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红茶历史源,英德茶的前世和今生!

发布时间 : 2019-11-12
红茶和黑茶 黑茶和红茶 黑茶和红茶的区别

红茶和黑茶。

最近很多茶友都在找茶经网小编了解关于“英德红茶历史源,英德茶的前世和今生!”的知识,于是给大家收集整理了下面这些“英德红茶历史源,英德茶的前世和今生!”有关内容,感谢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英德红茶,产自于广东省英德市,是当地著名的特产,也是传统特产,拥有卓越的品质,以香气高锐、茶汤红亮、滋味浓烈等特点而备受世人的喜爱,品质可以和滇红、祁红相比,称之为是中国三大红茶之一。下面我们来看看英德红茶的前世今生!

英德茶的前世

关于英德产茶不少学者认为可追溯到唐朝,其中一个重要的依据是陆羽《茶经》中记载:“……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其恩、播、费、夷、鄂、袁、吉、福、建、泉、韶、象十一州未详。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许多学者认为,现在英德所在地隶属韶州,因此,英德早于1200多年前的唐代就开始产茶了。

关于英德自唐代开始产茶,除了《茶经》中所提及的内容之外,有关资料还提到另外两个论据:

一是,清代道光年间的《英德县志·物产篇·茶类》中有记载:“若中隅西华山茶,相传六祖手植。”

二是,中国农业学院茶叶研究所程启坤、庄雪岚等编著的《世界茶业100年》中提到,英德茶业始于唐代,是唐代韶州三个产茶县之一。

此外,唐代文人墨客山间饮茶的雅玩也已经出现了。

在英德市郊南山有一摩崖石刻据考证为北宋时期所凿,名为《英州众乐亭记》,上面刻有:“唐人元杰偕寺僧智捷,开东岭洞谷为名并序,刻绝壁间。涵晖谷、陵烟嶂、飞霞岭、煮茗台、寒翠亭,皆唐人遗迹。”而且,在众乐亭旁边还有元杰所书的“煮茗台”三字。

不得不感叹古人生活的诗情画意,这涵晖谷、陵烟嶂、飞霞岭、煮茗台、寒翠亭,哪个名字不引人心向往之?游山玩水、品茗煮茶、放诞风流,真是快意人生。

自此以后,经过宋、明时期,到清代一直都是广东产茶县之一。当然,那时候英德的产茶皆不成规模。

清朝末年到新中国成立前,战乱不断,当时的茶园也几近凋零。

英德茶的今生

每个时代都有独特的精神面貌,古人的生活是闲适散漫,建国初期人们的生活是规整的,一切听从国家安排。

新中国成立初期,1956年,在中央的指示下,英德建立了规模较大的红茶商品基地。1959年第一批英德红茶面世,正式开始由国家统购统销,收购出口国外。

我们现在品的红茶基本上都是条索形的,那时候生产的红茶其实大都是红碎茶,英德生产了我国大叶种红碎茶第二套标准样。而且那时候的红茶老百姓不是随意都能喝得到,基本上都是供出口的。

英德红茶以其浓强、鲜爽、带花香的优异品质,曾一度被端上英国皇室的茶桌,深受英女皇的喜爱。

1988年达到出口量的高峰,之后盛极而衰。1989年出现疲软,1991年国家停止对英德红茶的统购统销,这对当时几乎完全依赖红碎茶出口的英德茶叶而言几乎是致命的打击,短短3年时间,英德红茶生产进入低迷期。直到21世纪初,随着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喝红茶,英德红茶逐渐焕发新机。2006年,“英德红茶”经国家质检总局评审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如今,英德红茶已经成为了广东人民家常茶品,它亲和温暖,价格亲民,跟柴米油盐酱醋一样,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传统英德红茶的味道是浓强、鲜爽、带花香。不仅适合清饮,加奶、加水果调饮,味道也是很好的。

编辑推荐

不看此文你就不了解英德红茶——英德红茶的前世今生


英德曾是偏远山区,也是热血之地。知青们在这里留下了“上山下乡"的青春记忆,海外归侨色有在这里种荃、生活的青葱岗月。而今天交通的发达,使得这些遥远的记忄乙在心理和地理上都与我们如此亲近。

行走在茶乡英德,融入到英德风丌物的时候,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穿越感。远和近、快和慢,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都会一一出现在你的面前,而又缓缓融合在一杯英德红茶里面。

