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洋工夫有何历史渊源?

发布时间 : 2019-11-12
洋甘菊乌龙茶 黑茶历史 黑茶的历史

洋甘菊乌龙茶。

最近很多茶友都在找茶经网小编了解关于“坦洋工夫有何历史渊源?”的知识,于是给大家收集整理了下面这些“坦洋工夫有何历史渊源?”有关内容,感谢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历史渊源

坦洋工夫,主要分布穆阳、福安及屏南北部等地。坦洋工夫源于福安境内白云山麓的坦洋村,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1年-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进四)者,试制红茶成功,经广州运销西欧,很受欢迎,此后茶商纷纷入山求市,接踵而来并设洋行,周围各县茶叶亦渐云集坦洋,坦洋工夫名声也就不胫而走。自光绪六年至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881年-1936年)的50余年,坦洋工夫每年出口均上万担,其中1898年出口3万余组。穆阳长一公里,设茶行达36家,雇工3000余人,产量2万余担(参看《闽东志》)。其优质核心产区位于归岭一带,收条范围上至政和县的新村,下至霞浦县的赤岭,方圆数百里,境跨七、八个县,成为福安的主要红茶产区。运销荷兰、英国、日本、东南亚等二十余个国家与地区,每年收外汇茶银百余万元。

当时民谚云:“国家大兴,茶换黄金,船泊龙凤桥,白银用斗量。”后因抗日战争爆发,销路受阻,生产亦遭严重破坏,坦洋工夫产量锐减。50年代中期,为了恢复和提高坦洋工夫红茶的产量和品质,先后建立了国营坦洋、水门红茶初制厂和福安茶厂,实行机械化制茶,引进并繁殖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等优良茶树品种,1960年产量增加到5万担,创历史最高水平。后因茶类布局的变更,由“红”改“绿”,坦洋工夫尚存无几。经有关部门的努力,坦洋工夫又有所恢复和发展,1988年产量达8000余担。

CY316.com延伸阅读

英德红茶有何历史渊源?


历史渊源

英德是个古老茶区,产茶历史悠久。据历史记载:英德种茶可追溯到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朝。中国第一部茶叶专著,唐朝陆羽所著《茶经·八之出》载:“岭南生福州、泉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当时英德是韶州的主要植茶之地。又据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程启坤、庄雪岚两研究员的研究论证:英德茶叶生产始于唐代,是韶州三个产茶县(英德、曲江、仁化)之一。可见英德产茶历史之悠久。

明朝时,英德的土质茶已成朝廷贡品。在清朝,英德茶叶生产已普及民间并在十九世纪前中叶国际贸易兴盛一时。1959年,“英德红茶”试制成功。英德红茶以其色泽乌润细嫩,汤色明亮红艳,滋味醇香甜润,香气浓郁纯正等优异的品质,享誉中外,评价甚高。

英德红茶试制成功后,得到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原中南局书记陶铸同志等的高度重视,随后创办了“广东省英德茶叶试验站”,成立了“中南茶叶研究所”,兴办了“广东茶叶技术学校”,设立了“广东省英德茶场”。60年代初,设置了全国第一个县级茶叶专业职能部门--英德市(县)茶叶局。1986年底农业部等5部委批准英德建立大叶红碎茶出口商品生产基地。英德茶叶局作为业务技术部门,为英德建立茶叶生产基地和大叶红碎茶商品生产出口基地做了许多扎实而有益的工作,为国家外汇创收取得了显著成绩。

英德拥有省级茶叶科研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前身是1959年由广东省农业厅和省公安厅联合创办的“广东省英德茶叶试验站”,经当时中南局书记陶铸的提议和批准,于1965年3月改建为“中南茶叶科学研究所”,至1973年10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把该所划归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领导,更名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该所开展一系列茶叶科学研究,长期承担国家、省级的科研项目,建有华南地区最大、收集茶树种质资源最多的茶树种质资源库,活体保存茶树资源达1213份,共取得科研成果和专利50多次,受权专利10次,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广东省乃至全国茶叶事业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坦洋工夫有何特点?怎样制作?


