名茶,传统的制作工艺为纯手工生产,经炒叶,搓揉,渥堆,复揉,七星灶松柴明火干燥。现代湘尖茶的生产,在遵循传统的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将部分手工生产改为了机械生产,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产品质量。

天尖茶选用一级黑毛茶,贡尖选用二级四,五等黑毛茶,生尖茶选用二级六等黑毛茶加工,经筛分揉捻后,进行松柴明火干燥。

湘尖茶压制工序细分为“司称,汽蒸,压制,定型,捆包”按照产品重量,半成品水分计算出付料重量,称取茶坯放于蒸茶包袱中。湘尖茶汽蒸时间较短,大约3分钟,就可以压制。

湘尖使用液压机进行压制,小篓装湘尖装篓后直接捆包。湘尖捆包采用“十”字形捆篾,同时在茶包上形成梅花形打孔,插入丝茅,疏导水分,成品成立方体型。打包完成后放置在凉置场进行自然干燥。

湘尖茶为何被称为茶中贵族,受到皇室贵族的喜爱,据说和清代两江总督陶澍有关。陶澍出生于安化黑茶之乡的小淹镇沙湾村。据传,陶澍无论出外求学或者做官,常将家乡的黑茶带在身边饮用。1808年,陶澍从家乡返京为当时还是皇太子的道光帝带了上好的茶叶和野生蕨菜,道光帝轻轻捻起小撮茶叶,只见叶如雀舌,黑褐油润,香气扑鼻,连称“好香,好茶”。并从此爱上了这来自安化的茶叶。陶澍还在京城成立诗社,以茶会友。而当时身为皇太子的道光帝就是座上常客。1821,道光皇帝正式登基,陶澍由于清正廉洁,才学深厚,持论公正,受到道光帝的信任和重用。陶澍见其颇爱喝安化茶,于是常托乡亲捎带茶叶呈送道光皇帝。1825年,道光皇帝将陶澍所奉送的安化黑茶赐名“天尖茶”,意为“天字第一号茶”,列为皇帝专用茶。朝廷重臣所饮为“贡尖茶”一般官员所饮为“生尖茶”。

安化天尖茶有了皇上的垂爱,有朝廷官员的推崇,迅速得到了更广泛的推广,茶农们对“天尖茶”的制作也更为精细,每年谷雨后采摘鲜嫩茶叶为原料,精心制作,年有进贡,以此为荣,茶园快速发展,产销进入鼎盛时期。

2020湖南黑茶:湖南黑茶的外销史


湖南黑茶:湖南黑茶的外销史

湖南黑茶的主要出口车是俄国,1567年,俄国人彼得洛夫及耶来显夫二人首次将茶叶信息传入俄国。1637年正式输入,最初为武夷等地茶叶。几十年后,茶叶竟发展成为欧洲人日常生活必需品,他们酷爱的是滋味浓烈的砖茶。

1886年以前的百年间,由晋商运往内外蒙古和恰克图销往俄国。1864年,汉口俄商洋行到湖南羊楼司、湖北羊楼洞和崇阳设置三个砖茶厂,收购老青茶压制青砖茶,1865年有882吨运至汉口,由俄国轮船装载航运天津,然后雇用骆驼陆运恰克图。

老青茶产地主要在湖北的蒲圻、咸宁、通山、崇阳、通城等地,据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研究。1890年后,在蒲圻羊楼峒开始生产篓装茶,先将茶叶炒干,打成碎片,装入蔑篓每篓2.5公斤,运往北方,称为“炒篓茶”。后发展为用米浆粘合成帽盒形状的圆柱体,称“帽盒茶”。约后十年,山西茶商在羊楼洞设庄压制青砖茶。其中以“三玉川”茶号最为有名,这种砖茶均压印有“三玉川”牌号字样,自此,青砖茶便被改为“川”安标记,一直沿用至今。

俄商的红砖茶、小京砖茶和红茶,主要由海轮西远黑海敖得萨,转入俄国本土。此外,安化生产的“千两茶”也是俄国的经销产品,据载,1856年,俄国运销千两茶7856支。1901年西伯利亚铁路全线通车后,青砖茶刚由轮船运至海参崴交铁路西运,恰克图的茶叶贸易就冷淡下来。由于沙俄政府采取不平等垢关税政策,打击排挤华商,扶持俄国。1912年起,不但输俄茶叶贸易被俄商取代,而且连本国外蒙古销售青砖茶的权利也被俄商反销掠夺,每年只运销内蒙古和宁夏等地约2400吨。

汉口俄商砖茶厂的青砖茶原料,是收购湖南临湘和鄂南各县的老表茶,据记载两省各点50%。红砖茶的小京砖茶原料,是在汉口收购湘、鄂、赣、皖四省的花香(红茶末)为主,其中湖南占76%;收购两茶的红茶副、低级茶片和级外红茶,也以湖南为多。

1940年安化新制的黑砖茶112吨,经衡阳于11月运抵香港,交与苏联。1940~1943年,连续有黑青砖4000吨由安化经川、陕、甘辗转运至新疆星星峡和哈密,交与苏联商务代办,作为国家偿还苏联贷款的物资,由苏联自备车辆运至中亚细亚一带分销。