茶乡文化浓郁

英德产茶历史可追溯到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朝。中国第一部茶叶专著,唐朝陆羽所著《茶经.八之出》(764年)载:“岭南生福州、泉州、韶州、象州……”。

现在的英德正是当时韶州主要植茶之地。唐朝时英德南山就建有“煮茗台南宋英州知县汪任曾以“煮美茗”题诗赞美:石梯干级杖藜行,行到山腰足暂停。游汲灵泉煮佳茗,渴心滋润困魔醒。

产好茶,自然离不开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英德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地区,境内温暖多雨,既无严寒,亦无酷暑。土壤条件优越,山丘与丘陵之间,一片片的缓坡与台地均为红、黄壤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自然土壤肥力好,土壤有机质和全氮量含量高,pH值在4.5-5.5之间,极宜茶树自然生长。

英德曾是偏远山区,也是热血之地。知青们在这里留下了“上山下乡”的青春记忆,海外归侨也有在这里种茶、生活的青葱岁月。而今天交通的发达,使得这些遥远的记忆在心理和地理上都与我们如此亲近。

无论是从新开通的广乐高速,还是英佛公路,或是高铁英德西站进入英德,“英德红茶”四个字眼无氵去避免地构成了你对英德的最初印象,也可能会成为你离开英德时的最深记忆。

在这个粤北小城,“茶”已经与英德密不可分。有以“茶”命名的道路“茶园路”,有《英德茶叶》《英德茶韵》等书籍在书店出售,有舞蹈《茶之韵》在舞台演出、有别致的茶艺表演《英九传奇》,在普通百姓的餐桌上有“擂茶粥”、“红茶饭",还有“茶叶世界"等与“茶”相关的旅游景点,在英德,茶店之多已成为当地的一道美景。不到20万人口的市区,专营和兼营茶店居然有近300间,漫步街头,到处可见琳琅满目的茶庄,各种包装的茶类一应俱全。

英德人探亲访友,喜以茶馈赠,这已经成为茶乡人民的一种情怀和风俗,而盛行于英德多个乡镇、独具客家风味的“擂茶粥",也已成为“茶文化"项重要的内容,不断延伸和发展。“来客不敬茶,不是好人家。”英德民间素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传统礼仪。

在英德英红镇,华侨茶厂、红旗茶厂等沧桑的建筑物似乎在诉说着无数动人的悠久历史故事,而就在美丽的茶园里,现代化的喷灌设备、唯致的别墅群,还有在一旁拔地而起的现代化英红国际茶城,让人感觉英德茶区既古老又现代。

共和国红茶之子

干年如转瞬。1956年,一个中国历史非常普通的年份对英德红茶来说却是开天辟地的历史性一年。当时在陶铸、陈毅等中央老一辈领导的关切下,英德建立了红茶商品基地,专为国家出口创汇而生,“英德红茶”从出生一开始就被标记上了“红色”标记,“英德红茶”就是共和国的“红茶之子”。

众望所归,也不负重望,英德红茶起步飞快。上世纪年代中期,第一批现代化新式茶园(单行条列式)在广东省属英德茶场诞生,茶场首次引种云南大叶种成功。1959年第一批英德红茶问世,并初次出口,就受到国内外茶叶界人士的赞赏和推崇,英德红茶独特的鲜爽风格和浓强的优良品质堪与印、斯红茶媲美而蜚声海内外。

10年中茶广东分公司祝贺电文称:鬥959年茶叶产品,经苏联和国内茶叶专家评定,已达到国际高级茶水平,为祖国传统出口商品提高声誉。”同年,中国茶叶研究所(60)茶研字第号函称:“英德红茶品质具有外形色泽乌润细嫩,汤色明舁红艳,滋味醇厚甜润,具有祁红甘回味,香气浓郁纯正,叶色较之滇红别具风格。”1963年英国女王在盛大宴会上,用英一待贵宾,受到高赞和推崇。

此时,英德红茶成为全国红碎茶二套样实物收购标准,出口西欧、北美、大洋洲以及中东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4000余吨,年创汇400-500万美元,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闻名中外,饮誉世界,英德红茶遂被誉为“东方金美人”。