产品特点

坦洋工夫红茶是福建三大工夫红茶之首,久已闻名于国内外茶叶市场。其主要品质特点为:外形条索紧细匀直,叶色润泽,净度良好,毫尖金黄,香气高锐持久,滋味浓醇鲜爽,醇甜、有桂圆香气,汤色红亮,叶亮红明。

工序

1.鲜叶采摘:选择晴天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品种以坦洋菜茶为佳,鲜叶要求芽叶肥壮、不带鱼叶和鳞片无病虫伤害、无异杂、无损伤,严格实行分批、分品种、及时付制,保持鲜叶的新鲜度。

2.萎凋:萎凋室要保持通风良好,槽体内温度一般控制在30-35℃左右,具体温度和风量的掌握依据鲜叶含水量而定,一般原则为“先高后低”;萎凋芾的摊叶厚度一般为10-15厘米,每隔20-30分种翻叶一次,以获得茶叶萎凋均匀一致。一般萎凋时间4-6小时,萎凋叶叶质柔软,手捏成团,松手不易弹散,嫩梗折之不断,叶面失去光泽,色暗绿,青草气大部分消失,略有清香,减重率达30-40%,则萎凋适率。

3.揉捻:采用揉捻机,揉捻室避免阳光直射,室内温度宜低,湿度宜稍高;采用轻压长揉的方法,时间掌握在60分钟左右,使茶叶的成条率达到85%以上,细胞破损率达80%以上,茶汁溢出而不滴流,使之条形紧结,初步形成其成品外形特征。

4.解块:主要目的是解散茶团,降低叶温,使叶内某些有效成份不致因受热剧变,干燥后可减少团块。但使用解块机会影响到高档茶的条索外形,因此“坦洋工夫红茶”实际制作中以手工解块效果为佳。

5.发酵:发酵是工夫红茶加工的独特阶段,它使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充分氧化,形成红茶色香味的品质特征。红茶的发酵实际上从揉捻时就开始,因此揉捻时室温宜低。发酵温度控制在22-24℃,空气湿度一般要求80%以上,空气流通,使氧化供给充足,发酵充分均匀,整个发酵过程一般维持2-3个小时,待发酵叶青草气消失,出现桂花香、果香,叶色大部呈鲜明的铜红色为适度。

6.干燥:目的是制止继续发酵,蒸发水份,达到毛茶成品要求。采用焙笼烘焙或烘干机干燥,掌握“高温初烘,低温复火”的原则。初烘温度掌握在90-100℃,时间为l5-20分钟,摊叶厚度2-3厘米,每隔5分钟翻拌一次,至八成干左右,中间摊凉1-2小时。复火温度掌握在50-60℃为宜,时间为20-30分钟,摊叶厚度3-4厘米,每l0分钟翻拌一次,足火后成品水分控制在7%以下。

7.精制:毛茶通过抖筛、平圆筛、手拣等精制工序,分精茶条粗细、长短,去除影响成品茶净度和色泽的杂物及片茶、碎茶、末茶等,形成条索紧细、外形匀齐美观、净度良好的上等“坦洋工夫红茶”外形特征。

坦洋工夫红茶的历史


坦洋工夫红茶的历史!坦洋工夫的历史可追溯至1371年,当时福安坦洋村人发现了当地的野生坦洋菜茶;1851年,坦洋村胡氏创制了坦洋工夫红茶,并被列为闽红三大工夫之首。

1915年,坦洋工夫和贵州茅台酒同时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大量出口欧洲、风靡英伦三岛,被英国王室指定为特供茶。

至今保存下来的坦洋工夫茶银票,还印有当年英国议会大厦和泰晤士河的图案。当年,从国外写信回村只写中国.坦洋,坦洋村就能收到。说起当地的茶叶品牌,福安人皆翘首直指坦洋工夫。当年的坦洋街长1公里,设茶行36家,产量2万余担,远销荷兰、英国、日本、东南亚等20余个国家与地区,每年收外汇茶银百余万元,坦洋工夫红及一时,国人引为骄傲,誉之民族品牌,但在抗日战争年代,海路中断,贸易受阻,此后坦洋工夫逐渐没落。

近年来,在福安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坦洋工夫茶人踏上了复兴中国历史名茶---坦洋工夫之旅。

2006年10月21日,中华名人共建海峡西岸和谐福安暨坦洋工夫茶系列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启动,11种以坦洋工夫为统一品牌的茶产品同时亮相京城。其间,坦洋工夫茶被中华名人协会指定为中华名人特供茶。中国名人工委还将与福安市紧密合作,通过建立坦洋名人俱乐部、举办大型茶事活动等系列措施,共同挖掘坦洋工夫的文化内涵,提升其品牌形象。2007年初,中华名人协会在福安坦洋成立名人茶园有限公司,专门开发红茶产品。2月6日,坦洋工夫名人会馆在北京钓鱼台山庄开馆。