湖南的山口茶商,先后有晋商、俄商、赣商、粤商、鄂商、湘商。其中以晋商经营最早,时期最长;俄商经营数量最大;湘商起步最晚,数量最少。

晋商(山西茶商)从清朝起,来湖南收购砖茶原料,加工后出口俄国,持续100多年。1840年以后,湖南产制红茶,又收购红茶与黑茶一道出口俄国,到1912年晋商经营的输俄茶叶,完全被俄国取代,才被迫停止。

俄商(俄国茶商)从1864年至1917年,先后在湖南临湘羊楼司和汉口等地设立砖茶厂,利用湖南、湖北原料加工砖茶。运往俄国销售,成为湖南省砖茶原料出口的最大销售茶商。俄国从汉口运往俄国的砖茶,1864~1871年,年均3476吨,1874~1879年,年均上升到9659吨,1888年以后,年均12000吨,1903年以后,年均24000吨,1908~1917年,年均30072吨。其中湖南原料占50%。俄商还进口红茶,其中红茶占76%。

粤商(广东茶商)和赣商(江西商人)是来湖南倡导和收购红茶出口最早的茶商。

湘商(湖南茶商)组织收购湖南茶叶出口,起步较晚,数量较少。据《湖南海关》记载:1900~1933年的34年中,年均出口480吨,最多的1926年为3060吨。

1950年后,黑茶产品主要是满足边销。部分年份有一定出口,1953年,广州口岸黑茶砖54.55吨,并调拨给中南区公司1500余吨,部分用于出口。1961年出口花砖茶89吨,天、贡尖茶102.9吨。1982年,用黑茶改制普洱茶出口香港,至1987年止,共出口普洱茶140余吨。此外,黑砖茶于1984年和1987年分别对日本和德国均有少量出口。

近年来,随着普洱茶在东南亚地区的热销,湖南黑茶也逐渐被人们认知。日本、韩国是湖南黑茶的主销区。日本每年从湖南进口大量的高级茯茶,用于制作茯茶罐饮料,受到市场欢迎。韩国进口湖南黑茶的品类很多,其中以千两茶为主,高级茯茶也很畅销。

2020用湘瓷喝湘茶 湖南在澳门推介“五湘”特色产品


用湘瓷喝湘茶湖南在澳门推介“五湘”特色产品

历久弥香的黑茶

用湘瓷、喝湘茶、饮湘酒、吃湘菜、赏湘绣……今天下午,湖南“五湘”推介会在澳门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举行,展示湖湘文化,推介湖南特色产品,促进湖南与澳门企业合作交流,吸引澳门及葡语国家的政商界人士和战略投资者关注湖南、了解湖南,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和领域。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雅瑜出席推介会并致辞。

大会邀请了来自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部、澳门经济财政司、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旅游局等行政部门及众多澳门工商界人士和企业代表近200人参加。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于平、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部部长级助理高尚德、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经济财政司司长谭伯源、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执行主席张祖荣、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旅游局局长安栋梁等特邀嘉宾出席了推介会。

金贵玉质的湘瓷,五彩斑斓的湘绣,历久弥香的黑茶,甘冽醇厚的美酒和鲜香辣爽的湘菜在推介会上一一展示,参会领导和各界代表沉浸在深厚的湖湘文化底蕴中,感受到了现代湖南鼓励创新进取、走绿色崛起之路的发展智慧,领略了如同“桃花源”般无限令人神往的湖南魅力。

湖南黑茶,世界十大名茶中最古老的茶,汲湘岳之灵秀,历经千年“茶马古道”,历久弥香。1915年亮相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得最优大奖章;上海世博会上,一“泡”走红。

2020湖南黑茶的等级


湖南黑茶的等级

严格来说,我们这里所说的湖南黑茶等级指的是黑毛茶的等级,对于紧压成品茶而言,由于加工工艺的不同无所谓等级之分。

湖南黑茶原产于安化,安化产茶历史悠久,素有“茶乡”之称,产品量多质好,安化位于湘中雪峰山北端,资水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全境,土质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极宜种茶,几科遍地皆茶,其中尤以资水两岸产茶最多。以思贤溪内的火烧洞、竹林溪内的条鱼洞、大酉溪的漂水洞、檀香没,黄沙溪的深水洞、竹坪溪的仙缸洞,即过去的“六洞茶”为著名。

湖南黑茶最早产于资江边上的苞芷圆,后沿资江而上遍及全县,沿江的小淹、边江、江南、酉州、黄沙坪、东坪是黑茶加工的集散地。而品质则以高家溪和马家为最著名。过去湖南黑茶集中在安化生产,现在产区已扩大到桃江、沅江、汉寿、宁乡、益阳和临湘等地。

湖南黑茶(黑毛茶)分为4级十六等,高档茶较细嫩,低档茶较粗老。一级茶条索紧卷、圆直,叶质较嫩,色泽黑润。二级茶条索尚紧,色泽黑褐尚润。三级茶条索欠紧,呈泥鳅条,色泽纯净呈竹叶青带紫油色或柳青色。四级茶叶张宽大粗老,条索松扁皱折,色黄褐,黑毛茶内质要求香味醇厚,无粗涩味。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2020湖南黑茶湘尖茶的冲泡法》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湖南的黑茶”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