而在1960-1970年代,来自广州、韶关、肇庆、潮汕地区数以万计的青年,响应毛泽东主席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来到了英德茶场,在此后的10年间奉献了青春年华,为英德红茶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2014年第二届英德红茶文化节上,一百多名老知青重回英红故土,参观各大茶园及厂房,开启寻根之旅,回首往事,追忆当年,不少知青情难自禁,泪流满面。

如今我们仍可以从英德红茶的品牌名称如“老一队”、“红旗茶场”等依稀感知当年知青留下的烙印。知青回城之后,来自东南亚的归侨接棒为英德红茶发展作贡献。

英德红茶的历史


英德红茶历史可追溯到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朝。中国第一部茶叶专著,唐朝陆羽记载:“岭南生福州、泉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英德茶叶生产始于唐代,是韶州三个产茶县(英德、曲江、仁化)之一。可见英德产茶历史之悠久。

英德红茶介绍

英德红茶,产于广东省英德市。英德红茶产区峰峦起伏,江水萦绕,喀斯特地形地貌,构成了洞邃水丰的自然环境。大小茶场即建于地势开阔的丘陵缓坡上。英德红茶产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0.7℃;年均降水量1883.9毫米,年相对湿度79%;无霜期长,霜日不足十天;土层深厚肥沃,土壤酸度适宜,PH值4.5~5之间。所栽培的茶树以云南大叶与凤凰水仙两优良群体为基础,选取其一芽二、三叶为原料。经适宜萎凋、揉切、发酵、烘干、复制、精选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

英德红茶的品质

英德红茶的花色与品质:产品分为叶、碎、片、末4个花色,各花色中文包含了不同等级的多个茶号。成品外形紧结重实,乌润细嫩,金毫显露,香气浓郁,滋味鲜爽浓强,汤色红艳明亮,叶底嫩匀红亮。英德红茶茶多酚含量超过35%,较一般品种多10%,对人体有良好的药效作用,如有收敛、杀菌、消炎、抗癌等功效。此外,英德红茶咖啡碱、蛋白质、氨基酸,以及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含量丰富。英德红茶茶可凉热净饮,单独泡饮或加糖、奶调饮。

英德红茶


英德红茶基本简介英德红茶是创建于1959年,英德红茶产于广东,它色泽乌润,颗粒均匀结实,香气高锐,茶汤红亮,滋味浓烈,饮后甘美怡神,清心爽口,适合清饮。加上牛奶、白糖后,色、香、味俱佳。英德红茶在港澳和东南亚地区很受欢迎。直接利用云南大叶种鲜叶研制获得成功,1964年工艺基本定型,并通过中央四部(农业部、商业部、外贸部、一机部)鉴定。九十年代初研究开发出品质超卓的“金毫茶”产品,成为红茶之最,被誉为“东方金美人”,令世人瞩目。       

英德种茶历史可追溯到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朝。据唐代陆羽所著《茶经·八之出》(公元764年)载:“岭南生福州、泉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当时韶州植茶包括英德、曲江等。又据中国茶叶研究所程启坤、庄雪岚两研究员主编的《世界茶业100年》中研究论证;“唐朝、五代韶州的曲江、仁化、英德等县均已产茶”,“明代以前英德便成为当时广东省11个产茶县之一;明代时是广东省70个产茶县之一;鸦片战争后是广东84个产茶县之一。”可见英德植茶和产茶历史悠久。

英德红茶产地环境

英德红茶,产于广东省清远的英德市,是清远特产之一。茶区峰峦起伏,江水萦绕,喀斯特地形地貌,构成了洞邃水丰的自然环境。大小茶场即建于地势开阔的丘陵缓坡上。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0.7℃;年均降水量1883.9毫米,年相对湿度79%;无霜期长,霜日不足十天;土层深厚肥沃,土壤酸度适宜,PH值4.5~5之间。所栽培的茶树以云南大叶与凤凰水仙两优良群体为基础,选取其一芽二、三叶为原料。经适宜萎凋、揉切、发酵、烘干、复制、精选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

英德红茶外形颗粒紧结重实,色泽油润,细嫩匀整,金毫显露,香气鲜纯浓郁,花香明显,滋味浓厚甜润,汤色红艳明亮,金圈明显,叶底柔软红亮,特别是加奶后茶汤棕红瑰丽,味浓厚清爽,色香味俱全(佳),较之滇红、祁红别具风格。“英红”成茶内含物丰富英德红茶花色品种齐全,品质特点突出,规格分明:

英德红茶产品种类

英德红茶品质优异,除了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外,与选用适制红茶的云南大叶种为主体,搭配凤凰水仙和推广成功高香、优质大叶红茶新品种有关,实现茶园良种化,为“英红”香高味浓的品质奠定优良基础。英德红茶产品分为叶、碎、片、末4个花色,各花色中文包含了不同等级的多个茶号。咖俳碱4.12%、氨基酸1.8%、茶多酚21%、茶黄素0.8~1.2%、茶红素8~12%、水浸出物38.16%,达到国际高级红茶质量水平。

英德红茶花色品种齐全,品质特点突出,规格分明:

叶茶(FOP):条索紧直,匀齐,色泽乌润、芽尖肥壮,金黄色毫尖显露,无梗杂;汤色红亮,香气清高、滋味鲜爽醇厚;叶底嫩匀红亮,抖筛8~9孔,长度1~1.5厘米。

碎茶一号(FBOP):颗粒紧结重实,芽尖金黄显露,色泽油润;汤色红亮,香气高爽持久,花香明显,滋味鲜爽浓醇,叶底嫩匀明亮,圆筛8~10孔。

碎茶2~5号(BOP):颗粒紧结、匀齐,色泽油润,不含毫尖;汤色红浓明亮,香气鲜爽浓郁而持久,滋味浓强鲜爽,富有刺激性,叶底红匀明亮,圆筛12~28孔。

碎茶6号(BP):较细嫩的茎子茶,色泽乌褐尚润;汤色尚明亮,香气纯正,滋味醇和,叶底红匀,圆筛9~12孔。

片茶(F):叶片皱褶,大小匀齐,色泽尚润,汤色红亮,香尚鲜纯,味醇尚浓厚;叶低红匀明亮,圆筛12~28孔之轻身茶。

末茶(D):手感重实呈砂粒状,色泽润,不含粉灰及泥砂;汤色浓红、香气纯正,滋味厚,叶底红匀尚亮,圆筛28~60孔。

金毫茶:外形条索圆紧,金毫满披,色泽金黄润亮;汤色红亮,香气毫香或花香,浓郁持久,滋味浓爽。

甜润;叶底芽叶完整,肥嫩红亮。成为红茶名茶的新花色,填补国内大叶种红茶类高档名茶的空白。

英德红茶加工技术

英德红茶加工技术精湛,加工全程实现机械化。1959年英德茶场与英德茶叶试验站和英红茶机厂等为主组成攻关工作组,在华南农学院,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等有关单位的协助下,试制出第一批英德红碎茶之后,继续较系统地研究初制加工技术,直至1964年红碎茶初制工艺基本定型。其加工技术为:鲜叶原料必须具有嫩、匀、鲜、净;适时萎凋,萎凋叶含水量在64±1%;大机揉捻打条40~50分钟,短时多次切碎(盘式机三要三筛,各次10~20分钟;适度偏轻发酵;105~115℃温度簿摊一次干燥。)该技术工艺被省内及广西、湖南等红茶区广泛采用,后被称之为“传统法”。一直延续到七十年代中期。

踏入七十年代,英德率先进入红碎茶转子式揉切法研究和生产新的时期。1970年,英德茶科所和英德茶场组成试验小组,最早在红旗茶厂开展研究试验工作。1973年,红碎茶转子式揉切法工艺取得初步成功,接着向省内及滇、湘部分茶厂推荐应用。此后,经多次对揉切机的改进和工艺的完善,以及大生产应用,1978年转子式揉切法工艺基本定型。

英德红茶工艺特点

实现强烈而快速的揉切作业,增进红碎茶的浓、强、鲜爽度,改善品质风格。并解决机组配套联装生产线流水作业,提高生产效率。该技术工艺的研究功,为中国制茶工艺的改革和红碎茶品质的提高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这一创造性的技术改革,使国内各红茶产区广泛应用。