2006年12月12日,坦洋工夫红茶在北京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家审查会审查。2007年2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批准对坦洋工夫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坦洋工夫茶的历史


坦洋工夫茶是福建省三大工夫红茶之一,相传于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一1874),由福安市坦洋村人试制成功,迄今已有100多年。其产区分布很广,以福安市坦洋村为中心遍及福安、柘荣、寿宁、周宁、霞浦及屏南北部等地。

坦洋工夫茶的历史

坦洋工夫,主要分布穆阳、福安及屏南北部等地。坦洋工夫源于福安境内白云山麓的坦洋村,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1年—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进四)者,试制红茶成功,经广州运销西欧,很受欢迎,此后茶商纷纷入山求市,接踵而来并设洋行,周围各县茶叶亦渐云集坦洋,坦洋工夫名声也就不胫而走。

自光绪六年至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881年—1936年)的50余年,坦洋工夫每年出口均上万担,其中1898年出口3万余组。穆阳长一公里,设茶行达36家,雇工3000余人,产量2万余担(参看《闽东志》)。

其优质核心产区位于归岭一带,收条范围上至政和县的新村,下至霞浦县的赤岭,方圆数百里,境跨七、八个县,成为福安的主要红茶产区。运销荷兰、英国、日本、东南亚等二十余个国家与地区,每年收外汇茶银百余万元。

当时民谚云:“国家大兴,茶换黄金,船泊龙凤桥,白银用斗量。”后因抗日战争爆发,销路受阻,生产亦遭严重破坏,坦洋工夫产量锐减。50年代中期,为了恢复和提高坦洋工夫红茶的产量和品质,先后建立了国营坦洋、水门红茶初制厂和福安茶厂,实行机械化制茶,引进并繁殖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等优良茶树品种,1960年产量增加到5万担,创历史最高水平。

后因茶类布局的变更,由“红”改“绿”,坦洋工夫尚存无几。经有关部门的努力,坦洋工夫又有所恢复和发展,1988年产量达8000余担。

坦洋工夫茶产品荣誉

1915年与贵州“茅台酒”同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享誉中外,曾是英国王室专供茶。近年来,政府强力打造“坦洋工夫”品牌,2006年福建坦洋工夫集团生产的“坦洋工夫”被列为“中华名人特供茶”,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坦洋工夫”证明商标注册已被国家工商总局受理,并制定了相关标准,进一步规范坦洋工夫红茶生产加工,福建坦洋工夫集团生产的产品多次在国内外大型茶事活动中获得“茶王”、“名茶奖”等奖项,产量、质量呈逐年上升,品牌效应逐步扩大,被列为福建省主打品牌产品,全市年生产坦洋工夫红茶产量1000吨,产值1.2亿元,主要销往欧盟、日本、俄罗斯及东欧、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2013年由国家商务部组织中国企业家代表团参加第31届巴拿马国际博览会,经过国家商务部对国内上万家企业的筛选后,鉴于新坦洋茶业集团在企业发展、项目建设、产品推广、技术研发等方面的突出贡献和良好声誉,经国家农业部、国家商务部推荐,新坦洋茶业集团被选为中国红茶代表参加巴拿马第31届国际贸易博览会。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中南美洲国际洽谈会上,由巴拿马贸工部部长隆重宣布荣获第31届巴拿马国际博览会红茶国际金奖单位:中国新坦洋茶业集团,并亲自新坦洋茶业集团董事长张锦华颁发巴拿马自1915年来第一枚红茶奖章,世界客商与巴拿马人民共同鉴证坦洋工夫重现中国红茶荣耀的辉煌时刻。

1915年坦洋工夫凭借自身的天生丽质和精湛工艺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一举夺得金牌奖章,为坦洋工夫成为民族品牌和世界名牌奠定了历史地位。

时隔一个世纪后,在福安市委市政府重点扶持打造下的新世纪坦洋工夫风采依旧,新坦洋牌坦洋工夫再次荣获“2013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再次向世人证明了福安市坦洋工夫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