转子机式制茶法,省工、省电、产量高、质量好。转子机制茶加工技术规程是:鲜叶原料,要求保持嫩匀鲜净,以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初展为主;萎凋叶含水量58~60%,加温萎凋温度不能超过35℃;揉切,先打条提取毫尖茶,筛面茶揉切2~3次,直至茶尾比率在10%以下;发酵适度稍轻;采用110~118℃一次干燥,毛茶含水量控制在4~6%。初制红碎茶通常叫做毛茶,毛茶是长短、轻重、粗细、整碎、梗杂混合总体,通过精制划分花色、提高净度,调整品质,充分发挥毛茶原料的经济价值。精制工艺:采用圆筛分离茶叶的长短;抖筛分离茶叶的粗细曲直,风选分离茶叶重轻和除劣去杂;拣梗和飘筛之后,达到商品茶的的规格要求,拼配调制品质,及时装箱封口,防止受潮,以保持茶叶品质。

英德红茶产品功效

抗衰老

英德红茶所含的抗氧化剂有助于抵抗老化。因为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如果过氧化,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容易老化,也会使细胞受伤。SOD(超氧化物歧化)是自由基清除剂,能有效清除过剩自由基,阻止自由基对人体的损伤。英德红茶中的儿茶素能显著提高SOD的活性,清除自由基。

抗菌

研究显示,英德红茶中儿茶素对引起人体致病的部分细菌有抑制效果,同时又不致伤害肠内有益菌的繁衍,因此英德红茶具备整肠的功能。

降血脂

科学家做的动物实验表明,茶中的儿茶素能降低血浆中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三酸甘油酯之量,同时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人体的实验表明有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动脉硬化发生率的功效。英德红茶含有黄酮醇类,有抗氧化作用,亦可防止血液凝块及血小板成团,降低心血管疾病。

瘦身减脂

英德红茶含有茶碱及咖啡因,可以经由许多作用活化蛋白质激酶及三酸甘油酯解脂酶,减少脂肪细胞堆积,因此达到减肥功效。更多资料可以参考百度百科。

英德红茶产于广东英德。


英德红茶以其产地广东英德而闻名。形状薄而紧,光泽黑而滑,香而持久,汤色红而稠而亮,味道鲜而醇,叶基部红而软,甚至明亮。这是一种好的安康茶,具有色、喷、味。品质卓越的“金丝茶”于90年9月初开始研发。它已经成为最好的红茶,被誉为“西方的金美”,并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英德红茶的起源

天文特征

英德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北江中游。它的天文范围在东经112° 45 '至113° 55 '和北纬23° 50 '至24° 33 '之间。英德市位于武陵山脉的南缘,武陵山脉是南岭山脉的丘陵地带。它北邻乳源瑶族自治县和曲江县。东部毗邻翁源县和新丰县。南部和东北部与佛冈和清心接壤。东南部与阳山接壤。这座城市的工具宽118公里,南北长112公里,总共5671平方公里。它是广东省海洋面积最大的县(市)行政区。城市地貌分为四个实例:中山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低山地区(海拔500-1000米以上)、丘陵地区(海拔500米左右)、台地和平原。茶叶种植主要是在丘陵地区和平台的例子。

气象特征

整个英德市是一个南北高、南北低、由南亚寒带向中寒带过渡的地区。生物气象学具有过渡性特征,属于南亚季风气候。天气温暖多雨,既没有严寒也没有严冬。年平均气温为20.7℃,最热月份为7月,平均气温为28.8℃,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为10.7℃,年平均降雨量为1876.8毫米,平均降雨量为162天,平均绝对湿度为79%,全年无霜期为316.7天。

土壤前提

土壤的前提更好。山丘之间的缓坡和梯田都是红色壤土和黄色壤土。土壤来源丰富,土壤肥沃美丽,天然土壤肥力良好。土壤中无机物质和氮含量均高于中等水平。土壤大多表现出酸性反应。ph值在4和5.5之间。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20多万亩坡地适合茶树生长。

英德红茶有着悠久的文明史。

“茶文化”包括:茶事、饮茶、茶道、茶俗、茶艺、茶道以及众多与茶相关的文明场景。这是一种物理文明效应,源于泡茶的临时过程。

游客不喝茶,也没有人是坏家庭。英德茶村的人把“客为茶”视为一种高尚的礼仪,“客为茶”没有私人关系。它对游客既尊重又礼貌,给主人一种满座的感觉。

在英国和德国,人们有在早上、晚上、饭后、下班后、谈判期间和商务期间喝茶的习惯。喝茶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英德红茶不仅可以用来招待客人,也可以作为朋友之间交换的礼物。