坦洋工夫


坦洋工夫,福建省福安市坦洋村特产,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属于红茶一类。主要分布穆阳、福安及屏南北部等地。坦洋工夫外形紧结圆直匀整,带白毫,色泽乌黑有光,内质香气清鲜高爽,汤鲜艳呈金黄色,滋味醇厚,叶底红匀光亮。

坦洋工夫茶产地介绍

“中国茶叶之乡”福安是久负盛名的历史名茶——坦洋工夫茶的原产地,位于海峡两岸的福建省东北部,方圆188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45公里,人口65万。茶业是我市农业传统优势产业,以茶叶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是我市主导产业,全市现有茶园面积30万亩,茶叶产量2.43万吨,产值11.32亿元,无性系茶树良种29.4万亩,占总面积的98%,有国家、省级良种40多个,年出口茶叶4000多吨,是全国第二大产茶县(市),全市涉茶人口41万人,茶叶加工经营企业400多家,3万多名茶商遍布全国各地。

福安“坦洋工夫”红茶是福建三大工夫红茶之首,选用国家级优良茶树品种坦洋菜茶芽叶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制作而成。

产地环境

福安市倚山临海,地貌以中、低山、丘陵为主。交溪南北贯穿全境,形成西北高、中间低的河谷丘陵地。茶园主要分布在这些丘陵山地。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西北部有鹫峰山,洞宫山、白云山三条屏障低御寒潮,东南部受海洋性季风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丰沛。

年平均气温13.6℃~19.8℃,年平均无霜期230d~300天,年平均降雨量1350毫米~2050毫米,年相对湿度78%~83%,年平均日照时数达1905.8小时。茶园土壤以红壤、黄壤为主,土层深厚达1米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1%以上,土壤pH值为5.0~6.5。

坦洋工夫茶历史渊源

坦洋工夫,主要分布穆阳、福安及屏南北部等地。坦洋工夫源于福安境内白云山麓的坦洋村,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1年—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进四)者,试制红茶成功,经广州运销西欧,很受欢迎,此后茶商纷纷入山求市,接踵而来并设洋行,周围各县茶叶亦渐云集坦洋,坦洋工夫名声也就不胫而走。

自光绪六年至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881年—1936年)的50余年,坦洋工夫每年出口均上万担,其中1898年出口3万余组。穆阳长一公里,设茶行达36家,雇工3000余人,产量2万余担(参看《闽东志》)。

其优质核心产区位于归岭一带,收条范围上至政和县的新村,下至霞浦县的赤岭,方圆数百里,境跨七、八个县,成为福安的主要红茶产区。运销荷兰、英国、日本、东南亚等二十余个国家与地区,每年收外汇茶银百余万元。

当时民谚云:“国家大兴,茶换黄金,船泊龙凤桥,白银用斗量。”后因抗日战争爆发,销路受阻,生产亦遭严重破坏,坦洋工夫产量锐减。50年代中期,为了恢复和提高坦洋工夫红茶的产量和品质,先后建立了国营坦洋、水门红茶初制厂和福安茶厂,实行机械化制茶,引进并繁殖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等优良茶树品种,1960年产量增加到5万担,创历史最高水平。

后因茶类布局的变更,由“红”改“绿”,坦洋工夫尚存无几。经有关部门的努力,坦洋工夫又有所恢复和发展,1988年产量达8000余担。

坦洋工夫茶制作工艺

1、鲜叶采摘

选择晴天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品种以坦洋菜茶为佳,鲜叶要求芽叶肥壮、不带鱼叶和鳞片无病虫伤害、无异杂、无损伤,严格实行分批、分品种、及时付制,保持鲜叶的新鲜度。

2、萎凋

萎凋室要保持通风良好,槽体内温度一般控制在30-35℃左右,具体温度和风量的掌握依据鲜叶含水量而定,一般原则为“先高后低”;萎凋芾的摊叶厚度一般为10-15厘米,每隔20-30分种翻叶一次,以获得茶叶萎凋均匀一致。

一般萎凋时间4-6小时,萎凋叶叶质柔软,手捏成团,松手不易弹散,嫩梗折之不断,叶面失去光泽,色暗绿,青草气大部分消失,略有清香,减重率达30-40%,则萎凋适率。

3、揉捻

采用揉捻机,揉捻室避免阳光直射,室内温度宜低,湿度宜稍高;采用轻压长揉的方法,时间掌握在60分钟左右,使茶叶的成条率达到85%以上,细胞破损率达80%以上,茶汁溢出而不滴流,使之条形紧结,初步形成其成品外形特征。