英德的茶艺表演也是小有名气,丰富了“中国红茶之乡”的茶文化。其中,《天地茶艺》、《沉鼻舞霓裳》、《太极茶道》、《云雨天鼻》、《潘》等节目动作优雅,音乐优美,展现了茶文化的深厚传统和秘密。

英德红茶是什么茶 介绍下英德红茶


初次听说英德红茶的大名,蠢萌的小编误认为这是一道源自于国外的茶品,后来查阅资料才发现,英德红茶产于广东,是地地道道的本土茶叶。说道英德红茶,它的起源历史并不久远,从1959年开始,到今天刚好跨国半个世纪。

今天我们就为来大家详细介绍下这道英德红茶。英德红茶为什么有这个名字呢?是因为产自于广东省的英德市,取地名而来。关于英德红茶的产地,这里是峰峦起伏,江水萦绕,喀斯特地形地貌,构成了洞邃优渥的自然环境。这里栽种的茶树以云南大叶与凤凰水仙两优良群体作为原料,采摘时候多是选取其一芽二、三叶,经适宜萎凋、揉切、发酵、烘干、复制、精选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

英德红茶怎么样?英德红茶好喝吗?成品英德红茶外形颗粒紧结重实,色泽光滑油润,细嫩匀整,金毫明显,香气鲜纯浓郁,带有花香,入口的滋味浓厚、甜润,汤色红艳,金圈明显,叶底柔软红亮,英德红茶也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混入牛奶之后,不单是茶汤棕红瑰丽,味浓厚清爽,色香味俱全,较之滇红、祁红来说更是别具一格。

最后我们要给大家说到的是关于英德红茶本身产品的分类,叶、碎、片、末4个花色,每个花色都包括了不同等级的多个茶号,其中最优质的英德红茶通过各项检测数据显示,其茶质达到国际高级红茶的质量水平。

祁门红茶的前世今生


今天来了解一下祁门红茶的前世今生。

每逢提及祁门红茶,必然要有两个人的名字与其紧密的绑定在一起,一曰余干臣,二曰胡元龙。虽然已有确凿论述证明余干臣是祁门红茶的创始先贤,但是至今还有争论的声音在纠结到底此二人谁才是真正的祁红第一人。

这段文字且抛开谁是谁非的争论,我们来看一看余干臣以及他的祁门红茶的传奇故事。

1875年早春,余干臣身着传统长袍马甲,带着仆从,挑着行李,来到了至德县(今东至)的尧渡街。这是进入故乡安徽皖南的第一个县城。他却并未直接归乡,而是在靠近击壤桥边的下街头,租了一幢两进三开间的老派民居,开起了茶庄。近乡情更怯,华发莫说愁。这一路归来的心情并非一般的不轻松。在此之前,用我们现在的话讲,这位老兄已经在福州府当基层公务员当了有七八年了。九品府税课司大使,别看官衔儿小,可人家这岗位牛气啊,中英鸦片战争搞了个五口通商,自此开始,福州堪称为全国最大的茶叶出口口岸,余干臣在任期间至少做了两件与茶有关的大事。

第一件便是1869年,福州茶帮集体抗议洋商压价采购,同时请求政府允许缓缴茶叶税收,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作为税务官员,这位老兄积极支持了茶帮的行为,而另一件就在于当时的福州船政局,由于缺少资金,府衙确定闽省每月征收茶税2万两专补。当然这两件事情,就使得余老兄同福州的茶帮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而且当时的茶叶出口中,尤以红茶受宠更畅销,余兄深谙此中道理,而且和以红茶经营为主的公义堂等行帮会首结为朋友,并且因此经常前往福建红茶产地,对红茶生产有了明确的了解。

讲到这里,余老兄也不过是对红茶比较熟,关系比较密切而已。真正的转变,也即将来临。

1874年五月,日本侵略台湾,清廷派沈葆桢前往谈判,余干臣作为随行官员被安排一起前往。但恰在此时,余老兄收到安徽老家来信母亲去世。余是个对母亲极孝顺的人,而且按清廷规定余干臣必须丁忧回乡守孝三年,但是天朝历来的忠孝不能两全的信仰使得这位老兄居然压下丁忧不奏请有关部门,忍痛随军去了台湾。至年底日本退出台湾,余才返回福建,却不料遭遇了嫉妒的同仁将其举报陷害。因为按清朝规定,父母亡而隐瞒不报丁忧的官员,必革职。于是,这才有了开篇的那一幕。