4、解块

主要目的是解散茶团,降低叶温,使叶内某些有效成份不致因受热剧变,干燥后可减少团块。但使用解块机会影响到高档茶的条索外形,因此“坦洋工夫红茶”实际制作中以手工解块效果为佳。

5、发酵

发酵是工夫红茶加工的独特阶段,它使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充分氧化,形成红茶色香味的品质特征。红茶的发酵实际上从揉捻时就开始,因此揉捻时室温宜低。

发酵温度控制在22-24℃,空气湿度一般要求80%以上,空气流通,使氧化供给充足,发酵充分均匀,整个发酵过程一般维持2-3个小时,待发酵叶青草气消失,出现桂花香、果香,叶色大部呈鲜明的铜红色为适度。

6、干燥

目的是制止继续发酵,蒸发水份,达到毛茶成品要求。采用焙笼烘焙或烘干机干燥,掌握“高温初烘,低温复火”的原则。初烘温度掌握在90-100℃,时间为l5-20分钟,摊叶厚度2-3厘米,每隔5分钟翻拌一次,至八成干左右,中间摊凉1-2小时。

复火温度掌握在50-60℃为宜,时间为20-30分钟,摊叶厚度3-4厘米,每l0分钟翻拌一次,足火后成品水分控制在7%以下。

7、精制

毛茶通过抖筛、平圆筛、手拣等精制工序,分精茶条粗细、长短,去除影响成品茶净度和色泽的杂物及片茶、碎茶、末茶等,形成条索紧细、外形匀齐美观、净度良好的上等“坦洋工夫红茶”外形特征。

坦洋工夫茶品质特点

坦洋工夫红茶是福建三大工夫红茶之首,久已闻名于国内外茶叶市场。其主要品质特点为:外形条索紧细匀直,叶色润泽,净度良好,毫尖金黄,香气高锐持久,滋味浓醇鲜爽,醇甜、有桂圆香气,汤色红亮,叶亮红明。

坦洋工夫茶多少钱

坦洋工夫茶价格有高有低,一般普通的坦洋工夫茶零售价仅49元-58元每斤,而品质较高的零售价在110元-180元每斤不等,精品坦洋工夫茶的零售价则在260元-300每斤不等,甚至有价格更高的。

此外,散装的坦洋工夫茶价格与礼盒包装的价格也是不一样的,礼盒包装的坦洋工夫茶价格同样有高有低。

坦洋工夫茶礼盒装价格

礼盒装的茶叶有不同的包装规格,规格不同,价格也不一样。如250g礼盒装的坦洋工夫茶价格在115元-197元每盒。300g规格的坦洋工夫茶价格在260元-350元每盒不等。500g坦洋工夫茶礼盒装的价格在322-788元每盒不等,价格相差比较大。

而高档礼盒包装的坦洋工夫茶价格则要贵上很多,其茶叶品质也高,一般在千元每盒以上。市面上高档礼盒包装的坦洋工夫茶有3880元-7800元每盒的。

总的来说,礼盒包装的坦洋工夫茶价格也要视其包装等级,茶叶质量等级,包装规格来看,等级不同的坦洋工夫茶价格也不同。

坦洋工夫茶价格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没有固定的标准。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坦洋工夫茶准确的价格还是直接咨询商家,以商家的报价为准。

坦洋工夫茶储存方法

储存方法一:冰箱存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过会把买回来的东西放入冰箱中以保持其的新鲜度,茶叶其实也是可以放入冰箱中进行保存的。在冰箱中保存时要做到密封包装才行,这样才不会让冰箱中的异味和水分被茶叶所吸收。同时保存时间最好不要太长,尽量快点将其喝完。

存储方法二:陶瓷坛储存

在家里我们经常会用到的器物也有陶瓷坛,其对于保存物品来说有着不错的用处。用来保存茶叶也是可以的。我们将茶叶先用袋子或者纸张包装好放入陶瓷坛中,然后再旁边放置一些木炭的,因为木炭可以吸收异味,吸收水分,这样一来对于茶叶的保存就更好了,茶叶保存的时间也就更长了。