子曾经曰过“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余老兄遭人陷害被迫革职这样传奇的倒霉事儿,却成全了茶叶的一桩传奇美事儿。尧渡街,相传是尧帝南渡之处,不远处还有相传是舜帝躬耕的历山。尧渡河两岸,奇峰叠嶂,古树竹海,茶园清幽。据唐代杨华撰写的《膳夫经年录》记载,开元年间至德已植茶,植茶历史已愈千年。不过以前都是生产绿茶。咸丰、同治年间,由于“千两朱兰茶”内外销受阻,至德茶农开始招来粤商部分改制红茶,就近销往当时中国最热闹的红茶中心市场——汉口。可是福建的“闽红”,还没有人尝试生产过。于是,他吩咐仆人,打扫一间干净的房间,摆上制茶工具,准备试制红茶新品种。他先是收购洪方、官港的红毛茶进行加工,后又收购湿坯,进行生产。余干臣先按照传统方法进行操作,后来又吸收了福建小种红茶制造中的“熏焙”做法,将原来的“晒干”改为“烘干”。这个改革是革命性的,使东至红茶,从此跻身世界高香茶之列。他制作出来的新红茶,品质优良,色泽乌润,条索紧细,锋稍秀丽,汤色叶底红亮,香气清鲜持久,滋味醇和浑厚。

当第一批红茶制出时,那股从未品尝过的奇异的甘醇和甜香,从内心震撼了这个见多识广的税官。不久,他悄悄派得力的学徒送了一批红茶到福州熟悉的茶行买办处,果然不出所料,他的茶叶同样震撼了那些行家,他得到了高出许多的回报。余干臣仿照“闽红”,制作功夫红茶成功的消息,一时传遍尧渡街的大街小巷,传遍了至德全县,各路茶商纷至沓来,自此尧渡街茶商云集,热闹异常。人们尊称余干臣为“红茶之父”。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余老兄搞出了红茶,心中自然是大为畅快,不过他依然谨记自己是因丁忧之过回乡的游子,家中的老父也还在期盼着儿子。

1876年,在对尧渡街茶庄稍做安顿之后他又出发了,从尧渡街经葛公、洪方沿着古徽道往回走。陪同他回乡并兼任向导的还有尧渡街茶庄的学徒洪方仁和刘春。此时的余干臣记起了福建茶商用赚取的利润不断再投入发展茶叶生产的做法,他不再是一个保守的传统徽商,他也希望他所掌握的红茶技艺也能造福于更多的桑梓故里。当他走到毗邻的祁门县闪里之时,看到当地优越的生产条件和众多的农人在忙于茶事之时,他又禁不住停下了脚步。按照在至德尧渡街的经验,他同样做出了香高味醇、乌润紧秀的红茶,这让他倍感振奋,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在离闪里不远的历口镇又设了一个分茶庄,迅速加大了产量和红茶的推广。

得益于历口和闪离的土质优良,空气湿润,云雾笼罩,山花多,花叶上熏染了一种天然的果香、兰花香,制作出来的功夫红茶,带有或清鲜持久或爽滑醇厚且似花似果似蜜的独特的“祁门香”。为了统一口径,后来余干臣将他各个茶庄所制的功夫红茶(含尧渡街红茶庄),统一命名为“祁门红功夫茶”,简称“祁红”。而更为重要的是,他原来在福州茶行买办的朋友,为了抢先独占这个新颖的红茶品种,悄然把出口口岸从福州北移到了上海,这样不仅短期内可以避免同行的抢购竞争,而且比起福州来,使得从祁门的出口运输不管是陆路还是水路都来得更加便捷。

如同一个开拓者,余干臣从山野间探寻出优雅的祁门红茶,荫庇故乡的水土和万世子孙。他的回乡之路成为一条探索和创造之路,为后人留下了一条幽香甜醇、绝世无双的传奇之路。

而据说,创造了如此美好祁红的余干臣,除了保持对茶的热爱之外,却心如止水,长久不能排遣对母亲过世的歉疚,晚年选择了在九华山出家遁世。

1875,红茶从这里转身。奇人传奇故事,成就传世好茶。此后,凭借着“香高、味醇、形美、色艳”的四绝特色,祁门红茶成为工夫红茶中的珍品,“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位居世界三大高香茶之首。