除了上述的两种方法外我们也可以用铁罐,热水瓶等罐装物品对茶叶进行保存,不过要保证茶叶不接触异味,不接触水分,容器避光性好才行。

坦洋工夫茶功效

1、提神

经常喝红茶的人都有一个同感,红茶可以提神,喝完之后感觉精神更加集中了。其实是因为红茶中含有咖啡碱藉,这种物质可以刺激大脑皮质,兴奋神经中枢,因此人们喝完之后会觉得自己的思维反应更加敏锐,甚至记忆力也会增强,这也就是人们为什么喜欢喝红茶的原因。

2、促进新陈代谢

由于咖啡碱的原因,红茶对人体的血管系统和心脏同样具有兴奋作用,常喝可以强化心搏,加快血液循环,促进身体发汗和利尿,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

3、消炎杀菌

经常有人用浓茶涂伤口,涂长褥疮的地方,还用浓茶泡香港脚,并且效果还不错,这是因为红茶中含有多酚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消炎效果。医学是这样认为的,儿茶素类能与单细胞细菌结合,令蛋白质得以凝固沉淀,达到抑制和消灭病原菌的作用。平时可以多用红茶漱口,预防病毒性感冒。

4、解毒

由于经济快速发展,现代人的食品和饮水多少都受到工业污染,多喝红茶可以分解污染带来的重金属和生物碱,起到解毒的作用。

5、护胃

人在没吃饭的时候饮用绿茶会感到胃部不舒服,这是因为茶叶中所含的重要物质--茶多酚具有收敛性,对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在空腹的情况下刺激性更强。而红茶就不一样了。它是经过发酵烘制而成的,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酶促氧化反应,含量减少,对胃部的刺激性就随之减小了。红茶不仅不会伤胃,反而能够养胃。经常饮用加糖、加牛奶的红茶,能消炎、保护胃黏膜。

6、增强免疫力

关于茶叶具有增强免疫力作用的说法很流行,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也对此做过许多的探索,但是一般认为茶叶的增强免疫力作用主要表现在绿茶方面,但是现在有了新的进展。研究发现,红茶同绿茶一样,同样有增强免疫力功效。

坦洋工夫茶冲泡方法

红茶饮用广泛,这与红茶的品质特点有关。如按花色品种而言,有工夫饮法和快速饮法之分;按调味方式而言,有清饮法和调饮法之分;按茶汤浸出方式而言,有冲泡法和煮饮法之分。但不论何种方法饮茶,多数都选用茶杯冲(调)饮,只有少数用壶的,如冲泡红碎茶或片、末茶。现将红茶饮法介绍如下。

1、置具洁器:一般说来,饮红茶前,不论采用何种饮法,都得先准备好茶具,如煮水的壶,盛茶的杯或盏等。同时,还需用洁净的水,一一加以清洁,以免污染。

2、量茶入杯:通常,结合需要,每杯只放入3-5克的红茶,或1-2包袋泡茶。若用壶煮,则另行按茶和水的比例量茶入壶。

3、烹水沏茶:当量茶入杯后,然后就冲入沸水。如果是高档红茶,那么,以选用白瓷杯为宜,以便察言观色。通常冲水至七分满为止。如果用壶煮,那么,先应将水煮沸,而后放茶配料。

4、闻香观色:红茶经冲泡后,通常经3分钟后,即可先闻其香,再观察红茶的汤色。这种做法,在品饮高档红茶时尤为时尚。至于低档茶,一般很少有闻香观色的。

5、品饮尝味:待茶汤冷热适口时,即可举杯品味。尤其是饮高档红茶,饮茶人需在品字上下功夫,缓缓啜饮,细细品味,在徐徐体察和欣赏之中,品出红茶的醇味,领会饮红茶的真趣,获得精神的升华。

如果品饮的红茶属条形茶,一般可冲泡2-3次。如果是红碎茶,通常只冲泡一次;第二次再冲泡,滋味就显得淡薄了。

饮用注意事项

新茶并非越新越好,喝法不当易伤肠胃,由于新茶刚采摘回来,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这些物质对健康人群并没有多少影响,但对胃肠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肠道炎症的病人来说,这些物质就会刺激胃肠黏膜,原本胃肠功能较差的人更容易诱发胃病。因此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个月的新茶更不要喝。

此外,新茶中还含有较多的咖啡因、活性生物碱以及多种芳香物质,这些物质还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有神经衰弱、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应适量饮用,而且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时饮用。

坦洋工夫红茶有什么感官特征?坦洋工夫红茶简介


一、茶树栽培

1.繁殖方式

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2.有性繁殖

每年霜降前后采收当地茶园里已成熟的茶籽,12月或翌年1月用水浸泡5天~7天,穴播。

3.无性繁殖

每年秋冬季节,选用当地茶园性状优良的茶树枝条,利用短穗扦插技术集中育苗。每年10月至翌年3月移栽。

4.种植方式

分为丛植或条植。丛植茶园种植密度为每667米(亩)600丛左右。条植种植密度为每667米(亩)3000~5000株。

二、茶园管理

茶园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成年茶园秋冬季节施用基肥,可施农家肥或经过沤堆的饼肥,结合秋冬季深耕施用;追肥结合中耕锄草进行。

幼年茶树通过定型修剪,培养丰产树型。

1.鲜叶原料

采摘标准:单芽、一芽一叶至二叶。

采摘要求:分批及时按标准采摘,不采虫伤芽、霜冻芽。

2.加工流程

初制工艺: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造型)。

精制工艺:拣剔→归堆→整形→拼配→匀堆→复火。

三、感官品质:

项 目外 观茶 质条索整碎净度色泽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特级肥嫩紧细、毫显、多锋苗匀整洁净乌黑油润甜香浓郁鲜浓醇红艳细嫩柔软红亮一级肥嫩紧细有锋苗匀整较洁净乌润甜香鲜醇较浓较红艳柔软红亮二级较肥壮紧实较匀整较净稍有嫩茎较乌润香较高较醇厚红尚亮红尚亮三级尚紧实尚匀整尚净有筋梗乌尚润纯正醇和红红欠匀紧压茶方形、圆形或心形等;纹理清晰,平滑紧实、厚薄均匀、色泽乌润。参照上述各等级茶质感官品质特征的指标要求。

四、理化标准:

项目指 标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水分/%≤7.0总灰分/%≤6.5碎茶/% ≤3.03.05.0粉末/%≤0.51.01.5水浸出物/% ≥3230各级紧压茶理化指标参照上述各等级指标要求。

五、卫生指标:

⑴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指标(应符合GB2763规定)

⑵污染物限量指标(应符合GB2762规定)

六、净含量:

坦洋工夫红茶汤色为红亮色,所以使用的标准器皿需用玻璃,每泡规格为5克。

坦洋工夫红茶多少钱,坦洋工夫红茶品牌有哪些?


坦洋工夫红茶,为福建三大功夫红茶之首,其外形条索紧细匀直,叶色润泽,净度良好,毫尖金黄,香气高锐持久,滋味浓醇鲜爽,醇甜、有桂圆香气,汤色红亮,叶亮红明。至于坦洋工夫红茶的价格,就坦洋工夫新茶茶叶品级划分而言,二三级坦洋工夫红茶价格一般在100-400元之间;一级坦洋工夫红茶价格一般在每斤400元以上;至于特级的坦洋工夫红茶价格就相对昂贵很多,每斤价格一般都在2000元以上了。

接下来将与茶友们分享坦洋工夫红茶的知名品牌:

一、新坦洋牌坦洋工夫红茶

新坦洋茶业集团成立于1996年,注册资金5056万元人民币,公司长期致力于打造中国红茶坦洋工夫品牌,在原产地宁德市、福安市两级市委市政的重点支持帮助下,品牌发展取得一定成效,是中央政府采购注册供应商及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福建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与中国红茶(坦洋工夫)标志性品牌,2013新坦洋品牌价值为5.42亿元,位居中国红茶企业首位。

二、平月坦洋工夫红茶

平月茶业(福建)有限公司前身系福安市畅春香茶叶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茶叶研发、种植、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化公司,第一批经福安市政府主管部门授权生产经销坦洋工夫红茶的6家厂家之一。平月牌坦洋工夫红茶在2008年东方神韵杯中华名茶评比中,分别获得金奖、铜奖和优质奖。茗门瑰秀和清溪飞凤还获福建省名茶、优质茶称号。

三、隽永天香坦洋工夫红茶

福建隽永天香茶叶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民营企业。福建隽永天香茶业有限公司于2002年通过国家有机茶认证中心认证,是闽东第一家有机茶认证企业,并荣获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福建省茶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三绿工程放心茶推荐品牌、福建省著名商标、福建省名牌产品、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福建20强茶叶企业、福建省科技型企业、福建省地理标志商标龙头企业。