1883胡元龙试制祁红成功,祁门红茶家族更添新气象

1915首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也是唯一保存到现在的红茶品类,其他的非产地红茶字号都已经在1949年后被天朝毁掉了)同年,北洋政府在祁门创立中国第一家茶叶研究机构。

1934被誉为当代茶圣的吴觉农先生亲赴祁门县承担起民国时期祁门红茶的振兴之路,此后,中国现代茶业奠基人胡浩川与现代茶学巨擘庄晚芳两位老先生也先后亲临祁门振兴

祁红

1959中国十大名茶唯一入选红茶茶品

1979邓公曰“你们祁红世界有名”

1980、1985、1987、1988国内外盛誉,被誉为“王子茶”“茶中英豪”

1999《解放军日报》评选中国十大名茶唯一入选红茶茶品

2002《香港文汇报》评选中国十大名茶唯一入选红茶茶品

时至今日,一百多年来,祁门工夫红茶依然是英国上流社会和英国女王的最爱珍品。

自1875年起,祁门红茶在茶人手中代代相传从未间断,它从民间走向皇室,现在回到中国民间,依然醇厚如斯,温婉动人。

英德红茶什么味道,简述英德红茶的特点


英德红茶是直接利用云南大叶种鲜叶研制获得成功的,加奶后的英德红茶与滇红、祁红比较别具风格,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红茶,那大家知道英德红茶的味道怎么样呢?不知道的话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英德红茶的味道

英德红茶作为广东最出名的红茶,冲泡后汤色格外鲜红,味醇清爽,金圈明显,叶底柔软红亮,无需细闻就可探出独特的茶香,并且喝下后不留茶叶的粗涩口感,让人回味无穷。

英德红茶的种类

1、金毫茶

外形条索圆紧,金毫满披,色泽金黄润亮;汤色红亮,香气毫香或花香,浓郁持久,滋味浓爽。

甜润;叶底芽叶完整,肥嫩红亮。成为红茶名茶的新花色,填补国内大叶种红茶类高档名茶的空白。

2、荔枝红茶

属于红茶中的香料茶。于20世纪50年代创制。选用英德工夫红条茶,加注荔枝汁,采用科学方法使红茶充分吸收荔枝汁的香味。外形条索紧细,乌黑油润,汤色红亮,叶底红艳,荔枝香气芬芳,滋味鲜爽香甜。

英德红茶的规格

1、叶茶(FOP)

条索紧直,匀齐,色泽乌润、芽尖肥壮,金黄色毫尖显露,无梗杂;汤色红亮,香气清高、滋味鲜爽醇厚;叶底嫩匀红亮,抖筛8—9孔,长度1—1.5厘米。

2、碎茶一号(FBOP)

颗粒紧结重实,芽尖金黄显露,色泽油润;汤色红亮,香气高爽持久,花香明显,滋味鲜爽浓醇,叶底嫩匀明亮,圆筛8—10孔。

3、碎茶2—5号(BOP)

颗粒紧结、匀齐,色泽油润,不含毫尖;汤色红浓明亮,香气鲜爽浓郁而持久,滋味浓强鲜爽,富有刺激性,叶底红匀明亮,圆筛12—28孔。

4、碎茶6号(BP)

较细嫩的茎子茶,色泽乌褐尚润;汤色尚明亮,香气纯正,滋味醇和,叶底红匀,圆筛9—12孔。

5、片茶(F)

叶片皱褶,大小匀齐,色泽尚润,汤色红亮,香尚鲜纯,味醇尚浓厚;叶低红匀明亮,圆筛12—28孔之轻身茶。

6、末茶(D)

手感重实呈砂粒状,色泽润,不含粉灰及泥砂;汤色浓红、香气纯正,滋味厚,叶底红匀尚亮,圆筛28—60孔。

综上所得,英德红茶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茶叶,香气高,味道浓烈,甘美怡神,人喝了只觉清心爽口,具有抗菌、降血脂、瘦身减脂、防防龋齿、清口臭等功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