以上便是坦洋工夫红茶的知名品牌,除此之外,茗红坦洋工夫、南方佳木坦洋工夫等,都是不错的,限于篇幅,就不一一介绍了。至于说坦洋工夫哪个牌子好?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坦洋工夫故事


坦洋工夫颇具传奇意味,其诞生过程,就充满了传奇色彩。其传奇版本,已知的有两种:一、雍正版,二、咸丰版。

其一,雍正版:传说清雍正年间,坦洋胡氏家族有个叫胡福四的年轻人(即胡桂禹,坦洋胡氏第四世,出生于康熙61年,即1722年,他老人家活到七十岁,仙逝于1791年),当时依父兄之命,从水路前往广东办事,途中,在广州附近水域遇风翻船落水,幸遇一过往船只搭救,船上的主人是一对母女,是某英商洋行买办的眷属,买办大人见胡福四机灵俊朗,十分赏识,有意相携,得知这个后生来自茶乡,就透露以商机,说是洋人喜欢一种红茶,这种红茶是一个少数民族制作的,因为产量极少,英商往往重金都求之不得。这位热心的买办大人,还将这种红茶的基本制作方法告诉给了胡福四,并嘱咐其返乡如法制作,说是如果能做出来,那么做好后可运抵广州,由其洋行销往海外。胡福四回到坦洋,便依法试制这种红茶,经过一番努力,最初的坦洋工夫红茶从此面世。这种制法后来渐渐传开,乡人竞相仿制。

其二,咸丰版:相传清朝咸丰元年,坦洋有位胡姓茶商外出做生意,途中在一客栈遇见一位建宁茶客身患痢疾,那人上吐下泻,病情万分危急。事茶者往往心善,胡姓茶商见状,便以坦洋出产之茶,加生姜、红糖泡冲为药,那人服下之后,仿佛神迹出现,病情大为好转,并很快康复。为报答救命之恩,建宁茶客与胡氏结拜为兄弟,并传他一门独特的私家红茶制法。后来胡氏回家以坦洋之茶为原料照法一拭,发现制出的新茶品质果然不凡,外人品过,也赞不绝口。因为此茶以坦洋当地茶叶为原料,且制作工艺颇费工夫,胡氏有感而发,称之为“坦洋工夫”。

鉴别坦洋工夫


坦洋工夫分布较广,主产福建的福安、柘荣、寿宁、周宁、霞浦及屏南北部等地。其中以坦洋工夫最为出名。

坦洋工夫分布较广,主产福安、柘荣、寿宁、周宁、霞浦及屏南北部等地。

坦洋工夫外形细长匀整,带白毫,色泽乌黑有光,内质香味清鲜甜和,汤鲜艳呈金黄色,叶底红匀光滑。坦洋工夫源于福安境内白云山麓的坦洋村,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1--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进四)者,试制红茶成功,经广州运销西欧。很受欢迎,此后茶商纷纷入山求市,接踵而来并设洋行,周围各县茶叶亦渐云集坦洋。坦炒工夫名声也就不胫而走,自光绪六年至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881—1936年)的50余年,埕洋工夫每年出口均上万担,其中1898年出口3万余组。坦洋街长一公里,设茶行达36家,雇工3000余人,产量2万余担。收条范围上至政和县的新村,下至霞浦县的赤岭,方圆数百里,境跨七、八个县,成为福安的主要红茶产区。运销荷兰、英国、日本、东南亚等二十余个国家与地区,每年收外汇茶银百余万元。当时民谚云:“国家大兴,茶换黄金,船泊龙凤桥,白银用斗量。”在1915年,坦洋工夫与国酒“茅台”同台摘得巴拿马万国会金奖。后因抗日战争爆发,销路受阻,生产亦遭严重破坏,坦洋工夫产量锐减。50年代中期,为了恢复和提高坦洋工夫红茶的产量和品质,先后建立了国营坦洋、水门红茶初制厂和福安茶厂,实行机械化制茶,引进并繁殖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等优良茶树品种,1960年产量增加到5万担,创历史最高水平。后因茶类布局的变更,由“红”改“绿”,坦洋工夫尚存无几。近年来,经有关部门的努力,坦洋工夫又有所恢复和发展,1988年产量达8000余担。

相关文章